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應如何對待孩子的好奇心

發(fā)布時間:2020-06-24 幼兒感恩的心活動方案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筆記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案改笐绾螌Υ⒆拥暮闷嫘摹保?/p>

一、孩子好奇心的表現(xiàn)

1、孩子總喜歡東摸摸、西摸摸、什么都往嘴里塞;越是不讓摸的,孩子越想摸。

2、對新奇的事情和物品非常感興趣;越是沒有看過,不知道的東西越是感興趣。

3、越是不讓放到嘴里的,孩子越是想啃一啃。

4、對熟悉的東西,很快就失去了興;再好玩的玩具,也不會玩很長時間。

5、只要是沒見過的,什么都好;玩過的,看也不想看一眼。

6、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撕壞東西,弄壞玩具。

7、會說話的孩子還會“為什么”“為什么”地問個不停。

二、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1、正視孩子的“破壞行為”

生活中孩子們的破壞行為也很多,拆、毀物品,屢見不鮮。

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的這種行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現(xiàn),把玩具汽車拆開是因為他想知道汽車里面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會使汽車轉動,如果把轱轆下來,汽車會怎樣?孩子的頭腦中充滿了新奇的念頭,于是他會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

因此成人不能輕率地將孩子的某些違規(guī)行為定性為“破壞”,而應該真誠地相信,同時設法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他真實的需求和動機。

在肯定和鼓勵孩子探索行為的基礎上講清道理,給他提供問題的答案,滿足他的好奇心。

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廉價。

安全的玩具,讓孩子盡情地探究和擺弄。

2、滿足孩子的收集欲

為什么在大人眼里平淡無奇,甚至是“破爛”的東西,卻是孩子心中的寶貝呢?其實孩子收集“破爛”的行為,表現(xiàn)出他對大自然中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在孩子的眼里,普通的一顆小石子就是一粒閃光的寶石,一片干枯的樹葉也是美麗無比的神奇樹葉,如果成人輕率地將這些看來毫無價值的東西扔掉,就有可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何不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這些“寶貝”的價值呢?

和孩子一起制作收集冊。

挑選一本厚重的冊子,和孩子一起將撿來的樹葉、花朵等固定在冊子上,并幫助孩子寫出名稱或者撿拾的地點。

如果孩子感興趣,還可以引導他去了解樹葉、花朵的名稱,比較其異同點。

日積月累,孩子在無形中豐富和擴展了自然知識。

建立一個小型的展覽中心。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利用窗臺、架子或者開辟出房間的一個角落,專門存放孩子收集來的各樣東西。

和孩子一起分門別類地將收集品擺放起來,并用標簽加以說明。

和孩子一起玩創(chuàng)意游戲。

把撿來的石子洗刷干凈,按照大小、顏色、形狀分類,或是用畫筆在石頭上任意涂抹,畫出孩子心目中最美麗的石頭圖案。

找一張白紙,把孩子收集的樹葉貼在紙上,做成簡單的樹葉標本,或者任意組合成不同的圖案。

在這樣玩玩做做中,孩子會學到關于石頭和樹葉的很多知識,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愈加旺盛,并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

3、積極回應孩子的問題

“螃蟹為什么會橫著爬?”“太陽怎么不掉下來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他和成人的對話中增加了許多的問號,“是什么”“為什么”“會怎樣”等類似的問題五花八門,搞得大人很頭疼。

成人應注意傾聽,做忠實的聽眾。

孩子問問題的時候,成人采取不理睬、厭煩甚至嘲笑的態(tài)度會使孩子感到沮喪,從而放棄了對問題的提問,使孩子的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泯滅了。

因此,切忌“你怎么這么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孩子提問題的時候,你應該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tài):彎下腰,目光注視孩子,用點頭和微笑鼓勵他,并且用語言表達對問題的興趣,如:“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哦!”“是嗎?”等。

如果您知道問題的答案,當然可以直接告訴他。

對孩子的問題不要敷衍了事,特別不宜用一些荒誕的、不科學的內(nèi)容灌輸給孩子,以免他形成對事物的錯誤認識。

如果不知道的,您應如實地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讓我查一查書再來告訴你。

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成人可以和他一起來查百科全書,或者請教他人,甚至從網(wǎng)絡中尋找答案。

啟發(fā)孩子思考,鼓勵他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不知道本文“父母應如何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應該如何去對待調(diào)皮的孩子


