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謊的原因揭秘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愛孩子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孩子愛撒謊的原因揭秘
逃避懲罰
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懲罰,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淘氣惹禍了怕家長責罰。一旦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需講明利害關(guān)系,果斷制止。若一次達到目的,不良行為就可能得到強化。
表示對抗
還有的孩子說謊,與父母干涉過多有關(guān),比如孩子做作業(yè)時,一會叫他喝水,一會叫他吃點心,孩子很不耐煩,隨口說“不渴、不餓”,以表示對抗。這種情況下,需從改善親子關(guān)系入手,既不過度溺愛,也不過于縱容。
不明就里
小于3歲的幼兒,對時間、空間、數(shù)量、人物關(guān)系等概念比較模糊,經(jīng)常說了“假話”自己不知道,比如他們可能把以前統(tǒng)稱“昨天”。這種情況不必過于擔憂,問明情況后,耐心教育即可。
模仿大人
孩子有時會看到父母、周圍的大人,或者電視上有撒謊的鏡頭,他們抑制不住好奇心,跟著學。因此,當著孩子的面時,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
獲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描述事情時,常常參雜著自己想象的場景、人物,說得繪聲繪色,炫耀自己。此時,在糾正的同時,要肯定他們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閑不下來原因大揭秘
孩子們有時喜歡動,有時喜歡靜,這本無可厚非;只是那些好動、根本停不下來的孩子,簡直讓粑粑麻麻們操碎了心。
其實,想要孩子能夠稍微靜一點,爸媽得先知道孩子停不下來的原因。
孩子好動·四大原因
1、好奇心太重孩子們雖然年幼,但對很多東西都會帶著好奇的心理。他們走到哪里都要探究一番,提問一番,這是孩子的好奇心在作怪。
家長應該耐心的給孩子講解他們所提問的問題,只有大人認真對待,孩子們好動的心才會稍有改變。
2、指揮失調(diào)如果孩子們的大腦指揮能力和感覺統(tǒng)合能力整合在一起了,他們的行為就不會受大腦的控制。
他們亂扔玩具、欺負人、哭鬧,但可能孩子們根本就無法意識到其中的正確與錯誤。
這種失調(diào)行為,有些孩子稍微大了些就會變好;或者粑粑麻麻可以帶孩子到專業(yè)的感覺統(tǒng)合教育機構(gòu),給孩子做個測試,讓專業(yè)的老師幫助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3、搗亂不要小瞧孩子的記憶能力,一般爸媽做了讓孩子們不開心的事情,他們都會記在心上。
然后通過一系列的無理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抗議,如摔東西、不理爸媽、大聲哭泣、到處亂跑......
其實爸媽應該尊重孩子,一旦孩子受到尊重了,他們自然就不會耍脾氣,也會安靜下來的。
4、多動癥有些孩子好動,可能是患了多動癥。多動癥的孩子會到處亂跑,坐立不安,而且別人根本無法管教。他們做事情無始無終,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孩子好動·解決方法
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一起玩、聆聽孩子的想法......
1、和孩子一起玩為孩子買一些他喜愛的玩具,一起玩玩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他最喜愛的玩具,嘗試讓孩子在他感興趣的活動中安靜下來。
2、給孩子講故事歌唱、聆聽故事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找一些適合孩子、最好孩子也感興趣的歌曲教給他;或是講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都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讓他在這些活動中安靜下來。
3、和孩子多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可能是粑粑麻麻都比較容易忽視的一件事情。其實,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可能更能引導孩子,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4、及時就醫(yī)
如果寶寶好動的程度超乎尋常,懷疑是多動癥,可去醫(yī)院檢查,根據(jù)醫(yī)生指導進行治療。
寶寶撒謊原因以及應對策略
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的一種現(xiàn)象,寶寶撒謊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他的認識能力相關(guān),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幻想性撒謊
3歲內(nèi)的寶寶無法分清想像與現(xiàn)實,常常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xiàn)實的事物來描述。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jīng)過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現(xiàn)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xiàn)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他們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來不存在的事情說得跟真的一樣,但是又漏洞百出,這只是他們通過想像表達自己愿望的一種方式。他們的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帶有非常明顯的幻想痕跡。
被動性撒謊
寶寶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獲得媽媽或其他自己喜愛的人的贊賞。當他們做錯事情后,會因為擔心受罰而說謊。其實,寶寶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會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誠實引起了媽媽的不滿甚至是責罰時,為了逃避寶寶就會嘗試說謊。尤其當寶寶說謊后成功逃避責罰時,他們的說謊行為就會得到鼓勵。
行為性撒謊
有些被父母嬌生慣養(yǎng)的寶寶,習慣于一切玩具、食品都歸自己所有。他們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為了怕媽媽發(fā)現(xiàn)而失去這些東西,寶寶也可能編一些想像的小謊言來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合理。
四大策略,將謊言轉(zhuǎn)化成智慧
可能媽媽們沒有想到,在寶寶的謊言背后還孕育著智慧種子吧!
