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關系的幾點想法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合作的幼兒故事 幼兒園家的教案 我的家幼兒園教案 鑒于當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教育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關系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是究竟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摸索的實實在在的問題。為此,我有幾點想法。
首先,家校合作關系要實現有效甚至是高效,就不能流于形式。就目前有在的幾種家校合作途徑來看,發(fā)“告家長的一封信”這種形式是學校常用的家校合作手段之一。那么,這樣的信件究竟有多少學生能真正帶回去交到家長手里?就算學生家長接到了,又有幾人能去認真閱讀并切實執(zhí)行?學生帶回來的家長簽名有多少是學生代簽或同學之間互相代簽的?尤其是涉及到學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諸多事項
,學校往往本著責任劃分的考慮,只是告知家長,白紙黑字簽字畫押,一旦出現問題學??梢陨俪袚恍┴熑?。試問這樣的學校合作方式,途徑方法單一不說,又能有多大的實效可言呢?家校合作,應該本著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把合作落到實處,穩(wěn)扎穩(wěn)打突出成效。只有這樣的合作才能是有效的、高效的。
其次,家校合作也不應該是等學生出了問題才想起來的。學生在校表現不好了,或者期中考過試了成績出來了,才開始叫家長,這樣家長要么是硬著頭皮來學校跟老師交流和解決問題,要么會覺得這只是走個程序而已,在主動性方面就會差很多。本次期中考試,我校主動邀請學生家長來校參與監(jiān)考,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與合作機制的新舉措、好途徑。學生家長來監(jiān)考,可以了解學生在校生活的一個側面,促進家長對學校各項舉措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從而激發(fā)起家長參與家校合作共同管理教育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如我校上周剛舉辦的“校園開放日活動”,家長來學校參觀教師優(yōu)秀備課與優(yōu)秀作業(yè)展評,或入班聽課與任課教師交流商討對策,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這個活動真正把家校合作落到了實處,真正體了家與校之間的合作、對等關系,因而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認可與歡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yJS21.CoM
第三,家長合作活動的開展,應該保證長效機制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能滿于某一次活動的轟轟烈烈,而應該有后續(xù)的跟進,從而鞏固和發(fā)展家校合作的成果。如果一次活動過去后只是雨過地皮濕,只留下一些文字或影像的資僅供存檔,而不對活動中出現的疏漏加以分析或對家長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那么家校合作是難以真正取得成果的。要想實現家校合作的可持續(xù)性成果,可以在集體活動之后進行一對一的家校合作;也可以把存在類似問題的學生分類,然后分別對待,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的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家校合作;同時,家校合作的途徑要多樣化、靈活化、因人而異,這樣,家校合作才能真正抓住突出問題,切實有效地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想和小孩建議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嗎?良好的家庭關系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長,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的愛能讓孩子更加有自信,培養(yǎng)活潑開朗的性格。所以小孩與父母的關系直接影響了小孩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供各位家長借鑒,僅供參考!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一)
1、包辦和干涉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養(yǎng)成。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著孩子,孩子再小也總會長大,成長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體驗的,父母無法替代這個過程,所以父母不應該總是把自己放在裁判的角色上,自作主張地決定孩子的一切,不要總是打著愛的名義,過度包辦和過度干涉,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養(yǎng)成。
2、做個好教練輔導孩子成長。
聰明的父母,不做裁判,只會做個好教練,以身作則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在人生這個大競技場中,擁有拼搏的勇氣和信心,努力去獲得自己所要得到的東西。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他勇氣,鼓勵孩子勇于面對困難。當孩子站在領獎臺時不吝贊美,激發(fā)孩子拼搏的斗志。做個好教練,教會孩子成長,成為孩子的動力源泉。
3、別總站在高處發(fā)號施令。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去挑戰(zhàn)自己,不能只依靠別人的指令來認識自己。很多父母總是習慣像馴養(yǎng)師一樣,站在高處發(fā)號施令,用高高在上的權威,壓抑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也從不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也從來不敢跟父母溝通,更別提親近了。
