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繪畫提升寶寶自信心
發(fā)布時間:2023-10-23 如何利用繪畫提升寶寶自信心 如何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怎么提升畫畫技術繪畫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式,寶寶可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創(chuàng)作的過程,寶寶能夠鍛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并且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漸完成,從而增加自信心。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如何利用繪畫提升寶寶自信心”,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如何利用繪畫提升寶寶自信心
1.?提供積極的鼓勵和贊揚:
當寶寶完成一幅畫作時,不管是簡單的涂鴉還是復雜的圖案,都要給予寶寶正面的反饋和肯定??洫剬殞毜呐蛣?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2.?鼓勵寶寶嘗試新的畫畫技巧:
通過提供各種藝術材料和工具,鼓勵寶寶嘗試不同的畫畫技巧。當他們掌握新的技能時,會感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從而增強自信心。
3.?創(chuàng)建一個藝術展示空間:
為寶寶劃定一個專門用于展示他們的畫作的地方。這樣可以讓寶寶感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視和贊賞,從而增加自信。
4.?邀請寶寶參加繪畫比賽或展覽:
參與繪畫比賽或展覽是一個展示寶寶才華的機會,也可以讓寶寶與其他孩子交流和學習。即使寶寶沒有獲獎,參加比賽或展覽也能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重視。
5.?在繪畫中鼓勵寶寶表達自己:
繪畫是一種表達情感和想法的方式,鼓勵寶寶在畫作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幫助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并將其轉化為畫作,可以增強寶寶對自己情感表達的自信心。
6.?提供正向的繪畫體驗:
確保繪畫過程是正向和愉快的體驗。不要過于關注繪畫的結果,而是注重寶寶享受繪畫的過程。繪畫時可以放上寶寶喜歡的音樂,或者與寶寶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的繪畫環(huán)境。
7.?培養(yǎng)藝術興趣和知識:
除了繪畫,還可以鼓勵寶寶學習藝術的其他方面,如觀看繪畫展覽、閱讀繪畫相關的書籍等。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培養(yǎng)對藝術的興趣,并增加他們對自己繪畫能力的自信心。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提升寶寶人氣
有心而聰明的媽媽,會為自己的寶寶爭取人氣,讓寶寶總處在小朋友包圍與關注的中心。來聽聽媽媽們的妙招吧—給寶寶在網上建個人主頁
西西媽:自打寶寶出生起,我就給她在網上注冊了一個個人主頁,西西的靚片片不斷地往上貼,還有她做的一些有趣的事、她的一些搞笑的話、她的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比如長牙了、會叫媽媽了、會走路了……),我都在她的網頁上貼出來,這可為她也為我贏來了不少關注的目光呢!
提高寶寶在電視臺和雜志上的曝光率
宸宸媽:我的朋友在媒體工作的比較多,我總是利用這些便利條件,盡可能多地讓我的寶貝兒子在電視上、雜志上露臉,比如參加電視臺的出鏡活動啦,給雜志做個小模特兒啦,我是全力地配合和支持。兒子也很配合,總是表現得很突出,這樣,就有了更多的下一次?,F在兒子面對閃光燈和鎂光燈一點兒都不怵,神態(tài)自如,讓比劃就比劃,讓笑就笑,逗得那些編輯都說他有些小明星的風范。
給寶寶漂亮的裝扮
麗麗媽:我在麗麗的衣著上從不馬虎,這不光讓別人看著她每天都那么漂漂亮亮的,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審美觀的培養(yǎng),別以為孩子小就不懂!尤其是在麗麗到一個新環(huán)境的頭兩周,我更是注重她的衣著,比如她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剛轉園的時候、到各種興趣班的時候……第一印象很重要,剛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給老師、小朋友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對她以后與她們相處肯定有好處,而且我們也看到了效果,麗麗在班里很出色,是中心人物,老師有個什么拋頭露面的事也愛找她。
為寶寶爭取個“小干部”的角色
子然媽:兒子上幼兒園之前,膽子很小。我在接送他時,經常和老師交流,熟了以后,就向老師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讓她給兒子安排個“一官半職”的,培養(yǎng)他的社交能力。當了小組長的他可神氣了,幫老師小朋友做了不少事,自信心也提高了,現在的他,在小朋友中間挺有號召力的。
盡量向人介紹寶寶的優(yōu)點
淘淘媽:兒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特淘。但是,我在老師、朋友和家長面前從來不說他淘,而是盡量向他們介紹我兒子的優(yōu)點,比如很聰明、很有愛心,我把他的淘氣歸結到聰明里去,這樣的正面強化,不光讓老師和家長覺得他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連他自己感覺也很好。如果連媽媽都不肯定自己、不承認自己,孩子會怎么想?