對寶寶而言,撒謊,尤其是幻想性撒謊是他們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最好見證。只要媽媽根據(jù)寶寶撒謊的情況分別對待,并進行恰當引導,寶寶的撒謊就不再是令媽媽頭痛的問題。相反,利用寶寶的撒謊行為,媽媽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更加充滿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聰慧寶寶。
策略一:正確對待寶寶的撒謊行為
撒謊的過程其實就是寶寶想像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它對培養(yǎng)寶寶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寶寶像露露一樣撒謊時,媽媽千萬不要訓斥他:“露露,瞎說什么呢?你哪兒有芭比娃娃?”聰明的媽媽會說:“寶寶,你沒有這樣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確實很希望有一個這樣的芭比娃娃,對吧?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還能做些什么?我們來編一個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媽媽策略指出寶寶的問題,同時寬容對待寶寶的幻想性撒謊行為,并對他們的幻想性撒謊行為進行誘導,寶寶就會在誘導下擺脫錯誤的撒謊行為,并大膽地想像與創(chuàng)作。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有幻想性撒謊行為,媽媽千萬不要因?qū)殞毴鲋e而訓斥他們。要知道,這樣的處理方式極有可能扼殺一個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策略二:給寶寶創(chuàng)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謊”機會
比如,寶寶對媽媽做飯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媽媽在跟寶寶玩耍時可以來一次幻想性“撒謊”競賽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激發(fā)寶寶的想像力,挖掘他們的語言智能。媽媽一邊假裝做各種洗菜切菜的動作,一邊對著寶寶嘮叨:“現(xiàn)在我要給寶寶做飯了,我把茄子洗干凈,咚咚咚咚切成絲,給寶寶做個魚香茄子煲……好了,魚香茄子煲做好了,現(xiàn)在該寶寶給媽媽做好吃的了”。于是,寶寶會在媽媽的誘導下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媽媽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來。
策略三:讓責罰變得更策略些
當寶寶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撒謊的時候,媽媽不要如臨大敵般地對待他們。這樣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地改變寶寶的撒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寶寶更加依賴撒謊來逃避責罰。聰明的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次錯誤做點別的文章,既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又不失時機地利用撒謊行為開發(fā)寶寶的智力。比如,媽媽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赋鰧殞毜腻e誤,溫和地提醒寶寶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給他們提出要求: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免于懲罰,比如編一個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給寶寶一次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
如果寶寶發(fā)生行為性撒謊,媽媽一定要相信寶寶會改正錯誤,并可給寶寶提供一個設想補救方案并實施方案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寶寶自省,同時也可通過給予寶寶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讓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比如,寶寶拿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媽媽可以讓寶寶自己思考,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錯誤?聰明的寶寶可能會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還給人家并道歉;把玩具還給人家的同時,把自己的玩具借給人家玩;把玩具先還給人家,然后再與人家商量,說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一會兒等。如果寶寶想不出方案,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會很難過啊,你怎么辦她才不會難過呢?”
愛說謊的寶寶更富于創(chuàng)造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般,寶寶從3歲開始就會說謊,到小學二、三年級時,謊言最多也最嚴重。
但說謊是每個寶寶的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站在寶寶智能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寶寶動輒說謊媽媽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心理學證實:說謊者必須具備將自己未曾體驗的事,說得像確有其事的能力,這表示他們具有將語言與行為分離的能力。也就是說,善于編造謊言的寶寶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心理學研究證實:會說謊的寶寶比不會說謊的寶寶創(chuàng)造力高得多。
因此,如果聽到寶寶說謊媽媽千萬不要大聲斥責,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會剝奪寶寶創(chuàng)造和思考的機會,對寶寶的智力開發(fā)與心理發(fā)育造成不好的影響。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適當?shù)姆绞秸_地引導寶寶,讓寶寶的撒謊行為拐個彎,進而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怎樣教育愛撒謊的孩子
你家的寶貝撒謊嗎你是否也為此大傷腦筋媽媽們別著急,小寶貝撒謊,也有他的小道理。請你不要輕易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zhì)劃等號,因為謊言有時只不過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盤。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F(xiàn)象。其實,5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yún)^(qū)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于說謊;5歲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說大話的情況存在了,他們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說謊。
2—4歲:愛說大話
孩子為什么說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們常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當你帶孩子從公園回家的時候,他告訴你他在公園里看見了獨角獸。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騙你。換個角度想,這說明他的智力還在處于不斷發(fā)育的階段。你的孩子還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虛假的,他也同樣不能把他的夢和真實生活區(qū)分開。