這一學期,我被領導安排在東校區(qū)教大(6)班。

這個班幼兒60人,男小朋友占幼兒總數(shù)的70%。

他們大多數(shù)較調(diào)皮,常常在課上說話、做小動作,總是不能安靜下來認真地聽一堂課。

我一邊摸索一邊總結,結合理論和實踐,談談幾點自己對待調(diào)皮孩子的辦法:1.加強培養(yǎng)幼兒的常規(guī)讓幼兒明白上課要安靜地聽老師講課,課余是孩子的時間可以自由玩.上課時間不能長,整頓好紀律,馬上講課。

你的課要提前做好準備。

要生動,擬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

在講的過程中,要動用全身器官,聲音、表情,動作都要吸引孩子。

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稍微有孩子要亂了,你要用手勢去制止,不要用聲音。

不要因為一個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數(shù)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讓幼兒有事情可做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

常規(guī)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

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

根據(jù)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習、游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guī)自然就會好起來。

3.及時分析原因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xiàn)象,我們應該及時分析原因。

如今天的活動內(nèi)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是否清晰等等。

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jié),影響了整個活動。

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么,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著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為。

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后再問他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

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習自己管自己。

寫了這些,看看好象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

不管怎樣,個人認為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diào)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guī)也會逐漸改觀。

父母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


《圣經(jīng)》上有一句話:瞧,那個幸福的人,他有一個孩子!的確,孩子是造物主對人類的神奇饋贈。孩子純潔得如同天使,搞笑的像幽默大師,無邪的眼神和天真的童言經(jīng)常讓我們內(nèi)心柔軟、大腦開竅,有了孩子就不乏驚喜,但是在驚喜之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適應,無需舉例,對本文感興趣的朋友無不深有體會。

很多父母經(jīng)常為自己對孩子發(fā)脾氣而煩惱,每次大光其火后都后悔不迭并對自己承諾再也不這樣,可每次事到臨頭又都控制不住。于是經(jīng)常有人向我咨詢克制壞脾氣的技巧??酥瓢l(fā)脾氣的技巧不是沒有,也不是無效,問題是止住了這一次,還有下一次,一旦突破你忍受的極限,爆發(fā)帶來的破壞性更可怕。應對負面情緒最重要的不是脾氣來了怎么克制,而是讓這個消極情緒根本就不產(chǎn)生,克制的技巧說到底是治標不治本。

這么多年,在我接觸的父母朋友當中,只有兩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煩過。一位媽媽以寫作為生,兩歲的女兒有陣子迷上了按電腦光區(qū)的開關。我問她,你不擔心孩子把光區(qū)弄壞了嗎,她說,弄壞了又怎么樣呢?我又問,孩子打擾你的工作,你怎么辦?她說,最嚴重的一次,我寫了很長時間的稿子,她過來就給我關機了。我說,那你怎么處理的?她說,我就站起來穿衣服裝作出門,對孩子說,媽媽沒辦法工作了,我走了。孩子就抱著我的腿不讓我走。下次我寫東西的時候,她又過來,我問她你還關機嗎?她說,不關了,媽媽走。

還有一位媽媽,三歲半的兒子耽于幻想的程度超過一般。他可能突然站在面前攔住你,裝作公交售票員,讓你買票;也可能忽然說自己是奧特曼,要你配合;還可能隨便拿著一個東西當對講機,讓你服從指揮。簡而言之,她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在什么場合,她都隨時可能幻想一種情景,期望你傾情演繹。在去年的夏令營中,我目睹了這位媽媽是如何毫不急躁的悉心配合孩子的。我看到孩子的眼神中,有一種超過普通孩子的對幻想的沉浸,同時又很稚弱,像一層薄薄的膜,一旦被拒絕,就很可能陷入混亂。這是一個不同一般的小孩,他有自己的節(jié)奏,如果能夠得到保護和配合,他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能為人之所不能”的人,但是如果被打斷而陷入混亂,他的特點就成為他的麻煩,如果被迫接受成人的要求,他有可能一生都陷于自我與外界的矛盾。真慶幸,孩子有一位這樣好的媽媽。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對孩子不煩、不氣?

