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知識:寶寶喜歡扔東西,而且是反復扔,家長不撿她就哭鬧

發(fā)布時間:2020-07-16 幼兒園不亂吃東西說課稿 什么是教育筆記 家長教育筆記

8到10個月的寶寶喜歡扔東西,這個過程父母不能理解,覺得孩子在故意挑釁父母,很容易激起憤怒情緒。其實寶寶這個階段都會有扔東西的行為,是她到了空間探索的敏感期。

寶寶在擴展她的認知范圍

她能夠抓握一樣玩具,把它舉過頭頂,然后手臂用力扔出去,這是她這幾個月來新學到的一系列技能。她能用這個方式跟父母互動了,通過把不同材質的玩具反復扔的過程,他從感官上體會到了輕重、遠近、前后、大小等等,以及它們每件玩具的不同的滾動軌跡。她不光光是在和這個玩具在互動,也是在和她面前的這個空間在互動。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這樣的體驗,不一樣的材質的、大小、形狀、顏色的玩具,讓她去體會、比較。雖然還不能表達,但已經(jīng)可以通過圖景儲存到記憶力,并進行深度加工和思考,初步的智力發(fā)育已經(jīng)開始形成。

寶寶在和成人互動

寶寶會覺得她在和成人玩游戲,而且她慢慢能掌握這個游戲的主動權,有辦法把玩具扔出去,讓父母撿,如果不撿,他也有辦法—大叫或哭鬧。這對于原來被動的玩耍非常不一樣,讓她體驗到了成就感和快樂。

了解這些后,父母首先明白寶寶在這么玩的時候不要指責孩子,但也要注意:

不是什么都可以扔

餐具,自己的衣服,吃的東西,書籍不能扔,只有特定的物品是可以扔的。如果孩子不管拿到什么都扔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制止—把寶寶手里的東西換過來,同時跟她說,只有這個可以扔喲。

不是在哪都能扔【wWw.dm566.cOM 66職場網(wǎng)】

客廳里有電視,是不能玩扔東西的游戲喲。我們給孩子創(chuàng)造可以隨便扔的環(huán)境,戶外、早教中心讓孩子充分的去練習,寶寶扔掉后,引導孩子去觀察玩具滾動的軌跡,一邊用遠近、左右、大小、不同聲音、不同顏色等等詞語幫助孩子去建立理解,然后帶著孩子一起去撿起來,或者寶寶扔一次,媽媽也扔一次,10個月寶寶應該已經(jīng)會爬了吧,扔到她能爬到的地方,也讓她去撿,這樣建立互動游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寶寶不聽話而且愛哭怎么辦?


家長提問:

二周歲的寶寶脾氣特犟.她要求的事情一定得答應,否則打也沒用,好好跟她講也沒用,不答應就要大哭大鬧賴在地上.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fā)生,家長真的很頭疼。

專家回答:

建議兒童心理門診咨詢。

醫(yī)生回答:

有的家長因為寶寶愛哭覺得很頭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醫(yī)生告訴家長們,寶寶愛哭可以是以下的幾種原因:1、沒有安全感寶寶在1~3之間。對媽媽的依賴與接觸會逐漸減少。與明顯的獨立性形成鮮明的對比,通常是在1歲的時候,孩子容易感覺害怕和焦急。你也許會注意到他比較安靜,在陌生人面前變得害羞并抱著你的腿,甚至是不吃任何的東西。對付這種恐懼感,最好的辦法是給予寶寶更多的愛。要鼓勵寶寶樹立自己的信心。表揚和獎勵寶寶的每一個新的進步。2、寶寶害怕分離因為孩子從小就很依賴父母,所以要是讓他和父母分離是最容易讓寶寶不安的。害怕分離是使他感到焦慮的又一個原因。我們經(jīng)常會注意到,家長越是好,在分離的時候,寶寶就哭的越厲害。對于這種原因導致寶寶的哭鬧,家長要做的是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恐懼,要抱著同情和支持孩子的態(tài)度。多用行動少用語言來安慰孩子,這樣孩子就信賴和依靠你。寶寶最大的信心來源就是家長能夠說到做到。3、由于不順心導致寶寶的哭鬧在快要3歲的時候,寶寶的冒險精神比他的協(xié)調性和生活能力發(fā)展得更快,他想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做當然會很不順心。不順心就會使孩子也把家長作為一個不順心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干這件事之前,你為了寶寶的安全會制止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做到耐心,給孩子最好的支持,幫助他。不要老是限制孩子,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育兒知識:讓寶寶初入園不哭


