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教育問題多多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家庭教育問題 全職媽媽幼兒園工作總結 幼兒園教案媽媽“全職媽媽”教育問題多多
為了更好地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的女性越來越多。但山東現代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全職媽媽”對孩子的關愛過度,不少人成了“全職保姆”。
為了更好地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的女性越來越多。但山東現代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全職媽媽”對孩子的關愛過度,不少人成了“全職保姆”。(工作總結之家 wWw.DG15.cOm)
在媽媽的過度呵護下,不少孩子表現出了很多問題,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強、男孩過于女性化等表現得都很突出。
2006年7月至今年7月,山東現代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對800多名由媽媽帶大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研究發(fā)現,這些孩子共同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理能力差。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志甫是該課題組的成員之一。他說,對這些孩子行為的觀察發(fā)現,絕大多數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都七八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強、男孩過于女性化也是表現最突出的。課題組成員程燕說,由媽媽帶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干好一件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性。此外,由于整天圍著媽媽轉,不少男孩在言談舉止上女性化傾向非常明顯,缺少男孩應該有的陽剛氣概,這些對孩子今后的性格、心理都有影響。
談到問題的根源,專家們一致認為是媽媽對孩子的過度呵護。張志甫說,這些“全職媽媽”已不單單是媽媽的角色,還扮演著保姆和教師的角色,也可以把她們看做孩子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全職保姆”,她們在這些角色中的共同點就是呵護、包辦,時間長了,孩子就成了一個被圈養(yǎng)的寵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能干什么。
當然,也有一些“全職媽媽”帶出了好孩子,但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案例
15歲男孩吃飯還要媽媽喂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經適應了夏令營的生活,吃飯、刷碗、疊被子、洗衣服我都會干了……請你們放心。”在軍事化夏令營即將結束的時候,來自臨沂的段清逸和其他營員一樣,給父母寫了一篇個人匯報。
15歲的段清逸,到濟南參加軍事化夏令營前吃飯還需要媽媽喂?!皬男【褪菋寢屛刮遥叶疾恢缿撟约菏埡统燥??!倍吻逡菡f,他的媽媽就是“全職媽媽”,他沒上過幼兒園,上小學前一直由媽媽教他認字、讀書、學畫畫,每天吃飯時都是媽媽把飯端到他跟前然后喂他,刷碗、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這些活他從來沒干過。這種生活,媽媽堅持了15年。
雖然自理能力差,但段清逸的學習成績很好。今年7月,他順利考取了臨沂一所知名高中。高中離家比較遠,中午沒法回家吃飯,媽媽這下急了:總不能整天端著飯去學校喂孩子吧。她開始考慮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后在一位老師的建議下,把孩子送到濟南參加軍事化夏令營。
段清逸的帶隊老師說,孩子剛來時都不知道排隊打飯,后來在老師的提醒下才行動起來。經過十多天的訓練,自理能力有了很明顯的提高,打飯、洗衣服、疊被子都能干了。
專家
孩子3歲后別當“全職媽媽”
專家認為,“全職媽媽”帶孩子有利有弊,但孩子3歲后,如果還自己帶,弊就會大于利。
山東現代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曹云昌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媽媽有條件成為“全職媽媽”。本次調查就發(fā)現,“全職媽媽”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都比較好。一些媽媽之所以選擇自己帶孩子,除擔心老人或保姆對孩子照顧、教育不好外,還想通過和孩子的長期接觸培養(yǎng)和孩子的感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個出發(fā)點是對的。
但孩子3歲之后,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際圈,需要跳出家長的陪同式呵護,否則不但易導致性格變異,而且會造成視野狹隘。此外,3歲之后正是孩子獨立意識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如果家長再包辦一切,就會使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慢慢喪失。大部分“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無形中會對孩子形成一種壓力,孩子越大,背負的壓力越大。
