愛,有時不需要太多的言語
發(fā)布時間:2020-10-21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幼兒園愛的教案昨天是母親節(jié),兒子說:“媽媽,我要給你一個驚喜!”因此,從早上開始,我就一直期待著……
上午,沒有動靜;下午,驚喜也沒有出現(xiàn);晚上和爸爸媽媽、兒子等一起吃完飯回家,在門口換鞋子時,兒子一邊從門口的櫥柜上拿起一封信件,一邊說:“哎呀,媽媽,你這封信還沒看過???!”我接過一看,信封上有兒子的筆跡“致媽媽”,還用粉紅色的緞帶作了裝飾,心想:驚喜終于來到了!于是,急忙接過信封,打開看了起來:
媽媽:
今天是一個非常神圣的日子,因為你們幼兒園成功更名成“行知幼兒園”了,有好多省、市里的領(lǐng)導和專家都來了,在此,我表示深深的祝愿和祝賀!
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行知幼兒園會越辦越好,越辦越成功!
明天我就要期中考試了,我也會以好的成績來迎接“五一”節(jié),我會加油,加油,再加油!
祝:
五一快樂!
幼兒園步步高升!
以快樂的心態(tài)迎接每一天!
2007年4月28日
您可愛的兒子
(反面還有這樣一行字——媽媽:您的身體不怎么好,可要注意哦!)
讀完信,我的心情真的好復雜,為前幾天的疏忽而自責,其實,這封信放在這里已經(jīng)十多天了,我卻未曾拆啟過,總推說自己忙、忙、忙!兒子,我真的有時太忽視了你的存在和感受!同時,更被兒子的懂事而感動,有兒子這樣的祝愿,我信心百倍!
隨即,我來到樓上書房里,本想馬上記下這件事情,忽然聽見兒子在樓下喊我:“媽媽,你下來好嗎?”“有什么事?”“反正你下來就知道了!”為了及時彌補我過去的一些“粗心”,我急忙下樓,兒子在衛(wèi)生間里,我走過去一看,他已為我倒好了洗腳水,他說:“今晚我又要幫你洗腳啦!”(因為以前兒子也洗過幾次,但有幾次都被我拒絕了!)這次,我沒有推辭,我坐了下來,而后用手試了試水溫,不高也不低,正合適呢!兒子說:“媽媽,看來你還是不信任我呀!”我的臉微微發(fā)燙。兒子蹲下身,幫我做腳部按摩,我盡情享受著兒子在母親節(jié)中帶給我的又一份驚喜,也不知怎么的,眼睛澀澀的,鼻子酸酸的……
愛,有時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只在乎經(jīng)歷著、體驗著、感受著……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最不可愛時,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孩子來到我們生命當中,不是為了讓我們教育他們,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天氣暖和的日子里,每次接兒子放學,我都會帶他去學校旁邊小區(qū)的游樂區(qū)玩一玩再回家,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部分都是跟他同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打打鬧鬧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因此我并不在意小朋友間那些所謂“矛盾”,唯獨對兒子某些稍具攻擊性的行為感到頭疼,比如不經(jīng)別人同意就拿人東西,還死活不還。所以每次去玩耍之前,我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不許隨便動別人東西。但盡管這樣,依舊會出狀況。
一天兒子去玩,我照舊坐在一旁看書,不經(jīng)意間抬頭,發(fā)現(xiàn)滑梯上兒子正跟一個不認識的小男孩糾纏在一起,兒子高高地舉著一個玩具,小男孩在哭。我趕緊走過去,原來是兒子借了小男孩的玩具,小男孩要回家了,兒子卻不愿意歸還。小男孩的家長倒沒生氣,只是不停地對兒子說:“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你是做哥哥的,怎么能這樣呢?……”看到這個場景,我有些尷尬,趕緊叫兒子歸還玩具,但小男孩越哭,兒子就越不給。于是,我抓住兒子的手,盯著他的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后盡量平靜地說:“把玩具還給弟弟,否則我們立刻停止玩耍,回家?!眱鹤佣⒅铱戳藥酌?,突然“哼”地一聲,把玩具扔到了地上。
我頓時火了,但我又不想當著別人的面訓斥孩子,于是我說:“我告訴你:第一,你這樣就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第二,下來把玩具撿起來向弟弟道歉,第三,馬上回家。”誰知兒子不但一點不配合,反倒?jié)M臉怒容。我接著說:“我數(shù)到十,如果你還不道歉,也不下來,我就自己走了。一,二……”十數(shù)完了,兒子還是沒反應(yīng),我立刻掉頭就走。我知道,他一定會追上來。
果不其然,我走出不到二十米,兒子就追了上來,他剛靠近我,就在我腿上、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幾拳。我回頭瞪他,他不敢動了,我轉(zhuǎn)身,他就又追上來打我,反復了幾次之后,才乖乖地跟在我后面走,但只要我回頭看他,他就扭頭不看我,伸手拉他,他也不理。
我一直認為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可以那么平靜地處理,實在可圈可點。
第一我沒有當眾斥責兒子,維護了他的尊嚴;
第二我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第三我讓他明白有些規(guī)則不遵守就要受到懲罰。
可后來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看法……