一、媽媽不要心太軟

平時媽媽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是不要讓寶寶對你過度依賴。比如:媽媽要上班或外時,一般都會由奶奶或姥姥來帶寶寶。媽媽走時盡量讓寶寶鍛煉到比較樂意地揮手和你再見,這樣的話,寶寶就會適應沒有媽媽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一種能夠離開媽媽的獨立性,那樣入園時,寶寶就可能不哭了。

有的寶寶用哭鬧來反抗幼兒園,以便能喚回媽媽。不忍離開的媽媽們千萬不要心軟,因為這時寶寶只是一種試探,如果你走了又回來,反反復復,那樣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很有用,變成一一種對付媽媽離開的手段。所以媽媽一定要堅決離開,那樣寶寶會覺得哭鬧沒什么意義了。

二、給寶寶一個準備的過程

關鍵是要給寶寶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在寶寶入園的兩三個月前就常帶他從幼兒園過,他看見幼兒園里的哥哥姐姐玩,一定很感興趣。要及時把握時機,跟他講幼兒園的好處,讓他對幼兒園產(chǎn)生興趣,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當然還要配合自理能力的加強。

三、多多溝通交流寶寶的情況

第一次上幼兒園,讓寶寶不哭也許是不可能的事情。哭一哭,寶寶還是能接受上幼園,你就不必太心痛和難過了,畢竟寶寶是要經(jīng)歷這個過程的。

入園初期,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多跟老師溝通聯(lián)絡,交流寶寶在家在園的表現(xiàn)。最好列個寶寶基本情況,如優(yōu)缺點,喜好物品,喜歡吃的飯,睡覺方式等等,還可以讓寶寶帶一件自己最喜愛的玩具和爸爸媽媽及家人的照片一起上幼兒園。讓老師適時表揚鼓勵寶寶,請老師每天給予小紅花或糖果之類的獎勵,讓寶寶喜歡老師和幼兒園。寶寶回家后,我們盡量跟他聊幼兒園最快樂的事情,特別是小小的細節(jié)點滴,只要是寶寶感興趣的都行,當然這些信息是要從老師那兒得來的,勤跟老師聊聊準沒錯。

寶寶無緣無故喜歡哭鬧的原因


瑤瑤家的女兒快三歲了,但是瑤瑤卻十分的苦惱?,幀幷f,只要別人一抱自己女兒,女兒就哭個不停。平時帶她出去,也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兒。做事的時候,專注力很差,總是隔三差五的要找媽媽。找不到就會大哭,一生氣就摔東西?,幀幒軣o奈,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把女兒給慣壞了。其實不是,這并不是因為寵溺孩子所導致的,而是因為寶寶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雖然看似很不重要,但是卻是對寶寶的性格、心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

那么,沒有安全感的寶寶,都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

1、專注力不夠好,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不停的找家長;

2、情緒比較暴躁,容易生氣,生氣時會哭鬧不停,甚至是動手;

3、在外人面前,總是表現(xiàn)出局促不安,神情緊張,不停的扯自己的衣角;

4、媽媽在身邊的時候,是一個樣子,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是另外一副模樣;

5、晚上睡覺睡不踏實,喜歡蜷縮著睡覺,容易驚醒,輾轉反側,或者是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

那么,是哪些原因,造成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呢?

1、父母經(jīng)常當著寶寶的面發(fā)生爭吵

父母發(fā)生爭吵時,往往是不顧忌孩子的感受的,甚至會無視寶寶的哭鬧。而且,父母激烈的爭吵,會讓孩子覺得驚慌,害怕,會讓寶寶的安全感瞬間消失。

2、過度的溺愛寶寶

很多家庭都存在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通過犧牲自我,去滿足寶寶的一切要求。這種溺愛,會導致孩子過度滿足,過度自我膨脹。并且,父母會因為溺愛而忽略孩子成長路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容易造成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

3、對孩子不夠信任

中國的很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信任,覺得他年紀小,不懂得如何對待事情,往往用自己的感覺來代替孩子的真實感受。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自我選擇的機會。長期以往,孩子會覺得自己確實沒有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4、父母很情緒化

如果你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那么你的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在你情緒化的時候,往往很難做出理智的行為。這種不理智的行為,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讓他感到畏懼。

孩子受傷了,可以用藥物包扎。但是安全感的缺失,卻是寶寶心理上,無法彌補的傷害。如果安全感不足,往往會給寶寶造成這些不良的影響:

1、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總是不相信別人;

2、情緒容易失控,行為比較極端;

3、時常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很不自信。

那么,爸爸媽媽要怎么做,才能給寶寶十足的安全感呢?