也有的孩子說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責備和懲罰。他們會指責那些自己想象出來的朋友,告訴父母是他們做出了這些錯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淘氣會使爸爸媽媽不高興的,所以撒了個謊。
聽到謊言怎么辦:這么大的小孩子因為說謊就受到懲罰,不僅沒有任何意義,也許還會有負作用。
事實上,你對誠實和正直的長篇大論,這么大的孩子來說,只是耳邊風;懲罰也不能使他知道問題處在什么地方。而且,以后他肯定也不愿意讓你知道那些淘氣的事了。所以,更加關(guān)注他的不良行為效果會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興,所以不想告訴我真相。但是我親眼看見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對他有禮貌些,我想他會把他的玩具給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他想要的東西并不意味著就屬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場拿到喜歡的玩具就說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擁有這個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屬于你,它屬于這個商場?!甭兀⒆訉W會把事實和幻想?yún)^(qū)分開來。但是,如果你對孩子的小小謊言過于在意的話,將會或多或少地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與其揭穿孩子的謊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機會。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壓制孩子的幻想,因為有了幻想,才會有創(chuàng)造力。
因此,父母惟一應該做的就是確保孩子的幻想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說,父母可以讓孩子相信圣誕老人,但是必須讓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飛起來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如果孩子的話總是不著邊際,那么父母最好給孩子講一講《狼來了!》的故事了,讓孩子懂得待人誠實很重要。
5—7歲:逃避訓斥
孩子為什么說謊:快到上學年齡的孩子,他們就會意識到說謊是解決問題或者逃避懲罰的一個好辦法。因為孩子們要讓他們的謊言更加可信,所以他們的謊言就會經(jīng)過更好的加工了。6歲的孩子已經(jīng)知道如果他告訴老師他的家庭作業(yè)被狗吃掉了,那老師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說‘我病了,所以沒有做作業(yè)’,那也許能夠蒙混過關(guān)。
毋庸置疑,孩子肯定會不斷提高他的欺騙技能,試探他欺騙的限度有多大。這個時候,父母的“殺手锏”就是不能讓孩子因為說了慌、解決了問題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脫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輸誠實的美德的時候,最好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誠實,不說謊。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chǔ)上的。
聽到謊言怎么辦:告訴你的孩子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為了不傷害其他人的感情。
然而,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說謊只是為了掩蓋他的錯誤和做的錯事的時候,你就應該立刻清楚地告訴他你不允許他這樣說謊。父母立場鮮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說謊了是不是就應該受到處罰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針對有沒有刷牙的話題而說謊,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趕緊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檢查和監(jiān)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因為刷牙問題而說謊了。反過來,如果父母因為這些無關(guān)痛癢的謊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懲罰他,那么,父母的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變成一個更棒的謊言大師了。因此,應該說處罰孩子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辦法。
如果孩子偷了別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為極其惡劣的事情,而且為了掩蓋這些行為對你說了謊,那么,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必須受到懲罰的時候了,并且要讓他知道第一天剝奪他看動畫片的權(quán)利是因為他的行為,第二天則是因為他說謊了。但是,父母應該明白,懲罰并不能使孩子馬上意識到他的錯誤;想讓孩子真正改正錯誤是需要時間和父母的信任的。
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父母可以試一試下面的做法:
1、如果孩子是習慣性的說謊,那么向孩子提問題之前你就先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會對你說謊,然后允許他給你一個更好的說法。
很多孩子在說謊之前根本就沒想他們還能說點別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發(fā)制人:“我知道,如果我問你,你肯定不想對我說實話。不過,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說法。準備好了嗎我要問了。”然后向孩子提出問題。
這種做法有3個好處:
一、它給孩子時間去決定是張口就說謊呢還是說些其他的;
二、它避免了相互爭執(zhí)激烈化;
三、既然父母允許孩子說謊了,有了心理準備,那么父母就不會生氣或者煩躁不安了。
2、為了讓孩子也嘗嘗謊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對孩子也說謊。
比如,孩子想去看電影,父母答應他了∩是一會兒父母又不承認了,孩子就會問為什么爸爸媽媽說謊。這時候,父母可以很輕松地告訴他:“我認為有沒有說實話并不重要。也許剛才我是順口說‘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說明就得帶你去。我感覺你在家里愿意我們用這種方式和你說話,你也這樣對待我們。你是在告訴我 “我”必須說實話嗎但是,說不說實話對你就不重要了嗎這樣做公平嗎”聽完這樣的一番話,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3、如果你明知孩子說謊,不要對他一再追問。
其實,父母是希望能夠再給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結(jié)果反倒又給了孩子一次說謊的機會。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當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夠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問題??傊?,不要向?qū)δ阏f謊的孩子提問題。否則,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內(nèi)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告訴你孩子說謊的真實原因
您有沒有發(fā)現(xiàn)您的孩子有時候會撒謊呢?但是說謊有時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說謊始終是不好的,那么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呢?
