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孩子在學校更受歡迎?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什么樣的孩子在學校更受歡迎?
一年級的孩子是非常單純的,面對別人的才能,他們不會像大些的孩子乃至大人們那樣,憑空地生出一些復雜的情緒。你確實比我強,我就佩服你——這是這個年齡的孩子真能做到的。
孩子如何在入學伊始能夠在同學中受歡迎,具備這幾個特質(zhì)的孩子有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有實力、整潔、能掙會搶好協(xié)商、會玩耍。
1、有實力
前兩天,我到一年級聽一堂公開課,課上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講了一點書本之外的延伸知識,講到了云岡石窟的故事,并臨時請同學起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全班大多數(shù)同學都沒敢舉手只有一個叫喬玢玢的女孩子把手舉得高高的。果然,她站起來以后,發(fā)現(xiàn)她對這一段課本之外的知識非常熟悉。
原來這個喬玢玢在假期的時候,剛剛和爸爸去過大同,在石窟聆聽講解的過程中,有心的父親帶著好奇的孩子,吸收了不少關(guān)于佛像藝術(shù)的知識,回來后還做了回憶和整理,所以孩子才記得那么牢。
喬玢玢的發(fā)言剛告一段落,老師還沒有來得及出言夸獎,教室里就有一個孩子非常用力地鼓起掌,一瞬間,教室里的掌聲就響成一片了。
要想在同學中受歡迎,有實力是基礎利器。
這個實力,可以是對課堂知識的熟練掌握,比如,英語句型的流利朗誦、數(shù)學口算題的快速準確等。還有可能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比如,歌唱得很好,舞跳得很好;或者是會下圍棋,會打籃球等等。
說到這兒,有家長就會問了:“那我家孩子什么方面的實力也沒有啊,可怎么辦呢?”即使是什么實力也沒有,可別忘了你的孩子才一年級呀,培養(yǎng)什么都來得及,都剛剛好開始。
實在沒時間、沒條件到處去走走看看,還有紀錄片呢,現(xiàn)在的紀錄片拍得太好了,有時候比去到實地還好看還明白。
好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實力,家長能做什么呢?
首先是把“認真”這個概念量化,回家自主練習口算,那就和孩子說好,踏踏實實地練上10道題,不要更多,每天少量,天天堅持,既不消磨孩子的興趣,又養(yǎng)成練習的好習慣。而不是把孩子往書桌前一放,說一句“你認真練啊”,就忙活別的去了。
實力的來源,更多的時候是每天一點點的滴水穿石的笨功夫。
2、整潔
在小學生的世界里,我認為比顏值更重要的是整潔。整潔在我們這里,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個人形象的整潔,另一層是書寫卷面的整潔。
個人形象的整潔,我想不用多說。小學生穿運動服的時間比較多,學校的日常校服一般也都設計成運動服的樣式。如果你孩子的學校沒有穿校服上學的要求,給孩子不同的季節(jié)準備兩身大方舒適、便于運動的服裝是保持整潔的基礎,也方便孩子活動。
不要給孩子,尤其是女孩準備有太多裝飾物品的服裝,也不要穿著禮服等不適宜校園生活的服裝。
在舒適得體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培養(yǎng)定時整理個人衛(wèi)生和定時清洗衣物的習慣,比如,每天的洗漱規(guī)律、每周的洗澡規(guī)律、不同季節(jié)衣物的換洗規(guī)律。
總之,按照當?shù)氐奶鞖鈿夂驐l件,制訂一個維護個人衛(wèi)生的小時間表,讓孩子有規(guī)律可循,就會逐步養(yǎng)成習慣。
書寫的整潔,包括日常作業(yè)的整潔,也包括測試時候卷面的整潔,還包括使用的教科書保持整潔。為什么要保持整潔?因為整潔的書寫,意味著清晰的思路和自我的審美要求。而教科書保持整潔,意味著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跟得很緊,沒有走神兒的時間到書上去畫小人兒。
現(xiàn)在,我們的老師都會利用所有的機會,表揚書寫整潔的孩子,就是樹立整潔意識的榜樣,讓孩子們能夠以書寫整潔為榮、為目標。同時,如果父母們留心的話,會發(fā)現(xiàn),老師也會有意識地在班級的張貼欄或者微信群里邊發(fā)一些書寫整潔、正確的孩子的作業(yè),這是為了讓家長也認識到,書寫整潔的意識需要家長和學校一起來敦促培養(yǎng),而在這件事情上,能夠看到同年的孩子達到了什么樣的標準,就不會為我是不是給孩子設的標準過低或者過高而困惑了。
