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節(jié)假日如何保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發(fā)布時間:2020-04-28 幼兒與家庭教育活動方案 家庭教育筆記 幼兒家庭教育活動方案當孩子從幼兒園放假后,如何使孩子度過一個快樂、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呢,筆者覺得家長應(yīng)根據(j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3-6歲孩子天性好玩、好動、好奇,他們喜歡群體游戲,因此家長應(yīng)為孩子創(chuàng)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鍛煉體魄,增長見識。具體講,有以下幾點基本思路值得借鑒:
一、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孩子的學習活動。指導孩子看圖書,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指導孩子看適合幼兒的電視節(jié)目,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畫畫等。這些學習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可靈活穿插進行。有些專長班也不是不能參加,而是要根據(jù)孩子的意愿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參加一下,但不宜過多。二、堅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假日里,孩子們與家長相處的時間多,孩子易產(chǎn)生依附心理,有些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卻要父母去做,這是不可取的。三歲幼兒進幼兒園后,在教師指導下逐漸養(yǎng)成了獨立進餐和穿衣服的習慣,結(jié)果回家后,由于父母、老人的疼愛孩子,或孩子撒嬌等原因,本應(yīng)該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長卻不讓孩子自己去做。長此下去,教師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了。為此,在家里家長要努力做到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凡是幼兒園里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在家中也應(yīng)一樣要求做到,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習慣,孩子能做到的事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做,這樣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在教育孩子家中尊敬長輩、善待小同伴的同時,還要教育孩子講究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處,不要亂放東西,大些的孩子讓他們自己動手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鋪被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帶孩子外出參觀學習以開闊視野。5--6歲的孩子,家長應(yīng)有意識地帶孩子去展覽館、博物館、植物園等進行參觀,同時還可以帶孩子參觀書法、繪畫、攝影等展覽。通過參觀可以使孩子從中了解當?shù)匚幕?jīng)濟發(fā)展狀況,也可使孩子開闊視野,增加有關(guān)科技、天文、地理、歷史、文物等方面的知識及學習興趣。這對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學習興趣都是很有益處的。
假期安全教育不容忽視。在假期里,幼兒的安全教育是最不能忽視的,家長可利用日常聽到與見到的危險事情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通過故事把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變?yōu)楹⒆宇^腦中自我保護知識的儲存,鍛煉孩子遇見不安全事件的判斷能力。通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不該做,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確保孩子能夠度過一個愉快、安全、充實而又意義的假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節(jié)假日如何保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當孩子從幼兒園放假后,如何使孩子度過一個快樂、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呢,筆者覺得家長應(yīng)根據(j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3-6歲幼兒天性好玩、好動、好奇,他們喜歡群體游戲,因此家長應(yīng)為孩子創(chuàng)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鍛煉體魄,增長見識。具體講,有以下幾點基本思路值得借鑒:
一、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孩子的學習活動。指導孩子看圖書,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指導孩子看適合幼兒的電視節(jié)目,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畫畫等。這些學習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可靈活穿插進行。有些專長班也不是不能參加,而是要根據(jù)孩子的意愿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參加一下,但不宜過多。二、堅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假日里,孩子們與家長相處的時間多,孩子易產(chǎn)生依附心理,有些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卻要父母去做,這是不可取的。三歲幼兒進幼兒園后,在教師指導下逐漸養(yǎng)成了獨立進餐和穿衣服的習慣,結(jié)果回家后,由于父母、老人的疼愛孩子,或孩子撒嬌等原因,本應(yīng)該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長卻不讓孩子自己去做。長此下去,教師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了。為此,在家里家長要努力做到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凡是幼兒園里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在家中也應(yīng)一樣要求做到,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習慣,孩子能做到的事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做,這樣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在教育孩子家中尊敬長輩、善待小同伴的同時,還要教育孩子講究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處,不要亂放東西,大些的孩子讓他們自己動手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鋪被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帶孩子外出參觀學習以開闊視野。5——6歲的孩子,家長應(yīng)有意識地帶孩子去展覽館、博物館、植物園等進行參觀,同時還可以帶孩子參觀書法、繪畫、攝影等展覽。通過參觀可以使孩子從中了解當?shù)匚幕?jīng)濟發(fā)展狀況,也可使孩子開闊視野,增加有關(guān)科技、天文、地理、歷史、文物等方面的知識及學習興趣。這對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學習興趣都是很有益處的。
