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發(fā)布時間:2023-07-14 不要讓孩子為了父母的夸獎變懂事 不要小看小朋友的懂事 千萬不要讓孩子太懂事讓孩子為了父母的夸獎變懂事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時過于以外在獎賞為導向,而忽視了內(nèi)在動機的培養(yǎng),他們可能會變得過于依賴外部的認可和獎勵,而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和動機。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內(nèi)在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觀念。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理解和積極參與社會規(guī)范,并幫助他們發(fā)展自己的獨立和自主性。以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做出合適的選擇,而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外在的夸獎。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夸獎孩子:“真棒,你真懂事!”
而孩子為了得到贊美的話語,不希望父母操心,便會偽裝原本自己的小孩天性,壓抑而迫切的表現(xiàn)自己的乖巧懂事。
懂事,是個非常招人喜歡的特質(zhì),它意味著不帶來麻煩。
父母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面對著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對于那個被夸“懂事”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或者說對于一個處于調(diào)皮時期不能控制情緒的孩子,壓抑自己的真實性格,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生活,不讓父母操心,這樣真的好嗎?
懂事,對于孩子,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在與他人相處時,過于懂事的孩子可能過度關(guān)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權(quán)益。他們可能會過度迎合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導致自己被人利用或被動地處于不利位置。他們可能會缺乏辨別力,不懂得保護自己,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你覺得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當孩子表達情緒或需求時,給予他們充分的傾聽和關(guān)注。不要打斷或忽視他們的表達,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求,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溝通工具,如繪畫、寫作、角色扮演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并加深別人對他們的理解。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教師范文大全 WwW.JK251.CoM]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其實也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或者失去父母的愛。當父母能夠接納并且對他們的需求表示回應時,孩子的擔憂自然也就降低了,為孩子提供情緒上的支持,例如擁抱、輕撫或安慰的話語。這能夠幫助他們感到安心和放松。
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讓角色錯位。
角色錯位是由于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角色,孩子不得不承擔其不屬于他們的責任。父母要學會察覺,反思,不要讓角色發(fā)生錯位。
懂事,或許是長大的標志之一。
然而,過早地懂事,承受一個孩子不該承受的東西,對于孩子來說,太過殘酷,既不利于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讓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孩子才能成為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教育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主張,讓他們學會適當?shù)貓猿肿约旱囊庖姾途S護自己的權(quán)益,孩子需要學會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學會說“不”并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邊界,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適當?shù)淖灾鳈?quán),讓他們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做出決策和承擔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自信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既懂事又獨立自主的孩子。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為了讓孩子懂得專注傾聽
日前,當湖中心幼兒園中班教研組開展了教學研討展示活動《“沒長耳朵”的小老虎》。這是主題《我對你說》中的一個教學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本次活動了解到專注傾聽的重要性,引起幼兒能做到安靜傾聽別人的講話,并形成良好的習慣。善于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yǎng),學會傾聽不但能正確完整地聽取所要的信息,而且會給人留下認真、踏實、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絕非小事。為了達到預期目標,中班教研組的老師精心設計了一臺精彩的演出。在課前,所有中班教研組的老師努力專研教材,一起討論研究,想方設法找好的方案、點子,引起幼兒專注傾聽的興趣。無論是從目標的制定,教具的準備還是教學過程的安排都一一經(jīng)過反復琢磨、推敲、演示,盡量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達到盡善盡美。然后,教研組的老師通力合作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表演了一場新奇、有趣的木偶表演,這一形式讓孩子們耳目一新,改變了以往那種老師講故事,幼兒聽故事的模式,使孩子們在看表演的過程中領悟到專注傾聽的重要性。活動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不做“沒長耳朵”的小老虎,聽話要認真,聽話要仔細。
孩子有時需要夸獎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昂⒆佑袝r需要夸獎”!
