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寶寶肚子脹氣的護理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教育筆記 幼兒園家園活動的方案 有時候媽媽會發(fā)現(xiàn)寶寶肚子鼓鼓的,脹脹的,且精神不太好,沒食欲。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寶寶肚子脹氣啦,下面讓我們來了解幾種方法來緩解寶寶肚子脹氣,媽媽們快來看一看吧!一、營養(yǎng)均衡飲食
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過多,糖分在寶寶的肚子里過度發(fā)酵,也容易使寶寶出現(xiàn)腸脹氣,這時媽媽就應該注意限制自己的攝糖量了。此外,如果懷疑自己的進食可能引起寶寶腹脹,那么,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就應該將那些有嫌疑的食物,如豆類、玉米、紅薯、花菜以及辛辣食物從飲食中剔除掉。
二、培養(yǎng)飲食習慣
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后才喂奶。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于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以要按時給寶寶喂奶,并且在喂奶之后,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
三、腹部按摩適度的按摩能夠促進腸蠕動和排氣,從而緩解寶寶肚子脹氣。具體做法是,洗凈雙手,然后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用你的手掌沿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每次按摩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你的手要溫熱,力度適中,否則可能會讓你的寶寶感覺不舒服。
四、異常脹氣應速就醫(yī)
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一般加上有嘔吐或喘就更不妙了。碰到以下情況的腹脹,父母應特別注意并盡快帶寶寶就醫(yī)檢查治療:
1.寶寶腹脹合并嘔吐、食欲差、貧血、體重減輕等狀況,甚至有發(fā)燒、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碰都碰不得,一摸寶寶會很痛或哭鬧。
3.合并呼吸急促。
4.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硬硬的東西。
五、做好家庭護理
腹部使用驅風油、用溫毛巾敷蓋可幫助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家園共育,寶寶更好的發(fā)展
育兒心得:家園共育,寶寶更好的發(fā)展
我的孩子今年5歲了。平時一直有奶奶爺爺帶,所以,兒子各方面教育的奶奶爺爺?shù)挠眯囊脖容^多,寶寶比較不愿意聽我的話,我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劉銘寶貝。
一、善用表揚和鼓勵
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每天都要早起。他也很多時候不愿意起床,特別是冬天,我每天早上就催著他快快起床,他都要哭鬧的,很不高興,要不上幼兒園就會遲到了,媽媽上班也來不及了,這樣他有時會快點起;再后來就只有夸獎他了??墒堑浆F(xiàn)在已經(jīng)夸成了習慣,他也不以為然,無所謂了。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由于年齡關系,兒子的膽子還不夠大,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愿意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依賴我們給他做,在很多時候試著鼓勵他,他平時在家也喜歡亂畫,可他拿著筆又不知怎么畫,于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他手上,鼓勵他說“你一定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他會很快的畫好?,F(xiàn)在他已經(jīng)會拿著筆沒事就畫,畫圓呀,三角形等等!
二、避免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當已經(jīng)有人對某件事向他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他,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他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為進行評判,然后將故事中的行為與他的行為進行對比,讓他知道自己的過錯,最后表揚一番他的長處,告訴他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系,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使他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一定會改正的。
三、其他
1、耐心教育,講清道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對他的要求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講的時候要具體盡可能的將事情跟他解釋說明。比如,孩子在餐桌上對某個菜不感興趣,我們就要從孩子能夠理解的角度去講解這個菜的好處,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說“這個菜好,里面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等,我想對于一個五歲的孩子這些跟本就是天方夜譚。
2、寬容待人: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的今天,讓孩子學會寬容才能讓他們盡快地融入集體,更好地和別人溝通。平時在家,總是有許多孩子到我家和兒子玩,每次我都會為兒子準備一些玩的和吃的,讓他與同伴們共同分享,從中讓他學會待人、待客之道。孩子在一起不免會發(fā)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自己能解決的我總是不會介入,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成長、在解決問題中學會謙讓、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寬容待人。
