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知識:孩子,我能給你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7-25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基礎(chǔ)知識筆記 什么是教育筆記

育兒知識:孩子,我能給你什么?

結(jié)婚后便進入備孕期,期間查閱資料、翻看書籍、向人請教,不亦樂乎,但給我最大的享受就是作為準爸爸的幸福感。我是一個典型的“女兒狂”,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嘛!不管將來是男是女,我都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對于孩子,我能給你什么?

——自強的信念

孩子,你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你的到來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有你的地方就有笑聲、歡樂、幸福。但爸爸媽媽僅僅是你成長道路上的參與者,更為恰當?shù)卣f是伙伴。孩子,即使我們再愛你,我們也會有老的一天,你也將有離開我們的時刻,你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chǎn),不要畏懼,不要留戀,展翅高飛是你的權(quán)力,勇敢去追尋夢想!

我和你媽媽都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這是當年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將來不用你養(yǎng)老的同時,也希望你不要啃老。按照法定年齡,你獨立以后就不能再依附我們了,你首先必須學會養(yǎng)活自己,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最喜歡的工作中去,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收獲絕不是每個月的工資條那么簡單!老爸送你一句話:唯有持續(xù)努力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家,永遠是你溫暖的港灣。歡迎你隨時回來看看我和你媽媽,尤其是當你疲憊時、失意時、傷心時,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聊天,還像你小時候一樣,溫馨浪漫,其樂融融。

——健康的體魄

孩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是一個真理,適用于任何國家、任何情況、任何人身上。

老爸已經(jīng)想好了,將來一定要將你培養(yǎng)成一個運動達人。這一點我還是很自信的,因為你老爸就非常喜歡運動,也享受著運動所帶來的獨特快樂,相信這一愛好一定會遺傳給你的。等你會走路以后,我們就一起去鍛煉,打球、跑步、登山等等,不管你喜歡哪一項運動項目,老爸都堅定陪你!

學習重要,工作也重要,但千萬不要因此而影響了健康。要不然等到身體亮紅燈,那時已為時已晚。前蘇聯(lián)有位老爺爺,他是一名偉人,名字叫做“列寧”,他曾經(jīng)說過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話:只有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怎么樣,很有道理吧?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它會讓你精力充沛、效率更高。

——閱讀的習慣

孩子,咱們國家也有一位偉人,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你爺爺奶奶輩的人都尊稱他為“大救星”,他就是毛澤東。你知道他最大的愛好是什么嗎?讀書!從小他就喜歡泡在書堆里,他的床上三分之二都是書,即使到了后來,行軍打仗他也一直把愛書帶在身邊。他的文章水平非常高,尤其善于寫詩詞,為眾人所敬仰。你也許會問讀書、寫文有用嗎?這個問題問得好!毛主席一篇著名的《論持久戰(zhàn)》,在當時普遍對抗戰(zhàn)持消極態(tài)度的背景下,客觀分析了戰(zhàn)爭形勢,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爭決心,團結(jié)起來奮力抗戰(zhàn),直至將欺負我們的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了。孩子,你說文字的力量大不大?

爸爸也是一個書蟲。在爸爸的書房里,現(xiàn)在大約有1000本書吧,這是爸爸利用晚上、假期時間閱讀的,準備將來送給你。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到底有沒有?爸爸在這先賣個關(guān)子,等你親自去探索吧!

——有趣的生活

孩子,也許你會問什么才是有趣的生活?爸爸的觀點是:結(jié)交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追求更有趣的自己。

爸爸今年三十歲,多少有些社會經(jīng)驗了,依我看來,有趣的人大都具備以下特點:樂觀的性格、廣泛的興趣、陽光的心態(tài)、寬闊的胸懷、干凈的圈子、規(guī)矩的生活。

有趣的事不一定轟轟烈烈,但一定是讓你樂此不疲的,你愿意為此付出精力和時間的。登山寫生有趣,結(jié)伴騎行有趣,觀察一只小螞蟻也有趣,孩子,只要你感覺有趣,就要用心堅持,“有趣”這兩個字可不是換來的、買來的,這是一種極好的體驗。

孩子,我還能給你什么呢?我想,那應(yīng)該是我自身的更加努力,因為“虎父無犬子”嘛!對了,孩子,爸爸還要真心謝謝你:因為你,老爸在而立之年以后的生活才呈現(xiàn)別樣的精彩!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知識:中班的孩子學什么呢?


