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育兒知識
發(fā)布時間:2020-09-23 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大班科學育兒知識
一、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
學齡前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差,幾乎他們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護理。小學生的生活就和學齡前幼兒大不一樣了。首先,小學的生活內容和幼兒園不同,小學生大部分在校的時間是從事課堂學習,課間時間很短,并由兒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學里,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與幼兒園里阿姨和孩子的關系不同,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而不是生活方面的照顧。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所以家長必須在孩子的學齡前階段,預先做好準備,才能使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環(huán)境。要注意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幫助父母擇菜、擺餐桌、端飯、掃地、擦桌子、整理小人書等以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否則,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旦改變生活條件,孩子就會不能盡快的適應。還要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習慣,讓孩子知道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生活要有規(guī)律性,緊迫感。
二、提高幼兒自己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行為的能力
學齡前幼兒主要是以游戲為主,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和游戲不同,游戲是幼兒自愿參加的帶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活動,學習是學生的學校里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努力系統(tǒng)學習知識和技能。兒童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且有時要學習自己雖然不感興趣但也必須學習的內容。這就是說,學習是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的。
孩子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有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行為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學齡前幼兒是缺乏的。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帶有很大的不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事物的干擾與支配,它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進行系統(tǒng)地思維,也不會控制自己的行動。父母的任務就是促使幼兒在上學之前具備初步的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行動的能力,這樣孩子上學后,在課堂上才能精力集中,專心聽講,下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通過做游戲活動和其他方面要處處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孩子的行為,具有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大班冬季育兒知識
大班冬季育兒知識
冬季天氣寒冷,幼兒需要的能量和熱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應增加些能量高、熱性的食物,如肉類、
魚類、家禽類、乳類、豆類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補充紅棗、紅豆等健脾補血的食物。
冬季還要保證幼兒的飲水量。水是人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成分,幼兒代謝旺盛,需水量大,每節(jié)課后都應組織幼兒喝水,個別特異性體質的幼兒還要視情況增加飲水的次數(shù)。
冬季幼兒也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煉。鍛煉可增強幼兒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蝕。秋去冬來,在寒冷的冬季,家長和校園更要注意保持幼兒的身體健康。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要謹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等。對于體質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兒,還可給孩子服用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等中藥,以加強預防流行型感冒。幼兒外出時如應帶好口罩,特別是室內外溫差較大的的情況下。
冬季還要合理穿衣,隨時增減。有的家長給幼兒穿衣過多,孩子稍有活動,汗水把內衣濕透,而小兒不會表示需要更換內衣,只能憑自身的體溫把濕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傷風感冒,對健康不利。同時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衣服,在活動前或進入有暖氣房間時應脫去外衣。
冬季要讓幼兒多搓手,孩子的血液循環(huán)多欠佳,一旦氣溫低于10℃而又缺乏運動或有效的保暖措施時,很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耳廓、面頰等部位出現(xiàn)凍瘡,常搓手,一方面可以借助摩擦生熱來增加局部的溫度;另一方面還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從根本防止凍傷和凍瘡。另外,搓手不僅能使手指更加靈活自如,而且由于手部有眾多的肌肉、關節(jié),它們的運動都要受大腦的指揮和調控,所以搓手能強化手、腦的反射,大腦也會越用越靈。經(jīng)常搓手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雙手拇指的根部在醫(yī)學上稱之為“大魚際”,是治療呼吸道病癥的有效部位,該處脈穴豐富,刺激它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強化面部“三角部位”和咽、鼻、喉及上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搓手運動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是一項復雜、精細的運動,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jié)的50多條肌肉,經(jīng)常搓手無疑就是在發(fā)展孩子的手功能。
冬天氣候干燥,而寶寶的肌膚很嬌嫩,除了多給孩子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外,合適的護膚品也很重要,
不要給幼兒使用成人的護膚品,家中要經(jīng)常準備好兒童護膚霜。
幼兒園大班育兒知識
幼兒園大班育兒知識
家長如何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就需要您多和幼兒園家長們溝通,了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培養(yǎng),針對孩子的實際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yǎng):
1、在自信中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要讓幼兒社會性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首先家長們要尊敬、信任幼兒,充分培養(yǎng)、鍛煉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發(fā)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兒無論每學做一件事情,家長們要讓他們感到自己行,特別對于大多數(shù)能力平平或發(fā)展稍落后的孩子來說,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少,這就需要家長們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對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勝任的活動任務,讓他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體驗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悅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2、在平等中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幼兒的興趣在于游戲之中,尤其是自由選擇的游戲。針對這一點,家長們設計了各種游戲活動,讓幼兒以一種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參與游戲。在活動中,家長們不將自己的意識強加于幼兒,不事告訴幼兒干什么,而讓幼兒在活動前學會事先計劃,家長們要引導、鼓勵幼兒多判斷,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陳述自己的觀點。
3、在鼓勵中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幼兒有上進心,表現(xiàn)欲強,希望得到家長們的表揚。家長們應正確引導,恰當鼓勵,讓幼兒良好的表現(xiàn)欲望得以充分發(fā)揮,鞏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克服缺點,為自己,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培養(yǎng)其做事能力的強大支力。幼兒有些微進步,我就及時給予具體的表揚,投以贊許的目光。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孩子在幼兒園得到家長們和保育員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學,許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在幼兒園孩子們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是寓學于玩的,而到了小學則是以課堂學習為主要活動形式了;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還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園時間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學則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到校。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一個坡度,要求孩子去適應一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在大班階段家長就要加強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方面的教育如:
1、向往上小學的心理準備。為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進入小學,家長要使孩子內心產(chǎn)生想上小學當個小學生的愿望。
2、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大班家長要注意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小書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培養(yǎng)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家長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游、拼圖游戲,這對培養(yǎng)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規(guī)律化。從現(xiàn)在開始,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規(guī)律,使孩子將來能適應小學的生活節(jié)律。
家長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識字等,也無須把家的玩具收起來,更不需要讓孩子進學前班,而應從上述這些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
大班育兒知識之兒童教育
許多家長們不懂得在家里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就需要家長們及時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加強,針對孩子的具體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下面就讓小編給您說說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培養(yǎng)吧!
