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請不要把孩子帶進你的框框里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育兒觀念:請不要把孩子帶進你的框框里
我們思維游戲中有一節(jié)活動叫做“企鵝大冒險”,本游戲主要是讓幼兒掌握“相交”“相接”“相離”“
同心”“包含”“曲線”“折線”等位置關(guān)系。每個幼兒有30企鵝哥哥和30只企鵝妹妹,每只企鵝身上都
有一些不同位置關(guān)系的圖案。第一環(huán)節(jié)是企鵝哥哥大冒險,冒險項目是摩天輪和激流勇進,每個摩天輪坐
四只企鵝哥哥,激流勇進的每條小船上也是坐四只企鵝哥哥,這四只企鵝哥哥必須要有相同的特點才能坐
在一個摩天輪或者一條小船上,比如四只企鵝哥哥身上圖案的關(guān)系都是相交,他們就可以坐在一起了。第
二環(huán)節(jié)是企鵝妹妹大冒險,就是用企鵝妹妹去替換哥哥,替換后坐在一個摩天輪或者一條小船上的四只哥
哥妹妹也是必須要有共同點才可以。
弄明白了游戲規(guī)則后,家長和孩子們就開始和企鵝們一起去大冒險了,我觀察著家長和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
思維很活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我們的家長們,已經(jīng)在我們固有的框框中跳不出來了。比如
當最后企鵝哥哥都用的沒剩幾個時,孩子們就開始把身上都有圓形的四只企鵝哥哥放在一起了,想一想,
這也是共同特點啊,而我們的家長們卻質(zhì)疑孩子這樣做對不對。再比如折線這一特點,家長們更多的就是
認為規(guī)規(guī)矩矩的折線才是折線,而當孩子們告訴家長們?nèi)切?、長方形也可以算折線的一種時,家長們反
而疑惑的問起我來:“平老師,孩子說的對嗎?”。還有曲線,孩子們思維不被禁錮,孩子們會立馬意識
到圓形、橢圓形也屬于曲線,而家長們在自己的小圈圈里再也跳不出來了。
看到這一切時,我想到了多年前學習的一幅圖畫,上面是兩張圖片,一張是入學前,一張是入學后。入學
前,只有老師的頭是圓形的,而孩子們的頭是各種各樣的。入學后,孩子們的頭和老師的頭統(tǒng)一的驚人,
全都是圓形的了。
我想,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應深思一個問題,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不要把孩子帶到我們的
框框中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不要把貧窮觀帶給你的孩子
人生有很多無奈,但最無奈的,可能就是貧富差距。
貧窮和富裕
有人認為,貧窮和富裕是可以改變的狀態(tài),比如很多富二代都是紈绔子弟,而很多窮人的孩子通過努力學習可以出人投地。
所以普通家庭的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過上好生活。
但想要改變貧富狀態(tài),只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嗎?
大學教育可能改變了他所在的城市,但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他的生活狀態(tài)。他也許比父母那一代過得稍微好一點,但從橫向比較上看,富人依舊是富人,窮人依舊是窮人。
有人說,那是因為原始財富積累不同,窮人想要趕上富人的程度需要時間。
好吧,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兩個人是從同一條起跑線出發(fā),一個人穩(wěn)步地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而另外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逐年下降呢?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回頭發(fā)現(xiàn),別人的生活越過越富裕,而自己的生活越過越貧窮。同樣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人,同樣是一個學校畢業(yè)的人,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距呢?
又有人歸之為宿命論,逢人就說自己的命不好。他覺得自己的智商并沒有比別人低,但機會總是輪不到他的頭上。所以別人能夠升官發(fā)財,是因為別人的機會好。
事實就是如此嗎?