案例
常聽一些家長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也不知是怎么的,說起假話來比真話還要讓人相信。你問他作業(yè)做了嗎?他說早做好了。字認真寫了嗎?他說,一筆一畫的,從不馬虎。有沒有少做,他說,從來就沒少做過。可當你叫他拿出來時,他則推三阻四,遮遮掩掩,就是不肯拿出來。在你再三催促下,他才扭捏作態(tài),好不容易掏出作業(yè)讓你查。不查不要緊,一查真是嚇一跳。要么是缺胳膊少腿,漏做;要么就是取兩頭少中間,少做;要么,就是一字沒寫。于此觀之,孩子為何如此謊話連篇?這跟家長光問不查有關(guān),以致孩子敢昌險說謊。
近來,新接手一個班級,可說是非常陌生,陌生的班級,陌生的學生。為了讓孩子能進行大量閱讀,學校希望孩子能訂閱一些刊物,增加閱讀量,吸收更多的知識,拓寬視野,對于提高語文水平和習作水平都是有益的。同學喜歡讀,家長也支持,大部分孩子都訂閱了。清晨,我問了幾位到校早的孩子,你訂了嗎?訂了。你呢,也訂了。此時,來了一位女生,有點膽怯。我問,你訂了嗎?訂了。我查閱了記錄,沒有她的一點記錄。我有點懵了,難道是我忘了記?千萬不能冤枉一個人。我又問,你當時是怎么交的?小女孩說道,你當時坐在講桌前,我把錢往講桌上一放,你很忙,我就趕緊去掃地打掃衛(wèi)生了。小女孩說得是有鼻子有眼的,看其外貌,又不像是個說謊的人。難道是我記憶有誤?我努力思索著,問題出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呢?我說,班級有誰看到你交錢了嗎?小女孩搖了搖頭。那你再想想,有沒有人看到你帶錢來交了?看著女孩一臉真誠而又無故的樣子,我實在不忍心再問了,害怕有什么閃失。夕會課上,為慎重起見,在全班同學面前,我問起,有誰看到這位女生到老師跟前交過錢?全班沒人說看過。于此,我覺得或許是女孩說了謊。有必要,約請家長來了解一下。電話約好后,家長如約而至。我給家長談了一下孩子近幾天的情況,覺得小女孩學習不太認真,性格似乎有點內(nèi)向,不大愛說話。家長說,其實,小孩子在家是很皮的,而且會說謊,這都是小時候家長沒時間帶,放在外婆家養(yǎng)成的壞習慣。我說,本學期學校在學生中開展紅領(lǐng)巾讀書活動,希望家長能支持孩子訂閱刊物,增加孩子閱讀量,有利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作為家長,誰都想孩子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您支持孩子訂閱嗎?家長接口說道,我們很支持,可孩子回家沒說。那我現(xiàn)在就給孩子訂吧。家長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我見時機成熟,就把孩子最近發(fā)生的事跟家長作了交流,取得家長的配合。家長表態(tài)一定配合老師教育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
解讀
我們知道,說謊是為了隱瞞事實真相,掩飾自己的過錯,有意說不真實的話,躲避懲罰的不良行為。說謊有時是出于善意或惡意的內(nèi)心讀白,有時是不得已而為之,它是內(nèi)心使然而不是行為而變。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爾德曼認為,謊言有不同層次之分,而說謊的動機歸為三大類:第一類,討別人歡心,讓人家感覺好一點;第二類,夸耀自己和裝派頭;第三類,自我保護,不受傷害或懲罰。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會不自覺地向別人撒謊,有時連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認自己在撒謊。
危害
說謊害人害已。經(jīng)常說謊的人,心理上會產(chǎn)生障礙,至少難以與人溝通。說謊還會誤時誤事,失去同事、朋友、家人的信任。
說謊的危害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如果讓別人知道你撒謊了,這會給別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讓人家覺得你是個不誠實的人。
其次,這會使你十分內(nèi)疚,甚至時時想起來,后悔、焦急、愧疚,糾集一身,使你陷入長時間不能自拔的狀態(tài)。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
第三,你的人際關(guān)系受到影響。即便不是你的知己,哪怕只是普通朋友都會有一段時間疏遠你,甚至會傳言說你的壞話。
第四,丟失臉面,如果講實話會丟面子,那么講謊話被揭穿后更會丟面子。
原因
孩子撒謊的背景多半是因為考試考砸了或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未達到父母的要求。孩子不會無故撒謊,往往是因為家長管教比較嚴厲,雙方溝通不順暢,為了逃避責備、免除皮肉之苦才出此下策。幫助孩子矯正撒謊的劣習,家長必須對癥下藥。
要使小孩子不說謊,必須先了解小孩子說謊的原因。小孩子為什么要說謊呢?