3、杜絕偏食、挑食: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我們要特別重視幼兒期的偏食、挑食。讓孩子杜絕偏食、挑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每次吃飯時都要對每個菜都表現(xiàn)出很好吃的樣子,如果我們家長自己表現(xiàn)出不太想吃,或者會說“呀,又是這個菜;今天的魚好像燒的沒上次好吃;這個菜不好吃”等類似影響食欲的話,孩子肯定對這些菜大打折扣。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那么家長就應該把此菜收起來,而不應該對孩子遷就,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yǎng),而且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4、讓孩子幫忙做事:平時在家總是讓孩子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他幫我端只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在小的事才能陪養(yǎng)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與孩子共同成長,雖然有很多的快樂和苦惱,看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懂事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讓寶寶不再發(fā)脾氣的方法
讓寶寶不再發(fā)脾氣的方法
操作要領:對有多種問題行為的孩子,先選定一種行為進行矯正,然后再逐個解決。要創(chuàng)造消退治療的環(huán)境,在實施前,將計劃告訴孩子。在幼兒園實施消退法時,要讓父母參與,做到家園一致,千萬不要幼兒園在消退,家里卻在強化。在消退法實施的初期,問題行為可能會加重,甚至產(chǎn)生情感抵觸和攻擊行為。此時,應堅持糾正,否則會加重問題行為。若糾正后問題行為重現(xiàn),可再進行幾次消退訓練,直至全部消失。
將過去曾不斷得到強化的問題行為,通過消退程序(既停止強化),使問題行為的發(fā)生率降低,最終消除已建立的問題行為。比如,一個2歲的孩子,每晚必須由父母陪伴才能入睡,否則就大聲哭鬧、不能入睡,“陪伴入睡”成了不良入睡行為的強化物。針對這種情況,可采取“消退法”。治療時,父母將孩子安置在床上后,告訴他必須自己睡覺,然后離開。實施第一天,孩子大聲哭鬧可能長達5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第二天哭鬧可能減少至15-30分鐘,一般堅持到第十天晚上,哭鬧可能完全消失。
適用范圍:矯正發(fā)脾氣、多動癥、神經(jīng)性嘔吐、偏食等問題行為。通常,消退法應與正強化法結合使用,如對偏食、愛發(fā)脾氣的孩子,不僅可以消除其問題行為也有助于建立強化良好行為。
培養(yǎng)寶寶優(yōu)雅氣質(zhì)的方法
培養(yǎng)寶寶優(yōu)雅氣質(zhì)的方法
首先,健康優(yōu)雅的氣質(zhì)的根本是內(nèi)在的,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要有聰明的智慧。所以,父母要從小鼓勵寶寶多學知識,開闊寶寶的視野,豐富寶寶的社會經(jīng)驗,鍛煉寶寶思維的敏捷性、靈活牲和創(chuàng)造性。這些都會使寶寶的言談舉止中透出智慧和大方,對培養(yǎng)寶寶健康優(yōu)雅的氣質(zhì)十分有益。
其次,優(yōu)良品德是健康優(yōu)雅氣質(zhì)的靈魂。如果培養(yǎng)出寶寶合群、合作等良好的品德,寶寶就不會表現(xiàn)出性格孤僻、我行我素等不良氣質(zhì):如果寶寶具有同情、關心他人的品質(zhì),就會表現(xiàn)出謙虛有禮、尊敬老人的氣質(zhì)。所以,父母在這方面也要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培養(yǎng)寶寶的道德情感,規(guī)范寶寶的道德行為,使寶寶成為一個品行高尚的人,健康優(yōu)雅的氣質(zhì)也會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
最后,健康優(yōu)雅的氣質(zhì)還體現(xiàn)在良好的語言、行為和生活習慣上。由于模仿是寶寶的天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寶寶帶來深遠的影響,在這方面,父母特別要注意給寶寶做出表率。父母應該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基礎上,盡量使家庭充滿愉快、和諧、文明、平等的氣氛,使寶寶從小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此外,父母在寶寶的服飾打扮上,應以自然、樸素、大方、美觀為原則,不要過分追求奇裝異服,以防寶寶從小養(yǎng)成愛虛榮和任性等不良習慣。
健康優(yōu)雅的氣質(zhì)能給人一種舒適、親切、隨和的感覺,從而使入在社交場合中受到歡迎,增加成功的幾率,所以要從寶寶小時候開始精心培養(yǎng)。
Ps氣質(zhì)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光芒,有一種優(yōu)雅的氣質(zhì)就如同有了一條社交捷徑。為人父母,更應該注重寶寶內(nèi)在修養(yǎng),為寶寶從小就打下優(yōu)良的內(nèi)在條件,讓寶寶活得更出眾。
家園共育:幼兒早期品德教育的3個法寶
品德教育的起始性,要求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身上開始萌發(fā)出來的品德上的幼芽,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這就要重視品德起步教育的三大法寶:
(一)在表揚、鼓勵中教育
這就是說,當兒童第一次做了好事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在表揚、鼓勵中進行教育。例如,當你的孩子幫助鄰居老爺爺、老奶奶取牛奶、送報紙的時候;當鄰居家里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來作客時,你的小孩熱情招待,把好的、大的蘋果給小客人吃,自己吃小的時候,當你的小孩對叔叔、阿姨很有禮貌的時候,……做父母的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贊賞,從而起到支持孩子繼續(xù)做好事的作用,以鼓勵孩子以后繼續(xù)做好事。他們的好行為得到了父母的肯定,還可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光榮感經(jīng)常地這樣做,就可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穩(wěn)定的品德。如果父母對兒童做好事無動于衷,就會失去起始性教育的良機。
(二)把錯誤消滅于起始之中這就是說當兒童第一次做了錯事(拿別人的東西、罵人、打人、說謊等)的時候,要及時地給予批評和阻止,要把錯誤消滅于起始之中。兒童第一次做了錯事,自己的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自疚、自責、過失的情緒情感體驗。這時,父母及時地批評和阻止,能起到制止以后再發(fā)生不良行動的效果,引起他內(nèi)心的羞恥感。羞恥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品德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但是,當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時,父母要注意的是,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而應該仔細地分析原因,給予開導。例如,幼兒說謊的行為,有時是因為害怕,想避免父母的打罵或同情他人所致。