A君和B君的故事
A君和B君是來自四線小城鎮(zhèn)的兩個孩子。兩家離得很近,生活條件都屬于不好也不壞的那一種,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A君的父親為人家開車運輸貨物,母親不工作,在家里帶孩子。B君的父母都在一個小工廠里勞作,工作時間很長。
A君父親每個月把工資收入交給她的母親,母親是個愛打扮的人,最大的樂趣是給家里人做好豐盛的早飯,把家里打理得緊緊有條,然后出去和鄰居街坊聊天。家里除了日常的開銷,其他都存在銀行,當然A母親還喜歡購置黃金。
A母親也是個對時尚商品很感興趣的人,知道哪里有性價比高的衣服,常常帶著A君出去逛街,也會細心地告訴孩子怎么比價怎么砍價。
A君也是個很有生活樂趣的人,常常喜歡和母親一樣在廚房里面倒騰出美味的早飯。同時他在常年累月的積累中對商品知識了如指掌,身上常穿著款式新穎的衣服,也是同學們非常喜歡聊天的對象。
B君白天晚上都看不到父母的影子,B君每天的早飯就是街對面的包子,她一年很少能夠吃到母親做的飯。
B母親是個性格非常要強的人,常和B父親吵架,指責丈夫的種種不是。丈夫心思郁悶,工作更不思進取。家里的錢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沒有影子。B母親說父親都花掉了,B父親說就這么點錢,能花到哪里去。
家里經(jīng)濟不好,B母親覺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她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yè),僅要求孩子專心讀書,不需要孩子洗碗掃地做家務(wù),不需要孩子應付親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里的錢財事務(wù)。
B君從小聽著父母相互的指責長大,也從中了解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所以自覺對開銷降低要求。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對女性商品一無所知,每天宅在家里看書,當然也對外面的新鮮事情不甚了解。所以雖然她成績不錯,但不擅交際,人緣一般。
若干年后,他們長大了。
A君家存了點錢,在A母親的建議下,在市中心購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過去,幾年后房價漲了好幾倍,家里條件越來越好。
A君從小和母親關(guān)系特別親密,長大后在母親的介紹下嫁給了一個市中心的青年,和父親很像,每月生活費上交,兩人的性格都非常溫和,甚至都不會大聲說話。
B君家和過去一樣,依舊是那一套老房子,家里沒有任何儲蓄。
B君和母親一樣都是性格要強的人,但是從小和父母關(guān)系一般,甚至很疏遠。她雖然考入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畢業(yè)后不接受父母的建議,自己選擇了一個其他城市的青年結(jié)婚,但婚后卻和父母一樣常常陷入爭吵。
“貧窮觀”猛于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里,可以看到貧窮和富裕發(fā)展的兩條不同的軌跡,而劃出這條軌跡的,卻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維方式。發(fā)家致富各憑本事,但是貧窮卻有著一些特定的跡象可循。
1、貧窮的消費觀
有貧窮觀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商品經(jīng)濟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親,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貪圖便宜和方便,就近選擇商品。
如果兒時的A君和B君對父母說:“我想要買這個,我想要買那個?!?/p>
他們的父母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媽媽研究一下你想要什么。哦,這個商品是哪里出產(chǎn)的?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玩法?...(和導購員寒暄一番)寶貝,媽媽覺得這個不太適合你,它有點復雜,等你再長大一點才可以玩。我們?nèi)ジ舯谠倏纯?,找一個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別買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可能惱羞成怒,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
這件事情背后折射的影響是什么呢?
對于A君,知道了要對商品進行合理地研究和分析,逐漸了解商品的價值來自哪里,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錢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對于B君,總是有種“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導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氣”,甚至在很長時間里令他對高精尖或高大上的東西產(chǎn)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貧窮的生活方式
越有錢的人,越是精打細算,會估量每一分開銷的價值,并且把錢花在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
而沒有錢的人,要么變成“守財奴”,要么就是窮大方。邏輯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邏輯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jié)省。所以他們只能擁有廉價的商品,不懂辨別商品的真正價值。
而那些廉價的商品質(zhì)量不高,導致他們的購買頻率提高,又陷入一個“買廉價商品,短期損壞,繼續(xù)買廉價商品”的死循環(huán)。
如果去B君的家里,總會發(fā)現(xiàn)某個角落堆滿了玲瑯滿目的雜品,因為他們購買的東西非常容易損壞,而壞掉了又舍不得丟掉,總想著哪一天還能用,或者可以送給別人,可是常常別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
3、貧窮的待人處事
在B君的故事里,可以發(fā)現(xiàn)她的母親屬于女強人的類型,性格好強,事事包辦,然后又對丈夫諸多指責,而A君的母親雖然不工作在家里休息,卻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賴,懂得享受生活,也為家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窮人的觀念是“我不快樂是因為我沒有錢,所以我要多掙錢”,他把時間都花在掙錢上,但不懂真正讓生活更為輕松和快樂的,是人心。人心是柔軟的東西,需要時間的滋養(yǎng),把掙錢的時間分出來去滋養(yǎng)周邊人的人心,不會減少多少錢財,其投資回報卻更加直接和明顯。
把時間花在家人的相處上,給家人做一頓早飯,帶孩子出去玩耍,和親戚朋友聊天,為別人準備一份禮物……
宿命論者覺得自己的命不好,別人擁有很多機會。但機會其實是公平的,機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一次交流,每一個感恩,都存在著機會。捫心自問,自己對此視而不見,怎能責怪命運?
