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怎樣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0-07-20 安全教育筆記中班 安全教育筆記 小學安全教育筆記育兒知識:怎樣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孩子不僅是家庭的寶貝,也是社會的財富,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學校教育責無旁貸,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那么,我們大家應(yīng)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們應(yīng)該對孩子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孩子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于他們年齡小,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差,同時又缺乏生活經(jīng)驗,在平時玩耍時,他們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動及戶外游戲中很容易發(fā)生一些事故。因此,我們應(yīng)當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那么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哪些安全教育呢?
1、要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過馬路時,應(yīng)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停留、踢球、玩滑板車、奔跑、做游戲等,上街走路靠右邊走。讓人痛心的是,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少年兒童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的10%以上,且有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不容忽視。
2、要對孩子進行消防安全教育。
要讓孩子懂得玩火的危險性。知道如果發(fā)生火災(zāi),不僅會損壞財物,還會危及人的生命。讓孩子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孩子一旦發(fā)生火災(zāi)要馬上逃離火災(zāi)現(xiàn)場,并及時告訴附近的成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當發(fā)生火災(zāi),自己被煙霧包圍時,要用防煙口罩或干、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煙霧下面匍匐前進。
3、要對孩子進行食品衛(wèi)生安全教育。YJS21.coM
我們的孩子大多愛吃零食,因而,我們要教育孩子不吃腐爛的、有異味的食物。不要誤吃有毒物品,還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飲食方法和習慣。如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時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干凈,以免魚刺卡在喉嚨里;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等。少吃不衛(wèi)生,過酸、過甜、過辣的小食品。
4、要對孩子進行防觸電,防溺水教育。
觸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少年兒童因觸電而死亡人數(shù)占兒童意外死亡總?cè)藬?shù)的10.6%。對孩子進行防觸電教育,一要告訴孩子,不能隨便玩電器,不拉電線,不用剪刀剪電線,不用小刀刻劃電線,不將鐵絲等插到電源插座里等等。二要告訴孩子,一旦發(fā)生觸電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觸電的孩子,而應(yīng)及時切斷電源,或者用干燥的竹竿等不導電的東西挑開電線。
溺水在少年兒童意外死亡中所占比例最大,有些孩子喜歡到河里洗澡,很容易發(fā)生溺水。對孩子進行防溺水教育,一是要告訴孩子不能私自到河邊、井邊玩耍;二是不能私自到河里游泳;三是當同伴失足落水時,要呼救,并及時就近找成人來搶救,不能自己下水去救。
5、要對孩子進行生活安全教育。
(1)、要教育孩子不隨身攜帶銳利的器具,如小剪刀、水果刀等。
(2)、要教育孩子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鬧,更不能抓、咬、打同伴。在運動或游戲時應(yīng)聽老師的安排,遵守紀律,有序活動,避免互相追打、亂跑碰撞。在沒有成人看護時,不能從高處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手不能放在門縫里。還要告訴孩子不要爬窗臺,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傷等等。
(3)、教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姓名、校名、家長姓名、單位、家庭住址、電話,會表達清楚,緊急情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4)、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訴大人,教給他們有區(qū)別的對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教育孩子,當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門時,不隨便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后再來”,以防竊賊趁大人不在時闖入盜竊;不隨意開啟家中電器,特別是電熨斗、電取暖器等;不玩弄電線與插座;不玩煤氣、開水壺、飲水機、藥品等危險物品。教育孩子在遇到突然停電等情況時,不慌不亂、不到處跑。
(5)教育孩子,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
(6)教育孩子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推擠。
(7)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底下等等。