還是在那個游樂區(qū)玩,兒子哭著跑過來,說有人推了他一把,他差點從滑梯上摔下來,嚇壞了。推他的那個小男孩趕緊跟了過來,緊張地跟我說:“阿姨,我不是故意的……”看著兩個孩子,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是那么的無助!挨欺負的有委屈,犯錯誤的有恐懼,他們到我面前來,就是希望我能夠給他們愛,而不是告訴他們:你錯了。
我伸出手抱住了兒子,放棄了從前“男子漢不哭”、“勇敢一點”的說教,只是告訴他:“媽媽在?!蔽矣置嗣莻€小男孩的頭:“沒事啊,別怕。”很快,兒子就不哭了,主動離開我的懷抱,兩人又拉著手瘋跑去了。
看到了這一點,我想起了上次的事情。我懂得了兒子當時的憤怒與無助,懂得了屬于他的那份恐懼和心痛。數(shù)數(shù)那種方式給他帶來多大的心理沖擊和傷害,我無法體會,他跑過來踢我,只是表達心中的恐懼:媽媽是不是生我的氣了?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可以回到當時的場景,能夠抱一抱兒子,并對他說聲“對不起”啊。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不可愛的行為,都是在呼喚愛?!狈旁诤⒆由砩?,更是如此: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就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如果下次還發(fā)生類似的事情,我想我會這樣處理:
1、不給他貼任何標簽;
2、帶著愛意告訴他:你準備好了再下來,媽媽等你。
3、替他道歉。
4、擁抱他,然后啟發(fā)他去學習剛才發(fā)生的事情。
孩子闖了禍,本身就是緊張而害怕的,為什么一定要立刻逼他們立刻了解所謂的事實呢?先替孩子道歉,則是用主動承擔責任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其實,只要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允許和愛,孩子自然會調(diào)整所謂的偏差行為。
關(guān)鍵是,身為父母,能做到無條件的愛嗎?
想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先得給自己無條件的愛,因為水滿自溢呀。所有你不能接納孩子的東西,都是你不能接納自己的東西而已。所以,感謝孩子吧,他們是生命最寶貴的禮物,他們來到我們的生命中,不是為了讓我們教育他們,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后,孩子就會朝我們想要的方向發(fā)展。
這份禮物,你看懂了嗎?
任何一個問題的形成都是綜合原因造成的,我們在接納孩子的同時,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自身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及是否不經(jīng)意間的“溺愛”對孩子性格行為造成的結(jié)果
通常一篇文章能給出一個或幾個觀點,卻無法全面綜合的剖析出所有問題及根源,而單純的模仿處理方式也是很多時候家長反映我也照做了啊,但不好用啊……
就好比今天文中的案例,孩子搶人東西不還。家長在處理方式上,提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接納這方面的反思。我們可以在事情過后,自己再深想一步,孩子這種搶東西的行為是偶然性的還是常態(tài)的?是屬于缺乏正確的情緒表達能力還是由于平時在家中總享受“特殊待遇”而形成了“任性”的習慣
若屬于后者,那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傳達給孩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令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言行一致,任何時候、無論家里家外都是相同的,他才能更清晰的感受到界限。否則,孩子在家中感受到的是“溺愛”下的放縱、任性,在外面又接收到不可以任性、要有禮貌、要懂得尊重他人,這種相互矛盾的多重“標準”,只會令孩子越來越迷惑、焦慮、暴躁……
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溺愛”,教養(yǎng)孩子是父母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一致、點點滴滴對孩子的影響、如水滴石穿般對心靈的滋養(yǎng),而不是單獨揪出一件事論對錯。
育兒觀:有一種需要叫“不需要”
育兒觀:有一種需要叫“不需要”
培訓中聽到一個故事,題為《有一種需要叫“不需要”》,還真深有感觸。
故事是這樣的:
美國紐約唐人街有一家酒店,剛開張的時候生意好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后就開始下滑,酒店老板為此傷透了腦筋:各種硬件設(shè)施是一流的,酒店菜肴質(zhì)量也是一流的,可是,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一天,一位富豪邀請了幾位朋友在這家酒店里小聚,酒店老板頓時受寵若驚,為表示敬意,頻頻上前敬酒,使出渾身解數(shù)與富豪套近乎,他認為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客源,無論如何一定要拉牢他。而在餐廳的另一邊,則靠墻站著一位小伙子,是新來酒店上班的服務(wù)員,他在一邊暗暗觀察著老板的一舉一動。當那位富豪離開的時候,老板又親自將他送到了門口,返回酒店的時候,小伙子叫住了老板:“我們酒店的生意不怎么好!”
