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4-15 直線傳播教案光的直線傳播教案8篇。
經(jīng)過欄目小編精心整理,推出光的直線傳播教案。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每個人都要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1
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目標]1、 積極參與影子游戲,在游戲中思考陰影的成因;能通過探究歸納得出光的傳播規(guī)律,進而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2、 了解光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知道真空中、空氣中的光速,理解測光距的原理。3、 了解我國古代在光現(xiàn)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華文明對科學發(fā)展作出的貢獻。[重點難點]1、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索過程,光速的大小及理解有關的生活、自然現(xiàn)象2、日食、月食的成因,光速的應用[設計思想] 這是一節(jié)集物理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于一身的課。授課時,先通過游戲體驗有關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檢驗,得出結論,讓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了解光和影揭開了中國古文明的秘密,以及用激光制成的測距儀,讓學生到科學的巨大作用。[教學用具]學生自帶:手電筒、厚紙板2張、鉛筆、玩具激光器(沒有可不帶);教師備有:豆?jié){、方水槽、水。[教學過程]一、 新課引入師:大家請看,陽光從窗口照到了我們的教室,大家有沒有想過,光是如何傳過來的?二、 新課教學師:“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先做個游戲。大家打開手電筒,在桌子上豎一支鉛筆,誰能用手把影子壓在下面?”生:實驗師:“能否壓???為什么會產(chǎn)生影子?”生:(可能的答案)“光沿直線傳播”(說明:由于學生小學自然常識已學過,馬上會想到這個答案,但未必知其所以然。)師:“為什么光沿直線傳播會產(chǎn)生影子?”生:回答(說明:如果教室離操場較近,在太陽下游戲效果更佳,趣味性更強。)師:“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線傳播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光沿直線傳播?(說明:因為小學已學過,所以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擇其一個探究即可。)生:分組試驗,再派代表交流發(fā)言。(對于光線顯現(xiàn)不清晰的問題,可讓同學們再討論。)師:“通過試驗,可得到什么結論?”生:回答師:打開投影儀,光投向銀幕?!巴瑢W們,我們再做一個游戲,利用手影做出一些動物的`形狀,哪個同學來試試?”師:讓一些舉手的同學來表演師:“手影為什么會隨手形改變?”生:回答(說明:兩個游戲分階段做,可保持課堂的活躍氣氛。)師:“請同學們觀看圖3-29,林間的光柱說明了什么?生:回答師:“請大家再做一個實驗,在厚紙板上用刀挖一個三角形的孔,同學們拿紙板在日光燈下觀察下面的光斑,會看到什么?”(說明:拉上窗簾,讓教室暗一些。日光燈開得不易多。這個實驗現(xiàn)象學生會覺得意外驚奇,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思維。)生:實驗。師:“請代表發(fā)言?!鄙夯卮?。師:“為什么會有長方形光斑?”生:回答。(說明:估計學生難于講清。)師:介紹《墨經(jīng)》中關于小孔成的故事,并讓學生閱讀P79有關內(nèi)容。師:板畫“哪能個同學領會書上的內(nèi)容,來黑板畫圖說明?”“光線可以用帶箭頭線表示”生:代表上黑板畫師:“小孔成像說明了什么?”生:回答師:“剛才為什么三角形孔下看到了圓形光斑?”生:回答師:“同學們,日食,月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嗎?”生:回答師:講述“光與影揭開了中國文明的秘密”的故事,并多媒體展示日食,月食的情景?!叭帐?,月食說明了什么?“生:回答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來總結一下,光如何傳播?哪些現(xiàn)象說明光沿直線傳播?”(板書)師:“光傳播需要時間嗎?”“課本上兩個卡通人誰說得對?”生:討論師:講解光速并板書,然后要求同學們閱讀P79光速師:要求同學們看課本“讀一讀”。生:閱讀師:投影思考題“向月球發(fā)射一束激光,過2.5秒鐘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光,計算月球離地球多遠?”生:練習(通過練習,既熟悉了光速的應用,也進一步了解了測距儀的作用。)三、 課堂小結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2、光每秒傳播的距離是3×108m。3、通過游戲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進一步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四、 鞏固練習1、 下列不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A、燈泡發(fā)光時溫度很高 B、烈日下用傘擋陽光 C、挖隧道用激光準直D、小孔成像2、向月球發(fā)射一束光,過2、5秒鐘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光,計算月球離地球多遠?五、 布置作業(yè)課本P66 WWW附1:板書設計三、光的直線傳播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圖小孔成像 光沿直線傳播日食、月食 光速----每秒3×108m附2教學建議1、 游戲人人參與,讓學生體驗學物理的快樂。踩影子的游戲如在太陽下更好。2、 光的直線傳播因小學已學過,在空氣和水中傳播的實驗擇其一個做即可。3、 小孔成像實驗需在光線較暗的教室內(nèi)做效果好。4、 日食、月食可用多媒體演示。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是光學的開篇第一章。同時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傳播幾何光學的基礎,也是學習光的反射規(guī)律、折射規(guī)律的基礎。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且學生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jīng)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引入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具體內(nèi)容,并結合學生認知基礎,心理特征,制定以下目標: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現(xiàn)象、解決問題。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速度。
4.讓學生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及教材地位,制定本節(jié)重點為:探究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特點。根據(jù)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制定本節(jié)課難點為:組織學生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特點的過程。
五、教學資源
為了更好地輔助教學,本節(jié)課將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如:圖片、視頻、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具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營造寬松、自主、合作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教學程序
我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設置情景1:利用多媒體播放自己剪輯的視頻:夏威夷滾滾火山熔巖上的彩虹,流星雨,極光,日食月食,火燒云,上海燈光秀。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導出課題第四章《光現(xiàn)象》。
設置情景2: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提問:現(xiàn)在能看得見自己的手嗎?請把手放在后面,還能看得見自己的手嗎?為什么看不見手呢?
通過一連串的問題,循循誘導,引導學生思考人看到物體的條件。
2.推進新課
(1)光源
首先引導得出人看到物體的條件,讓學生認識光并試著了解光源的概念,再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的光源并進行分類。這樣學生思維才會活躍,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2)光的直線傳播
①提出問題:光是如何傳播的?
②猜想與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根據(jù)生活中見到的現(xiàn)象大膽去猜想。然后,播放一些光傳播的圖片,引導學生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特點。板書標題:《光的直線傳播》。
③設計實驗
根據(jù)猜想,運用教師所提供的實驗器材(激光筆、裝有水的容器,果凍等),制定證明方案。
④進行實驗,得出結論
根據(jù)制定方案,學生自主進行合作探究實驗。
在啟發(fā)學生時,我設置了三個層次的問題:①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②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③如何讓光重新沿直線傳播?三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分解了探究的難度,更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特點。通過提供大量器材,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jīng)歷實驗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后教師的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介質(zhì)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要發(fā)生彎曲。根據(jù)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及教師的演示實驗,最終得出光能在哪些介質(zhì)中傳播以及在這些介質(zhì)中如何傳播這一重要知識點。
(3)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及解釋實例
知道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接下來,教師提問:當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會怎樣?接著播放視頻《手影》,在學生明白了影子的形成的原因的基礎上,出示動畫演示并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展示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教師通過實驗的展示及講解,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來理解及解釋自然現(xiàn)象。
教師再進一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師生共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來分析并解決,如:激光準直,排隊看齊等。
(4)光的傳播速度
問: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fā)生的,我們?yōu)槭裁纯偸窍瓤吹介W電后聽到雷聲呢?
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為讓學生了解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并記住它,巧妙地利用愛因斯坦的理論,并結合課本上的卡通圖及注解說明光速的大小,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光速之快,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5)課堂小結
收獲和體會對過程和方法的領悟,疑問和想法側(cè)重于將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引向更廣闊更深入的空間。
(6)鞏固練習
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實現(xiàn)從物理到生活,從理論到實踐。
(7)課外作業(yè)
閱讀教材第71頁《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討論文章后面的三個問題。
七、板書設計
第四章光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2.光的傳播:光總是沿直線傳播?
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3.影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準直
4.光速:c= 3×108 m/s
使所學知識點能夠清晰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光學的基礎,也為以后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奠定基礎。學生能夠懂得,物理就在身邊,處處都能應用,更加提高了物理學科的重要地位。小孔成像的精講與略講,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學生掌握較好。
本節(jié)課采用實驗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真正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比較合理。每一個問題都是由教師引導或者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得出的,使學生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探究性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在社會生活與生產(chǎn)中的一些應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開放性的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的特點(沿直線傳播)。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fā)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體驗學光學的樂趣,并在實驗過程中學習合作與交流。
②引導學生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guī)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guī)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價值)。
重點、難點分析
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設計與組織關于“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是本書的難點。
教學模式
科學探究教學模式。設置問題情景,使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找出現(xiàn)象后面隱藏的規(guī)律,教會學生掌握科學家在研究時所用的技能和術語。
實驗器材
1、學生分組:激光筆一支、果凍一個、軟橡皮管一根、帶孔的紙板兩張、大頭針幾枚、平面鏡一面、白屏一張、裝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滿了少量墨水)。
2、教師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筆)、水槽兩個、濃度不同的糖水四種、40瓦電燈等。
主要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課前利用課間休息,滾動播放一組與光現(xiàn)象緊密聯(lián)系的優(yōu)美圖片和視頻: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通過三棱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日暈、日幻……最后將畫面停在“節(jié)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開放性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要發(fā)生偏折。
[問題一]同學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現(xiàn)象,但是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先開放性分組實驗,然后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方法一:用激光筆發(fā)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二:用激光筆發(fā)出光直接照射果凍,發(fā)現(xiàn)光在果凍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三:將激光射過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彎曲就無法射過。
方法四:將幾枚大頭針插在一條直線上,眼睛沿這條直線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針。
方法五:將激光沿白屏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氣和水中的路徑都是直線,在空氣和水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偏折。
組織學生歸納得出:
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zhì)中路徑發(fā)生彎曲。
[問題二]這兩個現(xiàn)象說明光必須在同種介質(zhì)中才沿直線傳播,但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光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教師演示:如圖1,在支架上固定一個薄水槽,其中放置一個白屏來顯示光的路徑,事先配有四杯濃度不同的糖水,將它們按濃度從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種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層糖水間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內(nèi)形成了從上到下濃度逐漸變大的不均勻糖水。將一束激光從透明水槽側(cè)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層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勻糖水,可見激光路徑在非均勻糖水中向下彎曲。
同時做一個對照實驗,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種均勻的蔗糖溶液中,再對同學們觀察──光的路徑仍是直線。
③引導學生歸納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2、介紹光線的概念
由于平時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線傳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學中就用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比如要表示電燈的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時,我們就沿光的傳播路徑作一些直線,(如圖2)。這種直線叫做光線。
3、應用:解釋自然現(xiàn)象
①影子的形成
設問一:請同學們想想;如果電燈的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礙物,在障礙物后邊會有什么東西形成?
演示;在一個圓筒形蛋糕盒的筒口處糊一張白紙,底部的圓洞上固定一個不透光的紙板人,打開后邊的電燈,同學們在屏上可以看到一個人影,讓學生分析人形的形成。
②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順利過度到日食。
設問二:當?shù)厍?、月亮和太陽運動到一條直線上,地球處在月亮的影區(qū)時.地球上影區(qū)中的人能看到太陽嗎?這種現(xiàn)象叫什么?
③小孔成像
演示:仍然運用前邊的器材,保持電燈不動,用一個大紙板完全遮住圓筒形蛋糕盒底部的進光口.并在紙板上開一個小圓孔。
設問三:如果打開電燈,一部分光將穿過小孔射到屏上,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在屏上將看到什么?
打開電燈,學生觀察屏上的現(xiàn)象以及燈絲的形狀,大家看到什么了?“V”字形的光斑,燈絲的形狀也是“V”字形的。但是開口和光斑相反。
引導學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光的傳播速度
介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3×108m/s到底有多快呢?
你知道我們平時一眨眼需要多少時間嗎?需要0.1秒,就在你眨眼的工夫,一個以光速飛行的超人,能夠飛行3萬公里。這個距離讓一個普通人不停的走,大約要走250天,可見光速之大。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帶領學生回憶:在觀察神奇美麗的光現(xiàn)象的過程中,提出光是否總是沿直線傳播的問題,然后通過實驗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結論。并且運用這個結論解釋了一些自然現(xiàn)象。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然,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它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利用它你能做些什么?
四、思維拓展
①射擊時瞄準。
給你一個玩具槍和激光器,你能想到什么?
②激光準直。
安裝高樓電梯時,怎樣使幾十米高的電梯又正又直?
&
nbsp; 五、作業(yè)
①課后請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測學校旗桿的高度?
②試一試,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機,并用它來觀察蠟燭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況下,蠟燭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況下所成的像較小?并試著解釋為什么?
③對日食有興趣的同學可登錄網(wǎng)站
Ⅱ.對教材的認識和課后反思
1.對教材的認識
本節(jié)課是學生的`第一節(jié)光學課,新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內(nèi)容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而筆者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初二學生的潛在知識和感性認識,知道大量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生活經(jīng)驗,比如從手電筒的光,汽車車燈的光等等。所以這節(jié)課設計的重點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熱愛光學,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認識光的傳播特點,知道光沿直線傳播是要有條件的。
2.課后反思
(1)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了事,但是筆者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給學生適當?shù)臅r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jīng)歷實驗過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xiàn)象(產(chǎn)生問題的現(xiàn)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后的實驗研究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選取儀器,設計實驗,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說明學生能獨立地去探索、去實踐。只要給他們充分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
(3)充分展現(xiàn)了物理實驗及其教學的魅力。
本課設計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物理實驗,突破了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勻介質(zhì)路徑發(fā)生彎曲的現(xiàn)象,實驗效果非常好,讓學生在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活動中,領略了光的奇妙(學生過去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光的路徑發(fā)生彎曲),發(fā)展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體驗了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喜悅。本課獲得第六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得到了來自全國的評委、老師的一致好評。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4
光的反射
一、選擇題
(1)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B.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樣增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間的夾角為60°,則反射光線與鏡面間的夾角為()A.60°
B.30°
C.120°
D.150°(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鏡上,然后將平面鏡轉(zhuǎn)動θ角,入射光線保持不變,那么反 射光線的方向?qū)⒏淖儯ǎ〢.θ/2 B.θC.2θ
D.0(4)關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適用范圍,正確的說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適用于鏡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的反射定律不適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適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現(xiàn)象
(5)教室的墻壁對光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A.鏡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發(fā)生反射
D.兩種反射同時產(chǎn)(6)平靜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倒影”,則“倒影”是()
A.正立的實像 B.倒立的實像 C.正立的虛像 D.倒立的虛像(7)甲從一面鏡子中能看見乙的眼睛,那么乙從這面鏡子中()
A.一定見到甲的眼睛
B.一定見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見到,也可能見不到甲的眼睛D.鏡子的位置不同,結果也不同
(8)一條光線在物體表面上發(fā)生反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垂直,則()A.入射角為45°
B.入射角為90° C.反射角為45°
D.入射光線垂直物體表面
(9)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右圖所示,則從側(cè)面看去()A.鏡子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B.鏡子比較暗,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C.白紙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D.白紙比較暗,它發(fā)生了漫反射
(10)如圖所示,人眼看不見哪一個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
A.a(chǎn)物
B.b物
C.c物
D.a(chǎn)、b、c三物
二、填空題
(1)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是60°,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改變了_______.