幼兒打破了杯子,怕受責罵,說是貓打破的。這顯然是由于成人對兒童過分嚴厲,使兒童產(chǎn)生畏懼心理,因而用說謊來逃避責罵??梢哉f,這說謊的根子,就在父母身上。是不是以前孩子第一次打破了父母新買來的花瓶,含著眼淚承認錯誤時,受到了父母的痛打責罵的緣故呢?其實,孩子無意中打碎了花瓶或杯子,當孩子膽怯地看望著父母時,父母可以笑著說:“不要緊,小孩子手小拿不穩(wěn),以后留心點?!闭f完后輕輕地撫摸一下孩子的頭部,以清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做家長的要鼓勵孩子勇敢地承認錯誤,給孩子改正缺點的勇氣,千萬不要訓斥和打罵。
但是,當孩子真正撒謊,嫁禍于人時,如自己的孩子把布娃娃的腿弄斷了,卻說是鄰居的孩子弄斷的,就應該嚴肅而冷靜地和孩子談話,指出這種行為的錯誤性質(zhì),并提出嚴格的要求,鼓勵和督促孩子改正,決不能馬虎了事。如果孩子做了錯事,家長采取“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聽之任之”、“放縱不管”的態(tài)度,就會使孩子的行動向不良方向發(fā)展。因此,抓好起始性的教育,對兒童品德的形成是有重要作用的。
(三)正確對待“越軌”行為,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這就是說孩子年齡小,知識貧乏,由于好奇心驅駛,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大人認為“越軌”、“可笑”的行為。這時父母要保護該子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培養(yǎng)和引導。例如,發(fā)明電燈的愛迪生,他沒有受過正式學校教育,是在媽媽的影響和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他的媽媽研究過兒童心理學,非常了解并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5歲的愛迪生,蹲在窩里孵小雞的事發(fā)生以后,在媽媽的引導下,愛迪生終于養(yǎng)成刻苦學習勤于探索的習慣,到后來之所能成成為發(fā)明家,家長的起始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培養(yǎng)寶寶心理素質(zhì)的方法
培養(yǎng)寶寶們的心理素質(zhì),我們要從小開始,平時父母要對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并且還要從多方面的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心理素質(zhì),以下就來具體的關注下吧,但愿媽媽們都能夠做到心里有數(shù)!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早教期間,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寶寶一生。對兒童的心理、智力都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父母良好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親子網(wǎng),家庭環(huán)境影響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包括實物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實物環(huán)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huán)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
人際環(huán)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huán)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tài)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tài),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保證。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和諧、融洽。盡管有時發(fā)生意見,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這樣在合作、諒解和氛圍下,不但使兒童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和作、諒解,使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諧發(fā)展,而且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
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如同陌路人,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zhí)、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互相關系,形成良好規(guī)范。要相處和睦,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xiàn)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于兒童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
親子教育,父母良好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結果。專橫的封建舊規(guī)家庭教育強調(diào)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持過分嚴厲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或者另一方面會形成暴戾、橫蠻、撒謊、逆反心理強,并往往會在捉弄別人,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過分嬌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有求必應,家長只想為兒童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
培養(yǎng)孩子們的心理素質(zhì),需要的是從生活之中的多個方面做起,以及平時的做事方法等等,所以家長們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為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從一點一滴做起!
