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貓城記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3-06-29 貓城記讀后感

貓城記讀后感11篇。

閱讀是一種巨大的財富,書中蘊含著無盡寶藏。通過閱讀,我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在眾多的讀書經(jīng)歷中,我發(fā)現(xiàn)其中對我?guī)椭畲蟮囊槐緯故且徊孔髌贰榱藢懞米x后感,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關于“貓城記讀后感”的相關信息。

貓城記讀后感【篇1】

《貓城記》在文體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長期以來被冠以寓言小說、諷刺小說、科幻小說、奇遇小說、幻寓小說等等名稱,由此可知它荒誕的外衣首先給人們帶來的認知上的不確定性和無所適從,以及認知心理上的強烈沖擊。

在《貓城記》中,我們幾乎處處可見諸如《美麗新世界》、《神曲》、《辛巴達歷險記》、《格列佛游記》、《阿麗思漫游奇境記》、《最先抵達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記中故事構建的影子,同時又不乏來自中國的《新西游記》、《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譏談世風的成分。其中,與西方奇遇游記如出一轍的故事構架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摹仿,更是一種烏托邦精神的繼承。而中國傳統(tǒng)的譴責諷喻小說給予《貓城記》的又是貓城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影兒。

老舍是一位對政治、社會和文化異常關注的作家,他對烏托邦的關注與繼承不僅是形式上的,更是浸潤到了他整個的精神世界之中的。老舍又是一位寫實主義的作家,他在《文學概論講義》中這樣描寫寫實主義者的烏托邦理想:“幾乎沒有文藝作品是滿足于目前一切的,烏托邦的寫實者自然是具體地表示對現(xiàn)世不滿,而想另建理想國?!边@是老舍最早提及烏托邦的文字,它的寫作時間是在1930年到1934年間。最早提及“理想國”是在1934年寫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樂園”是在1935年到1936年間寫的《我怎樣寫》中。而在《貓城記》中,同樣也寄寓著鮮明的烏托邦理想。小說認為:“假如有好的領袖,貓國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許多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貓城改建了,成為一座花園似的城市,音樂、雕塑、讀書聲、花、鳥、秩序、清潔、美麗……”

貓城記讀后感【篇2】

“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管他悲不悲觀”。

故事不長,是半個上午就可以看完的程度;但是故事背后的信息和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細品。

這部作品讓我感到最為驚艷的不是“我”對貓國社會種種弊病的觀察和剖析有多么犀利,反倒是文字中濃烈的代入感:主人公墜機后話劇式的獨白、對火星自然環(huán)境不厭其煩的描寫,來到大蝎的迷林之前,整體的敘事節(jié)奏都是比較慢的,我想其目的就是讓讀者們跟“我”一樣,慢慢地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而在那之后,敘事的節(jié)奏就像載著“我”駛在那渾膩蒸熱的河上的小船,越行越快:在撲面而來的信息中,讀來讓人切身感受到貓國社會中的種種精神錯亂,以及這個文明和火星天氣一樣陰郁沉悶的未來。

另一個很值得玩味的點是這部作品中的隱喻。很多分析都認為這部作品旨在揭露并諷刺1932之際中國人民的劣根性;老舍自己本人則有著這么幾種說法:

…二姐嫌它太悲觀,我告訴她,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管它悲觀不悲觀。(自序)

而在我怎樣寫《貓城記》一文中,他又如是寫道:

自然,我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不高明的東西也有些外來的原因。頭一個就是對國事的失望,軍事與外交種種的失敗,使一個有些感情而沒有多大見解的人,象我,容易由憤恨而失望。

我個人的解讀為,當時的種種荒唐的確促使老舍寫下了這部作品,老舍想要抨擊對象其實并非是當時中國社會和中國人,而是造成這些荒唐的罪魁禍首——視金錢為“國魂”、輕視教育而且放任民智退化、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而不擇手段、所謂“革命人士”舉著各種主義的大旗搗亂或是為自己牟利——不得不說,這些都是“打不死的小強”,是從古至今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一直得不到解決的永恒問題,如今我們作為“現(xiàn)代人”去看當時的那個時代,恐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于是在“我怎樣寫《貓城記》”中,老舍接著寫道:

失望之后,這樣的人想規(guī)勸,而規(guī)勸總是婦人之仁的。一個完全沒有思想的人,能在糞堆上找到糧食;一個真有思想的人根本不將就這堆糞。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想維持這堆糞而去勸告蒼蠅:“這兒不衛(wèi)生!”我吃了虧,因為任著外來的刺激去支配我的“心”,而一時忘了我還有塊“腦子”。我居然去勸告蒼蠅了!

其實時至今日,這部作品的最大意義不是幫助我們?nèi)タ簇垏鐣踔僚f中國社會中的種種怪相,而是為我們的現(xiàn)代社會敲響警鐘:不要讓低端無腦的娛樂成為現(xiàn)代的“迷葉”、不要讓熱血的青少年長大成為向社會現(xiàn)實俯首稱臣的“大蝎”、不要讓改變現(xiàn)狀的美好愿景成為追隨“馬祖大仙”的青年們沒頭沒尾的鬧劇……

有意思的是,老舍自己認為《貓城記》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因為它“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我有塊多么平凡的腦子”;對于書中許多過于露骨的諷刺,老舍本人也認為使本書缺乏藝術價值。這里我想引用一下烏拉圭學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一句話:

(政治和藝術)這兩者都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地域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表現(xiàn)自己。政治是種語言,藝術也是種語言…人的正義感和美感像雙胞姐妹一樣密不可分…將政治與美割裂開來的世界,也正是那個封鎖了邊界的世界。

這部由“平凡”腦子產(chǎn)生的作品的不平凡之處可能就在于它用藝術將政治現(xiàn)實模糊化,使得其刺眼,但又不至于過于沉重而讓讀者無法接受。

最后再將書翻到頭看“我”被貓人捆起來的那段,這部完成并出版于1932年的作品忽然有了一種神奇的“穿越”感:不知老舍在五十多年前的那場浩劫中受盡屈辱時,有沒有想起那些“不光明的把人捉住”,且“總得給人家一種及殘酷的肉體上的虐待”的貓人們?倒不如說,正是因為這故事發(fā)生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背后針對的不是那個那個時代的中國,故事中的批評和警訊才有了一種跨越時間的魔力?!綝g15.coM 工作總結之家】

的確,人類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但是讀完再看一遍自序,“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的干脆反而讓這部作品夾帶幾分希望:歷史還在前進,我們也始終有著自我監(jiān)督的責任和自我改正的機會。

貓城記讀后感【篇3】

本書十萬字,卻看得內(nèi)心百感交集。一本如此簡短的小說卻能使人讀完后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思現(xiàn)狀,讓我難受、傷心、激動、震撼。這是現(xiàn)在那些幾百萬字的網(wǎng)文小說難以實現(xiàn)的。

讀完本書,我感覺書中所舉,許多例子都有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影子,貓人尚“迷葉”和“國魂”而現(xiàn)在的人也有“毒品”和“金錢至上”、不提什么女、妻妾、新舊派的激蕩和變革……回過頭來想想,人類的歷史似乎就是不斷重蹈覆轍,循環(huán)往復的在前進,“換湯不換藥”,只是問題顯著和問題隱晦一些。

生活在當今的我們無法想象那個年代人民的愚昧,卻深刻地意識到哪怕是“最古的國”、有“最多的寶貝”和“最富饒的土地”只要我們不努力、自由人代替我們成為國的、寶貝的、土地的主人。

最后我想說本書最令我感觸頗多的:“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見,地球先生”。

貓城記讀后感【篇4】

說起《貓城記》100個中國人里面可能有99個沒有聽過這本小說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個中國人里面可能只有一個沒有聽過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國外,老舍的《貓城記》是和《駱駝祥》并駕齊驅(qū)的。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為《貓城記》幾乎拿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很不國際化的獎,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評獎的大師們都是不懂中文的,而中文的小說被翻譯到外國而又翻譯的很好的少之又少,《貓城記》卻是一個例外?!敦埑怯洝繁粡V泛的翻譯成各國文字(其中就有瑞典文版),并且在各國都很受歡迎,被認為是諷刺小說中的精品。前蘇聯(lián)的一本頗有影響的雜志《新世紀》發(fā)行了老舍的《貓城記》,連載后又出版了單行本,發(fā)行了70萬冊。

《貓城記》是以一個科幻小說的形式出現(xiàn),講我一個中國人坐航天飛機到了火星。于是,我認識了這個星球上最糟糕的一個國家的人——貓城人。這個國家的人貪婪、懶惰、古老、腐敗、混亂、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惡毒的詞語用在這個國家上都不為過。他們不勞動,不講衛(wèi)生,怕水不洗澡,最懼怕的就是外國人,他們不吃飯只吃一種叫做“迷葉”毒品。

這個國家上的人以各種手段想方設法的得到“迷葉”和“國魂”,為此不惜隨意殺人。這個國家的人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各種政黨——哄,但是都以皇帝給“哄”們“迷葉”而不了了之。這個國家的人喜歡看熱鬧,而且不遵守規(guī)矩,有點錢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連年輕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學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變賣給外國人來換取外國人的東西和“迷葉”。只要與外國人打起仗來就作鳥獸散。

聽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個時候的中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上來說這本小說揭露了中國人許多最根本的劣根性。《貓城記》寓言化地描寫了人際關系的復雜,嘲諷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國界的世界性。

當然,老舍先生寫這本書的'時候?qū)︸R列主義和紅軍是有誤解的,他把紅軍的長征描寫成是逃跑和向外國人投降,這是不對的。這也是直接導致老舍先生自殺的原因,因為江青看了這本書很不滿意。江青看了這本書后,大怒:這簡直是在污蔑中國,批判!