假期安全教育不容忽視。在假期里,幼兒的安全教育是最不能忽視的,家長可利用日常聽到與見到的危險事情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通過故事把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變?yōu)楹⒆宇^腦中自我保護知識的儲存,鍛煉孩子遇見不安全事件的判斷能力。通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不該做,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確保孩子能夠度過一個愉快、安全、充實而又意義的假期。
家庭教育中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中的“一致性”
從孩子呱呱落地起,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都時刻牽動著父母、祖輩們的心。而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不管是父輩也好、祖輩也好,都是盡心盡力,可謂“一切為了孩子!”但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父母的意見與祖輩們不一致的情況,如天冷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少穿些衣服,多運動,增強體質(zhì),可長輩們生怕孩子凍著,必須得多穿衣服。當父母在練琴時給孩子多提幾個要求時,長輩們總會袒護說孩子還小,這么練要累的。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無理要求,時常會在爺爺奶奶那里得到滿足??梢?,一方面,父輩們可能接受新知識多且快,傾向于科學的方法教養(yǎng)孩子,而另一方面,由于祖輩們閱歷經(jīng)驗豐富,往往憑經(jīng)驗出發(fā)教養(yǎng)孩子。但久而久之,這種不一致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是很不利的。對孩子是非觀念的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等都會帶來負面影響。那么,如何將祖輩、父輩對孩子的愛擰成教養(yǎng)孩子的一股合力呢?我想,能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正確看待祖輩的育兒經(jīng)驗。經(jīng)驗并不總是過時的、不科學的,如父母們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讓孩子學這學那,給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間與時間去享受童年的快樂和美好,接受老人經(jīng)驗中的合理成分。
二、加強與長輩的溝通。平時就一些教養(yǎng)孩子的問題向長輩請教,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同商議,取得一致。既尊敬了長輩,又加強了彼此間的理解。我想真正對孩子有用的做法肯定會得到雙方的認可。
三、充分利用書本??梢杂幸庾R地訂閱一些雜志、報刊,放在家中供祖輩們閱讀。時間一長,祖輩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學會用書本的知識去教育孩子。
四、積極與老師相配合。利用幼兒園的半日活動開放日、接送孩子、家訪的機會和孩子的祖輩溝通一些孩子的問題,引起他們的重視,正視孩子的不足。
總之,家庭成員的祖輩與父輩們在教養(yǎng)孩子的問題上應(yīng)達成共識,堅持對孩子的教養(yǎng)的一致性,必將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良好的促進作用。
家園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獨生子女的任性帶有普遍性,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tài)。要想讓孩子改掉任性的壞習慣,父母應(yīng)該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態(tài)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見不同,也要避開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時候,不要胡亂批評,更不能打罵了事,而應(yīng)因勢利導,耐心地講道理,給孩子說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道理;
3.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是解決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著要養(yǎng)狗,可帶他到公園去看猴,頑皮的猴子會把孩子的興奮點轉(zhuǎn)移開,使他從任性中解脫出來。
4.必要時來點“懲罰”。如孩子哭鬧得實在不像話,可以采取冷處理的辦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鬧了,也要繼續(xù)“冷淡”他一段時間。待他沉不住氣主動搭訕著接近大人時,父母應(yīng)抓住這個時機,指出他任性的無理之處,讓他保證再不這樣做。只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批評才是有效的。
讓孩子多些個性,少點任性培養(yǎng)孩子既有個性又不任性,關(guān)鍵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學合理。那么,父母該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遷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絕,會導致孩子因合理需要總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不滿情緒,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當要求,一味順從大人,行為畏縮,膽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給予滿足,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孩子必然為所欲為,自私自利,不講道理,任性胡為。
與孩子平等對話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別孩子的要求合理與否,才能明確區(qū)分孩子的表現(xiàn)究竟是屬于任性還是屬于個性。
適當給予孩子選擇權(quán)
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1、父母應(yīng)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戲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見;
2、父母不能讓孩子隨心所欲,應(yīng)注意給他們一些限制,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放棄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家庭教育家長意見要保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常常會出現(xiàn)紅白臉的現(xiàn)象,家長們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但是家長們?nèi)f萬沒有想到的是,你錯了,這樣只會讓孩子學會了逃避問題的原因。
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yīng)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真正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用錢物或食品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
早期教育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專家提示
誠然,懲罰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且還有一個使用方法的問題,正確使用可以以罰代教,如果使用不當,則會使孩子的壞習慣變本加厲。如有些兒童在感情沖動時會用堅持錯誤行為來報復(fù)懲罰。而懲罰的反復(fù)執(zhí)行要么使孩子產(chǎn)生恐懼父母的神經(jīng)官能癥,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對懲罰“逆來順受”無所謂,這都是不足取的。
只有家長們的意見保持一致了,才會不讓寶寶總是想著尋找避風港,保證建議的正確性才可以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讓孩子勇敢的面對,所以,家長們的態(tài)度統(tǒng)一,對于孩子的今后的發(fā)展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