學習育兒知識,相信自己比幼兒園老師教得好。不少“全職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頗為自信。曹云昌說,調查也證明,很多“全職媽媽”為了教孩子,都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學了一些育兒方法,但大多并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有些人甚至在刻意復制別人的成功之路,這很可怕。
他說,孩子3歲以前由媽媽養(yǎng)育,好處還是比較多的,3歲后最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帶孩子時,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實驗品,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和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要給孩子自主活動的空間。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心得:媽媽多喝熱水
育兒心得:媽媽多喝熱水
媽媽,你又"流血"了
是啊,媽媽今天肚子有點痛
那你多喝點熱水,等會我牽著你走
好的,謝謝你關心我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兩周前的一個周末,爸爸去單位加班,只好我一個人帶他去商場玩。我上廁所時只有把他帶在身邊,他看到我“流血”了,就知道媽媽這幾天身體會不舒服。
在他兩歲多的時候,獨自帶娃的我在家上廁所我也不會關門,需要時刻聽著他在外面的動靜(一個人帶娃的家長應該都是這么過來的,上廁所也處于"工作"狀態(tài)),有時他會跑來廁所來給我說話。有一次他看到我"流血"了,他很好奇的問到:"媽媽,你怎么流血了啊?(他似乎有點被嚇到)"。
當時他只有兩歲多,肯定不明白月經、例假是什么東西,但是出于跟他交流的習慣——不管孩子能否聽懂,我們都要正確解釋和引導,不欺騙、不胡編亂造。
這叫月經,每個女生長大以后都會有,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你不用太擔心。只是每次"流血"的時候,媽媽肚子會有點痛,身體會不舒服。這幾天,媽媽可能需要你的關心和照顧哦。
當他聽到一直照顧他的媽媽,也需要他照顧的時,他有些開心和興奮,可能覺得自己長大了吧,可以照顧別人了。
從那以后,只要知道我"流血"了,
兩歲時的他會說:"媽媽,你要多喝熱水;"
三歲時的他會說:"媽媽,今天出門我牽著你;"
四歲時的他會說:"爸爸,媽媽今天不舒服,你去抱她一下;"
寫到這里,想到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因為媽媽來例假身體不適、心情煩躁,結果媽媽把氣全部撒在正在調皮的孩子身上。
全職帶娃的我非常能理解媽媽們的辛苦,不管你是感冒生病、例假來了、還是偶爾心情不好,孩子依然"原地不動"的在那里等著你去陪他,負責他的吃喝拉撒。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學會跟孩子"正常"交流。當我們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可以坦然的告訴他們,孩子遠比我們想的要懂事。
《養(yǎng)育男孩》一書中提到,"媽媽幫助兒子了解異性",在適當的時候告訴他什么是"例假",雖然這件事這輩子都不會發(fā)生在他的身上,但是他們身邊的女同學、女老師、女朋友和需要陪伴他一生的妻子,每月都會遇到。
我們養(yǎng)育的男孩,總有一天會成長為一個男人,成為一個女孩的丈夫。作為父母應該給予他們一些類似這樣的教育,明白女孩的生理特征、讓他們懂得愛護女生。
外國媽媽的多項育兒經
1.懷孕時,期待過男孩女孩嗎?
外國媽媽:女孩。我更喜歡女孩。懷孕早期時,我還以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時做了檢查,發(fā)現是女孩,我很高興,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
2.懷孕飲食刻意攝取營養(yǎng)嗎?
外國媽媽:不刻意。只是每天服用孕婦專用的維生素,吃東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我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并不是因為它有營養(yǎng)而吃的。
3.給孩子做“胎教”嗎?
外國媽媽:有過。我讀過一些關于“胎教”文章,但我只拿聽音樂當作“胎教”,覺得這就很好了。另外,懷孕時我還在澳洲參加了醫(yī)院舉辦的一些講座課程,學習如何在分娩時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或者保姆?
外國媽媽:自己帶。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樂,怎么能放棄呢?在澳洲,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幾乎都是自己帶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國,孩子的祖父母都會來幫忙。我除了自己帶孩子,還請了阿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讓她幫忙。
5.是自己哺乳的嗎?會因為擔心身材走型拒絕喂養(yǎng)嗎?
外國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也有過顧慮,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著她粉嫩的小臉,我就有一種感覺—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覺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孩子多大抱出門的?