于是,懦弱的老舍先生投河自殺了。這時,老舍先生并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拍板定了他,他選擇了與世訣別的道路。諾貝爾文學獎從不給死去的人,無論他多么好的著作,多么名聲顯著。于是老舍先生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被取消,這樣,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了第二名,1968年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由于種種原因,《貓城記》后來沒有出過單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貓城記讀后感【篇5】

《貓城記》是老舍比較冷門的一本書,很多人聽都沒聽過這本書,我也是機緣巧合在張偉杰家看到這本書。反正閑來無事,以為是本奇遇小說的我就借來一閱。

一開始我有些失望,這不是我喜歡的題材,但想到都看了幾章,也沒什么別的書可以讀了,我也就勉強繼續(xù),但沒想到,越讀越迷茫,但又更想讀。讀完之后,我感到名詞的匱乏,所謂真理和道義正迷亂我的心智。形容詞也離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謂的抒情。

讀過《貓城記》,總算明白了老舍何許人也,所謂的幽默風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讓我正兒八經(jīng)的寫讀后感,我現(xiàn)在不能也不肯寫出,因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點,是沒有評論的資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了。

《貓城記》采用游記式的結構展開故事。通過“我”來到火星,寫下“我”的一系列貓國奇遇。以“我”飛離地球開始,以“我”返回地球結束。寫“我”坐著飛機,往返于地球與火星之間,這在20世紀30年代還只是科學幻想。如今,隨著航天飛機的發(fā)明,人類坐著“飛機”飛向太空以變?yōu)楝F(xiàn)實。至于何日踏上火星,那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敦埑怯洝分Ξ敃r中國的黑暗進行深刻的揭露、批判,通篇過于悲觀。誠如作者所言:“到處是黑暗,黑暗,一百分的黑暗?!?/p>

而這本書的幽默,著實別具一格,是真正的黑幽默,無處不充實著諷刺,嘲笑,影射。

不過,《貓城記》并不是老舍很滿意的作品。在網(wǎng)上關于這本書的資料上我看到老舍先生這么說:“在《貓城記》中,不僅諷刺了當時的軍閥政客與統(tǒng)治者,也諷刺了前進中的人物,說他們只講空話而不辦真事。這是因為我未能參加革命,所以只覺得那些革命者未免偏激空洞,而不明白他們的熱誠與理想。我很后悔,我曾寫過那樣的諷刺……”

無論主題立意是否有失偏駁,但這本書的語言也配得上諾比爾文學獎。

語言的學習就是機械的重復,那重復的東西就該是某種類似語言的東西,而人的思考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能影響語言,所以,在重復機械的思考中,或許,我學會了某種空中樓閣般的語言。

貓城記讀后感【篇6】

《貓城記》是老舍眾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小說自身藝術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膚淺;另一方面是對革命對共產(chǎn)主義的認識比較落后,對國民性只有批判沒有建議讓老舍這樣的人提出建設性意見太勉為其難和極其悲觀主義的論調(diào),因此這部小說一直不被推薦。除非對老舍有特殊興趣的人,一般不會注意這本書。

《貓城記》是一個直露的寓言,講的是我登陸火星在貓國的所見所聞。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在《我怎樣寫〈貓城記〉》里面老舍提到了威爾斯,不知道是不是寫《世界大戰(zhàn)》那個威爾斯;倘是,老舍是看過科幻小說的?!敦埑怯洝房苹檬翘?,暗喻是實,反映的還是當時舊中國的生態(tài)??上О涤鞯貌惶担屓艘豢淳兔靼琢?。小說把國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畫,夸張地表現(xiàn)當時中國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筆是市民的筆,眼是市民的眼;他寫的是那些被踐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沒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這部小說老舍不是奔著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別幽默,饒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既不幽默,又無深度,小說的可讀性就低了。這本書我推薦不太了解現(xiàn)代文學的人看,因為這本書讓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中葉,就有人這樣寫文章。1930年代的人中國人,也不都是悶子。

貓城記讀后感【篇7】

《貓城記》的作者老舍是當代有名的大文豪,在小學我們學過他的文章《駱駝祥子》,在一次電視節(jié)目中無意看到了這位大文豪另一個作品——《貓城記》。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架開往火星的飛船,意外降落,只有“我”幸存下來,但卻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被一群貓臉人身的人帶到了他們的城市貓城。貓城這個城市在歷駐足了兩萬多年,他們很久以前和外國打仗,并且取得了勝利,可是在最近的時間,他們互相殘殺,忘記了應該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而起了內(nèi)訌,導致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城市內(nèi),而“我”親眼看見了貓人與一群矮子兵的戰(zhàn)爭,使貓城這座擁有兩萬多年文明的古城消失。

作者老舍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段奇妙而又驚險,不可思議的國度的消失,其實這卻是老舍本人當時生活的社會。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反映了舊社會人民自私自利,只想自我的本質(zhì),但同時也說明了當時社會政府的無能與*,而這我想也是老舍因無法改變這一切,無法抒發(fā)自我的內(nèi)心抱負,而且并因為*而投河的原因。

其實貓人以及貓城最后的毀滅,同是也折射了老舍想告訴世人的道理——如果再這樣沉淪并只想著自己而且存留自私自利的本質(zhì)那么現(xiàn)在這個社會終將被敵人侵略!

但是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社會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我覺得這與老舍魯迅等用文筆刺殺敵人庸官,喚醒世人的文豪是分不開關系的我相信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一定可以再創(chuàng)輝煌!

貓城記讀后感【篇8】

在中國相比于《駱駝祥子》老舍的另一本書《貓城記》就顯得寂寂無名,但在國外《貓城記》卻與《駱駝祥子》并駕齊驅(q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作品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作品。當這部作品被介紹到西方時,這種題材及風格便深受西方讀者的喜愛。據(jù)說本來老舍因這本書將在1968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但因老舍已去世只好作罷,可以說《貓城記》這本書也是老舍十分成功的作品。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我駕駛一架飛行器前往火星,意外墜落,我的同伴死亡,只有我幸存下來,首先看到的是火星奇異而又沉悶環(huán)境和危險的生物,之后被一群貓臉人身的人抓住前往貓城,中途詳細描述了貓臉人的動作、特點和我的心理。路途中我憑借聰明才智和為數(shù)不多的物資逃脫并遇到了另一個國家的貓臉人大蝎并被他救,來到了大蝎所在的貓城。主體寫了這個在歷駐足了兩萬多年的貓城墮落的毀滅。其中寫到他們很久以前和外國打仗,并且取得了勝利,可是在最近的時間,他們沉迷迷葉、不事生產(chǎn)、互相殘殺,忘記了應該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而起了內(nèi)訌,導致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城市內(nèi),而我親眼看見了貓人與一群矮子兵的戰(zhàn)爭,使貓城這座擁有兩萬多年文明的古城消失。

作者老舍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段奇妙而又驚險的旅途,不可思議的國度的消失,其實這暗寫的是老舍本人當時生活的社會。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反映了舊社會人民自私自利,只想自我的本質(zhì),但同時也說明了當時社會政府的無能與無為,作者老舍用了大量的反諷來諷刺這個腐朽、墮落、無可救藥的社會。其中一些關于貓城的文化、社會風氣等現(xiàn)況的描寫深刻而仔細地諷刺了舊社會,例如說去貓城的博物館參觀卻沒看到文物,只看到了牌子,問起來才知道因為國家缺錢就把文物不斷以低價賣出等的細節(jié)描寫出了社會的腐朽。書中具體表現(xiàn)的主要問題是國家的腐朽、人民不事生產(chǎn)自私自利和對女性的壓迫。

其實貓人以及貓城最后的毀滅,同是也反映出了老舍想告訴世人的一個道理如果再這樣只想著自己不在乎他人,能占便宜就占便宜,能撈點好處就撈點好處,自私自利不顧他人,那么現(xiàn)在這個社會終將會像貓城一樣被敵人侵略而毀滅。貓城真正的的寫作動機,老舍先生自己這樣說過:我之所以揭露他們(貓人)的壞處,原是由于愛他們,也是無可否認的。我愛他們,慚愧!我到底只能諷刺他們了。老舍先生的愛國之心日月可鑒。

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與之相比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和平而安康,我覺得這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老舍魯迅等以筆為劍討伐墮落腐朽的人,怒斥不公,,喚醒世人,。我相信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一定可以再創(chuàng)輝煌!吾輩青年當自強不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先輩精神,助力中國騰飛!