“老師”雪潔邊喊邊坐到了地上,雪潔是一個聰明伶俐又特別的惹人喜歡的小女孩。
這幾天不知是什么原因,總會沒事就喊“老師”而且說完就會往地板上一坐,做什么事情也不積極主動了,剛開始時,與家長溝通,她的媽媽說:“這幾天在建大棚,雪潔跟著奶奶睡,可能是想我了,今天晚上讓她跟著我睡”可是今天第五天了,雪潔的情緒還是不高,而且我發(fā)現(xiàn)她現(xiàn)在喜歡吸允自己的胳膊,把胳膊放在嘴巴里,把胳膊吸的紅紅的。
周六的時候我不放心,打電話給她媽媽,她媽媽說會不會是因為無聊或是覺得好玩呢?我聯(lián)想到了育兒專家的話,寶寶在吸允期時如果沒得到充分的吸允,兒童時期就會出現(xiàn)啃咬指甲或是吸允自己的小手,她媽媽說:“是啊,我們潔潔不到一歲我就給她斷了奶,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啊?”看來有可能是因為在嬰兒時期沒得到充分的滿足才會這樣,晚上你摟摟她。
多陪陪她,睡覺前跟她講講她喜歡的事情,看看有沒有作用,然后我再幫忙查查有關(guān)這方面的文章。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潔潔跟媽媽一起來了,一見到我,潔潔就跑過來高興地喊:“老師”,潔潔媽媽說:“真管用,昨天一天沒吸自己的小胳膊了,今天也是高高興興起的床,有可能就是這段時間我跟她爸爸忙著建棚,忽略了她,她覺得不安全才會那樣,星期六我就陪她玩了一下午,晚上給她講開心的故事,然后昨天就沒再吸,看來以后得多陪她,看到雪潔“重新歸來”的可愛暖心的笑,聽到雪潔媽媽的話,心里真是說不出的高興…也希望所有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在忙碌的同時,不要忽略了我們的最愛的寶貝們……
不知道本文“孩子有時需要夸獎”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孩子們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最近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周圍有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有拖延的習慣。
比如:今天該做的事情,總會拖到明天再做。
現(xiàn)在該收拾玩具,總說要拖到過一會再收拾……“拖延”不僅僅存在于孩子中間,對于我們成人也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了,有時我也會說“明天再說吧”,成了日常生活的口頭禪。
昨天,我們果果班把新書教材讓孩子帶回家看一看。
這套教材內(nèi)容有6本書,11張手工制作卡片,我布置的內(nèi)容是讓孩子回家把每一本新書都寫上名字,第二天帶回來學習用。
為了讓孩子都能帶回來,我是千叮嚀萬囑咐,第二天必須把書帶回來,每一位孩子把我說的話重復了一遍,說一定帶回來。
可是今天早上,當我收教材書時,發(fā)現(xiàn)班中超超、奧奧、巧巧三位孩子沒帶回來。
當時我并沒有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讓他們?nèi)蛔约河^察其他小朋友把書帶回來的情景,隨后我把他們?nèi)唤械栏?,首先讓孩子自己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沒帶回書),其次讓孩子自己把為什么沒帶書的原因解釋一遍。
當?shù)谝粋€孩子超超給我的解釋是:“老師,我今天忘了帶,明天再帶可以吧?”而第二個奧奧說:“老師,媽媽不給我?guī)?,我明天再?”第三個巧巧只是低著頭不說話,而后給我的解釋是:“忘了帶”我看著這三個孩子,很顯然,超超和奧奧、巧巧都覺得今天不帶書沒什么關(guān)系,明天再帶是可以的。
當時我笑了笑沒說什么。
9點整活動課正是開始,我要求每一位孩子把第一冊書拿出來讀兒歌,當然超超、奧奧、巧巧是拿不出來的,過了一會,我看時機差不多了,我給孩子們讀了一首詩《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幕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孩子們聽得是津津有味,當然這首詩的意思孩子們不一定全都懂,但我笑著對孩子簡單的說:“它的意思是今天能完成的是不要留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要做的事情,你們說是吧?”看著小朋友拿著新書,想到我剛剛說的意思,這三個孩子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我在《讀者》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在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懸掛著諸多學子受用終身的訓言,“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天過完,不會再來”“現(xiàn)在流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如此等等,難道不能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嗎?孩子們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我班有位叫崔紓涵的小朋友,從去年十一月份到今年的三月分一至沒有來幼兒園,一開始的時侯我到她家去問過,家里人說她是感冒了,我便沒有多想就說:“那感冒好了的時侯再到幼兒園吧!”過了年她還沒有到幼兒園里來,起初我還以為她到別處上學了。有一天我在路上碰上了她的家人,我和她的家人便聊了起來:“崔紓涵到什么地方上學了,怎么沒見她呀?”她媽媽說:“在家呢,沒有到別處上學,”“那你們怎么不讓她去上學呢”“她天天感冒,我們就沒讓她去學校,天暖和時我再讓她去上學校,”“那好吧?!?/p>
我回來后,越想越不對勁,不行,不能讓她這樣。我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到她家里進行了一次家訪,找她的媽媽談了談。到她家里后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還讓崔紓涵在屋里大小便,原因是怕她出去了感冒。
“你不能不讓她去幼兒園啊?”
