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自己做,不能遷就(小班)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小班幼兒故事 教育筆記小班 幼兒小班故事 今天小朋友們學習畫小雞。我講解完了之后,小朋友們都自己拿起紙筆畫了起來。小豆豆也照樣拿著筆東看看,西看看,沒有動手。但是這次沒有像上次那樣顯得不知所措,看起來心情還不錯。我照樣沒有給他幫忙,我還是要堅持讓他自己動手來畫。我提醒了幾次,他好象畫了,可是又開始東張西望起來。同桌的小朋友們開始告狀,我回答說:“沒有關系,豆豆等一下會畫的?!边^了很久,我走過去,看見豆豆的白紙上已經(jīng)畫了一些東西,我仔細地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個東西不太像小雞,但是從筆法來看,他畫的方法的的確是根據(jù)老師說的方法來畫的,這么一想,再細看,覺得還是有點像小雞。我不禁贊美了一句:“恩!不錯,今天豆豆會畫小雞了?!迸赃叺男∨笥堰€說:“這個不象小雞的?!蔽曳瘩g道:“不是挺像的嗎?”在我的鼓勵下,豆豆又畫了起來。他的小手吃力的樣子,握筆的姿勢也不是很好,但是看得出來他在用心地畫。好不容易畫出了一只小雞,,說實在的這只小雞的形象不是很規(guī)范,但是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很不容易。并且比剛才的那個小雞好多了。我又表揚了他,接著說:“豆豆你真棒!繼續(xù)加油,再來畫一個嗎?”豆豆很有自信地說:“好的!”他又畫了一個不是很規(guī)范的小雞,但是看上去比剛才那兩個好多的了小雞。我當然又是大大地表揚了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豆豆今天一天都很高興。YJS21.com
從今天的事情來看,我知道了一點。我當初對豆豆制定的決策是對的:不管他年齡到不到小班的標準,在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必須要讓他自己做,不能遷就。那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的獨立能力。我想我會堅持這么去做的,雖然累了一點,但是我會堅持的。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爭取他們家里的配合,告訴他們家里不能太包辦他。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幼兒園隨筆:不要遷就孩子
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似乎比以前更懂事了,他們穿戴整齊,高高興興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了幼兒園,接待幼兒入園時,孩子們主動的跟我打著招呼,高高興興地走進了教室。最后一名入園的是張靖涵小朋友,她來到幼兒園門口,哭鬧著不肯入園,這時媽媽對她大聲訓斥,我對她進行了耐心地勸說,她很不情愿的走進了教室,整個上午悶悶不樂,下午入園時的表現(xiàn)仍跟早晨一樣,看到這些我跟她媽媽進行了交談,通過談話了解到,原來寒假期間,孩子每天跟媽媽在一起,并經(jīng)常提一些過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她的要求,就會哭鬧不止,所以,她媽媽盡量按她的要求做,所以造成了今天這樣任性、以及對母親的過分依戀。并且入園、離園時
,還必須由媽媽接送,否則又會哭鬧一場。媽媽對此感到很無奈,讓我來幫助她,改變孩子這種行為。
我首先指出了她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能過分遷就孩子,只能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對于孩子不和理的要求,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能答應。又向她媽媽提出了要求:接送孩子的任務可以交給爺爺、奶奶。你可以放心地去工作,到晚上時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用這種短時間的分離,來打消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她媽媽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議,改變以前的錯誤做法。
每天我熱情的接待她入園,并主動跟她打招呼,去親近她,給她過多的關注,這樣拉近了孩子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并要求其他小朋友跟她交往,和她一起分享玩具,讓她感到與小朋友在一起是快樂的,在教育活動時,鼓勵她回答問題,只要發(fā)現(xiàn)她有進步,我就及時對她進行表揚、鼓勵。讓她堅信自己是很棒的,這樣逐漸的她又跟小朋友友好的相處了,不在依戀媽媽了。
現(xiàn)在她又快樂起來了,每天都能高高興興的入園,看到她的這些進步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
教孩子認識秋天
一天,我在教孩子背誦詩歌“美麗的秋天”,當孩子們將詩歌內(nèi)容背誦的很熟練時,為了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記憶,我要求他們畫出“美麗的秋天”,孩子們聽到我的話時,多數(shù)孩子坐著不動,有的小朋友問我棉花是什么,有的問高粱是什么,也有的問大豆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的,對秋天的這些農(nóng)作物感到很陌生。這時,使我意識到了,自己在教學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著很多失誤。雖然準備了很到圖片教具,但這些對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我們身在農(nóng)村,為什么不把孩子們領到田野中去,讓孩子們認識實物。把這一想法跟園長說了,于是我們聯(lián)系了一家果園,領著孩子們來到了果園,孩子們觀察到了各種各樣的水果,使他們對這些水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又讓孩子們參觀了農(nóng)田
,孩子們的興致特別高,并且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孩子們在愉快的玩耍交談中,豐富了知識,對秋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使他們真正的認識到了:秋天來了,高粱紅了,玉米黃了,棉花白了,蘋果笑紅了臉,黃橙橙的柿子掛滿了枝頭……
可見,農(nóng)村這廣闊的天地,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這一資源,不斷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豐富孩子們的各種知識。
我教兒子學會感恩
一天,有幾個朋友到我家相聚,正巧,看到兒子在為奶奶捶捶背,這時,這幾個朋友的表情有些驚訝,其中一個朋友問孩子的奶奶:“孩子經(jīng)常這樣做嗎?”孩子的奶奶自豪的說:“是的,孩子經(jīng)常這樣做,不但給我捶捶背,還經(jīng)常幫我搬凳子、掃的、擦桌子、干些家務活,更讓我高興的是,有好吃的孩子都是給我留一份呢?!甭牭竭@里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孩子喜歡自己做選擇,可是大多時候是家長幫助孩子進行了選擇,那么,怎么培養(yǎng)孩子自己進行選擇呢?
