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太懂事代表了什么,請認真查看
發(fā)布時間:2023-06-06 小朋友懂事的原因 小朋友太懂事 從小太懂事的孩子小朋友過于懂事可能會優(yōu)先考慮家長和周圍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但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真的好嗎?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小朋友太懂事代表了什么的相關內容,歡迎收藏閱讀,請仔細查看,以供參考,讓大家了解真正的孩子內心。
過度懂事可能會讓小孩子過于緊張、擔心和焦慮,無法放松和享受孩提時光。他們可能過度考慮自己的行為和表現(xiàn),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和評價,缺乏自我表達和探索,甚至可能壓抑自己的情感和需要。,過分關注孩子的懂事程度的后果:家長會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和自我成長,讓孩子感覺沒有被尊重和理解,有可能對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產生負面影響。
第一,小朋友過于懂事可能會導致以下后果:
1.缺乏自主性:如果小朋友太懂事,總是按照大人的安排和要求去做,可能會導致缺乏自主性,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2.過度焦慮:小朋友太過于懂事可能會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產生過度焦慮,尤其是在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時,容易感到害怕和不安。
3.社交障礙:小朋友太懂事可能會缺乏社交經驗和技能,容易變得孤僻和難以融入集體。他們往往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更愿意在家里安安靜靜地讀書做作業(yè)。
4.生活單調:小朋友太懂事可能會缺乏生活的樂趣和變化性,過于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可能會導致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缺乏游戲和娛樂的機會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
第二,小朋友太懂事的表現(xiàn)可能包括:
1.自己主動幫忙家務或照顧弟弟妹妹或寵物。
2. 對待家長和老師非常尊重和體貼,從不說臟話或縱容自己的壞習慣。
3. 在學校里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成績穩(wěn)定且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4. 經常主動干家務,如清潔房間、洗碗、幫忙做飯等。
5. 能夠自己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從不做沖動的事情或不理智的決定。
第三,如何解放小朋友的天性:
1. 給小朋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要過多限制他們的行動和想象力。
2. 鼓勵小朋友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自己思考問題,找到答案,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信心。
3. 提供有利于成長的資源和環(huán)境。例如提供適合小孩的書籍、玩具和游戲,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
4. 鼓勵小朋友參加各種活動,例如課外班、夏令營等。這些活動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挑戰(zhàn),幫助他們成長和發(fā)揮潛力。
5. 給小朋友足夠的精神支持和鼓勵。不要過分強調成績和表現(xiàn),而是要關注他們的努力和進步,鼓勵他們勇敢嘗試和不斷學習。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你的畫太難看了
你的畫太難看了
我們班的小倩是一個特別喜歡畫畫的小女孩,總喜歡自己拿著彩筆在紙上涂啊抹啊,特別高興,有一天她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兔子吃草圖》給我看,滿心希望的得到我的一番夸獎,當時我正在為活動設計苦惱,見了她的畫,皺了皺眉頭,不屑的說了聲:“你的畫太難看了,孩子。。。此時小倩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我立馬認識到了自己說出的話傷害了孩子的心,便立馬上前和小倩說:“剛才老師沒有好好看你的畫,來讓老師再仔細看看?!庇谑切≠徊磺樵傅陌旬嫿o了我,“原來小倩的想象力這么豐富,畫的真好,其他小朋友都沒有小倩想的這么棒,不錯,小倩非常棒,加油!小倩看了看我:“老師真的嗎?”我肯定的點了點頭,小倩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此時的我才把心放到肚子里。自己差點就扼殺了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更使我認識到不要輕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試著對他進行鼓勵,先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然后引導他逆向思維,多方位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币嗫紤]孩子的感受,我會不斷改進,讓孩子們幸福的成長。
干什么,看什么,專注于當下
這兩天,馮老師說:“郭媽媽,咱班孩子這兩天吃飯?zhí)昧?。”這句話引起了我們班老師的反思。
去年九月初,孩子們剛入園,會手拿勺子在現(xiàn)定時間獨立進餐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孩子挑食,不會吃飯,需要老師一個一個喂。經過將近快兩個學期幼兒園的生活鍛煉,孩子們沒有一個需要老師喂的。沒有一個挑食的。
對于吃飯速度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首先,在孩子們自理問題上,一句“我們小四班的孩子都是眼明手快,手腳麻利的孩子,可沒有做事拖拉,磨磨唧唧的,對不對?”一聲整齊的“對~~~”。表揚了做事速度快的孩子,又暗示了慢的。(那些慢的孩子同時也加快了速度)
其次,我們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那幾個吃飯認真,總是前幾個吃完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吃飯時從來不講話,吃飯不停下。從而我們總結:必須讓孩子有一個安靜的進餐環(huán)境。過了一段時間,依然有幾個孩子總是吃到最后。我們又開始琢磨,原來這幾個孩子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嘴里嚼著飯,眼睛看著別人,有時看著別人吃的同時,自己的小嘴巴不動了。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們開了班會,告訴孩子們,吃飯時不僅要保持安靜,還要眼睛盯著自己的飯。做事要專心,干什么,要看著什么。
這件事讓我想到,一個教授的“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句話“干啥就想啥!要專注于當下干的事兒!”
