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11-03 秋水教案《秋水》教案范本五篇。
每一份教案課件的編寫都需要經過以下步驟:
1. 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預期的學習成果。
2. 分析教材:仔細研讀教材內容,理解每個知識點的含義和關聯(lián)性。
3. 制定教學策略: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包括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等。
4. 設計教學步驟:將教學過程分解為具體的步驟,明確每個步驟的內容和順序。
5. 編寫課件內容:根據(jù)教學步驟,編寫課件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動畫等,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6. 配置教輔資料:根據(jù)教學需要,準備相關的教輔資料,如練習題、作業(yè)等,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7. 教案反思與完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及時反思和調整教案,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以上是編寫教案課件的一般步驟,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需要,您可以將本網(wǎng)頁的網(wǎng)址保存起來,以便下次再訪問。
《秋水》教案(篇1)
【設計說明】
《秋水(節(jié)選)》一文節(jié)選自《莊子〃外篇〃秋水》,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外篇”并非莊子所作,但《秋水》一篇所闡述的相對主義思想?yún)s是莊子哲學思想的核心內容,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視。該文隸屬于高二語文第一學期第五單元,單元主題為“山水情思”,意在引導學生關注宇宙自然,學會思考,從中獲得深刻的人生啟迪。從學科教學與“地球學”有機對接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篇難得的好材料,這樣課文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的習慣,拓寬視野,從而培養(yǎng)博大的天地情懷,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多方面的營養(yǎng)。之所以選擇這一課還有一個考慮,文言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著許多令人困惑的東西,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到“言”“文”并重。從中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文言積累始終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沒有必要的文言積累,學生進一步學習文言文乃至現(xiàn)代文的能力必然收到制約;但對于《秋水》這樣諸子散文中的經典之作,如果學生學習過后頭腦中只剩下幾個字詞句,這顯然是極大的浪費,因為教材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挖掘和發(fā)揮。語文學科是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是母語教學,肩負著文化傳承的歷史重任,是為學生的成長立根塑魂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更高的層面觀照和理解文言文教學,不僅注重文言積累,更要積極挖掘教材的育人資源,從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本課在教學設計時,盡量做到言文并重,并由點到面進行必要的拓展,以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理解文化經典,本著古為今用,辨證取舍的原則,剔除糟粕,吸取精華。我想,這樣的努力應該是符合新時代教育精神的。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所闡發(fā)的道家思想,取其精華,從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示;
2.感受莊子散文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的藝術特色,了解中國古典哲學的詩性特征;
3.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詞法和句法。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文章的閱讀分析,理解莊子所闡發(fā)的道家思想,并作出辯證的思考和評價
難點:改變文言文學習只見“言”不見“文”的閱讀習慣,文言并舉,還原文言文閱讀的本來面目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復習《諸子喻山水》取譬設喻的說理方法;預習疏通文章第二段并作整體思考;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引出新課
教學預設:朗讀課文第一段,簡要回顧第一段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復習舊課,引出新授課學習內容
二、朗讀課文,宏觀把握
教學預設:問題:在第二節(jié)中,莊子通過海神若之口,想表達怎樣的觀點?
1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課文,首先從整體上感知本段主要內容,為下文的細讀分析作鋪墊
三、細讀課文,微觀分析
教學預設:ppt展示課文,并用顏色、標記突出顯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詞句,請學生分層口頭解釋疏通文意(遇到困難可以參看書下注解或工具書),然后再作層次分析和歸納,最后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設計意圖:一方面通過提示引導學生注意文言積累,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口頭解釋的具體情況相機解決字詞句問題,做到靈活處理。分析和歸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談談自己受到的有益的啟示,分享收獲,難度不大,由學生自由交流。
四、準確理解,思考評價
教學預設:思考討論:結合《秋水》全文(第一課時已作介紹),談談你對莊子相對主義思想的看法
設計意圖:傳統(tǒng)文化普遍存在精華與糟粕并存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形成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辨證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以提升認識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因難度較大,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擴大參與面。
五、比較鑒賞,拓展延伸
教學設計:問題探究:本文與《諸子喻山水》在說理藝術上有何異同?試舉例具體說明其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諸子喻山水》收錄了孔子、孟子、老子、管子、韓非子、孫子等的言論,本文莊子以寓言的形式通過海神與河神的對話闡述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這些古代先哲以山水為喻闡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先秦諸子哲學散文的藝術特色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國古典哲學獨特的詩性氣質有一個具體初步的了解,對學生閱讀古代其它哲學散文著作有一定的幫助。
六、布置作業(yè),復習鞏固
作業(yè)設計:文言基礎知識整理;瀏覽諸子散文,任選一例,試對文中表達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評價,并就中國古代哲學散文的詩性特征寫一段鑒賞文字(600字左右)。
設計意圖:第一個練習是為了鞏固課內學到的文言基礎知識;第二個練習主要是將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兩大方面著手閱讀欣賞先秦散文。
【教學后記】
能從文本價值和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確定教學目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較好。教學流程設計比較合理,符合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規(guī)律,沒有出現(xiàn)梗阻或流動不暢的現(xiàn)象,教學步驟的推進比較順暢,課堂教學的既定目標較好達成。但是,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一個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學,讓學生口頭解釋疏通文意時,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夠清楚、不夠準確,甚至書下有注解的詞語的解釋也不到位,說明有一部分同學課前沒有充分預習,課前預習的環(huán)節(jié)有待加強落實,高一備課組預習筆記的做法值得借鑒,可以考慮每一節(jié)新課課前花一定時間進行預習抽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第二個問題是,學生對莊子在文中闡述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時,表現(xiàn)出看待問題的角度單
一、觀點片面,呈現(xiàn)出非此即彼、非對即錯的簡單思維模式,雖然課前對這一問題已經有充分的預見,但從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看來,問題還是比較普遍和比較嚴重的,單靠一堂課的方法指導恐怕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個問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這反映出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方法,要不斷進行訓練才能達到矯正和提升的目的,非一日之功,必須長期堅持。
【典型案例】
在本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中,我反復對學生強調:先秦諸子的哲學散文既有很高的思想價值,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要充分全面地從中吸取營養(yǎng)。作為一個當代青年,面對這樣的濃縮著深厚哲理內涵、閃爍著耀眼智慧光芒的古代文化的精華,如果讀過文章之后腦子里只剩下片言只語,甚至于只是記住了幾個字詞句,那是何等的浪費,這無異于走進金山卻空手而歸!知識固然重要,但智慧豈不是更加重要!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古人面對宇宙自然,發(fā)出那樣的奇思妙想,其中蘊藏著深刻的思想、無比的智慧,真是啟人心智;古代先哲精彩的論述,形象生動的表達,真實耐人尋味,讓人回味無窮。認真學習古人的智慧,感悟古人的天地情懷,學習古人的生動的語言,在學習中繼承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那才是我們要尋的真正的寶貝!
學習了《諸子喻山水》和《秋水(節(jié)選)》兩篇課文之后,我布臵了一篇隨筆的作業(yè)。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內容,在先秦諸子中任選一位,讀一篇文章,找到一段感興趣的內容,寫一篇600字左右的隨筆。結果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好像第一次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樣,對先秦諸子的深刻思想極其佩服,有幾位同學洋洋灑灑一千多字,談古論今,揮筆縱橫,不能自已。由此看來,我的努力還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從中我也得到一個啟示,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妨放開一些,少一些急功近利,腦子里不要老是惦記著高考高考,更不能把本該是高三的教學內容硬生生地塞進高二,讓學生囫圇吞棗,急功近利可能導致語文在學生心目中更加面目可憎。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不光有用,而且有趣,甚而至于還有些可愛!
《秋水》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的思想及作品風格
2.積累實詞:時、涇流、望洋、少、輕、殆、窮
3.積累虛詞:之、以、則、見、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動句與賓語前置句
5.學習運用寓言故事說理的寫作特點
二、能力訓練目標
1.訓練結合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含義與用法的能力,
2.培養(yǎng)把握作品思路,熟讀成誦的能力。
3.訓練鑒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使學生認識個人見識有限,若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的道理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河伯對海神的感嘆中引用兩則材料的作用。
解決辦法: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指導學生做文言知識卡片,組織學生討論兩則材料的作用,引導學生鑒賞莊子運用形象說理的藝術風格,把握文章觀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組識學生進行三次誦讀: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領會主旨;第三次,背誦,領會莊子的風格。
2.組織學生制作文言知識卡片。
3.組織學生討論莊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嘆的內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學步驟
1.初步了解莊子其人
2.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3.當堂背誦,領會主旨,鑒賞語言及表達技巧
《秋水》教案(篇3)
我今天所說課的題目是選自《莊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第四篇課文。
一:新教材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語文新教材(試驗本),打破了傳統(tǒng)的閱讀與寫作、說話、聽話混合編排的模式,改為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分編;各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相當明確。高中語文新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提出了“以閱讀教學為龍頭帶動整個語文教育是一個標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語文教學以閱讀為本,改革舊的耗散性講析模式,注重閱讀教學的整體感悟,突出廣泛而自主的大量閱讀,突出全方位的閱讀技巧和能力的指導與訓練,以多種渠道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閱讀帶動聽說寫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學生的文化背景積淀,突出語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選自《莊子》一書,這篇文章的寫法很特別,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虛構了一個河伯見海神的故事,從而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深刻的哲理。該文被安排在第一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應出于以下考慮:
1、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有關文言詞語和句式,重視誦讀和背誦。這是第四篇課文,則要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文言字詞、分析評價,借鑒吸收的能力。
2、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對哲理的分析和借鑒,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是繼第一個文言單元的“掌握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文言文閱讀鑒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所教班級的高中學生由于社會教育的大環(huán)境影響,習慣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育,缺少對生活、對人生的獨立思考,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會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學生處于自身人格趨于形成的時期,又會過于盲目自大,目空一切,產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文蘊含的哲理是該課應該注意的。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⑴理解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式。⑵學習文章中對比的方法。⑶理解課文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五、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閱讀,自主學習,整體把握,深入體會,正確評價”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朗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過多媒體補充,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羽翼,領會文章中隱含的道理,達到內化的目的。運用提問法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河伯前后感情的變化。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朗讀、指引、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獨立思考,并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六、教學過程():
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包括: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詞、句式;通過質疑、解疑,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課文中所蘊涵的哲理。
我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采用請全體同學一起填詩句作為導入,比如說:“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薄皶接新非跒閺?,學海無涯苦作舟”。接下來就是通過多媒體大屏幕向同學展示有關作者的一些基本資料,包括莊子和他的著作《莊子》一書。
下面我先談一下如何解決文言文中的字、詞、句這一重點難點的。在此我所把握的總的方法是:通過學生的預習,以練習的形式,引導學生思維上路,經過獨立思考和共同討論,得出練習的答案,最后由教師作總結。在這里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所以我決定從以下兩步著手:
1、學生結合注釋,再一次的自讀課文思考屏幕上的練習。
從文章中選出含有特殊文言字詞、句式的句式,順序打亂,讓學生給這些句子進行分類。這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讓學生有了一個思維的'方向。
2、通過學生自己回答,發(fā)現(xiàn)其中問題,由教師歸納答案。
通過屏幕,給出歸納后的分類,比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這樣,學生自己回答,自己找錯,教師總結,應該能讓學生更牢固的掌握這些文言知識。
接下來要解決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重點,就是理解課文,掌握文章中蘊涵的哲理。在這里,我總的思路是:通過教師質疑,學生解疑來完成對于課文內容的分析;通過學生互相討論來完成對于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設置了如下幾個問題:
1、河伯一開始的感情是怎樣的?為什么?
