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不要用“成才標準”埋沒了聰明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07-06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安灰谩俺刹艠藴省甭駴]了聰明的孩子”!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很多家長都領著孩子奔波于各種興趣班之間,盡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個“全才”的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家長要做的應是:了解孩子的特點,理解他,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

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用社會上統一的“成才標準”去要求孩子,結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聰明的孩子。

鋼琴、繪畫、跳舞……越來越多家長不惜重金讓寶寶早早參加各種培訓班。

相反,碰到孩子發(fā)呆、多動、內向……家長們卻認為只是小問題。

但卻可能因為統一的“成才標準”強制孩子學習,對孩子成長不利。

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

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tài)中。

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隱性學習”,前者表現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

他還說,其實,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因此,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

二、“迷信”智力測試

圓圓快3歲了,在說話、運動、背兒歌、數數等許多方面與同齡寶寶比起來,似乎差一些。

媽媽很著急,買了好幾本智力測試和智力開發(fā)的書來鍛煉寶寶,后來帶著圓圓去檢查,看看是否有智力問題。

結果在測驗時,寶寶的某些能力沒有表現出來,不愿意開口發(fā)聲、沒能好好爬樓梯;面對著很低的測試分數,媽媽就懊惱不已,不知道是否還要再測試一次。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這個分數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造成傷害。

”鄒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落后于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低,就容易產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fā)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一般來說,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組成。

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鍵是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fā)揮與克服。

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

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

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接受。

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jié)奏。

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

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

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掌握了基本要領,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

對于這類孩子,老師和家長更應學會了解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比如,老師可以在孩子感覺無聊時提個問題,夸獎一下,調動其興趣繼續(xù)聽下去。

其實,注意力集中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他們的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

同時,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經常有沖動的表現,所以學校就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受到老師的批評。

其實,大人們恰恰忽略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正確的方法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著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關于“不要用“成才標準”埋沒了聰明的孩子”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為了讓聰明的孩子更優(yōu)秀


我們班王靖翔小朋友特別特別聰明,老師講的道理,他能完整復述下來;教給的知識,說一遍,他能一字不漏地記下來。記憶力、理解力的超常讓老師特別欣賞。所以就格外恩惠于他,,總是讓他第一個發(fā)言,第一個展示,第一個表演。因為作為老師都希望自己傳授的知識,讓孩子掌握,那是一種成就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聰明的孩子能帶動所有的孩子積極認真地學習,在小朋友之間起到了榜樣的力量。

王靖翔小朋友學得快,記得牢,口齒清楚,表達對路,是所有組織活動的老師的共識。

但是人無完人,再優(yōu)秀的人再偉大的人都有犯錯誤、打盹的時候。何況一個孩子,前幾天我們就發(fā)現靖翔有把吃剩的早點偷偷扔在桌下的現象,也發(fā)現他把不愛吃的菜偷偷放在別人盤里,因為懂得他的聰慧,老師沒有批評他,只是輕描淡寫地幫他點出來,讓他注意。可是孩子終歸是孩子,抑制力、控制力都差。有一天我上著上著課,發(fā)現地上有一個完整的香蕉皮,里面還包著半截香蕉,我沒有動,上完課,我讓孩子們圍過來看,讓孩子們評價,“這樣做對嗎?不對,在什么地方?”小朋友紛紛議論,“果皮應該扔到垃圾桶里?!薄敖淌易兝鴪隽?!”“這是誰呀?”

誰也不吱聲!活動室里靜悄悄的。

我利用啟發(fā)、引誘、蒙哄等等伎倆都沒有人承認。無奈之下我邊往門口退邊說,“我去請公安局的大狗子來嗅嗅,看看是誰吃的,香蕉上有他的氣味,聞到是誰就把他給扛到公安局了,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趁我沒有走出教室,主動承認的,我就不批評了?!褂嫊r了10,9,8……”

“可能是張皓翔吧!”一個小小的聲音傳出來。我一聽就是靖翔小朋友。

“不是我不是我,我的都吃了!”張皓翔小朋友忙擺手又搖頭。

我猜出八九不離十。

我把王靖翔、張皓翔都叫道跟前,一句話也沒有說,嚴肅地瞪著他們看,大約1分鐘后,王靖翔小朋友低下了頭,喃喃地說:“是我!”

