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孩子就像一面鏡子
發(fā)布時間:2020-09-04 幼兒園教師一年工作心得 教育孩子筆記 幼師讀書心得育兒心得:孩子就像一面鏡子
今天中午終于還是因為牛牛吃飯磨蹭、坐姿不對,爆發(fā)了,將他拖到臥室,面對書桌前的中小學生守則反?。捣昼?。在說兒子為什么不對時,兒子反問我,你答應(yīng)我要做到的,你也沒做到!忽然間我意識到兒子已長大了,不再是我們說什么他聽什么的小孩子了。我問我要做到什么?“聲音不能大,你上次就說要改,可一直沒改,每次對我說話都這樣!“,兒子這么一說,我當時正在情緒上,你現(xiàn)在犯錯誤,還沒把你的問題找到位呢,你就先找我的了?我又有些情緒,但很快意識到,這種方式不對,便說把你問題說清除了,再說我的吧。
大約過了15分鐘后,說完他的事,我說:好現(xiàn)在說說媽媽要改的地方。兒子說我一直愛表情嚴肅、高聲調(diào)對他說話,此時我發(fā)現(xiàn)他強忍著眼淚。那一刻,我知道,孩子是鏡子,現(xiàn)在表現(xiàn)出的吃飯問題都折射出自己在某些方面出了問題。是要改的時候了。自己總是愛要求別人,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性格?為什么生氣后總會后悔?為什么面對大兒子總會落入世俗,用苛刻的眼光看待他呢?我反省自己。其實還是內(nèi)心格局不夠大,總是盯在眼前,看到不足的多,優(yōu)點卻被世俗的功利所蒙蔽。自身修養(yǎng)不夠,未能掌控內(nèi)心,管好情緒,讓成長中的兒子受了許多委屈。
兒子就像一面鏡子,我看到鏡子中折射出自己的面目是猙獰的,內(nèi)心是狹隘的,在這樣的心境下,能滋養(yǎng)的住孩子嗎?昨天將金剛經(jīng)全部聽完了,說得是一個最為樸實的道理:吃飯睡覺,安心做好當下每件事,諸惡莫做,諸善奉行。如來如去,不留即空,每個人都是佛,每個人都可以成佛。自修自度。我想只有先修行好自己,讓自己成為水,才能讓兒子這條魚自由自在而快樂的暢游。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心得: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
育兒心得: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
回想起辰辰從小至今的點點滴滴,一直覺得她是個性格比較開朗、活潑、有點調(diào)皮、也有那么一點任性的孩子,當她調(diào)皮的時候自己也會生氣,再細想一下,會覺得可能自己沒有什么帶孩子的經(jīng)驗,沒有耐心,不太會教育孩子,想想孩子從小就像是一張白紙,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她來說都沒有一點概念,還是需要大人跟她好好溝通和引導,大人的行為舉止會影響孩子一生.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還記得剛上幼兒園的那幾天,她還是挺高興的,說認識了好多小朋友幼兒園里真好玩,可后來幾天新鮮感過掉就有點抗拒去學校了,再后來慢慢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生活以后,現(xiàn)在每天去幼兒園都是比較開心的,在老師跟阿姨的幫助下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能夠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回到家以后也會跟我說每天在學校里做了什么游戲,聽了什么故事,做了什么手工等一些事情.
辰辰也是個好奇心比較重的小朋友,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她能夠粘著你不停的問“為什么”,有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很是無奈,但做為父母我會盡量滿足她的好奇心,心想可能這也是小孩成長的一部分吧!
幼兒園里有著孩子們的美好童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地方,孩子們的未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以后在老師跟阿姨的教導幫助下辰辰能夠更上一層樓,身為父母我們也會積極配合老師們的工作!