(2)太陽光線與水平面成45°角,現(xiàn)用一平面鏡把太陽光線反射到豎直向下的水井中,則平面鏡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種.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fā)生_____反射的緣故;在教室里,因“反光”從某個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是光的__________現(xiàn)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鏡面上某點的光線可以有______條,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鏡面上某點的一條光線,有______條反射光線.(5)一束光線垂直射向平面鏡,反射角是______.
(6)入射光線與鏡面成15°角,則反射角是______,如果將光線繞入射點向法線方向轉(zhuǎn)過10°,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是__
三、判斷題(1)樹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樹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2)發(fā)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也在同一平面內(nèi).()(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著或背著月光走時,看到地上發(fā)亮處都應是水.()
四、作圖題
(1)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圖中的光路圖.
(2)在下圖中根據(jù)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確定反射面的位置.(3)自行車尾燈的結構示意圖如右圖所示,夜里,用手電筒照射尾燈,可觀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試在圖中方框內(nèi)畫出其中一條入射光線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圖.五.簡答題
物體對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種.小強想:“如果只有鏡面反射,沒有漫反射,世界會成什么樣呢?”請你幫他想出兩個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
參考答案:
1.選擇題:(1)D(2)A(3)C(4)D(5)B(6)D(7)A(8)AC
(9)B(10)C
2.填空題:(1)60°,20°(2)67.5°(3)鏡面反射,漫反射,漫,鏡面反射
(4)無數(shù),一
(5)0°(6)75°,130°
3.判斷題:(1)×(2)√(3)×
4.作圖題:略
5.簡答題:情景①我們將無法行走,因為路面及周圍的其他物體反射的太陽光會使人睜不開眼;情景②我們將無法閱讀和上網(wǎng),我們上課閉著眼聽老師閉著眼講課,因為師生間都有強光反射.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5
光的直線傳播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光的直線傳播。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以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學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首先是教材分析,光的直線傳播是本章第三節(jié)內(nèi)容,前面承接光的色彩,顏色和人眼看不見的光,后面聯(lián)系平面鏡和光的反射,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這部分內(nèi)容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接著是學情分析,初中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探索知識的欲望較高。在了解了光的色彩顏色之后,能夠簡單直觀的理解光的直線傳播,但是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是比較缺乏,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缺乏理性理解。根據(jù)教材的分析及學生的情況,我確定了以實驗觀察為主,多媒體動畫演示為輔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實踐活動來構建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使學生掌握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應用。二,教學目標,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學生知道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并且能夠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同時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親身體會光沿直線傳播的過程,深刻理解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的直線傳播,同時學會顯示光路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對光直線傳播的學習,認識生活中的現(xiàn)象,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同時通過對科學家探索光速的了解,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勇氣與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在對教材做了詳細的分析之后,我將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以及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作為本節(jié)的重點,將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特點的探究作為難點。
四,下面我來談一下我的教學流程,主要是觀看影片,引入新課;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鞏固新知,聯(lián)系實際;擴大視野,應用新知;以及歸納小結,當堂訓練。。。。。。。。。。。。。。。
五.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6
光沿直線傳播
佟永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2)經(jīng)歷“光是怎樣傳播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領略色彩斑斕的光之美,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 教學難點: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學法 二.實驗器材:
激光筆、火柴、香、透明器皿一個。
三、教學過程
1、課前復習、檢查作業(yè),日字結構。
檢查上周的幾個沒有通過的學生日字結構的默寫。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欣賞了美麗的風光,絢麗多彩的極光,正是有了這色彩斑斕的光,世界才被打扮的如此美麗,如此迷人。對于光,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光的傳播》。
3、新授
(一)光源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那么,這些如此美麗的光是哪兒來的呢? 生:結合圖2.1-1天然光源和圖2.1-2常見的人造光源,閱讀課本。然后討論交流。師:是的,光是有些物體發(fā)射出來的。除了課本上舉的例子,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fā)光嗎?
生:太陽、星星、月亮、火柴、蠟燭、日光燈、反光的鏡子、電視機屏幕…
師:很好,同學們說出了這么多,但是月亮、反光的鏡子是不能夠發(fā)光的,星星當中也只有恒星能夠發(fā)光,行星和衛(wèi)星是不發(fā)光的。我們把這些能夠發(fā)光的物體,稱之為光源。
像太陽、螢火蟲、水母這類能夠自然發(fā)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像點燃的蠟燭、霓虹燈、白熾燈這類由人類制造的發(fā)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光源的分類還可以分為點光源和平行光源,比如說電燈、蠟燭等屬于點光耀,而太陽、發(fā)光的手電筒等就屬于平行光源
(二)光的傳播 1.提出問題
師:(手拿著一個激光手電射向天花板。)老師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光從激光手電發(fā)出來之后是如何傳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徑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或感性認識提出自己的猜想。2.猜想
生: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師:同學們都猜想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那么怎樣檢驗我們的猜想的正確性呢? 生:需要用實驗的方法去檢驗。3.設計并進行實驗
師:好,現(xiàn)在請一個小組的同學把你們設計的實驗操作給大家看看?
點燃蚊香,沿小孔插到礦泉水瓶中,燃一會后將激光筆射向礦泉水瓶,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在礦泉水瓶中呈現(xiàn)一條明顯的紅色直線 師:大家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生:光在礦泉水瓶中的徑跡是一條直線
師:好,這一組的同學設計得非常好,讓我們在礦泉水瓶里看到了一條很明顯的直線,很好的驗證了光在均勻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師: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做實驗的時候,光是在什么介質(zhì)中傳播的? 生:我們做實驗時,光是在空氣中、水中、玻璃中傳播的,是同一介質(zhì)。
師:恩,很好,所以我們說“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首先要在同種介質(zhì)中,而且是均勻的。同學們能總結這個結論了嗎? 生: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得到結論:光在透明介質(zhì)中能傳播且在同一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三)光線
師:知道了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那我們?nèi)绾蚊枋龉饽??我找兩個同學到黑板上畫出來。
學生依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及對光的認識畫出光的表示方法。師:同學們畫的都很好,我們就用一條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代表光的傳播方向。我們把它具體地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叫做光線。這樣的簡單的表示方法就是我們物理學中的常見的模型法,體現(xiàn)了我們物理學的簡單之美。
師:前面我提到了點光源和平行光源,這里我就給大家示范一下,怎樣用光線表示它們。(作圖)
(四)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師:我們知道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能夠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呢?
生甲:我們玩過的手影游戲,就是因為光在傳播過程中被手擋住了,在手后面的墻壁上產(chǎn)生影子。
師:好,那同學們知道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嗎? 生:沉默
師:好,讓我來告訴大家,影子呢是光在傳播過程當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不透明物體的背后形成的一片陰暗區(qū)域。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吧,在夜晚你從一盞路燈下走過,你離路燈較遠的時候影子很長,而當你走近路等的時候,影子卻變短了,如果你再向前走的話影子又會變長,還比如說中午的時候物體影子最短,這些都可以用影子形成來解釋。師:生活中還哪些現(xiàn)象能夠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呢?再請一位同學 生乙: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也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
師:好,大家知道日食和月食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難道真的是天狗把它們吃了嗎?請大家看黑板,(畫圖講解),大家明白了吧?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看到書35頁,認真閱讀想想做做,試試看能不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作出來
生:閱讀,動手做
師:好,我看大家已經(jīng)讀得差不多了,預習了的同學還做出了自己的小制作,老師這里也制作了一個,(點燃蠟燭),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沿這個小孔觀察一下,把看到的現(xiàn)象告訴大家?(生上臺)仔細觀察
生丙:老師,我看到了倒立的蠟燭火焰
師:大家也可以拿著自己的小制作對著發(fā)光的物體觀察,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上講臺來觀察,一個一個的來
師:大家想知道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像是倒立的,而不是正立的呢?看黑板,(作圖講解)像這種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我們把它叫做實像
師:好,剛才我和大家討論了這么多的生活現(xiàn)象,那我們又是怎樣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為我們服務的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舉些例子
生:在開掘隧道時,工程師們常常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保證隧道方向不出現(xiàn)偏差。
生:在射擊的時候,戰(zhàn)士讓缺口、準星、靶心這三點在同一直線上,稱為“三點一線”這樣就能命中目標
師:很好,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討論積極,思維活躍,并且能從課本和生活中獲取信息,同學們的表現(xiàn)令老師欣慰?,F(xiàn)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生:欣賞課件展示的激光準直、手影、小孔成像、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加強感性認識)
(五)光的傳播速度
師: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36頁,讀完之后能告訴老師為什么在打雷的時候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生甲: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生乙: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3。
生丙: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個飛人以光速繞地球運行,在1s的時間內(nèi),能夠繞地球運行7.5圈。
師:同學們都說的很好。這里涉及到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學上用符號c表示,它的單位和速度一樣都是米/秒,符號表示為m/s。通過看書我們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c=3×108m/s,在空氣中光速也可以近似的看為3×108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3。到這里我們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氣、水、玻璃中的大小關系c空氣>c水>c玻璃,我們可以把這和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作比較,請大家回憶聲音在空氣、水、玻璃中的傳播速度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生:v空氣
師:下面請大家翻到書37頁閱讀《科學世界》然后回答書后的問題 ┈
師:這里提出了一個距離單位—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內(nèi)的傳播距離
四、回顧反思
師:好,同學們回想一下,剛才我們學習“光是怎樣傳播的”這個問題時,經(jīng)歷了怎樣的探究過程?
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到結論───結論應用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討論交流。
六、動手動腦學物理
“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大家都熟悉吧?你能解釋為什么“坐井觀天,所見甚小”嗎?你能根據(jù)光的直線傳播原理畫圖來說明嗎?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7
光的直線傳播
執(zhí)教人:田發(fā)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過程與方法: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物體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nèi)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維以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光源、光的直線傳播、光速
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激光筆
玻璃水槽。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觀察插圖,同學們想到了什么?(所有問題經(jīng)小組討論回答展示)二:出示課題:(檢查學案)介紹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三:新課過程(所有問題經(jīng)小組討論回答展示)
1、思考:在黑暗的屋子里,人為什么看不見物體?思考:光是從哪來的?生活當中有哪些光呢?
2、什么叫做光源?光源分為哪幾類?每類例舉幾個例子。
3、思考:光是如何傳播的?怎樣表示光的傳播徑跡和方向呢?
4、光在所有的物質(zhì)傳播過程當中都是直線傳播的嗎?
5、光的直線傳播應用,例舉生活中一些例子。
6、討論日食;月食的形成。
7、討論光的傳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2)、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等于多少?(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多少?(4)、在玻璃中的速度為 多少?
(5)、光年的概念,光年是時間單位還是路程單 所有問題待學生回答完畢時,教師再進行補充和完善。
四、課堂練習
五、學生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哪些重要知識點?
六、作業(yè)布置:課后練習題目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 篇8
光的直線傳播
授課人:----時間:-月--日 節(jié)次:--班級:8-【教材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一節(jié) 【課標要求】
1、知道光源;
2、知道光沿直線傳播現(xiàn)象及其應用;
3、記住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會用光線表示光路。
4、通過觀察光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的實驗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窘滩姆治觥?/p>
《光的直線傳播》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xiàn)象》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光的直線傳播是重要的光學現(xiàn)象,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同時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的必備知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zhì)。本節(jié)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和初步規(guī)律,是為以后幾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緦W情分析】
學生對光的直線傳播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清楚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同時要盡可能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并由他們自己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窘虒W目標】
1、學生自己體會光源的概念,能區(qū)分哪些發(fā)光物體是光源;通過了解人類利用光源的發(fā)展史體會物理創(chuàng)新的方向和動力。
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體驗運用轉(zhuǎn)換法探究光沿直線傳播,并適當延伸,知道光沿直線傳播需要在一定條件下。
3、體會利用光線來表示光傳播徑跡的物理方法。
4、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制作器材小孔成像現(xiàn)象,老師利用光線作圖引導同學們進一步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并練習規(guī)范的物理作圖
5、知道光速,運用表格歸納光和聲的異同點,嘗試構建具有縱向、橫向聯(lián)系的知識網(wǎng)絡。【重點難點】
光的直線傳播,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相關現(xiàn)象 【評價任務】
1、能區(qū)分哪些發(fā)光物體是光源
2通過實驗體驗運用轉(zhuǎn)換法探究光沿直線傳播,知道光沿直線傳播需要在一定條件下,說出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窘虒W過程】
(一)光源 圖片展示:提出問題:生活中的光從哪里來?引入光源,月亮是光源嗎? 光源的分類: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二)探究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1.提出問題:光是沿怎樣的路徑傳播的?在不同的物質(zhì)中傳播的路徑相同嗎?
2.讓學生猜想,并說出猜想的依據(jù)。
3.探究:光在氣體、液體、固體中的傳播
(1)思考:怎樣將光的傳播路徑顯現(xiàn)出來?
