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熊想家》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幼兒園語言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及說課稿

設(shè)計背景

現(xiàn)在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百依百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設(shè)計了這節(jié)活動,讓孩子體會一下父母對我們的愛,并從此知道尊重孝順父母和長輩。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nèi)容,試著跟老師復(fù)述故事。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故事,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愛,并教育幼兒知道感恩。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告訴家長自己長大了,可以幫助父母做事了。

4、領(lǐng)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表達一下父母都為我們做過什么事。

教學難點:讓幼兒為父母做一件事,回報一下父母對我們的愛。

活動準備

《小熊想家》故事課件 幼兒操作材料。

提供幼兒模仿給父母洗腳的水盆,為父母洗水果的工具,小椅子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引出課題:小朋友,昨天老師看見:小熊一個人在森林里哭了,你們想知道小熊為什么一個人在森林里哭嗎?

基本部分:

1、出示《小熊想家》課件,幼兒欣賞。

2、教師提問引導:

(1)小熊為什么一個人到森林里去了?(小熊和媽媽生氣離家出走了)

(2)小熊為什么要離家出走?

(3)小熊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4)小熊看見松鼠一家甜蜜地在一起,他怎么想的?

(5)小熊后來怎么回的家?他和爸爸媽媽怎么說的?

3、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看著操作材料試講一下故事。

小熊離家出走是對是錯?小熊媽媽不讓他吃那么多冰激淋對不對?為什么?

4、讓幼兒都說一說在家里父母都為我們做了什么事?我們和父母生氣過沒有?

教師小結(jié):父母為我們做了那么多事,父母是那么的愛我們的,那我們應(yīng)該怎么樣回報一下我們的父母呢?

結(jié)束部分:

讓幼兒說一說,我們想為爸爸媽媽做點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回報一下爸爸媽媽。

活動延伸:

幼兒利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操作材料,模擬示范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證明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幫爸爸媽媽做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很愿意為父母做事!

活動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幼兒提高了動手能力,也知道父母每天的工作和做家務(wù)很辛苦,愿意為父母做事了,每天利用課余時間我都要問他們:昨天晚上回家都幫爸爸媽媽做什么事了?孩子們也養(yǎng)成習慣,早上來就向我匯報自己昨晚為父母做的事,我會一一鼓勵,還在班級表揚他們,孩子的感恩心也越來越強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熊過橋》


活動設(shè)計背景

根據(jù)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這是一首情節(jié)性的詩歌,關(guān)于一個小動物的故事,詩歌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講述了一只小熊從最初害怕走竹橋到后來勇敢前進靠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困難源于生活,借助《小熊過橋》這一載體回到生活中去體會成功的喜悅,活動貼進生活容易被幼兒接受。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困難,許多幼兒會選擇放棄或?qū)ふ宜说膸椭?,還有許多幼兒需要老師家長不斷的鼓勵和勸說才能做好。這首詩歌針對這一現(xiàn)象啟迪幼兒在遇到困難時要執(zhí)著于自己的努力,懷著“我能行”的信念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

2、體會小熊過橋時的心情,并嘗試用語言、表情或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故事中小熊敢于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優(yōu)點。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橋(面對挑戰(zhàn)時)的心理。

活動準備

1、有走獨木橋的經(jīng)驗

2、課件

3、小熊和熊媽媽圖片、小木橋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與幼兒談話,理解、感知兒歌的內(nèi)容。

二、學習朗誦兒歌的內(nèi)容,進一步體驗兒歌的情感。

1、教師有表情的完整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根據(jù)圖片學習兒歌。A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yīng)的圖片。B學習兒歌中的對話: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好孩子,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夠走過橋。

三、朗誦兒歌,創(chuàng)編動作。

1、集體朗誦兒歌。

2、加上動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勵孩子們做勇敢的好孩子。教師:你們喜歡小熊嗎?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過橋》因為有很多人都喜歡這首好聽的兒歌,有人把它編出了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屏棄了以往傳統(tǒng)的“老師教,幼兒學”的方法,采用了引導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兒的主導地位。活動時把幼兒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放在了前面,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表達來得出兒歌中詩句,既充分理解了兒歌的內(nèi)容,又幫助孩子們對兒歌有了一定的記憶,為后面的學習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活動的準備中,教師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恰倒好處的運用課件以外,還制作了實物的小木橋,使孩子們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小木橋的特性,加上可插圖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們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動中,教師設(shè)計的提問始終是開放式的,例如在問到怎樣能夠幫助小熊過橋時,幼兒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說拿繩子綁著過去,有的說爬過去,還有的說問小鳥借個翅膀飛過去等等。正是因為提問的開放,孩子們的思維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膽的想象。

