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
發(fā)布時間:2020-08-10 幼兒園教師一年工作心得 教育孩子筆記 幼師家訪心得育兒心得: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
回想起辰辰從小至今的點點滴滴,一直覺得她是個性格比較開朗、活潑、有點調(diào)皮、也有那么一點任性的孩子,當她調(diào)皮的時候自己也會生氣,再細想一下,會覺得可能自己沒有什么帶孩子的經(jīng)驗,沒有耐心,不太會教育孩子,想想孩子從小就像是一張白紙,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她來說都沒有一點概念,還是需要大人跟她好好溝通和引導(dǎo),大人的行為舉止會影響孩子一生.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還記得剛上幼兒園的那幾天,她還是挺高興的,說認識了好多小朋友幼兒園里真好玩,可后來幾天新鮮感過掉就有點抗拒去學校了,再后來慢慢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生活以后,現(xiàn)在每天去幼兒園都是比較開心的,在老師跟阿姨的幫助下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能夠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回到家以后也會跟我說每天在學校里做了什么游戲,聽了什么故事,做了什么手工等一些事情.
辰辰也是個好奇心比較重的小朋友,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她能夠粘著你不停的問“為什么”,有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很是無奈,但做為父母我會盡量滿足她的好奇心,心想可能這也是小孩成長的一部分吧!
幼兒園里有著孩子們的美好童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地方,孩子們的未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以后在老師跟阿姨的教導(dǎo)幫助下辰辰能夠更上一層樓,身為父母我們也會積極配合老師們的工作!
做為經(jīng)驗不太豐富的家長,我們一切都得摸索,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們也會慢慢成熟,學會怎樣理解孩子,學習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探索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其實不是一張白紙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每個嬰兒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都是完全相同的,在長大以后才會有各種不同的性格,是后天環(huán)境和父母養(yǎng)育方式所塑造出來的。但是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注意到天生氣質(zhì)對個人的行為及個性的影響。
研究表明可以用九種特質(zhì)來區(qū)分每個孩子的不同。這些特質(zhì)是孩子出生時就存在的,并且對其嬰幼兒、兒童時期的發(fā)展,有相當重要的影響,甚至可能延續(xù)的成人階段。
這九種特質(zhì)分別為:
規(guī)律性——生理功能、日常作息的規(guī)律程度。
活動力——孩子是好動還是好靜?
堅持度——能夠不受打擾而持續(xù)一件活動的程度。
注意力分散度——容易被外在事物或新環(huán)境時是接近還是退縮?
適應(yīng)力——能否輕易改變自己來適應(yīng)外在的變化?
敏感度——對外在刺激的反應(yīng)程度。
情緒表現(xiàn)——多為正面或負面的情緒?
情緒反應(yīng)強度——情緒反應(yīng)是強烈還是微弱?
孩子的氣質(zhì)各有不同,不要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不然孩子難過,父母也痛苦。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最能經(jīng)由生活上的觀察來了解孩子。只要多一些耐心和愛心,了解了孩子的天生氣質(zhì),并據(jù)此調(diào)整教育孩子的方式及對孩子的期望,使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同時親子關(guān)系也會更和諧。
育兒心得:孩子是一面鏡子
育兒心得:孩子是一面鏡子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家長在孩子嬰幼兒時期都會驚訝于寶寶在不知不覺當中學會了很多東西。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被孩子的言行舉止“嚇到”,然后感嘆一句“孩子成長地真快”,亦或是“孩子真聰明啊”。
但這些“天才”之舉,真的是無師自通嗎?當然不是。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孩子跑過去跟奶奶說:“你一定要好好吃藥,這樣身體才會好起來?!蔽覀兌夹老驳匕l(fā)現(xiàn)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啊。可是仔細一想,這個話不是他生病的時候,我們一直告訴他的嗎?他現(xiàn)在逮到了機會,總算可以說給大人們聽了。想至此,大家不禁莞爾。
其實,只要我們足夠留心孩子平日里接觸到的各種環(huán)境,我們就會清楚地聯(lián)想到,孩子是在哪里學來的這些知識??墒呛⒆觽兪倾露?,他們的模仿僅僅是天性使然,并沒有是非之分。有的時候,我會因為孩子亂發(fā)脾氣而苦惱。而孩子發(fā)脾氣時候的一些“口頭禪”也總是讓我驚駭莫名,甚至會勃然大怒。但是當我靜下心來,問問孩子,你的這個話是跟誰學的啊。孩子總會誠實地告訴我,是爺爺、奶奶、爸爸或媽媽。這樣的回答又讓我啞口無言,不得不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如何。
這樣一反思,我才覺得,原來問題是出在我們家長身上。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總是反射出家長的言行舉止,甚至惟妙惟肖。我們的“口頭禪”,或許我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問題,又或者是,我們是在一個相對輕松詼諧的語境中在使用,但是孩子卻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于是潛移默化當中,他就會形成一些語言習慣。比如,妻子總是喜歡笑罵“你給我走開”。孩子學會了,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也來一句,“你給我走開”又或者更簡短有力的“走開”兩字,我就會覺得對長輩使用這樣的措辭實在是太沒禮貌。于是我就會批評孩子,但是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是非對錯嗎?這個不是媽媽經(jīng)常說的嗎?