(2)實驗器材:激光筆、裝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摻少量奶)、玻璃磚。
(3).實驗探究光的直線傳播。a光在氣體(空氣)中的傳播
將一束激光在水槽中水上方的空氣中通過,觀察空氣中光線的傳播情況。
解決實驗中的問題:空氣中的光線看不清怎么辦?(噴一些煙霧)
光在氣體(空氣)中傳播的現(xiàn)象描述:光在氣體(空氣)中沿直線傳播。b光在液體中的傳播
將一束激光在水槽中的水中通過,觀察水中光線的傳播情況。
解決實驗中的問題:水中的光線看不清楚怎么辦?(滴幾滴牛奶)
結論: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c光在透明固體(玻璃)中的傳播
將一束激光在玻璃表面通過,觀察光在玻璃中的傳播情況。
結論:光在透明固體(玻璃)中沿直線傳播。
總結: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三)光線
1.出示光線的定義:沿光的傳播方向畫一條直線,并標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和路徑。
2.介紹點光源、平行光的畫法。
強調(diào):光線是為了方便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種描述手段,是假想的不存在。
(四)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一些現(xiàn)象
1.影子的成因(結合動畫講解)
小結:如果光傳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則在物體后面光不能到達的區(qū)域便產(chǎn)生了 影子,這就是影子形成的原因。學生畫影子的形成的光路圖。
教師點撥:影子是由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造成的。
2.解釋日食和月食現(xiàn)象
圖片欣賞:結合月食、日食圖片講解日食的形成原因。+
(1)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光
(2)月食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4.探究小孔成像
學生活動:(1)觀察小孔成像。
(2)思考小孔成倒立的像的原因,畫光路圖。
總結: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沿直線傳播。
成的是倒立的實像,像的形狀取決于物體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其他應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打靶瞄準時、排隊看齊時 學生討論,并舉例說明在生活中光的直線傳播的其他應用。
(五)光速
1.光在空氣中傳播需要時間嗎?
2.光速:介紹光在一些常見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
(六)歸納: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七)隨堂練習
1、下列不是光源的是()
A、螢火蟲 B、水母 C、恒星 D、太陽下閃閃發(fā)光的拋光金屬
2、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A、光總是沿著直線傳播
B、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著直線傳播
C、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路線是直的 D、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相同
3、天氣晴朗時,在樹蔭下的地面上??吹揭恍┟髁恋男」獍?,這是由于光____________而形成的,這些光斑是_____形的,是______通過樹葉縫隙所成的____。
4、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______傳播的。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_________。光在各種物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都______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小明同學在課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A、蠟燭的正立像 B、蠟燭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圓形光斑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光的傳播教案14篇
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寫教案課件也并不陌生。要知道寫好一份完整教案課件,讓老師教學也會更加高效,一個好的教案課件應該是怎樣的?我來分享一篇網(wǎng)絡文章是關于“光的傳播教案”,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光的傳播教案 篇1
一、研究概述
目前,幾乎所有學校都配備有多媒體教室,為教學提供了現(xiàn)代化的平臺,多媒體有許多利于教學的方面,但是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仍未能完全發(fā)揮出它的作用,有的甚至反而本末倒置、降低了原有的教學效果,探究提高課內(nèi)整合實效性的教學模式,對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物理的學科特點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任何一個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guī)律的建立,幾乎都是從觀察入手的[1]。物理概念抽象難懂,特別是一些微觀世界的物理現(xiàn)象,學生不能用肉眼親身經(jīng)歷觀察過程,學習難度更大,因此不能理解物理概念;對物理概念沒有基本的認識,更不能談對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其次,物理學習需要與數(shù)學相聯(lián)系,既要運用數(shù)學方法,又要理清它們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物理的推論過程、推導物理公式、解決物理具體問題時,都需要借助數(shù)學這種工具,因此要學好物理,對學生具備的數(shù)學知識要求較高。
三、整合的模式
(一)“演示―模擬―探究”模式
教師課堂演示真實實驗后,再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學生概括實驗現(xiàn)象,得出物理概念及規(guī)律,這種模式的效果優(yōu)越于單獨的演示實驗,以表5.1“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為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讓學生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然后再看看遠處的同學、老師,提問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不同的像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同學、老師。進行討論、猜想。
設計意圖: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求知欲。
2、猜想與假設
教師:讓學生猜想,總結學生猜想:所成的像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
設計意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體驗是學習主人的樂趣。
3設計實驗
教師:
①介紹實驗器材,物距和像距等概念。
②讓學生思考實驗的設計方案。
③總結學生對實驗過程的設計,用PPT課件呈現(xiàn)該實驗的擺放順序、調(diào)節(jié)方法、注意事項、讀數(shù)方法、學生的觀察任務。
學生:思考討論并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再觀看課件,記錄相關內(nèi)容。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設計理念。
4、演示實驗
教師:說明實驗要求,即凸透鏡位置固定不動,蠟燭從2倍焦距外向凸透鏡移近,在光屏上觀察像的特點,記錄物距和像距位置,像的大小、正倒立情況。
學生: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過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記錄的數(shù)據(jù),會思考:到底什么情況下成放大、縮小、正立、倒立的像?
5、模擬實驗
教師:播放制作的authorware課件,模擬各個位置的實驗過程,學生完成實驗表格。
學生:觀看課件,記錄現(xiàn)象。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實驗,將整個實驗現(xiàn)象清晰的展現(xiàn)出來,能彌補演示實驗光路不明顯、部分學生看不見的缺點。
6、總結實驗規(guī)律
教師:將學生記錄的實驗表格,投影在屏幕上,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學生:總結規(guī)律,完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表格。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規(guī)律,更有利于對規(guī)律的理解記憶。
7、小結交流
設計意圖:體現(xiàn)物理既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理念。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注重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演示+模擬”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了物理現(xiàn)象,更有利于學生對實驗規(guī)律的理解掌握,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情境―探究”模式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探究,得出物理規(guī)律。以表5.1“什么是聲音”為例:
1、生活中有許多關于聲音的實例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不同聲音的視頻,讓學生辨別。
學生:認真欣賞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本節(jié)的興趣。
2、聲音的產(chǎn)生條件
教師:教師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①兩人一組,利用橡皮筋,紙,尺子等,試圖用不同的方法使其發(fā)聲,并觀察共同特征;
②多媒體展示常見的物體,并播放風吹樹葉、敲鼓、蟬發(fā)聲的視頻,再讓學生回答分別是什么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學生:
①兩人一組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發(fā)聲物體都有一個共同點:振動。
②觀看視頻思考。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用多媒體展示抽象物體的發(fā)聲過程,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3、聲音的傳播過程
活動:現(xiàn)場拔火罐實驗
教師:
①學生在課堂能聽到老師的講話;
②提問:沒有空氣能否傳播聲音?【現(xiàn)場實驗拔火罐】【多媒體播放在太空中宇航員無線電交流視頻】;
③讓學生利用生活實例猜想聲音還能在什么中傳播?
④演示實驗,將發(fā)聲物體放入水中;
⑤三人一組,中間的學生敲擊桌子,兩邊的學生用耳朵貼近桌子聽聲音,并堵住另一只耳朵。
學生:
①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②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真空中,聲音是不能傳播的;
③學生猜想聲音還能在液體、固體中傳播;
④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⑤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多媒體輔助來完成 ,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觀察和思維能力,有助于把學生的'感性認識轉(zhuǎn)變?yōu)槔硇哉J識,把學生的形象思維轉(zhuǎn)變?yōu)槌橄笏季S。從而攻破重難點。
4、聲音的傳播形式
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水波實驗以及敲鼓圖片。再引導學生思考:水波是怎樣產(chǎn)生的?分析擊鼓過程,與水波形成過程類比。
學生:歸納類比總結得出: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習中一種重要的方法:歸納類比法;同時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
(三)“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
網(wǎng)絡提供給我們豐富的資源,這種模式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該模式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學生能夠利用網(wǎng)絡進行搜索學習,同時教師在網(wǎng)絡上能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對學習情況的反饋。正如Stephen J。schmidt就研究了如何使用網(wǎng)絡模擬來促進合作學習,他認為網(wǎng)絡給學生展示的問題情景更詳細、更真實、更復雜,在這種情境下能使學生對問題理解更深入,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滿足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從真正意義上達到“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zhuǎn)變,培養(yǎng)了他們的搜集、處理、分析等綜合能力。
光的傳播教案 篇2
課題: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熟記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知道回聲現(xiàn)象和回聲測距離原理。
教學難點:回聲測距離的計算
教學重點: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過程,聲速
教學方法:實驗演示、引導學生探索
教學用具:音叉一對、乒乓球、鐵架臺、透明塑料杯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本p31帶?的文字,提問:同學門是不是都聽見了? 他朗讀的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他的聲音是怎樣鉆進每個人的耳朵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過程,學習聲現(xiàn)象的基本知識。
二、 聲音的發(fā)生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些千千萬萬的聲音到底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通過實驗和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一切發(fā)生的物體都在振動(解釋何為振動)
舉例:講話發(fā)聲是聲帶在振動、吹口哨、打雷是空氣在振動、打鼓時看到鼓皮在振動 ………
演示實驗驗證:音叉發(fā)聲,彈開乒乓球。
音叉發(fā)聲,濺起水花。
得到結論: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提問:反過來,是不是一切振動的物體都在發(fā)聲呢?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總結:一切振動的物體都會發(fā)聲,只不過有些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我們?nèi)硕牪坏健?聽不到的不一定是不存在的)
提問:振動就會發(fā)聲,發(fā)聲就一定有振動,那如果振動停止,聲音會怎樣呢?
手握音叉演示實驗說明:振動停止,發(fā)生也停止。
三、 聲音的傳播
舉例:老師講課,每個同學都聽得見,聲音是怎樣傳到你們的耳朵的呢?
聲音能通過空氣傳播。
演示實驗證實:音叉共鳴,另一音叉彈起乒乓球。
提問:除了空氣可以傳聲外,還有哪些物質(zhì)可以傳聲?
學生討論、舉例,老師歸納:其他氣體、液體、還有固體都可以傳聲。
舉例說明:釣魚、潛水員喊話,鐵道游擊隊聽軌等等
學生實驗:將耳朵貼在桌面上,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我們把所有可以傳播聲音的物質(zhì)(媒介)叫介質(zhì)
氣體、液體、固體都是介質(zhì)。
提問:如果沒有氣體,也沒有液體和固體,沒有介質(zhì),還能不能傳播聲音?
沒有介質(zhì)不能傳聲,即真空不能傳聲。
請學生查看課本P33聲速表
得出結論:一般而言,聲音在固體中比在液體中傳播快,在液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快
(由分子密集程度決定)
找出15C時,空氣中聲速為:340m/s 要求學生識記。
一般空氣中,如無另外說明,都認為聲速是340m/s。
練習題:鐵道游擊隊隊員臥軌聽火車,如離火車距離為s,問能聽到幾個聲音,聲音
之間間隔是多久?
四、回聲
回聲: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xiàn)象。
老師講課,為什么沒有聽到回聲?
回聲存在并被聽到,只是人耳不能區(qū)分---和原聲時間間隔太短。
人耳區(qū)分原聲和回聲最小時間間隔為:0.1秒
組織學生計算聽到回聲的最短距離:
s = vt = 340m L = s/2 = 17m
五、回聲的利用
1、測距離:L = vt/2 2、測深度:h = vt/2
六、思考題: 一小車以40m/s速度向山腳行駛,在某地按了下喇叭,1s后聽到回聲,問小車按喇叭時離山腳多遠?
七、小結:作業(yè):P43頁3題,4題.
七、板書設計:
第四章 聲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 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
一.音的發(fā)生
1. 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 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
二.聲音傳播
1. 聲音靠介質(zhì)(任何氣體、液體和固體)傳播。
2. 聲速(15℃)340m/s
3. 聲速由大到小排列:固體、液體、氣體。
三.回聲
1.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xiàn)象。(聽到回聲條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s=1/2s總=1/2vt。
光的傳播教案 篇3
初中信息技術說課稿冀教版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術學科是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缎畔⑴c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是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同學,它是教材關于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初步認識。
本節(jié)是基礎性的純理論的內(nèi)容,所介紹的一些有關信息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后續(xù)內(nèi)容打下基礎,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新的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充滿著挑戰(zhàn),能夠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產(chǎn)生一種求知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導致學生的理想和實際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點,從信息技術本身學科特點出發(fā),結合與生活實踐的整合理念,設計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現(xiàn)今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了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這一社會現(xiàn)實,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2、學情分析:學生對微機充滿了向往,甚至用“崇拜”這詞決不過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次上信息技術課之前,學生在機房門口早已排好了長長的隊伍,穿好了鞋套,等著老師的到來。特別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的同學,用手摸一摸顯示器都會歡欣鼓舞)
基于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作了一些調(diào)整,我想在學生初步建立信息技術中“信息”的感性認識后,能親自在網(wǎng)上根據(jù)特定的任務,搜索一些信息,來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達方式;
重點:信息的特征;
難點:培養(yǎng)能從各種途徑獲取信息的思維習慣,以及培養(yǎng)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說目標:
1、一個指導思想:
“使學生明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作出貢獻?!?/p>
2、兩個學會:學會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種體驗和一種培養(yǎng):
以信息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信息的意識,體驗信息從獲取到運用的全過程,并在其中享受快樂;
4、多種收獲:
養(yǎng)成在獲取信息到運用信息的思維習慣,通過聆聽、理解老師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聽力;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自學、自悟的能力;通過對學生的上機姿勢矯正、上機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合理分配,使學生養(yǎng)成勞逸結合的習慣。通過對信息的正確判斷,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任務驅(qū)動:
結合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突破一個個“思維障礙”,因此本課采用建構理論下的主體教育模式,通過學生已儲備的書本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任務中,自己思考,主動探究,以“任務驅(qū)動”的方式發(fā)展能力。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協(xié)調(diào)、控制、咨詢的作用。啟發(fā)、誘導貫穿其中,創(chuàng)建自我探究的學習的平臺。
(2)、講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圖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見的,也包括學生只要稍稍動腦就能馬上反應過來的,結合課本插圖來共同討論。
2、學法指導:
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應賦予學生最多的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應此在討論的過程中,重在學生說出他的“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
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逐步對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決問題中交流探索,在實踐中內(nèi)化、自悟。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設置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具體感受信息的獲取方法,二是,“自悟”,針對不同的任務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選擇最佳。三是:“嘗試”,通過動手操作來體現(xiàn)通過信息技術獲得信息的優(yōu)越性。
過程設置分為:創(chuàng)設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創(chuàng)設情境:
一公司貼出招聘廣告,廣告上只有公司名稱和該公司所需的聘用職位(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沒有,如果你是一名應聘者,你該如何處理呢?