娃娃家:老師,沒你什么事了
雖然班級里已經有了兩個娃娃家,有兩個爸爸的角色可供幼兒進行選擇,可是男孩子們還是想要爭著當爸爸。墨墨選擇了紅紅寶寶家的爸爸,小承和彬彬都想當綠寶寶家的爸爸。在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他們開始叫老師了。
彬彬:我要當爸爸。
小承:我先拿到的爸爸掛牌,所以,今天我是爸爸。
彬彬:上次,我就沒當爸爸,你當爸爸的,今天輪到我了。
小承看看和彬彬同時抓在手里的掛牌,使了使勁,想要拿回來。
彬彬也不愿意松手:“老師,他搶我的爸爸牌子,我要當爸爸的?!?/p>
由于我是在孩子們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才來的,不清楚是誰先拿到了爸爸的游戲牌,我就無法主觀地判斷。于是,我請他們倆說說,是誰先來到娃娃家的。
小承:老師,我先來的。
彬彬:是我先來的,我把小凳子放好,他才來的。
老師:那你們準備怎么解決呢?是這樣一直抓著爸爸的牌子到游戲結束嗎?
小承和彬彬都搖搖頭,但都不愿意松手。
老師:有沒有誰愿意當娃娃家的爺爺呢?爺爺是爸爸的爸爸呢。
小承和彬彬還是搖搖頭。
老師:我還真的解決不了你們的問題,但老師相信你們是能夠解決好的。
我就不吭聲了,看向別的正在游戲的孩子,但我的耳朵還是關注他們的。僵持了一會兒,兩個孩子覺得有點沒意思,但仍舊不愿意放棄。
小承:我們輪流當爸爸吧,我先當爸爸,彬彬,你后當爸爸,好不好?
彬彬:好的,那我現(xiàn)在去買菜。你等會兒讓我當爸爸。
小承:好的。
小承轉過身,對我說了句:老師,你走吧,沒你什么事了。
在后續(xù)的游戲活動的,兩個相當爸爸的孩子輪流當爸爸,整理家務、照顧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在《指南》的社會領域(4~5歲)中是這樣指出的:“對大家都喜歡的東西能輪流、分享;與同伴發(fā)生沖突時,能在他人幫助下和平解決。”在今天的活動中,小承和彬彬對于爸爸這個角色都表現(xiàn)出了喜歡,都想當爸爸,誰也不愿意謙讓。老師肯定不能根據自己的猜測來決定誰玩爸爸的角色,那么,老師就多一分耐心,相信孩子,等待他們自己商量出解決的方法來。
在班級里只有一個娃娃家的時候,孩子們想出來的辦法是,多開一個娃娃家。當有了兩個娃娃家了,他們就不再想用這個方法了。于是,他們在僵持一段時間之后,想到的是輪流玩的方式,這是值得肯定的。
我為什么看不到
今天下午課外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獨占獨霸的習慣非常嚴重,再加上班內玩具數(shù)量不很充足,經常會出現(xiàn)兩個孩子搶玩具的現(xiàn)象,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越是擔心的事,它偏偏又發(fā)生了。佳佳跑菲兒小朋友的旁邊伸手要去搶那個積木小車,我急忙抓住佳佳的手叫到旁邊就是一頓訓話教育:“怎么能搶小朋友的玩具呢,這樣做對嗎?“佳佳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許多,當我回頭看菲兒時,我發(fā)現(xiàn)她正拿著那個積木小車瞪著眼看我,我不解的問她:”菲兒,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菲兒小心翼翼的說:“我要把積木小車給佳佳玩,老師不是說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嗎?”我的臉就紅了。我想了很多,我竟然小氣的不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為什么我要替孩子處理這件事情呢?為什么處理得這么不妥?連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這才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說不定他們處理的會更好。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回到教室,看著一個個孩子高興地回園,心情特別好,他們的笑容就能給我?guī)砗眯那椤5幸粋€小魔王卻能把我的心情從高山帶到低谷去,那是我們班上的“混世反斗星”軻軻,平時他總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滿地,還會在上課的時候發(fā)出尖叫聲,就是他所謂的動聽歌聲。我對著他可是苦惱極了,不知該如何讓他乖乖地坐著上課。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搗蛋就會變成壞心情啦。
軻軻回來啦,他像往日一樣,跟我說聲早上好后,還拉著我講他星期天的開心事,說到高興時還要親著我來說。我邊聽心里期盼著他今天能乖一點,別惹什么麻煩。軻軻講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來。