孩子在快速成長。在這一時期,我們應(yīng)該足夠重視孩子成長中的點滴,盡量清晰地去了解他或她學習模仿的軌跡,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習慣。古語云:以銅為鏡,以人為鏡。作為家長,我們也要知道“以孩子為鏡”。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引導(dǎo)他們樹立早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基礎(chǔ)價值觀。同時,也促使我們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再次塑造自己。總之一切為了孩子的明天。
育兒心得:孩子始終是孩子
育兒心得:孩子始終是孩子
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現(xiàn)在的父母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比較年輕的爸爸媽媽,可是我還是想對各位爸爸媽媽說:不管您有多忙,不管您離孩子多遠,記得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孩子最親的總是和自己待在一起時間長的人,多花一分鐘陪孩子,孩子和你的感情會多十分。
孩子始終是孩子,難免會犯一些錯誤。對于這個,我想說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了,一定要相信老師,相信老師可以教育好孩子,但是同時也希望家長可以多多配合老師,老師說再多話,做再多的工作,如果家長們沒有完全去配合也許效果就不會有那么的明顯。孩子們犯錯,老師會有所批評,孩子本身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很弱,他犯了小錯沒有人批評的話一定會慢慢地變成犯一些大錯,希望所有的家長在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怪罪于老師,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們好,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后可以變成一個很懂事,很明事理的人。家長請放心,老師一定不會像網(wǎng)上有的新聞那樣去虐帶去體罰孩子,有時候可能看見孩子們做一些比較危險的動作,可能聲音就變大了,其實那不是為了去懲罰孩子,那是屬于一種擔心一種害怕,擔心孩子會因為他的動作而受傷,害怕孩子在自己的眼前受到傷害。
孩子始終是孩子,他們都不過三歲或者大一點而已,在學習方面,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接受的那么快,孩子需要我們老師,需要爸爸媽媽去給予他更多的鼓勵。在學校,孩子學習總歸只有那么幾個小時,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就十多分鐘,在這十多分鐘時間里作為老師會盡可能的多教授他們一些知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家長們在家配合老師的工作,多多讓孩子在家也能夠鞏固復(fù)習所學的知識。我就對英語來說吧,假如孩子們今天在學校學了四個單詞,也許在放學后他們就可能有一點記不太清楚了,回到家之后把光碟或是一些圖片給孩子看,他肯定會記得這是今天老師教過的,我也會哦,他會很驕傲的說出他記得但是又有點模糊的單詞,這個時候就算孩子說錯了家長也要鼓勵他們,他們才會因為得到了鼓勵而大膽的在學校說給老師聽,老師才會給他糾正錯誤。反反復(fù)復(fù)他們對于學習才會更有自信,更有興趣。
孩子始終是孩子,給予他們更多包容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懂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包容。
育兒心得:她就用了一招,孩子就變平和了
假期回老家,見了一位老朋友,我們約了幾個人一起吃飯,閑聊孩子的時候,她說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沒有教過孩子的事情,孩子犯了錯,不要責備他!