目的: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有明確了任務,利用學生對虛擬生活情境的向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2、合作討論、自主探究:
本環(huán)節(jié)從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對不良信息的正確識別;
(1)、相鄰兩個同學相互討論,舉手發(fā)言,你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獲得信息的途徑嗎?(交通標志、閱讀等等)
第二層次:怎樣識別不良信息
(1)、手機短信:“某某中了大獎后?”
(2)、講一個小故事來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說明怎樣去識別信息的好與壞。
(3)、讓學生自己搜索記憶,你知道哪些與此類似的事例;
本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讓學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優(yōu)劣之分,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訴學生,天上不會掉餡餅)
第三層次:學生上網(wǎng)查找我們學校的主頁(投影出上網(wǎng)的基本步驟和查找的關鍵字),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某些同學上機的操作姿勢和不良習慣;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做科學有效的控制;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選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進行輔導。
分層次的教學的運用,使全體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發(fā)展,從而突出了課堂的重點,分散了難點。特別是最后的上機操作,讓學生過了一把癮。
3、總結歸納,體驗成功:
(1)、交流學習心得,各自說說本節(jié)課學了哪些內(nèi)容?
(2)、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4、設疑,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當一輛汽車突然從我身邊駛過,你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本節(jié)課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識的遷移;
5、作業(yè)布置:
課后調(diào)查:無論通過什么合理的途徑,了解一些社會上的通過誤導信息來騙人的實例。要求講出你獲得該信息的途徑。
五、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在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過程中學,讓學生自主體會信息技術的普遍性這一特征,在“討論和實際操作”中體驗信息的獲得和信息的正確辨析,正是在辨析過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學生更大的興趣,是我這堂課的最終目標。
初中信息技術習題
1.填空題
(1)當前,人類社會正由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轉(zhuǎn)變,信息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信息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開發(fā)和利用信息資源的關鍵技術之一。_________能量和物 質(zhì)被稱為當代社會的三大資源。
(2)信息必須借助于種物質(zhì)載體才能得以呈現(xiàn):鬧鐘、紅綠燈、電視、報紙 等都是信息的__________。
(3)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文化信息,可以轉(zhuǎn)化為知識和技能;天氣預報信息,可 盡量避免或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等,這些都說明信息具有_________。
(4)信息______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5)我們在生活中要正確、合法地使用和傳播信息,注意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 ,防止偽信息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2.選擇題
(1)以下不屬于信息的是( )
A.一段天氣預報 B.一張報紙 c.一份學生成績單 D.一則尋物啟事
(2)所謂信息的載體,是指( )
A.表示和傳播信息的媒介 B.計算機中輸入和輸出的信息
C.計算機屏幕顯示的信息 D.各種信息的編碼
(3)通過分享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方法,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這說明信息具有( )
A.價值性 B.時效性 C.共享性 D.載體依附性
(4)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信息可以被多個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時效性
C.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載體
D.獲取了一個信息后,它的價值將永遠存在
(5)下列對信息處理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信息可以進行壓縮、存儲、整理
B.信息處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輸出等操作
C.計算機是非常有效的信息處理工具
D.信息查詢屬于信息處理的手機階段
(6)關于信息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信息能夠獨存在 B.信息的價值是一成不變的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載體
3.判斷題
(1)一則商品廣告屬于信息。( )
(2)未經(jīng)允許,通過網(wǎng)絡獲取他人的私人信息是一種非法的行為。( )
(3)隨著信息對人類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越越大,人們的信息安全意識會越來越淡薄。( )
(4)有一些信息不需要載體就可自行傳播.( )
光的傳播教案 篇4
課題: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在不同的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
回聲及回聲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通過學生的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通過實踐、觀察的方法,探究回聲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注意在活動中培養(yǎng)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重點、難點、疑點:
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教學設施:音x、共鳴箱、鐵架臺、真空罩實驗裝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利用上課鈴聲引入本節(jié)課題。
板書:四、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二、講授新課
(一)聲音的產(chǎn)生
檢查作業(yè)
教師:課前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同學們觀察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現(xiàn)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用什么實驗可以證明。
學生演示實驗:學生敲動鼓面有紙團的鼓。分析現(xiàn)象:得出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結論:鼓面振動時發(fā)出聲音
學生演示實驗:學生撥動梳子使其發(fā)聲,分析聲音產(chǎn)生原因。
結論:物體振動時發(fā)出聲音
教師演示實驗:①敲響音x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觀察現(xiàn)象分析原因②敲響音x,把其放入水中。
解釋振動:物體來回往復的運動叫作振動。
結論:音x振動時發(fā)出聲音
學生實驗:撥動學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發(fā)聲,觀察現(xiàn)象分析原因。
學生實驗:摸著喉頭發(fā)生,體驗,分析原因
教師: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各種動物的叫聲,蒼蠅、蚊子、蜜蜂等飛過來有嗡嗡的聲音,那么,它們發(fā)生靠什么呢?
結論:翅膀的振動
板書:1、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
教師:我們把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二)聲音的傳播
教師:我們知道神舟五號飛船順利升空為咱們中國爭了光,我國的探月計劃已經(jīng)啟動,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如何交流的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演示實驗:真空罩實驗(用手機試試)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原因
教師:這個實驗證明了什么?
結論:空氣中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教師:那聲音是怎么通過空氣傳入你的耳朵里的呢?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聲波的形成
教師:咱們已經(jīng)知道空氣可以傳聲,其他的呢?還有哪些物質(zhì)可以傳聲?比如液體,學生回答水可以。
教師演示實驗:把一音樂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現(xiàn)象
結論,水可以傳聲
學生舉例,說明液體可以傳聲
教師:上節(jié)課讓大家做“土電話”都做了嗎?
學生演示“土電話”
結論:固體也可以傳聲
學生舉例說明固體可以傳聲
板書:2、聲音的傳播靠介質(zhì),真空中不能傳聲
教師:在雷雨天,我們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
(光速比聲速快)
學生看p30聲音表,并分析特點
板書:空氣中聲速340米/秒
一般情況下,中傳播聲音最快,其次是,中傳播聲音最慢。
學生介紹天壇公園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教師通過圖片進一步介紹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分析回聲的形成
學生計算能聽到回聲的最小距離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離17m
教師:如果要測定海底深度,必須測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計算?
學生討論并回答
光的傳播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四個活動了解固體、氣體、液體能傳播聲音;
2、能夠用實驗、搜集資料等科學方法對現(xiàn)象作出解釋,檢驗假設的合理性。
3、體驗科學探究中利用證據(jù)及運用想像建立假設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對身邊現(xiàn)象的探究情感。
設計理念:
根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通過對“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探究研究,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并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和學習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悅。1、
土電話、漏斗、膠管、鑰匙、水槽、石頭、鈴、
1、出示裝在抽去空氣鐘罩里的鬧鐘,讓學生能觀察到鬧鐘的鈴錘在動,請他們聽聽鬧鐘的鈴聲。
2、問:你們聽到鈴聲了嗎?為什么會聽不到鬧鐘的聲音?對于這種情況你有什么推測?
3、學生自由討論。
4、請學生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讓學生認識到聲音不能在真空里傳播。
5、師:那么聲音究竟能通過哪些途徑來傳播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1)四人一組,一人在桌面紙上寫字,其余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聽聲音。
2、“土電話”
(1) 學生分組用準備好的材料制作“土電話”。
(2) 四人一組,兩個同學手拿土電話的“聽筒”,一個同學輕輕敲擊小勺,另一同學也仔細聆聽。
3、“簡易聽診器”
(1) 用普通漏斗接上膠管做成一個簡易聽診器。
(2) 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胸部,膠管的另一端塞在耳中,聽聽心臟跳動的聲音。
(4) 教師小結并介紹:心跳的聲音是經(jīng)過漏斗和膠管中的空氣傳過來的,漏斗有擴大聲音的功能。醫(yī)生用的聽診器也是這樣的道理。
4、設計實驗,研究液體能否傳播聲音。
(1)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教師走到學生中去,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學生需要,給予適當?shù)膸椭凸膭?。?/p>
(2) 交流實驗方案。(提醒學生尊重別人,認真傾聽和思考同學的發(fā)言,適時進行評價和鼓勵。)
(3) 各組調(diào)整自己的實驗方案后進行實際操作,并作好記錄。
(4) 小組交流,匯報。(特別對實驗不成功的學生,進行分析,找出原因)
(5) 提問:游泳時潛入水下聽到過聲音嗎?這些聲音是怎樣傳播來的?
(6) 通過實驗和交流,使學生認識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三、應用:
1、提問:為什么可以把耳朵貼在鐵軌上去判斷遠處是否有火車開過來?狗為什么總是把耳朵貼近地面休息?
2、讓學生閱讀課文P61頁的資料,說說從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3、歸納總結:液體、氣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體。
四、課后調(diào)查: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聲音你覺得舒服?哪些聲音你覺得不舒服?
光的傳播教案 篇6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1.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注意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確結論。
師: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聲音。有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聲音使人感到刺耳難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聲打交道,聲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學們想知道與聲有關的哪些問題呢?
播放錄像二胡,提出二胡的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再測出計時員從看到發(fā)令時的煙霧到聽到槍聲的時間,利用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2)測出海底的深,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測出鐘聲傳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時間,利用就可以算出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3)對著山崖喊話,測出從喊聲發(fā)出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再測出喊話者距山崖的距離,利用,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4)利用聲納對著墻壁發(fā)出超聲波,它會自動記錄從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被墻壁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的時間,再測出聲納與墻壁之間的距離,利用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5)兩個同學相距較遠的距離,讓其中的一位同學喊話,并記下開始喊話的時刻,當另一位同學聽到喊聲時,也記下聽到喊聲的時刻,則利用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通過查閱資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距離km,快車的速度km/h,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距離為km,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速度km/h,則噴氣式客機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m/s,北京到上海的距離km,聲音傳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nèi)容: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3.聲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聲速不同。
光的傳播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課本提出的標準對發(fā)光物體進行分類;能夠?qū)栴}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能從多個方面證實最初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3.愿意跟小組同學一起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
4.能說出光(在同一介質(zhì)中)教學設計是沿直線傳播的。
5.能舉例說明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光。
6.能舉例說明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zhì)。
二、材料準備:
1.搜集發(fā)光物體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實物等;每組有三塊規(guī)則的紙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電筒.蠟燭.火柴.塑料管等。
2.課時安排: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和活動2的第一部分,第二課時完成活動2的第二部分。
三、教學過程:
(一)尋找光源。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找出周圍環(huán)境中的發(fā)光物體。
2.能根據(jù)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對發(fā)光物體進行分類。
實施過程:
1.分4人一組,活動時間為15分鐘。
2.活動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學校周圍及室內(nèi)尋找發(fā)光的物體,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與小組的同學討論。有些學生如果提出月亮是發(fā)光的物體,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資料認識月亮本身不發(fā)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
3.如果學生找的不是發(fā)光的物體。教師就不告訴學生直接的答案,引導學生設法進行驗證。
4.教師給學生講解基本的分類啟發(fā)學生對知道的發(fā)光物體進行分類。
(二)我看見了光。
活動目標:
1.能對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確地用文字記錄實驗現(xiàn)象。
3.能從多次實驗結果中,發(fā)現(xiàn)光傳播線路的特點。
4.能設計實驗,并找出生活實例驗證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能與小組同學研究光傳播的特點。
6.能舉例說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光的密切關系。
實施過程:
1.分組時要3人一組,活動時間要一個半課時。
2.活動時,先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哪幅圖能看到手電筒的光,然后,引導學生分別按照兩圖中的方法進行實驗,學生在組內(nèi)多次進行實驗,可以讓前面兩塊硬紙板的孔對正,第三塊與前兩面塊的孔不對正,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并得出初步結論。這個活動大約需要25分鐘。
3.完成以上活動之后,教師啟發(fā).鼓勵學生用其他方法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結論,如用塑料軟管和蠟燭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初步結論。即當用筆直的塑料軟管對準蠟燭時可以看到光,而當軟管折成一定角度時再看蠟燭,就看不到光,當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膯l(fā).引導,并要適時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提醒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4.活動的最后任務,教師應結合課本中的圖,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線傳播的事例,包括有關的技術和設備,鼓勵學生用所學的原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xiàn)象。同時,從另一角度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實驗結論。
(三)拓展知識
許多光源可以發(fā)熱。太陽光會使空氣變得很熱?;鸷碗姛艏犬a(chǎn)生光又產(chǎn)生熱。你見過在爐子上被燒熱的鐵板了紅光嗎?我們感覺不到星星發(fā)出光的熱是因為它們離我們太遠了,事實上許多星星發(fā)出的光比太陽還要熱。螢火蟲兒不發(fā)熱是因為熒光不產(chǎn)生熱。
(四)拓展活動
將一張帶小孔的紙板立在桌上,點燃一根蠟燭,使蠟燭的火焰和小孔一樣高,在紙板的后面立一個紙屏,前后移動蠟燭,觀察紙屏上的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光的傳播教案 篇8
傳聲教學案例
(1)導入新班級(查看圖片)
1.問題:上一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們在家里用自行車和紙板做了振動聲實驗。 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紙的聲音高低與什么有關?
(2)學習新課
引導學生了解聲音的傳播方式
1.空降
①講述:上課鈴聲響起,全校學生都能聽到;上課時,教室各個角落的學生都能聽到老師的講課。 ②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
③老師總結:以上事實表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聲音傳播的方向是上、下、前、后、左、右。
敘事:關于聲音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物體的聲音是如何到達我們的耳朵的,它是如何傳播的,以及傳播到什么方向。在本課中,我們將研究聲音的傳播
2。知道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①討論: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有什么證據(jù)?
②講述: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做一個實驗。將耳朵靠近桌面,用手輕輕刮擦桌子的底部或桌腿。你能聽到聲音嗎? ③學生實驗。 ④報告實驗結果。
⑤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為什么?
⑥教師總結:實驗結果表明聲音也可以在固體中傳播。制作本地電話,研究本地電話的聲音是如何傳輸?shù)??用小棒聽小鬧鐘的聲音。
3.認識到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①討論: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嗎?有什么證據(jù)?
②講述: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做一個實驗。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水槽外壁上,另外一個同學在水里摸了兩塊石頭。你能聽到石頭碰到水槽外壁的聲音嗎? ③小組實驗。 ④報告實驗結果。
⑤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為什么?
