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什么是教育筆記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現(xiàn)在從事感統(tǒng)訓練這個行業(yè),接觸的家庭多了,發(fā)現(xiàn)小孩身上的很多問題都是來源于家庭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本性如此,可見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我們中國的父母就是缺少家庭教育這方面專業(yè)的知識,只能從以往自身家庭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小孩,甚至有的反其道而行之,真是社會的一個悲哀,父母其實也很無能為力。

中國式的家庭比較喜歡一手包辦,看到小孩做事慢吞吞,而且怎么也做不好,就直接幫他做了,最后導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依賴別人。有些家長會說她的小孩總是拖拉,不愿起床,她沒辦法就只能什么事都給他做了,其實家長大可不用管他,他喜歡睡就讓他睡,喜歡拖拉就讓他拖拉,等他到學校自然就有老師批評,才能慢慢養(yǎng)成他的時間觀念,而且一手包辦家庭的孩子自理能力總是很弱,又很懶散,就是掛個餅在他胸前也會餓死的那種人。

好像越來越多家長都抱怨小孩懦弱,沒有主見,或許大部分還是家庭因素起作用,如果你的父母比較權威,很少有讓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也很少讓孩子做選擇,一味的從自身出發(fā),為孩子安排這安排那的,孩子受欺負了立即就挺身而出,沒有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那他們又如何成長呢?只能是唯唯諾諾。有了家庭的保護傘,我又何須堅強、自立?你說往東我就往東,你說往西我就往西,連站在十字路口耗時間、費腦力去思考往哪走都不需要了!

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hc179.coM 一起合同網(wǎng)】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想要什么樣的孩子,就做什么樣的家長吧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奠定行為習慣、情感模式、健康基礎的重要時期。國家之所以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學習的基礎條件,還需要在體驗中無憂成長。家長之所以參與到幼兒教育小學話,是因為在利益、觀念、效仿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對孩子成長給予過高期望的非理智行為。

有人曾形象的說:小學看孩子能上清華北大,初中看孩子能上985、211,高中最后想愛上哪上哪,考完就得了。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不去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去渴望孩子實現(xiàn)自己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而是以平常心對孩子,踏踏實實進行教育引導,可能孩子會帶給家長很多驚喜。個人認為,以下幾句話值得家長從小抓起: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到幼兒園以后就要獨自穿衣、吃飯,家長在家里也要給孩子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不要再去喂飯、幫助穿衣,背書包,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放手讓他去做。一個具有良好獨立性的孩子,才能夠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夠照顧好自己。其實,幼兒在獨立做事過程是一個鍛煉和成長過程,不僅在思維上強化獨立意識,更在行動上獲得自我認可,也在協(xié)調性、專注力、控制力等方面得到鍛煉。

二、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這是一句受用終生的良言,也是伴隨一生的好習慣。很多孩子玩完玩具家長收拾,脫完衣服家長歸攏,寫完作業(yè)家長幫整理書包,長大以后丟三落四、生活秩序混亂。要想杜絕這些問題,從小就要強化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的觀念,這是完整做事的總結性動作。比如,孩子讀完書,一定要把書放回取來的地方;用完文具,一定要把文具放回指定位置,這些習慣訓練在初期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需要家長不斷提醒,但一旦養(yǎng)成,孩子和大人都會非常省心。

三、做時間的主人。小孩子的世界中沒有時間概念,但家長要從小交給孩子做時間主人的觀念。比如,每天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讓孩子逐步認清做每件事都需要花費時間,在一件事上磨蹭就會影響后續(xù)的事情。時間概念的強化要從小做起,家長要通過游戲、競賽、掐表、體驗等多種方式,讓孩子明確做時間的主人是快樂的。

四、運動讓人很快樂。健康是人生第一要事。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于幼兒來講,自由奔跑、大滑梯、蕩秋千、踢小球都是非常不錯的游戲。家長最好給孩子組建一個運動小分隊,集中社區(qū)內的小朋友在固定時間一起玩耍。幼兒在集體游戲中會體驗到矛盾沖突、競技比賽等多種交往方式,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生命釋放的快樂。

五、每天閱讀一小時。閱讀和一日三餐一樣,是生命成長的必需品。家長要像提供依然三餐一樣重視精神營養(yǎng)的供給,選擇優(yōu)秀讀物,陪伴孩子閱讀。從小奠定良好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收獲知識,更重要的打開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體會到讀書之樂、生活之美。

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我所提到的觀點是最基本、最受益的要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什么樣的孩子,就做什么樣的家長吧。

什么樣的年齡適合什么樣的親子關系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

不同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們想要孩子茁壯成長,這就需要我們多去學習,做到多理解孩子,認識孩子,感知孩子,給孩子需要的營養(yǎng)。

像艾利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和溫尼科特所說的如何做足夠好的媽媽都是可以參考的對象。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付出,孩子反饋過來的信息,這是最重要的。

我個人很喜歡艾利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例如出生到一歲半左右,他的首要問題是我能相信別人嗎?他發(fā)展出信任還是不信任這個品格。

一歲半到三歲,他會想到我能獨自行動嗎?