2、河伯后來的感情又是怎樣的?為什么?
3、河伯在見到大海前是怎樣一個人?在見到大海后又是怎樣一個人?
這里前面兩個問題都能從原文中找到答案,最后一個問題在前面兩個問題的基礎上稍作分析概括,也能得出答案。這些問題由淺入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最后,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礎上,我提出了課堂討論的問題:
“你從《秋水》這篇文章中能讀懂哪些道理?”
由學生討論發(fā)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一次的發(fā)揮同學們的協(xié)作能力,共同找到豐富的答案。教師作簡單歸納。在本節(jié)課結束前,布置學生的課后練習。
我想,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對一些特殊的文言字詞句能有一定的掌握,也應該能從課文中領悟到一些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秋水》教案(篇4)
秋水(說課)
一目標
1、理解課文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學習對比的方法。
3、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背誦全文。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學生在課上自讀、研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疑難處,教師適當講解、點撥。課文語脈清晰,層次清楚,前后形成鮮明對比,利于背誦。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和結構的特點,指點背誦的方法。
5、指導學生理解、積累和正確使用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一、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正音。
2.學生簡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補充糾正。教師將暴露出來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三、理解疑難詞句,學生質疑,課堂討論,教師講解。
1.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轉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詞性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形容詞為動詞,小看;輕視。)
3.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4.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望球興嘆望水興嘆屬生造。)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內容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fā)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A、人貴自知之明;
B、謙受益,滿招損;
C、自大由于無知;
D、知恥近手勇;
E、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F、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五、指導背誦
這篇課文結構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焉。
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構,有利于背誦。
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商崛?、排列兩相對照的詞語:河與海的比較,河伯認識的變化。
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此法掌握內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
個人默記一兩篇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加強記憶。
六、布置作業(yè)
1.制作詞語、句式卡片。
2.筆譯全文。
3.寫讀后感。
《秋水》教案(篇5)
一、教材介紹
本篇是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課文節(jié)選自《莊子·外篇》中《秋水》篇的開篇部分。文章通篇設喻,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于見聞而驕傲自大。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還用了對比的寫法??梢哉f本文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結構章法上都很值得一學。所以學習本文應注重引導學生在這些方面有所感受,有所理解。
二、教學設想
語文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學生的興趣也是在閱讀中獲得體驗而產生的。因此,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的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甚至是創(chuàng)造意義。落實到本課的教學我主要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以讀析問的方式去探究學習,不強設問題“挖坑”讓學生往里跳,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讓他們在探究學習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p>
三、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積累文言詞語,提升文言語感。
②學習文章用寓言故事說明哲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結合語境翻譯文言詞語;
②讀析問探究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
①養(yǎng)成閱讀善于提出問題的習慣,善于解決問題的習慣;
②培養(yǎng)學生“以人為鏡”對比反照自己的做人方法,等。
設定以上目標出于幾點考慮。首先,要讀懂一篇文言文必須有足夠的積累,還要能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疑難的詞語。其二,語文素養(yǎng)總是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其三,文中的情感價值觀是自己體悟的結果,是再創(chuàng)造的結果。
四、教學重點
因為學生閱讀量較少以及各種語文能力的影響,本班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較差,所以我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結合語境翻譯文言文,提高文言語感。
五、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感知能力、理解思維較差,影響了其對文章意義建構的能力,因此“自主探究課文,對寓言故事寓意有獨立的見解?!睉摃潜疚慕虒W的難點所在。
六、學生情況
我所任教班級是九(3)九(4)班。他們經過兩年的初中語文學習后,有部分同學形成了較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主動去閱讀思考課文,語文能力有所增強,基本能夠感知文章的內容,掌握了一定量的語文知識,對文章的寫法特色有能有所發(fā)現(xiàn)。但是對文章深層的意義難以領會,對課文的表達難有自己的看法。這些是要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的。另外,這2個班差生面積都很大,他們沒有學習的興趣,根本不讀書,也讀不懂書,教學中要注意教師語言的鼓動性。
七、教法和學法
為讓學生能自主去探究課文,并在探究中獲得愉悅,我采用“讀析問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八、教學時間
二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所學過的寓言導入:我們學過許多寓言故事,還記得有哪些嗎?這些寓言故事曾經給過我們許多人生或者生活的啟示。如揠苗助長告訴我們做事要遵循事物的規(guī)律,不能操之過急。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秋水》也是一篇寓言故事,看看我們今天能不能從這個故事里悟出什么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二)、熟練朗讀
1、提出難讀,不好停頓的句子,教師指導。
2、指名試讀句子。
3、學生齊讀文章。
(文言文要多讀,讀出語感,這要讀順讀好節(jié)奏,這里旨在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
三)、翻譯課文。
1、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翻譯課文。(要多結合上下文或句子的意思去翻譯詞語)
2、檢查詞句翻譯情況。(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秋水時至()于是焉()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東面而視()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學生質疑疑難詞句。
四)、感知故事。
1、學生談讀后感受。問題:剛才讀了課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請說給同學聽聽,與他們一起分享你的讀書感受。
教師注意歸納。并以此作為教學內容取舍的依據(jù)。
(此處教學設計,旨在養(yǎng)成學生閱讀要有獨立感受的習慣,同時也是為了使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生所不知。)
五)、深層探究
1、我們來讀讀課文,看看還有問題沒有?(學生齊讀全文)
2、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注意歸類問題,并找準一個切入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如:
①河伯為何望洋興嘆?
②河伯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③河伯對自己的認識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六)、學習總結
1、學生思考、交流: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啟迪?(可談思想上的、結構、寫法等方面的)參考:
①寓意——課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②寫法——設喻說明哲理。
對比
2、教師結語:(略)
七)、鞏固練習:
完成教輔資料上的習題【課文精講】部分。
八)、作業(yè)布置:
完成教輔資料上的習題【課后檢測】部分。
九)、板書設計
河伯見海神
︱
經過比較:看到自己的不足
︱︱
望洋興嘆:狂妄自大、盲目無知、貽笑大方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水的旅行教案范本
為了教學更加順利,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制作教案課件已經非常熟悉了。制作合理充分的教案,是鞏固學生知識的有效途徑。欄目小編經過細致的分類整理,現(xiàn)為您整合了名為“水的旅行教案”的教案課件,相信對您的教學會有所幫助!
水的旅行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動畫片片段,想象故事情節(jié);
2、快速瀏覽,了解文章大意;
3、通過閱讀文章內容,能對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4、能對人物性格進行簡單評價。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閱讀,指導學生學會、讀懂童話。
2、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前一段時間,咱們班全班同學幾乎都在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生:《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師:喜歡這本書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就上一節(jié)讀書交流課。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這本書,一起回憶跟著尼爾斯的這次奇妙的旅行,一起回味《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快樂,一起交流讀完這本書的收獲。(板書課題)
二、交流作者和主要內容
師:有兩個話題先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個話題:知道《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嗎?生:《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
師:你回答得非常正確。那誰能說說你對作者有哪些了解呢?
生1:拉格洛芙獲得了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
生2:拉格洛芙年幼時因下肢疾患,行走艱難,主要靠書籍和會講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接觸了大量的童話、神州的民間傳說等。
生:這部小說是她認真研究飛禽走獸的生活習性和規(guī)律、調查各地的風俗習慣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完成的。
師:看來同學們對作者了解得還真是挺多。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們不由得對這位瑞典女作家肅然起敬。有人說,作品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我們作為讀者,在讀書的時候,其實是和作者在進行著一種無聲的交流。所以,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寫作的相關背景,對于我們理解作品的內容及思想有很大的幫助。
看來,讀一本書,我們首先要關注——
生:書的作者。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第二個話題:能說說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嗎?
生1:這本書講的是小男孩尼爾斯很頑皮,特別喜歡捉弄小動物,結果被小狐仙變成像大拇指一樣大的小人兒。然后跟著大雁去旅行。
生2:這本書講的是小男孩尼爾斯很頑皮,喜歡捉弄小動物,有一次他捉弄小精靈,被小精靈變成像大拇指一樣大的小人兒。尼爾斯為了逃避動物們的追逐,爬到了家鵝的身上。沒想到家鵝神奇地飛上天,和大雁們一起旅行。于是尼爾斯開始了騎鵝旅行。通過這次奇異的旅行,尼爾斯增長了很多見識,結識了朋友。最后尼爾斯回到了家中,恢復原形,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師:說得真不錯。老師很佩服你們的概括能力,用簡短的話概括出了一本書的內容,了不起。
師:同學們,如果剛才我們交流的兩個話題算是兩個問題的話,你們覺得在這本書中哪兒可以找到答案?
生:在“譯本序”里。
師:對,就在這本書的“譯本序”里。有的書也叫“序言”或“導言”。這部分內容對書的作者、作品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寫作特點等都有介紹,讀“序言”能幫我們對整本書有全面的了解。所以讀正文之前,我們首先要讀一讀——
生:序言。(板書:讀序言)
師:老師想問問同學們,讀這本書時,有誰讀過“序言”了?(只有五、六個同學舉手)
師:看來讀過的人不多。好老師希望你們再讀其他書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先讀一讀“序言”。
三、交流喜歡的情節(jié)和人物
師:同學們,這本書中,作者是將前后呼應的一個完整的故事,分成一個個獨立成章的小故事來寫的。老師搜集了一些和這本書內容相關的圖片,看著這些圖片,你一定回憶起了書中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師:下面咱們來交流你最喜歡這本書中的哪個故事。
生1:我最喜歡尼爾斯智斗狐貍斯密爾這個故事。因為在這個故事中,尼爾斯表現(xiàn)得特別勇敢。
生2:我最喜歡尼爾斯在海島上和山羊一起斗狐貍的故事,因為我覺得尼爾斯特別聰明,打敗了狐貍,我特高興。
生3:我喜歡尼爾斯捉弄小精靈那個故事。我覺得尼爾斯很頑皮。
師:在尼爾斯騎鵝旅行的過程中,的確發(fā)生了很多像你們剛才所講的好些有趣的故事,這些都是構成這本書的精彩的情節(jié)。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應該讀懂書中的情節(jié)。(板書:讀情節(jié))
師:我們除了要關注書中的情節(jié),還應該關注什么?
