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夢里人生各不同:走進世界各國孩子的臥室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園世界的教案 幼兒園彩色的夢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我的夢

夢里人生各不同:走進世界各國孩子的臥室

夜幕降臨,美好的一天即將結(jié)束,孩子們開始打瞌睡,準備就寢。對孩子來說,睡前的這段時間美好而珍貴。

然而,因各國文化和國情不同,孩子們睡覺的條件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引起了威尼斯攝影師詹姆斯·莫里森(JamesMollison)的注意。

他以"各國孩子的臥室"為主題拍攝了一組照片,用鏡頭記錄下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文化背景下孩子們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和思考。這組照片已拍攝七年,但熱度和影響力從未削減。yjS21.coM

下面大家就跟著小幫幫去看看吧~

在日本東京,6歲的加雅是家里的小公主,她有著每個小女孩都夢想的臥室。臥室里布滿了各種洋娃娃、玩具和公仔,衣櫥里掛著她漂亮的公主裙、外套。

在羅馬,4歲男孩的床就只是一張露天的床墊,對他來說,只要有一塊空地就可以睡覺。

7歲的英迪拉來自尼泊爾加德滿都,從小就跟隨父母以采石為生。他們一家人擠在一個帳篷里,屋頂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

在美國紐約,9歲男孩吉米的臥室整潔而舒適,這是屬于他一個人的空間。臥室里,床、寫字臺、床頭柜等家具整齊地擺放著,他可以在這里安心地學習、休息、彈吉他。

在里約熱內(nèi)盧,9歲小男孩睡覺的地方就是一張廢棄的沙發(fā)。沙發(fā)放在室外,周圍沒有任何遮擋物。

9歲的茲維卡來自以色列,他和其他三個孩子擠在一間房子里。為了防止其他人"越界",床從低到高依次堆起,他只能睡在其中的一張床鋪上,對于身材有點微胖的他來說,翻個身都很困難。

在肯尼亞凱蘇特沙漠,部落生活仍然存在。14歲的孩子易柯那是部落中的一員,他以打獵為生,以地為床,就地而臥。

13歲男孩瑞恩來自賓夕法尼亞州,他的體型偏胖,然而他的床寬不到一米,而且是一個上下鋪。屋子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個柜子,再無其他陳列,衣服、鞋被胡亂仍在地上。

在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14歲的普雷納住在一間樓梯拐角處狹小的空間里,在這里,沒有多余的擺設(shè),甚至連一扇封閉的門也沒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午餐大比拼:世界各地的孩子午餐都吃什么?


午餐大比拼:世界各地的孩子午餐都吃什么?

對許多學生來說,午餐時間可能是他們一天之中最放松的時光。你學生時代的午餐是什么樣的?你好奇其他國家小朋友午餐吃什么嗎?就讓小幫幫今天帶你看看各國孩子的午餐吧!

白俄羅斯,孩子們在學校食堂享用午餐,牛肉、蔬菜、面包再配上一杯巧克力牛奶,每一樣都是選用了最新鮮的食材。

北京,孩子們在教室集體享用午餐,政府的"午餐工程"讓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都能吃上豐盛的一餐。

埃塞俄比亞的農(nóng)村學校,孩子們吃的是由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的午餐,盤中只有一團煮熟的粗糧,再無其他。

蘇格蘭愛丁堡,私立寄宿學校非常注重午餐的美味和營養(yǎng)搭配,孩子們可以在這里享用到炸豬排、炸薯條、蔬菜和水果。

肯尼亞內(nèi)內(nèi)畢羅,孩子們的午餐由中國公益組織提供,吃上米飯和豆子的孩子們十分開心。

巴基斯坦,午餐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佳肴,孩子們通常用手進餐。

英國威爾士,孩子們的午餐有土豆、燴飯和披薩,無比豐盛。

秘魯,孩子們多是在戶外享受父母提前做好的便當,小小一盒卻飽含父母愛意。

南非,學生們排隊在戶外吃由學校提供的午餐,新校服、新餐具,這些都得益于當?shù)卣鲁雠_的兒童發(fā)展規(guī)劃。

法國波爾多,家長要求午餐回歸到傳統(tǒng)的肉、蔬菜和米飯。

日本東京,孩子們在教室內(nèi)吃午餐,午餐包括燉菜、米飯、布丁和牛奶,種類豐富、營養(yǎng)均衡。

細數(shù)世界各地幼兒園的特色


幼兒園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種玩具和場所,讓孩子盡情地玩耍,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一個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呢?各國幼兒園“各有千秋”,讓我們來領(lǐng)略一下世界各地幼兒園吧。