一、小孩子怕父母或教師的打罵。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便要罵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種掩飾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寬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時,便再說謊來求得寬恕了。
二、逃避現(xiàn)實。有時小孩子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時,便叫頭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種謊言去欺騙父母或教師,這種謊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說謊去推諉了。
三、好虛名,要面子。一件事本來不是他做好的,但說是他做的,可以得到獎賞,面子光彩,于是他說謊了;事本來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丟臉,于是他說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說謊了。
四、貪小便宜。很多小孩子為了嘴讒,要吃東西,便說說謊,又有些小孩子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數(shù)或獎品,便在考試時作弊還硬說自己的本領(lǐng)高人一等。這都是貪圖小利的緣故。
應對策略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說謊,如果長時間家長和教師不去問津,孩子會變本加厲,讓孩子走向犯罪的深淵!那么如何幫孩子改掉說謊的壞習慣呢?我認為這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
1.父母和教師要采取適當而靈活的教育方式。家長和教師不可只看結(jié)果,不看過程,采取簡單、粗暴的獎懲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種方式易使孩子產(chǎn)生撒謊等不良行為。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并對孩子努力的過程給予表揚,盡量不要使孩子從撒謊中得到好處。對孩子進行懲罰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懲罰他是因為他的撒謊行為,并告訴孩子犯錯是難免的,犯錯時應該如何去做;孩子犯錯時,不要立即當眾指責或教訓孩子,最好另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單獨與孩子聊一聊撒謊會帶來哪些后果。當孩子犯錯后主動承認錯誤時,父母和教師首先要表揚孩子勇于認錯的行為,再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原則上,在懲罰孩子說謊行為的同時,應更多地獎勵其誠實的行為,使誠實的行為得到強化。
2。容許孩子犯錯,獎勵孩子說真話,給孩子說真話的勇氣。當孩子第一次撒謊時,不要輕易下斷言,了解撒謊的動因后再予以勸導。對于屢犯的孩子,要觀察其言行,幫其明確撒謊的危害性。父母和教師要學會信任孩子。不能因為孩子一次撒謊,就認定孩子永遠撒謊,否則就易“破罐子破摔”,形成惡性循環(huán)。信任可以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力量,父母和教師的充分信任會使孩子自覺地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要及時制止孩子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撒謊的行為。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當孩子撒謊時,父母和教師要及時、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撒謊行為,并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但要盡量避免當眾批評孩子)。有些家長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謊,卻因為是一些小事而不制止,反而覺得有趣,家長要切忌如此,因為這種態(tài)度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
3.了解小孩子的心理渴求,小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小孩子的心理與能力,然后讓他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去發(fā)現(xiàn)問題,克服困難將事情做成功,而得到獎勵。要消除他說謊的動機,鼓勵他誠實地的去做。
4.適當暗示,給其面子。暗示有兩種,一種是正的暗示,譬如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一個是誠實的,另一個是喜歡說謊的,你要對那個誠實的小孩子嘉許,獎勵他,使那個說謊的小孩子感動,走上誠實之道;其次一種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孩子跑來報告你一件事時,你要信任他,不要說:“真的嗎,你不要騙我呀”如果你這樣說,在小孩子的心靈上,就種下一個說謊的種子,以為說謊原可以騙的。我們必須應用正的暗示去感動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說謊的動機。
5.榜樣的力量無窮的。做父母的或教師的要以身作則,去做誠實的事,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說謊。我們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強。耳濡目染,都會效仿的。有時你還可以講誠實小孩子的故事給他聽,譬如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的故事。有一天,華盛頓在莊園里砍了一株櫻桃樹,他的父親知道了,非常氣憤,華盛頓急忙跑去承認,說是他砍的。這時他的父親不但不責備他,反而嘉許他,鼓勵他處處要像這樣誠實。以后華盛頓事事做得誠實,決不說謊,終至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這樣的故事,你可講給小孩子聽,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樣。有一種榜樣是不好的,譬如,一個母親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囑咐他的小孩子說:“如果有客人來,你就說媽媽不在家?!钡瓤腿藖砹耍『⒆颖阏罩赣H的話說謊了:“媽媽不在家?!边@是一種不好的榜樣,很容易使小孩子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他既可照母親的話去欺騙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騙別人,甚至是自已的母親。因此我們要做好的榜樣,壞的榜樣千萬不要做。