轉(zhuǎn)眼孩子們進入中班年齡,注意力比過去集中了,參與活動的時間也相應(yīng)變長。隨著孩子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動能靜,反應(yīng)變快,動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們更加熱衷于依靠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索和感知身邊的奧秘。

不過,活潑好動的特點也會慢慢呈現(xiàn)在中班的孩子身上,哪怕過去文文靜靜,也會在中班的時候變得喜歡動動手,伸伸腿,做做小動作,自由奔跑等。雖然看上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甚至顯得比小班時候更加無拘無束。但請家長們一定要抱有120分的耐心去看待這一現(xiàn)象,那是孩子發(fā)展中必須要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班上學期的孩子需要學什么,如何有效的引導他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班上學期的發(fā)展目標:

1.學習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紙等,學著自己穿脫鞋襪、衣褲,會折疊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2.喜歡參與各項活動,學著通過模仿、練習調(diào)整自己的動作。

3.了解一些危險的標志和信號,并能做出反應(yīng)。

4.喜歡去大自然,學習用簡單的觀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圍的自然物和自然現(xiàn)象。

5.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規(guī)則,并學著遵守。

6.愿意在成人的引導、幫助下從圖書、畫冊、雜志中收集一些信息,并大膽交流。

7.結(jié)合日常生活,學習數(shù)的對應(yīng)。認識數(shù)字,初步理解數(shù)量、顏色、重量等概念。

8.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員,知道他們的職業(yè),并體驗與家人的親近之情。

9.喜歡參加游戲活動,愿意在游戲中用動作、語言簡單表現(xiàn)自己對人、事、物的感受,并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方法。

10.學著遇到事情能與同伴請求、商量。注意傾聽、理解他人的意思。

11.對身邊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表現(xiàn)出關(guān)心,愿意與同伴或他人分享玩具。

12.喜歡繪畫活動,嘗試使用不同的繪畫材料,有初步的想象能力。

有了這樣一些目標,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心里有了點底呢?中班的孩子語言連貫性提升很大,交往也出現(xiàn)了他們特有的偏愛和模式,隨著自理能力的提高,老師和家長需要統(tǒng)一的是:在教育中盡可能放手,讓孩子多依靠自己帶來力量去嘗試、去思考,少責備多鼓勵,耐心地在實際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和方法。成為孩子需要的領(lǐng)路人和支持者。

育兒知識:孩子為什么不愛叫人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為變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很“有禮貌”,但是長大之后有些孩子變得不愛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原因一:伴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原因二:伴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和別人的評價

原因三:孩子的情感體驗分化,對熟人的評價更在意

原因四:成人或家長某些不當作法的影響

面對孩子打招呼行為的變化,家長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行為。

一不要:在眾人面前強迫孩子

當孩子不愿打招呼的時候,一定是有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感受,所以家長不要當眾批評或者強迫孩子,否則只會使孩子覺得沒面子,反而變現(xiàn)得更逆反。

二不要:強求孩子“表面順從”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有些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喜歡的人就不打招呼。

一要:和孩子一起打招呼: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跟別人打招呼,這樣孩子面臨的壓力降低,感覺更安全,也知道到底該怎么做。

二要:積極及時強化孩子的行為:孩子如果跟別人打了招呼,內(nèi)心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贊賞和認可。

三要:通過游戲扮演角色,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受:游戲的情境下孩子都比較放松,有利于孩子將這些方法遷移到生活中。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0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0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03.讓孩子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

0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0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0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0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0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0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xiàn)。

10.關(guān)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shù)膽土P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采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jié)合孩子的表現(xiàn),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guān)于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shù)教育,培養(yǎng)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于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愿,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xiàn)。

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yīng)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jīng)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xiàn)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2.絕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養(yǎng)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夸獎孩子。以免孩子養(yǎng)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來、自己的東西不給別的吃、乘車不購

育兒知識:當孩子跟你說“我不會”,怎么辦?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你讓他他畫畫,他說不會;讓他折飛機,他也說不會……

“我不會!”孩子經(jīng)常這樣說來解釋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wù),是孩子真的不會嗎?還是孩子懶惰?不愿意去做?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再做結(jié)論。

有些心急的媽媽聽到孩子這樣說就會大包大攬,把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擔下來,直到有一天,她總結(jié)的說:這個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愛說:“我不會”呢?

一、真的是能力達不到,不會做

你已經(jīng)給3歲的童童講了許多遍小紅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還是纏著你講故事,你說:“那你給媽媽講一遍吧!我都給你講好幾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說:“我不會!媽媽講!”。怎么辦?

不要責怪孩子不會講,3歲孩子是語言發(fā)展的高峰期,雖然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簡單表達自己的語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還不能連貫得來講故事。尤其是有許多家長是讀書講的,語言會更流暢,他們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復聽家長講,然后他們再不斷積累。

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讀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時,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詞空出來,讓孩子填充,這樣孩子會覺得簡單,然后又有興趣。慢慢的家長再增加難度,直到幫助孩子復述故事,這樣孩子就覺得不難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來了客人,媽媽讓愛唱歌的妞妞給大家唱個歌,妞妞卻躲在姥姥懷里不肯唱,最后紅著臉說:“我不會!”怎么辦?