外國媽媽:2周大時。越早越好。女兒2周大的時候就帶她出去做檢查了。每次我們帶她出去,她都很高興,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精神狀態(tài)更好。我覺得越早越好,這可以讓她長得更健壯。
7.多大給孩子吃輔食?
外國媽媽:6個月。主要喂她雞蛋黃和米糊,因為這些食物富含營養(yǎng),對孩子發(fā)育有利。不過要把它們做成孩子易于吸收的糊狀物才行。米糊不像我們平常喝的米粥那樣有顆粒,而是要熬更長的時間,讓米粒徹底變成糊狀。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對孩子有好處。
8.孩子多大開始獨自睡?
外國媽媽:從生下來開始。一生下來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獨立的小床上了。我總是在她的床邊,觀察她的各種反應,并不防礙我照顧孩子。我們的傳統就是這樣,從孩子一出生就讓她一個人睡,讓她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空間,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很有好處。
9.有固定的陪孩子時間嗎?
外國媽媽:有。周末一定是屬于孩子的。平時她父親每天至少和她玩1小時,周末我們全部的時間都屬于孩子。她父親很忙的時候,會盡量把工作帶回家做,這樣我們就能夠在一起了。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10.會放心地讓孩子在家里滿地爬嗎?哪怕有樓梯?
外國媽媽:會。我會放心地讓她在地上爬,這沒有什么不安全的,還能讓她得到充分的鍛煉與自由,也熟悉家里的地形。但我不會讓她離開我的視線范圍。
媽 媽多點用心,寶寶更多開心
媽媽多點用心,寶寶更多開心上周帶**去上親子課時有了新的發(fā)現。
課上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讓每個寶寶對著麥克風說話,平時沉默寡言的**一看到麥克風,馬上就來了精神,第一個搶著發(fā)言,雖然說不出什么,但至少出聲了。等老師讓別的寶寶說時,他還搶著說。我當時在想,是不是要寶寶說話得需要設備啊。這一點,媽媽記下了。
回到家里,我找出了家里以前唱卡拉OK的麥克風,我先對著麥克風說,之后讓**也對著麥克風說,還真有效果。但是,我家**是三分鐘熱度,這個游戲時間還不能太長,還不能中反復,得保持他的新鮮感。就這樣,一天玩兩三次,他還真的開口說話了。
事情總是往好的方面發(fā)展,不但發(fā)展,而且還會升級,**不但開始說了,也開始唱了。只是唱的歌曲讓我們猜起來有些費勁。得使勁兒猜。
**喜歡和我一起玩手指操,因為手指操的最后都是要胳肢一下。**就喜歡最后這點。每次和我玩的時候總是沒完沒了。我就用這點沒完沒了繼續(xù)讓他說。玩完一次手指操,我就讓他重復我說的三個詞語,說出來,繼續(xù)玩,說不出來,就不再玩了。
剛開始時,他總是耍賴,耍脾氣,我只是逗逗他,誘導他按著我說的做,先說一個詞,之后再逐步升級,就這樣,不但說了,最后都唱了起來??墒俏也铝税胩煲矝]猜出**唱的是什么。還是牛爸厲害,告訴我,**唱的是《忐忑》。難怪我猜不出來。
在這里我要做一下自我批評。
以前,一到晚上就恨不得把**趕快按到被窩里,總是嫌孩子睡覺晚。等孩子睡著了,就都是自己的時間了??墒亲詮目戳撕芏嗝说臅乓庾R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是多么的自私。因為上班的緣故,陪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好不容易,孩子把爸爸媽媽盼回家,可是媽媽卻盼著孩子睡覺。這是多么可惡的媽媽??!
所以,我不能做那樣的媽媽?,F在,只要**不想睡,我就陪他玩,讓他開心地笑。不在乎時間的早晚,畢竟**的生物鐘很準,晚也不會太晚。
就這樣,每晚睡覺前,**都保持著好心情,就連夜里做夢都會笑出聲來。何樂而不為呢?