我覺得首先是“愛”的問題。安妮寶貝說過一句話:就是因為愛得不夠,多說一句都是錯。兩性之間是這樣,親子之間也是這樣。很多父母對孩子所謂的“愛”,其實是自私。愛意味著更多的允許和耐心。孩子符合父母的心意才“愛”不是真正的愛,愛是孩子符合他自己的心意我們?yōu)橹芍缘母吲d。孩子各種不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為(比如對我們的“打擾”或者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并非出于故意,而且孩子對我們的愛是自然而博大的,基于愛,我們應該有更多的體諒和理解,應該開動腦筋尋找一個合適的避免沖突的方式,而不是不公平的指責和發(fā)飚。

其次與父母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有關,生氣是因為你覺得這是個“事兒”,覺得煩是因為你認為孩子這樣不應該。比如孩子喜歡按電腦的光區(qū),比如孩子自己吃飯把米粒弄得到處都是,比如孩子又把剛洗過的衣服弄臟,比如孩子太貪玩成績不太好,你覺得這是個“事兒”,其實它未必是個“事兒”,或者不是一個多大的“事兒”。如果你能容得下,能看得透,還有什么脾氣可發(fā)呢?再比如,那位悉心配合孩子幻想的媽媽,她不認為孩子這樣熱衷于幻想有什么不應該,而是懂得尊重孩子內(nèi)在的節(jié)奏和與生俱來的特點,明白自己必須做什么,“煩”從何來?理解了一切,就原諒了一切。父母們的負面情緒背后常常隱藏的是負面和狹隘的認識。

還有一個因素很重要,就是權利。同樣的錯誤,為什么對客人的孩子我們就能好說好道,對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容忍?為什么我們會說“這要是我自己的孩子,哼,我非……不可!”?

我們是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人還是無形中總是把他視作自己的“附屬”?如果,真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真的需要表達一種不滿,我們是否可以像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相處一樣來對待我們的孩子,而不是上下級般的訓斥和懲罰?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背后,仿佛是一個幽暗的黑洞,我們之所以迷路,是因為愛和理性的陽光還沒有到來。

如何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由于三四歲的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xiàn)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xiàn)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開始“鬧獨立”。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當,可能加劇逆反心理的現(xiàn)象,諸如:

1.家長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時往往是不許這樣不許那樣;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要孩子學這學那,如果孩子不感興趣,不想學,父母就擺出一副長輩的架勢,于是容易產(chǎn)生與孩子情緒上的對立。

2.嘮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歡整天對孩子嘮嘮叨叨,這個要這么做,那個要那么做;這也不對那也不是,總是沒完沒了地嘀咕,這種“敲木魚”式的教育最終導致孩子厭煩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3.漠不關心的教育方式: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強,什么都要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時電插座、煤氣開關也是他們探究的對象,一點不懂其危險性,有時好好的玩具也要拆開來看看,甚至會損壞貴重的家用電器。如果此時父母僅是簡單、粗暴地說不許或不予理睬,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做父母的應尊重幼兒心理發(fā)育的規(guī)律,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改進自己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當作朋友平等對待,如果不是嘮叨就是打罵,孩子必然把你的話當耳旁風,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反感。

其次要冷靜分析孩子出現(xiàn)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應注意改進,成人應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無理取鬧,則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對其逆反行為不予理睬,事后再進行教育、誘導,說明利害關系,千萬不要“犟過孩子頭”而火上澆油,把事情搞得更糟。還可利用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使孩子服從正確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動卻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這么對他講:“你看那邊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會比他差吧?”孩子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會自己走路了。這種方法用得得當,不亞于正面說教。

最后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例如孩子好奇、好問、愛動腦筋,家長要因勢利導,講一些孩子聽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盤否定。當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及時制止,并講明道理??傊覀円J真研究幼兒逆反心理這一現(xiàn)象,并耐心地教育、誘導,從而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當作朋友平等對待,如果不是嘮叨就是打罵,孩子必然把你的話當耳旁風,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反感。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當作朋友平等對待,如果不是嘮叨就是打罵,孩子必然把你的話當耳旁風,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反感。

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說用冷水花會感冒的,把電動車拆開說是看看為什么它會自己開,是不是有司機在里面……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于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nèi)W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伙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潘樂巖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

“老師,毛毛把毛巾扯壞了!”孩子們拉著我來到廁所里,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jīng)皺來一起了,毛巾上還拖著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