親子教育——幼兒園和家長怎么樣共育寶寶
寶寶終于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墒?,誰知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寶寶對幼兒園的適應成了家庭的頭等大事。由于孩子年齡尚小,加之在入園前接觸的都是父母以及家人等一個很小的范圍內(nèi),還不能很好的適應如何與家人之外的人相處。所以,在寶寶入園的初期,寶寶面對與家人的分離而產(chǎn)生的“分離焦慮”就成為寶寶入園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那么,為什么會有“分離焦慮”,“分離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表現(xiàn)是什么,如何化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分離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家長的情緒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暗示,家長的種種焦慮通過表情、通過身體和語言傳遞給孩子,如果爸爸媽媽一臉的舍不得和難過,孩子自然也會變本加厲地感到痛苦。所以,作為父母,要堅強起來,把燦爛的笑容和充滿力量的鼓勵送給孩子,把自信和期待留給自己。 而對于寶寶來說,習慣了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圍繞呵護的感覺,習慣了在家里隨便自由的生活方式,來到幼兒園,忽然變得一整天看不到爸爸媽媽,忽然有阿姨時不時會約束自己,有別的陌生的小朋友和自己爭搶玩具,寶寶受不了了,于是他就要反抗,渴望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因此,在寶寶如期入園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
每年幼兒園都會迎接一批新的小班幼兒,在最初的一個階段里,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哭鬧不止的孩子拽著媽媽的衣角,而媽媽也早已淚水漣漣,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動。但是,孩子終究是要一步步走出去的,初次分離的挑戰(zhàn)就是這樣不可逃避,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孩子需要克服的,家長首先也要克服。有的媽媽實在放心不下,一天好幾次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有的甚至偷偷跑到幼兒園親眼要看看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哭,吃飯好不好,睡覺香不香;有的家長則對老師不信任,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有需要不敢說,怕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沒人關心等等。
三、如何化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對于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們不難理解。但是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分離焦慮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產(chǎn)生消極影響,比如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會產(chǎn)生生理性疾病,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 ,會降低孩子智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社交能力。因此,在早期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對他能力的發(fā)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具體建議如下:
(1)早上送孩子入園的時候,家長要控制好情緒,鼓勵孩子對走進幼兒園充滿希望。比如輕松地拍拍孩子的小肩膀,大聲說:“瞧,小朋友們都在等你和他們一起玩呢!”“媽媽相信你,你最了不起,晚上給媽媽好好講講今天學到的大本事,好不好!”
(2)可以在最初的時候早一些接孩子回家,以后再慢慢推遲到正常時間,這樣可以在開始時不至于讓寶寶一下子受不了,家長一點一點習慣,孩子也一點一點習慣,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3)接孩子的時候可以不要急著回家,帶著孩子玩玩活動區(qū)里的大玩具,家長還可借此機會多接觸別的家長,互相交流,學習一些經(jīng)驗。而且這個時候,孩子們看到各自的爸爸媽媽們在一起聊天,他們之間也會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用不了幾天,孩子們就會成為要好的朋友。當幼兒園里有了自己喜歡見到和一起玩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孩子就會開始喜歡幼兒園了。
(4)回到家,鼓勵孩子講述在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比如老師講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一起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學會了幾首兒歌等等,孩子在回憶講述的過程中會重新體會其中樂趣,從而進一步加深他對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歡。
(5)一定要與老師多溝通,多聯(lián)系。家長需要多了解幼兒園的各方面情況,了解班級情況,了解孩子的在園表現(xiàn),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親子溝通的內(nèi)容和方式,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和老師商量解決辦法,共同協(xié)力幫助孩子盡快度過適應期。至于分離焦慮會持續(xù)多久,因人而異,有些孩子可能短些,一周就好,有些則可能時間長些,甚至長達兩個多月,但如果家長能夠積極配合老師,首先從自身做出改變,那么焦慮很快就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