4、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始終是主體的地位。在活動中教師遵循幼兒的意見和建議,聽從孩子們最真實的想法,讓孩子們自主的選擇表演的角色,使孩子們活動的更加自由,更加開心。

5、本次活動的設(shè)計比較完整,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練。顯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時對于幼兒的回答可以讓孩子們充分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出來。為了怕后面的學習時間不夠,教師對此方面的內(nèi)容有所忽略,如果在這部分能夠放手大膽的讓孩子們發(fā)揮的話,效果還會更加明顯。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家》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掌握兒歌的結(jié)構(gòu)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yǎng)幼兒能大膽表達創(chuàng)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jié)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nèi)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yōu)質(zhì)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

孩子也紛紛發(fā)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guān)系。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

引出詩歌,這個環(huán)節(jié)小朋友表現(xiàn)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zhuǎn)換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xiàn)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jié)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zhuǎn)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jīng)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shù)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能貼到相應(yīng)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本活動我把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chuàng)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來做可能更合適。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想》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內(nèi)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

理解、掌握詩歌的內(nèi)容。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森林情景,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1、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ゴ笊掷锿?,你們想去?

幼:想。

師:好,坐上我們的大巴車出發(fā)吧!(出示大巴車圖片,點擊喇叭,繞教室一圈,坐下,音樂停)

2、出示小動物,感知詩歌內(nèi)容。

(出示大巴車停在森林圖片)

師:大森林到啦!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誰的家啊?

幼:小動物的家。

師:小動物們都藏在哪兒呢?我們一起找找看。是誰躲在這里呢?(出示幻燈片,單擊顯示小象)

幼:小象。

師:哦!原來是小象!小朋友跟小象打個招呼

幼:小象,你好。

小象:小朋友們好。

師:小象有一個長鼻子,小朋友來跟小象握握手。讓我們來看看小象的長鼻子有什么作用。

出示PPT(小朋友邊看圖邊回答)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棒。哦!原來啊!小象的鼻子還有這么多的用處呢!

師: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只能干的小象啊?

幼:想。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象的長鼻子。我們現(xiàn)在都是小象了,可以兩只小象用鼻子和鼻子握握手。(出示兩只小象握手圖片)(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的動作。

(出示PPT)

師:好,我們已經(jīng)跟小象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們不打擾小象了,跟小象說再見吧!

幼:小象,再見。

3、繼續(xù)找小動物,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師:森林里還藏著什么小動物呢?(出示PPT)

幼:小猴

師:好,請你跟小猴打個招呼吧。

幼:小猴,你好。

小猴:小朋友們好。

師:小朋友們喜歡小猴嗎?你喜歡小猴什么?

幼:……

師:小猴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PPT)看這兩只小猴又在干什么呢?

幼:……

師:小朋友們真棒!

師:原來這兩只小猴在拉勾啊!

師:我們來學學長尾巴的小猴和其他的小猴來拉拉勾,可以兩只小猴用尾巴和尾巴拉拉勾。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的動作)

師:好,我們跟小猴已經(jīng)拉拉勾了,做了好朋友了,我們跟小猴說再見吧!

幼:小猴,再見。

4、繼續(xù)出示小動物,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哪個動物朝我們看過來啦?(出示PPT。)

幼:長頸鹿!

師:小朋友們,長頸鹿長得好高呀,脖子一伸可以吃到很高的樹上的樹葉(出示PPT)

師:如果你們有這樣的長脖子,你們會做什么?

幼:……。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好!

師:(出示最后一幅PPT)小朋友看這兩只長頸鹿它們在用勁的干嘛啊(做拔河的動作)

幼:……。

師:小朋友想不想和長頸鹿拔拔河呀?

幼:想。

師:那就請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看見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拔拔河的動作)

師:好,我們跟好朋友長頸鹿說再見吧!

