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處理沖突
發(fā)布時間:2020-07-01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讓孩子自己處理沖突”,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
在活動休息時間,子杰急沖沖地跑來對我說:“馮老師,誠誠他又打我。
”聽了他的話,我的心一緊,心想:是啊,今天子杰已經(jīng)是第二次來告誠誠的狀了,都是因為誠誠在游戲的時候,因為溝通方式的不對,習慣了用力去拍同伴的肩膀,讓同伴認為他是在攻擊自己。
我想我不能像上次那樣去批評誠誠了,顯然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
我靈機一動,不如讓子杰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許會化解幼兒之間的誤會,讓他們學習怎么去溝通,怎么去想出。
我就問子杰:“子杰,他這樣你喜歡嗎?”子杰說:“我不喜歡。
”我又說:“你不喜歡他這個樣子,你告訴他了嗎?”子杰搖了搖頭,我很鄭重地對子杰說:“其實誠誠他非常喜歡和你玩的,他很想跟你做朋友,只是有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你能幫助他嗎?”子杰點點頭,你不喜歡他這么做,你就直接告訴他,你讓他知道,你不喜歡他這個樣子,如果他再這樣,你就不理他了,再也不和他玩游戲了,知道了嗎?”子杰點點頭說:“知道了,馮老師。
”我笑著說:“那去跟他說吧!”
我看著子杰走到了誠誠的面前,只聽他說:“我告訴你哦,如果你再打我,我就不跟你玩了,而且以后都不跟你玩了。
”誠誠聽了子杰的話,連忙說:“對不起,我保證以后都不打你了,你跟我玩吧!”子杰說:“你保證哦!”誠誠點點頭說:“嗯,我一定不再打你了!”兩個人又冰釋前嫌,玩起游戲來了!Yjs21.COm
一整天下來,我沒有聽到子杰來告狀,看來這招還是挺管用的,孩子之間的沖突時難免的,如果老師都幫他們一一解決,那他們就很難學會與別人想處,這樣他們的交往能力就等不到提高,這對孩子今后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給孩子的不是過度地保護,而是讓他們學會怎么保護自己,怎么與人交往,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讓孩子在交往中做自己行動的主人,讓老師做一個引導者、協(xié)助者,而不是決策者。
不知道本文“讓孩子自己處理沖突”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請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
在幼兒園中,小朋友之間打架之類的不友好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孩子進入幼兒園,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難免會產(chǎn)生摩擦,發(fā)生爭執(zhí),身體的某個部位被經(jīng)意或者不經(jīng)意的小傷害過。在這個群體中,孩子怎樣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作為老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孩子的父母們,在遇到自己的……
在幼兒園中,小朋友之間打架之類的不友好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孩子進入幼兒園,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難免會產(chǎn)生摩擦,發(fā)生爭執(zhí),身體的某個部位被經(jīng)意或者不經(jīng)意的小傷害過。在這個群體中,孩子怎樣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作為老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孩子的父母們,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帶點小傷或者掛點小彩后,如何處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呢?這是我們經(jīng)常遇到而又必須及時處理好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
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叫桑振祥,有一次我們在區(qū)域活動中玩游戲,他和另一個小朋友張君豪,為了搶玩具,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君豪動手抓傷了桑振祥。桑振祥也動手打了張君豪。當時我就走過去問怎么回事,了解情況后,我蹲下來跟他們說,有好玩的玩具我們要學會分享,一個人獨占那是不對的,老師不喜歡自私的小朋友。說完后我轉身就走了。我偷偷地看了他們兩個一眼,只見他們兩個相互看了對方一眼,然后看見張君豪把玩具給了桑振祥,并輕輕的說了聲對不起,桑振祥接過玩具說沒關系,我們一塊玩吧。就這樣他們兩個高興地玩了起來。當放學的時候,我們把今天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跟振祥奶奶說了一遍,他老人家根本不聽,只想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并對那個小朋友大呼小叫的,其實有一些小的事情老師和家長不需要給他們解決,只需要提醒他們一下它們就會自己解決。