做為經(jīng)驗不太豐富的家長,我們一切都得摸索,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們也會慢慢成熟,學會怎樣理解孩子,學習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探索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育兒反思: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育兒反思: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雖然為人媽媽已不是姑娘上花轎頭一遭,但是當面對兩歲多的兒子的各種成長表現(xiàn),我依然覺得,即便再多當幾次媽,我也依然需要不斷學習不斷修煉不斷成長。
兒子兩歲兩個多月了,每天跟他同吃同睡同起,親眼目睹他的各種成長變化,雖然因為自己有過當媽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乃至我在養(yǎng)育兒子方面算是多了幾分心思,但依然避免不了很多不良習慣的影響。
平日里,雖然我和兒子他爹感情甚好,但是緣于倆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乃至矛盾和沖突一直再所難免。我性格隨行不拘小節(jié)馬大哈一個,而娃爹是個心細如發(fā)心思縝密事事講究的主,這樣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在生活瑣碎里相處著,矛盾著,化解著,包容著,相愛著。一般情況下,每次結(jié)束戰(zhàn)爭的方式都是我的那句:神經(jīng)病,不理你了。
前幾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又為一事爭執(zhí)不下,這時,寶貝兒子xx忽然跑到我的身邊來,自言自語的說道:爸爸神經(jīng)病,爸爸神經(jīng)病。我一聽頓時石化了。這話咋會出自俺家兩歲多的兒子的嘴巴里呢。平日里,兒子最愛說的話不是那句甜言蜜語:爸爸,我愛你,我爸爸最棒嗎?今天怎么如此口出狂言呢。我納悶不解來不及思考,就對著兒子嚴厲的說道:小xx,你不能這么說爸爸的。趕快跟爸爸道歉。很快,兒子就知錯就改,很快向爸爸道歉了。
事后回想此事,我忽然被莫名的后悔感徐饒周身。其實這真心也不能怪孩子呢,人家這不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嗎?他的自言自語每個行為習慣不正是我和他爹的行為習慣的折射嗎?我應(yīng)該感謝他的及時反饋讓我了反思的機會才對呢,怎么還那么嚴肅的批評他呢。想到這里,我趕緊把兒子抱在懷中,跟他說:小xx,媽媽跟你說哦,那天你跟爸爸說爸爸神經(jīng)病這是不對的。你及時道歉了,媽媽覺得你做的很好。但是媽媽批評你媽媽也覺得不對,我們倆以后都要做到不說神經(jīng)病了好嗎?兒子點點頭,似懂非懂的回答著說,好。
這事雖然來的快去的也快,但是給我?guī)淼姆此己头词s一直沒有遠離。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內(nèi)心都明白和理解做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的重要和深遠,但是我們卻往往在自己的言行舉止里沒能很好的控制和把握??偸前迅鞣N不雅之語脫口而出,總是希望孩子要做到如何如何,卻忘記了,孩子如何做不正是做父母的如何做的反饋嗎。這幾年,到處流行著一句話: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話說的太有道理了。特別當自己遇到這樣的活生生的例子的時候,我對這話的理解也越發(fā)深刻和透徹了。
感謝兒子的成長,也感謝兒子的“犯錯”,讓我可以從他的犯錯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乃至及時反思和反省。盡量做到,每日三省自身,給孩子做個正面的榜樣。因為我已經(jīng)深度的明白著:父母就是孩子一面鏡子的道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不僅接受你教給他們的東西,而且還會有意或無意地模仿你的語言和行為,有時甚至是思維方法,他們會去觀察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將它化為己有。一滴水,一粒沙,一朵鮮花,在我們眼里再平凡不過的東西,在他們那里卻變成了一個個具有無窮奧秘的魔法球。所以每當寶寶滿臉稚氣地向我提問時,我經(jīng)常會想,到底是誰啟發(fā)了誰的智慧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之所以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聰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們自身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當孩子乘著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時,我們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為他們打開一扇扇興趣的大門,帶他們?nèi)ヮI(lǐng)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與奧秘呢?在生命成長的最初幾年,孩子的成長一天相當于一年,他們就像海綿,給予多少就會吸收多少。當我們自身的蘊藏很貧瘠,我們又怎能去苛求孩子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實孩子的領(lǐng)悟能力是遠超于我們的想像,他知道怎樣才能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樣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xiàn),知道怎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出來。