“是的!可是你也應(yīng)該看見了,我們正在努力改變現(xiàn)狀!”老板說。
“假如您這樣下去的話,我們的生意將會更差!”小伙子說。
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有點不高興地說:“那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做呢?”
“請我做一個月的主管!并且我做主管的一個月里,你要聽我的安排!”小伙子從容地說。
“可以!但是你用什么來證明你有讓我聽你安排的實力呢?”
“我敢肯定,剛才你送到門口的那個人不會再來我們這里吃飯了!”小伙子說。
老板聽他這樣說,以為他是個故作神秘沒事愛亂講話的人,就開玩笑地答應(yīng)了下來:“如果今后一個月里他真的一次不來,我立刻請你做主管!”
時間一晃過了一個月,本來老板以為那個富豪一定會被他拉成“固定客源”的,可是還真像那小伙子所說的,富豪再也沒來過,而且酒店的生意越來越差。這時他想起了那個小伙子,老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的想法對小伙子兌現(xiàn)了承諾,讓小伙子做一個月的主管,并答應(yīng)不過問任何事,一切由小伙子一人負責。
時間一天天過去,這些天里老板只是暗中觀察,他發(fā)現(xiàn)那小伙子對任何客人都只是微微一笑一點頭,更要命的是他從不知道向客人敬酒、套近乎,但是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從小伙子上任以來,生意卻一天比一天好,老客戶也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起來,他又驚訝又好奇又感激,恨不得立刻要知道那小伙子究竟用了什么回天之術(shù)。
終于,一個月時間到了,老板把心里的想法說了出來,小伙子問他:“你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
“簡直是小兒科的問題!當然是盡量滿足客人的需要??!”老板說。
“說得很對!但是你有沒有去想過,客人們的‘需要’當中,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而你們只知道客人需要什么,卻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么!”
“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老板懵住了,說實話,他真的還沒去想過客人不需要什么,“難道我們盡量去滿足客人的所需還不夠?”
“當然!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與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樣重要!”小伙子說,“你們一見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斷去敬酒,但是他們來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來吃飯,是參加他們自己的聚會,而不是來接受你的敬酒,你的敬酒實際上是在打擾他們做自己的事情,這絕不是他們所需要的!還有,同一宴席上,有主次之賓,在不斷向主賓敬酒的同時,其實你也在向同一桌上的其他賓客做暗示:我不在乎你們。這也絕不是他們所需要的!還有,在你對某一桌上的賓客敬酒的同時,更是對其他桌子上的賓客的一種不平等的對待,他們會想:難道他們是客人,我們就不是客人了?這樣的感覺同樣是別人所不需要的!你在無意識當中給了顧客這些他們根本不需要的感覺,足以讓他們對你的酒店產(chǎn)生反感,這就是導致你的生意每況愈下的原因!”
老板聽后茅塞頓開,從此,他除了揣摩顧客需要什么的同時,更下大力研究顧客“不需要”什么。20年以后,他的酒店在全美國都開設(shè)了分店。而當年那位小伙子,就是如今被譽為華人中最頂尖的成功學專家、全亞洲最頂尖的演說家、國際上繼卡耐基、拿破侖·希爾、安東尼·羅賓之后的第四代勵志成功學大師,也是世界華人中唯一一位國際級勵志成功學大師——陳安之。
陳安之最廣為人知的一句名言是:“成功一定有方法!”