我第一次沖著王靖翔小朋友發(fā)了火,堅決地、嚴厲地、徹底地。我要讓孩子明白不是因為他不吃香蕉老師發(fā)這么大火,而是因為他已經做了錯事沒有勇于承擔錯誤發(fā)的火。晚上我又及時和翔的媽媽交流。

為了讓聰明的靖翔更優(yōu)秀,老師和家長一樣,閃光點擴大化,不對之處細心糾正。

靖翔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了,最見成效地就是每次盤子里的飯菜吃的光光的,高高舉到我的面前自豪地說:“老師,看我!”

不要忽視孩子的成果


進入大班以后,不少孩子起床后都能嘗試整理自己的床鋪.考慮到睡上鋪的孩子自己整理床鋪有危險,我們沒有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鋪.這天中午,我又像往常一樣邊叫孩子們起床,邊幫他們整理床鋪,欣喜地發(fā)現晏磊的被子已經疊過了,晏磊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孩子,平時連穿衣服都要老師幫忙.我一邊想著要表揚他,一邊拉開他的被子,準備重新整理.這時,我的耳邊響起了一個細小的聲音:"老師,我已經疊過."是晏磊?我一邊說"晏磊真能干",一邊手腳麻利地疊著被子."哇--"晏磊居然委屈地哭了起來,他再次強調"老師,我已經疊過了!"這時,我才反應過來,連忙蹲下來對他說:"晏磊,對不起,老師不小心弄亂了你的被子,你能再疊一下嗎?"晏磊立即不哭了,馬上動手整理起自己的床鋪來.

晏磊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本以為能得到老師的肯定,沒想到我雖然表揚他能干,但還是忍不住重新整理了被子.在他看來,我的行為意味著否定了他的積極嘗試.現在我明白了,激發(fā)孩子對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比獲得符合成人標準的行為結果更為重要,因為這才是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動力.