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本書的《一段短暫的師生情誼》中曾經(jīng)提到,因為聽力方面有障礙,他的成長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一般孩子自然而然能學會的東西,他未必能學會,需要刻意地教會他。
我這位朋友舉了個例子,因為孩子聽力不好,所以,孩子很大聲地關(guān)門,把別人嚇一跳自己都渾然不覺。或者,一家人回家,他開門先進屋,隨手就帶上了門,把爸爸媽媽丟在了門外。這時候,爸爸會很生氣,說他不懂禮貌,不懂得替別人考慮。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還會上升到自私的高度。對此,媽媽持不同意見,她說:我從來不為沒教過孩子的事情責備他!
媽媽的做法,就是不斷地讓孩子體會,比如,讓孩子反復(fù)練習關(guān)門,讓他體會多大的力氣關(guān)門是合適的。孩子把他們關(guān)在門外,敲開門,把孩子叫出來,鎖上門重新開一次。我們不難想象,重新演示一遍,孩子就懂得了,不需要任何的批評和責備,在平和的心境下,孩子學會了為別人考慮。
有一次,許多朋友一起出去玩,吃飯的時候,孩子拿起菜單就點菜,并不征求別人的意見,媽媽覺得很不妥,就制止了孩子,沒再多說什么?;丶乙院?,詳細和他說其中的緣由:吃飯是大家的事情,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要照顧到大家的喜好,不能你一個人說了算。這個孩子就非常坦然地問媽媽:這樣做不對,是嗎?我以后不這樣了!作為旁觀者,看到母子倆這么平靜地談?wù)搶﹀e,我心里也覺得很溫暖。犯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本可以這樣溫和地談?wù)?,自然地改正。從孩子和媽媽的對話來看,他確實不知道點菜的學問?;丶液?,媽媽是教會孩子,而不是單純地責備孩子。
我好朋友說:你看,我一直用這個辦法,他現(xiàn)在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我猛然意識到,的確哦,孩子確實很平和了,尤其是最近兩年。因為聽力不好,小時候,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急躁,如果說不過別人,他就非常著急地去捂住別人的嘴。如果媽媽和別人說話,因為他聽不清,又急切地想知道聊天的內(nèi)容,他就會不管不顧地打斷別人:媽媽,他在說什么?在說什么呀?告訴我!告訴我好嗎?告訴我吧……
我好朋友就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他:等別人把話說完,再告訴你!如果當時不方便,回家我也會告訴你?,F(xiàn)在,就算他非常想知道,也會靜靜地等在旁邊,等別人說完的當口,再插言。這幾年,孩子唇讀的能力也在增強,他能通過唇讀,大致了解談話內(nèi)容。
他很喜歡和我聊天,我們聊歷史、政治,還聊UFO之類的話題,因為不經(jīng)常和他在一起,有的話,他要重復(fù)三五遍,甚至還需要媽媽幫忙“翻譯”,說實話,我有時候都不忍心,但是,他的臉上沒有任何急躁和不耐煩,一遍遍地重復(fù),直到我聽懂為止。然后,我們的話題繼續(xù),雖然有許多地方需要重復(fù),但這樣的重復(fù)完全不會影響他的心情。很顯然,這并不是順其自然的結(jié)果,在這份坦然背后,隱藏的是媽媽多少年不厭其煩的引導(dǎo)。
我常聽家長抱怨孩子不懂事、沒記性。說孩子不懂事之前,我們不妨想想,我們有沒有教過他,有沒有讓孩子去體會?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進行不間斷的學習,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承擔言傳身教的任務(wù)。這個任務(wù)并不輕松,其實,說了,不代表教了;教了,也不代表會了。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要有耐心,還要有責任心,要“包教包會”。
通常,我們總喜歡做“事后諸葛亮”,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給孩子單純地講一番道理,聽上去很透徹,但孩子下次依然不會。一般來說,講道理都不是一個高效的方法。以這個孩子為例,如果孩子大聲關(guān)門,媽媽事后告訴孩子小點聲,要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似乎講得很明白,但孩子依然不知道用什么力度關(guān)門,算“小聲點”,如果讓孩子直接體會,則很容易明白,并且會形成一種“手感”,孩子很容易通過感覺來判斷是否用力過度。
許多人發(fā)現(xiàn)孩子錯了,會立刻教育孩子,而且,很多家長會走入一個誤區(qū),以為嚴厲地訓(xùn)斥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會學得更認真。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效果反倒不好,情緒是智力的守護神,當孩子情緒不佳的時候,學習效率也很難保證。
那么,遇到孩子不會的地方,我們怎樣教會孩子呢?至少要注意三個方面,分別是方法、時機和語言。以點菜為例,如果媽媽當著眾人的面,嚴厲地批評孩子,那么,方法、時機、語言的選擇都不妥當。媽媽當時只是簡單制止了孩子,但并沒有立刻教孩子,而是選擇回家以后,和顏悅色地解釋因由,并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樣做,語氣溫和,心情平靜,孩子就很容易接受。
也許,我這位好朋友的做法,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信心和啟示。歲月像一條悠長的曲線,昨天和今天,看不出太多的改變,她就這樣一天天地堅持著,我想,她的內(nèi)心,經(jīng)歷過的煎熬和惶恐,是我們所無法體會的。我與這位朋友相識已經(jīng)整整十年,回首十年,我見證了一個孩子從急躁走向平和,有感慨,更多的是感動……