同理,我們的教育也要關(guān)注孩子的“不需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常常不夠從容,不相信孩子,在孩子不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就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孩子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發(fā)展受阻。
舉幾個例子:
1.生活自理能力。保育員為了不讓家長有怨言,總是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每一個孩子的冷暖,幫他們穿衣、穿鞋等。剝奪了孩子學習自理的機會。大班孩子應(yīng)當有了比較強的自理能力,教師要給孩子自我學習的機會。比較好的做法,先教會孩子們基本的方法,然后就每天讓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尤其穿衣服。天不太冷時,午睡起床了,讓孩子自己穿衣,相互看衣服穿得反不反,然后老師在午睡室門口進行最后一道把關(guān),發(fā)現(xiàn)不對的讓其糾正,這樣既不會因為孩子不會自理,穿衣不當而影響其身體,又不會因為老師過多幫助而讓其失去學習的機會。
組織保育老師開展幼兒自我服務(wù)能力培養(yǎng)專題活動,讓保育員更新觀念,不再包辦,而是要伸一只手幫助,給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自己做,孩子的自我服務(wù)能力明顯提高。
給孩子適當?shù)膸椭?,并非不需要幫助時去幫助,當孩子通過自己努力不能解決問題,他十分需要你幫助時要給予幫助。
比如孩子拉拉鏈,他想自己嘗試著拉上來,可是一次又一次拉鏈頭對不準,拉不上來,孩子仍然耐心地拉著,此時,就不必去幫助,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自己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這樣孩子的成就感才會更強。
2.思維能力。孩子提出問題或成人給孩子一個問題之后,要允許孩子有一定的時候思考,在其實在不能解答時用啟發(fā)式進行引導。和同事一起去“豪享來”西餐店用餐,點了牛排之后,同事7歲的女兒對西餐比較好奇,就指點服務(wù)員送上來的菜問這問那?!斑@個絲是什么呀?”我正想說:“你猜猜看。”媽媽馬上回答:“是包芯菜吧。”孩子釋然:“哦。”一盆水果沙拉送上來了,我試著考考孩子:“妞妞,你看這個水果里有一種白白的小方塊是什么水果???”同事馬上拿起叉,叉了一塊送進嘴里,品嘗之后說:“這是香瓜。”女兒急了“我知道的,我嘗了就知道的,不要你說。”是啊,媽媽這樣做其實就是一種不尊重孩子思維需要的做法,孩子不需要你這么快給出答案,也不需要你搶在她之前給出答案,她不但沒有了成就感,而且慢慢長久下去就會習慣于聽媽媽說了,因為媽媽總是為她解惑,她不需要自己努力解了,長此下去,思維的惰性就形成了。事后我悄悄跟同事說:“你這個媽媽呀,好在是搞幼兒教育的,一點機會也不給孩子,你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嘗試,探索,自己判斷呢?她并不需要你這樣的幫助啊?!彼牶髴M愧極了。
3.哭了馬上去安慰。給其發(fā)泄的時空,孩子需要一個自由的空間,不需要你的安慰,越安慰她反而越不舒服,應(yīng)該讓其通過言語、行動發(fā)泄心中的不快。“我討厭爸爸”,把對爸爸的不滿先全都發(fā)泄出來,然后再談自己的感受,這時顯得更暢快,效果更好。
4.摔了馬上去扶起。
不要太溺愛孩子
在平時生活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班里有不少的孩子不會撕包裝紙,不會剝雞蛋殼等等。許多幼兒都上中班了還不會穿衣服、拉拉鎖等等。我跟幼兒的父母了解了一下,卻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都認為這些事情英愛他們做的一樣。
由此我聯(lián)想到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說道:有一位父親在自己屋后栽種了幾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大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來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了進來。孩子問父親:“為什么要挖坑呢?”“小樹正在長身體,不補充營養(yǎng)不行”?!澳菫槭裁床浑x近一點呢?”孩子問。父親卻說“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么多的養(yǎng)料,會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于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須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鉆,這樣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焙⒆痈赣H的一番話,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實種樹和教育孩子一樣。只有經(jīng)歷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內(nèi)涵,要給予他人愛和關(guān)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的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災難和痛苦,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給予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nèi)プ鲎约合胱龅氖?,去做他們能做和?yīng)該做的事,讓他們在勞動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題