⑥教師總結:實驗結果表明聲音也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再次表明聲音也可以在固體(玻璃)中傳播。
(3) 整合應用
1. Tell:在本課中,我們學習了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2. 問題:
(1) 聲音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 (2) 聲音是通過什么方式向外傳播的? (3) 聲音的傳播方向是什么?
(4)在電影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人把耳朵貼在鐵軌上看遠處有沒有火車,把耳朵貼在地上看有沒有火車的聲音。遠處的馬蹄聲。這是怎么回事?你還能從這些例子中推斷出什么? (5) 為什么宇航員必須使用無線電來探測月球上的問題
(1) 聲音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 (2) 聲音是通過什么方式向外傳播的? (3) 聲音的傳播方向是什么?
光的傳播教案 篇9
1.學習將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初步理解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3.增強幼兒操作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的判斷能力。
理解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課件。
2.種子排隊排列卡兩張(一張畫有三條一樣長的線段,一張沒有線)、記錄單、筆。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一、認識種子。(2分鐘)。
(一)出示狀元豆、黃豆、紅豆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二)鼓勵幼兒自由觀察,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結:狀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黃豆是黃色的,比較大;紅豆是紅色的,最小。
二、種子排隊。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shù)量相同,不同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8分鐘)。
1.出示操作圖一,提出操作要求。
師:現(xiàn)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10顆不同的豆子。請小朋友在每條線上擺上10顆相應的豆子(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排隊的時候要從紅星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在操作時要保持安靜,排完后放在桌上。聽到音樂結束,馬上回到坐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為什么都是10顆種子,排出的長度不一樣呢?
4.小結:三種豆子中,紅豆最小,排的隊伍最短;狀元豆最大,排的`隊伍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相同數(shù)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不同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15分鐘)。
1.出示操作圖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紹操作圖。
師:看看紙板上有什么?這三條線怎么樣?
(2)設疑:不同的種子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它們用的數(shù)量會不會一樣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小朋友們在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的每條線上擺出相應的豆子,從紅線的地方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擺,使三種豆子排成的隊伍一樣長。數(shù)一數(shù):哪種豆子用的數(shù)量最多?哪種豆子用的數(shù)量最少?把數(shù)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時要動腦筋、保持安靜,把雙面膠紙撕下時放在籃子里。聽到音樂結束,馬上回到坐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紅豆、黃豆、蠶豆排成的隊伍一樣長嗎?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4.小結:排成一樣長的隊伍,豆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數(shù)量越多。豆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要的數(shù)量越少。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3分鐘)。
(一)師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設疑:
(1)用相同數(shù)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2)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
(二)師幼共同驗證。
四、游戲《走鋼絲》。(2分鐘)。
(一)介紹游戲名稱及玩法。
(二)師幼示范游戲一遍。
(三)幼兒兩兩進行走鋼絲的游戲,來判斷腳的大小。
活動延伸:
在美術區(qū)提供各種種子、膠水、畫紙等,引導幼兒進行種子裝飾畫。
光的傳播教案 篇10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蠶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shù)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現(xiàn)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shù)一數(shù),把數(shù)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磕撬鼈兣诺年犖橐粯娱L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shù)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shù)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shù)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shù)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走鋼絲的游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shù)數(shù)你用了幾步?你的爸爸媽媽用了幾步?”
“想一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種子排隊》是中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節(jié)科學課,這也是我們中班組內(nèi)的一節(jié)公共課。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fā)揮。
活動一開始,我就與孩子們一同認識了“紅豆、黃豆、蠶豆”這三種豆。然后引出下文進行第一次操作,給三種種子進行排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以“一個挨著一個”的方式要求孩子進行排隊,排除了幼兒不規(guī)則排列給比較歸納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在操作中我把線條分別用紅色點、黃色點和綠色點不同的記號來表示。我還選擇了兩人合作的方式進行,一人“排隊”,一人記錄這樣的方式增進了孩子相互間的合作意識。在操作活動中,大多數(shù)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并且孩子們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fā)現(xiàn),當我問起幼兒:“每一對的長短都一樣長嗎?”幼兒馬上積極的回答:“不一樣長?!?/p>
然后請孩子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分別都有幾顆,孩子們都說是10顆,我又問:“為什么都是10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思媛說:“因為蠶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們的隊伍就排得最長?!睎|東說:“黃豆圓圓的小,所以它們排得短了。”佳耀接著說:“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焙⒆觽兺ㄟ^自己操作,更直觀的發(fā)現(xiàn)了三種種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時沒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記錄數(shù)字的孩子有的記錄在種子排列的右邊,有的記錄在最下面,看上去有點凌亂。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記錄時我特別強調(diào)了這一點,要求幼兒統(tǒng)一記錄在右邊,可是新的問題在第二次操作時又出現(xiàn)了,對于材料的準備和設計表上線條的長短我欠缺考慮,使操作時出現(xiàn)了失誤,無法進行正確操作,這是一個我不應該犯的錯誤,另外對于科學活動來講,小結也是必不可少的,兩次的操作到最后再進行總結性小結的話,我想幼兒對于物體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會更好。
整個活動中在操作材料準備上也有待更加具體,由于種子非常的容易滾動,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舍”地排著,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紙上黏貼雙面膠或是利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幼兒的操作及老師的點評都會更方便。
光的傳播教案 篇11
教學背景分析:
植物開花以后,經(jīng)過傳粉、受精形成了果實和種子。果實和種子成熟以后,必須散布到各處才能擴大后代植株生長的領域,以使物種繁衍。每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都有一定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征是與它的傳播方式相適應的。在研究植物的種子傳播時,課前要讓學生多采集一些花草或樹木的果實和種子。上課前,教師也要準備幾套靠風傳播、水傳播、動物傳播和彈射傳播的果實和種子。
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
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1.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
2.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jù)驗證推測的過程。
1.有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
2.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產(chǎn)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演示:椰果,水槽,視頻:植物各式各樣的播種方式;椰子樹的生長及多種用途。
1.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鳳仙花果實成熟后,種子怎樣傳播出去的?
(1)觀察成熟的油菜果莢。外殼有什么特點?
(2)輕捏油菜果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與鳳仙花比較,推測一下:你覺得油菜的種子是怎樣散播到遠處的?
(1)鬼針草種子的傳播?;貞洠荷仙綍r褲腳經(jīng)常會粘上什么?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番茄種子的傳播。
a發(fā)放番茄觀察。
b推測傳播方法。
c討論交流。
b推測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種子的?
c設計實驗驗證你的推測。
d分組設計記錄表,測量蒲公英的飛行距離。
e匯報測量結果,得出結論。
f還有哪些植物果實和種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師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也可播放視頻:椰子樹的生長及多種用途前半部分)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
4.閱讀教材。
四、質(zhì)疑討論。
種子成熟后,不散播到遠處,都掉落在植物近旁,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情況?
收集有關植物散播種子的資料。
光的傳播教案 篇12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版《探究——聲音是如何傳播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聲音需要媒介來傳播.聲音在不同的媒體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有多快,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知道聲音會被障礙物反射;知道人們?nèi)绾温牭铰曇簟?/p>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真空罩手機報警器”實驗和氣體、液體、固體聲音傳播的實驗或?qū)嵗^察和討論聲音的傳播過程。需要介質(zhì)。通過學生的活動,鍛煉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和初步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回聲知識解釋相關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樂于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物理原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與其他同學良好合作的意愿。 【教學重點】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教學難點】探索聲音傳播的條件。
【教學儀器】 教師準備:鐘罩1個,抽氣機1個,手機1部,音叉(含小錘子和喇叭),多媒體課件。
學生設備:土電話、一個水槽(里面有水)和兩個鐵塊。 【教材解析】《探究——聲音是如何傳遞的》是一門以“提問”為重要因素的科學探究課程。通過對實驗和生活案例的分析,總結出聲音傳播的條件,既培養(yǎng)了學生“提問”的能力,又實現(xiàn)了物理、生物、信息技術的融合,改變了教學方式,學習,倡導學生結合現(xiàn)象、實驗和物理結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趨于自主。本課是聲音部分的第二部分,也是本部分的重點。主要從日常生活中的聲音現(xiàn)象進行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探索聲音傳播所需的介質(zhì),以及聲速的大小和回聲。 “初步了解聲音的傳播條件”是新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也是學生們對生活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這部分的材料正好反映了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因此,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要求來看,本課處于比較重要的位置。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初步了解聲音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喚起對聲音現(xiàn)象的強烈好奇心,激發(fā)求知欲。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的身體思維有一定的基礎。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對直觀的內(nèi)容更感興趣,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理性的思考過程。他們對聲音的現(xiàn)象非常熟悉,但只有少數(shù)學生知道它的產(chǎn)生和傳播以及聲速的大小。聲音的傳播依賴于某些物質(zhì),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直接感受到,需要通過實驗和推理分析的方式獲得。本課主要從實驗入手,通過比較、概括和歸納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因此,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探究和活動過程,學生的學習沒有問題。
【課前準備】學生用紙杯、棉線等制作市話。 【設計思路】
從一開始,就創(chuàng)造一個場景。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下載的圖片,聆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將學生引入聲音的世界,從產(chǎn)生興趣到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然后,圍繞聲音的傳播,為學生設計了一些實踐活動。
聲音的傳播:①教師示范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②通過學生討論生活案例,設計固體和液體中聲音傳播的小實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
聲波:因為比較抽象,這里不適合展開??梢允褂枚嗝襟w動畫建模,讓學生初步在腦海中生成模型。人耳如何聽到聲音: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體現(xiàn)物理、生物、信息技術的融合。
通過多媒體課件,觀看視頻:天壇的聲音現(xiàn)象,骨傳導手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下載的圖片,聆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帶領學生聆聽世界的聲音,讓學生感受精彩旋律。
1.情景創(chuàng)作:音樂家貝多芬不幸在28歲時患上了耳病,失去了正常的聽力。 為了繼續(xù)作曲,他用一根木棍,一端抵著鋼琴罩,另一端夾在牙齒間,以“聽到”他作品的聲學效果。就這樣他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等世界著名的不朽作品。
學生們現(xiàn)在聽到的《田園交響曲》是貝多芬完全聾時創(chuàng)作的。濃濃的鄉(xiāng)愁與《命運交響曲》一起成為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2.問:貝多芬是如何用木棍創(chuàng)作的,貝多芬的木棍起到了什么作用? 師:本課我們學習①自然界中的聲音是如何到達人耳的? ②人耳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二、探索性活動
本次活動過程分為三個步驟:探索性活動—總結—案例交流。教師示范:音叉振動并發(fā)出聲音,塑料球被彈開多次。問題:聲音如何從源頭傳播?學生:通過空氣。
猜想:聲音的傳播可能需要某種東西作為媒介。
空氣可以傳播聲音嗎?引導學生說:①聽老師講課,聽同學們的聲音。 ②我聽到上課鈴聲。 ③ 聽到腳步聲和其他生活實例。師: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和動物傳遞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地球上的大多數(shù)動物都有聽力。氣體可以傳播聲音。進一步猜想:如果沒有空氣,聲音能傳播嗎?
演示實驗:“真空罩手機報警器”探索真空是否能傳聲。 (由于實驗設備的限制,本次實驗由老師進行演示。在進行本次實驗時,一定要提醒學生觀察實驗中的現(xiàn)象,并進行前后對比。) 問題:沒有空氣月亮。溝通?為什么?學生:聲音傳播需要物質(zhì)。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情景創(chuàng)作:醫(yī)生的聽診器、心跳或肺的聲音是如何到達人耳的?師:就用我們的桌子做一個最簡單的小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想。這個實驗需要提供什么條件?怎么做?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還可以提示:發(fā)聲器(聲源)——人耳(感受器),中間是傳聲材料(即桌子)。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敲擊或摩擦桌腿。他們第一次把耳朵放在桌子上聽他們聽到的聲音;第二次他們坐直聽,比較了兩次聽到的前后聲音。師:從以上活動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固體可以傳播聲音。師:你能想到其他的生活例子或?qū)嶒灧桨竵碇С止腆w可以傳播聲音的觀點嗎? (讓學生舉個例子,比如小學打的本地電話等) 學生活動:用課前準備的本地電話私聊。
思考:游擊隊怎么知道電影《鐵路游擊隊》中敵人來了?學生:躺在鐵軌上聽火車的聲音表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觀看下載的圖片:在節(jié)日里,貴州布依族用竹筒和棉線器皿竊竊私語。問:那么液體也能傳播聲音嗎?師:你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桌子上的水槽來驗證嗎?你能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證明你的觀點嗎?
這個時候,讓學生利用桌子上的水槽來設計和探索。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東西作為發(fā)聲對象比較好用?放置聲音的最佳位置在哪里?什么是發(fā)聲器?
學生活動:學生使用桌子上的水槽和鐵塊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演出。并讓學生列出生活中的例子。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生可以觀看下載的圖片: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下整齊一致地表演,魚被岸上說話的聲音嚇跑。電子發(fā)聲器引魚入網(wǎng)動畫等。
老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對聲音的傳播有什么認識?您能否請一位代表用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總結?
學生: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zhì)。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傳播聲音的材料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三。聲波
老師:用鉛筆輕敲水面,你會看到什么?學生:一圈水波,它們繼續(xù)向四周蔓延。
師:那么空氣中的聲音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
播放多媒體聲波動畫讓學生初步了解并提出聲波的概念。
四、聲速聲音每秒傳播的距離稱為聲速。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幾種物質(zhì)中的聲速。教師引導學生快速熟悉聲音在空氣、水、鋼中的傳播速度。從表中可以看出,聲速與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也與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快;在 15°C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 340m/s。通過球彈跳實驗,介紹了回聲的知識和聽到回聲的條件。聲音會被多孔和柔軟的物體吸收(簡單描述一下電影院的墻壁)。
5.人耳如何聽到聲音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人耳圖片及聲音傳播方式:“聲波——耳廓——外耳道——耳膜——聽小骨——耳蝸——腦。”本次活動重點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外耳,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在中耳,聲音通過固體傳播;在內(nèi)耳中,聲音通過液體傳播。可見,耳朵是我們了解這個多彩世界的重要感覺器官。它體現(xiàn)了物理學、生物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
6.復習總結,復習重點
師:從本課的探究中,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在不同的媒體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遇到多孔柔軟的物體會被吸收。
七、交流討論,課堂完成
1。在雷雨天,我們總是看到閃電,然后聽到雷聲隆隆,你知道為什么嗎?