毛毛低著頭看著毛巾,很難過的樣子。

“老師,您看,這毛巾都不好用了。

”孩子們?nèi)轮?/p>

“我想,毛毛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為什么把毛巾弄成這樣,好么?”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么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

”“原來是這樣,毛毛并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

”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并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作為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chuàng)造。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錯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宇宇的媽媽找到老師,非常生氣地跟質(zhì)問我:別天孩子打架的事,你是怎么處理的,我家孩子老實就把壞事都推到他身上。看到她的樣子,我心平氣和地跟她解釋:我已經(jīng)問過了,他去搶小朋友的彩圖,人家不給,他就動手了。她聽我這么說,扭頭就走,還邊走邊說:我家孩子的臉上就從來沒干凈過。聽那意思,是他的孩子經(jīng)常吃虧。

家長是孩子的標桿,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以什么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錯誤,直接影響著孩子,宇宇媽媽對孩子犯了錯誤,幫著孩子一起找理由,就會讓孩子學會這一招,一旦他犯了錯,老師批評到,他就會迅速將矛頭指向別人,某某也怎么樣了。

對家長的護短,我想告訴她:孩子犯錯是可以糾正的,但家長幫著孩子犯錯,這個錯可能一輩子都難以糾正。

如何對待孩子的發(fā)脾氣


1、置之不理現(xiàn)在的孩子特別的聰明,有時為了讓家里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會想一些辦法,比如說苦惱,發(fā)脾氣,其實作為家長,在孩子苦惱時,你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為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辈灰嗾f。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復一次。孩子不再發(fā)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nèi)ソ稚贤??!辈灰f:“你剛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2、表揚和鼓勵孩子不發(fā)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說話方式??梢哉f:“你能安安靜靜地看畫書,我很高興,你真聽話。”不要說:“你沒有發(fā)脾氣,真是好孩子!”不要強調(diào)“發(fā)脾氣”這個詞。孩子發(fā)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示范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xiàn)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3、盡量避免誘發(fā)孩子發(fā)脾氣的場合和情境如果任務或玩具太復雜了,孩子會因完不成、不會玩而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定得簡單點,讓孩子能夠完成。必要時提供幫助。當孩子變得急躁時,你可以給他一點提示,或說幾句鼓勵的話,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但不要包辦代替。應避免孩子過分疲勞或興奮。要在他玩的筋疲力盡和極度興奮之前,結束活動,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4、不要讓孩子發(fā)脾氣來逃避責任應讓孩子明白,發(fā)脾氣不能幫助他逃避任務。向孩子講清楚:他的任務若不干會給他懲罰;隨他怎么發(fā)脾氣,任務必須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給他應得的懲罰。懲罰之前先給他一些警告。懲罰之后讓他繼續(xù)完成任務。

家長如何鼓勵孩子的好奇心


一、從毀壞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一些玩具或者其他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想進一步了解時,與其擔心孩子毀壞東西,不如教給孩子這些東西的使用方法。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玩玩具,并且在玩的過程中,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為什么會自己動起來,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拆開玩具來研究一下它的內(nèi)部構造。

1、訓練好時機

媽媽在廚房里忙著做飯,讓孩子一個人在客廳里玩耍。

一個人玩著沒意思,看著漂亮的玩具汽車,孩子突然有了想把它拆開來的想法,看看汽車的輪子為什么會轉呢?一會兒,地上就多了一堆零件,可是當孩子想把它裝起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怎么也裝不上去了。

孩子把玩具拆開來,只是想了解它為什么會自己動起來。

孩子因為對玩具產(chǎn)生了好奇心,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是孩子邁開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

如果大人在這個時候對孩子批評,甚至打罵,都會讓孩子剛剛萌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受到打擊,阻止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進取心,對孩子將來的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2、媽媽不要這樣說

當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的玩具汽車時,怒火一下子爆發(fā)了。

媽媽非常生氣地對著孩子說:“爸爸給你買的玩具汽車,你怎么剛玩幾天就把它拆了,下回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

二、從模仿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媽媽在廚房忙碌的動作產(chǎn)生興趣時,媽媽可以安排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他洗黃瓜、西紅柿等,幫著媽媽拿調(diào)料等。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觀察食物生熟前后的變化等,使好奇心得到了進一步的滿足。

而且,還有可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更深層次的好奇心,培養(yǎng)探索事物的能力。