育兒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育兒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有個朋友和我講小孩子哭是好事,哭多了不容易生病,之前婆婆也這么說,就針對這個問題我網(wǎng)上找了不少,不容易生病我覺得應(yīng)該無關(guān)吧,適當?shù)目蘅梢栽黾訉殞毜姆位盍?,和聲帶的打開,不能寶寶一哭就去哄,這樣寶寶會有依賴,雖然說嬰兒哭是鍛煉身體,但也要注意個"度".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我覺得不一定要用哭來取代這些,夢婷現(xiàn)在很喜歡叫,特別是一個人躺著的時候,很喜歡啊啊啊啊好大聲的叫,我覺得這樣應(yīng)該就可以取代哭了吧。
夢婷一直以來就不怎么哭鬧的(無理取鬧的那種),我不像很多家長那樣,孩子一哭不管什么情況下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抱起來,哦哦哦的哄得沒完,因為我知道那樣一旦習慣了,就老是要那樣整天抱著孩子哦哦哦哦個不停,婆婆就特別喜歡抱起寶寶就轉(zhuǎn)啊轉(zhuǎn)的,哦哦哦得沒完,所以我基本不喜歡婆婆帶孩子,我都是想盡辦法自己帶著,現(xiàn)在很多差不多和我一起生的朋友,他們總說寶寶太粘人,整天就在媽媽手上還要抱著,不然哭的不得了,因為寶寶一直也是我?guī)У?,很少讓婆婆他們帶的,不過夢婷不粘人的,現(xiàn)在誰都可以抱她,因為我平時就沒怎么抱著她,都是把寶寶放床上的,月子里基本都是睡覺,就是吃喝拉撒才起來,滿了月還是很愛睡覺,我基本不去打擾她,都是給她睡到自然醒,為什么呢?這孩子只要是睡到自然醒來她都不會哭的,反而醒來看到大人就笑,這點是我最喜歡的,特別喜歡她甜甜的笑容。
開始媽媽還說我,寶寶開始認生認人了,多讓婆婆抱去,不然到時候我會很辛苦的,到時候老粘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我堅決我自己的意念,怕就怕在一旦一些不良習慣一養(yǎng)成,那時候的辛苦應(yīng)該要比現(xiàn)在這種辛苦要重不知道多少倍,我無法去想象,呵呵現(xiàn)在五個多月了,快六個月了,從懷寶寶到現(xiàn)在每天都過著很充實,甚至感覺不夠用,時間也過得飛快,寶寶開始和我做著拍手的動作了,我現(xiàn)在只要做拍手的動作她就跟著來:寶寶來,看著媽媽,和我一起拍拍手,拍拍手······她也動起來,只是兩只小手手不對拍,哈哈~~~動得很有勁,讓她趴著,看似沒有爬,拿東西放前面手手勾不到的,不過一會她就拿到了,應(yīng)該是慢慢往前挪了的,嗯寶寶的每一個進步媽媽都很開心。
育兒心得: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育兒心得: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案例中的陽陽是個內(nèi)向、膽小的孩子,而造成陽陽這種性格的原因,應(yīng)該來自她的家庭。從案例中看,陽陽的媽媽對陽陽的舉動感到很不耐煩,甚至在家還打孩子,陽陽沒有得到媽媽足夠的呵護和關(guān)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陽陽的這種性格?,F(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像陽陽的媽媽一樣,沒有真正認識到做父母的責任,沒有認識到科學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成功的重要性。
如果我是陽陽的老師,我會進行多次家訪,細心了解陽陽各方面的情況,和家長建立良好的伙伴關(guān)系。把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情況告訴父母,孩子喜歡做什么,喜歡和誰在一起玩,幼兒能勝任一些什么事情,甚至一些關(guān)于孩子的小故事。告訴家長打罵孩子會給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傷害,會讓孩子產(chǎn)生遺棄感和恐懼感,長大了會自暴自棄、逆反心理強。向家長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既要負責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又要負責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又要重視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教會孩子學習知識,又要教會孩子學會做人。讓他們明白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然后,將一些成功父母的經(jīng)驗和科學育兒的知識讓陽陽家人進行學習,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現(xiàn)在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另外,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一些活動。如:親子活動、家長會、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等,讓家長能親自參與到幼兒活動中,以此來了解幼兒園的性質(zhì)、課程設(shè)置、目標等。并可以全面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游戲及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況,同時也培養(yǎng)了親子情感。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足,有針對性的與老師配合,給孩子以幫助和教育。同時家長之間也增進了了解,能更好的溝通,減少摩擦。另外,在提升家長各方面能力的同時,讓家長多關(guān)心陽陽,幫助她樹立自信,并保持家園一致化教育,促進孩子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育兒心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