貧窮對于孩子的影響
知乎上有人舉了個例子,可以看到貧窮觀如果植入到孩子的腦中,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1、穿衣打扮,行事寒酸
沒有貧窮觀的人,無論穿什么樣的衣服,都行動磊落,因為他不在乎。而擁有貧窮的人,也許從小被人嘲笑太多次,總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外表,即使穿上西裝領(lǐng)帶,也總是有被人關(guān)注的不自在感,顯得非常拘束。
2、拘束的狹隘心態(tài)
同學之間有好玩的東西,比如電腦,或者樂器,沒有貧窮觀的人,大大方方地借用,不覺得有什么,而沒有貧窮觀的人,對此卻畏畏縮縮,不敢談起,因為他害怕借用了自己萬一弄壞了,還不起。
3、自卑卻又有強烈的自尊心
貧窮感深植心中的人非常敏感,和朋友出去吃飯,不愿意接受別人請客、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怕別人覺得自己窮;甚至商場銷售員一個無心的眼神,都能夠刺激到心中那根窮的神經(jīng)線和自尊心。
4、防備心重
有貧窮感的人通常也是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對人都非常防備,不敢提及自己的家庭以及任何過去,與別人的交流也不會太深入。無論對于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都保持著距離,不愿意別人探究自己。
尾聲
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來說是學校教育無法觸及的原始地帶,卻能對孩子的行為方式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因為來自于父母的價值觀,會通過每日的交流和相處,傳遞給下一代。日久天長,這一切就漸漸地根植于孩子心中,從此揮之不去。
育兒觀念:不管如何,請不要小看孩子
育兒觀念:不管如何,請不要小看孩子
成人有了比較,很容易就有所偏好,就連幼兒也懂得這個道理。這天,我開玩笑地問孩子:“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我喜歡媽媽,因為她喜歡我?!睋?jù)我了解,媽媽從小就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對孩子要求很高,因此從來就是十分嚴厲,而爸爸的“不兇”卻不受孩子的喜歡。我很奇怪,于是就請教了老師,她說愛一個孩子不是對她多縱容,而是平時多給一個關(guān)注的眼神,多一個微笑,“不要過多得去追求愛的技巧,愛本身就是一種愛?!庇浀梦覄傞_始實習的時候,我也十分注意教師如何與幼兒交流,并用來模仿,但是并沒有那種由心底發(fā)出的喜愛之情。
做一名幼兒園老師,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中的“偉大”!要學會享受這份忙碌,這種享受是心中真正的享受,不是去想享受這個過程會為自己帶來多少利益的得失,而是真心付出你的愛!在你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寧靜的世界,停一秒鐘,你能徹底改變自己的想法。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孩子,但請你學會蹲下身子與孩子講話。
育兒觀念:請別把孩子遲到不當會事
小班開學已經(jīng)有些時日了,我們班的元元和月月兩個雙胞胎小朋友依舊“堅持著”遲到,更多的時候在早餐結(jié)束的尾聲才姍姍來遲,媽媽還要求“老師,她倆還沒吃飯呢,幫忙去廚房再要點飯吧”,然后特殊的孩子被特殊對待了,早飯后的集體教學時間用來吃飯了。
先不說,早晨半小時的戶外晨間鍛煉,有利于舒展一天的活動,孩子錯過了;熱乎的早飯也錯過了;因為早飯吃的晚,到中午的午飯孩子就沒有多大的食欲,長期對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也不是個好事;重要的是,因為錯亂的時間,孩子沒能和小朋友們一起上第一節(jié)課,融入不到集體里,而且會吸引一部分上課孩子的注意力……這就是看似簡單的遲到,所帶來了各種負面的連鎖反應。
幼兒其實對時間的概念意識比較弱,起居習慣都需要大人來幫助培養(yǎng)。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不同與學校,沒有什么紀律可言,想什么時候送孩子就什么時候送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行為拖拉、懶惰、缺乏時間觀念的習慣。當習慣的形成,你們還會認為到了小學,孩子就能一下子脫胎換股的有了時間觀念?事實上,即使是上了小學也很難適應紀律的約束。
那怎樣可以幫助孩子不遲到呢?