1、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走出第一步的動力,如果孩子過于害羞、自卑,只會擁有蜷縮在父母的臂膀之下,永遠不敢自己去實踐嘗試。因此家長們應該多鼓勵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鼓勵他們去嘗試、去體驗、去感知這個世界!
2、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正處于上一年級的過度階段,因此一定要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例如:早睡早起不賴床,自己收拾書包,在家有固定的時間看書,在課堂上舉手提問,正確的寫字握筆姿勢等。這些良好的習慣能幫助孩子更快的適應小學教育!
3、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將來上小學,孩子都有很長的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因此家長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樣出門在外才能更好的照顧自己。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家里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收拾床鋪,收拾自己的玩具,洗帽子、襪子等,這些家務勞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樂于助人的精神,更是培養(yǎng)了孩子動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6-7歲的孩子是學習各項技能最好的時間,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理解力、記憶力較強,而且能接觸學習的類別也比較多,例如:舞蹈、棋藝、武術、樂器等。所以家長們可以和孩子適當?shù)臏贤?,讓孩子嘗試著學習,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一些專業(yè)技能,并加強學習。這些技能的學習不僅能讓孩子多一項技藝,還能陶冶孩子情操,培養(yǎng)孩子耐心,健全大腦發(fā)育,強生健體!
小班入學育兒知識
小班入學育兒知識
一、帶寶寶參觀幼兒園
入園前你最好常帶寶寶在幼兒園附近玩耍,使寶寶逐漸喜歡幼兒園環(huán)境,如有可能還可以帶寶寶去看他所在班級的環(huán)境、墻飾、玩具、睡眠環(huán)境、床、盥洗室、如廁的地方、戶外活動場所(大型玩具)等,這樣,寶寶會對“幼兒園”有直觀的美好感受。
二、多講幼兒園的趣事,描述幼兒園老師的“好”。
父母提前給寶寶講幼兒園的有趣故事,令寶寶產(chǎn)生“神往”之感。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唱歌跳舞,可以玩各種玩具,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等等。全家人高興地談論上幼兒園的事,并模仿游戲、上課的情景。家長可以在家中布置一個類似活動室一角的環(huán)境,與寶寶輪流扮老師和幼兒。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幼兒園老師來嚇唬寶寶,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從心里產(chǎn)生對老師的恐懼感。當然,也不要過分夸張幼兒園生活的美好,以免給寶寶造成錯覺,入園后容易產(chǎn)生心理落差,影響寶寶的情緒。
三、教寶寶學會交朋友
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是寶寶從自然人轉變成為社會人的第一步。入園前應盡量讓寶寶與左鄰右舍年齡相近的寶寶一起玩,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將來上幼兒園時會更適應。入園后,父母可以利用接送時間,主動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鼓勵寶寶們在一起玩,分散分離焦慮,讓寶寶盡早融入群體生活。另外常帶寶寶做戶外運動、參與游戲,這對寶寶早期熟悉不同的環(huán)境和克服對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
四、培養(yǎng)寶寶的規(guī)則意識
規(guī)則意識的建立與寶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規(guī)律、游戲中的規(guī)則以及家長對待寶寶的獎懲原則等,都可以使寶寶從中學習和發(fā)展規(guī)則意識。家長是寶寶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因此家長的行為非常重要,像長時間看電視、上網(wǎng)等不良習慣都會讓寶寶關注并且模仿;另外家長一定注意不能講臟話,或者愛訴諸武力解決家庭矛盾,因為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