日常生活中安全隱患很多。希望家長多留心,一定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孩子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安全知識,就會逐步樹立安全意識,從而漸漸做到遇事不慌,從容應(yīng)付。
最后,祝愿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安全、健康的成長,我們每一個家庭都幸福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怎樣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怎樣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從孩子整體成長和發(fā)育規(guī)律來說,教養(yǎng)孩子是有科學合理的順序的。首先,先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這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自理習慣、道德習慣等等,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對待身邊事物的一個習慣。第二是培養(yǎng)孩子的品格:樂觀、自信、積極、正直、善良、感恩、孝道、遇到問題敢于解決,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等。在這些習慣和品格建立的基礎(chǔ)之上,我們再給孩子進行第三個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包括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孩子的學習習慣,品格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好了,他學習知識就快了,學習能力就提高了。第四點就是給孩子灌輸知識。教他識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詩,數(shù)學概念及運算等?,F(xiàn)在家長們的教育意識提高,都希望孩子能多方面綜合發(fā)展,就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這就是教養(yǎng)孩子的最后一個順序: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當孩子的習慣,品格,能力,知識培養(yǎng)起來了,再給孩子學習興趣班就會事半功倍,起到一個好的訓練效果。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正確的家庭教育觀能夠引導家長培養(yǎng)孩子成為有責任感、人格完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夠幫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父母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父母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一、朱丹選擇性教育的方式采取父母分工:
我從書店買了一本《人體奧秘》回來,打算跟孩子講講人的構(gòu)造。6歲的老大望著書中18歲的女孩圖畫問我,“我們長大了是不是像她那樣?”她手指著圖上女孩的胸部,“也長出兩塊東西來?”3歲的老二問得更具體:“是不是長出兩個波波呀?”我點點頭,翻向下一頁。
養(yǎng)育女孩和養(yǎng)育男孩是不同的學問。有了老三小兒子之后,我同太太商量,女孩的事情歸她管,男孩的由我來負責。對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責無旁貸,而分工卻是十分重要的。
我不知道太太用什么方法同兩個女兒進行性教育的,我只是發(fā)現(xiàn)大女的書架上多了一本《和媽媽談悄悄話》,而二女兒常常翻看一本《小女生身體的秘密》。
二、在朱丹看來生活其實就是一大場性教育
生活是孩子性教育最好的素材。從小時候開始我會利用和兒子一起在公共場所游泳、在家里洗澡的機會,讓他看到不同年齡的“裸男”,然后適當講些男性的構(gòu)造。孩子進了幼兒園,對于異性會有些好奇,諸如為什么男生站著尿尿女生卻是蹲著的,為什么男孩女孩隱私部位都有不同叫法,等等,我會叫孩子將疑問記下來,然后我們一齊去科學館、博物館找答案。我記得有一年,德國有個神奇人體的科普展覽在香港舉行,我?guī)еx小學的兒子去參觀??茖W展覽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最好場所,有標本、實物、模型、圖像等等展示比起干巴巴的枯燥味說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三、男孩的性教育也是必須課,要知道男孩也是需要進行性保護的。
跟男孩子講性教育是對每一個做爸爸的挑戰(zhàn)。
有人擔心男孩性教育,講得不好會弄巧成拙;也有人覺得那是學校的責任與我無關(guān);更多的人是不知從何下手,講些什么?
我的提議:男孩性教育不妨從如何進行男孩的性保護開始。
一聽到這,你可能提出非議,孩子性教育只會講到女孩子的性保護,怎么男孩子也需要性保護?
你先聽我講個故事,今年暑假,小姨子帶著兩個小男孩從加拿大回來住在我家里。兩男孩性格開朗很招人喜歡,尤其是老大,胖乎乎笑瞇瞇的??墒怯幸惶焖鋈豢拗驄寢屚对V,小區(qū)保安叔叔拍打他的屁股,他媽媽緊張去了解情況。原來那叔叔看這個小胖子顛著屁股跑來跑去的,十分趣致,禁不住用手輕拍了一下。國情不同,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有所不同。小姨子告訴我,在加拿大,從幼兒園開始就會分別對男孩女孩進行性知識的分級制教育,其中核心內(nèi)容是教會孩子們不準其他人接觸自己的身體上的隱私部位,男孩子的屁股也屬于私隱的區(qū)域。以前,我只知道教育孩子“不要同陌生人講話”,現(xiàn)在還要加多一句,“不要同陌生的男人交談”。同性,一般人會容易放松警惕。但近年國內(nèi)外發(fā)生多宗男孩受性侵犯的事件,作案者大都是堂堂七尺的大男人。
對于朱丹來說,對孩子的性教育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讓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認識自己身體隱私部位的發(fā)育過程,讓身體生理健康成長;二是當成長中出現(xiàn)生理和心理問題時,知道如何找答案,懂得向父母討教;三是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不受性侵犯。
育兒知識:如何對兒童進行教育?
育兒知識:如何對兒童進行教育?