不要急于給孩子貼標簽


記得在小班的時候,孩子的年齡基本上都在3歲半。我們班有個男孩子,語言發(fā)展狀況一直都很出色,不管是平時上課時老師提問他,還是教一些東西他都學得很快,反應的很快,平時他和老師聊天也能很流利地組織語言回答老師,這是相當一部分孩子辦不到的,他們也許很想和你聊天,但都是一些片段的詞語,無法組成句子,所以我一直很關注他,我覺得這個孩子現在發(fā)展的這么優(yōu)秀,一定跟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關系,他父母一定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一天我替主班老師整理家園聯系檔案時,發(fā)現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是高中老師,原來真的跟家里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有關系。當然單憑這點我肯定不能立馬下結論,我平時和她聊天時就成問過他:你放學回家以后爸爸媽媽陪不陪你一塊學習啊?他告訴我說學。學問老師也說他爸爸媽媽每天都會幫孩子復習當天學的內容。所以我對這個孩子的印象一直很好。直到有一天,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天,他和另外一個小男生在一起玩,兩個人因為想要同一本繪本發(fā)生了爭執(zhí)。這個口齒伶俐的小男生急了,用牙齒咬住了另一個小男生的手指,于是那個被咬的自然大哭了起來,老師趕緊跑過去把他倆拉開,發(fā)現牙印特別深,差點到了出血的程度,太嚇人了。這個孩子一想表現很好的,怎么會有這種舉動,我腦子里馬上浮現了“攻擊性行為”這個詞,我想孩子的任何行為都能從家庭教育找到淵源,可是他的父母都是很懂教育的人,而且為人舉止都很好啊?沒理由會讓孩子有這些行為,而且我聽保育員老師說這個孩子咬過別人很多次,一不高興就愛咬別人,并且我們已經告訴他父母很多次了,可是依然沒有改進,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于是我查閱了大量資料才明白:托班的年紀比較小,入園前人際交往方面的經驗僅僅處于和家人相處的模式中,沒有經歷過集體生活的他們并沒有太多和同伴相處的經驗。因此,在面對與同伴產生矛盾的時候,他們的語言能力缺乏,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出現一些類似攻擊性行為的做法,其實,并沒我們想的那么嚴重,不過是他在發(fā)泄自己的不滿,不要急于判定孩子的一些行為,將孩子身上貼上我們“大題小作”的標簽。遇到這種事情要正確引導幼兒,告訴他們“······咬人”是不對的,或者你不會解決,可以找老師來幫助你。有很多種解決的方式,但是不能傷害別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很多時候,相同的行為,在行為背后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作為父母和老師,最好是先觀察孩子,看行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據不同的原因來對癥下藥,效果就會好很多。相處久了,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浩浩,老師都知道浩浩有個特點,就是做他喜歡的事情,就非常專注,超過一般的孩子。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有時候這個特點會“壞事”。比方說,他在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但是接下來,該做別的活動了。那么,他就顯得“不聽話”了,常常會不聽老師的話,堅持做自己的事情。雖然是幼兒園,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活動規(guī)則的,老師會指揮從一樣活動轉移到另一樣活動。而且,以后上小學了,這個問題會更顯得突出。你不能因為喜歡音樂課而非不要上下一堂課。我很擔心以后他入學了,會顯得不聽老師的話,從一堂課轉到另一堂課會比較困難。而那個時候學生也多,老師一定不會喜歡這種影響大家正?;顒拥膶W生。那么,怎么辦?浩浩的老師很好,沒有給孩子貼一個“不聽話”或者“不合作”的標簽,而是仔細觀察,并且找到他“不合作”的行為背后的原因。根據這個特定的原因,她想了一些小辦法,比如,這個活動,讓浩浩當老師的小助手,讓浩浩轉移對上一個活動的興趣,積極來參與老師所要求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他就慢慢接受了,原來在學校,不能完全依著自己的興趣來,每一項活動都是有時間限制的。經過老師這樣的訓練,他以后正式入學,適應地會比較順利一點。所以說,我們不能夠隨便給孩子貼標簽。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可以從這個角度看他,他是這樣的;你也可以從那個角度看他,原來他是那樣的。以不同的角度看孩子,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重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理解他們,盡可能了解孩子行為背后得原因,以適合孩子本身的方法來教育他,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長。

教育隨筆: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個讓大家驚訝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學之前,我們布置了一個樹葉添畫的回家作業(yè),還幫每一位幼兒準備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來后,發(fā)現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樹葉添畫。一問,原來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媽媽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還下著大雨,他們三個人吃好晚飯一起去摘樹葉,一起去買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創(chuàng)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畫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沒有大人幫忙。這是怎樣的教育方式?。∥覀兌己芘宸?!是啊,本來樹葉添畫這個作業(yè)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動腦還要動手。有些家長就一手包辦;有些家長就照著我們給的例子依樣畫葫蘆。可是冉冉一家卻別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滿意的作業(yè)!在“樹葉添畫”這個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個小孩子自己動手確實有點難度。可是如果爸爸、媽媽、寶寶每人一份,一起圍在桌子邊,一起動手做,遇到問題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動手。孩子一個人做會沒勁,都是家長做那孩子能學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們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區(qū)別了。不僅完成了作業(yè),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自身產生自豪感;還增進了父母,孩子之間的感情,這可以一次難得的親子活動?。?/p>