一、不要禁錮孩子去選擇,否則會讓孩子很退縮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吃巧克力,我的兒子也不例外。偶爾,孩子拿一塊巧克力非常高興地在那里吃,特別開心??墒?,他奶奶是個非常嚴謹?shù)娜?,她就會馬上過來詢問孩子:“你怎么又吃巧克力呀?”奶奶會告訴孩子巧克力吃了會壞牙,會上火,反正巧克力帶給孩子美味的感覺就全都沒有了。其實,吃巧克力就是一種愉悅的心情,但是,孩子吃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愉悅的心情了,他瞻前顧后,吃巧克力都有一種負罪感,小心翼翼的。我就覺得特別掃興。
孩子現(xiàn)在3歲,他會這樣跟我說:“媽媽,我可不可以吃一塊巧克力?我就吃一小塊。”“媽媽,你可不可以給我講一個故事?故事非常短,你就給我講一個吧!”我感覺孩子越來越退縮的,這種禮貌讓我覺得特別不舒服。我不知道長期這樣會給孩子什么樣的影響,只是隱隱覺得已經(jīng)挺可怕的了。
二、在孩子選擇時,商量的過程很重要
我也經(jīng)常會給兒子小楠定一些規(guī)則,現(xiàn)在,小楠上幼兒園大班了,他很習慣我跟他商量著解決一些問題,于是,商量變成了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我和孩子去超市,孩子也會告訴我他想買什么,會跟我商量,我可能會回應他說,這個可以買,那個不可以買。比如說,小楠想要買一本書時,他會對我說:“媽媽,我想買這本書?!比缓?,我會想想,權(quán)衡一下這本書是否值得買回家。有時候,我會商量著說:“我出大部分錢,你出小部分錢吧。”小楠會特別高興。我覺得,有限定的自由選擇會讓孩子感覺很安全。媽媽這時候如果能帶著他做一件他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就會很滿足,覺得自己很有能力。我覺得商量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三、只有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提到孩子不吃某種蔬菜時,很多媽媽會很困惑:這時候是逼著孩子吃,還是答應孩子不吃?其實,父母有的時候,也會不愿意吃某些東西。大人同樣也會說:“這個是我不愛吃的?!睘槭裁锤改改軌蜻x擇自己愛吃的東西,孩子就不能選擇呢?