2.發(fā)生災難時被困在建筑物廢墟中的人們的一個好方法是敲打鐵上下管道尋求幫助。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
3.有人想量一下前方的懸崖有多遠,他喊了一聲,停了測表,聽到了回聲。 那么這個懸崖離他有多遠?
4.人們在課堂上講話時聽不到回聲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 一根長長的鋼管裝滿水,一端敲一次,另一端能聽到多少次敲打聲?學生們互相猜測、討論和交換意見。
八、趣味物理通過多媒體課件,觀看視頻:天壇的聲音現(xiàn)象,骨傳導手機。并回答課前的問題:貝多芬的木棍起什么作用?
九、布置作業(yè):“輕量級奪冠”基礎題設計一個測量空氣中聲速的方案并實施,然后與其他同學交流。
10.課后反思:
這堂課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非常碎片化。 ,通過讓學生制作自己的電話,利用身邊的材料做實驗,體驗聲音的傳播條件;但個別實驗的演示和觀察也存在一些困難。對于這些比較困難的實驗,視頻展示、圖片觀察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徐國英
光的傳播教案 篇13
一、全章概述。
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文化的傳播讓世界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F(xiàn)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文化傳播手段的根本性變化,對文化的傳承起著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本章可分為2個框題:
1、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二、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涵義,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態(tài)度。
2、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體會文化多樣性的獨特魅力、正確對待多元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關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態(tài)度、原因、意義。
四、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國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是本節(jié)課探究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1、世界文化異彩紛呈。
(1)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8-29頁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2)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人們從民族節(jié)日和文化遺產(chǎn)中,能夠深切感受到。
(4)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9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5)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6)教師點評:從中國的春節(jié)和西方的圣誕節(jié),可以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2、民族節(jié)日各具特色。
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1)民族節(jié)日各具特色。
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2)文化遺產(chǎn)呈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世界上許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遺址類著稱的文化遺產(chǎn),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為了使不同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免遭破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并給予保護。
①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相關連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②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③教師點評:這是對各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一種保護。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世界性遺產(chǎn)?
④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發(fā)言探究。
3、透視文化的多樣性。
(1)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1頁“相關連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2)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4)文化的多樣性及其表現(xiàn)。
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世界各種文化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也都要通過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文化多樣性,可見諸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
(5)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但是,各民族間經(jīng)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沒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會有世界文化百花園爭如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4、尊重文化多樣性。
(1)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2-33頁內(nèi)容,并思考如何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2)學生活動:積極閱讀并思考所提問題。
(3)教師點評:
①對待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
對待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a、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內(nèi)在要求。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xiàn)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fā)展好本民族文化。
b、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xiàn)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如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法律與天文學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與醫(yī)學上的成就,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fā)明,古希臘人的哲學與藝術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
c、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fā)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不同的國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對待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我們要從中體會尊重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和意義。
(四)實例探究。
①文化的多樣性。②民族文化的不相容性。③東西方文化的差異。④不同的民族情結。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A、中國的長城
B、埃及的金字塔
C、九寨溝風光
D、司馬遷的《史記》
答案:C
A、各民族文化是至高無上的
B、發(fā)展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的要求
C、民族文化屬于民族,不屬于世界
D、文化對人的影響都是積極的
答案:B
六、課余作業(yè)。
結合教材內(nèi)容,分組收集材料,體會文化的多樣性內(nèi)涵及其獨特魅力。
光的傳播教案 篇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第節(jié)(板書題目)。下面我將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學習光的反射規(guī)律反射規(guī)律、折射規(guī)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又能解釋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現(xiàn)象,也是信息傳遞一章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是反射、折射現(xiàn)象的基礎,可以提高同學熱情,激發(fā)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STS意識。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及其應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方法與過程:經(jīng)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3、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jīng)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xiàn)象引入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diào)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啟發(fā),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運用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等教學方法。
八年級學生處于中學期間的過度階段,自學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等學習方法,著力開發(fā)學生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表現(xiàn)空間。
四、教學過程
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連的夜景和自然光現(xiàn)象,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提問: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入光源定義。
請學生思考: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并進行小組討論對學生舉出的光源進行分類。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活動一: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傳播的呢?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
教師引導學生理論的得出需要實驗的驗證,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大礦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凍、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蠟燭。請學生根據(jù)這些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方案。
小組展示實驗方案,大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完善實驗方案。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
小組分別展示光在空氣、液體、固體中的傳播。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學習,自己實驗得出結論,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二: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接著啟發(fā)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并請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課本“想想做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得出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
活動三:探究光的傳播速度
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教師向?qū)W生講述光的傳播速度,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科學世界”的閱讀材料,教師拓展知識讓學生適當了解有關光的傳播的知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你獲得了什么知識?
通過問題式的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課外作業(yè)是課內(nèi)作業(yè)的延續(xù),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地進行第二次學習,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我布置了以下作業(yè):
必做題:第3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2、3題
選做題:第3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4題
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學生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五、板書設計
為了使板書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上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謝謝大家!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教師通常會準備好下節(jié)課的教案,大部分的教案都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教案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您知道幼兒園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請閱讀由小編為你編輯的直線線段射線教案,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夠喜歡并分享!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1)
線段、射線、直線和角。
一、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數(shù)教材第七冊P115-116線段、射線、直線和角。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遷移認識直線、射線和角,了解直線、射線和角的性質(zhì)。
2、通過操作討論知道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學會用三角板和直尺畫直線、射線和角。
4、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象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射線和角的概念及性質(zhì)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實物投影、活動角、直尺、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
問:a.這是什么?(板書:線段)
b.為什么說它是線段?(即線段的特點?)
c. 你能畫一條3cm長的線段嗎?
2、畫一畫:
你能畫出一條與線段不同的線嗎?
自由練(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啟發(fā))
3、反饋匯報。(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選擇直線或射線的教學)
(1) 投影展示"直線"
a.問:你畫的這條線和線段有什么不同?(即直線的特點)
b.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種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的線叫直線。(板書:直線)
c.你會畫直線嗎?(對照定義,說明"無限延長"表現(xiàn)在"沒有端點")
(2) 投影展示"射線"
a.這條線與線段有什么不同之處?
b.說明"射線"的概念。(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c.你會畫"射線"嗎?(自由畫,一生板演)
反饋:講評畫法。先定點然后引出一條線。(再畫一條鞏固)
(3)你在生活中看到過這樣的線嗎?(自由說一說)
(4)小結:大家說的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線。
(5)演示一些射線,如手電筒光、多媒體演示太陽光等。
4、線段、射線與直線的比較
a.出示一條直線,中間取一點。問:這條直線上有射線嗎?(學生討論)
b.其中一段射線下移。(說明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c.直線中間取兩點。問:這條直線上有線段嗎?(說明線段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d.師問:比較一下,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異同點?
5、練習一
(1) P117/1(判斷各圖是線段、射線還是直線)
(2)過一點畫射線。
如果給你一點,你能畫出多少條射線?
a.先定點,(30秒畫射線比賽)
b.匯報。如果給你時間你還能畫嗎?
c.電腦演示無數(shù)條。
d.公共端點的認識。
(二)角的'認識:
1、 觀察有公共端點的許多條射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
自由說(如果學生回答不出,逐步減少射線的條數(shù)。)板書:角
問:那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
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板書角的概念)
2、 分別演示三個角的形成過程P116
問: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不同,板書:角的大小)
3、得出角的概念,并自學P116角的各部分名稱。
打開課本劃一劃,讀一讀。
4、繼續(xù)自學角的符號介紹,書寫并與小于號比較。
5、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說說為什么?(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去判斷)
6、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
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再畫一個,并寫出各部分名稱,并用角的符號來表示。(獨立練)
7、活動角介紹。玩活動角
a、個人玩 擺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邊叉開大小有關)
b、同桌玩 一人拉一角,另一個同學拉出一個比他大的角。(進一步感知)
c、想一想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小結: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d、多媒體出示一組大小差異很大的角,哪一個角大?(觀察法)
多媒體出示一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個角大?(重疊法,分兩步進行,注意讓學生討論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說給同桌聽。
e、出示一組大小相同,邊長短不同的角。哪一個角大?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8、練習二
(1) 判斷P121/3
a.線段有兩個端點,能量出它的長度。………………………( )
b.一條射線長3厘米。…………………………………………( )
c.小明畫了一條5厘米長的直線?!?)
d.小冬用一個能放大10倍的放大鏡去看一個角,結果這個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ǎ?/p>
(2) 數(shù)角
(三)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內(nèi)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數(shù)教材第七冊P109—110線段、射線、直線和角。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比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xié)作能力。
3、情感目標: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概念,滲透運動的觀點。
2、難點:角的形成。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兩根吸管、一個圖釘、一副三角尺。
四、教學過程:
(一)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
問:a。這是什么?(板書:線段)
b。你覺得線段有什么特點?(有兩個端點)板書,又問:有兩個端點的線就是線段?(畫曲線)引導:直的(板書)
c。 你也畫一條線段吧?(用一句話向大家介紹)(用尺量)誰來重新認識老師的線段?和老師的比比看?(小結:能量出長度————數(shù)學專用語—有限長)
d、你周圍有線段嗎?找一找。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3)
【學情分析】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線已經(jīng)初步的認識,但學生一般會認為直的線都是直線,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同時學會用字母表示線。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例,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會用字母表示線段、射線、直線;
3、從生活中找“線”的練習中,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抽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線段、射線與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會用字母正確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線段、射線與直線的特點。
【教學過程】
生活情境,引出線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類現(xiàn)在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嗎?(地球)那你們知道哪顆星球離地球最近嗎?(月球)那你們知道地球離月球究竟有多近嗎?(不知道)想知道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是用什么辦法測量出來的吧?(科學家用激光器測量出來的)
提問:假如我們將從地球到月球的這束激光看成一條線,請同學們想想這束光可以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什么圖形表示呢?
請同學到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作業(yè)紙上畫。對比自己和黑板上的線段,回憶線段有哪些特點?并反問什么是端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線段的特點)
根據(jù)線段的特點對比這束光是否符合線段的所有特點,如果分別用大寫字母AB表示兩個端點,該怎樣命名?學生暢所欲言,老師統(tǒng)一意見,規(guī)定線段的命名方法。
【設計意圖:借助實物抽象出線的過程,讓學生回憶起線段的特點以及畫法】
二、回到宇宙中,引出射線
1、假如這束光擁有無窮的能量,同時又沒有月球和其他任何東西的阻擋,他會怎樣運行。
2、引導學生說出,沿著原來的方向繼續(xù)運行,無限延長,無法測量。
3、讓學生討論并試著畫一畫,然后引出射線的畫法,觀察射線有哪些特點,討論射段的命名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射線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小組討論后,再試著畫一畫,展示后,再統(tǒng)一強調(diào)畫法和讀法,學生印象深刻,在學習后修改自己的射線】
三、根據(jù)動畫區(qū)分線段與射線,引出直線
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直線: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是直線,直線的特點有哪些,怎樣命名,最后線段射線直線進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引出今天的課題《線段射線直線》。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區(qū)分線段與射線的特點,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是直線】
四、進生活,區(qū)分三種線
導語:同學們我們的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咱們一起去生活中找找我們的新朋友們吧。
1、依據(jù)圖片,獨立觀察,尋找抽象出三種線
2、學以致用,做練習
3、猜謎游戲
(1)線段:(有始有終)
(2)射線:(有始無終)
(3)直線:(無始無終)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的觀點。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射線和角的含義;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教學、三角板、小組討論表單。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孩子們,現(xiàn)在的你們已經(jīng)了解了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大家都知道數(shù)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許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請孩子們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圖片(有明顯的太陽光,建筑物的線條很明顯),學生認真觀察。
師:這圖是從生活中拍攝的,很美吧。我們今天探究的數(shù)學知識就藏在這些圖里面,畫面上藏著許多的線,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劃一下你找的線。(生比劃)
師:你比劃的是哪些線?(請2-3名學生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復習線段
出示有線段圖,從圖中抽象出線段。
教師:剛才有孩子找到了這些線,這種線的名字叫什么?線段。
教師:孩子們認真看看,線段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有兩個端點,是直直的,有的線段長,有的短等等。
2.學習射線
教師:還有的孩子找到了這些線(出示太陽光圖,除去顏色抽象到射線)這種線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板書射線,認識射線的特征
3.學習直線
教師:剛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的線段和射線,還有一些曲線??墒沁€有一種在我們生活中找不到的線,卻在我們數(shù)學王國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認識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線,動畫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畫一條直線。
4.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師:現(xiàn)在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他們之間有著什么聯(lián)系呢?
接下來就需要大家一起認真觀察,討論找一找他們?nèi)€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活動之前請大家聽清楚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請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報告單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組團結探索找出三種線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報告單:
關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書36頁自學。
(1)自學,可以說一說、畫一畫、比一比。
(2)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nèi)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練習四1、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內(nèi)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直線、線段、射線和角。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數(shù)教材第七冊P109-110線段、射線、直線和角。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比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xié)作能力。
3、情感目標: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概念,滲透運動的觀點。
2、難點:角的形成。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兩根吸管、一個圖釘、一副三角尺。
四、教學過程:
(一)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
問:a.這是什么?(板書:線段)
b.你覺得線段有什么特點?(有兩個端點)板書,又問:有兩個端點的線就是線段?(畫曲線)引導:直的(板書)
c. 你也畫一條線段吧?(用一句話向大家介紹)(用尺量)誰來重新認識老師的線段?和老師的比比看?(小結:能量出長度----數(shù)學專用語-有限長)
d、你周圍有線段嗎?找一找。
2、畫一畫:
你能畫出一條與線段不同的線嗎?