經常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粒子媽:現在的孩子很孤獨,他們哪有那么多與人交往的機會,就得家長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我就經常在家里烤些小點心小餅干,然后讓粒子請幾個小朋友一起到家里來玩,粒子現在已經很會招待自己的小客人了,還很能控制局面,我們基本上不用插手。
如何面對寶寶提出的“為什么”
導讀:在回答寶寶的問題時要簡明扼要,不要繁縟地解釋不停,只要讓寶寶明白簡單的道理就行了。比如寶寶問:為什么電話能聽到聲音?你可以簡單回答:這是因為有電話線接通。至于更深的電路內容,寶寶理解不了,也不必從多費口舌。
寶寶長大了,他對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遇到問題,他會不斷地追問你“為什么”,直到你筋疲力盡、理屈詞窮。那么,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寶寶的提問呢?
首先,寶寶能提出問題是好事,這充分說明他在動腦子思考,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已經不滿足表面現象,而是想挖掘深層內涵,寶寶的這種追根溯源的精神值得我們鼓勵。寶寶的問題也許會非常簡單幼稚,但是家長的態(tài)度要真誠,不要嘲笑他,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誘導他。切忌不要因為忙或著心情不好就對寶寶的問題不理不睬,這樣做只會使寶寶會感到深深的失望,理性的探索欲望也會隨之消失,因此,對寶寶的求知欲是個打擊。
在回答寶寶的問題時要簡明扼要,不要繁縟地解釋不停,只要讓寶寶明白簡單的道理就行了。比如寶寶問:為什么電話能聽到聲音?你可以簡單回答:這是因為有電話線接通。至于更深的電路內容,寶寶理解不了,也不必從多費口舌。
處理寶寶的問題時,還可以與他一起去尋找答案,在尋找的過程中,寶寶既學到了知識,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他與父母一起努力時,還會讓他體會到父母就象朋友一樣可以互相幫助,從而使寶寶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因此,這是幫助寶寶提高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有時你可以采取反向思維來回答寶寶的“為什么”,那就是通過反問來誘導他思考問題,讓他自行尋找答案,在詢問的過程,可以適當輔助他思索,為他理清思緒。
寶寶提出“為什么”是他思考的開始,面對寶寶的提問,作父母的,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如何讓寶寶學會用廁
導讀: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不必過早強求學用廁
情景:嶙嶙從3個月起開始不用紙尿褲,媽媽總把她背在背上,并能很準確地觀察出女兒的“動向”。雖然每天可能會緊急備戰(zhàn)20來次,但是卻讓嶙嶙10個月就已經可以定時坐在尿盆上大小便了。到了1歲半,嶙嶙基本上能解決便便問題。
專家提示:媽媽在嶙嶙上廁所的訓練上開始的比較早。由于媽媽能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并能準確處理,使嶙嶙掌握了使用便盆的技能。其實嶙嶙此時還不具備自我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孩子有這方面的意識最早也要到18個月,有些孩子甚至要到3歲或更晚。因為這需要孩子把肚子脹的感覺和上廁所的行為聯系到一起,并告訴自己想大小便就要上廁所。這不是提早訓練就能解決的,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強求孩子。
引導孩子用廁主動性
情景:樂樂23個月就開始對廁所產生興趣,尤其是對沖馬桶這個環(huán)節(jié)。去別人家做客時,他總是喜歡到衛(wèi)生間按一下放水龍頭。平時有尿意時,他就會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這時媽媽會把他抱進廁所。漸漸地,樂樂不再尿褲子了……
專家提示:雖然對23個月的孩子來說,養(yǎng)成上廁所的習慣還比較早。但是樂樂媽媽與孩子的關系處理得很好,能時刻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領他進廁所,并且讓他享受沖馬桶的樂趣。樂樂用廁習慣的養(yǎng)成,更多的不是由于父母的主觀要求,而是借助孩子自己的主動性。
讓孩子逐漸擺脫習慣
情景:3歲的魯魯上幼兒園前3個月,還在穿紙尿褲。媽媽為此很不安,便給他買了個漂亮的紅便盆,開始訓練魯魯。之后,魯魯在家能夠較好地用便盆大小便,可是外出時,魯魯就不愿意用那里的衛(wèi)生間,只有當他的小便盆放在廁所時,魯魯才愿意拉臭臭,還是讓媽媽感到苦惱。
專家提示:一般來說,幼兒園不會硬性要求孩子不能穿紙尿褲,因為這違背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表”的規(guī)律。魯魯在外不肯用廁,主要是他不能獲得在家用廁的感覺。很有可能是對那些空間比較大的洗手間產生某種恐懼,如粗粗的管道和大大的沖水聲音。所以媽媽可以與幼兒老師溝通,嘗試讓魯魯把自己的便盆帶到幼兒園,然后再幫助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逐漸擺脫自己的便盆。
允許孩子偶爾尿褲子
情景:4歲多的君君早在一年前就能獨自上廁所了。但是每兩個月總會有一次尿褲子。每當這時,她就會對媽媽說:“不怪我呀,這是屁屁沒有跟我說!”媽媽對此很不理解,這是孩子玩得太瘋造成的,還是孩子故意的呢?