“天暖和了我就讓她去幼兒園。”
“你不能讓她天天在屋里要讓她漸漸的到外面去適應外面的溫度,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去適應我們的環(huán)境而不是讓環(huán)境去適應我們的孩子,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一步一步的去適應,我在中央電視臺聽過一位兒童專家在進行講座時,講過這樣一段話,‘要讓我們的孩子去學會接觸細菌’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細菌其實是益生菌?!彼膵寢寷]有再說話,我便趁熱打鐵給她講了好幾位小朋友的事例。
是啊,溫室里的花朵移到溫室外它就會變枯萎,當今社會需要一直在溫室外的花朵。
孩子你最棒
我班有這樣一位叫王新勝的小朋友,無論上什么課他只會說“老師我不會”。
他剛來時我還以為他只是怕把作業(yè)弄壞了讓老師生氣。我鼓勵他說:“弄壞了沒關(guān)系,你盡管大膽的做就行?!笨墒撬€是沒有動,于是我就幫他完成了作業(yè)。
可是后來時間長了他還是這樣無論什么事他都要別人代替。針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一翻調(diào)查,原來,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口人就守著他這一個小孩,媽媽跟爸爸在外面上班,家里只有爺爺跟奶奶,也許是隔輩親的原故吧,在家里就什么事都是大人給他做,連吃飯都是喂,更不要說是別的事了。
總這樣不行,于是我跟我班另一位張信榮老師商量了一下對策。
“今天我班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我在班里宣布。小朋友們在活動中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只有王新勝他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于是我走過去鼓勵他表揚他,給他作示范,他才漸漸的動起手來。剛開始時他還不會做,我就一樣一樣的教他做。到最后他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我還在班上表揚了他,他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臉。
我又利用放學的時間找他媽媽談了一下,讓他媽媽多看一下我們發(fā)給家長的《牽手兩代》他媽媽也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王新勝變了,上課不再說“老師我不會”了。上課也敢動手了,不再是以前的王新勝了。
無論哪一位家長也不要什么事也代替你的孩子,你就放手讓你的孩子大膽的去做,去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孩子,對不起”
今天,有一位叫王亞琦的孩子家長來找我,說他的孩子今天不愿意來幼兒園了,原因是一位小朋友搶他的東西,所以他不想來幼兒園了。我問他是誰,他說:“一位叫叫雨晨的小朋友?!币驗樗俏业暮⒆?。我一向教育他不能要別人東西更不能打別人,今天是怎么了,我沒有多想。我到院子里把他找來什么也沒問
潛移默化讓孩子懂事
每逢節(jié)假日,我們都帶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或我們的老師。時間一長,潛移默化,孩子對老人、老師都有了感情。當我們家老人來家吃飯時,孩子會把筷子遞給爺爺奶奶,會把好吃的東西、哪怕是自己最喜歡吃且剛剛得到的東西分給老人一份。有幾次孩子將幼兒園發(fā)給他的東西帶回家給我們。過節(jié)日時孩子會記得為自己的老師和小朋友送點禮品。
看到其他小朋友家有數(shù)碼相機,能把兒童節(jié)目錄下來重復收看,孩子也好想家里有一個。鑒于當時經(jīng)濟條件,我們沒買,答應他以后有了錢再買。我們借此事和孩子一起算賬,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約儉樸的作風。我們建議和孩子一起攢錢買數(shù)碼相機。每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我們就提醒他“要攢錢買相機呢”,他聽后一般會放棄要求的。有時我們主動提出給孩子買東西,一想到要買相機,他自己會說不要買了。更令人感動的是,有幾次我們提出要給孩子買件衣服,他卻說自己已經(jīng)有衣服穿了,該給爸爸媽媽買了。多懂事的孩子呀!