我覺得,孩子不愛吃的東西可以少吃,沒有必要逼著孩子吃掉你認為有營養(yǎng)的所有東西。其實,孩子有偏好也很正常??墒?,我們的原則是孩子不愛吃可以少吃,但不能完全不吃?因為孩子在從小到大的每個階段口味也會發(fā)生變化,媽媽也無法得知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愛吃。比如說,我的兒子小時候不愛吃茄子,可是他現(xiàn)在就很愛吃茄子了。所以我主張讓孩子都嘗嘗,也許哪天他就愛吃了。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多嘗試才會有選擇,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吃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四、和孩子分享他的選擇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受
我朋友的女兒純純覺得自己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純純說,同學的媽媽都不會帶他們?nèi)コ詽h堡,不會給他們買薯片。因為媽媽們覺得那些是垃圾食品。但是,我的朋友很有童心,她有時也會饒有興趣地跟孩子去麥當勞買一堆薯片,偶爾滿足孩子的愿望。她還會和女兒一起看櫻桃小丸子,跟女兒一起買零食吃,這個女孩在她們班里面是所有孩子都羨慕對象,她也覺得特別幸福。我覺得好吃的,媽媽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味會加倍的。
五、給孩子選擇的自由需要更多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
對孩子來說,交流的過程其實比是否吃到了漢堡、薯片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實際上這些表面的現(xiàn)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關系處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媽媽真的去關注孩子了,去分析琢磨,去用心了,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便是愛了。
媽媽常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情:孩子有時候要一件東西,媽媽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這時媽媽要停下來想一想,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情況下,孩子實際需要的是愛的感受。孩子同樣需要被關注、被尊重、被理解。要到?jīng)]要到對孩子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這個事情的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得到愛。再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1、尊重孩子的選擇,找到給孩子心理和身體營養(yǎng)的平衡點
有時孩子拼命要一件東西,他是在替換他沒有得到的愛。媽媽在考慮到孩子身體的充足的營養(yǎng)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心理的充足的能量。如果媽媽能夠給孩子充足的能量,就會在小事情中找到取舍的平衡點,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并從中得到小小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比方說,媽媽大部分時間不會讓孩子多吃糖,媽媽會告訴孩子,糖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但是,媽媽也不要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如果孩子有小朋友來玩時,媽媽可以允許孩子給小朋友拿出糖來,讓孩子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覺得孩子童年和父母互動非常重要。他可以表達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一些權(quán)利,但是他也知道這些都不是隨意的。父母也要表達他們的愿望,父母要有決策權(quán)。媽媽應該讓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這么多好吃的,到底我喜歡吃哪個?孩子需要挨個去嘗嘗,嘗完了他我才知道:“哦,原來這是我喜歡的?!?/p>
2、既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又要培養(yǎng)孩子承擔后果的勇氣
孩子常常會想做一些客觀上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比如說,孩子想畫畫,但資質(zhì)不夠。這時候,媽媽就會很猶豫:如果孩子多年后才悟到自己根本沒有畫畫的天賦和激情,那時孩子該怎么辦?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媽媽還是應該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如果將人生坐標放在一個比較寬廣的背景下,成功的標準就非常多了。但是,在這些標準之中有一個不變的標準,那就是內(nèi)心的體驗。其實,無論在別人看來成功與否,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這種體驗也是每一個媽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因為,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我想,如果媽媽是出于本能和愛,給孩子提供了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當她經(jīng)歷了之后,她才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才會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才會做出真正的選擇。而因為有媽媽的愛和信任作為后盾,孩子的內(nèi)心能量就會很充足,他便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選擇和選擇所帶來的后果,他便敢于去承擔。
最后,我想說,理解孩子,是媽媽給孩子自由選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也是媽媽培養(yǎng)寶寶選擇能力的心的開始。當我們帶著愛開始去理解、信任孩子的時候,我們便會擁有這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喜悅。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星期五的下午又是手工活動,今天讓幼兒做“賀卡”。
我先出示做好的賀卡,孩子們看著看著,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不一會兒就一起說出了制作的大致方法。
然后我稍做示范,重點講解了正折和反折的方法。
孩子們一個一個開始自己做手工了。
他們很專心,當碰到不懂的地方的時候,就跟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會的小朋友會很樂意的把自己知道的告訴他,有的說了半天對方還是不懂,就親手幫他做了。
我班的孩子很喜歡手工活動,他們每次都會跟老師要求:“老師我們做手工吧”后來,我不忍讓他們一直失望,就告訴他們:“每個星期五下午我們才會做身工,其他時間我們一般不做。
”于是,孩子們就開始期待星期五。