我們班還有一個叫胡勝濤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戲時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他也沒有和老師說。結果第二天他的媽媽就來跟我們說,說有一個小朋友打他的頭。結果當著他媽媽的面,我把他們兩個叫到我的跟前,問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當我要跟他的媽媽解釋時,他媽媽突然拉著那個小朋友問:"你們兩個是好朋友嗎?"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間不因該打架,你們兩個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兩個孩子在家長的教育下開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們作為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時,一方面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形為;另一方面,要教給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等。更要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留給孩子在自己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fā)生糾紛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在與小朋友的爭執(zhí)中,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學會面對小小的挫折。
老師還應該留心事情的發(fā)展,對于孩子間的公正處理,及時給予肯定;對受欺負沒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給予幫助,爭取到應有的理解和正義。讓孩子們明白:與人相處,要友好,友善,禮貌,平等。
跟家長一起處理孩子間的摩擦時,常會看到家長教育孩子采用極端的處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勵孩子去和別人打,教孩子"不吃虧"意識;還有的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許所謂的"壞孩子"交往,使孩子喪失了鍛煉交往能力的機會。我們要跟家長溝通,達成以下共識:
(一),活潑好動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戲時,發(fā)生一些矛盾是難免的,大人不要把小問題當成大問題,更不能把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等同于成人之間的矛盾。
(二),對待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甚或小傷害,家長應持冷靜的態(tài)度,理智的進行處理,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處理,無論誰是誰非,對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勵少責罵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對,不能偏心袒護,更不能粗暴打罵,而要批評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面給被傷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個團結友愛,有禮貌,勇于承擔責任,知錯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認真分析實情,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行為:"你是對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為你自豪,他雖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師也批評了他,我們不生氣原諒他。"家長的肯定,可以讓孩子丟掉委屈情緒,產(chǎn)生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對性格懦弱膽小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三),教給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告訴孩子,哭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被認為是膽小怯懦的表現(xiàn)。當別人打過來時,要知道用手去擋開,或者避開,不能呆在那里讓人打,還要及時將這一情況告訴老師,在該爭的時候要去爭,特別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體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來敢于制止,必要時包括請求小朋友、老師的幫助和還手。
我們都知道,孩子間的小問題、小摩擦是連續(xù)的,不間斷的,我們也不期望一兩句話就能解決問題的,況且幼兒易反復,需要老師和家長長期耐心地進行指導,堅持一貫性原則。孩子之間的不友好行為是幼兒成長階段的正?,F(xiàn)象,老師和家長對此都要有正確認識,真愛孩子就不要袒護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決問題,愛有真假之別,猶如真假種子之別。假種子會坑農(nóng)民一季,假教育卻會坑孩子一生。
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讓孩子有機會享受"矛盾"中的成長,學會在成長路上解決矛盾,大人和孩子就會共同成長。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就不能代替孩子體驗。
正確處理幼兒的沖突
一天上午,劉衡的爸爸跟我說:“劉衡最近幾天不想上幼兒園,每天上幼兒園前都會找很多借口?!甭犃藙⒑獍职值脑?,我覺得問題必須解決。于是找了個機會對劉衡說:“劉衡,老師認為你最近表現(xiàn)很好,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泥工也捏的好,老師很喜歡你呢,你為啥不想上幼兒園?”劉衡說:“李承鈺和吳炳楨打我,我就不愿意上幼兒園?!庇谑?,我把他們倆叫來問明原因,答案是劉衡不給他們玩玩具。劉衡說自己還沒有玩夠,他們倆就來搶。我對承鈺和炳楨說:“小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如果你剛拿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被別人搶走了,你愿意嗎?”
他們倆搖了搖頭。
我問他們:“那應該怎么做才對呢?”