4、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三觀。
很少有人能夠清楚的認知自己,孩子也是一樣,這樣就難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智慧的父母,要做孩子的鏡子,幫助孩子全面了解自己,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在成長中不斷揚長避短,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三觀,這有助于幫助孩子走正道,成就更好的自己。
5、改正錯誤比判定錯誤更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習慣像個法官一樣,只是去判定孩子的錯誤,其實比認識錯誤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怎樣去改正,孩子很聰明,往往都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讓孩子懂得自我約束,避免犯錯才是關鍵。如果父母用斥責和打罵的方式,糾正不了孩子的錯誤,也根本起不了任何教育作用,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很深的傷害。
6、正面積極的引導讓孩子陽光開朗。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教育,孩子才會陽光開朗,所以說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他內心和需求,給出孩子合理的指導意見,并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權利,這樣的關系才能夠讓孩子愿意和家長親近,也更有利于孩子成長。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二)
1、少嘮叨,多聆聽:孩子和成年人是一樣的,都希望被尊重和重視。家長成為孩子“安全”的訴說對象也很重要,多聽孩子的想法也是很有必要的,當家長認可孩子的想法時,同樣也是一種肯定和鼓勵。
2、在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要專心: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要做的就是關閉各種電子設備。家長在和孩子重新建立聯系之前,要將干擾降到最低。如果孩子坐進汽車家長就需要關掉收音機,為了方便和孩子進行交流,聽孩子講述足球比賽發(fā)生的事情。當家長亦或是孩子剛剛回家,相互打招呼時,即使是日常分離,也一定不要聽電話。
3、及時幫助孩子:在孩子遇到失敗時,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看清問題背后的原因,把失敗當成暫時沒有成功的信號,讓孩子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4、創(chuàng)造機會,拉進和孩子的距離:家長可以適當的安排一些小小的日?;顒?,來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離,尤其家長和孩子分離之前。例如,每天早晨用5分鐘時間和孩子親密依偎,讓孩子更好地面對白天的分離,然后再要求孩子進入“正常狀態(tài)”。許多家長利用“一起看電視”實現這種過渡,結果與孩子的距離進一步疏遠,孩子會變得無所事事,家長也會更加失望。
5、和孩子有共同的愛好:家長應該培養(yǎng)一個和孩子共同的愛好,在任何時候,如果有共同的愛好,往往才能拉近兩個人,甚至兩代人之間的距離。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圍繞共同的愛好開展,有空的時候也可以一起切磋,互相監(jiān)督,共同進步。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三)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自小就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緒,注意關懷孩子的感受。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或許更需要有人理解和陪伴,家長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不能夠雪上加霜。以培養(yǎng)孩子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
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這一項一定是需要父母的努力,不和諧的家庭,最容易讓孩子造成性格上的缺陷,以及童年的陰影,甚至會影響他以后的發(fā)展。父母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溫暖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心理上有一個依靠,才能茁壯成長。
1:積極的溝通是要花時間傾聽對方,聆聽的,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你與家人保持良好的溝通時,它可以幫助每個人感受到理解,尊重和重視,這會加強你們的關系。嘗試這些積極的溝通想法來加強你的家庭關系
2:當你的孩子或伴侶想要說話時,停止你正在做的事,并充分注意地傾聽。給人們時間來表達他們的觀點或感受。但有時候你可能不得不尊重他們的需要,特別是如果他們是青少年。
3::開放討論困難的事情,比如承認錯誤,及時道歉,以及各種各樣的感受,包括憤怒,快樂,挫折,恐懼和焦慮。但請記住,談論生氣與憤怒不同,大家要在平等的基礎交流
4:計劃艱難的談話,特別是與青少年。例如,性,毒品,酒精,學業(yè)困難和金錢是家庭難以談論的話題。在這些話題出現之前,這有助于思考你的感受和價值觀。
5:鼓勵你的孩子和伴侶贊美。例如,當你的孩子幫助你一起解決了一件難事,這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要及時說謝謝并鼓勵。
6:通過文字和感情表達欣賞,愛和鼓勵。這可以像每晚睡前對你的孩子說'我愛你'一樣簡單。
7:積極的非語言溝通,并非所有的溝通都是用言語進行的,所以重要的是要注意你的孩子和伴侶非口頭表達的感受。例如,你的十幾歲的孩子可能不想和你說話,但有時候可能仍然會尋找舒適的擁抱!