如何對兒童進行性教育?兒童性教育隨著社會的觀念進步,不斷地受到了重視,家長對兒童性教育也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把握時機和尺度,給予孩子適當?shù)囊龑?。而首先,家長自己就要先端正態(tài)度,明確性教育的范疇,一科學的眼光看待兒童性教育。
家長首先需要重新認識性教育的定義,性教育并不僅是性生理教育,而是包括認識身體發(fā)育、兩性差異,以及異性相處之道,是情感教育和親密人際關(guān)系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與生活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一定要把握時機。
兒童性教育要把握時機,從教育理論的角度,性教育應(yīng)從何時開始,目前還未有定論,但英國兒童教育專家蘇·浦朗特主張將性教育提到學齡前,最晚不遲于5歲。浦朗特的解釋是:學齡前的孩子性意識雖很朦朧,但是隨著他們自我意識的日趨強烈,對兩性之間的微妙區(qū)別可能興趣倍增而津津樂道。此時開始對他們進行性教育的啟蒙,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對孩子性教育,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教育孩子,例如在給孩子洗澡時,可以和孩子說說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和怎樣保持清潔衛(wèi)生,鄰居或親戚懷孕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說說寶寶是從哪里來的,如何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
和孩子到公園散步、郊外踏青的時候,借著觀察動、植物的機會,解釋生物如何藉由傳遞花粉及交配來繁衍生命,告訴他們,這是生物的本能,是很自然的事情。
網(wǎng)上面有很多豐富的資源,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兒童理解的性教育節(jié)目,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簡單易懂的生理發(fā)育方面的書籍,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了解自己的生理變化。孩子年紀比較大時,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新聞、報紙上的兩性相處、青少年懷孕或強暴事件,聽聽孩子的說法,適當給予引導,樹立孩子正確的觀念。
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成功教育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大成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但實際生活中父母們的希望并不一定成為現(xiàn)實,因為,有的父母并沒有在對子女的教育中體現(xiàn)出足以使希望變成現(xiàn)實的技巧和能力。那么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心理健康、心態(tài)平衡、充滿自信、樂觀向上的孩子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與大家共勉。
一、什么是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并不一定就是培養(yǎng)出了比爾.蓋茨一樣的商界奇才,劉翔一樣的亞洲飛人,成功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含義有三點,即人人都可以成為成功者,成功是多方面的成功,必須著力啟動孩子內(nèi)部動力機制;要做到成功教育,就要夸獎孩子,激發(fā)孩子自身的內(nèi)部動力,培養(yǎng)孩子自信樂觀的心態(tài),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展自己、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能夠獨自面對明天的風風雨雨;同時,還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更好地與人合作和溝通。
二、怎樣對孩子進行成功教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成功的心態(tài)和成功素質(zhì),幫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是成功教育的真諦。
1、自信——鋪設(shè)成功的路基。
自信是生命成長的強大動力,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在體力上,或是處世能力等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diào)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進到最佳狀態(tài)。而高水平的發(fā)揮在不斷反復的基礎(chǔ)上,鞏固成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將人的功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有了自信心,就會通過行動和實踐來證明自己能夠成功,就會破除一切障礙去爭取成功。如:我上中學時,體育課上的跳“山羊”,至今我記憶憂新。兩節(jié)“山羊”課說什么我也不敢跳,一是怕危險,二是怕跳不過別人笑話。因此,數(shù)次跑到“山羊”前腿就打軟,同學大笑,老師著急,我心里更是緊張。最后,在老師的再三鼓勵下,我堅定信念:我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的事我一定能行,于是我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大膽地奔向目標,結(jié)果完美地完成了這套動作。
類似的情況也許許多人都經(jīng)歷過,可見自信心的重要。所以,無論做什么事,父母首先要幫孩子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只要努力一定能行。
2、賞識——成功路上的預(yù)備活動