1、給寶寶營造一個氣氛溫馨,和諧的生長環(huán)境;

2、尊重孩子的需求,不自作主張的替孩子做選擇;

3、在每次與孩子分別的時候,告訴孩子分別只是短暫的,讓他不要害怕;

4、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多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5、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等能力。

足夠的安全感,才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幸福,性格也會變的更開朗。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長,會更自信,更有勇氣。因此,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忽視了寶寶的安全感!

育兒心得:孩子在家亂扔東西怎么辦


育兒心得:孩子在家亂扔東西怎么辦

我孩子3歲了,在家常常把玩具亂扔,你跟他講道理,夸獎他收拾好就是乖孩子,他不聽;你跟他說再扔以后就不買了,他還是扔;就是打他,他最多當時好一會兒,過一會兒還是要扔,而且是故意扔。針對孩子的這種心理,如何教育好他?

有一類孩子的特點就是“軟硬不吃”,家長的表揚或批評對他都沒有明顯的效果,這樣的孩子屬于比較獨立的性格類型,他們喜歡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想法和感覺做事,較少受外界因素或環(huán)境的影響。針對孩子的這種心理,比較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自然后果法。

孩子經(jīng)過親身實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將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并體驗適度的不快和痛苦,規(guī)則意識才由此建立起來,這叫“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要求父母不能包辦代替孩子承擔行為責任,把孩子罩在一個絕對安全的保護傘下;也不是說父母就撒手不管,讓孩子自作自受。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孩子先承擔行為后果,再對他講明道理。例如孩子亂扔東西,家長講道理他不聽,批評甚至打罵也不聽,家長就任由他亂扔,等他想再玩卻找不到玩具的時候,家長不要替他著急,更不要替他找,讓他體驗亂扔玩具所帶來的不便,同時與他交流。亂扔玩具的后果舒服不舒服?如果不舒服,今后應該怎么辦?自然后果法有助于激發(fā)孩子改變自己。當然,如果孩子的行為將導致長遠后果,近期不容易看出結果,則不宜用“自然后果法”,例如坐姿不端正、握筆不正確等等。

寶寶總是哭鬧怎么辦?


寶寶總是哭鬧怎么辦?寶寶大了,動不動喜歡說:不要!不喜歡!不去!不吃!一不滿意或是不能滿足要求,就大哭大鬧,這樣的情況如何處理呢?

兩歲的寶寶走路相對較穩(wěn)了,具備了基本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寶寶完全能自己吃飯,甚至逐步脫離了紙尿褲和奶瓶,總之他們的能力開始越來越接近成年人,于是自我意識覺醒,彷佛一夜之間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我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此時的寶寶除了滿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以外,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愿望,比如,自己決定去哪里玩,比如不想吃飯想要玩,比如,不想坐童車,不愿自己走路,想要抱抱等等,比如想要某樣東西,不如意就開始大哭大鬧。

對于這種情況:采取以下四個方式:

一、溫柔但堅決的告訴他,不行,你得按我們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

二、告訴他:我很理解你,沒關系,你可以哭一會兒。

三、然后或強制執(zhí)行,或暫時不理他。

四、等他哭完了,情緒發(fā)泄的差不多了,再去抱抱他,并用行動和語言告訴他:我們依然很愛你!

在兩歲這個自我覺醒期,最關鍵的是讓孩子在感受愛的同時保持家長的權威;

在孩子和大人的沖突中,保持平穩(wěn)的情緒和鎮(zhèn)定的神態(tài)語氣,這將給孩子樹立很好的榜樣;

事后給孩子講道理,而不是在沖突中或孩子的情緒很激烈時。

育兒知識:寶寶上了幼兒園反而學壞了?


成長是一段很長的時光。在寶寶成長的時候,出現(xiàn)的一些異常行為同樣也是學習,不能因為寶寶的幾個動作就給他貼上“自私”“壞孩子”的道德標簽。家長一定要耐心,要等待,學習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寶寶。

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下,你的寶寶到了幼兒園后為什么會“變壞”?

要是寶寶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應該怎么做呢。

需要得到關注

寶寶在家里面的時候是大人的掌中寶,時時刻刻都是家里人的寶貝。到了幼兒園,有著很多的同齡小朋友,就算是孩子在幼兒園里面很乖,老師大多數(shù)的時候都是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調皮的孩子身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話,寶寶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反觀那些調皮的孩子卻得到老師的重視。所以會覺得只要我打人或說粗魯?shù)脑挘蠋熅蜁⒁獾轿摇?/p>

 模仿不良言行

孩子好奇心很強,模仿能力也很強,孩子會非??斓貙W習周圍人的語詞和聲調。要是爸爸媽媽沒有管好自己的言行,像是出門在外,開車的時候遇到一些小摩擦的時候,會說“會不會開車呀”,寶寶每天“耳濡目染”,自然“近墨者黑”。