8:了解您發(fā)送的非語言信息也很重要。例如,擁抱,親吻和目光接觸發(fā)送你想要接近你的孩子的信息。但是,當你在一起做某事時,一個脾氣暴躁的聲調或皺眉可能會傳遞你不想在那里的消息。所以必要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
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后的行為模式、性格養(yǎng)成等。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系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呢?
親子游戲
孩子離不開游戲,在游戲、玩耍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親子游戲不僅有益于家長和之間的感情交流,而且對寶寶的健康智力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那么作為家長的你知道親子游戲有哪些?你懂得怎么和寶寶一起玩嗎?
親子教育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庇纱丝梢?,早期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親子教育強調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溝通的基礎上雙方互動,涵蓋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兩方面。
親子瑜伽
親子瑜伽是指適合兒童與家長共同參與的體位法和瑜伽游戲,一般適合3-12歲的兒童與家長一起練習。在整個瑜伽練習的過程,彼此共同學習和互相扶持,讓大家有更多機會互相了解和認識,從而促進親子感情,令雙方關系更融洽和諧。
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和父母通過書和閱讀建立聯系,增進溝通,豐富孩子的課外閱讀。通過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更勇敢、更有自信、對知識充滿渴望,最后收獲快樂的果實。
親子手工
有不少的父母頭痛,買來的玩具,到了孩子的手中也只是一時的興趣而已,為了杜絕“浪費”玩具的現象,聰明的父母想到,不妨和孩子們一起親手自創(chuàng)玩具,這樣不僅省錢,而且可以和孩子互動,增進親子互動。紙杯小兔子、紙杯娃娃、雪糕棒年畫這些手工作品不僅能實現廢物利用,而且還能更好地增進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方式
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親子教育,都想讓孩子在小時候就接受到比較好的早期教育,對于早期教育里親子互動都有哪些方式?親子互動一般會分年齡段有不同的互動游戲,0-1歲寶寶還不太會說話和動,需要和寶寶簡單交流,比如騎馬、模仿爬行、拍皮球、帶寶寶去戶外等;1-3歲可以進行一些互動游戲,3-6歲孩子比較大了之后,就可以玩玩紙牌、捉迷藏、一起拼裝模型等。
帶娃方法
面對孩子時,我們總想做到完美,總希望自己能少犯點錯,總恨不得把世間一切的美好都留給他,痛苦、疾病全部替他扛著。每一個親自帶過孩子的媽媽都可能是我們身邊的“育兒專家”,因為每一位媽媽都會有自己的育兒心得和帶娃小妙招。學會這些帶娃方法,讓你帶娃更輕松!
該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呢?
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后的行為模式、性格養(yǎng)成等。隨著少年期、青春期等轉折時期的到來,孩子就會慢慢發(fā)展變化為成熟的、個性化人格。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系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其中主要的影響有三:
一、對語言的影響。在語言方面,比起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二、對人格形成的影響。如果家庭關系不和諧,容易導致孩子脾氣暴躁、結巴、少年時期觸犯法律等。
三、對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家庭關系融洽,親子關系親厚,讓孩子在愛的環(huán)境中,有被關愛,被需要的感覺,那么孩子多數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諧的親子關系中成長,那么孩子多數會不相信他人,沒有令自己滿意的朋友關系。
親子關系是一門難懂的學科,又是一門有意義的學科。關系太近,怕對孩子過分的溺愛。關系生疏,又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1.家長要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親近的、美好的優(yōu)良形象??梢愿⒆幼龊门笥?,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難以溝通的樣子。關愛和嚴格比肩并重。
2.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盡早發(fā)現并開導孩子的不良心理癥結。父母要樂于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適時否決孩子的不合理的野蠻要求,但父母不能嚴詞厲色,而是用溫和的態(tài)度,而且要說明為什么拒絕。
3.父母也需要尊重小朋友,相信他們能做好,給他們自信,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這樣的親子關系,可以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
4.堅決杜絕家暴。如今已采用科學的教育理念,給孩子空間,支持孩子獨立正面挫折,解決問題,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尊重師長、關愛朋友等好習慣。
5.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溫暖美滿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孩子生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游刃有余的解決人際交往問題。
親子關系,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影響著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比如性格、毅力、人際交往等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必讀:如何維護家園共育關系?做好這幾點是關鍵!