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天才就一定是家長和老師的問題了。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關(guān)鍵是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地愛他、期望他、教育他,讓孩子的潛能盡量地發(fā)揮出來。大數(shù)學家陳景潤,從小沉默寡言,不愛運動,上學時在班上處于中上游水平,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盡管在別人眼里,他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在父親眼里,兒子永遠是最棒的。由于陳景潤喜好思考和閱讀,父親總是盡全力滿足他,給予他并不豪華但卻樸實的獎勵話語。正是父親對他這種沉默思考、樂于讀書行為的肯定和表揚,才培養(yǎng)出陳景潤的特殊氣質(zhì),因為大凡科學家都是善于思考的。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賞識和認同,父母可以通過激勵來激活孩子的熱情和潛能,即使最小的進步,也要贊美,這樣會激勵孩子不斷進步。據(jù)專家調(diào)查分析,能力會在批評下萎縮,而在鼓勵下茁壯成長。賞識孩子有利于為孩子營造一個面向成功的心靈晴空,有利于孩子確立自己的信心、自己的道德是非觀,營造一個活潑、和睦的環(huán)境氛圍。
3、興趣——乘上成功的快車
興趣,是一個人走進成功大門的鑰匙。孩子能不能成功,關(guān)鍵是他的興趣能不能早一些被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的父母只重視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
鄰國怎樣對孩子進行災(zāi)害教育
日本早在20多年前,日本的中小學就已經(jīng)有了防災(zāi)和自我保護的教材。除了學校開設(shè)防災(zāi)課程外,政府還常常派防災(zāi)指導人員到學校對學生進行防災(zāi)知識教育,組織各種防災(zāi)活動。有些學校開學伊始就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發(fā)一張地圖,上面標示著學校和家庭附近的區(qū)域,讓孩子們按照放學后回家的路線,在地圖上標出警察署、公用電話、飲水處、可避難的公園等重要地點。學校經(jīng)常舉行防震演習,教給學生在家里、學校如何選擇躲避地點,被困時如何呼救等知識。有的學校還讓孩子們在模擬地震晃動的“體驗車”里,感受地震。在這種身臨其境的教育環(huán)境和方式下,日本孩子的防災(zāi)意識逐漸加強。
日本學校安全教育細致到位,高標準建設(shè)學校校舍,防災(zāi)用品有備無患,學校是所有居民避災(zāi)的地方,第一個原因是前期房屋造得比較牢固,第二這里有操場,可以供直升機進行救援。同時日本的居民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一談到災(zāi)害先看學校,學校變成一個參照物,日本所有學校每年都要有計劃地進行4次左右的全國學校災(zāi)害模擬教育;定期舉行防災(zāi)食物模擬競賽,讓學生養(yǎng)成災(zāi)害本能反應(yīng),減少對災(zāi)害的恐懼;從學校課程到家庭演練都不放松災(zāi)害教育,幾乎每個家庭都配備一套災(zāi)害應(yīng)急自救包……
新加坡學校的災(zāi)害管理十分注重細節(jié)。不少學校為學生配備了“防災(zāi)包”,連內(nèi)衣、求救哨子這樣的小物品都考慮進去。這些“細節(jié)”在災(zāi)難狀態(tài)下能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生命被關(guān)懷的溫暖。
育兒知識:怎樣讓孩子安靜下來
育兒知識:怎樣讓孩子安靜下來
孩子在家上躥下跳的“淘氣”行為,令很多家長頭疼。家長不由得納悶,這孩子怎么如此精力旺盛能折騰呢?其實,正常情況下,一般孩子愛動是正常的。
孩子愛動的原因
孩子的年齡特點所決定
5~6歲的幼兒身體器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需要運動刺激。加上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diào)性、靈活性、準確性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他們喜歡嘗試一些有難度的動作來顯示自己。而且幼兒的神經(jīng)容易興奮但抑制性差,所以看起來孩子似乎不知疲倦,動個不停。
為了引起大人重視
就像案例中的家長一樣,很多家長都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和角色,有的家長下班回家吃完飯后就想自己安靜會兒,覺得孩子能夠吃好、喝好,在一邊玩,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不打擾自己就可以了。
然而,幼兒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時期。孩子在幼兒園一天,回到家自然想跟父母多親近。如果晚飯后家長看電視、看手機進入自己的世界,那么孩子內(nèi)心會覺得被忽視了,所以會爬桌子、跳椅子地折騰,你越制止,他越不聽,而且可能折騰得更厲害,直到引起家長的關(guān)注才滿足,所以這是一種變相的親子陪伴的需求。
求知欲的表現(xiàn)
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5~6歲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初步萌芽,他們想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不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許多孩子都想知道洗衣機是怎樣轉(zhuǎn)動起來的,電視、電腦里的小人躲在哪里,為此他們會東看看西瞧瞧,甚至拆開物品。這種“淘氣”的行為背后,其實蘊藏著孩子們巨大的學習潛能和求知欲望。
活動安排不合理
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比較規(guī)矩,但回到家似乎就格外鬧騰。怎么回事呢?我們來看下幼兒園的時間安排:早飯、區(qū)角游戲、戶外活動、教育活動等不同活動動靜交替,戶外活動時間能夠充分滿足孩子運動的需要,所以回到班級,大部分孩子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安靜下來。
如果回到家后家長沒有安排運動時間,只是隨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又不知道做什么,而家長又忙于做自己的事,不能陪伴孩子,那孩子就只有“上躥下跳”了。所以建議家長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合理安排親子休閑活動。
怎樣培養(yǎng)孩子安靜的習慣
家長在無奈的時候,嚇唬孩子“看老師怎么收拾你”,這種負面暗示容易讓孩子對小學產(chǎn)生畏懼心理,不利于培養(yǎng)對小學的向往之情,也不利于今后的適應(yīng)。
何況,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所以家長所說的上小學老師一管就見效,其實是不可能的。安靜的習慣是需要學前階段家長培養(yǎng)的,如果一直鬧騰到上小學就晚了。那么,平時家長該怎么做呢?