貓城記讀后感【篇9】

我非常喜歡《貓城記》這本書。

作者和朋友坐飛機到了火星,飛機碎了,朋友升天了,而作者卻意外地存活了下來。他只有碎得像些掛著的干菠菜的衣服和肚子里的干糧,幾乎等于一貧如洗(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把手,一盒火柴)。

作者認識了地主大蝎,它的迷林是它的命根子。大蝎請作者為它守護迷林,因為大蝎認為作者這個“外國人”(其實是外星人)就是迷林的守護神;大蝎的兒子小蝎去過外國,是個“新派”人物,有一些知識,看不慣貓人國里這些貓人的自私行為,卻又無法改變事實,只好無比的悲觀,每天與比迷葉還迷的迷一起嬉笑打鬧;守寡在家的公使太太,帶著公使的八個妾,最喜歡說的就是“不吃迷葉”,每天要說百十遍:“公使太太,到過外國,我不吃迷葉!”“喂,外國人,你該交房租了,五十國魂(貓國的貨幣),我們不吃迷葉!”最后,外敵入侵時,由于貓人的軟弱無能和為自己著想,作者也見證了貓國的滅亡。

總體來說,貓人是非常自私,頹廢和軟弱的。它們時時刻刻為自己著想,官員種植迷葉(一種能讓人的饑餓感消失,讓人變懶的植物),收獲后分給自己的親戚,剩下的高價賣出;皇帝吃官員進貢的迷葉;老百姓只能吃飯菜,饑一頓飽一頓,生活非常艱苦;人們當兵只為了每月的那幾片迷葉。貓人的宗旨是:欺侮別人,不合作,搗亂,彼此之間互相絕對不接觸。

我難以想象——這樣的國家是如何成立的?沒有規(guī)章制度,國內(nèi)到處亂成一團糟,竟然還有三千余年的歷史!為什么不造反呢?后來,我想通了,因為這個民族過于軟弱,過于自私,過于愚鈍。它們沒有文化,而皇上又過于“聰明”人民講什么,他就提倡什么,可最后還是一事無成。

貓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它們不懂得合作,自相殘殺,不滅亡,天理難容!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只有一條規(guī)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貓城記讀后感【篇10】

會看這本書,說起來真的很搞笑,我超喜歡我家的貓,每天都喜歡和它玩并觀察它的行為習慣,前兩天突發(fā)奇想,想找一本有關貓的習性的書來更好的了解貓,結果一搜索看到了老舍先生的《貓城記》。知道老舍先生也喜歡養(yǎng)貓,還以為是一本很活潑很歡樂的貓的故事,誰知道越看越覺得偏題了,原來是講訴一本社會現(xiàn)實的悲劇小說。整本書看完感覺心情好沉重……

不太了解本書的歷史背景,但是從書中感受到了以下幾點:書里的貓國人,怕強欺弱,敬畏外國人,欺壓自己人,散成一盤沙,沒有義氣和團結性,而且崇洋媚外,完全沒有自我判斷對錯以及是非能力,只要是外國的東西沒有不好的,大到政治策略,改革方案,治國理念,小到一個詞語,新奇的穿著打扮,講話方式等等,只要與自己的不一樣的外國的都是好的,大家一致學習模仿;只會一味依賴外國勢力尋求保護,挨打了只會退縮,給予對方好處請求停下欺負,從未想過增強自身實力進行反抗,整個國家政治混亂,經(jīng)濟缺乏,社會動蕩,人民愚昧無知;資本家守財奴本性一展無疑,只許自己獨食不許他人沾半點光,視人命如草芥,肆意剝奪;普通百姓奴性強,不敢反抗任何強權,且愚昧無知,盲目跟風,并且沒有任何同情心,麻木不仁,見死不救,更不會幫助別人;這個國家雖然歷史悠久,但是思想封建,政府以及一些主要政治大人物一味吃喝玩樂只顧享受,不思建設改革與發(fā)展,道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卻沒有修路,一味愚民坑民,不重教育,亦不注重文化傳承以及文物的保護,個人利益至上,只要有外國人愿意出價錢購買,不管價值如何照賣不誤;國民,不講衛(wèi)生,對于疾病預防沒有一點意識,更別說防范未然了,且自私自利,妄自尊大,而且沒有禮貌,沒有尊嚴,亦不重教育,所以愚昧無知,麻木不仁,是非不分,且奴性強不懂反抗。所謂學者高傲自大,自以為是,思想與外表一樣骯臟不堪,而且見識淺薄,還好面子,沒有底線,利益為先,不辨是非,對于文化研究也只是為了迎合上位者的需求,即便是無價之寶的古物照賣不誤,只因有較高回扣,真是讓人不恥!軍隊,不是在前方抗戰(zhàn)守衛(wèi)疆土與子民的,哪里安全往哪里退,口口聲聲喊口號“我們是愛國者!”敵人入侵,視若無睹,反而自己人內(nèi)斗!這樣的貓囯,國不成國,家不成家,人不成人,引用老舍先生的兩個詞來總結這個社會最合適:“荒唐”!“糊涂”!

看完徒留滿地悲傷逆流成河……多么希望遠赴貓囯的“我”提前結束了旅程,沒有看到它們的滅亡,這樣還有幻想……同時好慶幸貓囯只是貓囯,中國還是不一樣的!

貓城記讀后感【篇11】

我和兩個朋友乘坐飛機去火星,受到大氣干擾,兩個朋友不幸遇難,飛機也不知散落到哪里,就在我站在火星的灰土上感到絕望時,被貓城的大地主們發(fā)現(xiàn),大地主們綁架了我,把我放在了船上,我用僅有的一支槍和一盒火柴掙脫了手銬。船很快到了貓城,我被派送到大蝎的迷林,大蝎告訴我,大地主們靠迷林來做生意,迷林全是迷樹,迷樹上有迷葉,而這小小的迷葉才是真正的值錢東西,迷葉就是貓城的食物,吃一片迷葉,不光提神,還可以抵擋火星的毒氣。我的職責,是幫助大蝎看守迷林,大蝎有很多士兵,但在貓城,士兵可以隨意搶地主的迷葉,不必守規(guī)矩,所以要請外國人,外國人在貓城威望極大,貓人都膽小,都怕外國人要了他們的小命,更何況我有一支槍和一根火柴,只要點一根,放到草叢上,貓城就要被燒個干凈了。后來我遇見了大蝎的兒子小蝎,小蝎是那么敷衍,事事敷衍,我路過貓城的學校,看到學生在打人,打的是誰呢?是老師,看到有人在賣文物,是誰呢?是學者,看到有貓人士兵,在干嘛呢?剛剛搶完老百姓的迷葉,街上有人哭喊,是誰呢?是25年沒發(fā)工資的教員…

我發(fā)現(xiàn)了,貓城是如此的骯臟,下流,敷衍。不務正業(yè)的皇帝,敷衍的法官,打老師的學生,賣文物的學者,搶迷葉的士兵,窮苦無辜的老百姓被殺死,失去丈夫的公使太太帶著八個婦女…

不久,貓城來了“客人”,是小矮人,他們打算拿下貓城,我看到有人在高聲哭喊,是誰哪?一看,是貓城的皇帝,士兵也跑的不剩幾個。我想:如果一個皇帝都保護不了他的子民,那還算什么?貓城還算什么?就這樣,貓城投降了,矮人們在貓城燒殺搶掠,很快,貓人成功完成了他們的滅亡。我又在火星上住了半年,后來碰上了法國的一架飛機,回到了我的故鄉(xiāng)中國。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少“貓城”,人們都不努力,就成了“貓城的子民”,這證明,人們都敷衍沉迷,也許這兒,就是下一個“貓城”。

精選閱讀

《貓城記》讀后感5篇


作品原創(chuàng)自作者,自面世以來便受到廣泛歡迎。讀后感是對文章或故事情節(jié)的簡要總結,并陳述個人觀點。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精心編輯了這份“《貓城記》讀后感”,以幫助您更好地閱讀。以下觀點僅供參考,不能代表全部意見!