一、定期開展父母課堂、家長講座以及家長沙龍;
要搞好教育,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園所要有計劃地對家長進行幼教理論、教育心得、教育方法的學習活動,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組織家長結合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談談學習心得,鼓勵家長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及育兒心得分享給大家,供其他家長學習。另外,幼兒園應定期為家長提供相關的育兒知識講座,聘請專業(yè)的老師對家長傳授一些家教知識,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家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家長參與
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如小小運動會、幼兒才藝表演、節(jié)日聯歡、家長開放日、家長參教活動、游園活動等,讓家長親自了解幼兒在園是怎樣學習生活的,了解國內教育活動的一般進程和某個教育活動的具體進程,了解教師啟發(f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孩子在園內的表現情況。可以每學期開展一次成果發(fā)布會,讓幼兒向家長展示所學的內容,而且通過親子活動更加拉近了父母與幼兒以及家長與老師的關系。
三、定期更新家園天地,建立家園溝通的平臺通過與家長日常的交流,及時了解到家長近階段在育兒方面的困惑之處,針對家長的問題找出相應的文章供家長學習借鑒,這樣才能發(fā)揮到家教園地的真正作用,為家長提供有用、有價值的幫助,每次收集到一些家長的意見和困惑之后,老師們可以集中進行討論,幫助家長和幼兒及時的去解決問題。
四、改變以往家長會形式,促使家長“說”起來
家長會是每學期都必須開展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家長會形式,多動腦筋,調動起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而不再是只有老師說,家長聽。教師可以根據先階段幼兒存在的一些問題,以談話的形式讓家長一同來討論,最后通過家長的討論一同制定出教育方案。
比如,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本身組織能力也十分強,可以改變以往家長會上老師主持,家長聽的形式,而是請一名家長來主持,針對孩子不會穿衣服的問題在家長會上與其他家長、老師一同討論,由于問題是家長拋出來的,其他家長得到了共鳴,都十分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方案。
這樣,我們的家長會就發(fā)揮了它的作用,而不再是一個擺設品、一個過程、一個模式,家長和老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溝通,同時也為家長之間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五、注重與家長的日常交流與溝通!
1、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與家長建立起友好的關系。
家長最在乎的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每次在接送幼兒時總會興奮的問
到:"我們家**今天在幼兒園表現的好嗎?""老師我們**最近進步了嗎?"等等!可能十個家長問的是同一個問題,可是我們卻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及實際情況回答出十種不同的答案。所以當家長在詢問我們幼兒的情況的時候,即使這個問題你已經回答過十遍,甚至二十遍,但是請你拿出你的耐心去解答家長的問題,給他們一個滿意且真實的回答,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從而在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教育幼兒。
2. 細心的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家長反饋。
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與家長交談的過程的未必能點到每個點上。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生活中細心地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反饋給家長。當然我這里說的反饋不是說讓老師立馬給家長打電話交流,這樣不僅給老師增加了工作量,同時也影響了家長朋友的工作生活??梢栽诩议L第二天接孩子時或者手機聊天時,把這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告之家長。相信這些小小的舉動就可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這樣家長便會真誠地與老師交流溝通,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3.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每天用溫暖的心和微笑的臉去陪伴的幼兒的成長,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經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通過這些小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和幼兒之間的真情。
家園共育:如何維護家園共育關系?做好這幾點是關鍵!