美國的幼兒園

在美國的幼兒園里,小朋友們通常會在早上圍坐在一起,由老師帶他們做考勤和談天氣等例行內(nèi)容。

然后,與大家分享他們家里或上學路上的趣事。隨后,孩子們會學簡單的數(shù)學,比如數(shù)教室里有多少個窗戶等。

午飯過后是閱讀時間,老師會給孩子們讀故事書,然后讓他們根據(jù)其中的人物或情節(jié)畫畫、做手工。

美國的幼兒園里,孩子們會從玩樂中接觸生活,并提高基礎(chǔ)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同時,幼兒園也是他們學習與人相處的初級階段。

美國幼兒園老師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孩子與人分享東西的好習慣,如不能獨霸玩具、有好吃的要分給別人、說話要有禮貌等。

英國的幼兒園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yǎng)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jié)、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件,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游戲認識形狀、數(shù)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diào)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法國的幼兒園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jié)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shè)置、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里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shù)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游戲等,來發(fā)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shù)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shù)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制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奧地利的幼兒園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戲等,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而在想象與現(xiàn)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里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里面的設(shè)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游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yǎng)寶寶的樂感和節(jié)奏感,規(guī)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fā)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jié)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chuàng)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并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shù)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shù)都能勝任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

新西蘭的幼兒園

幼兒園注重讓父母和社區(qū)的其他人員一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寶寶在家庭、社區(qū)、幼兒園不同的環(huán)境里,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交流,來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論性別、能力、年齡、種族、社會背景等,自己都應(yīng)該得到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里


1歲左右:"我是和媽媽連在一起的嗎?"

3~4個月的嬰兒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他不曉得自己和媽媽的區(qū)別,也不曉得自己和其它人的區(qū)別。不過,總有一天,寶寶會發(fā)現(xiàn),也許媽媽和自己是不一樣的。寶寶會注意到,媽媽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自己身邊的。尿濕了、餓了,想要媽媽的時候但媽媽沒有過來,原來自己和媽媽不完全是一樣的啊!有時候,健康的寶寶既沒有尿褲子,也不餓肚子,但他就是哭。其實,這是他在試探媽媽。有趣的是,l歲左右的寶寶通常會非常喜歡碰觸外界的一切東西,因為他很想感受觸摸自己和觸摸別的神馬東西有神馬區(qū)別。

1~2歲:"鏡子里的寶寶就是我!"

這時,雖然寶寶曉得有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或物存在著,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誰。媽媽不妨讓他在鏡子前自己玩。1歲多一點的寶寶看到鏡子里的自己,通常只能懂得鏡中的自己不是"真的";快2歲的寶寶則大多能曉得鏡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樣。l歲剛出頭的寶寶對別人呼喚他的名字能作出反應(yīng);到了1歲半的時候,他已經(jīng)能理解自己有名字這回事,同時,他曉得名字是屬于他的東西。這個時期的孩子最粘人。他們期待媽媽總在自己的身邊,有神馬要求的話,媽媽很快就能回應(yīng)他,不過,假如媽媽不回應(yīng)的話,他也會漸漸習慣的。

2~3歲:愛發(fā)脾氣的小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jīng)常會說"不",這是他自我意識的萌芽。因為他相信自己神馬都可以做,因此他神馬都想親自嘗試。可是,實際上許多事他不能做,當事實和自己的想法出現(xiàn)差距時,小孩子的內(nèi)心當然會有矛盾,因此,這個時候他發(fā)點小脾氣也是可以諒解的。俗語說:3歲惹人嫌。說的就是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會堅持自己的主張,開始反抗媽媽,2歲半以后,不管做神馬,他總是要搶著自己來。假如一件事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不能完成,他也許會大哭大鬧。其實,這也是他分散心理壓力的表現(xiàn),媽媽不用擔心。您要學會贊美他的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另外,2歲前后,因為父母無意中的行為影響,孩子開始朦朦朧朧意識到性別的差異。