生:關注書中的人物。(板書:讀人物)
師:這本書中有很多人物,能說說你最喜歡誰嗎?先請同學們4人小組內說一說。(學生4人一組交流。)
師:誰愿意跟大家說一說你喜歡的人物?
生1:我最喜歡尼爾斯,因為他很勇敢。
師:能舉例說說為什么說尼爾斯勇敢嗎?
生1:因為在狐貍斯密爾要吃大雁的時候,尼爾斯忘記自己已經被變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兒,他勇敢地沖上去拽住斯密爾的尾巴,救了大雁,所以我喜歡尼爾斯。
師:你說得很好,其他同學就像他這樣說。
生2:我喜歡雄鵝莫頓,因為他很善良。在海島是他不顧一切地救助小灰雁鄧芬。
生3:我也喜歡雄鵝莫頓,因為他很堅強。他剛開始向天空飛時,因為他是家鵝,他的肺都要炸了,但是他仍然不放棄,一直向上飛,最后終于成功了。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生4:我喜歡烏鴉“遲鈍兒”。他為了救尼爾斯被狐貍吃了,他是多么善良呀。
生5:我喜歡頭雁阿卡,因為她很有領導才能。她照顧隊里的每一個人。
……
師:看來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人物的看法,大家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剛才大家說了自己對書中人物的評價,想不想看看幾位“著名評論家”寫的評論?
(課件出示學生寫的評論,學生自由朗讀。)
其一:大雄鵝莫頓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因為當他和尼爾斯做出“誰也不離開誰,一直到回家”這個承諾時,大雄鵝就開始保護尼爾斯。在冰冷的湖上,大雄鵝莫頓用自己的翅膀把尼爾斯護在翅膀下;尼爾斯被烏鴉劫持后,他冒死去救尼爾斯,這體現(xiàn)出了大雄鵝莫頓信守諾言的精神。
大雄鵝莫頓是一個助人為樂的人。當不灰雁翅膀折斷時,大雄鵝莫頓又在第一時間幫助了小灰雁,給它找食、找水,這體現(xiàn)出了大雄鵝莫頓助人為樂的精神。
大雄鵝莫頓是一個執(zhí)著向上的人。當大雁群飛過,讓他一起到北方時,別的家鵝都沒有勇氣,只有大雄鵝莫頓充滿信心,勇敢地向天空飛去,這體現(xiàn)了大雄鵝執(zhí)著向上的精神。
大雄鵝莫頓身上體現(xiàn)出的這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其二:尼爾斯是個勇敢的人。在《黑夜》這個故事中,一只大雁被狐貍捉走,尼爾斯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很小的小人兒,他敢去和狐貍作斗爭。
尼爾斯是個淘氣的人。在書中的第一章就寫了尼爾斯捉弄家中的一些小動物,他在捉弄一個小精靈時,不料被小精靈施了妖法,變成了一個拇指大的小人兒。
尼爾斯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當他知道如果自已重新變回人的模樣,雄鵝莫頓就得被媽媽殺死后,尼爾斯就想放棄變回人,寧可跟著大雁們一直這樣旅行下去。
其三:尼爾斯在那段既驚險又有趣兒的旅行的日子里,日日夜夜守在大雄鵝和大雁身邊。他以前非常
淘氣,經常捉弄小動物,令人討厭,可是他現(xiàn)在學會了助人為樂,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別人,令我敬佩。
師:這幾位“評論家”今天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不想認識一下?
(三位學生站起,學生們恍然大悟)
師:大家一定很羨慕他們吧?其實我覺得你們剛才說的,和這三位同學寫得差不多。如果把你們剛才口述的寫下來,也會是一篇很不錯的評論的。老師建議你們讀完一本書也寫一寫這樣的評論。既可以寫對人物的評論,也可以寫對故事情節(jié)的評論。(板書:寫評論)
師:聽了同學們剛才關于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的交流,老師感到很高興。因為你們能將語文課上學到的閱讀、理解課文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例如,你們能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去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透過文字,去感受蘊藏在字里行間的人物的情感和他們的喜怒哀樂??磥?,同學們已經有能力讀整本的書,甚至是長篇小說了。
四、交流精彩片段
師:我們知道,拉格洛芙因為《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不但在瑞典家喻戶曉,上至國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讀過,而且它還被譯成50多種文字,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由此可見這部作品的經典。我想你們在讀的時候,一定也感受到了這部經典名著的魅力。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把你認為精彩的片段,用你精彩的朗讀和大家交流。
(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段。)
師:我覺得同學們挺會欣賞的。找的片段都很精彩。老師建議你們把這樣精彩的片段積累下來,摘抄在《摘抄本》上或背誦下來,記在腦子里。(板書:積累)
五、交流讀書后的收獲
師:讀完這本書,我想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獲。愿意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嗎?你可以參照老師給你的提示,用一句話或幾句話說一說。
(提示: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讀完這本書,我了解了。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讀完這本書,我積累了。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
生1: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不能捉弄小動物,不能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
生2: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做錯了事要勇于改正錯誤。
生3: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我應該像尼爾斯那樣做一個勇敢的人。
生4:讀完這本書,我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例如:惟妙惟肖、異想天開等。
……
師:看來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我建議同學們每讀完一本書,都應該把自己讀書后的收獲、體會進行讀后整理??梢园褜腥宋?、事件的看法寫成評論;也可以積累自己喜歡的句、段;還可以寫讀后感或制作讀書卡、好書推薦卡。(板書:寫讀后感、制讀書卡或好書推薦卡)
六、了解這本書的寫作特點
師:同學們,在這本書的序言中,還為我們介紹了這本書的寫作方面的特點。請同學們聽老師讀,邊聽邊結合書中的描寫,對號入座,體會哪里體現(xiàn)了這引些特點。(師讀特點)
師: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區(qū)別。和這本書類似的,以游記為題材的書還有很多,比如《綠野仙蹤》、《格列佛游記》等。同學們可以讀一讀。讀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和別的書在寫法上、在布局某篇上有什么不同之處。
七、總結下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的讀后交流,在交流中,我們加深了對這本書的了解。同時也學到了讀整本書的方法。(結合板書總結)讀一本書,我們要先讀一讀序言,對全書有個總的了解,再品味其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讀書后,要將自己的收獲進行整理。
師:最后,老師將易中天教授的一句話送給同學們,希望你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中外名著,像是為我們的心靈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讓我們看見外面那五彩繽紛的世界。在你們這個時候,讀到什么并不重要,讀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讀,是想讀,是讀個沒完。
師:下課。
水的旅行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漫游世界》第二課《環(huán)球旅行去》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神游埃及金字塔”、“探秘古瑪雅”、“追溯西方的文明搖籃——希臘”三部分。根據(jù)學習內容,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文字、圖片、視頻等材料的閱讀學習,能夠說出埃及、中美洲、希臘等國家或者地區(qū)的主要世界文化遺產。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jù)學習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嘗試通過思考、上網(wǎng)查找資料、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等途徑解決這些問題。
3、行為與習慣目標:在自學、交流和探究的過程中,感受人類文明極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培養(yǎng)自己的全球意識和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欣賞的態(tài)度。并為自己今后進一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歷,能夠自己主動查找相關資料獲取知識,并運用已有的能力繼續(xù)深入學習,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增加對世界的了解。在教學時,可以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調查研究的能力;同時通過研究,激發(fā)學生對世界文化的興趣。
從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基礎來看,當代少年兒童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孩子們通過不同途徑接觸和了解世界的機會相對較多。教學時充分利用家鄉(xiāng)——廬山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位進行引入,能很快引起學生興趣,迅速展開本課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遺產,感受人類文明及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
難點:讓學生對多彩的世界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教法
1、指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查找資料,進行自主學習。
2、課上組織學生圍繞學習內容進行展示交流。
3、教師補充學習內容,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評價。
學法
小組合作、課堂交流、師生交流、小組交流、自主學習。
學習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就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者問題,查找資料。
課中: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知
“上節(jié)課,我們去了中國的周邊走了走。大家還記得我們去了哪些國家嗎?我們一起在地圖上按順序找一找,認一認。”(出示地圖,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國名)
“看了那么多周邊國家的風景,其實啊,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一處美麗的風景。(出示《望廬山瀑布》,請學生找找關于廬山的詩句——以此引入關于廬山”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除了無數(shù)動人詩句,廬山還有不少美麗的文化景觀,比如會址、美廬等等(課件出示)。
“今天,我們就要從我們美麗的家鄉(xiāng)——廬山出發(fā),去更遙遠的地方,做一次環(huán)球旅行!參觀世界其他三個文化遺產,去感受世界古老文明的魅力?!?/p>
二、激發(fā)興趣,探索新知
第一站 神游埃及金字塔
1、請學生小組活動,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向其他同學介紹埃及神秘的金字塔,在全班匯報。
2、教師利用課件中的圖片視頻進行總結和補充。引導學生重點認識和了解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通過探究性學習,了解埃及金字塔,感受世界古文化的魅力。
第二站 探秘古瑪雅
“見識過偉大的金字塔建筑,下面我們再飛去中美洲,去見識那里神秘的瑪雅文化!”
1、“就請大家像剛才研究金字塔未解之謎那樣探討一下古瑪雅之謎?!毙〗M內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討論,并加以凝練,最后由代表上來交流你們的收獲或疑問。
2、教師利用課件中的圖片和視頻進行總結和補充。重點介紹古瑪雅建筑和古瑪雅的先進文明。
第三站 追溯西方的文明搖籃——希臘
“接下來,請同學們做好準備,我們要去下一片神奇的土地——希臘!”
1、“說到希臘,你首先會想到什么?你還知道關于希臘文明的哪些知識?”請學生小組討論后,將小組討論成果向全班同學介紹。
2、介紹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來歷
3、古希臘神話傳說和偉大的科學家們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共去了3處世界文化遺產地,你對什么最感興趣?你還有什么疑問留待課后解決的嗎?”