6.要幫助孩子區(qū)分現(xiàn)實和想象。孩子說謊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易進行想象型撒謊。教師和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注意告訴孩子什么是發(fā)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讓孩子逐漸把現(xiàn)實和想象區(qū)分開來,并告訴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象,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當孩子無意的撒謊給別人帶來傷害時,一定要讓孩子了解和認識自己這種行為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
7.父母和教師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孩子撒謊,還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只要孩子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父母和教師就應該為之高興和驕傲。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犯錯誤,但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對待錯誤,相信我們的孩子,相信我們自己,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都會是誠實的孩子。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這點我們應該了解,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中,一定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當然,我們都是凡人,我們也會犯錯,但是我們要盡量避免讓孩子看到各種不好的習慣在我們身上出現(xiàn),言傳身教,身教的作用往往比說來的更加實在。想教育撒謊的孩子,首先我們不能在孩子面前撒謊,起到一個好榜樣的作用。相信,只要家長與老師攜起手來,家長與學校合作起來,一定會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成為誠實善良不說謊話的好孩子。
嬰兒期大腦最聰明原因大揭秘
你知道嗎?孩子在嬰兒期大腦最聰明。剛出生的嬰兒,其大腦具有驚人的吸收能力。以“兒童之家”而聞名于世的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苔梭利女士,把它稱之為“胎生的吸收精神”。她說:“嬰兒在其降生的環(huán)境中接受各種感官刺激,形成與這個環(huán)境相應的素質(zhì)。
隨之,這種成人已經(jīng)失去了的、可以與上帝的創(chuàng)造力相比擬的非凡能力,便將迅速消失??梢赃@樣說:越是接近零歲,這種吸收能力就越強。與零歲至兩歲的孩子相比,成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然而,如果父母們對大腦的這種可稱為天才的吸收能力產(chǎn)生作用的時期一無所知,在這一特殊時期里,不給予教育性的刺激,那么嬰兒的大腦將得不到出色的發(fā)展,相反會迅速失去吸收能力,轉(zhuǎn)變成劣質(zhì)的頭腦,即使以后再給予多么優(yōu)良的教育性刺激,也無法恢復這種吸收能力的功能了,培養(yǎng)聰明頭腦便成為非常困難的事情。
零歲至三歲的孩子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實在是天才性的。無論難易程度如何,他們對所給予的教育性刺激都能理解、接受;與此同時,他們不僅能記憶進入大腦的知識,而且記憶的圖像之清晰勝過高清晰度的計算機。在這一時期里輸入的信息,會原原本本地留存于人的深層意識——潛在意識中。進入這一層次的知識,將具有高度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如同精密的計算機一樣。
嬰兒從周圍人的說話聲中記憶語言并開始說話,實際上靠的并不是單純的記憶,而是依賴于成人所不具備的這種出色的處理能力。這是任何一個嬰兒都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確是天才性的。大腦的基本模型于嬰兒六個月時完成。在這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嬰兒的大腦里有一個特殊的裝置(它與周圍環(huán)境的作用沒有關(guān)系),可以使嬰兒自然地獲得語言、自然地會說話。在嬰兒的頭腦里,的確天生就有一個黑猩猩以及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絕妙的語言獲得裝置。過去人們錯誤地認為,這個裝置與周圍的環(huán)境作用無關(guān);然而,我們現(xiàn)在必須知道,大腦的功能是在接受了外界的刺激之后才得以發(fā)展起來的。
讓我們從嬰兒出生那天開始,就用豐富的語言對他說話吧。這樣,這個吸收能力極高的大腦就會把語言吸收進去,并且一點一點地積攢起來。不久,當他開始說話時,便會成為一個詞匯量相當豐富的嬰兒。嬰兒并不是在理解之后再記憶語言的。最初,他僅僅是把語言當做一種聲音存入其潛在的意識之中。
當嬰兒的理解力逐漸增強之后,那些儲存在潛意識里的、在此之前還不懂的語言的含義就會一下子明白起來;而且,由于這種高度的語言處理能力是成人所未及的,因此才兩歲的孩子就竟然會不知不覺地運用很難的文法,在大人眼里儼然是個優(yōu)秀的語言學家。然而,人們往往不知道上面這個事實,以為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說話。有的母親很慶幸自己有個不吵不鬧的小寶寶,認為這樣很省事。但是,如果在嬰兒出生后,不對他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只是讓他安靜地躺在那兒,那么很可能到了兩歲甚至三歲,他都還不會說話,成為一個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嬰兒一下子從天才的寶座上跌下來,變成了凡童,想要再讓他返回到天才的位置上去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事了。
嬰兒在出生后的僅僅六個月的時間里,就因周圍親人的放任自流而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孩子正是由于在這個時期里受到父母的錯誤對待,從而失去了自己與生俱來的天才素質(zhì)。在這一時期里,不可以讓嬰兒寂寞地度過每一天。你對他有多少付出,就會得到多少回報,優(yōu)質(zhì)的投入將使你的寶寶獲得驚人的良好素質(zhì)。