他們想了想說:“如果我也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等小朋友玩完之后再玩,也可以跟小朋友商量一起玩?!?/p>
我贊許地點了點頭:“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你們倆跟劉衡道個歉,握握手還是好朋友?!彼麄兩斐鍪治赵诹艘黄???粗⒆觽兊拿芑饬?,我特別高興。
怎樣教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一、家長學會“袖手旁觀”
兩個孩子為了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甚至打起架來。碰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家長可能都會著急地上前去阻止自己的寶貝。但是,焦老師的做法不是這樣。她會在一個孩子搶到玩具后問他,“寶寶,你覺得你搶別人的東西你開心嗎?”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發(fā)現(xiàn),好像自己也沒有什么開心。即使是表達能力還比較弱的小班孩子,也會用眼神來看看老師,然后低下頭來。很多孩子會主動把玩具遞給剛才的小伙伴,讓他先玩。這樣一個體驗和感受的過程,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一次次經(jīng)驗的累積中,孩子們在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慢一拍,想一想,究竟怎樣的動作才是合適的。家長和老師不要直接地制止孩子的舉動,要善于去等待,讓他們自己找到方法。
二、不要錯過每個細節(jié)
很多家長會用“孩子還小”作為替他做這做那的理由。其實,家長不要放過每個可能讓孩子發(fā)展自主能力的生活細節(jié)。例如,幼兒園吃點心的時候孩子們會喝帶軟管的飲料。一些小班小朋友把管子從飲料盒上拿下來后就發(fā)呆了,不知道怎么把塑料包裝紙去除。在家里,很可能大人隨手就幫他剝掉了,但是在幼兒園,老師們卻讓他們自己通過咬啊撕啊等方式,嘗試自己解決。然后,老師再示范正確的方法,并請一些孩子擔任小老師。孩子們學會了正確的方法時,都顯得非常開心。
一位幼兒園園長曾花了20分鐘時間,觀察一群男孩如何利用班級百寶箱里的材料,連出一段長長的“水管”。起初,孩子們自然而然向老師求助,但是,在老師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后,男孩們齊心協(xié)力,用報紙、膠帶等小玩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她看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首先擁有了自信,他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借助別人,也能取得成功;其次,孩子們會漸漸養(yǎng)成一種自主的習慣。3歲左右的孩子是一個培養(yǎng)獨立性最佳的時期,家長千萬不要錯過。
讓孩子自己展示自己
很快就要吃飯了,孩子們都在那里說話。想起我們班的孩子有些靦腆,要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時我提議讓小朋友們來為大家唱歌、講故事、數(shù)數(shù)等等的形式讓幼兒參與。一開始,孩子們都很拘謹,后來,慢慢形成了一種定式,孩子們也就習慣了,并且都搶著要到前面來展示,一些活潑的孩子都開始踴躍參與。但也有靦腆的孩子。丹丹就是個不愛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并且來到我班時間不長,對老師的要求和班里的一些常規(guī)還不太悉。丹丹,你來試試好嗎?我試著問她,沒抱太大的希望。她手中一邊玩著衣角,一邊膽怯的走了上來,實在是讓我沒有想到。丹丹給大家表演了一個手指游戲,真的是棒極了!丹丹,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我們再來試試?丹丹又說了一邊,這次聲音明顯大了許多。我又引導小朋友集體對她進行了鼓勵,丹丹笑得合不攏嘴。其他的幼兒現(xiàn)在也爭先恐后的要參加。當孩子都輪完一輪,我們也開飯了。孩子們吃飯的時候臉上也掛著笑容。現(xiàn)在,我們把飯前的空余時間留給孩子們,成為孩子們自己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孩子們現(xiàn)在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在活動中也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應多給孩子這樣的空間,讓孩子們有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
要讓幼兒自己學會處理紛爭
今天起床后的生活自由活動時間,我正在給女孩子梳頭發(fā),胡至昀眼里含著淚水一只手還捂著鼻子委屈的跑來跟我說:“老師,李維波打我?!崩罹S波也跟著走過來著急地說:“沒有,我沒有打他,是他搶我的書把我的書弄皺了。”胡至昀也反駁道:“我沒有搶他的書,我只是想看一下,他就打我的鼻子?!彼麄儍扇司湍阋痪湮揖涞貭幊持l也不愿承認自己有錯。我就讓他們兩人先冷靜一下,自己想想剛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有這樣?看他們心情都平靜下來了,就請他們坐下來,我們?nèi)齻€人圍坐成一個圈一起談談事情的經(jīng)過。在一翻談話,我終于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原來是因為今天李維波帶來了一本新書胡至昀想看就問李維波借,可是李維波不借他覺得胡至昀上午的彩紙沒有送給他就是欺負他,所以不愿意借。胡至昀覺得只要他開口問過了,李維波就應該借給他,而且平時他也借給書給李維波看過,所以就直接伸手去奪,結果李維波就動手打到了胡至昀的鼻子。當兩個人心平氣和地將事情說清楚后,他們也同時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有不對的地方。所以都向對方道了歉,約定以后再有什么事情要用語言來表達,有意見就要說出來,不要那么沖動,不隨意動手。