作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首先我們就要先擁有很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體系上的完備,還有傳達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要有觀念上的自覺。拿騏騏來說,他現(xiàn)在不到四歲,大字不識幾個,算術(shù)也不是太好,英語懂得也不多,但是他們班的許多孩子已是非?!皡柡Α保纸?jīng),九九表,藝術(shù)表演,說話處事,連我這個大人有時也覺得自愧不如,但我們并不在意,因為比起背詩、認字、算算術(shù),我更關(guān)注的是他是否能夠適應(yīng)集體生活,是否能對各科知識培養(yǎng)起一個最初的興趣,是否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各種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騏騏是一個很愛提問的孩子,誰也不知道他那精靈古怪的小腦瓜里隨時會蹦出來些什么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則就是認真對待他的每一個問題,盡量客觀地回答并隨時準備同他一起去查書、查資料。我有時非常感謝孩子,因為是他給了我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知道自己擁有的知識是多么地淺顯,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提問,恐怕很多問題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去深究。因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書籍,去學一些東西,去想一些問題,才有了諸多感想和文字。在與孩子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使我在知識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許多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缺點和不足。
對于不同的個體來說,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帶孩子絕不僅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 還需要我們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盡相同的,記得我曾經(jīng)為騏騏的睡覺問題大傷腦筋,妄圖找出一個通用法寶,可后來發(fā)現(xiàn)在睡覺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后的成長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質(zhì),只能根據(jù)他的喜好、性格特點等因勢利導。
所以說只要我們肯用心,通過父母間的交流、通過與孩子的玩耍,通過報刊雜志等,父母的智慧便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育兒心得:她就用了一招,孩子就變平和了
假期回老家,見了一位老朋友,我們約了幾個人一起吃飯,閑聊孩子的時候,她說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沒有教過孩子的事情,孩子犯了錯,不要責備他!
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本書的《一段短暫的師生情誼》中曾經(jīng)提到,因為聽力方面有障礙,他的成長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一般孩子自然而然能學會的東西,他未必能學會,需要刻意地教會他。
我這位朋友舉了個例子,因為孩子聽力不好,所以,孩子很大聲地關(guān)門,把別人嚇一跳自己都渾然不覺?;蛘撸患胰嘶丶?,他開門先進屋,隨手就帶上了門,把爸爸媽媽丟在了門外。這時候,爸爸會很生氣,說他不懂禮貌,不懂得替別人考慮。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還會上升到自私的高度。對此,媽媽持不同意見,她說:我從來不為沒教過孩子的事情責備他!
媽媽的做法,就是不斷地讓孩子體會,比如,讓孩子反復練習關(guān)門,讓他體會多大的力氣關(guān)門是合適的。孩子把他們關(guān)在門外,敲開門,把孩子叫出來,鎖上門重新開一次。我們不難想象,重新演示一遍,孩子就懂得了,不需要任何的批評和責備,在平和的心境下,孩子學會了為別人考慮。