水的旅行教案【篇3】
我們去旅行
【教學內容】
《我們去旅行》是山東人民出版社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交通連著你我他》中第二課的第一課時?!菊n標要求】
1、能夠識度本地區(qū),旅游景點等平面示意圖,能夠正確辨認地圖上簡單的圖例。
2、了解我國的交通發(fā)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當前我國的鐵路、公路、航空、航海、和內河航運等交通線,就像人體的血管一樣,連接著祖國的每一個角落,也是一個地區(qū)和國家的經濟命脈。交通工具和運輸網(wǎng)絡的現(xiàn)代化,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外出旅行成為人們生活中經常的活動。
本課時是在前一節(jié)課時,了解了我國現(xiàn)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學看《中國交通圖》,了解我國交通運輸網(wǎng),了解運輸方式的多樣化發(fā)展趨勢,感受交通便利帶來的人們生活的多樣化趨勢。同時,引導學生關注交通的發(fā)展,并運用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好品質?!窘虒W目標】 情感目標
1、感受交通運輸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價值,體會交通發(fā)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良好品質。 知識目標:
1、學看中國交通圖,認識主要圖例,了解我國的交通運輸網(wǎng)。
2、了解我國運輸方式正在朝著多樣化方向發(fā)展。
3、了解交通便利帶來了人們生活的多樣化。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嘗試合理的探究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看《中國交通圖》,了解交通運輸方式正朝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學生外出旅游的照片
課件
搜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師:五個小寶貝跟著爸爸去了很多地方,完成了很多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這一次 欄目組向我們發(fā)出了邀請,邀請我們和五個寶貝一塊完成任務。敢接受挑戰(zhàn)嗎? 這一次接到的任務又是什么呢?一起來看。(是從北京出發(fā)乘火車—上海)師:同學們,你知道我們要走的鐵路線嗎?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相關的知識,為這次也為以后的出行做好準備。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伊始借助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檔欄目《爸爸去哪
兒》,來激發(fā)學生的想去旅行的興趣和愿望,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為整堂課的高效運行打下基礎。
二、旅游識圖 (教師引導
學看交通圖)
(一),學看圖例
師:要確定走哪條路,就要請出我們的好幫手《中國交通圖》,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信息?
師:圖例。圖例一般在地圖的一角,用來說明地圖上符號所表示的內容,認識了圖例有助于更好的認識地圖。
課前同學們也搜集了很多圖例。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相互認認。師:誰來分享一下你的圖例。
師:下面讓我們進入圖例魔方大挑戰(zhàn),魔方一轉,奇跡出現(xiàn)。
(二)找鐵路線 了解命名
師:認識了圖例我們就能很快找出要走的線路了!相信你一定能行!生小組活動
師:展示說一說你找到的鐵路線
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找這么快這么準確的。師:大家真了不起,順利完成了本次任務,師:也非常感謝你為我們介紹了這么好的找線路的方法。找到了京滬線。師:這條鐵路線為什么叫京滬線?
師:為了方便人們記憶和區(qū)分這些鐵路線,人們給每條鐵路線起了名字。師:鐵路線命名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用兩個城市所在省份的簡稱來命名例如京滬線。浙贛線,湘黔線。還有一條原則就是以鐵路線的起點和終點各取一個字,來命名像京廣線,貴昆線,師:了解了鐵路線的命名,借助同學介紹的方法。我們再來找鐵路線就比較簡單了以小組為單位,在規(guī)定時間內,快速找出這四條鐵路線。比一比哪個小組找的又快又準確。
生小組內找鐵路線,師:你們找到了哪些鐵路線?
師:我們不僅找出了鐵路線,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找線路的方法,學會看地圖是我們出行時必不可少的本領。老師希望你能將這一本領應用到生活中?!驹O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由于,圖例、找鐵路線內容對四年級孩子來說,比較枯燥。通過學生搜集展示圖例,圖例魔方大挑戰(zhàn),鐵路搜索大比拼等多種活動來引導學生學會看地圖,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能積極主動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使教學成為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在活動過程中我有意識的注重活動的有效性,例如在圖例魔方大挑戰(zhàn)中,并不是僅僅考察學生對圖例的學習,同時也補充了老師搜集的圖例,并且將魔方留給學生,這既是知識的鞏固,又是知識的延伸,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玩樂。
三、旅游路路通 (自主學習
了解交通多樣化)
師:旅行時選擇恰當?shù)慕煌ǔ鲂蟹绞揭彩呛苤匾?,讓我們走進自學平臺,了解一下我國的交通運輸方式和發(fā)展情況。自學平臺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師: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少。讓我們來整理了一下,在我們的祖國既有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有快捷的航空運輸,有以運送大宗笨重貨物為主的航海運輸,有便捷的航空運輸,內河航運,還有以運輸氣體和液體為主的管道運輸,還有國家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正在建設的智能交通運輸體系。
師:孩子們,看了這些你對我國交通運輸方式又有了什么新認識。生: 師:這多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使我們生活空間不僅局限在陸地上,人們出行和物資運輸有了多樣化的選擇,航空,航海運輸為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也促進了國家經濟發(fā)展。
師: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交通發(fā)展背后的力量。視頻 師:老師相信大家一聽感受到國家對我們的關愛,有政府的關愛我們的交通會更加發(fā)達,人們出行會更方便,生活會更美好?!驹O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利用課本資料,自己搜集資料,等活動形式充分感知我國交通運輸方式的多樣化,和交通的發(fā)達。有交通發(fā)達體會到經濟發(fā)展,國力強盛。教師及時引導學生了解交通發(fā)展背后的力量---國家的關愛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實施。通過學生自學方式,鍛煉自學能力,引導參與學習過程,學生才會有主人翁的精神,才會對學習過程充滿感情,不再排斥,不再覺得枯糙乏味。學習能力是通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護照。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素質主要表現(xiàn)為駕馭知識和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能力。其中,自學是最重要的途徑。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三、向旅行出發(fā)(制定旅行計劃)
師: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只有將知識加以運用才能產生力量,下面讓我們用所學的知識來制定出行計劃。生小組內制定旅行計劃。
師:小結同學們都能學以致用,制定出了相應的旅行計劃。選擇哪種運輸方式并不是絕對的,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有一點老師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通過各種方式提前了解一下當?shù)氐那闆r。【設計意圖】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將知識加以運用才能夠產生最大的力量,所以本環(huán)節(jié)將是學生將知識加以運用的環(huán)節(jié)。知識和能力相輔相成,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學生的能力是在學習知識中形成的,而已經形成的能力勢必反轉來促進學生接受新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感受到我們的祖國越來富強,交通越來越發(fā)達,交通的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多樣化的出行方式,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在以后外出旅行時我們就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行方式,最后祝同學們在以后的旅行中旅途愉快!
水的旅行教案【篇4】
《旅行之歌》教學設計-07-02 15:09《旅行之歌》教學設計
二、補充欣賞《新疆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搖籃曲》(東北民歌)
教學目標:
一、學會演唱歌曲《旅行之歌》,準確表達歌曲的弱起節(jié)奏,能夠比較熟練地演唱。(唱會歌)
二、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情緒,能用輕巧有彈性地表達歌曲。(唱好歌)
三、區(qū)分兩段歌詞表現(xiàn)的不同內容和情感,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聲音進行表達。(會唱歌)
教學重難點:
比較熟練地演唱歌曲,準確地表現(xiàn)弱起節(jié)奏的韻律。
設計意圖在律動中感受附點節(jié)奏及樂句的韻律特點。
二、學唱歌曲第一段。
1、導入--音樂之旅。范唱歌曲,了解歌曲內容。
按節(jié)奏讀詞。師生接口讀詞,讀準節(jié)拍重音,掌握弱起節(jié)奏的韻律。
模唱歌曲。
2、學唱三個“啦啦啦”,在學習中訓練銜接時的氣口。進行完整地演唱。
為第三、四樂句加入動作表演,以動作引導學生感受這兩個樂句及其中分樂句的氣息,進行準確地表達。
3、完整而比較熟練地演唱。
設計意圖以弱起節(jié)奏的韻律感受與表達為核心,采用接口唱、讀;動作表演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輕松而高效地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用輕松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1、唱著歌兒去旅行--《新疆好》。邊聽邊動,“音樂中的新疆給我們什么感覺?”
2、聽聽學學快樂的鼓的聲音,用“嘭”演唱《旅行之歌》。
3、用輕松歡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唱會歌”的基礎上,繼續(xù)“音樂之旅”的主線,以《新疆好》的欣賞引發(fā)學生對聲音表現(xiàn)對情緒影響的思考,通過對鼓聲地模仿練習用輕巧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四、演唱并表現(xiàn)歌曲第二段。
1、唱著歌兒去旅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靜靜聽賞,“我們又到了哪里?這里有怎樣的風景?表現(xiàn)蒙古草原的音樂和新疆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2、唱著歌兒去旅行--《搖籃曲》?!拔覀兊搅藮|北的時候已經是什么時間了?你聽到了怎樣的歌聲?”隨著音樂搖一搖。
3、輕讀第二段歌詞,找出兩段的不同之處,討論并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演唱。
邊唱邊為歌曲加入自己的動作。
設計意圖以欣賞不同地區(qū)風格的音樂為引導,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等表現(xiàn)歌曲的不同內容,使之成為其自然的表達,從而更好更完整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本課最終的達成。
水的旅行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嘗試學說“xx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2、學習仿編兒歌,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火車的聲音》。
2、課件。
3、動物圖片掛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進入情境,熟悉兒歌內容。
1、傾聽《火車聲音的音樂》進入活動。
師:“噓!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保úシ乓魳罚┰瓉硎腔疖囬_過來了。(點擊小火車圖片)
2、分段熟悉兒歌內容。
(1)第一段。
師:“誰在火車上的呀?”(大象)“是大象爺爺,我們和他打個招呼吧!大象爺爺你好!”“大象爺爺在說話呢,我們來聽聽大象爺爺說了什么?!保ù笙鬆敔旈_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剛剛大象爺爺說了一句什么話?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旅行是什么意識呢?”