幼:長頸鹿,再見。

二、欣賞、理解詩歌,并表演詩歌。

1、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在大森林里面遇見了3只小動物,還記得是哪3只嗎?(幼兒說)有一首詩歌,寫的就是剛剛我們在大森林里發(fā)生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師示范朗誦一遍。(出示PPT)

3、師幼一起朗誦2-3遍,邊朗誦邊做"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的動作。

三、活動結(jié)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和小動物們玩的開心嗎?

幼:開心!

師:小動物們也很開心!現(xiàn)在你們與小動物們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護它們啊!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好不好?

幼:好!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吧!

老師帶小朋友們走出活動室。

(播放音樂)附我想

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見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

課后反思:

《我想》是中班的一節(jié)語言課,這首兒歌的篇幅不長,內(nèi)容也比較簡單易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能讓他們感興趣就顯得極其重要。!!我通過播放PPT圖片,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同時我又充分運用肢體語言,采用邊朗誦兒歌邊用身體動作把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然后,我請幼兒用肢體語言來幫助幼兒學習詩歌。

在活動過程中,我制作的小動物圖片突出特征,并有詩歌中的動作,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也得到了預(yù)期的效果。當我加上語氣、加上身體動作,把整首兒歌念完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有意思,他們一邊學念兒歌一邊學做動作,積極性特別高。帶著動作學習兒歌,孩子們不僅積極性高漲,而且學習的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此我覺得,身體語言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適時、恰當?shù)剡\用身體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時發(fā)現(xiàn)、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鼓勵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沒有教學經(jīng)驗,又是第一次公開課,我很緊張,雖然之前多次告誡自己語速一定要慢,但是一緊張就什么都忘記了,還是說的太快了。有的東西甚至還沒有說到。還有三只小動物的出現(xiàn),太羅嗦了,三只動物的時間應(yīng)依次遞減,重點要放在詩歌上面。和幼兒一起念詩歌的時間太短了??梢园言姼柚小拔瘴帐帧⒗?、拔拔河”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結(jié)合動作,對這幾個字能有一定的印象。幼兒學念詩歌時,可以我說字,幼兒念出圖片。在叫幼兒看PPT念詩歌時,可以個別和分組相結(jié)合,使每個幼兒都能夠掌握詩歌內(nèi)容。還有結(jié)束的時候也可以像開頭那樣讓幼兒坐著大巴車,放著音樂離開。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熊砍樹》


目的:

參與相應(yīng)情境,理解兒歌內(nèi)容,體驗友好相處的快樂.

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準備:

1、每人別上胸飾扮演松鼠或小鳥,教師扮演松鼠媽媽。

2、準備頭飾和斧子道具,請配班老師扮演小熊。

3、掛圖一幅。

4、活動室布置成森林場景。

過程:

一、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在抒情的音樂聲中,小鳥、小松鼠坐在大樹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理理羽毛、抖抖翅膀、說說悄悄話,等等。

二、進行兒歌描繪的情景

1、聽,什么聲音?

2、小熊扛著斧子進來,邊走邊唱:我是一只小狗熊,造房本領(lǐng)強,我要把那新房子造得很漂亮。

3、提問:誰來了?它想干什么?你猜它用什么造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通過情景對話熟悉兒歌內(nèi)容。

小熊:小熊要蓋屋,上山來砍樹!好,就砍這一棵。

松鼠媽媽:不行,不行!小熊:(指另一棵樹)那我就砍那一顆。

松鼠媽媽:也不行,也不行!

小熊:(再指另一棵)那我就砍那一顆。

松鼠媽媽:呀!它要砍大樹了

大家齊說:不行不行,不能砍,不能砍!

小熊:這棵不能砍,那棵也不讓,為什么呀?(小鳥、小松鼠告訴小熊不能砍的道理,如大樹是我們的家等。)

小熊:我不砍樹了,可我住在哪兒呢?

松鼠媽媽:小鳥、小松鼠們,一起來幫小熊想想辦法,好嗎?(小鳥、小松鼠互相商量合適的辦法,并告訴小熊)。

松鼠媽媽:小熊,朋友們給你提了這么多建議,你認為住在哪兒最合適?!;文.章出自屈,老師](小熊對松鼠媽媽耳語。)

松鼠媽媽:小熊讓我暫時保密,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三、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思考:還有哪些生活在樹上的朋友會阻止小熊的砍樹行為,為什么?