1、從孩子對時間觀念的認知開始,可以講一些關(guān)于時間概念的兒童故事,做一些關(guān)于時間賽跑的游戲,讓孩子感知時間存在的意識。
2、早睡才能早起。熬夜,不僅不利于幼兒的身體發(fā)育,也必然會帶來早晨起不來。睡前聽聽故事或者是舒緩的輕音樂,有助于睡眠。
3、如果有早晨起床后在家大便的習慣,那么就把“叫醒”服務(wù)提前一點,留出多一點的時間,避免時間不夠用。
4、如果早晨叫床困難的孩子,可是試試轉(zhuǎn)換角色,設(shè)上小鬧鐘,讓孩子當家長,來叫醒爸爸媽媽。
5、當一不小心遲到了,請家長不要幫孩子找理由推脫責任,要讓孩子意識到是自己的原因,并且明白遲到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6、大人的以身作則很重要,請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遲到,請不要再認為這是一件小事,無關(guān)緊要。因為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請家長朋友們多加關(guān)注這方面的問題吧,作為家長的您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育兒觀念:孩子你要學會拒絕--我不愿意
育兒觀念:孩子你要學會拒絕--我不愿意小區(qū)里很多門店都有那種彈珠游戲機。投一元硬幣進去,就會吐出10個小鋼珠。然后,把小鋼珠投進制定的槽中,拉動手柄,小鋼珠就會彈起來,然后落下來。如果恰好小鋼珠經(jīng)過亮燈的通道,就會以2倍、4倍、6倍、8倍不等的倍數(shù)返還出來。要是沒有從亮燈通道里出來,就沒有了。前天下午,我從幼兒園里接回寶寶,帶他去一家店里買雙涼鞋。這家店有兩臺彈珠游戲機。寶寶想玩,我就去老板那里換硬幣。給了老板5塊錢,他給了我5個硬幣。本想著給寶寶玩一個硬幣就可以了,結(jié)果他一下子把5個硬幣搶過去了。寶寶便在一個游戲機上玩了起來,我在不遠處等他。老板有兩個孩子大約5~7歲的樣子。他倆圍在寶寶的左右,也很想玩。等寶寶拉動手柄的時候,他倆就幫忙把游戲機扳傾斜,以便控制珠子盡量從亮燈通道出來。如果真的從亮燈通道里出來了,他們一起高興歡呼。“給我玩一個珠子吧,我剛才幫你了!”小姐姐說?!敖o我一些吧,我也幫你了!”小哥哥說?!敖o我點,給我點......”這兩個小朋友嚷嚷著?!敖o你1個,給你3個?!睂殞毎阎樽臃纸o他倆。這兩個小朋友拿到珠子后,就到旁邊的游戲機上玩。很快輸?shù)袅?,又過來向?qū)殞氁殞氃谒麄z的不斷勸說中,又分給這兩個小朋友了一些。就這樣反復著。我在旁邊看著,心想,“兒子啊,你的珠子快要被他們要光了。要是長大了,這樣子會不會被人欺騙???”在小哥哥小姐姐又問他要時,突然,寶寶護著自己的珠子,“我不愿意分給你們了?!睂殞毦芙^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學會拒絕,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孩子,當你長大后,面對不良的誘惑時,希望你也會這么拒絕;當你面對別人的甜言蜜語時,你也會分辨并拒絕。學會拒絕,會讓你遠離傷害。
育兒心得:請不要賄賂你的孩子
育兒心得:請不要賄賂你的孩子
其實,學好功課、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本來是適齡兒童應該學會并做好的事情,也是從小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生活等好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和現(xiàn)代家長望子成龍的溺愛心理升級,每個孩子的身上都凝聚著父母、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殷切期望。于是,幾乎所有的父母們總是絞盡腦汁地培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以金錢、物質(zhì)等形形色色的“紅包”來賄賂孩子,以求速成。這種狹隘的報酬觀念嚴重影響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例子:還在禹兒很小的時候,爸爸便誠惶誠恐地變著法子激勵孩子去做好我們認為他應該做好的事,促使其努力實現(xiàn)家長所希冀的目標。兩歲時,禹兒很賴床,媽媽經(jīng)常允諾孩子“早早起床,媽媽給你買泡泡糖”;幼兒園里,為使孩子能好好學習,便鼓勵孩子“獲得一枚小紅花獎勵100元”;孩子病了,為讓其很好地配合醫(yī)生打針吃藥,就說孩子“等病好了,爸爸帶你吃羊肉串”……如此而已,我們經(jīng)常采取這樣一些所謂的“絕招”來賄賂孩子。而孩子也動輒以金錢、物質(zhì)相要挾,今個自己洗手洗臉了要買冰淇淋,明個自己穿衣服要玩具,甚至給爸爸端杯茶水也要跑腿費。為了給孩子樹立誠實信用的大丈夫形象和君子風度,每每對孩子有承必諾,有求必應,只要孩子聽話就行了。然而,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卻著實讓父母都得到了教訓。
禹兒5歲那年春節(jié),幾個朋友來寒舍小聚,禹兒逐一問好,朋友們正紛紛夸贊孩子有禮貌。突然,禹兒大喊:“叔叔,俺都給你拜年了,你還不給俺壓歲錢啊?”一句話讓滿屋子的人瞠目結(jié)舌,此時此刻,才恍然醒悟賄賂孩子所帶來的種種窘?jīng)r。其實,向長輩問好是應該的,這是一種禮節(jié),正如幫媽媽做家務(wù)一樣,這都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做的,豈能處處講錢?