我是自主的還是羞愧懷疑的品格;

三歲到六歲,我能成功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嗎?

我是可以主動的,還是經(jīng)常心懷內疚的;

六歲到十二歲,與別人比我是有能力的嗎?

這是對是勤奮的還是自卑的一種選擇;

十二歲到二十歲,他會產(chǎn)生我是誰的疑問,

是具有同一性還是自我混亂的;

二十歲到四十歲,我已經(jīng)為某種關系準備好了嗎?

在關系中是我是親密表現(xiàn),還是總是和親密愛人是疏離的狀態(tài),等等。。。

我女兒今年升入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課程,看得出她非常的喜歡,可兩次考試下來,都是70幾分,我能感覺到她內心非常的沮喪挫敗,還有不知所措,回家還讓我打電話給老師,這更加增加了她的恐懼。

這個時候我沒有批評她,我知道她是很想有個好的結果的,肯定是不得章法,不知道要通過什么樣的努力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成績,這個時候讓她體會到通過自己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是最重要的,對于他的分數(shù)倒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學齡兒童建立勤奮的這個信念,而不會只讓自怨自艾式的自卑來打倒她,后來通過學習方法的調整后考到90幾分。

在語文數(shù)學科目上用同樣的方法鼓勵她,現(xiàn)在她自己也說,以前考90,100的,自己也沒個數(shù),就是撞大運一樣,可是現(xiàn)在可以心中有數(shù)了,哪些地方是自己沒做到造成的,那些是需要在努力的,即使考得不好,她也不會驚慌失措。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具有什么樣的品質,我們自己去做就好了。

當我們可以在夫妻關系中學會了和諧想處,正確處理親密關系中的差異,孩子以后的婚姻生活也不會差;

當我們帶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生活的挫折,孩子也會盡收眼中,就像我們的傳統(tǒng)諺語,虎父無犬子,言傳身教就是這樣意思吧。

所以說無論是工作學習生活,我們想要孩子有個幸??鞓藩毩⒆灾鞯娜松?,就先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父母自己的言行體態(tài)是最好的教科書。

注重互動模式

注重和孩子互動的模式,多做覺察,看自己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控制,討好,還是相互尊重傾聽著孩子的心聲的。

多對關系互動覺察,我們在關系中的角色就是可以調整的,讓孩子和父母可以選擇自己在關系里最舒服的表達方式,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角色。

隨著閱歷的增加我發(fā)現(xiàn)有時我們簡直是父母的翻版,不喜歡父母對待我們的樣子,卻偏偏就像父母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覺察,才可以讓我們對生命進行重新選擇。

讓我們和孩子都學會了在關系中成長和適應,而不是一段段的強迫性重復,讓我們在命運的旋渦中不斷輪回,這樣就少一些因為父母自己局限性(就是我們自己的情結)而進行的代代相傳,例如,父母過度節(jié)儉,孩子也會把這個接力棒給傳下去這樣的例子。

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和我們不一樣,讓他成為他自己,愿我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家


曾有專家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作了“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家”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經(jīng)濟、物質條件,他們對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東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卻很關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最喜歡的家有下列幾種:

和睦、團結友愛的家。孩子們最喜歡爸爸和媽媽和和氣氣,不吵架,不斗嘴。全家老小和睦相處,讓家里始終充滿愛。

活潑、歡樂幽默的家。孩子們喜歡家里充滿笑聲和歌聲,希望父母能抽出時間和自己一起玩,做游戲或講故事。

求知、好學上進的家。孩子們說,看見爸爸媽媽每天晚上都看書學習,自己也愿意翻書看畫報。有的說,我的爸爸媽媽天天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打牌、下棋,亂哄哄,使我也不能安心學習。

文明、民主的家。孩子們都喜歡自己的家講文明、講民主、講禮貌,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有事能一起商量,每個人都能發(fā)表意見。

整齊、清潔的家。孩子們都希望有個干凈、整齊的家。孩子們還希望自己的父母在家里不要吸煙。

從以上要求中不難看出,孩子最關心的是家庭氣氛和對他們采取的態(tài)度。他們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在這種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于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你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二類孩子:

一類是“乖”孩子:這些孩子特別聽話,成人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會惹事,也不會惹人生氣。很多成人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包括很多家長和老師,因為這樣的孩子讓人省心。

一類是“聰明”孩子,這些孩子特別知道如何說和如何做能讓成人高興,老師一句坐好了,他會把何把腰挺得往后躬,甚至成人不用說話,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這些孩子都能理解。幾乎每個成人都會喜歡這些孩子,因為這些孩子特別會討人喜歡。

我卻覺得有點擔心,為這樣的孩子屢屢被表揚和被做為導向擔心:

“乖”孩子往往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自己的想法從來或很少受到過關注或重視,或者根本得不到表達,或者表達了也沒人理會不起作用,慢慢地他就會習慣不表達、思考,就會習慣于自我放棄。于是這些“乖”孩子到了社會上后,領導同事們一邊會喜歡他們的好相處(因為他們從來不會對別人說“不”,從來沒有“看不慣”或“氣不憤”),一邊卻更會為他們的沒想法沒主意而發(fā)愁,甚至有時難免會忍痛割愛而不得不辭掉。

“聰明”孩子往往是這樣形成的:當他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得不到關注,或因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而受到批評時,一個或是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如果自己試著不說自己想說的而說“大人”想聽的,他就會得到關注,就會受到表揚,于是他就變得“乖巧起來”,學會了掩飾自己來討好別人尤其是手握表揚批評和獎懲大權的成人。這類孩子有時會被視為“有心計”,被認為是“小大人兒”。可惜的是,這種人長大后卻往往活得很累很累,因為他們在忙于討好這個、討好那個、討好好多人后,忽然會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了,而沒有“自已”的人往往是很難找到幸福感的,即使他得到了很多物質的收益或別人的稱贊。

您喜歡這二類孩子嗎?您想培養(yǎng)這二類孩子嗎?您的教育正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呢?

相關推薦

  • 育兒觀念:想要什么樣的孩子,就做什么樣的家長吧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奠定行為習慣、情感模式、健康基礎的重要時期。國家之所以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學習的基礎條件,還需要在體驗中無憂成長。家長之所以參與到幼兒教育小學話,是因為在利益、觀念...
    2020-06-20 閱讀全文
  • 什么樣的年齡適合什么樣的親子關系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 不同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們想要孩子茁壯成長,這就需要我們多去學習,做到多理解孩子,認識孩子,感知孩子,給孩子需要的營養(yǎng)。 像艾利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和溫尼科特所說的如何做足夠好的...
    2021-07-23 閱讀全文
  • 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家 曾有專家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作了“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家”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經(jīng)濟、物質條件,他們對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東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卻很關注自己的家庭...
    2020-12-04 閱讀全文
  • 給孩子什么樣的獎品 孩子都喜歡獎品。 尤其是近幾年來,好象分發(fā)獎品成了一種風氣。 孩子甚至會自行索要獎品,同老師討價還價。 到底發(fā)什么樣的獎品合適呢?以下羅列幾種常見的獎品簡單分析一下。 傳統(tǒng)的獎品。 小紅花、鉛筆、筆記...
    2020-11-12 閱讀全文
  • 你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二類孩子: 一類是“乖”孩子:這些孩子特別聽話,成人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會惹事,也不會惹人生氣。很多成人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包括很多家長和老師,因為這樣的孩子讓人省心。 一...
    2020-10-27 閱讀全文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奠定行為習慣、情感模式、健康基礎的重要時期。國家之所以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學習的基礎條件,還需要在體驗中無憂成長。家長之所以參與到幼兒教育小學話,是因為在利益、觀念...

2020-06-20 閱讀全文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 不同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們想要孩子茁壯成長,這就需要我們多去學習,做到多理解孩子,認識孩子,感知孩子,給孩子需要的營養(yǎng)。 像艾利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和溫尼科特所說的如何做足夠好的...

2021-07-23 閱讀全文

曾有專家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作了“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家”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經(jīng)濟、物質條件,他們對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東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卻很關注自己的家庭...

2020-12-04 閱讀全文

孩子都喜歡獎品。 尤其是近幾年來,好象分發(fā)獎品成了一種風氣。 孩子甚至會自行索要獎品,同老師討價還價。 到底發(fā)什么樣的獎品合適呢?以下羅列幾種常見的獎品簡單分析一下。 傳統(tǒng)的獎品。 小紅花、鉛筆、筆記...

2020-11-12 閱讀全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二類孩子: 一類是“乖”孩子:這些孩子特別聽話,成人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會惹事,也不會惹人生氣。很多成人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包括很多家長和老師,因為這樣的孩子讓人省心。 一...

2020-10-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