2、出示掛圖,提問:小熊住在哪它住在洞里舒服嗎?

3、教師借助圖片完整地朗讀兒歌一遍。

4、請幼兒邊跟老師念兒歌,邊做相應(yīng)的動作。

5、帶領(lǐng)幼兒分角色學念兒歌,其中幼兒念小鳥、松鼠的詩句,教師念有關(guān)小熊的詩句。

6、啟發(fā)幼兒仿編第二、三句詩,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達。

7、我們又多了一個好朋友,真開心!咱們一起來唱個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慶祝一下吧!

兒歌:小熊砍樹小熊要蓋屋,上山來砍樹小鳥說:不要砍,不要砍樹是我的屋松鼠說:不要砍,不要砍我要樹上住為了朋友都有地方住小熊不蓋屋,小熊不砍樹夜晚睡在樹洞里甜甜美美打呼嚕評析: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情境,通過情景表演吸引幼兒參與相應(yīng)情境,并順其自然的提出問題,鼓勵和支持幼兒互相交流,積極想辦法,給幼兒提供了敢于表達的空間,以上都為理解兒歌內(nèi)容,體驗友好相處的快樂.目標服務(wù),我認為本課充分的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并滲透了環(huán)保的理念!

活動反思:

1、 在本教育活動中,我以幼兒“樂學”為前提,注重激發(fā)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顒又?,自己創(chuàng)設(shè)語言情景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使幼兒如臨其境,在整個活動中都是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很好的教育目標。

2、在活動中,自己充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的穩(wěn)定性不是很集中,因此提供給幼兒的圖片直觀又突出重點,這不僅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更能使幼兒專注于活動的表演,提高學習效率。

3、在活動中只有極個別幼兒(約2-3個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經(jīng)活動中的觀察和活動后的了解,得知這幾名幼兒本學期剛從農(nóng)村轉(zhuǎn)來,父母外出打工,在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時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此現(xiàn)象,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因材施教,針對個別幼兒要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以便更好地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感到自信、成功、快樂!

相關(guān)推薦

  •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熊過橋》 活動設(shè)計背景 根據(jù)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這是一首情節(jié)性的詩歌,關(guān)于一個小動物的故事,詩歌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講述了一只小熊從最初害怕走竹橋到后來勇敢前進靠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困難...
    2020-09-30 閱讀全文
  •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家》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掌握兒歌的結(jié)構(gòu)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學會有感...
    2020-09-29 閱讀全文
  •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想》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內(nèi)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熊砍樹》 目的: 參與相應(yīng)情境,理解兒歌內(nèi)容,體驗友好相處的快樂. 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準備: 1、每人別上胸飾扮演松鼠或小鳥,教師扮演松鼠媽媽。 2、準備頭飾和斧子道具,請配班老師...
    2022-01-01 閱讀全文
  •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想飛的小象》 活動設(shè)計背景 5-6歲,是幼兒個性形成,語言發(fā)展的好時機。通過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畫面、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利于幼兒擴展思維、經(jīng)驗,發(fā)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教育,讓幼兒自信、善...
    2020-09-29 閱讀全文

活動設(shè)計背景 根據(jù)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這是一首情節(jié)性的詩歌,關(guān)于一個小動物的故事,詩歌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講述了一只小熊從最初害怕走竹橋到后來勇敢前進靠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困難...

2020-09-30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掌握兒歌的結(jié)構(gòu)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學會有感...

2020-09-29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內(nèi)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2020-09-30 閱讀全文

目的: 參與相應(yīng)情境,理解兒歌內(nèi)容,體驗友好相處的快樂. 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準備: 1、每人別上胸飾扮演松鼠或小鳥,教師扮演松鼠媽媽。 2、準備頭飾和斧子道具,請配班老師...

2022-01-01 閱讀全文

活動設(shè)計背景 5-6歲,是幼兒個性形成,語言發(fā)展的好時機。通過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畫面、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利于幼兒擴展思維、經(jīng)驗,發(fā)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教育,讓幼兒自信、善...

2020-09-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