可以說話
孩子們玩玩具總是由靜到動,從不說話到大聲吵鬧,每次玩到亂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我總是要忍不住喊一聲:“別說話,再說我就……”
可是有一天,我這個想法卻被推翻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玩玩具非說話不可的原因:玩具發(fā)下去以后,先是很安靜,他們都在制造著自己設計的東西,摩托車、電話、飛機、變形金剛等,材料準備好以后,表演便開始了。手拿摩托車,邊比劃邊出聲,“嗚——”;拿起電話“喂,你在哪兒?請趕快到游樂場。”飛機正進行“轟炸演習”;變形金剛更是閑不著,又是開車,又是變形。這一人一句,匯集在小小的活動室里,就亂成一團糟。老師的一句“別說話”只能保持教室?guī)追昼姷陌察o,演出一會兒又重新開始了。的確,這些話非說不可,否則玩玩具有什么意思呢!
從此,我不在約束孩子們玩玩具時不準說話了,只要不是搗亂,盡情的說吧。
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馮彥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唱歌,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下課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教室,一會兒在公共區(qū)域,跑來跑去,在開學的頭幾天,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還要拽住小朋友衣服一起跑。這多危險呀,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地上還是瓷磚,摔一跤多疼啊。于是下課后我常盯著他的舉動,他呢?偏要與我作對似的,不聽你的,自顧自跑,因此很累人。這不,今天下課后,他又故伎重犯,我頓時火冒三丈,“馮彥彬,你快進來”,我連喊二遍,他呢?沒聽見。我正要出去把他請進來時,看到孩子們把美術(shù)本交上來時疊放得東倒西歪,靈光一閃,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囑咐他,想耳邊風一樣,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讓他沒時間玩呢。主意一定,我就出去了,說:“馮彥彬,今天徐老師想請你做小老師,小朋友本子交上來時你檢查一下,看看本子腳有無翹起,本子疊放得是否整齊,封面是否朝上,如果錯了糾正過來。”同時我還請他的玩伴曹智輝、褚佳楊幫忙收油畫棒,試下來效果還真不錯,其它想學樣的孩子也都變得乖乖的。
通過這一小事,我發(fā)現(xiàn)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做一個有心人,用多種方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別讓“對不起”變了味
結(jié)構(gòu)區(qū)玩具很受孩子們青睞,課間除了室外活動,室內(nèi)活動時,許多孩子都會選擇結(jié)構(gòu)區(qū)活動。
積木、各種插塑、雪花片、大風車~~等玩具,到了孩子們手里,真是腦洞頓開,五花八門的作品不得不讓人驚嘆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神奇創(chuàng)造。
“嗚嗚嗚~嗚嗚嗚~~~”咦,怎么會有孩子的哭聲?我迅速尋聲望去,史書豪坐在地上,正低聲哭泣。
而桌子對面的史昊澤趴在桌子上正偷偷的壞笑,不用說,一定是史昊澤搞了惡作劇。
我疾步走了過去。
“老師,是史昊澤,史昊澤把史書豪的小椅子用腳蹬開,史書豪沒注意,就坐摔在地上了。
”旁邊的小朋友迅速扶起史書豪告訴我。
“嗚嗚嗚~嗚嗚嗚~~~老師,我的玩具掉地上,我撿玩具,史昊澤就從桌子下面伸腳過來,把我的小椅子蹬開,我就坐摔跤了。
”史書豪抹著眼淚委屈的訴說著。
“史昊澤,知道搞這種惡作劇會有什么危險么?傷害了小朋友怎么辦?”