該吃早餐了,軻軻喜歡今天的湯粉,吃完了卻沒說要再添一點。吃完的幼兒都去玩玩具了,軻軻卻坐在我的身邊,一會問我渴嗎?一會問我累嗎?渴了給我斟水,累了給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軻軻真好!上課了,我發(fā)現(xiàn)軻軻的臉蛋紅紅的,但眼睛卻認真地看著老師,還積極地舉手,沒有唱他的動聽歌曲,也沒有搗亂,我一連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兩次,他非常高興。我心里特納悶的。下課后,我走到軻軻身邊,摸摸他的頭,天,好燙,我明白了,原來輝輝發(fā)燒了,難怪今天這么安靜,他是沒啥力氣動來動去了。
當軻軻媽媽來接他去看病時,軻軻不愿走,他對媽媽說:“老師今天表揚了我兩次哦,我不走,我還要表揚!”我鼻子一酸,抱著軻軻說:“軻軻乖,你回來后老師還要表揚你!”輝輝這才聽話地走了。
這是一個渴望被老師表揚的孩子,因為他平時給老師與小朋友添了麻煩,我沒辦法看著他的搗亂來贊揚他,但是,當孩子生病了,卻表現(xiàn)得那么討人喜愛。這是我的疏忽。
晚上,軻軻媽媽打電話來對我說,軻軻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對軻軻說:“老師愿意天天找到你的優(yōu)點,天天表揚你。”
幼教故事:認真的你
記錄對象:蘇玲琪,區(qū)域時間到了,今天你選擇了美工區(qū)。進入區(qū)域后,你東看看西看看,在尋找著什么,最后你的視線停留在一筐套橡皮筋的玩具上,于是你拿起這筐玩具將它輕輕的放在了桌子上,拉開小椅子坐下。然后拿起一個橡皮筋再拿一個橡皮筋,將皮筋熟練的套在了另一個橡皮筋上。一個接著一個直到皮筋變成了一條長長的項鏈,這下你范了難,該怎么把兩個頭連接起來呢。于是你走向了我說:“陳老師,你可以幫幫我的忙嗎?我不知道該怎么把它連接起來?!蔽艺f:“你看看美工區(qū)還有什么材料呀,什么材料可以把兩個洞洞連接起來。”你說:“我知道了,毛根可以連起來,我還可以給他穿個珠子當?shù)鯄?。”我說:“你的想法可真棒?!庇谑悄阕呦蛄藚^(qū)域,用毛根把項鏈連接起來還串了個珠子??茨汩_心的模樣,真為你感到高興。
老師的聲音:
你在區(qū)域里總是能安安靜靜的操作
,每一次操作都是那么的認真。并且你能將老師說過的區(qū)域規(guī)則牢牢的記在心里,非常能干!老師希望下次你進這個區(qū)域時可以多選擇幾種材料進行操作。
長大的你們成熟了,懂事了
天天在一起的人感覺不到他的變化,可離別久了,似乎真的要刮目相看了。開學已經一個星期了,原本的小不點在今天看來已是有模有樣的哥哥姐姐了。回憶起去年剛開學時,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一個個嬌小的身影,哭起來嗓門卻是亮得不得了,嘴巴里喊著“我要媽媽,我要回家……”那情景絕對是截然不同,而一年后的今天,真的長大了,變化不少。
首先,在體型上有了很大的變化。
可以說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長高了,變胖了,瘦弱的身體變強壯了,結實了,讓我感受到一種壓迫感。早上有個別幼兒哭會兒,在所難免的是過去抱抱他,安慰他一下,像我們班的小潘,明顯比以前長胖了,當我抱著他時,感覺沉重了好多,看來真的是不能小看他們,似乎快要抱不動他們了。
其次,在語言表達方面也讓我大吃了一驚。
個別平時話多的幼兒突然變得很沉穩(wěn),講起話來帶有一定的哲理性,不再那么浮躁與輕薄。相反,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也變得滔滔不絕,像打開閘的水龍頭關也關不住,和老師變得有話題了。小湘怡原本是個膽子不大的女孩子,只會和老師拉拉手,笑一笑,現(xiàn)在明顯話多了很多,靈動了很多,常常跑到老師跟前說這說那,“土洋”結合的話語更是帶有一種幽默感,講起話來真是一套一套的。
再者,觀察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有很大進步。
連細微的小東西,角落的縫隙中都能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事物,換個班級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好奇心理。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墻壁上不經意的一點顏色缺了畫,他們總能指出來告訴老師。第一天來上學時,我沒有帶眼睛,突然孩子們都問我:“老師,你的眼鏡呢?”我笑著告訴他們沒有戴,佳佳又說:“我看到了,你戴的是隱形眼鏡,藍色的,呵呵!”我連忙接著說:“這都被你看出來了呀!”她笑的很燦爛。
最后,動手能力明顯較以前提高不少。
這兩周讓孩子們玩了橡皮泥和做紙工,原本想讓他們嘗試著看我做一樣東西,隨后自己做,不再一步一個腳印,可等我發(fā)好橡皮泥時,動作快的小朋友早已自己做了一只小蝸牛,其他的孩子也跟著做了起來,在同伴的幫助下,每個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小蝸牛。個別孩子做了一條長鏈子,一個環(huán)扣著另一個環(huán),看得我還真有點呆了,連想象力也變活躍了。