1、訓練好時機

看著媽媽進了廚房準備做飯,孩子也跟進去在媽媽的周圍打轉,不是摸摸這里,就是看看那里。

看著媽媽在擇菜,孩子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根大蔥來。

孩子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很強,當看到媽媽在廚房忙碌時,孩子也想幫媽媽來做一些事情。

這時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這是在搗亂,不讓孩子參與這些家務活,會打擊孩子參加勞動的積極性。

孩子在探索周圍環(huán)境時受阻攔或受挫,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棄,這種性格甚至會貫穿其一生,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很聽話、很順從,遇事聽天由命,但是,他們會沒有主見,遇到很復雜的事情時,往往不知所措。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看到孩子拿起了大蔥,一把搶下來,說:“你別在這給我搗亂了,去外面客廳自己玩去!”然后拉著孩子的手,把他帶到客廳的沙發(fā)上,自己回到廚房繼續(xù)忙碌,并隨手關上了廚房門。

三、從實踐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想要弄明白“花生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個問題時,媽媽可以找兩個花盆,讓孩子在兩個花盆里分別種下炒熟的花生和生花生。

等過一段時間,一盆花生長出幼苗,一盆沒有長出來時,再告訴孩子事情的真相。

1、訓練好時機

孩子吃著媽媽買來的花生,問媽媽:“花生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花生是花生豆在地里長出來。

”隔幾天,孩子拿著鏟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剝好的花生豆一粒一粒地種在土里。

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在我們成人看來可能很可笑,這時候千萬不要嘲笑孩子。

面對孩子的這種探索和實踐的方法,媽媽一定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這樣就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

2、媽媽不要這樣說

看見孩子把花生豆種在土里,媽媽又是生氣又是好笑,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啊!炒熟的花生怎么能種呢?”

四、從聲音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敲打東西產(chǎn)生的響聲感興趣時,媽媽可以專門找一些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比如說,塑料盆子、不銹鋼鍋、玻璃杯子、瓷碗等等,讓孩子用筷子來敲,看看筷子敲打到這些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這樣反復敲打一段時間以后,可以用布蒙上孩子的眼睛,媽媽用筷子來敲打這些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讓孩子根據(jù)這些不同的聲音來判斷媽媽敲打的是什么物品。

這樣不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孩子在玩中知道一些簡單的物理學知識。

1、訓練好時機

到吃飯的時間了,大家都坐在餐桌旁準備吃飯,孩子也坐到了他的小椅子上了。

看著桌子上擺放的筷子和碗,孩子拿起筷子敲了一下玩,聽到筷子敲碗發(fā)出“叮叮當當”的響聲,孩子很高興,拿著筷子不停的敲碗,媽媽說了讓孩子別敲了,孩子就是不聽,“叮叮當當”地響聲吵得大家都沒法安靜吃飯了。

孩子敲碗時,會對發(fā)出的響聲感覺很好奇,而且敲不同的碗或者盤子都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這讓孩子有了探索的欲望,他想知道敲這些東西為什么會發(fā)出這些不同的聲音。

這時媽媽的呵斥或者阻止,都會限制孩子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知識的好機會。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搶過孩子手里的筷子和碗,說:“讓你別敲了,你怎么不聽呢?你這么不聽話,我以后不喜歡你了!”

五、從游戲中訓練好奇心

孩子在玩搭積木的游戲時,突然推倒剛搭起來的“小房子”時,媽媽可以問孩子為什么要推倒這些剛搭起來的房子呢?然后可以讓孩子把搭好的房子按照順序一塊一塊地拆下來,告訴孩子在拆的時候房子不會塌就說明孩子搭的房子很結實。

通過這種非常規(guī)的玩法,才能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正常地發(fā)揮。

1、訓練好時機

媽媽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搭積木的游戲,在媽媽的指導下,孩子好不容易才搭起了房子,媽媽還沒來得及表揚孩子,孩子卻一把推到了剛剛搭起來的房子。

孩子將搭好的房子推倒可能是想知道房子推倒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房子被推倒時積木會朝著哪些方向散落?孩子這種不按常規(guī)方式玩游戲的態(tài)度,正是說明了孩子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如果爸爸媽媽引導好的話,孩子的這種探索欲望會轉變成創(chuàng)新思維,這會為孩子將來學習知識、學會獨立思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看著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孩子搭起來的積木房子在頃刻間“土崩瓦解”,非常生氣地對孩子說:“看看你,好不容易把房子搭好,就這么推倒了,下回再不陪你搭了。