育兒心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
一轉(zhuǎn)眼,孩子上幼兒園也快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來,我與他們朝夕相處,感受到了他們一天天的進步與成長。
我是一個急性子,對一些我付出很大心力的事情,我會非常急切的想要看到效果和回報?;蛟S這個性格在別的地方到問題不大,但是,在教育孩子上,讓我感到了辛苦和無奈。我急于想看到孩子的進步,但卻忘了,他們只是孩子,忘了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在培養(yǎng)孩子常規(guī)的時候,我常常感到很頭疼。因為,無論我如何強調(diào),總會有個別的孩子不按照要求來做。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反復(fù)強調(diào),但是效果卻不大,這讓我感到很挫敗。我覺得自己教不好孩子,因為孩子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行。
一次,我與一些教師交談,問她們關(guān)于孩子常規(guī)的問題。和她們交談過后,我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心太急了。而且,我有些地方的要求太高,托班的孩子還做不到。她們對我說,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他們現(xiàn)在才只是托班,上幼兒園也才一個月,你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孩子的常規(guī)要一點一點的培養(yǎng),不能夠心急。成人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都需要二十多天的時間,更何況是托班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我們耐心的教導(dǎo),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反復(fù)的對他們強調(diào)。
經(jīng)過那一次的交談后,我靜下心來,仔細地想了想,其實孩子從開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步很多了。只是,我觀察得不夠仔細,只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不足,忽略了他們的進步。漸漸地,我把心放平了,很多事情就不再著急了。慢慢的,我也感覺到了,孩子的常規(guī)一天比一天好了,每一個孩子都在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成長。雖然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我們有耐心,懂得去發(fā)現(xiàn),還是可以找到他們進步的足跡。我們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成長。
育兒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種德行教育
育兒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種德行教育
兒子爸爸是個非常非常喜歡孩子的人。在我們有孩子之前,他也很喜歡去逗別的小孩子玩,那時覺得可能是愛孩子才去逗吧。可是等自己的孩子生下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逗孩子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在我們許多大人看來,逗孩子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但于我看來卻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目的是逗大人高興??墒墙o孩子帶來的卻是習慣的錯位形成及人生觀的偏差,也許我說得有點言過其實,但至少這是個人真實的想法。
就拿前幾天來說,兒子早上起來拉尿,那尿很黃。自己剛想借此機會教育兒子要多喝水,結(jié)果爸爸來了一句:“兒子,你本來就姓黃嘛!所以尿尿黃黃的也正?!薄E米约嚎扌Σ坏?,兒子也明知我要說什么,但因為爸爸這么一說,立馬就轉(zhuǎn)變了口氣,“媽媽,你以后別老是叫我喝水了,爸爸都說我姓黃了?!笨蓺獍?。當時就把爺倆狠狠地訓(xùn)了一頓,絕無下次。
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帶來影響。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jīng)常被逗的孩子會出現(xiàn)品德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