今天我想到靈靈媽媽前幾天跟我說的一件事,靈靈很想在幼兒園過生日,但是她的生日是在暑假里,無法跟小朋友一起過,靈靈又每天都吵著要在幼兒園過生日,媽媽非常煩,跟我說了后,我答應她在幼兒園給靈靈過上這個特殊的生日,讓小朋友們每人做一個手工送給靈靈當作生日禮物,孩子們一聽做好的手工可以作為生日禮物送給靈靈,這下在做手工時更加小心翼翼了,比平時認真了許多。
有的小朋友平時亂剪一通的今天也慢慢地細細地剪了,他們都想做一個漂亮的賀卡送給靈靈。
我一直很喜歡帶孩子做手工,因為在手工活動中孩子的熱情和專著讓我感動,哪怕是再頑皮的孩子在手工活動時也很安靜、很投入,這是我始料為及的,但很快的就接受了。
忍不住想起初開始的時候,很多孩子嚷讓起來:老師我不會;老師我剪壞了;老師我的**(某個部件)不見了;老師,這樣做對不對?……我真的手忙腳亂,可是在我始終不動搖的鼓勵孩子自己做以后,一次、兩次,這聲音就漸漸小了。
因為無法從老師那里得到和父母或者祖輩那樣的照顧,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有自己來了。
于是,孩子們就開始苦苦思索,當思索之后獲得問題的解決和自我的進步時,就促進了孩子更大的激情。
我想,手工活動就是這樣良性循環(huán)的。
尊重孩子吧,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昨天,我?guī)畠喝タh城學跳舞時,看到一對母女:母親說:“你咋不好好學跳舞?”“我不想學跳舞。”女兒回答?!澳阍俨粚W跳舞,我就把你從這樓上扔下去?!蹦赣H生氣地說。女兒不語。如果我們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到節(jié)假日,家長總會不顧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培訓班或是學習班。也許在他們看來,當家長的,就是要想盡千方百計讓孩子學習,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由此,我想起前不久我在《人生與伴侶》雜志上看到著名影星斯琴高娃和她女兒的故事:斯琴高娃見女兒乖巧懂事,身上潛藏文藝天賦。開始為女兒設計未來:讓孩子學習鋼琴、舞蹈、音樂,把基本功打扎實后,報考表演學院,一步一步成為光芒四射的演藝明星。為讓女兒學好鋼琴,她在家里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花費好幾千為女兒買了一架鋼琴。盡管這樣,女兒還不領情。上課時,心不在焉,不僅不認真記筆記,練習時還偷工減料。當斯琴高娃責問她時,她說:“我對彈鋼琴和跳舞沒興趣,我想畫畫,我要游泳。”直到女兒長大,斯琴高娃也沒有讓女兒成為她希望中影視明星,而是成為了她所看不起、女兒卻很喜歡的餐廳老板。在這里,我只想說,尊重孩子吧,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不論對孩子,還是對家長,都是有益的。
不要讓孩子變笨
1、永遠也贏不了的游戲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xiàn)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他做任何講解,結(jié)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么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么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2、過早的知識傳授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開發(fā)”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
那些學業(yè)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3、大量的負面暗示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
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
”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
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jīng)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
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
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
”……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xiàn)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
”“這孩子很沒腦子的。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jié)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二、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1、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nèi)嗎啡”,這種化學物質(zhì)會驅(qū)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jīng)驗。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
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干凈。
當孩子洗好一只碗時,大聲夸贊他干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
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2、興趣永遠第一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yè),可以上大學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并不想讓兒子現(xiàn)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么對學生最重要?”“興趣永遠是第一。
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
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么,作為母親,你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興趣,還是興趣。
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
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
有興趣才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異曲同工。
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
他準備了一個“發(fā)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
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么“發(fā)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fā)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fā)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