有一次,許多朋友一起出去玩,吃飯的時候,孩子拿起菜單就點菜,并不征求別人的意見,媽媽覺得很不妥,就制止了孩子,沒再多說什么?;丶乙院螅敿毢退f其中的緣由:吃飯是大家的事情,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要照顧到大家的喜好,不能你一個人說了算。這個孩子就非常坦然地問媽媽:這樣做不對,是嗎?我以后不這樣了!作為旁觀者,看到母子倆這么平靜地談?wù)搶﹀e,我心里也覺得很溫暖。犯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本可以這樣溫和地談?wù)摚匀坏馗恼?。從孩子和媽媽的對話來看,他確實不知道點菜的學問。回家后,媽媽是教會孩子,而不是單純地責備孩子。
我好朋友說:你看,我一直用這個辦法,他現(xiàn)在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我猛然意識到,的確哦,孩子確實很平和了,尤其是最近兩年。因為聽力不好,小時候,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急躁,如果說不過別人,他就非常著急地去捂住別人的嘴。如果媽媽和別人說話,因為他聽不清,又急切地想知道聊天的內(nèi)容,他就會不管不顧地打斷別人:媽媽,他在說什么?在說什么呀?告訴我!告訴我好嗎?告訴我吧……
我好朋友就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他:等別人把話說完,再告訴你!如果當時不方便,回家我也會告訴你?,F(xiàn)在,就算他非常想知道,也會靜靜地等在旁邊,等別人說完的當口,再插言。這幾年,孩子唇讀的能力也在增強,他能通過唇讀,大致了解談話內(nèi)容。
他很喜歡和我聊天,我們聊歷史、政治,還聊UFO之類的話題,因為不經(jīng)常和他在一起,有的話,他要重復三五遍,甚至還需要媽媽幫忙“翻譯”,說實話,我有時候都不忍心,但是,他的臉上沒有任何急躁和不耐煩,一遍遍地重復,直到我聽懂為止。然后,我們的話題繼續(xù),雖然有許多地方需要重復,但這樣的重復完全不會影響他的心情。很顯然,這并不是順其自然的結(jié)果,在這份坦然背后,隱藏的是媽媽多少年不厭其煩的引導。
我常聽家長抱怨孩子不懂事、沒記性。說孩子不懂事之前,我們不妨想想,我們有沒有教過他,有沒有讓孩子去體會?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進行不間斷的學習,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承擔言傳身教的任務(wù)。這個任務(wù)并不輕松,其實,說了,不代表教了;教了,也不代表會了。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要有耐心,還要有責任心,要“包教包會”。
通常,我們總喜歡做“事后諸葛亮”,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給孩子單純地講一番道理,聽上去很透徹,但孩子下次依然不會。一般來說,講道理都不是一個高效的方法。以這個孩子為例,如果孩子大聲關(guān)門,媽媽事后告訴孩子小點聲,要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似乎講得很明白,但孩子依然不知道用什么力度關(guān)門,算“小聲點”,如果讓孩子直接體會,則很容易明白,并且會形成一種“手感”,孩子很容易通過感覺來判斷是否用力過度。
許多人發(fā)現(xiàn)孩子錯了,會立刻教育孩子,而且,很多家長會走入一個誤區(qū),以為嚴厲地訓斥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會學得更認真。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效果反倒不好,情緒是智力的守護神,當孩子情緒不佳的時候,學習效率也很難保證。
那么,遇到孩子不會的地方,我們怎樣教會孩子呢?至少要注意三個方面,分別是方法、時機和語言。以點菜為例,如果媽媽當著眾人的面,嚴厲地批評孩子,那么,方法、時機、語言的選擇都不妥當。媽媽當時只是簡單制止了孩子,但并沒有立刻教孩子,而是選擇回家以后,和顏悅色地解釋因由,并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樣做,語氣溫和,心情平靜,孩子就很容易接受。
也許,我這位好朋友的做法,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信心和啟示。歲月像一條悠長的曲線,昨天和今天,看不出太多的改變,她就這樣一天天地堅持著,我想,她的內(nèi)心,經(jīng)歷過的煎熬和惶恐,是我們所無法體會的。我與這位朋友相識已經(jīng)整整十年,回首十年,我見證了一個孩子從急躁走向平和,有感慨,更多的是感動……
育兒心得:贊賞孩子知錯就改
育兒心得:贊賞孩子知錯就改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獨具個性的人,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贊賞。贊賞將帶給孩子完美的品質(zhì)、非凡的智慧和陽光的心態(tài),學會贊賞,學會用行動賦予贊賞更多魅力,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天才就在自己的身邊!