《貓城記》讀后感 篇1

我和兩個朋友乘坐飛機去火星,受到大氣干擾,兩個朋友不幸遇難,飛機也不知散落到哪里,就在我站在火星的灰土上感到絕望時,被貓城的大地主們發(fā)現(xiàn),大地主們綁架了我,把我放在了船上,我用僅有的一支槍和一盒火柴掙脫了手銬。船很快到了貓城,我被派送到大蝎的迷林,大蝎告訴我,大地主們靠迷林來做生意,迷林全是迷樹,迷樹上有迷葉,而這小小的迷葉才是真正的值錢東西,迷葉就是貓城的食物,吃一片迷葉,不光提神,還可以抵擋火星的毒氣。我的職責,是幫助大蝎看守迷林,大蝎有很多士兵,但在貓城,士兵可以隨意搶地主的迷葉,不必守規(guī)矩,所以要請外國人,外國人在貓城威望極大,貓人都膽小,都怕外國人要了他們的小命,更何況我有一支槍和一根火柴,只要點一根,放到草叢上,貓城就要被燒個干凈了。后來我遇見了大蝎的兒子小蝎,小蝎是那么敷衍,事事敷衍,我路過貓城的學校,看到學生在打人,打的是誰呢?是老師,看到有人在賣文物,是誰呢?是學者,看到有貓人士兵,在干嘛呢?剛剛搶完老百姓的迷葉,街上有人哭喊,是誰呢?是25年沒發(fā)工資的教員…

我發(fā)現(xiàn)了,貓城是如此的骯臟,下流,敷衍。不務正業(yè)的皇帝,敷衍的法官,打老師的學生,賣文物的學者,搶迷葉的士兵,窮苦無辜的老百姓被殺死,失去丈夫的公使太太帶著八個婦女…

不久,貓城來了“客人”,是小矮人,他們打算拿下貓城,我看到有人在高聲哭喊,是誰哪?一看,是貓城的皇帝,士兵也跑的不剩幾個。我想:如果一個皇帝都保護不了他的子民,那還算什么?貓城還算什么?就這樣,貓城投降了,矮人們在貓城燒殺搶掠,很快,貓人成功完成了他們的滅亡。我又在火星上住了半年,后來碰上了法國的一架飛機,回到了我的故鄉(xiāng)中國。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少“貓城”,人們都不努力,就成了“貓城的子民”,這證明,人們都敷衍沉迷,也許這兒,就是下一個“貓城”。

《貓城記》讀后感 篇2

《貓城記》讀后感1500字:老舍先生所著,2017年8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這本書從內(nèi)容上包括《貓城記》、《小坡的生日》兩篇長篇小說。

第一篇貓城記讓人覺得壓抑,看完這篇內(nèi)容我忽然明白為什么十年浩蕩里先生會被批斗。先生筆下的“我”和在火星上遇到的貓星人小蝎一樣,是以悲觀的基調(diào)在進行幽默諷刺,其描述下光怪陸離貓星人的事情時,似乎很明顯地在映射中國當時那個時代的處境。

具體而言,《貓城記》講述了墜機在火星的“我”,被貓星人大蝎救,但是這個星球的貓星人已經(jīng)被一種“迷”的植物,吃得每個人都懶散,士兵不能真正起衛(wèi)士作用,甚至可能會搶劫迷林。貓星人都怕外國人,所以大蝎請我保護他的迷林。“我”的房東公使太太帶著8個小妾,絮絮叨叨,房子被壓倒,其他貓人不是救他們,反而搶磚土;大蝎的兒子小蝎似乎是這個國家少有的清醒的人,在小蝎的帶領下,“我”見識了為了一片迷葉打架的老學者,說著不知道什么鬼的新學者,學生打死老師等等一系列故事,也親眼見證貓星人的滅國,凄慘!

用小蝎的話形容,貓星人最大的問題是“糊涂”。我私以為作者,雖然投射當時的中國,但內(nèi)心是愛之深,責之切,迫切地希望中國能夠獨立,能夠不受外國人欺負,國民能夠真正向外來侵略反抗。而這種文風和文體的協(xié)作,讓作者自己感慨,寫到一半已經(jīng)寫不下去。

時至今日,如果老舍先生還活著,看到祖國的繁榮昌盛。我想,他一定會熱淚盈眶。文中有幾句話,想來,時刻鞭策著我們。一是第54頁,“國民失了人格,國便慢慢失了國格?!倍堑?9頁,“環(huán)境不好是有惡影響的,可是從另一方面說,環(huán)境不好也正是使人們能醒悟的;青年總應當有些血性;可是我們的青年生下來便是半死的。”

第二個故事《小坡的生日》,相較下則暖心爛漫的多。

故事講述了,在新加坡生活的國人小坡一家和他的朋友們的故事,小坡是個小學生,他的妹妹叫仙坡,哥哥叫大坡,他和開國貨店的爸爸和媽媽,以及在家里幫傭的陳媽一起生活。他很愛他的妹妹仙坡,有許多暖心的故事細節(jié)里面體現(xiàn)著這份愛。他也上學,也逃課,也認真學習,愛為同學們打抱不平,讀后感和同學們的打架通常約在后門樹林,打完后不論輸贏打架都說“完了,對不起呀!”,然后事情就過去了。他還有許多小伙伴,比如南星,比如印度雙胞胎兄弟,比如馬來姐妹,他經(jīng)常和他的小伙伴們一起玩游戲;比如學校的同學張禿子、英子。有一天,他生日,家里很多菜慶祝,早上爸爸領著他們孩三去看猴,下午又帶著他們?nèi)タ措娪啊S谑悄翘焱砩?,小坡做了一個長長的神奇的夢。

我很喜歡這一段:蟲兒鳥兒一清早便唱起歡迎新歲的歌兒,唱得比什么音樂都好聽?;▋翰輧簬е逑愕穆吨闅g迎這元旦的朝陽。天上沒有一塊愁眉不展的黑云,也沒有一片無依無靠,孤苦零丁的早霞,只有藍汪汪的捧著一顆滿臉帶笑的太陽。陽光下閃動著各色的旗子,各樣的彩燈,真成了一個錦繡的世界。(第167頁)

在解釋為什么寫這篇小說時,老舍先生說想寫與康拉德不一樣的南洋,南洋的開發(fā)設若沒有中國人行么?在第293頁先生說,中國人能忍受最大的苦處,中國人能抵抗一切疾病:毒蟒猛虎所盤踞的荒林被中國人鏟平,不毛之地被中國人種滿了菜蔬。中國人不怕死,因為他曉得怎樣應對環(huán)境,怎樣活著。中國人不悲觀,因為他懂得忍耐而不惜力氣。他坐著多么破的船也敢沖風破浪往海處去,赤著腳,空著拳,只憑那口氣與那點天賦的聰明,若能在有點好有,他便能在幾年之間成為個財主。自然,他也有好多毛病與缺欠,可是南洋之所以為南洋,顯然的大部分是中國人的成績。先生說他也很滿意這篇,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我深喜自己還未全失赤子之心——那時我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先生還說,“最使我得意的地方是文字的淺明簡確?!?/p>

《貓城記》讀后感 篇3

《貓城記》在文體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長期以來被冠以寓言小說、諷刺小說、科幻小說、奇遇小說、幻寓小說等等名稱,由此可知它荒誕的外衣首先給人們帶來的認知上的不確定性和無所適從,以及認知心理上的強烈沖擊。

在《貓城記》中,我們幾乎處處可見諸如《美麗新世界》、《神曲》、《辛巴達歷險記》、《格列佛游記》、《阿麗思漫游奇境記》、《最先抵達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記中故事構建的影子,同時又不乏來自中國的《新西游記》、《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譏談世風的成分。其中,與西方奇遇游記如出一轍的故事構架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摹仿,更是一種烏托邦精神的繼承。而中國傳統(tǒng)的譴責諷喻小說給予《貓城記》的又是貓城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影兒。