媽 媽,請你多多表揚我——陪**練琴有感
媽媽,請你多多表揚我——陪**練琴有感**的練琴一直不是很主動,都是被動的被我們安排,但是好在能堅持。后來,學了幾節(jié)課之后,我發(fā)現**有一個很明顯的毛病,就是不抬手腕,總是偷懶,我時刻提醒,但是**總是挑戰(zhàn)我的權威,弄得我很沒有面子。在他面前吼了那么多遍也不改,真是氣死我了。一開始,我求助于老師,上課前偷偷的向老師反映,希望能借老師的口來督促他。但是,老師督促,他就好一點,一不提醒就忘了。我擔心這個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很難更改。老師說,沒有別的辦法,可能這是他學習的必經階段,只有大人不停的提醒、幫助。得到老師的真?zhèn)?,我回家,像一個真正的鋼琴老師站在**的后面,提醒他高抬手腕。一般**練習一首曲子的時候,我不打擾,總是彈完之后,讓他先自己總結,然后我再說出我的看法。但是,看著歡那偷懶的樣子,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不停的提醒:抬手腕,抬手腕。說了幾次之后,**很反感,我說,那怎么提醒?他說彈完了總結吧。結果,人家還是自己彈自己的。我說,不行,我給你兩個選擇,一是我拿小尺子敲你的胳膊,二是我像老師一樣抬你的胳膊。兒子想了想,說,你還是拍拍我的肩膀吧。結果,依然不見成效。我直接爆發(fā)了,雖然我知道我不應該發(fā)火,但是,再不發(fā)火,我會氣瘋的,我對兒子說:“你知道不知道我陪你練習,媽媽每次都快成內傷了,我不想沖你發(fā)火,但是你為什么不能認真一點呢?媽媽的忍耐是有限的?,F在不彈了,我太上火了?!?*在那里揚著頭,很倔強的看著我,一邊還流著眼淚。我們的練習首次不歡而散,。
吃完晚飯,我和**的情緒都平靜了許多。我對兒子說,咱們練琴吧,不練習的話,下節(jié)課老師要批評我們兩個的,我們偷懶老師一聽就聽出來了。兒子勉強答應。我也想開一點了,讓老師批評他吧,我全當沒聽見。我眼不見為凈,我就提出我和兒子同時彈,就算是四首連彈。我信心滿滿的挑戰(zhàn)兒子:我一定會彈的比你好,因為我想戰(zhàn)勝這首曲子,我不會讓他把我打倒的。兒子很輕蔑的說:我不信,咱們比比吧。我制定了一個簡單的規(guī)則:每首曲子彈5遍(我自己感覺每天5遍,到回課的時候質量就不錯了),誰錯了就扣誰的分。我起身,在黑板上,寫了我們的代碼:我是P,兒子是H。和他一起彈,我自己享受了練習的過程,再也不用盯著兒子的手型和抬手了。我就認真的練習。起初,我很少出錯,兒子有點受挫,我立馬意識到,我應該故意輸給兒子。我故意彈錯了幾個地方,并很快被兒子發(fā)現,扣分。結果第一天,兒子贏了我,很自豪。
練了幾天之后,我發(fā)現兒子很追求完美,一分也不想扣,我就給他想了個辦法:如果他出錯了,我們一起從頭加練,就可以不扣他的分,而這條規(guī)則不適用于我。兒子立馬再次激情高漲。我暗自竊喜。
又過了幾天,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我對兒子說,你如果高抬手腕,或者主動加練的話,媽媽獎勵你小星星。兒子立馬就答應了,而且真的就開始注意自己的手腕,不用我說,雖然他的左手不如右手,但是他和我講條件:媽媽,我先把右手手腕練好了,然后再解決左手的問題,可以嗎?當然行了。在小星星的激勵下,**右手有很大的進步,而且,對于個別手指折指,我提出來只要他肯單練,我就獎勵星星,他立馬嚴格按照要求來,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后來,對于兒子提出的各種要求,比如:嘗試踩踏板等,都只要是有助于他練習,我都一一答應。我驚異于兒子的進步,發(fā)自內心的表揚他。在愉快與鼓勵的氛圍中,兒子完成了一天的練習,我們都沒覺得時間有多長,但是我敢肯定,比老師要求的半個小時要長。兒子突然對我說:媽媽,表揚比批評好,請你以后多多表揚我。我詫異兒子能說出如此有力量的話語,點頭答應。
在回課的時候,老師對于歡的進步很滿意,表揚了歡的刻苦練習,并詢問了我用了什么方法,我告訴了老師,老師表揚,當老師的媽媽做陪練就是不一樣啊。頓時,覺得這段時間的付出都算不了啥。。內心滿足啊。真是考驗我的教育智慧啊。