首先在眾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夠的自信心,當孩子還有準備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看著他,他們會感覺倍受注目,而變得緊張。

如果孩子喜歡表演,家長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選一個小節(jié)目,在家里練習好。當有場合需要表演時,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并且不要強迫孩子,要多鼓勵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沒有完全表演完我們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來的。

三、孩子不喜歡做這件事,以不會為借口

媽媽在擦地,地中間擺著牛牛玩的積木,媽媽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媽媽要擦地!”牛牛這時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呢,敷衍的說了一句:“我不會!你幫我收吧!”怎么辦?

當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習慣的養(yǎng)成,因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對。他說不會是不想現(xiàn)在放下電視而去收拾,不要讓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換成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的某種知識,比如識字、英文等等,我還是建議尊重孩子的興趣,等孩子有興趣了再學也不遲。

分析過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們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動畫片,我建議媽媽把積木給他留著,并通知牛牛:“請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現(xiàn)在你看電視,可以等動畫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們可以很輕易幫他做也不要去做,因為孩子其實都是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只是他們需要有一個好的習慣,一個人要獨立面對社會就是從自己照顧自己開始的!

不要讓“我不會”成為孩子懶惰、推卸責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張認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們都不知道,也許他可以,也許他還沒有能力。沒關(guān)系,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只要他去做了,就離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相信孩子說的“我不會!”要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

育兒知識:孩子為什么不愛叫人了


禮貌是很多家長注重培養(yǎng)的一個好習慣,但是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場景一:“小甜嘴”不見了

明明今年3歲多了,以前可是小區(qū)里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們讓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人都喜歡得不得了,都愿意逗他玩,也會把好吃的、好玩的給他,摸摸臉蛋、親親他,明明很開心,我們也覺得很自豪。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明明變得不愛叫人了,爸爸媽媽要不住提醒,有時候勉強叫一聲,有時候做個鬼臉。對別人摸他臉很不喜歡,會生氣或不理別人。大家都納悶,以前的小甜嘴怎么不見了?甚至別人給吃的、玩具時,也不說謝謝。我有時挺生氣的,就批評他,說這樣做不是好孩子,大家會不喜歡他的。

場景二:不喜歡,就不理你

悠悠今年快5歲了,一向活潑開朗。以前在院子里或者電梯里碰到熟人打招呼時,她都會回應(yīng)說“阿姨好”。但最近她有點奇怪,別人打招呼時她躲媽媽身后不吭氣,事后媽媽說,你看阿姨夸你衣服漂亮是喜歡你,你怎么不跟阿姨問好呢?她說我躲起來不讓她看我衣服,或者說我不喜歡她,她穿皮草,小動物多疼啊。上次去媽媽辦公室,因為半年沒來了,一個原來跟她挺熟悉的女同事見了她,走過來想攬她,她一下子躲開了,同事覺得有些尷尬。后來孩子告訴媽媽,她不喜歡阿姨的發(fā)型和眼鏡。天啊,她的理由好奇怪!

幼兒園接送的時候碰到別的小朋友的父母,人家跟她打招呼,她不喜歡的也不回應(yīng)。

對待陌生人,悠悠倒是大大方方的,上公交車會跟售票員打招呼,在小區(qū)見到陌生的奶奶提沉東西時會主動說:奶奶我?guī)湍恪?/p>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為變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很“有禮貌”,但是長大之后有些孩子變得不愛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原因一:伴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隨著孩子長大,觀察能力更強,注意力范圍更廣,他們會注意到原來沒有關(guān)注的細節(jié),對于一些成人的著裝、說話的方式、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有了更加明確的感知和判斷,如果有些作法讓孩子不歡喜,像場景一中,明明對別人摸自己的臉感覺不舒服,就可能因此不高興,因此會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不再熱情地回應(yīng)別人。

原因二:伴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和別人的評價

一般孩子到了2歲多,開始形成“我”的概念,逐漸能夠分清楚自己和別人,對自己的外表、衣服等更加注意,同時對別人怎么看自己更加敏感。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開始發(fā)展,對自己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感覺,因此別人一些無意的語言或行為就會給孩子不同的感受。例如場景二中成人夸孩子衣服漂亮,但孩子可能對自己穿這件衣服是不是好看還不確定,所以出現(xiàn)回避的行為。