3、能爭會搶好協(xié)商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和幼兒園的孩子,其實就差一個暑假。很多時候,我們看著他們穿上了校服、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小課桌后邊,有一點兒小學生的模樣,其實,他們比起那個在你懷里、在幼兒園老師懷里撒嬌的小寶貝,也就大出一個暑假。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之間,沒有爭執(zhí)和沖突是不可能的。楊絳先生“我和誰也不爭,和誰爭我也不屑”的境界絕對不在他們的理解范圍內(nèi)。就算是成人世界把對資源的爭奪妥帖地藏起來的行為,對他們來說也遙不可及。
他們會為了幾張貼畫、半塊橡皮、一個幫著老師取書本擦黑板的機會,而瞬間忘記我們一秒鐘之前,還是好得恨不得貼到一起的好朋友。
一年級的孩子之間,一觸即發(fā)的吵鬧再常見不過了,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也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和好,但是在長久的班級團體生活中,那些廣受歡迎的同學往往具有對爭執(zhí)更好的處理能力。他們也爭也搶,但是他們更愿意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其中一部分孩子還會在一次一次提出建議的過程中自我成長:開始的時候,他們提出對自己明顯有利的建議,在被否決后,他們開始調(diào)整建議,當建議能夠滿足雙方的利益時,協(xié)商就會比較容易達成。
而且他們通常先考慮滿足自己,再考慮滿足別人。慢慢也會發(fā)現(xiàn)先滿足別人,比堅持先滿足自己能夠更快達成共識,尤其是當堅持不下可能導致雙方都不能夠被滿足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夠主動讓自己成為后被滿足的一方。長此以往,不受歡迎也很難。
4、會玩
會玩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自已一個人玩,也可以帶著大家一起玩。一個人能帶動一起玩兒的人越多,這個人本事就越大。所以,做父母的,可不要看不上孩子們中間流行的那些看似無聊的游戲,也不要時不時地打擾孩子看似不務正業(yè)的忙碌。
所以一定要讓你的孩子,從小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讓他體會到玩耍的喜悅,擁有幸福的能力。
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腦中關(guān)于幸福的感受區(qū)域才能夠被激活;只有感受過玩出境界的美好,孩子才能擁有讓自己追逐幸福的動力。在一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所謂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讓孩子快樂,不正是為人父母的我們的目標嗎?
家長能做點什么呢?
1、幫助孩子找到好朋友
剛剛進入一個新班級的時候,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這個時候,父母要多留點心,關(guān)注孩子每天的反應,注意疏導;如果需要的話,也不妨出手幫幫孩子。
我們有一屆的大隊委里邊,有一個叫孫明澈的孩子,人緣特別好,不僅僅他們班,全年級、全校的同學都知道他也喜歡他。他媽媽從小就特別鼓勵孩子和別人打交道,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通過老師,給了班級里每一個小朋友的家長一張紙條,紙條上附著孩子的姓名、家長自己的姓名、聯(lián)系方式,希望能夠在方便的時間,讓小朋友們聚到一起玩。
上小學以后,也邀請住家附近的小朋友到家里玩,等孩子再大一些,這個媽媽就開始鼓勵孩子自己做出游的計劃。小到周末的公園、博物館,大到假期的外地、外國的出游。給孩子一些選擇,和孩子一起選擇;教給孩子做出游規(guī)劃的方法;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規(guī)劃,乃至實施規(guī)劃......