反思這一段小插曲,發(fā)現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沒有更多的考慮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一味的用我的思維和簡單粗暴的方法去對待孩子。練琴,確實是個功夫活,一天不練習手就生。這個道理大人能懂,但是讓孩子真正懂得,并且主動內化成個人行為,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陪練的我,應該善用各種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激勵他。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共情,并且給他實實在在的幫助很重要。今天的陪伴,是為了明天的不陪,如何培養(yǎng)他練琴的正確習慣,激發(fā)他主動練琴的積極性,這都是時刻擺在我面前的問題。
這幾天讀了幾篇關于學琴的幾篇文章,收獲不少,陪著兒子好好學習下去吧。
性別教育:媽媽關心的熱點問題
Q:兒子喜歡玩女孩子的洋娃娃,可以讓他玩嗎?
A:男孩玩汽車,女孩玩娃娃,這是一種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盡管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同性游戲,但也有其局限性。當代心理學家對單維的男性化或者女性化提出了挑戰(zhàn),認為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用雙性別的特征來描述,一個兼具男孩子的堅定有力與女孩子的善解人意的人,能夠更加靈活地適應社會。因此,兒子可以玩洋娃娃嗎?答案是,可以。父母大可不必干涉,當然也不必鼓勵。如果擔心兒子過度女性化,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玩“男性化”的游戲,比如警察抓小偷、雄偉的場景拼搭等。
Q:奶奶總喜歡把兒子打扮成女孩子,會對寶寶有影響嗎?
A:把男孩當女孩養(yǎng),或者相反,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性別認同方面的問題。幼兒對性別的認識是從自己的外形、裝扮、玩具開始的,身為男孩的寶寶經常被打扮成女孩,他的性別認同會如何呢?他是否會迷惑:“我到底是女孩還是男孩?”奶奶“重女輕男”的態(tài)度,會不會使寶寶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意?變性專家陳煥然博士指出,父母把女孩當男孩或者把男孩當女孩來養(yǎng),會人為地造成孩子心理性別上的混亂甚至扭曲,他所接觸的要求變性的案例中,30%由此原因造成。
Q:寶寶最近開始玩自己的小雞雞了,怎么辦?
A:孩子有時會沉溺于觸摸生殖器所帶來的愉悅中,這是他探索身體、進行性實驗的一部分,再自然不過。孩子通過這一行為在孤獨時找到安慰,在無聊時自我消遣。當然,寶寶玩弄小雞雞,不同于幼兒自慰。說得遠一些,幼兒的自慰行為大多數情況也是由于太無聊或環(huán)境太單調的緣故。如果發(fā)現孩子自慰,切勿驚慌,更不要責備孩子,以免過度的反應使孩子受到驚嚇,產生負罪感,也避免使用“好色”、“臟死了”等字眼,要知道成人此時的態(tài)度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手臟臟的,不要摸小雞雞,要不然會有細菌感染?!?/p>
孩子的自慰行為不同于成人,要了解其行為背后的動機,倘若孩子因無聊而自慰,要試著引導孩子投入令他感興趣的活動中,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媽媽做家務時請孩子幫忙,或拿一本畫冊給孩子看,盡量不要讓孩子感到無聊和寂寞。
Q:三四歲的寶寶玩檢查身體或打針的游戲,怎么處理?