專家提示:君君的這種反復和她受到的壓力有關。那些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某一件事上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他們瞬間的注意力還有待提高。通常情況下,孩子事先知道有便意,但是信息傳遞到大腦常會慢半拍,出現尿褲子也就很正常了。所以當孩子聚精會神地在玩時,父母不妨適時提醒她:“君君,是否該上廁所了?”
尿床后別埋怨和責怪
情景:5歲的麗麗常讓媽媽感到煩惱,白天她什么事都沒有,一切正常??删褪堑搅送砩希羧钗寰鸵虼?。
專家提示:確有不少孩子到5歲還在尿床,他們并沒有患任何疾病。可能是他睡得太沉,即使憋尿了也意識不到。麗麗父母每天晚上可以在孩子臨睡前提醒她上一次廁所,或者成人準備關燈就寢時再叫她去小便一次。重要的是,當孩子尿床后,父母不要埋怨和訓斥,不然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和暗示,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畫畫怎么提升孩子的自信
繪畫可以幫助孩子發(fā)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力,通過繪畫,孩子們可能會發(fā)現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賦,并且愿意嘗試更多的藝術形式,從而增強他們自己的自信心。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有關“畫畫怎么提升孩子的自信”,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畫畫怎么提升孩子的自信
1.?鼓勵和支持:
對孩子的繪畫作品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贊美,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受到欣賞和認可的。
2.?提供資源和工具:
提供孩子所需的藝術材料,例如顏料、畫筆、紙張等,以及參觀藝術展覽、藝術書籍和教學視頻的機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靈感和技巧。
3.?創(chuàng)造有趣的繪畫環(huán)境:
安排一個專門的繪畫區(qū)域,讓孩子可以隨時繪畫,保持他們的藝術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
4.?提供繪畫指導:
可以邀請專業(yè)藝術家或藝術教師為孩子提供繪畫指導,教授基本的繪畫技巧和藝術原理,幫助孩子發(fā)展自己的風格和表現力。
5.?培養(yǎng)藝術觀察力:
鼓勵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如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等,并嘗試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想法。
6.?組織小型繪畫展覽:
為孩子組織一個小型繪畫展覽,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來自家人和朋友的贊賞和鼓勵。
7.?探索不同的藝術媒介和風格:
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繪畫媒介和風格,如水彩畫、鉛筆素描、油畫等,讓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從而建立自信心。
8.?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
尊重孩子的創(chuàng)意和決策,給予他們在繪畫中的自由度。鼓勵他們談論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9.?參加繪畫比賽或展覽:
鼓勵孩子參加繪畫比賽或展覽,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華和獲得認可的機會。
10.?繪畫與其他領域的結合:
將繪畫與其他學科或興趣相結合,如歷史、科學、文學等,讓孩子發(fā)現繪畫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和影響力,從而增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和自信。
如何讓寶寶學會用筷子
導讀:使用筷子還有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
筷子是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學齡期的寶寶不僅可以通過學習使用筷子培養(yǎng)良好的進餐習慣還能鍛煉手指靈活能力。使用筷子,一定要用力得當、協(xié)調,才能夾起食物。研究表明,用筷子吃飯,可以鍛煉包括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jié)和50多條肌肉的能力,這對正處于精細動作發(fā)育中的寶寶來說,不失為最好的鍛煉方法。
使用筷子還有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yǎng)寶寶使用筷子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合適的時間
2周歲左右的孩子才剛剛開始學用勺子吃飯,未必能很好地完成用筷子吃飯的動作。雖然手部動作的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發(fā)育,但也要以大腦發(fā)育到一定水平為前提。對孩子各種能力的訓練要遵循兒童大腦發(fā)育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太小的孩子大腦發(fā)育還不完善,不適合用筷子。
選擇合適的筷子
塑料筷子對剛開始練習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來說太滑,不容易夾菜。孩子用的筷子要比成人的短些,最好是較細、圓的木筷或竹筷,可以選擇帶有卡通圖案的筷子使寶寶樂于接受。
循序漸進,鼓勵為主
3歲的寶寶可以學習使用筷子了,在學習用筷子吃飯之前,父母可以先試著教寶寶用筷子夾一些大塊不易滑落的東西,比如蛋糕。等寶貝學會拿筷子了再練習夾細小的東西。寶寶學習使用筷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引導寶貝使用筷子的興趣,當寶貝學不好的時候要多多鼓勵,不要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如何教寶寶識字