如何應對孩子的千變


天氣有點悶,幼兒的精力又旺盛,常規(guī)活動時幼兒顯得很躁。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在上面點名,幼兒在下面有的說話、有的玩耍,完全沒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們安靜下來,突又想到這樣的辦法治標不治本,于是靈機一動,對著孩子說:“來,我們現(xiàn)在誰都不要說話,豎著耳朵聽。你仔細聽,聽到了什么聲音過一會老師請到你,你就起來告訴大家?!鳖D時,教室一片安靜,大家都在仔細的尋找更多的聲音,過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說出他們當場聽到的很多聲音:小鳥聲、水聲、對面馬路汽車開過的聲音……有的幼兒還會描述他聽到的聲音感覺,老師告訴幼兒,如果這些聲音象錄音機一樣把它們同時放大,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聲音就會成了噪音,耳朵就沒法清靜,長期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和身理健康。接下來幾天,我變化著玩法,比如我讓幼兒閉上眼睛,然后老師用鉛筆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較有趣的聲音來,再讓幼兒猜猜老師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再進行節(jié)奏練習。還有一種變形玩法,就是傳悄悄話,請一名幼兒出來看老師口型說什么,然后用小聲的聲音傳給他的好朋友,好朋友聽了后,按指示玩游戲,如“請你幫老師拿點名冊來。”等。這些“聽聲游戲”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保持安靜、沉默的習慣。這也是誘導孩子們服從命令的好方法。小朋友們對這些游戲很有興趣,幾天下來,幼兒安靜了許多,說話聲音也輕了。所以我也總結出: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必須在萬變中去“應付”幼兒的千變。

相關推薦

  • 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 3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經(jīng)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們十分為難。有些問題說淺了會誤導孩子,說深了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無暇回答時,更是煩不勝煩。那么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呢? 弄清孩子...
    2021-09-28 閱讀全文
  •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誤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誤 面對孩子犯的各種“錯誤”,父母應該認清孩子犯錯誤的原因,進而采取相應的策略。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人都是在不斷犯...
    2020-09-29 閱讀全文
  • 應如何對待孩子發(fā)脾氣 1、置之不理 孩子發(fā)脾氣時,你只管干你的事。 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 這是最見效的方法。 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 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
    2020-11-06 閱讀全文
  • 高明的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爭吵 當孩子煩躁不安時,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他們生氣時,只有情感上的安慰,他們才聽得進去。 一對兄妹在地下室玩,突然傳來什么東西被毀壞的聲音,隨后就是喊叫聲和指責聲。六歲的比利從樓梯上來,氣得滿臉通紅,他一上...
    2021-05-24 閱讀全文
  • 應該如何去對待調(diào)皮的孩子 這一學期,我被領導安排在東校區(qū)教大(6)班。 這個班幼兒60人,男小朋友占幼兒總數(shù)的70%。 他們大多數(shù)較調(diào)皮,常常在課上說話、做小動作,總是不能安靜下來認真地聽一堂課。 我一邊摸索一邊總結,結合理論...
    2020-11-20 閱讀全文

3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經(jīng)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們十分為難。有些問題說淺了會誤導孩子,說深了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無暇回答時,更是煩不勝煩。那么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呢? 弄清孩子...

2021-09-28 閱讀全文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誤 面對孩子犯的各種“錯誤”,父母應該認清孩子犯錯誤的原因,進而采取相應的策略。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比硕际窃诓粩喾?..

2020-09-29 閱讀全文

1、置之不理 孩子發(fā)脾氣時,你只管干你的事。 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 這是最見效的方法。 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 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

2020-11-06 閱讀全文

當孩子煩躁不安時,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他們生氣時,只有情感上的安慰,他們才聽得進去。 一對兄妹在地下室玩,突然傳來什么東西被毀壞的聲音,隨后就是喊叫聲和指責聲。六歲的比利從樓梯上來,氣得滿臉通紅,他一上...

2021-05-24 閱讀全文

這一學期,我被領導安排在東校區(qū)教大(6)班。 這個班幼兒60人,男小朋友占幼兒總數(shù)的70%。 他們大多數(shù)較調(diào)皮,常常在課上說話、做小動作,總是不能安靜下來認真地聽一堂課。 我一邊摸索一邊總結,結合理論...

2020-11-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