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我班有位叫崔紓涵的小朋友,從去年十一月份到今年的三月分一至沒有來幼兒園,一開始的時侯我到她家去問過,家里人說她是感冒了,我便沒有多想就說:“那感冒好了的時侯再到幼兒園吧!”過了年她還沒有到幼兒園里來,起初我還以為她到別處上學了。有一天我在路上碰上了她的家人,我和她的家人便聊了起來:“崔紓涵到什么地方上學了,怎么沒見她呀?”她媽媽說:“在家呢,沒有到別處上學,”“那你們怎么不讓她去上學呢”“她天天感冒,我們就沒讓她去學校,天暖和時我再讓她去上學校,”“那好吧。“

我回來后,越想越不對勁,不行,不能讓她這樣。我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到她家里進行了一次家訪,找她的媽媽談了談。到她家里后發(fā)現,到現在還讓崔紓涵在屋里大小便,原因是怕她出去了感冒。

“你不能不讓她去幼兒園?。俊?/p>

“天暖和了我就讓她去幼兒園?!?/p>

“你不能讓她天天在屋里要讓她漸漸的到外面去適應外面的溫度,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去適應我們的環(huán)境而不是讓環(huán)境去適應我們的孩子,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一步一步的去適應,我在中央電視臺聽過一位兒童專家在進行講座時,講過這樣一段話,‘要讓我們的孩子去學會接觸細菌’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細菌其實是益生菌?!彼膵寢寷]有再說話,我便趁熱打鐵給她講了好幾位小朋友的事例。

是啊,溫室里的花朵移到溫室外它就會變枯萎,當今社會需要一直在溫室外的花朵。

孩子你最棒

我班有這樣一位叫王新勝的小朋友,無論上什么課他只會說“老師我不會”。

他剛來時我還以為他只是怕把作業(yè)弄壞了讓老師生氣。我鼓勵他說:“弄壞了沒關系,你盡管大膽的做就行?!笨墒撬€是沒有動,于是我就幫他完成了作業(yè)。

可是后來時間長了他還是這樣無論什么事他都要別人代替。針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一翻調查,原來,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口人就守著他這一個小孩,媽媽跟爸爸在外面上班,家里只有爺爺跟奶奶,也許是隔輩親的原故吧,在家里就什么事都是大人給他做,連吃飯都是喂,更不要說是別的事了。

總這樣不行,于是我跟我班另一位張信榮老師商量了一下對策。

“今天我班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我在班里宣布。小朋友們在活動中表現的都很積極,只有王新勝他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于是我走過去鼓勵他表揚他,給他作示范,他才漸漸的動起手來。剛開始時他還不會做,我就一樣一樣的教他做。到最后他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我還在班上表揚了他,他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臉。

我又利用放學的時間找他媽媽談了一下,讓他媽媽多看一下我們發(fā)給家長的《牽手兩代》他媽媽也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fā)現我班的王新勝變了,上課不再說“老師我不會”了。上課也敢動手了,不再是以前的王新勝了。

無論哪一位家長也不要什么事也代替你的孩子,你就放手讓你的孩子大膽的去做,去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孩子,對不起”

今天,有一位叫王亞琦的孩子家長來找我,說他的孩子今天不愿意來幼兒園了,原因是一位小朋友搶他的東西,所以他不想來幼兒園了。我問他是誰,他說:“一位叫叫雨晨的小朋友。”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一向教育他不能要別人東西更不能打別人,今天是怎么了,我沒有多想。我到院子里把他找來什么也沒問