老舍是一位對政治、社會和文化異常關注的作家,他對烏托邦的關注與繼承不僅是形式上的,更是浸潤到了他整個的精神世界之中的。老舍又是一位寫實主義的作家,他在《文學概論講義》中這樣描寫寫實主義者的烏托邦理想:“幾乎沒有文藝作品是滿足于目前一切的,烏托邦的寫實者自然是具體地表示對現(xiàn)世不滿,而想另建理想國?!边@是老舍最早提及烏托邦的文字,它的寫作時間是在1930年到1934年間。最早提及“理想國”是在1934年寫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樂園”是在1935年到1936年間寫的《我怎樣寫》中。而在《貓城記》中,同樣也寄寓著鮮明的烏托邦理想。小說認為:“假如有好的領袖,貓國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許多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貓城改建了,成為一座花園似的城市,音樂、雕塑、讀書聲、花、鳥、秩序、清潔、美麗……”

《貓城記》讀后感 篇4

《貓城記》這本書想必大家都沒聽過吧,但提起老舍這個人你們一定都認識,這本書就是老舍先生寫的。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我”乘坐宇宙飛船將落在了火星,遇到了火星上的智慧生命體—貓人,以及“我”和貓人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雌饋砘奶疲瑢崉t反映了中國舊社會的昏暗和無能。當中的迷葉,其實就是鴉片,書里的貓人無法忍受沒有迷葉的生活就像舊社會的一些人沒辦法離開鴉片一樣,這個迷葉,就像是不能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它可以代替飯吃,但也能讓一個國家毀滅,書中貓人的國家,就是被迷葉給弄滅亡的。

書中的“我”又是另一類人,“我”始終都沒有碰迷葉,但書中的貓人明明知道迷葉的危害,卻又無法舍棄它。我很佩服文中的“我”,雖然“我”被貓人抓去做看護迷葉林的人,但“我”始終都沒有忘記要回家這件事,貓人大蝎又是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他視財如命,貪生怕死,欺善怕惡,俗話說得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在被“我”打得鼻青臉腫卻毫無怨言,而別人只要偷他一片小小的迷葉他就能把別人打死,就因為“我”是一個外國人。

在這本書里,沒有善惡之分,沒有一個人算是善人,尤其是在結尾,貓城國都的房子競然和像大蝎那樣富豪的房子有那么大的區(qū)別,平民住的都是貧民窟似的房子,彌漫著一股臭味;而大蝎住的卻是輝煌的豪宅,并且擁有一望無際的迷葉林。這時,我才明白,不管在什么地方,總是會發(fā)生這種事的。

《貓城記》讀后感 篇5

《貓城記》并不是獨立的作品,他依然是一個始終關注著文化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之一,深藏在老舍內(nèi)心的還是他那慣常的、深深的文化傷痛。

走進貓城,這里沒有城門,敷衍是他們的傳統(tǒng),就連那些被稱為民族希望的兒童們,“臟、瘦、臭、丑”也成為他們的標簽,這里昭示的是一種心智不健全、信仰虛無、價值理念模糊的民族性,它們一旦在兒童的心里扎了根,民族的希望便化為泡影,毀滅的絕望也就由此而生。而孩子們的教育則是“入學即畢業(yè)”的奇怪現(xiàn)象,這便更是絕望中的絕望了。

在貓城,革命被稱之為“哄”,而它的由來常是因外界某一種思想的入駐,因此又為之加上一個個諸如“大家夫斯基”之類的定語,而這些“哄”的效果,照貓城唯一的明白人小蝎的話說,就是“人家的特色還是人家的,人家的改革是真改革了,我們還是我們;假如你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特色,越鬧越糟便是我們的特色?!碑斎?,貓城也有土生土長的“哄”,那就是皇權與民權之間相互斗爭的“參政哄”、“民政哄”等等。這些假如稱為政哄的話,在小蝎看來,它們也有顯明的現(xiàn)象:“第一,政治只有變動,沒有改革。這樣,民主思想越發(fā)達,民眾越貧苦。第二,政哄越多,青年們越浮淺。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學識,即使有救國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權,也是事到臨頭白瞪眼!沒有應付的能力與知識。”

讀著這些文字,我想說,與其說老舍是在抨擊政治,不如說他是在鞭撻文化。只不過他的鞭撻有別于那個時代普遍的吶喊風格,而是毀滅的風格,但老舍的毀滅是指向新生的,因為他始終是站在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堅定立場上言說他的文化關照的。這種關照是源于超越的視界,源于信仰的靈魂。

但很遺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情形下,國人的接受視野正面臨日趨嚴重的危機,盡管貓城只是一個想象中的火星小國,盡管作者是懷揣著滿腔的愛國愛人的熱情,但他另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仍然遠遠超出了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承受力,老舍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失敗”成為他唯一可以言說的話語。

然而,正是這部失敗的作品,卻深刻地揭示了民族落后的癥結。老舍先生不僅在作品中用一種近乎絕望的掙扎進行了民族種性的拷問,而且開出了民族自救的藥方:以教育立人恢復人性,再從文化的復興上升到國家民族的高度,這樣,民智可開,民族有望,國家可強。

貓城記讀后感集合


在讀書過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作文,通過寫作文能讓我們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變得更強,每天多試著寫寫作文,思維見解都會有所提升。那些值得搜索的作文都是什么樣的呢?小編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貓城記讀后感集合,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

貓城記讀后感(篇1)

不久前,和朋友在書店選書,看到這本老舍的《貓城記》,通過封面簡介,知道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火星上的故事,當時覺得很驚奇,趕緊百度,這個老舍竟然就是我知道的那個老舍,老舍竟然還會寫科幻題材的小說,那就一定不能錯過了。

《貓城記》通篇充滿黑色幽默的味道,借火星上一座荒誕的貓城,一群可恨可悲可憐的貓人,剖析了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真相。在貓人社會里,最高的追求是“自由”,這里的“自由”意味著自私、背叛、狹隘、懶惰等一切貶義詞的集合。唯有的兩個清醒人,大鷹和小蝎,大鷹是積極的行動者可是卻被排斥和驅(qū)逐,小蝎是睿智的明白人可是卻冷眼旁觀事事敷衍,在外國人入侵貓國時兩人均以身殉國,因為他們相信“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墒?,其他貓國人早已不相信,所以他們能發(fā)明自欺欺人的教育制度、能接受外國人殺人不犯法的強盜邏輯、能滋生欺騙民眾的無能政黨、最終國難當頭還能恬不知恥的去搶著投降,顯然,貓國的覆滅是必然的。

老舍先生說“人類的進步是極慢的,可是退步卻極快,一時沒人格,人變立刻返歸野蠻”,所以“良心大于生命”,我十分認同。良心是什么?我認為是人類社會存續(xù)千萬年以來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道德準則。可是,有時候我也感到困惑和迷茫,是不是如今人們也并不相信,或者說不敢相信“良心”這回事了。點開新聞,發(fā)現(xiàn)對相濡以沫的愛情那么失望;發(fā)現(xiàn)老奶奶不能輕易去扶了,助人為樂要謹慎了;發(fā)現(xiàn)不敢讓孩子去讀幼兒園了,不敢打疫苗了,不敢不讓座了;網(wǎng)絡上都是負能量。而日常生活也讓人感到沮喪,小到收到假幣、買東西缺斤少兩,大到租房子被房東坑一把、好心把手機借給別人結果手機被偷了。每當遭遇這些,周圍的人都會安慰你,告訴你社會就是這樣,畢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那么,在強大的世俗之下,要不要選擇順從呢?在這個世界上,隨波逐流和放縱墮落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個人如果總是以狹隘的視角去度量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憤憐憫,在我看來這樣的人生是草率而又空洞的。老舍先生有一段論述說的很深刻,他說“辦教育的人只怨社會黑暗,而不記得他們的責任是使社會變白,不記得他們的人格是黑夜的星光,還有什么希望?我知道我是太理想,但是辦教育的人是否應當有點理想。我知道社會太不幫忙他們了,但是誰愿意幫助與政府社會中一樣壞的人呢”。是的,相信并堅持內(nèi)心的善良、正義和悲憫才是最難的,在這個過程中,世俗的利益會誘惑你,外界的惡意會攻擊你,內(nèi)心的斗爭會折磨你,可是只要你相信“良心大于生命”,你就會擁有勇氣與智慧。

我們無法假設未來的際遇,也無法預判各種情境下會做出的選擇,但無論如何,請記得我們的人格就是黑夜里的星光,那么當我們老了,就不會覺得虛度此生。

貓城記讀后感(篇2)