自由練(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啟發(fā))
3、反饋匯報。(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選擇直線或射線的教學)
(1) 投影展示"直線"
a.問:你畫的這條線和線段有什么不同?(沒有端點)
b.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種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的線叫直線。(板書:直線)
c.你會畫直線嗎?介紹一下你的直線。和老師的直線比比看,你發(fā)現(xiàn)什么?(無限長)
(2) 投影展示"射線"
a.這條線與線段有什么不同之處?(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b.說明"射線"的概念。
c.你會畫"射線"嗎?(自由畫,一生板演),介紹射線。
反饋:講評畫法。先定點然后引出一條線。(再畫一條鞏固)
(3)你在生活中看到過這樣的線嗎?(自由說一說)
(4)小結:大家說的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線。
4、線段、射線與直線的比較
出示三線合一,問:你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嗎?(學生討論)
(1)其中一段射線下移。(說明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2)(說明線段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5、練習一
(1) P117/1(判斷各圖是線段、射線還是直線)
(2)過一點畫射線。
如果給你一點,你能畫出多少條射線?
a.先定點,(30秒畫射線比賽)
b.匯報。如果給你時間你還能畫嗎?
c.電腦演示無數(shù)條。
d.公共端點的認識。
(二)角的認識:
1、 觀察有公共端點的許多條射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
自由說(如果學生回答不出,逐步減少射線的條數(shù),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直線、線段、射線和角》。)板書:角
2、探索角的秘密。
關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書110頁自學。
(1) 自學,可以說一說、畫一畫、比一比。
(2) 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nèi)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 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2)角的各部分名稱。
老師引導
用你剛才畫的角,同桌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3)角的符號介紹,書寫并與小于號比較。你畫的角怎么表示?
5、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說說為什么?(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去判斷)
6、角的大小
學生先找到規(guī)律,則邊玩邊驗證。
活動角介紹。玩活動角
a、個人玩 擺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邊叉開大小有關)
b、同桌玩 一人拉一角,另一個同學拉出一個比他大的角。(進一步感知)
c、驗證:
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d、多媒體出示一組大小差異很大的角,哪一個角大?(觀察法)
多媒體出示一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個角大?(重疊法,分兩步進行,注意讓學生討論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說給同桌聽。
e、出示一組大小相同,邊長短不同的角。哪一個角大?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7、練習四
(1) 判斷P121/3
a.線段有兩個端點,能量出它的長度。………………………()
b.一條射線長3厘米?!ǎ?/p>
c.小明畫了一條5厘米長的直線?!ǎ?/p>
d.小冬用一個能放大10倍的放大鏡去看一個角,結果這個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2)練習五:數(shù)角
(三)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
數(shù)學教案-直線、線段、射線和角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6)
教學目的:
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能正確識別直線、線段和射線,掌握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頂點、邊和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用學具訂成的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直線,線段和射線
1、直線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曾經(jīng)認識過直線,還記得直線是什麼樣子的嗎?
出示課件
師:大家看,老師這兒有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是不是就這麼長?它的左邊還能再長一些嗎?還可以嗎?右邊呢?
師:直線可以向兩邊延長,可以延長多少?
那麼,直線除了具有很直的特點外,還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所以我們只能用一條短線來表示直線。那麼,現(xiàn)在我想量一量這條直線有多長,可以嗎?
2、線段
師:剛才我們認識過了直線,現(xiàn)在在直線上任取兩個點,這兩個點中間的部分是什麼?
對,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就是線段,這兩個點是線段的端點。
觀察一下,線段有幾個端點?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線可以看成線段?
3、射線
師:如果把線段的一端向一端無限延長就可以得到一條新的線,同學們,你認識它嗎?
觀察一下,射線有什麼特點?
生活中的哪些線可以看成是射線?
4、比較
師:我們認識了直線,線段和射線,那麼這三種線之間有關系嗎?有怎樣的關系?
生: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師:比較一下,這三條線的特點,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5、練習:判斷下面那些線是直線,線段,射線
二:角的認識及大小比較
1、角的認識
師:看屏幕,這兒有一個端點,從這一點可以引出一條射線嗎?一共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出示課件)
師:從一點可以引出無數(shù)條射線,下面請你從一點引出2條射線。
這兩條射線都是從一點引出來的,也就是說,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
這個點叫什麼?這兩條射線叫角的?
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師:我們認識了角的樣子了,你知道用什麼來表示角嗎?我們一般用來表示,讀作:角
舉例說明如何表示
2、比較大小
師:我們了解了那麼多角的知識了,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個角???
讓學生用學具插成一個活動角,舉起來
比一比(!)兩個明顯區(qū)別的
(2)區(qū)別不明顯的
讓學生討論如何比較角的大小,匯報,交流
(1)直接觀察法
(2)重疊比較法
(3)用量角器測量
師:看屏幕,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我們知道射線是無限長的,那麼角的邊可以再長一些嗎?無論角的邊有多長,它影響角的大小嗎?
那麼,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和什麼無關?
看,老師這兒有一個角(角的邊很長),我的這個角最大,你同意嗎?
三:總結
師:學到這兒,你都學到了那些知識?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一條直線長5厘米。()
黑板的邊是一條射線。()
角的大小與角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手電筒發(fā)出的光是直線。()
2、數(shù)一數(shù),一共幾個角
3、出示一個課件,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是幾個角。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線段、射線、直線等簡單圖形(知識目標)
2、 會說出線段、射線、直線的特征;會用字母表示線段、射線、直線(能力目標)
3、 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等事實,積累操作活動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情感態(tài)度目標)
教學難點: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等事實,并應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 具: 多媒體、棉線、三角板
教學過程:
情景創(chuàng)設:觀察電腦展示圖,使學生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習興趣。
如何來描述我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1、 一段拉直的棉線可近似地看作線段
師生畫線段
演示投影片1:①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就形成了______
學生畫射線
②將線段向兩個方向無限延長就形成了_______
學生畫直線
2、 討論小組交流:
①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近似地看作線段、射線、直線?
(強調(diào)近似兩個字,注意引導學生線段、射線、直線是從生活上抽象出來的)
②線段、射線、直線,有哪些不同之處, 有哪些相同之處?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們各自的特點)
3、 問題1:圖中有幾條線段?哪幾條?
“要說清楚哪幾條,必須先給線段起名字!”從而引出線段的記法。
點的記法: 用一個大寫英文字母
線段的記法:①用兩個端點的字母來表示
②用一個小寫英文字母表示
自己想辦法表示射線,讓學生充分討論,并比較如何表示合理
射線的記法:
用端點及射線上一點來表示,注意端點的字母寫在前面
直線的記法:
① 用直線上兩個點來表示
② 用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
強調(diào)大寫字母與小寫字母來表示它們時的區(qū)別
(我們知道他們是無限延長的,我們?yōu)榱朔奖阊芯考s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來表示它們。)
練習1:讀句畫圖(如圖示)
(1) 連BC、AD
(2) 畫射線AD
(3) 畫直線AB、CD相交于E
(4) 延長線段BC,反向延長線段DA相交與F
(5) 連結AC、BD相交于O
練習2:右圖中,有哪幾條線段、射線、直線
4、 問題2 請過一點A畫直線,可以畫幾條?過兩點A、B呢?
學生通過畫圖,得出結論: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
經(jīng)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問題3 如果你想將一硬紙條固定在硬紙板上,至少需要幾根圖釘?
為什么?(學生通過操作,回答)
小組討論交流:
你還能舉出一個能反映“經(jīng)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的實例嗎?
適當引導:栽樹時只要確定兩個樹坑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的樹坑所在的直線。建筑工人在砌墻時,經(jīng)常在兩個墻角分別立一根標志桿,在兩根標志桿之間拉一根繩,沿這根繩就可以砌出直的墻來。
5、 小結:
① 學生回憶今天這節(jié)課學過的內(nèi)容
進一步清晰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
② 強調(diào)線段、射線、直線表示方法的掌握
6、 作業(yè):①閱讀“讀一讀” P121
②習題4的1、2、3。4作為思考題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內(nèi)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
(二)學生分析:學生在此之前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能區(qū)分線的曲、直,為本課教學奠定了知識基礎,但是由于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無限”到“有限”的概念,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xié)作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認識射線、直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五)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副三角尺。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根據(jù)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fā)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nèi)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nèi)W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2、說學法: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三、說教學程序
(一)評價欣賞線條美
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線條情景圖,引出了直線概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射線
1、激趣引入手電筒,并出示。
你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它是一條什么線?能把它畫下來嗎?
介紹線段,找一找生活中的線段。
2、打開手電筒,讓光線穿過窗戶、透過云層、射向宇宙
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線。
指名畫學生自己想象的這樣的線,小組討論誰畫的比較合理,為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見到過這種線嗎?
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線叫———————射線。
(三)認識直線
老師出示另一把手電筒,讓學生猜猜老師會怎么玩這兩個手電筒?能玩出什么來?
1、拼、打開成一直線,(兩端無限延長)
2、讓學生畫出這這樣的直線。
3、認識了三種線,讓學生用動作和語言相結合把他們表示出來。大家一起來做一做。
4、在你看過的書或看過的電影中有沒有象直線這樣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的情況?
(四)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
1、看黑板上的圖說一說,射線、直線是怎樣得到的?
2、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3、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板書:
4、兩點確定一條直線(課堂活動第一題)
(1)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經(jīng)過一點能畫幾條直線呢?學生動手操作。
說明: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
(2)學生動手操作。
說明:過兩點只可以畫出一條直線。
5、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1)學生獨立觀察圖并小組交流:哪條最短?你還能想像出連結兩點的其他線嗎?那些線與線段相比,長度怎樣?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兩點中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
(五)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情境和動手操作的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能夠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3、能數(shù)出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教學設計:
一、認識線段,把握特征
1、直觀感知線段(讓學生感悟到線段可以測量有端點且是直的)
師出示一條彩帶,(拉直)讓同學們先估計一下,有多長?(10厘米)
請學生用尺子測量,并及時評價學生的估測意識
我們可以把這條長10厘米的彩帶用一個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你能在本子上試著畫一畫嗎?師在黑板上畫一條長10厘米的線
畫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如學生會說要畫的直,兩邊要有堵頭等等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交流線段的基本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長度(有限)---------引出概念:線段。
2、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線段?小組內(nèi)交流
二、認識射線,把握特征
1、如果我們把這條彩帶的一端(右邊),用無數(shù)條這樣的彩帶接起來,你能量出它的長度嗎?
學生會感到彩帶向右不斷的接長,不知道用了多少根,沒有辦法知道它的長度
師在黑板上演示,把10厘米長的線段AB沿著B端無限延長,引導學生想象用了2根,三根,5根,不斷地接下去,體會也是無限長的-----------引出概念:射線。
讓學生交流射線的特征:有一個端點,無限延長
2、找一找生活中象射線的例子,哪些地方有射線?
三、認識直線,概括特征
1、如果我們這根彩帶的兩端不斷地用同樣的彩帶接下去,它會不停的長下去。如果可能的話,它會穿過我們的教室、穿過我們的學校、穿過我們的地球、穿過我們的宇宙甚至更遠的地方。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引出概念:直線。
2、讓學生概括出直線的特征:沒有端點了,無限長
四、共同探討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直線、線段、射線他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嗎?
1、都是直的
2、線段是直線、射線的一部分
3、端點的特征
4、能否測量
五、練習
(1)火眼金睛孫悟空
課件出示:判斷下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線段?射線
(2)眼觀六路小一休
舉例: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
線段有一個大本領。就是它還能圍成許多我們學過或沒學過的圖形。你知道它能圍成什么圖形嗎?教師隨著學生說出的圖形畫出草圖。
請大家來數(shù)一數(shù),剛才你們說出的線段分別是由幾根線段圍成的?先學生說出根數(shù)再課件驗證。
拓展提高:
1、用尺子在下面每兩個點之間畫一條線段
(1)先安排學生猜一猜:如果交給你兩點,你能畫出幾條線段?如果交給你三個點,你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四點呢?如果交給你六個點,你猜你又能畫出幾條線段?
(2)學生自己嘗試畫出相應點數(shù)的線段。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3)出現(xiàn)異議時,教師用課件驗證。
2、過點畫直線
(1)現(xiàn)在我們要大顯本領畫直線了。請看:(課件出示經(jīng)過顯紅色。)經(jīng)過一點能畫幾條直線?誰想來猜一猜,不過在猜之前,我想問一下怎樣叫經(jīng)過?
(2)學生根據(jù)題目嘗試畫直線;
(3)討論三點不規(guī)則排列時能否經(jīng)過三點畫一條直線?電腦驗證無論從任何角度出發(fā)都不能經(jīng)過三點畫出一條直線。課件再次出示:你知道三點怎樣排列時就能畫出一條直線?
(4)討論得出:經(jīng)過一點能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當三點呈一條線排列時就能畫出一條直線
六:課堂小結:你今天的收獲是什么?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10)
教學目的:
1、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
2、能正確區(qū)分直線、射線和線段;掌握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會度量線段的長度;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出線。
在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梢钥吹礁鞣N各樣的線,請看。(引導學生看TV)
師:電線、電話線、電視天線、廣播線、電話機的話繩、跳繩的繩子,寫字的時候鉛筆尖移動會畫出各種各樣的線。
小結:這些線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彎曲的。
1、屏幕顯示一組彩色圖:(見附頁)
(1)閃爍的線是直的還是彎曲的?
(2)現(xiàn)在閃爍的線是直的還是彎曲的呢?
2、TV顯示:兩團毛線中間是一條曲線,能不能把它變成一條直線呢?(把線拉緊,就成一條直線)
3、假設線球的線是無限長的(畫面閃動,消失線球),這樣就形成一條直線。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它的長度和有關知識。
板書:直線
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結合TV畫面),那么它有沒有端點?板書:沒有端點
直線沒有頭無法量,我們就說直線是無限長的。
板書:無限
二、認識線段和射線。
(TV顯示)這是一條直線,在直線上加上兩個點(閃動兩點)一
點A一點B,指出:直線上兩點之間閃爍的一段叫線段。板書線段
的概念并齊讀一遍。
(1)觀察線段,它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2)小結:它有頭有尾,所以它的長度是有限的。
板書:有限
小結:我們可以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長度。
(3)看TV,如果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端點去掉,這一端就可怎樣?
(TV顯示)
這樣我們就得到一種新的線,這種只有一個端點的線叫做射線。
板書:射線
(4)仔細觀察射線并和線段進行比較后思考:
1射線有幾個端點?
2它的長度是不是固定的?
3能否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長度?(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5)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揭恍┥渚€,誰來舉一些例子?
小結:剛才我們和大家一起認識了直線、線段和射線(板書課題齊讀一遍)。打開課本92頁仔細閱讀課文,并準備回答以下幾個思考題。(幻燈顯示)
1直線有什么特點?
2什么叫線段?