進入大班后,幼兒思想也更獨立了,經(jīng)常根據(jù)自己的意識來做事,總覺得自己有道理,經(jīng)?;ゲ幌嘧?,特別男孩子喜歡用武力解決沖突。作為老師要多關注幼兒內(nèi)心想法,要讓幼兒自己學會處理紛爭,同時也要適時地介入引導,運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保護孩子擁有一顆善良健康的心!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著自己處理同伴間的矛盾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著自己處理同伴間的矛盾
現(xiàn)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凡是喜歡包辦,孩子的依賴性及獨立性及自理能力較差。在幼兒園這個群體中,孩子間的矛盾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怎樣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作為老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孩子的父母們,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帶點小傷或者掛點小彩后,如何處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呢?這是我們經(jīng)常遇到而又必須及時處理好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
有一天,我在組織孩子排隊做操時,聽到隊伍后面?zhèn)鱽頎幊车穆曇簦瓉硎歉咩戩虾湾羞b發(fā)生了矛盾,我問她們原因,兩個人同時對我說:“她擠我?!薄笆撬葦D我的。”“她還推我了呢?!眱蓚€人你一句我一句搶著說著,我接著問:“為什么會擠到對方呢?你們有沒有聽到我整隊的口令?我已經(jīng)讓大家保持半臂的距離?!边@時兩個人都不說話了,我又問:“你們兩個人都動手推對方了,這樣能解決問題嗎?”兩個人搖搖頭說:“不能?!薄澳乾F(xiàn)在應該怎么辦???”我問。這時兩個人都表示不再這樣做了,只是誰也沒有向對方道歉。
做完早操之后,我看兩個孩子都比較平靜了,就和兩個女孩兒說:“我們都是大二班的小朋友,發(fā)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矛盾我們就要想辦法去解決,但是不能動手,動手打人是不文明的行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找老師來幫忙,現(xiàn)在你們兩個握握手,還有好朋友?!闭f完,兩個人握握手,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們班還有一個叫李炑樊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戲時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他也沒有和老師說。結果第二天他的媽媽就來跟我們說,說有一個小朋友打他的頭。結果當著他媽媽的面,我把他們兩個叫到我的跟前,問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當我要跟他的媽媽解釋時,他媽媽突然拉著那個小朋友問:“你們兩個是好朋友嗎?”他回答:“是?!薄昂门笥阎g不因該打架,你們兩個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兩個孩子在家長的教育下開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們作為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時,一方面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形為;另一方面,要教給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等。更要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留給孩子在自己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fā)生糾紛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在與小朋友的爭執(zhí)中,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學會面對小小的挫折。
老師還應該留心事情的發(fā)展,對于孩子間的公正處理,及時給予肯定;對受欺負沒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給予幫助,爭取到應有的理解和正義。讓孩子們明白:與人相處,要友好、友善、禮貌、平等。
孩子間的不友好行為是幼兒成長階段的正常現(xiàn)象,教師和家長對此都要有正確的認識,真愛孩子就不要袒護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決問題,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有機會享受“矛盾”中的成長,學會在成長的路上解決矛盾,大人和孩子就會共同成長,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就不能代替孩子體驗。