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曾看到一篇報道說:一個孩子面對18只大蝦,旁若無人一氣吃了17只,當她母親舉起筷子要夾最后一只時,孩子竟張口就罵:“你明知道這是我最愛的,為什么還要吃?”而這個因不能獨霸最后一只大蝦,就對媽媽破口大罵的女孩是老師們從來夸獎的大隊長,我們不難想象她的母親當時是如何的痛徹肺腑,也很難想像一個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會熱愛她的祖國和人民。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我們深感孝敬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德育教育和智育一樣重要,也下意識的讓孩子從小知道,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沈天陽從小就很懂事,在幼兒園時就能幫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因此獲得了“孝星寶寶”的稱號,這個稱號是他非常得意和珍惜的,也讓他在平時生活中更加注意孝敬兩字,除了自己動手完成自己的事,還經常找機會表現他的孝心和愛心。吃飯時會主動給我們盛飯,還會時不時的給老人和我們夾菜,當然從來不會忘記夸他爺爺奶奶菜燒的好,看到沈天陽翹著大拇指夸獎的認真勁,老人別提有多高興了。每個周未的大掃除沈天陽也是最認真的一個,拿著掃帚、抹布跑東跑西的,就數他忙。沈天陽的奶奶頸椎不太好,有時候累了就不舒服,沈天陽每次一看見,都能主動幫奶奶揉肩膀,還會問:“輕點還是重點?!庇袝r候我們大人有不同意見時,講話聲音一響,他就會跳出來說:“不許大聲,沒禮貌!”我們也能看出來,他其實只是想給我們一個緩和的機會,被他一攪和,爭持也結束了,真成了我們家的“最佳調解員”。最近不知從哪聽來些車名,老是說長大了給媽媽買什么車、給爸爸買什么車,雖然只是紙上談兵,但能夠想到給父母買禮物,我們也覺得很開心。

當然,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孩子們的德育培養(yǎng)離不開家庭的良好氛圍,家長們的以身作則,更離不開學校老師們的辛苦付出,讓我們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讓他(她)們在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fā)展。

沒收孩子的東西要謹慎


今天天氣特別的熱,有的孩子不用老師提醒就脫下了外套,有的孩子是在老師的提醒下脫下的外套。

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王天一小朋友還穿著外套,就走過去問他:“天一,你熱嗎?怎么沒脫下外套來。

”他連忙搖頭說:“我不熱,不用脫。

”看見他臉上的汗,我對他說的話有點懷疑,就伸手摸了摸他的背,一摸全是汗,這我就納悶了,明明很熱怎么就不脫衣服呢?問為什么他也不說,等到放學他媽媽來接他,我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他媽媽。

他媽媽說:“他這個衣服上有奧特曼,他最喜歡奧特曼了,穿上這個衣服就不脫下來。

噢,原來是這樣。

第二天,王天一還是穿著這件衣服,于是,我來到他跟前對他說:“你衣服上的奧特曼真神氣,可它天天站在衣服上太累了,你把衣服脫下來讓它休息休息好嗎?休息好了,奧特曼才更有力氣保護你呀。

再說,奧特曼很喜歡干凈,你看,你的奧特曼都臟了,你不脫下來給它洗一洗,它會傷心的。

”聽我這么一說,王天一點了點,連忙脫下了衣服,把它疊好放在了衣架上。

作為老師,舉手投足間都給孩子傳遞著重要的信息,成為他們努力地坐標方向,所以我們要以自身的心靈去用心的接觸孩子的心靈,把老師的愛心、細心變成“成功教育”的動力。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讓孩子為了父母的夸獎變懂事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時過于以外在獎賞為導向,而忽視了內在動機的培養(yǎng),他們可能會變得過于依賴外部的認可和獎勵,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動機。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內在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觀念。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理解和積極參與社會規(guī)范,并幫助他們發(fā)展自己的獨立和自主性。以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做出合適的選擇,而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外在的夸獎。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夸獎孩子:“真棒,你真懂事!”

而孩子為了得到贊美的話語,不希望父母操心,便會偽裝原本自己的小孩天性,壓抑而迫切的表現自己的乖巧懂事。

懂事,是個非常招人喜歡的特質,它意味著不帶來麻煩。

父母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面對著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對于那個被夸“懂事”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或者說對于一個處于調皮時期不能控制情緒的孩子,壓抑自己的真實性格,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生活,不讓父母操心,這樣真的好嗎?