小時候,是媽媽爸爸幫孩子找朋友,當孩子看到習得,他就會擁有自己找到朋友、與朋友深度交往的能力,越早教,就可以越早放手。
如果你在為孩子在小學的新班級里有沒有好朋友而操心,那就現(xiàn)在開始,一年級開始就幫他一把吧!主動張羅的人、積極參與的人、添磚加瓦的人,都不缺朋友。
2、叩開孩子們的朋友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們當然也有他們的江湖?,F(xiàn)在的小學通常是就近劃片招生,這樣的好處是孩子在小學以前就相互認識的機會比較多,以后相互交往的機會也比較多,就近約著一起討論功課、一起玩耍都很方便。
一年級里,通常有兩種天然形成的小朋友圈:一個是家住得特別近,幼兒園時候就認識的;一種是上附近同一所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之前就是同學的孩子。
這樣的天然朋友圈,首先要好好珍惜,鼓勵孩子主動發(fā)起活動,積極響應別人發(fā)起的活動;保持家庭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并且常常往來都有助于孩子長久擁有這個“發(fā)小兒朋友圈”,這會是他們童年最長久、最牢固的友誼。
如果因為種種的原因,你的孩子離開了他天然的“發(fā)小兒朋友圈”也沒有關(guān)系,在一年級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新的,朋友也是新的,著手建立新的朋友圈吧。
有的時候,父母也會看到孩子落單,或者是特別想和某一個某幾個同學成為好朋友,卻不被接納的情況。這時候,不要著急,首先幫助孩子建立“受歡迎”的氣場,同時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在校園外一起玩耍學習的機會。
沒有真正長時間落單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經(jīng)歷了這樣的階段,那是他長大的過程,他學習和別人相處交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只能陪伴他,不能替代他。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你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二類孩子:
一類是“乖”孩子:這些孩子特別聽話,成人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會惹事,也不會惹人生氣。很多成人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包括很多家長和老師,因為這樣的孩子讓人省心。
一類是“聰明”孩子,這些孩子特別知道如何說和如何做能讓成人高興,老師一句坐好了,他會把何把腰挺得往后躬,甚至成人不用說話,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這些孩子都能理解。幾乎每個成人都會喜歡這些孩子,因為這些孩子特別會討人喜歡。
我卻覺得有點擔心,為這樣的孩子屢屢被表揚和被做為導向擔心:
“乖”孩子往往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自己的想法從來或很少受到過關(guān)注或重視,或者根本得不到表達,或者表達了也沒人理會不起作用,慢慢地他就會習慣不表達、思考,就會習慣于自我放棄。于是這些“乖”孩子到了社會上后,領(lǐng)導同事們一邊會喜歡他們的好相處(因為他們從來不會對別人說“不”,從來沒有“看不慣”或“氣不憤”),一邊卻更會為他們的沒想法沒主意而發(fā)愁,甚至有時難免會忍痛割愛而不得不辭掉。
“聰明”孩子往往是這樣形成的:當他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得不到關(guān)注,或因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而受到批評時,一個或是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如果自己試著不說自己想說的而說“大人”想聽的,他就會得到關(guān)注,就會受到表揚,于是他就變得“乖巧起來”,學會了掩飾自己來討好別人尤其是手握表揚批評和獎懲大權(quán)的成人。這類孩子有時會被視為“有心計”,被認為是“小大人兒”。可惜的是,這種人長大后卻往往活得很累很累,因為他們在忙于討好這個、討好那個、討好好多人后,忽然會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了,而沒有“自已”的人往往是很難找到幸福感的,即使他得到了很多物質(zhì)的收益或別人的稱贊。
您喜歡這二類孩子嗎?您想培養(yǎng)這二類孩子嗎?您的教育正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呢?
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
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現(xiàn)在從事感統(tǒng)訓練這個行業(yè),接觸的家庭多了,發(fā)現(xiàn)小孩身上的很多問題都是來源于家庭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本性如此,可見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我們中國的父母就是缺少家庭教育這方面專業(yè)的知識,只能從以往自身家庭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小孩,甚至有的反其道而行之,真是社會的一個悲哀,父母其實也很無能為力。
中國式的家庭比較喜歡一手包辦,看到小孩做事慢吞吞,而且怎么也做不好,就直接幫他做了,最后導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依賴別人。有些家長會說她的小孩總是拖拉,不愿起床,她沒辦法就只能什么事都給他做了,其實家長大可不用管他,他喜歡睡就讓他睡,喜歡拖拉就讓他拖拉,等他到學校自然就有老師批評,才能慢慢養(yǎng)成他的時間觀念,而且一手包辦家庭的孩子自理能力總是很弱,又很懶散,就是掛個餅在他胸前也會餓死的那種人。
好像越來越多家長都抱怨小孩懦弱,沒有主見,或許大部分還是家庭因素起作用,如果你的父母比較權(quán)威,很少有讓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也很少讓孩子做選擇,一味的從自身出發(fā),為孩子安排這安排那的,孩子受欺負了立即就挺身而出,沒有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那他們又如何成長呢?只能是唯唯諾諾。有了家庭的保護傘,我又何須堅強、自立?你說往東我就往東,你說往西我就往西,連站在十字路口耗時間、費腦力去思考往哪走都不需要了!