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從這一點上,我們應(yīng)該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母親學習。比爾·蓋茨曾是哈佛大學法律系的一名學生,卻中途退學與同伴創(chuàng)辦了微軟公司,比爾·蓋茨擔任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36歲時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在母親節(jié)前夕,比爾·蓋茨寄給母親的賀卡上這樣寫道:“媽媽,我愛您!您從來不說我比別的孩子差,您總是在我干的事情里尋找值得贊賞的地方!我從您那里,得到了一種非常寶貴的東西——贊賞,這使我對自己充滿自信!”
看吧,正是這種寶貴的贊賞成就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這就是贊賞的神奇力量!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特別是父母的鼓勵。我們做父母的要向我們的孩子撒播贊賞的種子,和孩子一起收獲成長的快樂。
積極發(fā)現(xiàn)孩子的各種優(yōu)點。家人過生日時兒子學唱《祝你生日快樂》,我會告訴他:“你真棒!”;每天晚上休息前兒子在我的引導下閱讀故事書籍,能回憶起主人翁姓名或簡單情節(jié),偶爾還能發(fā)表心得,我會告訴他:“你真棒!”;每天回家兒子記得先換鞋,后洗手、洗臉,再吃東西,我會告訴他:“你真棒!”;兒子會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衣服、丟垃圾、搬椅子等等,我會告訴他:“你真棒!”。
贊賞孩子點滴進步。兒子喝水速度加快了,兒子樂意把自己的自行車讓給小伙伴騎,兒子聽故事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兒子遇到同學能主動招呼,等等,我會告訴他:“你真棒!”。孩子付出了努力,父母及時地給予贊賞,會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取得的進步則會積少成多,由小變大,從量的變化到質(zhì)的飛躍。
贊賞孩子做了好事。孩子做好事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兒子與我們回家后發(fā)現(xiàn)鑰匙還插在鎖孔上,提醒我們要取下,我們就表揚他:“你真善于觀察,知道要把鑰匙收好!”當他主動提出自己上下樓梯時,我們肯定他:“今天兒子又進步了,不增加爸爸媽媽的負擔,要自己走路了,好樣的!”當他盡情高歌一曲時,我們耐心當他的聽眾,之后贊賞他:“唱得這么完整,你是我們家的小歌星啦!”……每當受到欣賞時,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自信、幸福。
贊賞孩子知錯就改。當兒子纏著我們要背他上下樓梯時,我們經(jīng)常教育他:“你已經(jīng)不小了,要學會減輕父母的負擔!”或者“這一趟先背你下樓梯,到外婆家你要自己上樓梯了!”有時他也意識到自己完全有能力上下樓梯時,停留片刻后就主動邁出步伐了。久而久之,效果越來越良好!
育兒心得:照進心靈的鏡子
育兒心得:照進心靈的鏡子
時間匆匆而過,就像飛馳的列車,讓你來不及多想就已經(jīng)到達另一個領(lǐng)域,當我還在感嘆沿途的風景沒看夠時,才發(fā)現(xiàn)要面臨新的挑戰(zhàn)了。
我的小小蘇已經(jīng)7歲了,今年九月份他就要走進小學了,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在不經(jīng)意間長大了,也變了很多,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無法掌控,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是不是代表著孩子已經(jīng)開始成長,開始慢慢衍生出自己獨立的性格了,是不是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做家長的要開始慢慢放手,讓他自己去發(fā)掘,去成長了……
很多心理專家說:“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他能照進你的心靈,讓你發(fā)現(xiàn)你的內(nèi)心?!?/p>
我覺得這個專家一定是個很權(quán)威的兒童心理專家,他說的太對了,很多時候孩子的表現(xiàn)真的是我們身上所有的,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很任性的時候,你是不是該想想我自己是不是在某些地方很任性;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做作業(yè)拖拉時,你是不是該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很拖拉;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經(jīng)常亂發(fā)脾氣時,你是不是該想想我是否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大聲的指責孩子。
我覺得只有我們自己改掉了這些負面的東西,才能讓孩子真正變得像你所想的那樣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做為家長的我們也要時刻警醒自己,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反醒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