導讀:當孩子有認字需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盡量滿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見了環(huán)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這時,他需要認識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時,他心情舒暢,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識字的時機,“趁機而教”。
識字的最佳年齡
幾歲開始教孩子識字是最適合?相信這是每個家庭都關心的問題。從生理學上講,兒童時期是大腦發(fā)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
一些教學研究和實踐證明,3歲是自然記憶能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認識其它物品一樣自然接觸和認識漢字;4~5歲的孩子普遍可以學認字,而且識字速度不比6~7歲的孩子慢。研究還表明,5歲多的孩子能學會漢字的大部分筆畫,并且能運用筆劃分析字形和書寫。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從孩子有圖案識別能力開始,就可以教他們識字了。也就是說,識字教育,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識字方法有多少?
當孩子有認字需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盡量滿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見了環(huán)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這時,他需要認識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時,他心情舒暢,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識字的時機,“趁機而教”。
教法多種多樣,以下一些辦法,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識字的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于孩子認識字是第一重要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書面文字:電視里的廣告文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彩色文字、快餐店的店招、路邊的路牌……這些,都構成了孩子識字現成而良好的環(huán)境。
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看到什么就讓孩子學什么,如看到來來往往的汽車就學“車”(汽車、火車、卡車、警車……);看到樹就學“樹”(楊樹、柳樹、松樹、大樹……)。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漢字的環(huán)境效應,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加深對漢字的理解;一方面,還能培養(yǎng)孩子愛觀察、愛提問的好習慣。
此外,父母也可以自己在創(chuàng)造出適合孩子認字的環(huán)境,如在冰箱上、電視上貼上寫著“冰箱”、“電視”這些漢語和拼音的紙片等。這些有意識的動作會讓孩子對每天接觸到的東西產生字面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印象。
◎利用圖畫故事書來教寶寶識字
不放過每一個給孩子讀故事書、看圖畫書的機會。媽媽可以邊點著書邊給寶寶念;也可以把圖畫上、書本上的故事情節(jié)講給孩子聽,同時出示字卡,讓他們在理解情節(jié)的同時記住漢字。
有時,也可以采取先背書后認字的方法。先給孩子反復說他喜歡聽的故事,直到寶寶能夠獨立復述出來。這時再一起來看書,對號入座,找到字音所對應的字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文字的順序,手指指準那個字,眼睛就要看那個字,并且此時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后,爸爸媽媽也可以用提字的辦法。如,故事書中說到了小牛,就把“?!蹦贸鰜?,問寶寶牛吃什么呀?寶寶說:“吃草!”那就再讓寶寶認識“草”這個字。
◎識字卡片很重要
有心的父母可以自己制作許多圖文并茂的識字卡片,或收集一些教孩子識字的圖片。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通過卡片,以游戲的方法來教孩子認識漢字。孩子學得輕松,父母教得也輕松,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孩子對漢字的印象。
◎“動作”法
父母可以通過做動作來讓孩子認識字。父母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寫著"穿"字的卡片,然后做"穿"的動作,并讓孩子也來做做"穿"的動作,達到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的效果。
◎兒歌學漢字
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是孩子喜歡并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兒歌,讓孩子把他喜歡的兒歌背出來,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把兒歌里的漢字教給寶寶。
◎“找朋友”法
這是個利用認識的字來認識字的辦法,適合于已經認識不少漢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認識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許就能很容易讀出來了。在此基礎上,父母接著讓他理解"清"是什么意思,是用在哪里的等等,就比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