如何面對孩子的撒謊
如何面對孩子的撒謊
生活中常常會碰到孩子撒謊的現(xiàn)象,盡管經(jīng)常說,不能撒謊,不要撒謊,可不是就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孩子就真的養(yǎng)成了不撒謊的好習慣了。當然,孩子的性格是各異的,就象有的孩子不會撒謊,有的孩子卻撒了謊都不臉紅;有的孩子撒謊是屬偶然性的,有的孩子卻是經(jīng)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那么,面對生活、工作中的這種情況,要如何正確對待呢?回顧一些成長足跡,總結(jié)一些工作經(jīng)驗,覺得不妨試試如下一些方式:
一、讓孩子了解撒謊的壞處
可以通過電影和文學作品讓孩子了解撒謊的壞處。其實“狼來了”的故事真的是很經(jīng)典,這樣的故事要多講一些,并且適時的提醒說謊的壞處。
二、了解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
撒謊其實并不是天生的本性,而是源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蚴鞘艿接绊懀蚴菫榱颂颖茇熑?,或是為了一份“好心”……其實有時往往就是身邊的大人讓孩子在無形中學會了撒謊,從他第一次嘗到“甜頭”開始,他便開始學習撒謊,所以,決不能讓孩子以撒謊形成習慣,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那么一切就會迎刃而解了。
三、要樹立良好榜樣
身教勝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人要做到不說假話,說出的話,作出的承諾一定要實現(xiàn)。堅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說過的話不兌現(xiàn),那么很可能孩子也會跟著你說謊的。
四、耐心對待、及時表揚,幫助孩子遠離撒謊
當面對孩子的撒謊,不要只是一味的責備,先要找出撒謊的根源,尋找說服教育的方法??梢杂眯蜗蟮睦幼屗私馊鲋e的不良后果。當孩子有了點滴進步時,要及時表揚給予一定的信任,讓他覺得誠實可信的人在朋友心中是多么重要和高尚。那么相信,他會逐漸的跟撒謊說BYE—BYE的。
當然,教育孩子是需要循循善誘的,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是只要堅持,以正確的方式和一顆熱情的心,那么結(jié)局總應該是美好的。
孩子愛纏人背后的原因
獨生的兒童由于環(huán)境的特殊性,容易產(chǎn)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干,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其實,孩子纏人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的:
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嬰兒啼哭,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也會哇哇哭起來,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趕快抱他。這是一種感情需要。兒童纏人也出于同樣的道理,問你要東西、跟你搗亂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當有人陪、有事干的時候是不會磨人的,當他東張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時候,就會來找你的麻煩了。
2.是一種心理依賴。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于嬌生慣養(yǎng),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yǎng)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穩(wěn)了。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nèi)心情緒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種發(fā)泄。挨罵挨打反而轉(zhuǎn)移了焦慮,被動地穩(wěn)定了情緒。這就是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好說歹說不行,罵一頓到舒服了。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3.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不一。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tài)度曖昧、容易妥協(xié)的人纏,因為經(jīng)驗證明,他們總是在責罵之后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
首先,要使孩子不纏人,自己先不要撩孩子。這一點很重要,有的父母忙的時候恨孩子纏住自己不放。但仔細想想,當你和孩子一樣閑得沒事的時候,你是否主動先撩孩子呢?許多家長正是這樣干的,這反映出你對孩子的感情依賴也夠強的。這就形成了高興起來撩孩子磨你,不高興起來又恨孩子磨你。如果有這種情況,孩子纏人的情況就說不上改了,因為你們彼此都需要對方關(guān)注,都缺乏感情獨立。
如果孩子是缺乏與父母的感情交流,因孤獨而纏人的,需要父母從兩方面去做,一是注意安排出時間與子女講話,增加感情交流;另一方面教導孩子學會自己學習、游戲,逐步使孩子感情獨立。因為要得到好處而纏人,要分清情況,應該滿足,或者認為孩子磨了之后可能同意的事,要干脆利落地早答應;如果是不能同意的事,從頭到尾態(tài)度要堅決,不給孩子有可趁之機。
以上都是纏人現(xiàn)象和現(xiàn)象的糾正。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于對兒童個性的培養(yǎng)。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應培養(yǎng)孩子自立能力,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選擇。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干這干那,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昨天與班里的一位家長交流時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因為剛好在忙所以沒能及時幫助解決,不過答應了有空跟她細說。但又想到這個問題可能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大家普遍都會碰到,所以寫出來跟大家做個探討交流。以下僅為一家之言,若有什么建議和意見,歡迎大家指教。十分感謝!