3~4歲:開始懂事的孩子

到了3歲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他也漸漸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會慢慢增加,他還可能考慮別人的心情,適當?shù)乇磉_自己。孩子開始學著自我約束,會根據(jù)周邊的情況判斷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合適。這時,孩子開始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形成"自我評價",因此,媽媽要多多夸獎他。假如他真的做錯了神馬事,媽媽應(yīng)當就事論事地批評。媽媽要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3歲以后的孩子,對成功的要求也會變高。他能容忍好幾次的失敗,因此媽媽要多多鼓勵他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4~5歲:"人小鬼大"開始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真正理解神馬是自己。他開始理解昨天、今日和明天的時間概念,并且理解昨天的自己和今日的自己還有明天的自己是連貫的,一致的。不管自己穿神馬衣服,梳神馬發(fā)型,用神馬名字稱呼,自己就是自己。這時,他也能試著理解周邊環(huán)境和人際關(guān)系的規(guī)則,了解他人的能力增強。3歲多的孩子對性別差異的認識很直觀:女孩長發(fā),男孩短發(fā);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褲子……4~5歲的孩子已經(jīng)能清楚地分辨男女。即使女孩穿上男孩的衣服,女孩還是女孩。假如他問您一些關(guān)于性別方面的問題,您可不要吃驚。只管簡潔地、坦率地、科學地回答他就行了。

看各國孩子的財商培養(yǎng)


目前,國外對兒童的理財商數(shù)(MQ)愈來愈重視,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認識理財觀念,并奠下財富基礎(chǔ)。

德: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讓我們看看這本書講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那么你最后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jīng)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薄澳隳芊駫甑藉X,最關(guān)鍵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边@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賣玩具換收入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歷史很短,所以美國人傳統(tǒng)、保守的思想較少,在生活習慣上也不墨守成規(guī)。同樣,在子女理財教育方面,習慣花未來錢的美國人也與其他國家頗有不同。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guān)系,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xiàn)的幸福人生計劃”。對于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6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yīng)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英: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國人,給人們的印象是過于保守,這種作風體現(xiàn)在理財教育方面則表現(xiàn)為,英國人更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所以,英國人善于在各種規(guī)定里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在英國,從幼兒起就開始理財教育,并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并懂得錢可以用于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于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痹S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長大一點,就利用課余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走進內(nèi)向?qū)殞毜男睦硎澜?/h2>

雯雯的媽媽經(jīng)常擔憂,雯雯不愛說話,喜歡一個人安靜地獨處,除了和爸爸媽媽說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句話外,一天中基本上是很沉默的。見到陌生人就別提了,根本不愿意開口,怎么勸說也沒效果,她還是三緘其口。雯雯的性格是不是太內(nèi)向了?這樣下去對孩子的發(fā)展會不會有影響啊?

生活中,當孩子表現(xiàn)出不愛說話或膽怯時,爸媽和老師習慣說“這個孩子挺內(nèi)向”。是否不愛說話就是內(nèi)向?膽怯就是內(nèi)向?內(nèi)向的孩子究竟會如何表現(xiàn)呢?

內(nèi)向?qū)殞毜谋憩F(xiàn):

●興趣與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觀世界

●除了親密朋友之外,不愿與他人隨便接觸

●對一般人顯得冷漠

●待人含蓄拘謹

●反應(yīng)遲緩,敏感多思

●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

●喜好幻想

●不善交往

●情緒活動比較穩(wěn)定

●喜歡有秩序的生活

可見,內(nèi)向?qū)殞毜谋憩F(xiàn)很多種,不能僅用不愛說話或是膽怯去定性。那么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寶寶的內(nèi)向呢?原因同樣很多維。

1、家庭背景和教養(yǎng)方式

家庭背景和教養(yǎng)方式往往是造成內(nèi)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如果爸爸媽媽是屬于較為冷漠的人,他們便深信假如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喜歡順從、依賴、乖乖聽話的孩子。爸媽也不鼓勵寶寶去結(jié)交朋友,孩子的生活圈子只限于父母及家人。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對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知之甚少,社會交往使他們感到局促不安,并力圖回避。

2、環(huán)境的改變

周圍環(huán)境一旦改變,寶寶需要對自己做出調(diào)整,以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外向的寶寶會很快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在新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得自由自在。而內(nèi)向的寶寶對新環(huán)境適應(yīng)得慢一些,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膽怯、活動性差等等。如果寶寶周圍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改變,他們很可能會變得少言寡語,表現(xiàn)出內(nèi)向的特性來。

3、自我意識敏感

由于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會產(chǎn)生對人的“緊張癥”、“恐怖癥”。如有的爸媽要求孩子與他人接觸時,表現(xiàn)得大方得體、自然有禮貌,然而由于孩子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陌生人,因而感到緊張、怯生,產(chǎn)生回避和退縮的行為。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遭到父母的責備,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到自己的個人世界。