 傳遞“我很特別”的信息

到了幼兒園以后,寶寶會慢慢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寶寶也慢慢地想要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寶寶很多時候會選擇“唱反調”、插嘴或說一些魯莽的話,想要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讓大家都關注到自己。

幼兒園不好玩

剛剛開始,幼兒園里的玩具、游戲吸引著寶寶,寶寶覺得非常新鮮。不過一段時間以后,一切就變了,幼兒園里面有著很多要遵守的規(guī)則,讓寶寶覺得很難,積聚了不少消極情緒,所以會做一些動作來釋放自己的不滿。要是心里不開心的話,寶寶偶爾“壞”一下,其實是在表達情緒,對寶寶來說其實是好的;要是頻繁“使壞”,那么就會給身邊的人帶來麻煩,甚至影響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對寶寶的發(fā)展非常不好。

扔東西的丫丫怎么辦?


很多孩子都喜歡扔東西,對此有許多版本的解釋及解決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我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來談談我的解決方法。

在丫丫5個月大的一天,我抱著她在外面玩,她手里拿著奶瓶蓋,一邊啃一邊玩。因為手太小,瓶蓋免不了掉在地上,每次當瓶蓋掉在地上的時候,我都抱著丫丫,蹲在地上,讓她自己用手揀起來。

后來,來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看見丫丫覺得很好玩,就站在身邊逗她,當丫丫再把瓶蓋掉在地上的時候,小女孩主動幫她揀了起來。丫丫接過奶瓶蓋看了看,又扔到地上。小女孩又給她揀了起來,她拿到手里看都不看,就又扔到地上,當小女孩第三次給她揀起來的時候,丫丫高興地咯咯地笑了起來。

突然,我意識到這是在給丫丫一種不好的訓練或暗示!于是我停止了這種游戲,當丫丫再一次把瓶蓋扔到地上的時候,我阻止了那個幫她揀瓶蓋的小女孩,自己抱著丫丫,蹲在地上讓她自己揀。

這一次,她半天沒揀起來,我不急,蹲在地上等她揀,等她揀起來后再站起來。這次她沒有馬上扔下去,而是拿在手里玩了一會兒,等她再掉了之后,我又蹲下來讓她自己揀。慢慢地,她接受了這種現(xiàn)實,不會再有人幫她揀了,所以她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不再隨便往地上扔了。后來,丫丫也不再以扔東西作為游戲了,雖然我們經(jīng)常去扔石子,但是在家里她從不把東西往地上扔。

據(jù)我所知,有許多媽媽都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隨手亂扔東西,尤其是生氣、發(fā)脾氣的時候,不管是來軟的還是來硬的,都不起作用,令人苦惱不已。

我覺得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先說說平時往地上扔東西的問題,這種情況往往出現(xiàn)在嬰兒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做出這樣的舉動,大人覺得極可愛,所以趕緊給孩子揀起來,再讓他扔。孩子玩起這樣的游戲也是樂此不疲,尤其是家里祖父母輩的人更喜歡做這樣的“工作”,成人覺得孩子是在游戲,對此不以為意,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形成一種習慣,很多大孩子扔東西的習慣,就是在這種游戲中被培養(yǎng)出來的。

要解決扔東西的問題,就要讓孩子自己揀扔出去的東西。允許孩子扔東西,只是他自己要揀回來,這需要看護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可是為了孩子有個好習慣,也只能如此啦,抱著孩子蹲下來,讓孩子自己揀起被他們扔在地上的東西,用不了幾次,他就會有所改變。

孩子生氣摔東西的壞習慣,往往是嬰兒時期養(yǎng)成的扔東西習慣的延伸,糾正起來還是采用上述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揀。如果在孩子“暴怒”時讓他揀東西,那么無疑,這個“要求”將成為一項“命令”,而且是和孩子情緒相抵觸的、令孩子難以接受的、或是帶有懲罰性的一項命令,這項“命令”會使問題更為激化,所以我建議,這時,先把扔東西的舉動放在一邊,先解決沖突的中心問題,對其他的問題大可“視而不見”。讓孩子有這樣的認識:一切舉動都是徒勞的,對解決問題毫無作用。等到中心問題解決之后,孩子心平氣和的時候,再來解決被扔在地上的東西。這時再讓孩子把地上的東西揀起來收拾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等孩子收拾好東西后再次教育他,不要扔東西。

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的毛病一般都能改掉。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惡習”,如果有,最好先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后再教育孩子。否則,不管用什么樣的好方法,都將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早教就是提前教寶寶知識嗎?