一、定期開展父母課堂、家長講座以及家長沙龍
要搞好教育,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園所要有計劃地對家長進行幼教理論、教育心得、教育方法的學習活動,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組織家長結合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談談學習心得,鼓勵家長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及育兒心得分享給大家,供其他家長學習。另外,幼兒園應定期為家長提供相關的育兒知識講座,聘請專業(yè)的老師對家長傳授一些家教知識,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家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家長參與
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如小小運動會、幼兒才藝表演、節(jié)日聯歡、家長開放日、家長參教活動、游園活動等,讓家長親自了解幼兒在園是怎樣學習生活的,了解國內教育活動的一般進程和某個教育活動的具體進程,了解教師啟發(f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孩子在園內的表現情況??梢悦繉W期開展一次成果發(fā)布會,讓幼兒向家長展示所學的內容,而且通過親子活動更加拉近了父母與幼兒以及家長與老師的關系。
三、定期更新家園天地,建立家園溝通的平臺通過與家長日常的交流,及時了解到家長近階段在育兒方面的困惑之處,針對家長的問題找出相應的文章供家長學習借鑒,這樣才能發(fā)揮到家教園地的真正作用,為家長提供有用、有價值的幫助,每次收集到一些家長的意見和困惑之后,老師們可以集中進行討論,幫助家長和幼兒及時的去解決問題。
四、改變以往家長會形式,促使家長“說”起來
家長會是每學期都必須開展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家長會形式,多動腦筋,調動起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而不再是只有老師說,家長聽。教師可以根據先階段幼兒存在的一些問題,以談話的形式讓家長一同來討論,最后通過家長的討論一同制定出教育方案。
比如,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本身組織能力也十分強,可以改變以往家長會上老師主持,家長聽的形式,而是請一名家長來主持,針對孩子不會穿衣服的問題在家長會上與其他家長、老師一同討論,由于問題是家長拋出來的,其他家長得到了共鳴,都十分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方案。
這樣,我們的家長會就發(fā)揮了它的作用,而不再是一個擺設品、一個過程、一個模式,家長和老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溝通,同時也為家長之間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五、注重與家長的日常交流與溝通!
1、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與家長建立起友好的關系。
家長最在乎的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每次在接送幼兒時總會興奮的問
到:"我們家**今天在幼兒園表現的好嗎?""老師我們**最近進步了嗎?"等等!可能十個家長問的是同一個問題,可是我們卻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及實際情況回答出十種不同的答案。所以當家長在詢問我們幼兒的情況的時候,即使這個問題你已經回答過十遍,甚至二十遍,但是請你拿出你的耐心去解答家長的問題,給他們一個滿意且真實的回答,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從而在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教育幼兒。
2. 細心的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家長反饋。
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與家長交談的過程的未必能點到每個點上。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生活中細心地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反饋給家長。當然我這里說的反饋不是說讓老師立馬給家長打電話交流,這樣不僅給老師增加了工作量,同時也影響了家長朋友的工作生活??梢栽诩议L第二天接孩子時或者手機聊天時,把這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告之家長。相信這些小小的舉動就可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這樣家長便會真誠地與老師交流溝通,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3.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每天用溫暖的心和微笑的臉去陪伴的幼兒的成長,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經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通過這些小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和幼兒之間的真情。
總而言之,除了專業(yè)的師資和保教工作,做好家園共育,建立與家長之間的橋梁,促進幼兒園、家長和幼兒們的共同成長,才能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園所的品牌和口碑就會自然建立起來!
有效開發(fā)幼兒潛能的幾點建議
幼兒潛能無限,早開發(fā),孩子早受益。愛因斯坦去世后,多位科學家對他的大腦進行了研究,發(fā)現他的右腦面積比常人大出15%,右腦部分的血管粗壯而且非常豐富,于是科學家認為愛因斯坦的右腦非常發(fā)達,異于常人。科學家還發(fā)現,人類大腦左右半球功能不對稱,左腦和右腦分工不同,人類的右腦蘊藏著無限潛能,有很大的開發(fā)空間。
每位父母都希望能充分開發(fā)自己孩子的潛能,為孩子打好基礎,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將來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幼兒時期不僅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最初階段,也是孩子開發(fā)智力、獲取知識的最佳時期,因此,幼兒的學前教育顯得至關重要。
下面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孩子從小會有很多“為什么、怎么辦”,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就是培養(yǎng)的最佳時機,適當保護和刺激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學會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培養(yǎng)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多給孩子機會親身體驗。鼓勵孩子積極探索。有些問題,對于家長來說很簡單,這個時候也要緩一緩給出答案,要給孩子自己探索的機會,讓孩子通過各種活動體驗生活,讓他在慢慢探索的過程里開發(fā)潛力,鍛煉成長。
第三、用視、聽、嗅、觸多方刺激,來促使神經的發(fā)育,達到開發(fā)潛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