教師小結:原來大象爺爺開著火車出去玩,火車發(fā)出咔嚓咔嚓的聲音。
(2)第二段。
師:“大象爺爺還請了其他小動物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他請了誰?!保c擊小青蛙)
“我們一起和青蛙寶寶打個招呼吧?!薄拔乙煤寐牭脑捳埱嗤軐殞毶匣疖?,青蛙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薄拔覄倓傆昧艘痪涫裁春寐牭脑捳埱嗤軐殞毶匣疖嚨难??”(請1~2位幼兒回答,再請全體幼兒一起說)
“我們一起請青蛙寶寶上火車吧!”(教師邊點擊青蛙寶寶邊與幼兒一起念)
(3)第三段。
師:“接下來哪個動物寶寶上火車了?請你猜一猜,紅紅的眼睛,長長的`耳朵,短短的尾巴,愛吃蘿卜愛吃菜,走起路來蹦蹦跳!” “這個小動物是誰呀?對了,是小兔寶寶?!薄拔覀兒托⊥脤殞毚騻€招呼吧。剛剛我們請小青蛙上火車時是這樣說的(青蛙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誰會用同樣好聽的話請小兔寶寶上火車呢?”(請1~2位幼兒說說)
“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話請小兔寶寶上火車吧?!保ㄐ⊥脤殞毶匣疖?,咔嚓咔嚓去旅行)“看!它上火車了。”(點小兔上火車)
(4)第四段。
師:“接下來是哪個動物寶寶上火車呢?這一次聽你聽聽它的叫聲,然后猜猜它是誰?”(喵喵)“對了,是小貓寶寶,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請小貓寶寶上火車(點擊小貓吧他放到火車上并與幼兒一起朗誦“小貓寶寶上火車上,咔嚓咔嚓去旅行”)
二、完整欣賞兒歌,學習朗誦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
師:“大象爺爺請了這么多動物寶寶去旅行可高興了,你聽,它還念起了兒歌,兒歌的名字叫‘動物寶寶去旅行’(大象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青蛙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小兔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小貓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咔嚓嚓,動物寶寶去旅行?。?/p>
2、幼兒學習兒歌。
師:“兒歌好聽嗎?我們看著大象爺爺開的火車一起來學一學大象爺爺念的兒歌,好嗎?”(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2遍)
“我看許多小朋友都會念了,下面老師輕輕的念兒歌,你們響亮地念,好嗎?”
三、仿編兒歌。
“最后一節(jié)車廂是空的,你覺得會是哪個小動物呢?請你用好聽的話說一說。”(讓孩子多說一點)
四、游戲“動物寶寶去旅行”。
師:“你們想扮演小動物去旅行嗎?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動物圖片,請寶寶們看一看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是哪種小動物,然后把它掛在身上?!?/p>
“看!我變成了誰?”(大象爺爺)
“大象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下面我請到誰,你們就用好聽的話把它請上火車?!?/p>
“動物寶寶們,注意安全,小火車開咯!”
水的旅行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讓學生了解如何當好導游和當一名文明游客。
2、通過“旅游”,學生了解到祖國的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能把自己見到的風景名勝與大家共享,能使用普通話進行交談,并把話說完整;能使用文明用語,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把自己見到的風景名勝講清楚。
2、在對答和評議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2、道具:導游證、游客帽;最佳導游獎(4張)、最文明游客(8張)。
3、旅游風光課件。
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全班同學交流,個別介紹的方法訓練。
1、談話: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旅游嗎?你們喜歡去旅游嗎?可以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喜歡旅游呢?旅游有什么益處呢?
生:“旅游”可以讓我們見到不同的花草樹木或不認識的動物。
2、小結:
師:通過旅游,我們可以認識到很多不同地方的朋友,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人的心情也會變得輕松愉快。
3、過渡:今天就由李老師當導游帶小朋友一起去“旅游”,好嗎?
1、教師戴上導游證,以優(yōu)美的聲音將學生帶入情境:親愛的游客們,你們好!歡迎你們選擇沙溪中心小旅游團,你們將會享受到一流的服務。我是你們本次旅游的導游,你們就叫我李導吧。
2、(課件出示的名勝風景)師旁述:這就是我們要到的第一個景點——孫文公園。公園里有以紀念孫先生的銅像,還栽種了999株龍柏,也有竹園、杜鵑園、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等景點,是一個以“紀念”為主題的綜合性公園。公園以植物造景為主,幽靜秀麗,是游玩的好地方。這里逢年過節(jié),游人如織,大家在這兒盡情地玩吧!現(xiàn)在我們來到第二個景點——詹園。詹園是一座以弘揚孝道為主的園林,是園林主人專門建給母親養(yǎng)老的別院。園內亭臺樓閣,設計精巧,山水橋榭,廳堂軒院,陶瓷石器,磚雕木刻,一應俱全。加上擺設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的珍品。請大家在游玩時,注意愛護這里的一草一木。(用課件配上老師精彩的介紹,使學生如親臨其境,有深刻的感受。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對導游有了大概的了解,學生的模仿力很強,這樣就激起了他們模仿的興趣。)
3、師:看來,大家都被如此美景陶醉了!你們能用一兩個詞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嗎?也可以用一兩個四字詞贊一贊這么優(yōu)美的景色!
1、師:小朋友們,在剛才的旅游中,李老師是扮演著什么角色?
3、小結:當導游的不僅要語言優(yōu)美,聲音響亮,表達清楚,還要態(tài)度大方,待人熱情有禮貌。[板書:語言優(yōu)美、聲音響亮、表達清楚、態(tài)度大方、熱情有禮]
5、師小結:游客們可以隨時向導游提出疑問,導游一定會耐心回答。交談時會用上禮貌用語,更要注意安全。[板書:隨時提問、文明有禮、注意安全]
1、師:小朋友一定已經迫不及待想繼續(xù)去“旅游”了吧?,F(xiàn)在咱們就分成四個旅游團,并選出一個團長。(學生自由組團。團長領一個導游證和若干頂游客帽。)
2、在旅游出發(fā)前,老師還想提一點要求:每個小朋友都行當一次“導游”。由團長安排輪流當導游向游客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景點。記得游客可以隨時發(fā)問,導游要耐心解答。根據(jù)大家的表現(xiàn),每一團選出自己團里表現(xiàn)最好的一名導游和兩名游客。大家明白了嗎?(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旅游照片來相互練說)
3、每個團介紹后,由團長指揮圍在一起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星級導游和文明游客。教師可以參與其中討論。(充分發(fā)揮團長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1、師:請每個團的“星級導游”出場為大家介紹景點,看他能否將大家?guī)胍环N如臨其境的奇妙旅程。(每個團的“星級導游”分別介紹景點。)
生;選幾個代表出來介紹。
2、聽了這名“星級導游”的精彩介紹后,請大家評一評,既可以談他們的優(yōu)點,也可以說說不足之處,更可以給她提出一些建議。(師生評議。)
3、請團長匯報自己團里的“文明游客”,并讓推選者談談理由。(通過學生評議,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2、發(fā)給學生印有課外閱讀小知識的紙張。(讓學生了解到祖國其他的風景名勝,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水的旅行教案【篇7】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人類文明及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養(yǎng)成全球意識和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欣賞的態(tài)度。
能力:注意培養(yǎng)調查研究的能力,學會探究性學習。
知識: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遺產;對多彩的世界有更為全面的認識,為今后進一步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當代少年兒童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以及相互聯(lián)系,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密切,孩子們通過不同途徑了解和接觸世界的機會相對多了。但是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了解和接觸世界的途徑相對較少,偏遠地區(qū)途徑會更少。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其次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對比中去認識、觀察及思考問題,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調查研究的能力;同時通過研究,激發(fā)學生對世界文化的興趣。
從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基礎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歷,能夠自己主動查找相關資料獲取知識,并運用已有的能力繼續(xù)深入學習,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增加對世界的了解。農村的孩子在收集相關資料上有一定難度,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預留的空間,以大量資料為依托,充實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放眼世界。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落實三維目標。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遺產,感受人類文明及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教學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欣賞的態(tài)度。針對學生的實際,要想落實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人類文明及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形成一種理解、欣賞和尊重世界不同國家文化習俗的態(tài)度,教師就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進行教材重組,讓學生真正走入文本。通過“神游埃及金字塔”“探秘古瑪雅”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知的欲望,讓學生在探尋人類奇跡之時,感受古代人類的聰明智慧和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通過“游覽藝術之都巴黎、感受音樂天堂維也納”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巴黎作為藝術之都匯集了西方文化藝術的精髓,通過巴黎這個窗口領略西方的藝術之美及其無窮的魅力;通過“追溯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漫步國際大都會——紐約”的活動,讓學生多角度地了解古希臘文明,感知其作為歐洲文明的發(fā)祥地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進一步認識到古希臘人對人類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通過“城市花絮”活動,挖掘其中一些世界名城的歷史、地理、文化內涵,同時讓學生通過其他的途徑去了解更多世界上的國家和城市,去探索各個地方的特色,感受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遺產,感受人類文明及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欣賞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圖片、錄像短片、課件,有關金字塔、古瑪雅、希臘、巴黎、紐約的文化資料等。
學生準備:查找古城的歷史及現(xiàn)在大都市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神游埃及金字塔”“探秘古瑪雅”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追溯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游覽藝術之都——巴黎”“到維也納聽音樂”的教材內容。
第3課時完成話題“漫步國際大都會——紐約”“城市花絮”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秋頌的課件(范本五篇)
我們提供了一些與“秋頌的課件”相關的實用信息供您參考,期待這篇文章能夠為您帶來幫助和啟示。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必備工具。
秋頌的課件(篇1)
秋頌
秋,季節(jié)的交替,萬物的收獲,是大自然最為美麗豐盈的時刻。在這個季節(jié)里,群山始染黃,金黃的菊花綻放,涼爽的秋風吹拂,漫天的黃葉飄舞。秋天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豐盈,讓人們不由得為之感嘆,為之贊嘆。
秋天的來臨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收獲的時刻讓人們充滿感激之情。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各種農作物在此時收獲。農民們忙碌的身影在田野上來回穿梭,收割著成熟的莊稼,收獲著自己的辛勤勞動。在秋天,很多人會到田間地頭,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品嘗著新鮮的水果,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
秋天的景色讓人們陶醉在自然的美中,象征著收獲和成熟。美好的秋天讓我們時時刻刻都充滿感恩,感恩大自然的恩賜,感恩自己的勞動和付出。秋天也是一個追求收獲的季節(jié),它鼓舞著我們不斷奮進,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努力工作,為自己和家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這秋天里,讓我們感受自然的力量,感受收獲和成熟的喜悅,啟迪自己去更高更遠的地方。讓我們在感恩中,用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未來,不斷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秋天就像一個緣分,讓我們與大自然更加親近,與自己的內心更加相連,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之路。
秋的美景和收獲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豐盈,更是精神上的滿足。它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人類文明不斷發(fā)展的見證。秋天的景色和喜悅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堅韌,啟迪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讓我們收獲豐盈,感恩生命,去追求更加遠大的夢想。