事情是這樣的,班里的一名孩子在戶外活動時不小心自己磕到了嘴巴,回家后在父母的詢問下說不是自己摔倒的,而是別的小朋友把他推倒的。當然在回家之前帶班老師就已經(jīng)詳細的跟孩子媽媽說明了事實情況。而大人當然也了解到孩子說的跟老師反應的情況有所出入。孩子的媽媽跟我反應后來孩子爸爸當面對孩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說明明是自己推的,還要說是別人推的,想以此來教育孩子改正。
孩子爸爸雖是好意但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卻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情緒的發(fā)展及性格的形成。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父親當面嚴厲指出了孩子的不對,本是想通過這個方式來糾正孩子,但卻恰恰出現(xiàn)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好心卻辦了壞事。那么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這種教育方式并不是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的。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從他人的信任肯定中獲取滿足感,從而得到情感上的認同精神上的愉悅。如果平時孩子犯錯經(jīng)常遭到大人以及周圍人嚴厲的指責和批評,那么就容易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而一旦這種不良的情緒得不到很好的調(diào)節(jié)和發(fā)泄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能得到外界的信任和肯定,而孩子亦是如此。而平時如果自己不小心犯了錯誤經(jīng)常受到大人的批評,那么他就會想辦法進行逃避。如果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次通過撒謊將責任轉(zhuǎn)移給別人而得到了大人的諒解的成功體驗,那么如果再次犯錯他就會吸取上次的經(jīng)驗再次將責任進行轉(zhuǎn)嫁從而逃避外界對他的批評和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撒謊,并習以為常。而更為嚴重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的孩子也會養(yǎng)成凡事責怪他人,變得自私、自利和小氣,而且往后也會變得缺乏責任心、沒有擔當,做人做事也容易變得投機。
案例中的父親以相當嚴厲的語氣對孩子進行了批評,如此孩子的心理勢必受到傷害。如果孩子明明沒有撒謊,而大人卻誤解了孩子,那么與孩子之間就會產(chǎn)生信任危機,孩子會覺得爸爸并不信任我。那么接下來孩子就容易產(chǎn)生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孩子遭到批評時會通過哭鬧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以求得大人的安慰。如果此時大人見狀心疼孩子,而馬上安慰孩子那么孩子就知道了只要自己利用這種方式就可以讓大人體諒和原諒,那么這就又有了一次成功的體驗,殊不知這樣的縱容和溺愛很容易形成孩子遇事就暴躁憤怒的個性,而且更為嚴重的還會慢慢形成暴力傾向。第二種情況是孩子遭到大人訓斥的時候孩子的哭鬧大人漠視,或者孩子當時沒有反應只是默默的哭,而大人之后也么有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那么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容易造成沉默寡言、膽小怕事、懦弱的性格,甚至變的抑郁。第三種情況是在遭到批評時當面不敢反對,過后卻會通過另外的方式和渠道進行發(fā)泄,那么就容易形成了一股破壞力而危及無辜。所以人的一些不良情緒皆因信任產(chǎn)生危機。
那么在遇到孩子撒謊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辦呢?首先大人需要傾聽孩子但不要急于做出判斷,大人可以與孩子一起跟相關(guān)當事人一起進行求證弄清楚事情始末,等到完全了解事情之后再給予判斷。如果孩子沒有撒謊,那父母要對孩子給予肯定。如果孩子撒謊了那么成人就需要就事而指出錯誤所在,隨后再從積極的角度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告訴孩子自己仍會信任只要他改正,從而給他心理上的安慰而產(chǎn)生安全感。而在大人正確的引導之下孩子也會意識到犯錯誤不要緊,只要能改正就沒關(guān)系就能得到原諒,那么慢慢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品性。所以成人此后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強化孩子這種積極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另外如果孩子一直不承認撒謊,大人也不需要急躁,可以提前告訴孩子犯錯不要緊,只要承認改正就不會責怪他,那么孩子在有了安全感的基礎(chǔ)之上也會樂意的承認并改正。而大人也必須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最后總結(jié)一點作為父母和教育者的成人平時的教育引導切勿急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和細心,不要輕易的否定孩子,只有在這樣一步步的引導過程中孩子才會慢慢學習并進行自我成長,漸漸的他對事物的價值判斷認知也會逐步的獨立和完善起來。
ps:當然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是想象跟現(xiàn)實相混淆,所以孩子的“撒謊”是正常行為,成人要理性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