“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管他悲不悲觀”。

故事不長,是半個上午就可以看完的程度;但是故事背后的信息和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細品。

這部作品讓我感到最為驚艷的不是“我”對貓國社會種種弊病的觀察和剖析有多么犀利,反倒是文字中濃烈的代入感:主人公墜機后話劇式的獨白、對火星自然環(huán)境不厭其煩的描寫,來到大蝎的迷林之前,整體的敘事節(jié)奏都是比較慢的,我想其目的就是讓讀者們跟“我”一樣,慢慢地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而在那之后,敘事的節(jié)奏就像載著“我”駛在那渾膩蒸熱的河上的小船,越行越快:在撲面而來的信息中,讀來讓人切身感受到貓國社會中的種種精神錯亂,以及這個文明和火星天氣一樣陰郁沉悶的未來。

另一個很值得玩味的點是這部作品中的隱喻。很多分析都認為這部作品旨在揭露并諷刺1932之際中國人民的劣根性;老舍自己本人則有著這么幾種說法:

…二姐嫌它太悲觀,我告訴她,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管它悲觀不悲觀。(自序)

而在我怎樣寫《貓城記》一文中,他又如是寫道:

自然,我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不高明的東西也有些外來的原因。頭一個就是對國事的失望,軍事與外交種種的失敗,使一個有些感情而沒有多大見解的人,象我,容易由憤恨而失望。

我個人的解讀為,當時的種種荒唐的確促使老舍寫下了這部作品,老舍想要抨擊對象其實并非是當時中國社會和中國人,而是造成這些荒唐的罪魁禍首——視金錢為“國魂”、輕視教育而且放任民智退化、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而不擇手段、所謂“革命人士”舉著各種主義的大旗搗亂或是為自己牟利——不得不說,這些都是“打不死的小強”,是從古至今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一直得不到解決的永恒問題,如今我們作為“現(xiàn)代人”去看當時的那個時代,恐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于是在“我怎樣寫《貓城記》”中,老舍接著寫道:

失望之后,這樣的人想規(guī)勸,而規(guī)勸總是婦人之仁的。一個完全沒有思想的人,能在糞堆上找到糧食;一個真有思想的人根本不將就這堆糞。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想維持這堆糞而去勸告蒼蠅:“這兒不衛(wèi)生!”我吃了虧,因為任著外來的刺激去支配我的“心”,而一時忘了我還有塊“腦子”。我居然去勸告蒼蠅了!

其實時至今日,這部作品的最大意義不是幫助我們?nèi)タ簇垏鐣踔僚f中國社會中的種種怪相,而是為我們的現(xiàn)代社會敲響警鐘:不要讓低端無腦的娛樂成為現(xiàn)代的“迷葉”、不要讓熱血的青少年長大成為向社會現(xiàn)實俯首稱臣的“大蝎”、不要讓改變現(xiàn)狀的美好愿景成為追隨“馬祖大仙”的青年們沒頭沒尾的鬧劇……

有意思的是,老舍自己認為《貓城記》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因為它“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我有塊多么平凡的腦子”;對于書中許多過于露骨的諷刺,老舍本人也認為使本書缺乏藝術價值。這里我想引用一下烏拉圭學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一句話:

(政治和藝術)這兩者都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地域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表現(xiàn)自己。政治是種語言,藝術也是種語言…人的正義感和美感像雙胞姐妹一樣密不可分…將政治與美割裂開來的世界,也正是那個封鎖了邊界的世界。

這部由“平凡”腦子產(chǎn)生的作品的不平凡之處可能就在于它用藝術將政治現(xiàn)實模糊化,使得其刺眼,但又不至于過于沉重而讓讀者無法接受。

最后再將書翻到頭看“我”被貓人捆起來的那段,這部完成并出版于1932年的作品忽然有了一種神奇的“穿越”感:不知老舍在五十多年前的那場浩劫中受盡屈辱時,有沒有想起那些“不光明的把人捉住”,且“總得給人家一種及殘酷的肉體上的虐待”的貓人們?倒不如說,正是因為這故事發(fā)生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背后針對的不是那個那個時代的中國,故事中的批評和警訊才有了一種跨越時間的魔力。

的確,人類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但是讀完再看一遍自序,“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的干脆反而讓這部作品夾帶幾分希望:歷史還在前進,我們也始終有著自我監(jiān)督的責任和自我改正的機會。

貓城記讀后感(篇3)

對于大多數(shù)不那么熟記歷史的人來說,1932年大概是動蕩的一年。說大概,因為可能沒辦法說出那一年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沒過多久,1933年初日軍攻入熱河。整個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都在戰(zhàn)火紛飛中度過,沒可能1932年反而是平靜的一年。

1932年,“人民藝術家”老舍發(fā)表小說《貓城記》。當然,那個時候,還并沒有出現(xiàn)“人民藝術家”的稱號,甚至“人民”的意義恐怕還不那么明晰。可是從這部作品里,仍可以看到一個有良知的,為了人民傷痛的作家,那如同黑暗中的星光一樣的品格。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老舍因為《駱駝祥子》(1936)、《四世同堂》(1944-1948)、《茶館》(1956)而,事實上這部《貓城記》比他的這些代表作完成得都要早。也與代表作們不同,《貓城記》是一部充滿幻想元素的小說,講“我”和友人駕駛飛機來到火星,卻因為飛機失事,朋友身故,而“我”遇到了一群貓人,來到貓國,有了許多體會和經(jīng)歷的故事。隱藏在貓國背后的,是當時的中國。老舍在自序里說:《貓城記》是個惡夢。惡夢好歹會醒,可身在當時社會的人們,有這切膚之痛,還要保持希望,一定十分辛苦?!岸阆铀^,我告訴她,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這話是安慰二姐,還是催眠自己?貓人貓人,說到底還是人,貓只是托詞罷了。

有一些文章說老舍在1932年就預言了南京,因為在故事的最后,矮子貓人們把貓國的貓人們得差不多了(矮子貓人,以及其他的一些描寫,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日軍)。先不說若老舍真的有預言能力,在那個年代預言這么可怕的事情可能會被無知恐懼的老百姓投石砸死,只說這些文章都忽視了在這個亡國滅種的悲劇里,是貓人自己失卻了人格,哪怕最后兩個貓國人,都是互相撕咬至死,最終才有令“我”扼腕的后果。

在貓國里不斷想念著快樂、幸福中國的“我”與貓國的悲觀的貓人小蝎,我想都是老舍本人。他為自己構造了這個與當時的中國無比相似的貓國,卻說自己來自地球上的光明的中國,仿佛是在文學作品里把自己沒有的東西補全,但又不忍心放棄自己,所以“我”是老舍,小蝎也是老舍,“我”表達著對在黑暗中掙扎著的中國,不思進取的國民的痛惜;小蝎表達著在黑暗中的中國的老舍那悲觀的情緒。

他不怪國弱,不怪列強,他只是怒國民不爭,他不相信如果所有人都反抗,如果國民懂得合作,還會失敗。就算失敗,也是有尊嚴的失敗,脊梁不會彎折??墒撬吹搅藶榱苏急阋?、為了個人利益不惜踩踏別人尊嚴的人,看到那些邯鄲學步的教育,他不想悲觀,可是現(xiàn)實容不得他不悲觀!

貓城記讀后感(篇4)

說起《貓城記》100個中國人里面可能有99個沒有聽過這本小說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個中國人里面可能只有一個沒有聽過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國外,老舍的《貓城記》是和《駱駝祥》并駕齊驅(qū)的。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為《貓城記》幾乎拿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很不國際化的獎,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評獎的大師們都是不懂中文的,而中文的小說被翻譯到外國而又翻譯的很好的少之又少,《貓城記》卻是一個例外。《貓城記》被廣泛的翻譯成各國文字(其中就有瑞典文版),并且在各國都很受歡迎,被認為是諷刺小說中的精品。前蘇聯(lián)的一本頗有影響的雜志《新世紀》發(fā)行了老舍的《貓城記》,連載后又出版了單行本,發(fā)行了70萬冊。

《貓城記》是以一個科幻小說的形式出現(xiàn),講我一個中國人坐航天飛機到了火星。于是,我認識了這個星球上最糟糕的一個國家的人——貓城人。這個國家的人貪婪、懶惰、古老、腐敗、混亂、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惡毒的詞語用在這個國家上都不為過。他們不勞動,不講衛(wèi)生,怕水不洗澡,最懼怕的就是外國人,他們不吃飯只吃一種叫做“迷葉”毒品。

這個國家上的人以各種手段想方設法的得到“迷葉”和“國魂”,為此不惜隨意殺人。這個國家的人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各種政黨——哄,但是都以皇帝給“哄”們“迷葉”而不了了之。這個國家的人喜歡看熱鬧,而且不遵守規(guī)矩,有點錢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連年輕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學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變賣給外國人來換取外國人的東西和“迷葉”。只要與外國人打起仗來就作鳥獸散。

聽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個時候的中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上來說這本小說揭露了中國人許多最根本的劣根性?!敦埑怯洝吩⒀曰孛鑼懥巳穗H關系的復雜,嘲諷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國界的世界性。

當然,老舍先生寫這本書的'時候?qū)︸R列主義和紅軍是有誤解的,他把紅軍的長征描寫成是逃跑和向外國人投降,這是不對的。這也是直接導致老舍先生自殺的原因,因為江青看了這本書很不滿意。江青看了這本書后,大怒:這簡直是在污蔑中國,批判!