秋頌的課件(篇2)
秋頌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麗、最優(yōu)美、最豐碩的季節(jié)之一。它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也可以給人們帶來健康和充滿活力的生活。秋天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季節(jié),因為它涵蓋了人類的許多感受,包括光、色彩、味道、氣息、聲音和情感。在這里,我想分享我對秋天的感受,并稱之為《秋頌》。
第一部分:秋天的色彩
秋天是如此的美麗和吸引人,因為它在顏色中表達了自己。在這個季節(jié)里,我們可以見證一場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盛宴。我們看到了金色的ma落葉、淡綠色的谷物和樹葉,鮮紅色的果實,以及淺黃色、桃紅色和棕色的野花和草地。這些色彩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圖畫,展現(xiàn)給我們無限的美感。
第二部分:秋天的氣息
秋季的氣息是如此的怡人,從天空中降落下的清新空氣,呼吸起來讓人感覺非常愉悅。隨著溫度的下降,空氣中的水分減少,空氣質量自然就變得優(yōu)良。在這個季節(jié),我們可以深呼吸和享受清新的空氣,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和充滿活力。
第三部分:秋天的聲音
秋季并不像春天和夏天那樣充滿著動感的聲音,但是,如果你留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季節(jié)有其獨特的聲音。在秋天里,我們可以聽到落葉在地上沙沙作響的聲音、葫蘆和南瓜里傳來的咕咕響聲,仿佛跟我們說話。 還有田野上飄蕩的秋風,樹木被吹動時,也發(fā)出清脆的響聲。這些聲音雖然輕微,卻能喚起許多美好的回憶。
第四部分:秋天的味道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所以我們有機會品嘗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在夏天成熟,秋天采摘,這時候,它們的味道最為鮮美,尤其是應季的瓜果,比如李子、柿子、蘋果等等,口感鮮美,營養(yǎng)豐富,無疑是這個季節(jié)最具代表性的味道之一。此外,秋季還是品嘗各種干果和糖果的時間,這些小吃甜美可口,讓人陶醉。
第五部分:秋天的情感
秋季是一個充滿感情的季節(jié)。秋季的涼爽和低調為我們帶來了懷舊和思考的時刻,我們可以回憶往事,思考人生的意義。秋季還是團聚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我們通常會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分享我們的故事和感受。同時,秋季也是感恩的季節(jié),我們應該感激上天賜予我們的美好家園和無盡的恩惠。
結語
總的來說,秋天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季節(jié),它用豐富的色彩、清新的氣息、獨特的聲音和甘美的味道來展現(xiàn)自己的美麗,并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秋天還是一個滿懷感激的季節(jié),它提醒我們,感恩生命中的點滴、珍惜眼前的一切,讓我們心懷感激、滿懷期待地迎接未來的一切。
秋頌的課件(篇3)
秋天,是萬物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豐收喜悅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里,變化萬千,有紅楓葉的美麗,有金黃色麥浪的寧靜,有碩果累累的果園,更有豐收的喜悅和幸福。因此,我想以“秋頌”作為主題,寫一篇關于秋天的范文,展現(xiàn)這個季節(jié)的美麗和喜悅。
首先,秋天的美麗是無可比擬的。秋風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顏色,讓大地變得更加繽紛多彩。它是紅葉落在了地上的顏色,是豐收的金黃色,是花兒脆厚的果實,還有田野上黃色麥浪的遼闊。而且,秋天的氣息也獨具特色,它帶有一股清新的涼爽,讓人感到非常舒適和寧靜??傊?,秋天的美麗是被許多人所欣賞的。
其次,豐收的喜悅是秋天的另一個主題。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不論是田野中的作物,還是果樹上的果實都會開花結果。這就是說,萬物都在這個季節(jié)里變得富有。農民們忙著收割,家家戶戶都要慶祝這個大喜事。收獲的果實還會供大家享用,這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收獲的喜悅從人們的臉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最后,秋天是一個思念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人們會思念很多事情,比如我的故鄉(xiāng),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等等。人們會用松軟的心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仿佛希望能在這個季節(jié)里得到一些寬慰。雖然秋天短暫,但是人們的思念是永恒的。
總之,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喜慶的季節(jié)。它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感受,讓我們感到幸福和欣慰。在這個秋天里,讓我們共同頌揚它的美麗和喜悅,享受收獲的喜悅,一起思念往日的美好時光。
秋頌的課件(篇4)
秋頌
秋天,是暖意漸散、清涼漸來的一季,也是一個落葉飄零、果實成熟的季節(jié)。秋天,一派豐收景象,處處洋溢著欣欣向榮的氣息。
秋天的天空,常常是湛藍的,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美不勝收。天高云淡,清風徐來,游蕩于大路的人們,不禁感嘆著這美妙的時光。在秋日,風吹得樹葉簌簌作響,沉淀了一夏的脆弱、青澀,似乎突然間放松了下來,充滿繁華的成熟感和華麗的變色艷麗。秋的樹葉漸漸轉紅,然后轉成金黃,又紫又紅,妝點著大地。獨自走在無盡的林蔭道上,落葉漫道,空氣也隨之變得清新、甜美。
秋天的果蔬,也要說一下。正是這個時候,各種果蔬的成熟,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一只只圓圓的南瓜,熟透了味道就格外香甜。這時,到村落中體驗一番田園生活,就感受到拔地而起的果蔬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和感恩之情。
秋天的景色,不僅美在自然,還有美在人文?!豆旁娛攀住分杏羞@樣一首詩:“山光忽西落,水色復東流?!兜歉摺贰?。眼前是滿山紅葉和云海,樹木就像一片片的火炬燃起,在蔚藍的天空中晃動,原野上橙、黃、綠三色交織,在天地間流出了一聲聲羞艷而美妙的秋頌。而這道道秋行、秋晚山色、秋景湖光、秋藥香蒲,不僅美在方位,更美在情感。正是充滿著情愫的人們,憑愛心去感受這秋色如畫、秋意濃濃的世間美好。
秋天是豐收之季,是金秋時節(jié),更是人們縱情飛奔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的舞蹈,演唱,和各種音樂會,總是讓人陶醉。因為這里的氣氛,仿佛包含著睿智、浪漫和淳樸的澎湃力量。
金風送爽,沐浴著深秋的風景,感受著這片世界自然的美好。讓我們用心去捕捉秋天的色彩、它的聲音和氣息,去感受它充滿著詩意和浪漫的氣息。那些成片的滿山紅葉,盛裝的秋菊,靜謐的竹林,都呼喚我們走進它,感受它,品味它,感定自己。因為秋天的美好是,生命的本真,命運的創(chuàng)造,時光的記憶——終究是我們自己精神力量的創(chuàng)造。每個人都值得尊敬,在這金色的季節(jié)里,走進題材永久的世界。
秋頌的課件(篇5)
秋頌課件是一種介紹秋天美好景色和表達對于秋天的贊揚的課件。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之一,它有著獨特的風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文將從自然、人文和節(jié)日等多個方面來探討秋天的美好,并通過范文的形式來表達對于秋天的贊揚。
一、自然景觀
秋天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各種植物在這個季節(jié)都會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在這個季節(jié)里,紅葉、黃葉、金葉等各種顏色的落葉在樹林里飄舞,構成了美麗的秋景。此時,天空變得更加湛藍,陽光也變得柔和一些,讓人感到非常舒適。同時,在秋天里,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這種變化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在關于自然景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寫出如下的范文:
秋天,是一個美妙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大自然變得格外迷人。樹木的葉子變成了各種顏色,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金色的……這些色彩繽紛的落葉像是一場無聲的舞蹈,輕輕地舞動著。天空變得更加湛藍,陽光也變得柔和一些,這讓人感到非常舒適。走進樹林里,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變化,這種變化讓人不禁想起了歲月的流逝。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人們不僅能欣賞到秋天的美景,更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神秘。
二、人文景觀
除了自然景觀外,秋天還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這個季節(jié)里,很多文化活動也會在各地展開,讓人們感受到秋天的濃濃氣息。例如,慶祝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賞月、吃月餅、捏玉兔、猜燈謎等等,這些活動既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又充滿了歡樂和祝福。此外,在秋天里還有著收獲的喜悅。農民們在這個季節(jié)里收獲著他們辛勤勞作的成果,煥發(fā)出幸福的笑容。這種人文景觀讓人們充滿感恩和感動。
關于人文景觀的描述,可以寫出如下的范文:
秋天,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慶祝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成為了人們最為喜愛的娛樂方式,賞月、吃月餅、捏玉兔、猜燈謎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讓人們感受到了秋天的溫暖和祝福。此外,在秋天里還有著農民們收獲的喜悅,他們辛勤勞作的成果讓他們感到幸福。這種人文景觀讓人們充滿感恩和感動,因為它代表著人們對于生命的珍視和對于幸福的渴望。
三、節(jié)日氛圍
秋天也是充滿節(jié)日氛圍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里的節(jié)日也讓人們感到興奮和祝福。例如,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等等,這些節(jié)日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快樂和回憶。通過慶祝這些節(jié)日,人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也能更好地沉浸在節(jié)日的氛圍中,享受節(jié)日帶來的歡樂。
關于節(jié)日氛圍的描述,可以寫出如下的范文:
秋天,是一個充滿節(jié)日氛圍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節(jié)日讓人們感到興奮和祝福。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等等,這些節(jié)日讓人們沉浸在節(jié)日的氛圍中,享受節(jié)日帶來的歡樂。這些節(jié)日不僅讓人們感受到秋天的美好,還體現(xiàn)出了人們對于生命的寶貴和對于幸福的渴望。在這些節(jié)日里,人們可以盡情地歡笑和感恩,因為這些節(jié)日讓人們更加珍視生命,更加珍視幸福。
結語
秋頌課件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表達方式,可以通過課件的形式來表達對于秋天的贊揚。同時,也可以通過范文的形式來探討秋天的美好。樹木的變化、人文景觀、以及節(jié)日氛圍等等,這些都是秋天的美好之處。我們應該用美好的心態(tài)來享受秋天的每一天,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祝福。
采薇教案范本五篇
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今天帶來了令人期待的“采薇教案”。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教師們必須完善教案課件,以確保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如果您能感受到本文所傳遞出的信息那就是我的目的!
采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詩經小雅》,八年級語文下冊節(jié)選了其中一段?!恫赊薄肥且皇酌鑼懯吺孔渖畹脑姡娭兄饕銓懥吮總兪呑鲬?zhàn)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xiāng)之情,課本所選一段則主要寫士卒歸鄉(xiāng)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提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我們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與能力獲得的過程。
學生分析:
對八年級的學生,此前接觸了一此古代詩歌,但對古體詩歌了解不多,因而課堂上老師將引導他們,并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氣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給他們以最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和最廣闊的施展空間。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鑒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培養(yǎng)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導入。)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jù)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關于《詩經》和“〈詩經〉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生2:根據(jù)音樂的不同, 《詩經》可分為《 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绊灐笔菍iT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生3:“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 《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風》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xiàn)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主題?
生1:我覺得這首詩歌抒發(fā)了戍邊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情。
生2:這首詩表現(xiàn)了士兵們的悲傷心情。
師:詩中的地點是?
生:歸鄉(xiāng)途中。
師:誰能再說說?