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fā)、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shù)。
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shù)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后,讓我們思考國際21世紀委員會對“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基礎”。
如果是,這種教育可以說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不要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
現(xiàn)在的幼兒家庭條件都是很優(yōu)越的,在家里也是“老大”,說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往往由于父母的溺愛會使這樣的孩子更加驕橫,蠻橫無理,有的家長會時不時的向老師們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希望老師們幫忙改改孩子們的壞脾氣,當家長向我反映出這一問題的時候,我也挺納悶的,到底應該怎么辦,現(xiàn)在的孩子攀比心比較強,如果小朋友有的他也一定要有,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們也只能順服,沒有別的辦法,所以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我們老師的身上,而往往這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老師。我們班里有一個叫呂文慧的小朋友,她是一個有點內(nèi)向但很善于表現(xiàn)得小女孩,她每天會穿的漂漂亮亮的,干干凈凈的來幼兒園,老師們都覺得她是一個好孩子,但是再喜歡也是有缺點,有讓家長發(fā)愁的地方。他的媽媽跟我們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幾乎每天來送她都會與我們聊聊,同時也使我們更加了解這個可愛的小女生,又一次我們談到呂文慧,她的媽媽說:“我的這個寶貝真讓人發(fā)愁,每天早上起來要換好幾套衣服,換了一套又一套,早上起來的很早,但是都把時間浪費在換衣服上了,連吃早飯都來不及了,不讓她換就開始哭鬧,不來幼兒園了,說幼兒園里的小朋友穿的都比他漂亮,我實在沒有辦法了,希望老師幫我改一改她的這個壞習慣?!蔽艺f:“好的,沒問題?!焙髞恚谖覀兩习踩n的時候,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把他叫上來了,問她:“今天早上吃飯了嗎?”她說:“沒吃”。我問他:“為什么沒有吃早飯呢?是媽媽沒有給你做嗎?”她委屈著說:“不是,是因為我換衣服換的,所以沒有吃?!蔽颐念^說:“以后早上起床要聽媽媽的話,媽媽給你買的衣服都是最漂亮的衣服,媽媽讓你穿什么衣服你就穿什么衣服,有的時候是天氣冷,媽媽怕你凍著就給你多穿衣服,你每天早上因為換衣服都不吃早飯,這樣你的身體會不健康的,不健康你能穿什么衣服呢?”她聽了我的話,開始抽泣:“老師,以后我再也不這樣了,媽媽給我穿什么衣服我就穿什么衣服?!蔽遗闹f:“這才是老師的好寶貝呢!”過了幾天,她的媽媽對我說:“謝謝你了,姜老師,呂文慧最近早上早早就起來了,而且自己穿衣服呢,沒有要穿這個要穿那個了?!蔽腋嬖V她:“孩子不能太溺愛她了,如果一直溺愛以后會更管不了的。”每個做父母的都會寵愛自己的孩子,但在寵愛的同時他們并沒有認識到他們的寵愛對孩子造成多大危害,等哪一天你對她嚴格要求讓反而覺得你是一個壞父母了,所以,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孩子目中無人,并不能幫助他們成長。
讓孩子自己展示自己
很快就要吃飯了,孩子們都在那里說話。想起我們班的孩子有些靦腆,要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時我提議讓小朋友們來為大家唱歌、講故事、數(shù)數(shù)等等的形式讓幼兒參與。一開始,孩子們都很拘謹,后來,慢慢形成了一種定式,孩子們也就習慣了,并且都搶著要到前面來展示,一些活潑的孩子都開始踴躍參與。但也有靦腆的孩子。丹丹就是個不愛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并且來到我班時間不長,對老師的要求和班里的一些常規(guī)還不太悉。丹丹,你來試試好嗎?我試著問她,沒抱太大的希望。她手中一邊玩著衣角,一邊膽怯的走了上來,實在是讓我沒有想到。丹丹給大家表演了一個手指游戲,真的是棒極了!丹丹,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我們再來試試?丹丹又說了一邊,這次聲音明顯大了許多。我又引導小朋友集體對她進行了鼓勵,丹丹笑得合不攏嘴。其他的幼兒現(xiàn)在也爭先恐后的要參加。當孩子都輪完一輪,我們也開飯了。孩子們吃飯的時候臉上也掛著笑容?,F(xiàn)在,我們把飯前的空余時間留給孩子們,成為孩子們自己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孩子們現(xiàn)在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在活動中也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應多給孩子這樣的空間,讓孩子們有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
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去解決
今天是我們班趙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這個小小的新聞就在班里傳開了,“趙雪男的媽媽說了,要在幼兒園給雪男過生日?!薄笆堑?,還要送個大大的蛋糕來呢?!薄拔乙挖w雪男生日禮物?!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卣f著,高興得手舞足蹈,還有那個小調(diào)皮石維旭,更是迫不及待了,不住的跑到老師的跟前問:“老師,雪男的媽媽怎么還不來呀?”在孩子們焦急的等待中總算把蛋糕給盼來了,孩子們別提有多高興了,老師們正準備給趙雪男籌劃過生日的時候,張淑婷突然站起來說:“老師,讓我們來吧,我們想自己給雪男過生日?!薄袄蠋煟饝覀儼?”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看著孩子們自信的眼光,想想以前,孩子們過生日,從來不征求孩子們的意見,老師怎么要求,孩子們就怎么做,何不放手讓孩子去做呢,今天,孩子是小主人呀。我們應該聽孩子們的。想到這,我笑瞇瞇的對孩子們說:“好吧,小朋友們肯定想給雪男過一個特別的有意義的生日,老師也來參加,好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開始準備了,有的搬凳子,有的給雪男化妝,有的準備生日禮物,有的當指揮,孩子們忙而不亂,我們被孩子們的這種氛圍深深的吸引了,我們就是孩子們中的一員,聽著小指揮的安排,正忙著有勁時候,傳來了孩子們動聽的歌聲:“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只見孩子們把雪男圍在中間,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雪男就像一個小公主,被孩子們簇擁著,接著孩子們又給雪男送了自己準備的禮物,整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按孩子的意愿準備的,他們成功了。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總把孩子攥在大人的手心里,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揮,自己去安排,自己去解決,自己去找答案,滿足孩子們的欲望,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