于是,懦弱的老舍先生投河自殺了。這時,老舍先生并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拍板定了他,他選擇了與世訣別的道路。諾貝爾文學獎從不給死去的人,無論他多么好的著作,多么名聲顯著。于是老舍先生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被取消,這樣,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了第二名,1968年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由于種種原因,《貓城記》后來沒有出過單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貓城記讀后感(篇5)

我感到名詞的匱乏,所謂真理和道義正迷亂我的心智。形容詞離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謂的抒情。這與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頗有沖突之處。

堅守的被動搖,吸收的不能補足,便感到無邊的空虛。我不敢安慰自己說小桶的水倒入大桶,達了一個新的境界,這種空虛自然會有,而且是暫時的。這些關于透支未來的計劃,我愈發(fā)感覺他的可怕和難以承受。

讀過《貓城記》,總算明白了老舍何許人也,所謂的幽默之風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讓我正兒八經(jīng)的寫讀后感,我現(xiàn)在斷不能也不肯寫出,因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點,是沒有言語的資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了。但是這一切的事情又都過于繁雜,無用的道理只能培養(yǎng)無用的人,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謂的直面生活,卻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簡單的歸類,說這是生機所迫,那是遭遇可憐??傆X得一切的不人道,歷史總該負那么點責任。

貓城記讀后感(篇6)

《貓城記》是老舍眾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小說自身藝術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膚淺;另一方面是對革命對共產(chǎn)主義的認識比較落后,對國民性只有批判沒有建議讓老舍這樣的人提出建設性意見太勉為其難和極其悲觀主義的論調(diào),因此這部小說一直不被推薦。除非對老舍有特殊興趣的人,一般不會注意這本書。

《貓城記》是一個直露的寓言,講的是我登陸火星在貓國的所見所聞。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在《我怎樣寫〈貓城記〉》里面老舍提到了威爾斯,不知道是不是寫《世界大戰(zhàn)》那個威爾斯;倘是,老舍是看過科幻小說的?!敦埑怯洝房苹檬翘摚涤魇菍?,反映的還是當時舊中國的生態(tài)??上О涤鞯貌惶担屓艘豢淳兔靼琢?。小說把國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畫,夸張地表現(xiàn)當時中國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筆是市民的筆,眼是市民的眼;他寫的是那些被踐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沒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這部小說老舍不是奔著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別幽默,饒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既不幽默,又無深度,小說的可讀性就低了。這本書我推薦不太了解現(xiàn)代文學的人看,因為這本書讓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中葉,就有人這樣寫文章。1930年代的人中國人,也不都是悶子。

貓城記讀后感(篇7)

國民失了人格,國便慢慢失了國格。沒有人愿與沒國格的國合作的。我們承認別國有對貓國不講理的地方,但是,誰肯因為替沒有國格的國說話而傷了同等國家的和氣呢?火星上還有許多貧弱國家,他們并不因為貧弱而失去國際地位。國弱是有許多原因的,天災,地勢都足以使國家貧弱;但是,沒有人格是由人們自己造成的,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別人的同情的。

他借別國的貓人的口,說出上面的話。如果說狂人看到的滿紙都是“吃人”二字,那么在這本《貓城記》里,我看到的全是“屈服”二字:對外國人屈服、對迷葉屈服、對不公屈服,對所謂的現(xiàn)實屈服,對懦弱屈服……

那兩萬年歷史最古的貓國,可不就是當時的中國,大家做著天朝上國的夢,吸食著鴉片;那些學者喊著應該多娶幾個老婆,如同“一個大星總要帶著幾個小星”,多熟悉!這不就是辜鴻銘說的“一個茶壺可配四個茶碗”;喊著要革命啊革命,到頭來是革了誰的命,反而把哄(黨派)的頭領舉上了皇位;外國人入侵了,皇帝和大臣先跑,還下了法令說老百姓不準跑;文物、書籍,一切只要還有點價值的,都換了錢,而這錢卻叫“國魂”;為了民族大義甘愿赴死的義士,死了以后不過成了來往人的談資:呀,那個大壞蛋抓住啦!為了什么而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有熱鬧看啦!

讀的過程中,我時常覺得,長歌當哭。有些話是不能直白地寫出來的,動搖民心??墒沁@樣諷刺地寫,恐怕許多人真的就當笑話看。但又或許不點破,老舍才能躲在貓國的故事里盡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可是情到深處,仍不免露出馬腳,只看他好幾次不再說“貓人”而說“人類”,以及最后“我”無處可去,還要回貓城,因為那里是“我”的家。

貓城記讀后感200字8

如果說《小王子》是本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書,那《貓城記》就是部寫給小孩子的近代史。

老舍先生反用借古諷今的手法,以未來科幻之名,述當時國情之實。我相信任何一個對20世紀中國前五十年歷史有了解的國民讀這本書都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那段歷史的屈辱與災難。而當時的老舍先生又是以怎樣悲痛的心情,用如此犀利殘酷的文字來描繪自己祖國的沉淪。幸好我們中華民族挺過了最艱苦的歲月,沒有像書中的貓國一樣亡國滅種。但我們當代人須得謹記歷史教訓,不忘國恥,奮發(fā)圖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xù)努力!

最后我想對老舍先生說,這盛世,如您所愿!

貓城記讀后感(篇8)

《老張的哲學》

變相的來說就是一個地痞無賴的處世之道,美其名曰哲學。

我不知道老舍先生是否有想對當時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諷刺。

孫八,村里紳士,算是個知識分子,卻被老張左右,沒有自己的思考判斷和底線

《四世同堂》教育局局長,一個教授成了賣國賊,沒有恥辱心

《貓城記》也有具體描寫:新學者沒有骨氣,沒有判斷力,沒有人格。假學者。

雖然我會覺得老張的每個舉動都透露著油膩惡心,但是不得不承認以他為典型代表的人群徹徹底底的存在,他是社會的產(chǎn)物,在他活了大半輩子總結的經(jīng)驗,從一開始就是錯的,但是時代告訴他你就這樣做。我們的不幸還是社會的悲哀。

最后結尾讓我覺得有點倉促,仔細想想也是情理之中,主角是老張,老張的故事講完了也就可以收筆了。

《貓城記》是老舍離英歸國后的發(fā)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所以,“我”的定位沒錯,一個外國人。對于貓城記的寫作動機,老舍自己這樣說:“我之所以揭露他們(貓人)的壞處,原是由于愛他們,也是無可否認的。我愛他們,慚愧!我到底只能諷刺他們了”。處處都體現(xiàn)老舍對祖國的愛,處處也都體現(xiàn)諷刺,有種恨鐵不成鋼,進而轉(zhuǎn)為諷刺,讓心里好受些。

老舍提到并分析到?jīng)]有人愿意為了國家昌盛而犧牲自我,這段描寫給我的感受就是一個充滿期待,充滿活力的火苗一經(jīng)點燃就可以熊熊燃燒卻在初點燃的時候當頭一澆,那種落差,無奈。你不得不承認身處社會總會有很多羈絆,所以啊,真正能放下一切的人內(nèi)心世界是有多大。

我與小蝎應該是老舍自己與自己思想的對話吧,插一句:小蝎一定是很帥的那種?。?/p>

在歷史中學到譚嗣同沒跑被殺,當時我覺得有點不理解,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弊T嗣同也說了:“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庇谑抢销椇托⌒囊运烂髦疚依斫饬恕_€有迷的癡情。

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勉強的就是因為他是外國人,他殺了人可以不受懲罰,他可以隨意出入很多地方,他不用為他不小心做錯的事買單,就好像拿了一個通行證,有種讓我覺得為了讓故事更好的延展,他可以擁有無限力量。但也可能這就是當時貓國人真正不加夸大的現(xiàn)實。