A:檢查身體或打針的游戲,屬于孩子們正常的身體探索類游戲,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也對別人的身體興趣盎然。扮演醫(yī)生檢查身體,或者商量著“把你的給我看,我就給你看我的”,有時父母會撞到兩個孩子赤裸著下身,互相窺視甚至觸摸。此時可以適時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不要生氣,不要過于憂慮,平靜地告訴寶寶:“對別人的身體感到好奇是很正常的,但是,撫摸別人的隱私部分,或者讓別人撫摸你的隱私部分,都是不對的?!备嬖V寶寶什么是身體的隱私部分:“游泳衣遮住的那些部位?!焙蛯殞氄務撨@些問題時,要坦然自在。寶寶了解身體的隱私是美好而不可“侵犯”的,可使其性別意識更多一份莊重和自我護衛(wèi)的成分。
Q:寶寶看到了父母的裸體,怎么辦?
A:有時父母正在換衣或洗澡,寶寶突然闖了進來,有的父母會感到尷尬,急忙遮掩自己的身體,其實大可不必。寶寶要學會的健康的性別意識之一,是認為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美好的,包括隱私部分,有的育兒專家甚至建議父母和寶寶一起洗澡,以打破關于身體的神秘感。
不過,在父母需要隱私的空間時,寶寶的“私闖”行為不應受到鼓勵。那么,在什么年齡段,父母要注意及時遮掩自己的身體呢?留意寶寶給你的信息,他什么時候開始變得羞怯?當寶寶開始在父母面前遮掩自己的身體時,那就到了父母也應該遮掩自己身體的時候了。差不多5歲時,大多數寶寶會把自己的身體遮掩起來,不再讓別人看了。
“郜媽”的親子教育經:看到媽媽們的小問題
導讀:通過“郜媽”的一雙新鮮眼,我們看到了很多媽媽的“小問題”。
“郜媽”,名叫郜瑩,臺灣女作家,臺灣電臺、電視臺資深主持人,上海浦江之聲嘉賓主持人。她寫了很多育兒的心得書,引起廣泛討論的是《媽媽必須教給女兒的事》?!佰瑡尅币恢痹谧鲆粋€“愛心點燈”的活動,號召大家為貧困小學捐書,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郜媽”。
“郜媽”的親子教育經,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郜媽”說大陸媽媽:
有點功利哦
舉例:我近期待在大陸發(fā)現一個特別現象。在圖書大廈里,聽到一位媽媽一邊翻幼兒書一邊說:“字這么少,要買本字多一點的。”還有很多媽媽讓0到3歲的孩子上早教班,大家彼此夸耀的經常是:“你看我孩子認識多少字?!倍恍﹩栴}媽媽都來問我要“立竿見影”的教育藥方。
觀念:其實太功利的情況下長大的孩子,以后說不定都找不到工作哦!
郜媽說:我的兒子從美國念到碩士后到上海工作,他的月薪一萬人民幣,但是我認識的女性朋友,還不到30歲,她在上海工作的月薪超過兩萬人民幣。我兒子心理就有些不平衡了。所以我告訴他,對于現代社會,父母一味追求的學歷,其實并不是永久不變的保證書。怎樣做人、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媽媽咨詢我,其實就是很功利地想要一張藥方,馬上把孩子治好,但并不是每個藥方都適合每個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維生素,強身健體。
“郜媽”說管教:
父母管孩子要“創(chuàng)新”
舉例:其實不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的父母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嚇唬孩子,比如“你再調皮,就把你扔出去,不要你了”。問題是,家長能做到嗎?不可能。所以下次嚇唬時,請你用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嚇唬。
觀念:在管教孩子的問題上,要說話算數,要有點創(chuàng)新意識。