“老師,我都說了‘對不起’了。
”史昊澤這才止住壞笑,為自己辯解。
“這不是說‘對不起’就可以原諒的事,你先站在旁邊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們,為什么我們不愿意接受你的‘對不起’。
上課前,針對諸如此類的情況專門組織幼兒討論了:什么樣的‘對不起’,我們才會表示‘沒關(guān)系’?經(jīng)過討論,小朋友們都進一步清楚了:不小心的沒有造成任何傷害的,真心表示的‘對不起’,應該回應‘沒關(guān)系’。
例如:輕輕的碰了別人一下,不小心把別人的玩具弄掉在地上并及時撿起來還給別人等。
不小心的造成任何傷害,及時采取最好的補救行為,并真心表示的‘對不起’,也應該大方回應‘沒關(guān)系’。
例如:把別人絆摔跤了,要及時道歉并扶起,檢查是否受傷,妥善處理。
端湯灑在別人身上,要及時道歉并檢查是否燙傷,妥善處理等。
故意的惡作劇,有時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那樣的‘對不起’,我們不接受。
例如:史昊澤從桌子下,伸腳把對面史書豪的小椅子蹬開,就是想讓史書豪摔跤。
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不把別人扶起來還壞笑,這樣的‘對不起’,我們不會表示‘沒關(guān)系’,而且,如果一直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幫助教育,改正過來。
后來,在大家的提示幫助下,史昊澤向大家承認了錯誤,并承諾不再玩危險的惡作劇,大家才原諒了他。
小家伙們都精靈古怪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好原則性的東西,他們就會真的腦洞頓開,仿效性的惡作劇會層出不窮,然后,曲解‘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的關(guān)系,為自己做無罪開脫,讓文明禮儀中的‘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變了味!
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wǎng)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guān)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對我班,對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廁所幾乎每一種活動中都需要老師不停地去點擊他,他們的名字隨之而然地天天掛在老師的嘴邊,漸漸地老師和他們的交流多了起來,老師對他們的關(guān)注也多了起來,這時,那些乖巧,安靜的孩子在做什么,他們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發(fā)現(xiàn),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時刻需要老師的點擊,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似乎都喜歡老師去點擊他,表現(xiàn)好也罷,表現(xiàn)差也罷,他們就是喜歡自己的老師多看她一眼,對他笑一笑,聽他說一說,聊聊他們的事,哪怕老師不經(jīng)意的摸摸他的頭,孩子就會高興地蹦來蹦去。我們常說,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返“老”還童和孩子一起做他們的事,聽他所說,想他所想,聊他想聊,樂他所樂,然而有些時候這似乎有些紙上談兵,這樣說有些過,畢竟我們也在盡力地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關(guān)注一些孩子,是不是也忽視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離在個別與集體的教育之中呢?有時候思緒會很亂,思考一點問題,卻發(fā)現(xiàn),好多好多的畫面,感觸同時油然而生,讓我很難一時間縷順清楚,然而此時我只想記錄和表達的一點就是: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點擊”!
給我這種內(nèi)心的觸動是來自我班的張永沂。永沂,是個個頭不高安靜的小女孩,教育活動時眼神是游離不定的,為了幫助她提高閱讀能力,我和班上的老師沒少下功夫。在沒有更深的了解永沂之前,我一直認為,永沂這么安靜,一定是個不善表達、害羞的孩子。有一次下班路上接到永沂媽媽的電話,電話里,永沂完全不像在幼兒園時的安靜和不善言辭,媽媽說完后,媽媽要她和我說再見,這可好,接過電話,永沂噼里啪啦地說了好多,最后才說:小張老師再見。很隨意很開心的通話,于是,我就開始尋思自己對永沂的了解是否全面準確,她竟然會對我說這么多話?事后,我開始進一步地了解她、發(fā)現(xiàn)她,一有時間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說說話,沒有目的,就是瞎聊,聊著聊著,說著說著,我發(fā)現(xiàn)永沂原來這么能說,越來越好表現(xiàn)了,我加大觀察的馬力,在日常活動中,她有丁點的進步,我就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將她一個閃光點無限地擴大。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永沂舉手次數(shù)多了,為大家唱歌的次數(shù)多了,游戲中,永沂也積極了,教室里也常常聽到張永沂的聲音和笑聲了,她姥姥送她入園時也常說:“現(xiàn)在早晨都不去飯店了,要求直接來幼兒園!”今天在自由表現(xiàn)的活動中,永沂表現(xiàn)的很踴躍,于是,中午的時候,我讓她當我的小幫手幫我分餐盤,我拉著她的小手,她卻將我的手前后不停地擺來擺去,咧著嘴,嘀咕些什么。這也許就是一種高興時的不知所措吧!
永沂的變化,給了我意外的收獲與驚喜!都說每一位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確如此,但有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我們老師有心、用心,就不會有被忽視的孩子,不是嗎?想要做好,確實很難,但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著我們,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他們需要老師的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