4、不自信

一個不自信的寶寶往往表現(xiàn)為活動性差,即行為、語言退縮,具體表現(xiàn)為不敢與人交往、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眾心理強等等。由于不自信,寶寶的性格往往傾向于內(nèi)向。

那么,怎樣正確對待與改變過于內(nèi)向的性格?作為爸媽,應(yīng)當盡可能激發(fā)起自己的熱情,用熱情感染孩子,給內(nèi)向的寶寶營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

1、了解內(nèi)向與外向各有優(yōu)缺點

外向和內(nèi)向?qū)殞毜谋憩F(xiàn)各不相同,也各有優(yōu)缺點:外向型的寶寶性格爽朗,遇事不怯場,反應(yīng)較快;但他們往往缺乏計劃性和堅持性,難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內(nèi)向型的寶寶遇事沉著、善于思考;但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自卑感。爸爸媽媽應(yīng)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寶寶的優(yōu)缺點,發(fā)揮其長處,克服其不足,寶寶的內(nèi)向性格并不是完全的弱勢。

2、增強寶寶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

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對人的發(fā)展很重要,它有時甚至被定義為智力的核心。對寶寶來說,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常與爸媽的教養(yǎng)方式有很大關(guān)系,過度的保護使寶寶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差。因此,爸爸媽媽應(yīng)該放手讓寶寶與他人交往,讓寶寶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讓他們從中獲得交往的經(jīng)驗,這對他們的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

3、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質(zhì)

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質(zhì)是培養(yǎng)健康個性的關(guān)鍵。自尊自信的人往往情緒積極、樂觀,反之,則消極、悲觀。自尊自信能使孩子獲得快樂,當寶寶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勝任感又為其它人所接納時,他一定會很快樂,這種快樂才是源自內(nèi)部、發(fā)自內(nèi)心的。

4、不要苛求和輕易責備內(nèi)向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愛、關(guān)注、諒解和尊重,苛求、責備、批評和懲罰等都會使孩子更加內(nèi)向。爸媽應(yīng)當使用積極的暗示和肯定的言語,學會賞識他們,爸媽的賞識是寶寶積極的動力。

5、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

生活中爸爸媽媽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對內(nèi)向的寶寶尤其要如此。如對孩子說出:“對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使他感到爸媽就像朋友一樣;和小寶寶講話,最好能蹲下來,讓他和你處于同一高度,使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且能和他用同樣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這樣,親子之間就是一種平等的交流。

6、與孩子獨處

爸媽每天盡可能抽出一段屬于你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和孩子親切地交流,傾聽孩子的語言。適時用身體語言,如擁抱孩子,親吻孩子表達你的愛與信賴。這能給內(nèi)向的寶寶很多安全感。

特別注意:

寶寶的心理發(fā)展有自己的“時間表”

每個孩子有著自己發(fā)展的特定的“時間表”。像人的身高一樣,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長得很快,到了一定年齡卻開始緩慢增長;而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太長個兒”,到了一定年齡卻“突飛猛長”。寶寶的心理發(fā)展也是如此,爸媽和老師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忽然有一天內(nèi)向的孩子變得愛說話了,甚至滔滔不絕;還有一些孩子變得膽子大了,與以前判若兩人,可這些孩子恰恰是以前被人們認為是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因此,對于處于成長期的孩子,我們不宜給他們過早下定論,把孩子定性成“內(nèi)向性格”,老師和家長應(yīng)理解和懂得給孩子留有發(fā)展的余地和空間,這對孩子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我的兒子叫軒軒,在大(3)班,是個活潑可愛、善解人意、有個性的小男孩。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嬉戲玩鬧,他的每一個憨憨的笑容,每一句稚樸的言語,無不牽動著我們的心,對于兒子,我們真的無法不寵愛,一家人常常圍著兒子團團轉(zhuǎn),雖然知道寵愛可能會讓兒子養(yǎng)成獨生子女的壞習慣,可愛是無法遮掩的,我們愛兒子,關(guān)心著他、呵護著他,但是我們也注重愛的方法,在愛他的時候我們也教會了他關(guān)心我們、愛護他人,所以,雖然兒子倍受寵愛著,卻也有著關(guān)愛他人的好品質(zhì),他是愛的使者,把我們給予的愛還給了我們,傳給了他人。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無暇、純潔的白紙,正準備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許就成為這張白紙上的第一筆。家庭教育這種“先入”式的影響,與幼兒園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為了讓兒子學會關(guān)愛他人,我們是這樣做的:

1、重視每一個讓兒子關(guān)心長輩的日子。

許多家長都會很風光地為年幼的孩子慶賀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日拋在了腦后,事實上,這種做法容易催發(fā)孩子唯我獨尊心態(tài)的萌芽。在我們家,我們重視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在大人生日那天,我會告訴他今天是誰的生日,他總會學著我們對他那樣,對著長輩唱唱生日歌,說一些祝福的話,有時還會纏著我?guī)退弥e錢罐里的小錢買一些巧克力之類的他喜歡的小東西,我們也都欣然接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意識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互相關(guān)愛著的,明白過生日不是他的專利和特權(quán),從而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父親節(jié)”、“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在這些日子里,我都會告訴他是什么日子,是家中誰的特殊節(jié)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節(jié)日,使他能銘記家人的養(yǎng)育之恩,報答長輩的辛勤勞作。比如,在“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我給兒子孩子介紹自己的職業(yè),并把他帶到自己班中,看自己上課、備課、做教具等,使其深切地認識和體會媽媽工作的勤奮與辛苦,學會關(guān)愛媽媽;還讓他在奶奶做飯時在一邊打“下手”,知道奶奶每天做飯也很辛苦。在“重陽節(jié)”到來之時,我們和他談話,讓他知道人年紀越大,體力就會越弱,身體就會越差,并進一步引導孩子要尊老敬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guān)心、照顧和幫助,所以每天吃晚飯時,兒子總會第一個叫上爺爺奶奶。

2、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都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認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許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都會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小氣。其實這不是小氣,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xiàn),家長們每每買了好吃的、好玩的,大多會先給孩子,有的甚至自己一點都不吃,都留給孩子,所以孩子會認為好吃的、好玩的理所當然都是他的。兒子的爺爺奶奶一開始也都這么做,但我不這么認為,家中有了好吃的,我會要求他先給家里的每人分一份,然后再自己吃,哪怕只有兩份,我也不讓他一個人吃,現(xiàn)在兒子有了好吃的東西,也總想著讓大家嘗嘗,有時奶奶不肯吃,他還會勸說:奶奶,你嘗嘗,很好吃的。我也總要求大家把東西吃了,因為這樣才能讓兒子知道好東西不能一個人要,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有更多的快樂。

3、讓孩子學會關(guān)心周圍的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質(zhì)和優(yōu)良的素質(zhì),健康的心理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生,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父母還應(yīng)讓孩子融入社會,讓孩子成為社會的人。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團結(jié)友愛,會為孩子樹立如何結(jié)交朋友、如何對待朋友的榜樣。我家的房子是鄉(xiāng)下那種樓上樓下的老式房,一排有很多家人家,平時,常常會互相串串門,鄰居家的孩子來我家,我總會讓孩子學做“好客的小主人”,學會友好地招待客人,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好吃的拿出來一起吃;自己上別人家串門,我要求他做“文明的小客人”,知道愛惜他人的玩具,接受他人的食品時要有禮貌。他和鄰居相處時感覺也像一家人一樣。兒子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是少兒頻道,電視里給媽媽洗腳的小男孩、做好事的大哥哥大姐姐、讓座的叔叔都成了他學習的榜樣,在看這些公德廣告時,我都會給他細細地解釋,還會加上畫面人物的想象,看到電視里的大哥哥跑步時一路做好事,兒子很是感動:“媽媽,那個大哥哥真好,他經(jīng)常幫助別人?!蔽腋嬖V他說:“是呀,大家都喜歡大哥哥,特別是那些得到他幫助的人,一定會想,多虧了他幫忙呀,要不然自己的寶寶會被球擊中,東西會撒一地……”此時,兒子就會充滿崇拜地說:“媽媽,我也要和大哥哥一樣做好事,讓大家都喜歡我。”有一次,我們乘公交車去姥姥家,兒子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在耳邊悄悄地對我說:“媽媽,我們讓老奶奶坐吧?!甭牭搅死夏棠痰母兄x,他笑成了一朵花。