早教專家:早教不是簡單的提前灌輸知識,而是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

這位媽媽提到的“早教”及其對智力提升有益的觀點,已獲得國內外許多專家和父母的認同。然而,早教并不是簡單的提前灌輸知識,而是指從小開始注重寶寶能力的培養(yǎng)。

早教主要在0-6歲,為什么不等7歲上學以后呢?因為寶寶0-6歲大腦分區(qū)發(fā)育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在某些時期大腦對某些信息接收特別快,我們稱為“窗口期”。不同的生理功能的窗口期也不一樣的,比如說:出生~1歲半是視覺的窗口期;1~3歲語言的窗口期;0~4歲數(shù)學和邏輯能力窗口期……

在不同窗口期,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孩子各種能力的自小養(yǎng)成是又快又好。相反,若錯過了窗口期,寶寶雖仍接受相應的知識,但已經(jīng)事倍功半了。引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懷特博士的話:“如果一個3歲的幼兒,在與學術有關的各方面,如語言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上,遲開竅6個月或更多一點時間,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學習經(jīng)歷中獲得成功?!?/p>

早教不追求立桿見影的效果,而是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以影響長遠的發(fā)展。因此,媽媽們只要科學早教,不但不會影響寶寶日后的學習,反而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推薦

  • 個案——怎樣對付寶寶扔東西? 導讀:要解決扔東西的問題,就要讓孩子自己揀扔出去的東西。允許孩子扔東西,只是他自己要揀回來,這需要看護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可是為了孩子有個好習慣,也只能如此啦,抱著孩子蹲下來,讓孩子自己揀起被他們扔在地...
    2021-11-25 閱讀全文
  • 寶寶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 寶寶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 設計意圖: 2歲左右的寶寶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愛扔東西,越不讓他扔,他就偏要扔,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寶寶成了家里的搗蛋大王,父母們常常為此百思不得其解,寶寶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翻天覆...
    2020-08-08 閱讀全文
  • 寶寶不聽話而且愛哭怎么辦? 家長提問: 二周歲的寶寶脾氣特犟.她要求的事情一定得答應,否則打也沒用,好好跟她講也沒用,不答應就要大哭大鬧賴在地上.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fā)生,家長真的很頭疼。 專家回答: 建議兒童心理門診咨詢。 醫(yī)生回...
    2021-04-13 閱讀全文
  • 1.5-2歲寶寶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 1.5-2歲寶寶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 2歲左右的寶寶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愛扔東西,越不讓他扔,他就偏要扔,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寶寶成了家里的搗蛋大王,父母們常常為此百思不得其解,寶寶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翻天覆...
    2020-10-16 閱讀全文
  • 嬰兒扔東西是本能行為 導讀:扔東西最初就是嬰兒的一種實驗,他這樣做只是想看看東西掉在地板上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他把奶瓶扔在地上后就哭了起來,直到你把它撿起來才罷休。 嬰兒扔東西、敲東西或松手讓東西掉在地上是一種本能行為。他正...
    2021-08-13 閱讀全文

導讀:要解決扔東西的問題,就要讓孩子自己揀扔出去的東西。允許孩子扔東西,只是他自己要揀回來,這需要看護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可是為了孩子有個好習慣,也只能如此啦,抱著孩子蹲下來,讓孩子自己揀起被他們扔在地...

2021-11-25 閱讀全文

寶寶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 設計意圖: 2歲左右的寶寶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愛扔東西,越不讓他扔,他就偏要扔,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寶寶成了家里的搗蛋大王,父母們常常為此百思不得其解,寶寶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翻天覆...

2020-08-08 閱讀全文

家長提問: 二周歲的寶寶脾氣特犟.她要求的事情一定得答應,否則打也沒用,好好跟她講也沒用,不答應就要大哭大鬧賴在地上.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fā)生,家長真的很頭疼。 專家回答: 建議兒童心理門診咨詢。 醫(yī)生回...

2021-04-13 閱讀全文

1.5-2歲寶寶愛扔東西的親子游戲 2歲左右的寶寶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愛扔東西,越不讓他扔,他就偏要扔,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寶寶成了家里的搗蛋大王,父母們常常為此百思不得其解,寶寶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翻天覆...

2020-10-16 閱讀全文

導讀:扔東西最初就是嬰兒的一種實驗,他這樣做只是想看看東西掉在地板上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他把奶瓶扔在地上后就哭了起來,直到你把它撿起來才罷休。 嬰兒扔東西、敲東西或松手讓東西掉在地上是一種本能行為。他正...

2021-08-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