生3:這首詩主要寫士卒歸鄉(xiāng)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4、自主學習
師:下面請同學們疏通詞句,掌握主要內容。
(教師請三名同學疏通詞句,從而使學生了解文意)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5、合作探究
(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發(fā)言,進行交流匯總。)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1:“楊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寫出了柳枝隨風搖曳之狀。
生2:這一句也表現(xiàn)出戍卒對家鄉(xiāng)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
師:說的很好。
生3:“雨雪霏霏”句抒發(fā)了歸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天氣怎么樣?
生4:不好,下雨,下雪。
師:陰霾的天氣,紛紛揚揚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師:古人對這兩句詩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評價的嗎?
生5: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生6: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
生7: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p>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
師:其他幾句呢?
生8:“行道遲遲”一句書寫了戍卒歸程之艱難及其心力交瘁的境況。
生9:最后一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直抒胸臆。抒發(fā)了悲痛的心情。
師:前三句既是寫景寫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與景與境交融,相映成輝。
6、探究藝術特色
巧用疊字疊句,或抒憂憤感情,或描摹事物狀態(tài),或繪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準確優(yōu)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現(xiàn)力,聲調和諧,增添了語言的藝術魅力。
7、交流延伸
⑴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xiāng)愁”的新的體驗。
⑵將你的詩先在小組交流,修訂后,再在全班交流。
⑶課后搜集更多的表現(xiàn)鄉(xiāng)情的詩歌散文作品,將你最感動的一篇拿到班上與同學分享感受。
拓展閱讀:采薇原文與翻譯
采薇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fā)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用。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采薇翻譯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fā)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zhàn)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zhàn),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采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詩經小雅》,八年級語文下冊節(jié)選了其中一段?!恫赊薄肥且皇酌鑼懯吺孔渖畹脑?,詩中主要抒寫了兵士們戍邊作戰(zhàn)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xiāng)之情,課本所選一段則主要寫士卒歸鄉(xiāng)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提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我們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與能力獲得的過程。
學生分析:
對八年級的學生,此前接觸了一此古代詩歌,但對古體詩歌了解不多,因而課堂上老師將引導他們,并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氣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給他們以最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和最廣闊的施展空間。
教學目標:
2、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鑒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培養(yǎng)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jù)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關于《詩經》和“〈詩經〉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生2:根據(jù)音樂的不同,?《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绊灐笔菍iT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生3:“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 ?《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讹L》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xiàn)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生3:這首詩主要寫士卒歸鄉(xiāng)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發(fā)言,進行交流匯總。)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1:“楊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寫出了柳枝隨風搖曳之狀。
生2:這一句也表現(xiàn)出戍卒對家鄉(xiāng)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
師:陰霾的天氣,紛紛揚揚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師:古人對這兩句詩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評價的嗎?
生5: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生6: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p>
生7: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p>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
生8:“行道遲遲”一句書寫了戍卒歸程之艱難及其心力交瘁的境況。
生9:最后一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直抒胸臆。抒發(fā)了悲痛的心情。
師:前三句既是寫景寫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與景與境交融,相映成輝。
巧用疊字疊句,或抒憂憤感情,或描摹事物狀態(tài),或繪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準確優(yōu)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現(xiàn)力,聲調和諧,增添了語言的藝術魅力。
⑴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xiāng)愁”的新的體驗。
⑵將你的詩先在小組交流,修訂后,再在全班交流。
⑶課后搜集更多的表現(xiàn)鄉(xiāng)情的詩歌散文作品,將你最感動的一篇拿到班上與同學分享感受。
采薇教案 篇3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讓我們用真摯的情、善感的心,吟誦《采薇》這古老的歌謠!
《采薇》選自《詩經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當時諸侯相爭,周室衰落,犬戎、獫狁等外族也經常入侵,周亦興師反擊,造成連年戰(zhàn)亂不止。人民特別是出征將士對戰(zhàn)爭有著復雜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這首詩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戰(zhàn)后歸家的途中,追述、倒敘戍邊作戰(zhàn)時的苦況,
請同學記齊讀。
誦讀提示:《詩經》基本上是四言詩,節(jié)奏為“二二”式。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的和諧之美,我們不僅要把握詩歌外在的音樂節(jié)奏,更要把握內在的情感節(jié)奏.下面先由老師給大家讀一遍吧!請大家注意體會這位戰(zhàn)士的情感變化.
剛才老師在誦讀的時候,同學們體會到了感情的變化嗎?走進任何一篇詩經的作品,我們總會被種種情思所纏繞,這首采薇也不例外,請同學找出這位戰(zhàn)士的情感脈絡.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zhàn)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
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
重章疊唱: 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
戰(zhàn)士的情感發(fā)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
為何而壯: 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yè)業(yè)”,“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寫戰(zhàn)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 “一日三捷”是用數(shù)字的對舉,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提示:(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币粋€怯字寫出了歸鄉(xiāng)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zhàn)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為何而壯:追憶過去,痛定思痛(當初離家時的場景,如今回家的艱難)
1.借景抒情。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飄拂的柳絲這一意象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3.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chuàng)造出超越現(xiàn)實的典型畫面。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電影為何物,但他卻分明是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能用三個看來簡單,其實卻很動人的場景,將一個戰(zhàn)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我,行走在他的文字間,我就像是一個演員,不,我就是那位戰(zhàn)士.我的手指還有薇的清香,我的眼里也飽含著憂傷.
這樣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們用同的方式詮釋,用不同的方式紀念,有人揮毫書寫,有人深情吟唱,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一首樂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們也來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敬意與愛意吧,我有個設想,將這首采薇的樂曲拍成一部MTV吧,我想按照情感線索分三個鏡頭來拍攝,第一個鏡頭我是這樣安排的: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士兵,俯下身子采摘著地上的逐漸變硬的薇菜,不時抬起頭遠眺著故鄉(xiāng)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著故鄉(xiāng)的小調,眼中閃爍著一叢烈火:時而幻化出家鄉(xiāng)小橋流水,時而幻化出戰(zhàn)場的刀光劍影……
接下來的兩個鏡頭,我想請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在音樂聲中來幫我構思一下.
評語:1.有景物、有神態(tài)、有心理,很生動的畫面,很豐滿的人物形象
鏡頭二:一樹的棠棣花燦爛地站在戰(zhàn)地邊的路口,軍旗在料峭的風中獵獵飄揚,戰(zhàn)場上煙塵滾滾。將帥駕著高大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吶喊著奮勇殺敵???!整齊的軍隊,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zhàn)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鏡頭三: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xiāng)途中踽踽獨行。回想出征時楊柳的依依不舍,看看回鄉(xiāng)時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xiāng)關漸近,可家鄉(xiāng)還是那個可愛的家鄉(xiāng)嗎?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xiāng)情。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向我們訴說著那亙古不變的思鄉(xiāng)愁緒。
讓我們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撫平這位戰(zhàn)士的心傷吧?。R讀)
結束:
詩三百,思無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喚。古人與我們在時空里隔絕,卻靈魂中相望?!对娊洝肥且蛔鶎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財富!
下課!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
它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160篇,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雅”乃宮廷之樂,多為京都一帶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頌”乃廟堂之音,是王侯舉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禮時專用的樂歌,共40篇,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賦”:陳述鋪敘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對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內容。
二、譯文參考:
⑴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剛剛發(fā)芽。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離了親人沒有家,為跟獫狁相廝殺。不得安寧無閑暇,為跟獫狁來廝殺。
⑵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fā)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
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沒人把信捎回家!
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長得很挺拔。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無閑暇。滿懷憂愁真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⑷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zhàn)車將軍乘。
駕起兵車要出征,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⑸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掩護兵士也靠它。
四匹馬兒齊步跨,魚皮箭袋雕弓掛。沒有一天不警惕,軍情緊急不卸甲!
⑹ 回想當初上征途,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我心傷感滿腔悲,其中哀痛誰體會!
《十五從軍征》 漢樂府民歌,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 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采薇教案 篇4
采薇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fā)思考。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并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1)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2)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境導入
《論語》解讀
八佾篇·第三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學生背誦《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則內容。
2、認真聽老師講解。
3、積極回憶《論語》中寫到《詩經》的`相關條目。
《論語》是高一年級必讀的經典,分散在各節(jié)課堂之前講解,能培養(yǎng)學生每日讀論語的習慣,同時,通過老師的解讀,更明白經典的精髓。孔子與《詩經》有著非同小可的關系,所以,這節(jié)課前解讀《論語》可以作為導入,自然引入課堂。
課文探討
溫故知新
(1)《詩經》和“《詩經》六義”。
(2)《采薇》的背景
復習學過的知識,了解本篇課文的背景。
通過復習這些知識,能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好這些知識點。
重點探究:戍邊思鄉(xiāng)主題
列出六個題目作為探究臺階:
(1)該詩的思路結構有什么特點?
(2)詩從“采薇”寫起,這跟“曰歸曰歸”的思鄉(xiāng)情有何關系?
(3)前三章所寫的“薇”有無變化?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四、五兩章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與濃濃的鄉(xiāng)愁矛盾嗎?
(5)這首詩最經典的景物描寫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6)你怎么理解這首詩交織著士兵思家戀土與保家衛(wèi)國的復雜心理?
學生結合問題以及自己預習的情況展開討論,師生互動,逐步推進討論的進程。
學生可以暢談自己的獨特理解,并深入感知本文主人公復雜的心理。
重點研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通過教師設計小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問題。
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延伸探究:邊關思鄉(xiāng)( 征戰(zhàn)不歸,身不由己的天涯羈旅)
柳中庸《征人怨》
李益《從軍北征》
范仲淹《漁家傲》
李白的《關山月》
高適《塞上聽吹笛》
學生重在朗讀體會,學習一些鑒賞技巧,同時,學會知識遷移,運用所學的知識探究類似主題的詩歌。
適當延伸拓展,啟發(fā)思考。
通過同一主題相關詩歌的拓展,擴大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喚起學生的比較閱讀的意識,了解邊塞詩歌的特點。同時,通過縱向比較,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思辯意識,更深入地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本文其他可行性探究引導:
文本探究:翻譯改寫 概括每章內容 第六章解讀 藝術特點 本詩主題
拓展性探究:
1、《詩經》戰(zhàn)爭詩探究
2、文化背景探究(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戰(zhàn)爭的影響)
3、意象的探究(植物或以采摘植物的行為作為思念意象)
學生重在初步了解探究內容,可以在課后進行小組協(xié)作探究。
旨在示范,引導。
示范一篇文章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解讀,可以從深度考慮,亦可從廣度考慮?!对娊洝纷鳛樵姼璧囊淮笤搭^,可研究的內容很多,此內容的設計,可以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簡單指導,以引起部分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歸納:
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fā)樂觀豪邁、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渾厚,筆勢豪放。
與教師一起回顧,總結。
旨在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知識點。
布置作業(yè):“半個百姓半個兵,半碗黃沙半碗風,多少將士思鄉(xiāng)夢,盡在萬古荒原中。”——烏魯木齊“西北邊境第一連”
拓展閱讀:采薇原文及翻譯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xiǎnyǔn)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yù)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意解釋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經發(fā)了芽。
說歸家啊道歸家,一年又快過完啦。
沒有妻子沒成家,只因和玁狁把仗打。
沒有空閑難休息,要和玁狁(xian yun)去廝殺。
采薇菜啊采薇菜,采那薇菜柔嫩芽。
說歸家啊道歸家,愁思不已亂如麻。
憂心忡忡如火燒,又饑又渴日難熬。
駐地不停長調動,讓誰來把書信捎。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枝芽已變老。
說歸家啊道歸家,轉眼又過半年了。
公家差事沒個完,想要休息難上難。
心情痛苦似油煎,不知能否把家還?