事,對于孩子,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在與他人相處時,過于懂事的孩子可能過度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權益。他們可能會過度迎合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導致自己被人利用或被動地處于不利位置。他們可能會缺乏辨別力,不懂得保護自己,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你覺得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當孩子表達情緒或需求時,給予他們充分的傾聽和關注。不要打斷或忽視他們的表達,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求,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溝通工具,如繪畫、寫作、角色扮演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并加深別人對他們的理解。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其實也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或者失去父母的愛。當父母能夠接納并且對他們的需求表示回應時,孩子的擔憂自然也就降低了,為孩子提供情緒上的支持,例如擁抱、輕撫或安慰的話語。這能夠幫助他們感到安心和放松。

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讓角色錯位。

角色錯位是由于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角色,孩子不得不承擔其不屬于他們的責任。父母要學會察覺,反思,不要讓角色發(fā)生錯位。

懂事,或許是長大的標志之一。

然而,過早地懂事,承受一個孩子不該承受的東西,對于孩子來說,太過殘酷,既不利于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讓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孩子才能成為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教育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主張,讓他們學會適當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和維護自己的權益,孩子需要學會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學會說“不”并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邊界,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在適當的范圍內做出決策和承擔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自信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既懂事又獨立自主的孩子。

相關推薦

  • 四大教育誤區(qū)埋沒聰明孩子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
    2022-02-23 閱讀全文
  • 專家建議:小心4件小事埋沒了寶寶的聰明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做的應是:了解孩子的特點,理解他,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用社會上統一的“成才標準”去要求孩子,結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
    2021-09-11 閱讀全文
  • 沒有孩子完成不了的事情 當拿到《五彩龍》這堂課時,我懵了!這么難,孩子怎么畫?怎么辦?而且時間很緊!我趕緊跟園長說:“不行的,太難了,我班上的孩子肯定畫不出來的。 ”園長說:“孩子肯定行的,不要擔心,要相信孩子,沒有孩子完成...
    2020-11-20 閱讀全文
  • 1—3歲寶寶聰明的標準 “這孩子話說得早,真是聰明” “走路走得早的孩子要聰明些” “會爬的孩子聰明些” 誰家有了小寶寶,周圍熱心腸的爺爺、奶奶、伯伯們,都愛用各自的標準和說法將小寶寶評判一番。說得多了,年輕的爸媽們也犯了糊...
    2020-10-27 閱讀全文
  • 不要強迫孩子為你埋單 怕吃虧的媽媽使女兒與人敵對 與小朋友敵對的蓓蓓 “我不跟你玩,別碰我的?!陛磔硪话淹崎_了小伙伴丫丫,忙不迭地搶回了自己的。 丫丫被蓓蓓推了個跟頭,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 丫丫媽媽趕忙跑過來,扶起丫丫...
    2021-02-05 閱讀全文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

2022-02-23 閱讀全文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做的應是:了解孩子的特點,理解他,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用社會上統一的“成才標準”去要求孩子,結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

2021-09-11 閱讀全文

當拿到《五彩龍》這堂課時,我懵了!這么難,孩子怎么畫?怎么辦?而且時間很緊!我趕緊跟園長說:“不行的,太難了,我班上的孩子肯定畫不出來的。 ”園長說:“孩子肯定行的,不要擔心,要相信孩子,沒有孩子完成...

2020-11-20 閱讀全文

“這孩子話說得早,真是聰明” “走路走得早的孩子要聰明些” “會爬的孩子聰明些” 誰家有了小寶寶,周圍熱心腸的爺爺、奶奶、伯伯們,都愛用各自的標準和說法將小寶寶評判一番。說得多了,年輕的爸媽們也犯了糊...

2020-10-27 閱讀全文

怕吃虧的媽媽使女兒與人敵對 與小朋友敵對的蓓蓓 “我不跟你玩,別碰我的?!陛磔硪话淹崎_了小伙伴丫丫,忙不迭地搶回了自己的。 丫丫被蓓蓓推了個跟頭,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 丫丫媽媽趕忙跑過來,扶起丫丫...

2021-02-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