原因三:孩子的情感體驗分化,對熟人的評價更在意

孩子3、4歲情感體驗迅速發(fā)展,體驗到更加復雜的情緒,如喜歡、愉快、生氣、厭惡、悲傷等,一些情感細膩、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有更加復雜的感受。比如,場景二中的小姑娘覺得阿姨穿皮草就是傷害小動物,所以會體驗到強烈的厭惡感。同時,由于熟人和父母接觸的機會更多,更容易把自己對孩子的看法和評價傳遞給家長,家長又會把這些話反饋給孩子。因此,孩子對熟人的態(tài)度會比較謹慎,而對于陌生人,孩子還是想給別人留下積極的好印象,所以反而在他們面前更容易出現(xiàn)打招呼的行為。

原因四:成人或家長某些不當作法的影響

很多孩子開始的時候愿意跟別人打招呼,但有時候成人只顧自己說話,忽視了孩子,還有的家長總批評孩子說,看看別人,嘴巴多甜呀!還有些家長覺得只有孩子“叫人”才是打招呼,但擁抱、揮手、微笑等也是打招呼的不同方式。

面對孩子打招呼行為的變化,家長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行為。

一不要:在眾人面前強迫孩子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愛跟別人打招呼,能給自己掙面子,別人會覺得自己是個好家長,所以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成為家長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長要覺察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當孩子不愿打招呼的時候,一定是有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感受,所以家長不要當眾批評或者強迫孩子,否則只會使孩子覺得沒面子,反而變現(xiàn)得更逆反。

二不要:強求孩子“表面順從”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有些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喜歡的人就不打招呼。有些孩子可能迫于家長的壓力表面順從,但是內(nèi)心有很不舒服的感受,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一要:和孩子一起打招呼

很多家長往往見到熟人后,都會首先讓孩子跟對方打招呼,而沒有給孩子提供示范和榜樣,特別是有很多人的時候,孩子不知道跟誰打招呼,是一一打招呼還是一次就好了?因而會感覺很茫然。

因此,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跟別人打招呼,這樣孩子面臨的壓力降低,感覺更安全,也知道到底該怎么做。

二要:積極及時強化孩子的行為

孩子如果跟別人打了招呼,內(nèi)心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贊賞和認可。因此,家長要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只要孩子表現(xiàn)出打招呼的意愿或行為,如叫人、身體靠近對方、微笑等,家長要馬上給予表揚或強化,不必局限于口頭肯定,也可以擁抱一下孩子,對孩子微笑等。

三要:通過游戲扮演角色,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受

很多孩子對人的態(tài)度會受某些細節(jié)的影響,如場景二中的小姑娘,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的方式,讓孩子體驗不同人的感受,體驗不被別人理睬的尷尬,讓孩子能夠換個角度體驗。同時,可以在游戲中讓孩子模仿不同的人、動物,看看可以怎樣打招呼。游戲的情境下孩子都比較放松,有利于孩子將這些方法遷移到生活中。

相關(guān)推薦

  • 育兒知識:中班的孩子學什么呢? 轉(zhuǎn)眼孩子們進入中班年齡,注意力比過去集中了,參與活動的時間也相應(yīng)變長。隨著孩子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動能靜,反應(yīng)變快,動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們更加熱衷于依靠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索和感知身邊的奧秘。 ...
    2020-09-18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孩子為什么不愛叫人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為變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很“有禮貌”,但是長大之后有些孩子變得不愛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原因一:伴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原因二:...
    2020-06-20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0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0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03.讓孩子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 0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
    2020-08-17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當孩子跟你說“我不會”,怎么辦?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你讓他他畫畫,他說不會;讓他折飛機,他也說不會…… “我不會!”孩子經(jīng)常這樣說來解釋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wù),是孩子真的不會嗎?還是孩子懶惰?不愿意去做?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再做結(jié)論。 有些...
    2020-08-05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孩子為什么不愛叫人了 禮貌是很多家長注重培養(yǎng)的一個好習慣,但是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場景一:“小甜嘴”不見了 明明今年3歲多了,以前可是小區(qū)里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們讓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
    2020-08-06 閱讀全文

轉(zhuǎn)眼孩子們進入中班年齡,注意力比過去集中了,參與活動的時間也相應(yīng)變長。隨著孩子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動能靜,反應(yīng)變快,動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們更加熱衷于依靠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索和感知身邊的奧秘。 ...

2020-09-18 閱讀全文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為變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很“有禮貌”,但是長大之后有些孩子變得不愛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原因一:伴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原因二:...

2020-06-20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告訴孩子什么才重要 0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0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03.讓孩子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 0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

2020-08-17 閱讀全文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你讓他他畫畫,他說不會;讓他折飛機,他也說不會…… “我不會!”孩子經(jīng)常這樣說來解釋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wù),是孩子真的不會嗎?還是孩子懶惰?不愿意去做?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再做結(jié)論。 有些...

2020-08-05 閱讀全文

禮貌是很多家長注重培養(yǎng)的一個好習慣,但是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場景一:“小甜嘴”不見了 明明今年3歲多了,以前可是小區(qū)里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們讓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

2020-08-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