那盛開的是何花?是美麗的棠棣(di)花。
那輛戰(zhàn)車是誰的?將軍作戰(zhàn)坐著它。
戰(zhàn)車駕起要出發(fā),四匹壯馬把車拉。
出征豈敢圖安定?一月多勝把敵殺。
駕車四匹大公馬,馬兒強壯又高大。
將軍指揮立車上,士兵隱蔽也靠它。
四匹壯馬向前行,士兵持箭拿雕弓。
無時無刻不戒備,軍情緊急抗玁狁。
昔日從軍上戰(zhàn)場,楊柳依依好春光。
今日歸來路途上,大雪紛紛漫天揚。
道路泥濘走得慢,又饑又渴苦難當。
我心傷感悲滿腔,誰人知我痛斷腸!
采薇教案 篇5
《詩經》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对娊洝げ赊薄烽喿x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布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jié)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zhàn)爭。活著就會被迫卷入這場戰(zhàn)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秘。
1、研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fā)思考。
1、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并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1、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2、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論語》解讀八佾篇第三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學生背誦《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則內容。
2、認真聽老師講解。
【精品】認識水果教案小班范本匯集五篇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優(yōu)質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案有助于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精品】認識水果教案小班范本匯集五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水果教案小班【篇一】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種水果:蘋果、梨子、橘子的特點。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水果的多樣性及特征。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點難點:
準確說出三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活動準備:
三種水果各一個,切好的三種水果片若干,三種水果的卡片各十張,三棵水果樹畫片(課前粘在墻上),裝水果的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老師今天帶來一個盒子,你們想不想知道盒子里裝的是怎么東西呢?
2、 教師出示盒子。
二、導入新課
1、請幼兒上臺摸摸盒子里的東西,說說你摸到的是什么水果(蘋果)?
2、 老師提問:你說說蘋果是什么形狀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蘋果的味道是怎樣的?
3、 幼兒依次回答以上問題。
4、 師讓上臺的幼兒嘗嘗蘋果的味道,幼兒(酸酸甜甜的味道),師再請兩位幼兒上臺嘗嘗,并說說味道如何?
5、 請幼兒上臺摸摸盒子里的第二種水果,然后教師提問(方法同上,第三種水果也一樣)。
6、 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三種水果,它們分別是蘋果、梨子好橘子,它們都是圓形的,蘋果的顏色(紅彤彤的),味道(酸酸甜甜),橘子是(橙色的),味道也是(酸酸甜甜),而梨子是(黃色的),味道是(甜甜的)。
三、鞏固新知(游戲)
1、加深對三種水果的認識,給三種水果找朋友,每個幼兒手上發(fā)一種水果卡片,分別分三組上臺去給這些水果找朋友。
2、 教師小結游戲情況。
四、活動結束
幼兒品嘗水果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能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給幼兒多說多發(fā)言的機會。讓幼兒簡單說出這三種水果的特點,我認為也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在課前我也做了精心的準備,特別是準備了3個神秘的禮物盒,幼兒都爭搶著去摸摸,真想弄個明究竟,結果上了臺的幼兒又能嘗到這些水果。但如果我能把游戲名稱換一下“把水果寶寶送回家”,也許效果會更好。
認識水果教案小班【篇二】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分辨不同的水果。
2.在活動中感受分享的快樂。
3.初步理解光滑和粗糙的意思。
活動準備:
布袋、柿子、香蕉、蘋果、彌猴桃等
活動情況記錄:
請小朋友用手摸出布袋子里的水果,并猜一猜是什么水果。請幼兒拿出來看一看自己猜的對不對。由此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水果。
老師問:除了用眼睛看,用手摸,還能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是什么水果呢?幼兒說出:用嘴嘗一嘗、用鼻子聞一聞等方法。
請幼兒閉上眼,依次聞水果味道,分辨水果。
請幼兒分別摸蘋果和彌猴桃,說一說感覺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說出光滑的粗糙的。針對光滑和粗糙讓幼兒充分感受和表達。
請幼兒分享水果,并說一說不同水果的不同味道。
組織幼兒唱《吃水果》的歌曲,引導幼兒多吃水果,吃各種各樣的水果。
認識水果教案小班【篇三】
水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幼兒對水果很喜歡,小朋友們都喜歡吃什么水果,說說吧!通過本教案引導幼兒對不同水果的功效加以了解,培養(yǎng)幼兒愛吃水果的生活好習慣。
活動目標:培養(yǎng)幼兒動手探索的能力,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發(fā)現(xiàn)水果的不同特點。
活動準備:自制的水果圖書,油畫棒。
活動過程:復習歌曲《蘋果》
一。出示水果圖書,引起幼兒制作水果圖書的欲望。
老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展示制作好的水果圖書)二。認識水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果的不同特點。
提問:
1、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
2、你最喜歡吃什么水果?
3、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水果有什么不同?
三。動手操作,繪畫水果圖書。
1、啟發(fā)幼兒從水果的大小,味道,皮的厚薄,水分的多少等各方面來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特點。
2、鼓勵幼兒動手繪畫水果觀察比較交流結果。
3、小結統(tǒng)計結果四。欣賞水果圖書,總結評價。
與幼兒一起看看自制的水果圖書,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你發(fā)現(xiàn)了水果的哪些地方不同?
認識水果教案小班【篇四】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于英語的興趣,讓幼兒樂意參與英語活動。
2、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幼兒了解幾種水果的英文名稱。
3、鼓勵幼兒能模仿教師說英語。
4、幼兒能夠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5、幼兒能夠融入到英語游戲之中,并能配合教師積極參與到英語活動之中。
活動準備:
盒子和不透明小袋子一個,蘋果、梨、橘子、香蕉的實物及圖片各若干,一幅畫有一棵大樹的畫,刀、碟子、餐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Firstletusreviewthesong《eyesearsmouthandnose》.
Eyesearsmouthandnose,
Mouthandnose,mouthandnose,
Eyesearsmouthandnose,
It’smybody.
教師與幼兒邊唱邊做動作,以達到課前的熱身準備。
2、學習水果單詞。
(1)apple。
教師把已裝有蘋果的盒子神秘的拿到幼兒面前,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T:Look!What’sthis?
C:盒子
T:Yes.Abox.
T:What’sinthebox?Doyouknow?
T:Ok,doyouwanttoknow?(引導幼兒說出Yes或No)
Dingdingdong.(敲盒子)
T:Whowanttotry?(作舉手狀,并引導幼兒說出Letmetry)
當幼兒拿出蘋果之后,教師:Oh(驚喜的`),What’sthis?
C:蘋果
T:Yes,apple!(教師要抑揚頓挫的反復讀).readafterme,apple.(幼兒跟讀)
(2)pear
教師用已切好的雪梨給幼兒嘗,并讓他們猜出是什么東西。
教師:Hum?。ㄗ鞒缘膭幼鳎㊣t’swonderful!
然后分給幼兒吃:Eatit!
接著問幼兒:What’sthis?(梨)
教師:Yes,pear!readafterme,pear.(幼兒跟讀)
(3)orange
教師用餐巾紙把橘子包起來,然后示范聞一聞,再拿到幼兒面前給他們也聞一聞,并讓他們猜猜是什么東西。
T:Yes.Orange(教師也要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反復讀,讓幼兒跟讀)。
(3)banana
教師把香蕉裝在一個不透明口袋里,然后示范摸一摸,再請一名幼兒上來摸一摸,并請他猜猜是什么東西。
T:What’sinit?Doyouknow?
C:香蕉。
T:Really?
請幼兒拿出水果。
T:(驚喜)Yes,banana.(教師也要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反復讀,讓幼兒跟讀)
3、復習鞏固
(1)變出蘋果并提問:
T:What’sthis?
S:It’sanapple。
T;Verygood!apple,apple.It’sanapple。
(小朋友可真棒,現(xiàn)在魔術師就把這個蘋果送給你們)
(2)變出橘子并提出問題。
T:Wha’sthis?
S:It’sanorange。
T:Readafterme,orange,orange。
(3)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看看魔術師還能變出什么?(梨子)
T:What’sthis?
S:It’sapear。
T:pear,pear,pear。
(4)變出香蕉并提問。
T:What’sthis?
S:It’sabanana.
T:banana,banana.
4、摘果游戲。
5、結束。
T:OK!Wearesotired.Let’shavearest.
Let’ssaygoodbyetotheapple.
C:Bye-bye,apple!
T:Saygoodbyetothepear.
C:Bye-bye,pear.
T:Saygoodbyetotheorange.
C:Bye-bye,orange.
T:Saygoodbyetothebanana.
C:Bye-bye,banana.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goodbyetoyou》,幼兒邊表演邊唱。結束活動。
認識水果教案小班【篇五】
一、活動名稱:夏天的水果
二、適合年齡:2-----2.5歲
三、吸引力:顏色
四、直接目的:CCIO
五、間接目的:
1、讓幼兒認識夏天的水果,能準確的說出水果的名字。
2、學說短語:“這是XX”
六、活動準備:蘋果、橘子、梨子的實物、自制的三步卡一套。
七、活動過程:
1、介紹活動名稱,并取教具。
2、依次出示蘋果、橘子、梨子的實物,請幼兒看一看、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認識的水果名稱。
3、鼓勵幼兒說這樣的句式“這是蘋果” “這是橘子”“這是梨子”
4、將圖卡分別放在其相應的實物旁,并說“這是蘋果“這是橘子”“這是梨子”
5、以同樣的方法進圖文卡和字卡的配對??烧堄變簛砉餐瓿蓤D文卡和字卡的配對。
6、繼續(xù)進行三段式教學法的辨別和確認。并請幼兒跟著老師學說:“這是XX”(重點指導幼兒不熟悉的水果)
7、收教具,并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八、 活動延伸:品嘗水果,并做認識其它水果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