讓孩子自己吃魚
今天是升入中班后的第一次吃魚。用餐前,我提醒他們現(xiàn)在是中班小朋友,一定要學會自己吃魚這個本領,所以老師誰也不幫忙,小朋友自己想辦法把魚吃掉。末了我還問了他們一句“孩子們有信心嗎?”“有!”我原以為會有很多請求幫助的聲音,可結果卻出乎我的預料。在隨后的用餐中孩子們都是自己吃的魚,并且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吃魚方法,我歸納一下大致有以下三種:第一種先吃中間肉多的地方,沒有魚刺的地方吃完了就把魚翻個個,一個手不行另外一個手也幫上忙了,等到?jīng)]有魚刺的肉吃完了,魚的美味好象還意猶未盡,于是他們把邊上有肉帶著刺的部位也吃到了嘴里,吃掉了肉再把魚刺吐出來。這種吃法是最成熟的一種,不過只是幾個幼兒。第二種是先把頭、尾及邊上的刺去掉,留下中間一塊魚肉,再用勺子挑著肉吃。這種吃法幼兒人數(shù)最多,雖然吃到的肉比第一種少些,但它的好處是不容易被魚刺卡到喉嚨。第三種吃法是用勺子東挑一塊肉西挑一塊肉,挑著挑著魚刺就混在了一起,找不到?jīng)]刺的肉,又不敢把魚和刺一起吃進嘴里,只好放棄去吃別的菜了。這種吃法吃到的肉是最少的。餐后我表揚了所有的幼兒,夸他們真的都很能干,沒有老師的幫忙也能自己吃魚了。離園時我聽到思羽對奶奶說;“今天中午是我自己吃的魚?!蔽衣牭竭@話不禁讓我有很多的感觸?!敖裉焓俏易约撼缘聂~?!焙芷胀ǖ囊痪湓?,話語中流露出很多的自豪和自信,我突然覺得小班時我對有些孩子太呵護了。那時生怕他們被魚刺卡到喉嚨,又怕他們吃不到很多的魚肉,因此吃魚時,我和保育老師總是細心地幫他們把魚刺分離,再讓他們吃,殊不知孩子魚是吃到多了,本領卻沒有學到。新《綱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地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蔽覀冋娴亩嘧尯⒆佑绣憻挼臋C會。當然造成我們過度保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們對孩子的不放心。他們總覺得孩子太小,自己穿衣穿不整齊,自己吃飯吃不干凈,因此更多時候寧可包辦代替,這種心理也把壓力轉交給了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在告訴我們嘗試后就會有經(jīng)驗。今天用第三種方法吃魚的小朋友雖然吃到的少,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點,相反他覺得是自己吃的,反而對自己很自信。相信下次、下下次一定會一次比一次吃到的多,不久的將來他們也能學會第一種吃魚的方法。吃魚如此,做其他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家長和老師更多的時候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也許一開始他們會做得很糟糕,我們不要責怪他們而是要給予指導和鼓勵,因為不久他們就會做得很好。
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天早晨像往常一樣,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進了班級,自由的選擇活動區(qū)玩,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玩小車,有的玩積木,有的涂涂畫畫等,室里自由游戲秩序井然。看見時鐘指向了八點十分,我想到該組織孩子們?nèi)敉饬恕S谑钦绽乓欢我魳?,示意大家整理。許多孩子們聽見音樂聲便自覺地收起手里的玩具材料。整理得快的就已經(jīng)坐在小椅子上等候出發(fā),整理得慢的正在加快速度。我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孩子似乎并不在乎音樂的提示,全然不顧周圍的同伴一個個整理,他們還在忙碌自己的游戲。我沖著那幾個孩子說道:“快點過來,我們要走了?!闭f完用嚴厲的眼神注視那幾個孩子。只見他們拽著手中的物品極不情愿放回,一副很不心甘的樣子。我有點生氣,走過去,看見一個孩子正在搭一座象房屋的樣子;另兩個孩子的手里還拿著橡皮泥沒有放回去。難怪他們不愿意整理,原來還想繼續(xù)他們的游戲,不舍得離開。
如果我在這時候強制中斷他們沒有完成的,那么他們會怎么想?心情會不會因此不悅?以后對該活動還有沒有持之以恒的興趣呢?孩子的要求合理嗎?規(guī)則是為自己方便,還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當設定的班級常規(guī)和的需要之間發(fā)生沖突時,是該服從規(guī)定還是滿足需要呢?常規(guī)是社會的客觀存在,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逐步認識、理解和遵守常規(guī)是必要的。常規(guī)對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園教育的順利進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園《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要關注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意識的孕育,為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其空間。同時,我們要針對兒童的發(fā)展變化和個體差異,有效地實現(xiàn)目標。所以,我讓還沒完成游戲的幼兒讓他們玩好后再出來戶外活動,兩個孩子開心的繼續(xù)進行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兩個孩子收好了玩具,蹦蹦跳跳的出來和大家一起戶外活動了,他們的臉上露著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