郜媽說: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商場大哭大鬧要買東西的窘境,我的一個臺灣朋友也是,一次他兒子又躺在地上賴皮,他覺得很丟臉,可打罵都不管用,突然靈機一動,他也躺在地上,周圍人都圍觀,還有人說要打電話給警察,孩子就很著急,直喊爸爸坐起來。后來朋友站起來跟大家解釋,然后對兒子說:“你覺得丟臉吧,剛才你躺在地上,爸爸和你現在一樣覺得丟臉?!边@之后,他兒子再也不鬧了。有時候,管孩子也要有點創(chuàng)新精神。
“郜媽”說母愛:
做個“力所能及”的媽媽
舉例:我做了一個講座“老鳥媽媽和新鳥媽媽”,其中有新鳥媽媽就問我,作為老鳥媽媽,在對待孩子方面,也會有像新鳥媽媽那樣的擔憂和害怕嗎?我說,當然有,而且怕的大方向差不多,都是怕教育孩子上失策,沒教到點兒上、耽誤了孩子;怕孩子不成材;怕孩子學壞誤入歧途;怕孩子不懂照顧自己;怕孩子不快樂、不幸福……只是害怕的具體事上有些不相同。
觀點:不論孩子長到多大了,媽媽那顆擔心孩子的心,都永遠提在那放不下來。所以不想讓自己這顆媽媽心給累死、擔憂死,就做個自己“力所能及”的媽媽。
因為這樣你才能做得輕松,才能堅持下去。我看到育兒書里都說:孩子別著急,慢慢來,從來沒有人說爸爸媽媽,別著急慢慢來,所以我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媽媽們,我也曾因為錯誤的決定而讓我的孩子在長大之后有所缺憾,我的兒子從小受到愛護,他很依賴我,但他到美國讀書之后,我為了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性,希望他不要打電話來訴苦,現在我發(fā)覺當時做得太絕了,讓孩子以為我不再愛他。
很多書都說家長應該怎樣,但我希望安慰和鼓勵年輕的父母,讓我們和孩子彼此都能保有“不模范”的空間去自由揮灑,用心不用力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
“郜媽”說孩子:
要讓他們懂得規(guī)則
舉例: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消息,說大陸女生六成愿嫁富二代。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女兒在小學四年級時,跟同學煲電話粥時所說的一段話:“我將來長大后,一定要找個有錢的老公來嫁,然后再用他的錢來打拼我的事業(yè)!”我跟她說:“你知道找個有錢男人嫁,必須要花多少心力去打敗多少女人嗎?而且就算僥幸獲勝拿到了這個‘錢口袋’,時時擔心他會被其他女人給搶走,與其花費如此多心思還未必能得到或護住這‘錢口袋’,還不如將這些辛苦心思用來培養(yǎng)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的‘錢口袋’來得更穩(wěn)妥?!?/p>
觀點:我兒子中學時要買一雙名牌球鞋,用的是別人祝賀他考上高中的紅包,我希望他不要買,但他認為是花自己的錢,我告訴他:“這個紅包錢以后是父母要還給別人的,也就是說,你花的還是父母的錢。在你沒有真正賺得到一分錢的時候,你沒有權利買奢侈品?!焙⒆右屗靡?guī)則。
郜媽指點“母親節(jié)”:
子女“抱蛋”媽媽“種樹”
在臺灣,母親節(jié)的氣氛比較濃,孩子送媽媽卡片和親手做的小禮物很普遍,學校也會組織,而“郜媽”做過很多關于母親節(jié)的活動和創(chuàng)意,在今天的母親節(jié),“郜媽”就支幾個招給大家。支招一:抱蛋活動
我們曾經讓100個孩子每個人領一只生雞蛋,然后帶在身上過一天,等到母親節(jié)的下午,再進行回收?;旧现挥?0個左右的孩子能夠保留雞蛋完好,孩子們就會抱怨說:“生雞蛋好容易破哦,很難拿呀。”我們會告訴他們:“拿一天你們都覺得很難,可媽媽們從懷孕那一刻開始,就把你們像生雞蛋一樣,每天小心翼翼地捧著,她們該多不容易啊!”小孩子們特別感動,這個活動的效果非常好。支招二:種棵“媽媽樹”
我參加過兒子的一個表演會,當時每個孩子都上臺講自己的媽媽,但我想對兒子說:“雖然辛苦,但有了你,媽媽覺得很快樂。媽媽感謝你?!彼晕覀冡j釀了這個活動,媽媽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張卡片,并大聲地告訴孩子聽,然后一起把卡片掛在樹上。這個活動會讓孩子們感覺到媽媽對他們的需要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