貓城記讀后感(篇9)

《貓城記》并不是獨立的作品,他依然是一個始終關注著文化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之一,深藏在老舍內(nèi)心的還是他那慣常的、深深的文化傷痛。

走進貓城,這里沒有城門,敷衍是他們的傳統(tǒng),就連那些被稱為民族希望的兒童們,“臟、瘦、臭、丑”也成為他們的標簽,這里昭示的是一種心智不健全、信仰虛無、價值理念模糊的民族性,它們一旦在兒童的心里扎了根,民族的希望便化為泡影,毀滅的絕望也就由此而生。而孩子們的教育則是“入學即畢業(yè)”的奇怪現(xiàn)象,這便更是絕望中的絕望了。

在貓城,革命被稱之為“哄”,而它的由來常是因外界某一種思想的入駐,因此又為之加上一個個諸如“大家夫斯基”之類的定語,而這些“哄”的效果,照貓城唯一的明白人小蝎的話說,就是“人家的特色還是人家的,人家的改革是真改革了,我們還是我們;假如你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特色,越鬧越糟便是我們的特色?!碑斎?,貓城也有土生土長的“哄”,那就是皇權與民權之間相互斗爭的“參政哄”、“民政哄”等等。這些假如稱為政哄的話,在小蝎看來,它們也有顯明的現(xiàn)象:“第一,政治只有變動,沒有改革。這樣,民主思想越發(fā)達,民眾越貧苦。第二,政哄越多,青年們越浮淺。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學識,即使有救國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權,也是事到臨頭白瞪眼!沒有應付的能力與知識?!?/p>

讀著這些文字,我想說,與其說老舍是在抨擊政治,不如說他是在鞭撻文化。只不過他的鞭撻有別于那個時代普遍的吶喊風格,而是毀滅的風格,但老舍的毀滅是指向新生的,因為他始終是站在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堅定立場上言說他的文化關照的。這種關照是源于超越的視界,源于信仰的靈魂。

但很遺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情形下,國人的接受視野正面臨日趨嚴重的危機,盡管貓城只是一個想象中的火星小國,盡管作者是懷揣著滿腔的愛國愛人的熱情,但他另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仍然遠遠超出了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承受力,老舍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失敗”成為他唯一可以言說的話語。

然而,正是這部失敗的作品,卻深刻地揭示了民族落后的癥結。老舍先生不僅在作品中用一種近乎絕望的掙扎進行了民族種性的拷問,而且開出了民族自救的藥方:以教育立人恢復人性,再從文化的復興上升到國家民族的高度,這樣,民智可開,民族有望,國家可強。

貓城記讀后感(篇10)

我非常喜歡《貓城記》這本書。

作者和朋友坐飛機到了火星,飛機碎了,朋友升天了,而作者卻意外地存活了下來。他只有碎得像些掛著的干菠菜的衣服和肚子里的干糧,幾乎等于一貧如洗(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把手,一盒火柴)。

作者認識了地主大蝎,它的迷林是它的命根子。大蝎請作者為它守護迷林,因為大蝎認為作者這個“外國人”(其實是外星人)就是迷林的守護神;大蝎的兒子小蝎去過外國,是個“新派”人物,有一些知識,看不慣貓人國里這些貓人的自私行為,卻又無法改變事實,只好無比的悲觀,每天與比迷葉還迷的迷一起嬉笑打鬧;守寡在家的公使太太,帶著公使的八個妾,最喜歡說的就是“不吃迷葉”,每天要說百十遍:“公使太太,到過外國,我不吃迷葉!”“喂,外國人,你該交房租了,五十國魂(貓國的貨幣),我們不吃迷葉!”最后,外敵入侵時,由于貓人的軟弱無能和為自己著想,作者也見證了貓國的滅亡。

總體來說,貓人是非常自私,頹廢和軟弱的。它們時時刻刻為自己著想,官員種植迷葉(一種能讓人的饑餓感消失,讓人變懶的植物),收獲后分給自己的親戚,剩下的高價賣出;皇帝吃官員進貢的迷葉;老百姓只能吃飯菜,饑一頓飽一頓,生活非常艱苦;人們當兵只為了每月的那幾片迷葉。貓人的宗旨是:欺侮別人,不合作,搗亂,彼此之間互相絕對不接觸。

我難以想象——這樣的國家是如何成立的?沒有規(guī)章制度,國內(nèi)到處亂成一團糟,竟然還有三千余年的歷史!為什么不造反呢?后來,我想通了,因為這個民族過于軟弱,過于自私,過于愚鈍。它們沒有文化,而皇上又過于“聰明”人民講什么,他就提倡什么,可最后還是一事無成。

貓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它們不懂得合作,自相殘殺,不滅亡,天理難容!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只有一條規(guī)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相關推薦

  • 《貓城記》讀后感5篇 作品原創(chuàng)自作者,自面世以來便受到廣泛歡迎。讀后感是對文章或故事情節(jié)的簡要總結,并陳述個人觀點。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精心編輯了這份“《貓城記》讀后感”,以幫助您更好地閱讀。以下觀點僅供參考,不能代表全部意見!...
    2024-01-28 閱讀全文
  • 貓城記讀后感集合 在讀書過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作文,通過寫作文能讓我們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變得更強,每天多試著寫寫作文,思維見解都會有所提升。那些值得搜索的作文都是什么樣的呢?小編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貓城記讀后感集合,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不久前,和朋友在書店選書,看到這本老舍的《貓城記》,通過封面簡介...
    2023-07-30 閱讀全文
  • 貓城記讀后感系列12篇 撰寫作品的讀后感時,我們應如何下筆呢?在享受漲知識的同時,讀書還能幫我們怡情修身。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我們可以經(jīng)過讀后感的分析。我們?yōu)槟x了內(nèi)容與“貓城記讀后感”有關的讀后感,相信這些內(nèi)容會給你帶來幫助!...
    2023-05-20 閱讀全文
  • 笑貓日記讀后感11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費盡心思制作了這份“笑貓日記讀后感”,希望能夠使您感到滿意。閱讀能夠增長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優(yōu)秀的書籍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好的閱讀體驗?,F(xiàn)在正是記錄自己閱讀時的所思所悟成為讀后感的好時機。您不需要再去尋找其他來源,因為這篇文章中一定包含了您所需要的信息...
    2023-10-19 閱讀全文
  • 最新《貓城記》讀后感(經(jīng)典6篇) 毫無疑問,當我們身為一名優(yōu)秀老師時,我們更需要觀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而教育筆記可以鍛煉老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筆記應該怎么書寫嗎?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最新《貓城記》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我感到名詞的匱乏,所謂真理和道義正迷亂我的心智。形容詞離我而去...
    2024-07-28 閱讀全文

作品原創(chuàng)自作者,自面世以來便受到廣泛歡迎。讀后感是對文章或故事情節(jié)的簡要總結,并陳述個人觀點。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精心編輯了這份“《貓城記》讀后感”,以幫助您更好地閱讀。以下觀點僅供參考,不能代表全部意見!...

2024-01-28 閱讀全文

在讀書過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作文,通過寫作文能讓我們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變得更強,每天多試著寫寫作文,思維見解都會有所提升。那些值得搜索的作文都是什么樣的呢?小編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貓城記讀后感集合,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不久前,和朋友在書店選書,看到這本老舍的《貓城記》,通過封面簡介...

2023-07-30 閱讀全文

撰寫作品的讀后感時,我們應如何下筆呢?在享受漲知識的同時,讀書還能幫我們怡情修身。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我們可以經(jīng)過讀后感的分析。我們?yōu)槟x了內(nèi)容與“貓城記讀后感”有關的讀后感,相信這些內(nèi)容會給你帶來幫助!...

2023-05-20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費盡心思制作了這份“笑貓日記讀后感”,希望能夠使您感到滿意。閱讀能夠增長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優(yōu)秀的書籍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好的閱讀體驗。現(xiàn)在正是記錄自己閱讀時的所思所悟成為讀后感的好時機。您不需要再去尋找其他來源,因為這篇文章中一定包含了您所需要的信息...

2023-10-19 閱讀全文

毫無疑問,當我們身為一名優(yōu)秀老師時,我們更需要觀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而教育筆記可以鍛煉老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筆記應該怎么書寫嗎?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最新《貓城記》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我感到名詞的匱乏,所謂真理和道義正迷亂我的心智。形容詞離我而去...

2024-07-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