您還未加入“家長記者團”,點我查看詳情,享受個性化服務(wù)。
[教育觀點]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題--投稿
小朋友洗手經(jīng)常是在水里沾一沾就拿出來了。
媽媽:“你洗干凈了嗎”
小朋友:“洗干凈了”
媽媽:“你涂洗手液了嗎”
小朋友:“涂了”
媽媽:“真的涂了嗎(明明就在孩子身邊看著她洗手)”
小朋友:“真的涂了,媽媽你相信我”
遇到這樣的情景,心理一直很費解,急躁的時候就會和孩子起爭執(zhí),展開關(guān)于小孩子不應(yīng)該撒謊的教育工作。
最近慢慢的有些心得,其實孩子都很單純。她們不知道什么叫撒謊。她們遇到選擇題就會做選擇題。
既然媽媽的問題是個選擇題,洗了還是沒洗,既然有兩個答案就有兩個選擇??梢愿鶕?jù)自己的意愿來選。
當家長看到孩子選了自己不希望看到的答案心理又會不痛快。
對于孩子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可以和她們商量,
但對于那些要求必須要孩子做的事情,就不要用選擇疑問句,而是用簡單命令句。例如
時間到了,我們吃藥好不好?不好!(最后搞不好要“武力解決”)
先刷牙再講故事好不好?不好,我要先講故事再刷牙。。
諸如此類。。有些孩子的抗爭,是因為我們不希望她們選擇又給了她們選擇。。
育兒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育兒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寶寶快滿22個月了,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總會發(fā)現(xiàn)寶寶像在春雨滋潤下的小樹苗,每天都在進步。萬物都有它的生長規(guī)律,不能操之過急。
在生活中,我讓寶寶幫我做許多事。比如幫爸爸找一下手機,幫爸爸遞一下遙控器,幫爸爸拿一件衣服……每到這個時候,寶寶總是異常地高興,看著她那么認真的表情,我亦如此。我想她該是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興。我呢,更為她是個小助手而高興。
但是,有時寶寶讓我既為她的能力驚喜又為她的安全擔憂。每當在公園玩時,她總學著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做一些對她來說比較危險的動作,完全忘記自己有多大,我們勸阻,她卻拒絕。她這種“不服輸?shù)囊庾R”也讓我不忍心去抹殺,我不想認為那是錯的。
我希望寶寶在玩中用她那稚嫩的童心悟出一些東西。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或悟出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
我喜歡問問寶寶的感受,寶寶也總是用她那簡短的語言回答著我。從她回答我一個字到一句話,從一句話到主動和我說,我們總是聊得很開心。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對方的驕傲。所以請尊重孩子的成長時間表,不要讓驕傲成為過去式。
孩子其實懂得很多
我是一名老師,一名很“固執(zhí)”的老師。我總是相信每個學生,我不喜歡強加給學生什么。
因為我給學生的“提高”的定義是:品德提高,個性提高,習慣提高。有了這些,難道還不夠嗎?學習成績?哦,也就是某些人認為的分數(shù),難道有了前者還沒有分數(shù)?
我的孩子還小,由于各種原因,她一歲半時我就把她送進了早教托班。如今三個月過去了,她令我很驕傲,聽老師說,她是最小的,卻是最能干的,我相信老師說的,更相信寶寶,其實每個寶寶都懂得很多,我們要相信他們。
每天早上我送她去園里,在門口我就把她放下讓她自己走進去,一次,看著她的背影我流淚了——寶寶真棒,她和老師同學打完招呼,自己把鞋脫下并且放在規(guī)定的位置,轉(zhuǎn)過頭說了聲“爸爸再見”。我還能說什么呢?我讓老師把她在學校的情況拍一些照片給我,看過之后,我更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世界是最精彩的,比童話里還美好?,F(xiàn)在她懂得的一天比一天多,每天總會說出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話,這些話語也許我6歲的時候還不會說的。才22個月,她懂得了表達自己的意愿,懂得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了禮貌待人,懂得了將好吃的好玩的與別人分享,懂得了不隨便丟垃圾,懂得了將飲料瓶丟進可回收垃圾箱里,懂得了上課認真聽講,懂得了回家畫畫、聽音樂、講故事……
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因為孩子懂得的已經(jīng)很多;不要給孩子強加目標,孩子心里早有方向;不要總說孩子不對,孩子總是在錯中找出對的。
因此,父母們都應(yīng)該掌握更多的育兒知識,教育好孩子,這樣就可以讓媽媽們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