心理學家指出,兒童的某些行為如只靠單純的外在刺激維持時,刺激一旦減弱或消失,其行為也隨之消失。由此可見,短期內(nèi)靠紅包賄賂確能刺激兒童的行為,但長此以往則不利于兒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孩子做事只貪圖獲得錢物,而不是為了鍛煉培養(yǎng)自己,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毋庸置疑,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鼓勵,但真正的鼓勵來源于內(nèi)心的贊許和精神上的支持。當孩子學習進步時,家長除了與其共享歡樂外,更應幫助他分析進步的原因并找出不足,激勵他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當孩子不愿做家務(wù)時,家長應講清勞動是人的生存需要,設(shè)法培養(yǎng)鍛煉他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感。這樣就會使孩子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主動地強化這種行為。反之,單憑金錢和物質(zhì)上的賄賂來達到鼓勵的目的,無疑于南轅北轍,它帶給孩子的只會是負面效應:對金錢的片面認識、幼小的心靈上打上種種不健康的烙印,以至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
真誠地提醒各位家長,請不要賄賂你的孩子!
育兒觀念:家長請不要輕易為孩子許諾
育兒觀念:家長請不要輕易為孩子許諾
新學期開始了,班里又陸續(xù)迎來了幾位新入園的孩子,這讓我們原本忙碌的開學的準備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難,聽著他們的哭鬧聲又讓我們回到了剛接收小班時的樣子,好在他
們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一周過去后,他們已經(jīng)基本融入了新的環(huán)境,適應了幼兒園生活
,這讓我們緊張的心情稍微松了口氣,在剛?cè)雸@的孩子中有個叫崔靖浩的孩子特別吸引
我們的注意。
崔靖浩與別的新入園的孩子不同,他剛來到班里時,沒有哭鬧的現(xiàn)象而是非常的安靜,
雖然他的媽媽說他曾上過幼兒園,但他轉(zhuǎn)園后的表現(xiàn)的未免也太乖了,我和張老師在安
撫好其他孩子的同時也很注意觀察他,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表現(xiàn)得很好,我們以為他真
正的融入了集體,同時他的媽媽想讓他在幼兒園吃飯,事情就在他在幼兒園里吃飯的這
幾天開始了,他開始了與我們的“對抗”,先是無休止的哭鬧,再就是拒絕吃飯,幾天
下來我們也被折騰得夠嗆,我們用盡了“哄”、“喂”、“講道理”等所有的方法都無
濟于事,針對他的情況我們對他的媽媽做了溝通,可他媽媽的態(tài)度卻很不屑,只是說他
哭一陣就沒事了,但這樣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我們接練幾天找媽媽談話、溝通,可也
無濟于事。
現(xiàn)在的崔靖浩表現(xiàn)的好多了,已開始了在幼兒園吃午飯,苦惱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這讓我
們感到很欣慰,現(xiàn)在我們時時對他的好行為及表現(xiàn)表示鼓勵,并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他,
,讓他樹立自信。這件事情之后我們也找到了他反常行為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是家長的
輕易許諾,也許在我們大人心里隨口說出來的話不算什么,但他們畢竟是孩子,我們隨
便說的話他們就會當真,崔靖浩來上幼兒園時他的媽媽就對他許下了很多的承諾,比如
:放學后我給你買XX;今天是最后一天在幼兒園吃飯,明天我們就回家吃等等,可是這
些諾言一句也沒實現(xiàn)過,你讓孩子怎能不反抗。家長們,想想自己為孩子許下多少諾言
,有多少是說到做到的,我們時時給孩子說不撒謊,要誠實守信,可我們自己有做到了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