活動安排動靜交替,并和孩子一起做好計劃
幼兒期孩子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很容易轉(zhuǎn)移,長時間地讓孩子保持安靜,容易導致某些肌肉疲勞,孩子自然就坐不住了。一般來說,大班的孩子能安靜20分鐘左右。所以我們在家的活動也要注意動靜結(jié)合。如,晚飯后和孩子進行半小時的親子閱讀或棋類游戲,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見,進行一些大肌肉運動:扔紙飛機、拍氣球、玩飛鏢、下樓找小朋友玩戶外游戲等等,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減少鬧騰行為。
父母的全身心陪伴
上了一天幼兒園回到家,孩子需要和父母親密互動。研究表明,如果要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那么每天陪伴的時間不能少于3小時。如果時間有限,即使只陪她30分鐘,也要心無旁騖地和他一起講故事、聊天,即使僅僅安靜專注地看著他玩,孩子也會覺得滿足,從而減少甚至改掉躁動鬧騰的行為習慣。家長切記不要因為忙和累而敷衍孩子。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方法
家長要教育孩子保持警惕心,面對危險和不安全因素時學會保護自己,但切忌經(jīng)常對孩子嚇唬和“恐嚇”,給孩子造成壓力。那么在保護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
1、保持平靜。最好讓孩子不要被你的焦慮打擾,這是保護孩子最應(yīng)該做的。邁阿密大學對一些在經(jīng)受痛苦的藥物治療的孩子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緊張情緒之下。
2、建立牢不可破的規(guī)則。不坐陌生人的車。拒絕那些自己感覺有問題的東西。逛商場的時候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并且要講秩序——這些都是好的規(guī)則。在告訴孩子必須遵守怎樣的紀律時,不要說一些不好的話,諸如如果孩子怎么樣就會怎樣之類的“詛咒”和恐嚇,一般性的警告就能奏效。
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
3、小心的語言警告。如果過分灌輸“陌生人危險”的信息,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經(jīng)有個孩子因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結(jié)果錯過了營救隊員,最后消失在大森林中。告訴孩子,有些情況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不能跟陌生人接觸。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助,必須找穿制服的人員、穿工服的銷售人員或者帶孩子的母親。
4、讓孩子了解大人。如果你的孩子要跟某個大人相處較長時間,如保姆或家庭教師,在定人之前應(yīng)向其他媽媽咨詢?nèi)绾闻c這些人相處,并到有關(guān)部門查閱保姆或家庭教師的情況。
5、 避開電視新聞。專家建議人們不要讓12歲以下的小孩看新聞。在電視劇中,壞人往往遭報應(yīng)。但在新聞中,無辜的人卻常常是犧牲品,這對孩子實在是太殘酷了。
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
6、 誠實而簡單。如果你的孩子問一件讓他恐慌的事,要解釋給他聽,但是不要再次嚇到他,同時也不要嚇到自己,以不破壞兩人的安全感為宜。解釋過后,問他怎么想的,及時糾正和驅(qū)除那些錯誤的想法,然后離開。
這能讓孩子知道,無論發(fā)生了什么,生活還是會繼續(xù)下去。穩(wěn)定而持續(xù)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賴于父母們妥善處理生活中不斷發(fā)生的這些事情。相信自己,這些,也是你們能夠做到的。
孩子們需要基本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則,當孩子處于不熟悉的環(huán)境時就會主動選擇回避,比如新到一所學校、參加新工作的面試、會見陌生人等等。
育兒知識: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
育兒知識: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
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我們還看看有哪四大方法吧!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yīng)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并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wù)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都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這位媽媽也并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并不認為“你真蠢”是臟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并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表,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表時,這個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手表現(xiàn)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jié)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后來,人們把這個結(jié)論稱為“手表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