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愛的撫育,讓我們用智慧去關(guān)愛孩子,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我們無私的真愛,讓我們的愛喚起孩子心靈的愛,這才是教育之成功所在。兒子現(xiàn)在上大班,雖然他還有許多壞習慣,吃飯有時要喂、有時做事沒恒心,但是,兒子的這種關(guān)愛他人的好品質(zhì)卻是難能可貴的。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學“做人”。兒子有了做人最起碼的準則,有了“愛”這個基礎(chǔ),我相信,只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深入細致、持之以恒,兒子長大了一定也會是個優(yōu)秀的人。

育棟教育走進孩子的世界,通過游戲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孩子


幼兒正處于創(chuàng)造力的啟蒙時期,教師更應(yīng)該重視在各種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角色游戲就是其中一個,他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在游戲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一幕幕這樣的畫面:娃娃家的孩子像模像樣地學媽媽喂寶寶吃飯,有時候嘴巴里還會念念有詞“燙嗎,媽媽給你吹吹”諸如此類的話;點心店的孩子因為沒有生意會主動上門推銷,就有了送外賣。還有很多,幼兒的思維你是永遠摸不透的,每次角色游戲他們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新鮮的玩意兒,這就是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好模仿,好學。 有個教育家曾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基本活動形式?!苯巧螒蚴怯變焊鶕?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勞動和交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 對于學前兒童來說,他們正處于特別好表現(xiàn)、愛探索的階段,在游戲中,幼兒借助豐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實情景。在虛擬或想像的游戲情景中幼兒主動交往,充分表現(xiàn)。在一定的環(huán)境與條件中,在教育者對游戲的有效組織下,伴隨幼兒游戲興趣和愿望的產(chǎn)生,幼兒游戲就成為教育實踐中現(xiàn)實的活動行為。 育棟教育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的教育機構(gòu)或者園所,原因在于育棟教育的教法主張‘以玩代學’,在玩中學習,可以更好地讓幼兒接受,增加記憶力,從而促使幼兒可以多面發(fā)展。 為幼兒提供不同層面的材料,充分激發(fā)幼兒的想像,讓幼兒有交往的媒體。教師在游戲過程中靈活多樣的指導,有針對性地提高幼兒交往水平。從實際生活中提煉游戲素材,讓幼兒的目光多聚焦周圍世界。

相關(guān)推薦

  • 走進孩子的游戲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而我們教育者的任務(wù)就是讓這個游戲世界得以實現(xiàn)和日趨完善。在一次幼兒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展評中,我有幸作為評委,換了一個角度,走進孩子的游戲世界。幼兒游...
    2019-12-16 閱讀全文
  • 不同階段,孩子獨處各不同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nèi)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
    2021-10-08 閱讀全文
  • 愛使我走進孩子的世界 愛能拉近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走進孩子的世界。早上一入園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孩子上課保表現(xiàn)好時我們一個贊揚的眼神;孩子不小心摔倒時我們一聲關(guān)心的問候……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卻能讓他們感受的老師...
    2020-11-28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走進孩子的世界 別看小小班的孩子看似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懂,但當我們靜下心來,悉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 如果老師抱了別的孩子沒有抱他,他就會認為老師喜歡別人,不喜歡他; 如果老師叫了別人回...
    2021-05-28 閱讀全文
  • 如何讓教育走進孩子的生活世界 導讀:只有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樂趣。 《幼兒教育》2005年第五期中,有這樣一個話題:老師請小朋友欣賞“沙漠風景圖”,發(fā)現(xiàn)小朋友講了一會就沒話...
    2021-05-07 閱讀全文

孩子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而我們教育者的任務(wù)就是讓這個游戲世界得以實現(xiàn)和日趨完善。在一次幼兒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展評中,我有幸作為評委,換了一個角度,走進孩子的游戲世界。幼兒游...

2019-12-16 閱讀全文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nèi)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

2021-10-08 閱讀全文

愛能拉近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走進孩子的世界。早上一入園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孩子上課保表現(xiàn)好時我們一個贊揚的眼神;孩子不小心摔倒時我們一聲關(guān)心的問候……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卻能讓他們感受的老師...

2020-11-28 閱讀全文

別看小小班的孩子看似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懂,但當我們靜下心來,悉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 如果老師抱了別的孩子沒有抱他,他就會認為老師喜歡別人,不喜歡他; 如果老師叫了別人回...

2021-05-28 閱讀全文

導讀:只有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樂趣。 《幼兒教育》2005年第五期中,有這樣一個話題:老師請小朋友欣賞“沙漠風景圖”,發(fā)現(xiàn)小朋友講了一會就沒話...

2021-05-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