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
什么樣的夫妻關(guān)系,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家庭關(guān)系中,婚姻關(guān)系永遠是核心?;橐鲫P(guān)系和諧了,親子關(guān)系才能和諧。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檐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guān)系好壞以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一、爸媽恩愛→孩子性格健康開朗
爸媽恩愛、夫妻關(guān)系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由于父母關(guān)系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chǎn)生美好的感覺和向往,能有健康的異性戀。
二、爸媽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媽感情淡薄,兩個人常??客ㄟ^孩子來交流或維系家庭,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關(guān)系的作用下,孩子被過多關(guān)注或干涉,性格會變得任性和自私。
三、強勢媽懦弱爸→男孩子膽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軟弱,大權(quán)旁落給母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后,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
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女兒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兒子就會變成沒有擔當?shù)呐橙?、自卑的兒子?/p>
四、爸媽過早離異→孩子冷漠、沒安全感
很多從不幸婚姻中解脫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點,永遠無法從中解脫的是孩子。他們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往往終生難以平復,他們的擔憂感、不安全感、恐懼感也許永遠無法醫(yī)治。
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孩子,更易發(fā)生犯罪和焦慮、抑郁、敵對、報復、冷漠等心理障礙問題。
五、爸媽愛相互指責→孩子敏感、愛找借口、執(zhí)拗
爸媽喜歡相互指責,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處世方式。特別是當夫妻雙方有爭論時,更容易對著孩子說另一方的不是。
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以后對爸媽都不會尊重。一方攻擊另一方,想借此讓孩子對另一方不滿,最后帶給孩子的只是傷害。
六、爸媽愛打架→孩子喜歡暴力、脾氣暴躁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
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由于耳濡目染變得喜歡暴力、脾氣暴躁,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不良的環(huán)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有些創(chuàng)傷終身難以愈合。
親愛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夫妻兩人該如何相處太重要了。
真正的夫妻不是誰征服誰,而是誰遷就誰!
“不要征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征服,是夫妻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這些,都是大忌。
好夫妻,永遠都在相互裝傻,裝瞎子,就是護短的。能夠護短的,才是真愛!
夫妻同心,黃土變金。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萬事興!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講理的地方是法庭。
你的孩子喜歡問“為什么”么?
你的孩子喜歡問“為什么”么?
你的孩子喜歡問“為什么”嗎?如果是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寶寶是一個擁有探索精神的人,這種精神將極大地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正確地面對孩子的“為什么”是家長必修的功課。如果你的孩子很少問為什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如何面對“為什么”
小明今年5歲了,他的問題特別多,整天纏著大人問個沒完沒了,“為什么火車要在鐵軌上跑?”“為什么魚要在水中游?”“冬天河水為什么會結(jié)冰?”等。小明的這種情況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正常表現(xiàn),他們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又無法解答這一切
,這時,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多加鼓勵,積極引導 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肯動腦筋,耐心傾聽孩子問題并作出正確的回答。不要嫌孩子纏人,這樣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下去,孩子會因為怕父母嫌煩而不敢再提問題。而一個沒有問題的孩子本身就是個“問題孩子”。
明察動機,莫落“圈套”孩子的提問有時僅僅是表達一種愿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如“為什么要睡覺?為什么不能看電視?”這類問題其實是在詢問作出禁令的原因,你若順著這個思路去回答“因為寶寶不睡覺就會……”那就錯了,最聰明的回答是“寶寶到了應該睡覺的時間了,應該上床睡覺了。”
舉一反三,引發(fā)聯(lián)想孩子的思維簡單,很難觸類旁通。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聯(lián)想,以減少同類問題的反復提出。例如貓為什么不穿衣服?我們不僅要回答他的“為什么”,還要告訴他“狗、羊、牛等同類動物也是一樣的?!边@樣既開闊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孩子對問題的理解。
當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含糊其詞,要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現(xiàn)在不會回答,等我看過書后就告訴你”。這樣做,可以激勵孩子將來好好學習,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
總之,為人父母者應該保護孩子愛提問的天性,并多加鼓勵,或許你會發(fā)掘和造就一個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