開學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觀察著這群讓我刮目相看的孩子,或許現(xiàn)在的這個年齡段正是他們變化多端的時節(jié),我想,只有不斷地與幼兒多接觸,我們的腳步才能和孩子一起共成長,共進步,共同記錄下每一個非同尋常的足跡。
小朋友長大了
大八班蔣晨莉,大班的小朋友了,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老師對小朋友的生活方面和學習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與目標。當然我作為一名保育教師,也要緊跟老師的步伐,與老師目標一致的幫助孩子們在生活方面有所提高。
本學期開始,孩子們的午飯時間加入了用筷子吃飯。剛開始我還擔心小朋友不會使用筷子,會把米飯都扒到桌子上,夾菜也會比較麻煩。我與老師說了我的擔心之處。老師說,她們與家長也有過溝通,部分孩子在家里就是用筷子吃飯的,部分小朋友也在慢慢的學習。于是第一次孩子們使用的筷子的情況比我想的要好很多。我還特意晚了一點去吃午飯,看看孩子們使用筷子的情況。我發(fā)現(xiàn)個別孩子的握筷方法不對,一個一個幫助他們去糾正,有的握的太低了,我也去告訴他們用正確的方法握筷子。在糾正孩子的握筷子方法時,我也與班級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反饋給家長孩子們在園握筷子的情況,讓孩子們能更快的用正確的方法學會握筷子。
第二件事情讓我感覺我們孩子長大的事情是孩子們比中班的時候更加獨立,許多事情他們都會主動做,積極做。這學期做早操時需要用到軟梯子,每天的收放梯子也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在練習時孩子們都會自己為自己的一組拿梯子,同時也會主動收梯子。在收梯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做事細致多了,不像中班的時候有疊放不整齊,虎頭蛇尾的情況。現(xiàn)在孩子們都每天輪流拿梯子下樓擺放好,再收梯子裝好拿上來,我只要告訴他們正確的方法就可以了。
看到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覺得孩子們真的每天都有有所成長,都會進步。當然我的適當放手和正確指導將更加重要。
小朋友,請坐好
“小朋友,請坐好!”,我想,這是幼兒園老師每天都要重復很多遍的一句“工作語言”,目的是希望幼兒在瞬間集中注意力,保證良好的班級常規(guī),久而久之,大多數(shù)的幼兒會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但也有少數(shù)的會注意力開小差,而且也會影響其他孩子的注意力。有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雖然能安靜下來,但是是在一種比較強勢的氣氛下突然終止自己的活動,換句話說,讓孩子瞬間從愉快的氣氛中抽離出來,顯得很突然,有時孩子們正在進行著的思緒會突然受到外因的影響而終止,特別是在一些問題的討論中,孩子們熱鬧的進行著討論和談話,生硬的“小朋友,請坐好”口令讓沸騰的活動室瞬間凝固,有時會發(fā)現(xiàn)剛才在和同伴討論的非常激烈的孩子一站起來后就頓時語無倫次,將剛才一些獨特的看法和見解忘得精光,令老師頗為費解:剛才說的好好的,怎么一站起來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呢?也大大影響了教學活動的質量,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怎樣讓老師和孩子們在一個輕松而自然的狀態(tài)中進行銜接呢。于是我嘗試過用一些肢體動作暗示孩子們停止當下的活動,例如有時我會走到一組旁邊,彎下腰,將食指豎放在嘴唇中間,形成“噓”的動作,有時我也會用停止的手勢走到孩子們的身邊,先看到的孩子如果看懂我的意思,會馬上停下來坐好,然后我沿著孩子們的身邊走過一遍。孩子們會逐漸靜止下來,教室里也逐漸從熱鬧的氣氛中緩緩平靜下來,而且同伴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看到他人坐端正,很自覺的就會停止下來。這樣孩子們也不會被生硬的中斷。雖然只個很不起眼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只要我們多花一點心思和技巧,就能讓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得心應手,從而讓自己更多的去體會工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