3射線有什么特點?
4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關系?(幻燈顯示)
(6)學習匯報并講清理由。板書:直線的一部分
(7)同學們不僅認識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了解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幻燈顯示:下面各線中哪些是直線?哪些是線段和射線?
(見附頁)
三、度量線段的長度并畫線段
1、這里有一條線段,要知道它的長度,該怎么測量?(TV顯示)結合TV教師講解:把線段的一個端點A對準直尺0刻度線,讀出另一個端點B所對直尺的刻度就是線段的長度。(TV顯示度量的過程并標出3.8CM)
2、會量嗎?請一個同學在幻燈下量線段的長度,并說出是怎么量的以及該線段的長度。
3、打開課本93頁練一練的第一題,量線段的長度把它填在書上。匯報度量結果。
4、同學們已經(jīng)會度量線段的長度,現(xiàn)在老師要同學畫一條3.5CM長的線段,會不會畫?你準備怎樣畫?
(相互討論一下后交流匯報)
(1)、定點定位置畫線段
(2)、找點(板書)
(3)、連線
5、結合計算機講解畫線段的方法:
1對準直尺的0刻度線上點一點;
2根據(jù)要畫的長度,對準相應的刻度畫一點;
3沿著直尺的邊把兩點聯(lián)結起來。
6、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5CM長的線段,鞏固畫線段的方法。
四、鞏固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直線、線段和射線而且還會度量線段的長度和畫線段,下面老師考考大家,看你是否真掌握。
1、判斷:(幻燈)
1一條直線長12CM。----------()
2直線比射線長。-----------()
3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4兩個端點之間可連成一條直線。----()
2、看屏幕,下面圖形有幾條線段?哪條線段最長?
哪條線段最短?(見附頁)
1學生自由數(shù)線段各抒己見。
2教給學生數(shù)線段的方法(結合TV閃動變化)。
方法一:以線段的端點為順序,從左向右觀察以A為左端點的
線段有幾條?AB、AC、AD一共有三條。以B為左端點
的線段有幾條?BC、BD一共有兩條。以C為左端點的
線段有幾條?CD一條。一共有幾條線段?哪條線段最長?哪條線段最短?(閃AD、BC)
方法二:以基本線段的條數(shù)為順序基本線段有AB、BC、CD三條。
線段上有一個分點的線段有AC、BD共兩條。
線段上有兩個分點的線段有AD一條。
一共有幾條線段?3+2+1=6(條)
3小結:數(shù)線段的方法有多種,同學們應靈活運用。
4發(fā)展: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兩條基本線段的圖形就有
(2+1)條線段;有三條基本線段的圖形就有(3+2+1)
條線段;那么有四條、五條基本線段的圖形又有幾條線段呢?課后好好動動腦筋想一想。
五、總結:
同學們剛才都學得非常好,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這堂課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學會了哪些本領?(結合板書回答)
六、作業(yè)
(1)畫一條5.3CM的線段。
(2)點出下面圖形有幾條線段。
板書設計
直線、射線和線段長度端點
直線無限沒有端點
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線段有限兩個端點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無限一個端點
【評析】: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精心。注重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重點的獲取知識。知識傳授由淺入深。使學生對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認識、區(qū)分,由掌握它們聯(lián)系、區(qū)別,直至度量線段,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并通過觀察、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感官的活動來體現(xiàn)學生的認識特點,使學生在意義識記中掌握概念。電教手段充分應用。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自制了幻燈片、投影片、電視錄像片,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媒體與傳統(tǒng)教育手段恰當結合、優(yōu)化組合,展示的信息形象生動、直觀,使之既講清了概念,又發(fā)展了思維,優(yōu)化了教學達到了教學目標。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11)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復習引入
1、從生活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線條,看:
a、豎琴、激光――線段
b、毛線——曲線
c、角——射線
d、馬路——直線
2、線段的特征
它們當中,哪些是你們學過的?(線段)
你能回憶一下線段有哪些特征嗎?
a、線段是直的,并且有2個端點。
b、線段是可以度量的。
c、線段可以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如:線段AB或線段BA。如用小寫字母來表示如用小寫字母b就可以表示成線段b。所以我們說線段一共有幾種表示方法?
二、情景再現(xiàn),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大家看老師這兒有跟教棒,打開它就看見有一束激光投射在窗戶上,把這束激光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F(xiàn)在老師把窗戶打開,把這束激光從天空方向投射出去,那會怎樣呢?
1、認識射線
a、射線的概念
像這樣的圖形你知道叫什么嗎?
板書: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地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
b、射線的表示方法
這條射線的端點我們可以用大寫字母表示,如A,在射線上任意取一點,如B,我們就可以用AB表示這條射線,記作射線AB。
c、拓展
(1)媒體演示從另一端延長,這又是什么圖形?(射線)那我們可以把它記作什么?(射線AB?射線BA?)
(2)請說對的同學說說理由
2、認識直線
a、直線的概念
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將線段的兩個端點都無限地延長,那會又會怎樣呢?(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師先同步畫好一條線段)
板書: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地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直線。
b、直線的表示方法
任意的在直線上取兩點用大寫字母A和B來表示,所以可以將這條直線記作:直線AB或者直線BA,或者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為:直線l
3、引出課題
同學們學的真棒,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線段、射線、直線。
板書:線段、射線、直線。
4、師:接下來老師請同學把書翻到79頁,看79、80頁上的內(nèi)容完成練習紙上的表格。
三、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請你分分類
2、用正確的方法表示下面圖形。
3、判斷
4、畫一畫(書上P80試一試)
5、拓展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直線線段射線教案(篇12)
課型定位:
重點課
本課分析:
1、本課在單元中的定位
《線段、直線和射線》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數(shù)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在本單元中,要求學生初步對線段、直線和射線掌握其特征。具有對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動手操作能力,即,學生會畫線段、直線和射線,會測量線段的長度。同時還要求學生通過對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學習能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本課是認識三種幾何圖形的初始課,因此,本課要求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線段、直線和射線,并通過其特征,理解其概念。從而達到學生對三者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感知。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認識是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階段中,由具體到抽象的另一概念形成過程的重要的一個臺階。所以,在小學幾何教學階段,簡單幾何圖形概念的形成和區(qū)別,是線段、直線和射線這節(jié)課中教學的重難點。從而也是整個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
2、學情分析及教法體現(xiàn)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聽過或見過射線和線段,線段在二年級的時候?qū)W生已經(jīng)接觸過了,因此對于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測量,長度有限這些基本特征學生還是比較耳熟能詳?shù)?,因此我采用直接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線段,并通過拍照、畫線的形式考察學生對于線段的直觀認識。射線在生活中學生也有一些接觸,因此學生掌握起來也不是很費勁,我采用視頻放映射線引入,然后通過在ipad上讓學生自己畫射線的方法,讓學生去體會射線的特點。最后直線采用學生有興趣的金箍棒視頻,讓學生直觀的認識直線。最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探索、討論知道兩點間線段最短和數(shù)線段的方法。整堂課的教學讓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再還原回生活中去,最后再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索新的數(shù)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并能從實際生活中將其抽象出來,形成抽象概念。
2、通過思考探究體會兩點間線段最短。
3、能夠區(qū)分和掌握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4、通過探究合作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的精神,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能正確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并能從實際生活中將其抽象出來,形成抽象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通過思考探究體會兩點間線段最短。
媒材資源準備:
多媒體和ipad
教學過程:
教學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及目的課前使用ipad的軟件進行常規(guī)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找到生活中的線段。
畫出生活中的射線,了解其特點。
合作交流,總結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異同。
練習鞏固。
了解兩點間線段最短。
知道生活中還可以通過計算時間了解距離的遠近。
提高練習。
為后續(xù)學習做鋪墊。課前訓練
一、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教學: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2、當小圓點按照一定的軌跡筆直的運動會形成什么?
3、從圓點開始到圓點停止所形成的軌跡是一條什么?
4、你能試著在我們的教室中去找一找線段嗎?先說再畫。
要求:
(1)請用ipad將它拍下來。
(2)將照片放到DOSAS里面,將圖中的線段表示出來。
5、反饋。
6、剛剛我們展示的這些線都是生活中的線段。
7、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8、你能說一說同學們展示的這些線段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怎么畫?
9、在生活中還有一些線,你們認識嗎?放第一段視頻。
10、你能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線是射線?你能試著將射線畫出來嗎?
11、想一想這些射線,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怎么畫?
經(jīng)過一個點可以畫多少條射線?
它們共同擁有一個端點。
12、請同學們再看看這是什么線?放第二段視頻。同學們,如果孫悟空不斷將金箍棒變化,那么金箍棒就形成了一條什么?
13、觀察直線有什么特征?
14、至此,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了它們的特點。
15、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異同,并在ipad上把表格填完整。
16、各小組選出代表闡述你們的討論結果。
17、既然它們都是筆直的線,那它們之間又有哪些聯(lián)系呢?
直線上任選一個端點,都可以畫出兩條射線。再找一個點呢?
教師小結:射線和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18、既然同學們對線段、射線和直線掌握的這么好,老師來考考大家:(采用iTeach系統(tǒng)進行選擇)
(1)射線的長度()
A可測量
B不可測量
C無法判斷
(2)填空:線段有()個端點,射線有()個端點,直線有()個端點。
(3)判斷題:一條直線長10厘米。()
二、學生自主探究,兩點間線段最短:
1、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解決,請同學們看看這道題。
2、聰明的小狗要想吃到骨頭,有幾種走法?
3、反饋。
4、小結:小狗要吃骨頭可以有多種走法,它的行走路線總結起來就是曲線、折線和線段。
5、請你分析一下,哪種走法最近?
6、怎樣才能驗證這幾條線哪個是最短的呢?
7、請同學們自己驗證一下。(打開ipad電子書看視頻)
小結:這條線段是最短的,它就是這兩點間的距離。
8、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面對選擇路線的問題,這是我們學校的梁老師,梁老師要從我們豐師附小出發(fā)到麗澤中學,他可以選擇3條線路。哪條路是最短的?
9、但實際生活中如果沒有圖的話,那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哪條路最近呢?
10、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驗證一下。
11、小結: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同樣的選擇,為了到達目的地我們通常會選擇一條比較近的路,為什么?
四、電子書鞏固應用。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很多關于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知識,下面我們就通過電子書來練習,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樣?
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直線、線段和射線的一些特征和知識,回顧開始老師帶領大家所看的由點運動形成的線,那么線的運動又可以形成什么呢?面的運動又可以生成什么呢?你看這些圖形的變化多么有意思啊!你們想不想繼續(xù)研究?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繼續(xù)學習!圓點
直線
線段
學生拍照,畫線段。
學生用ipad切換展示線段。
可以測量,不能無限延長。
射線
在dosas中畫射線,展示。
有一個端點,可以無限延長。
直線。
沒有端點,無限延長,不可測量。
小組討論,合作完成表格。
學生1: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
學生2:我補充,我們認為線段不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射線只能向一邊無限延長;直線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
學生3:線段、射線、直線都是直的。
做題。
學生回答:線段、曲線、折線。
看視頻。
看地圖。
看時間。
看視頻,算時間。
路程短、花費的時間少
在電子書中做練習。Ipad照相,找到生活中的線段。
Ipad中畫線,
畫出生活中的射線,了解其特點。
Ipad填表格,總結。
iTeach練習。
Ipad看視頻。
Ipad看視頻。
iBooks練習。
板書設計:
線段:
射線:
直線:
畫直線教案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的課堂上能更好的發(fā)揮教學效果,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我們的小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畫直線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畫直線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教學過程:
一、認識射線和直線
1.認識射線。
師:同學們,你們昨晚做了老師布置的實驗(參見教材第35頁右上角的情境圖)嗎?你們觀察穿過小孔的手電筒的光線了嗎?像手電筒射出來的光線,我們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線。與我們學過的線段相比,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教師邊說邊畫出圖:)
師:誰來說一說線段是怎么樣的?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畫出線段:
師:我們可以把手電筒射出來的光線看成是射線。你還能舉出一些射線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射線的特征。板書:一個端點,無限延長。
師:像這樣的射線你能畫一畫嗎?
學生自己畫射線。
2.認識直線。
師:(畫出一條直線)這是一條直線,它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仔細看一看,與前面的線段和射線比一比,你自己也畫幾條直線。
學生畫直線,教師巡視。
反饋評價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各種各樣的直線讓學生判斷。如下圖:
(1)(2)(3)(4)
3.比較直線、線段和射線的區(qū)別。
師:直線、線段和射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組討論一下,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填在表格中。
圖形
端點個數(shù)
延長情況
直線
線段
射線
4.完成“做一做”。
反饋時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二、認識角
師:你們能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畫角。
師:(指畫過的圖)剛才我們從一點出發(fā)畫了那么多射線,其實這里從一點出發(fā)的每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教師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描出其中的兩條射線)。那究竟什么是角、該怎樣來表示角呢?大家打開教科書第36頁看一看。
學生看書。
師:請你把剛才畫的角標上角的符號,記一記,讀一讀。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延伸
完成練習四第1、2題。
畫直線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教材內(nèi)容包括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
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掌握角的概念。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他們的特征,并會區(qū)分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和它各部分名稱,并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能力目標:通過“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使學生感悟到: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概念,滲透運動的觀點。
2、難點:概括出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二、說教學思路:
為了實現(xiàn)這三個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盡力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這堂課我的設計思路如下:整個教學過程努力把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貫穿始終,合理運用小組學習法、觀察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操作法、猜想驗證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學生獲取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主線,設計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
本堂課主要分了三大塊:
第一大塊是認識射線,感知特征。
教育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時,學習才會是有興趣的。也就是說教學要從學生所熟悉的現(xiàn)實情景或是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展開思維的活動。因此第一步我直接畫了一條線段,讓學生回憶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并動畫演示射線的產(chǎn)生過程,讓學生多次感受到射線的“無限延長”。學生比較難以理解射線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為突破這個難點,借助電腦演示,讓射線進行了兩次延長,后整體認識到電腦中畫不下,閉上眼睛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二步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射線,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數(shù)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蘊藏著數(shù)學,我們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然后詳細觀察一條射線進行討論,最終得出射線的特征。第三步是畫射線。這里我又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是說說畫射線的步驟,然后是動手畫一畫,朝四面八方畫,最后是從一點出發(fā)畫無數(shù)條射線。采取比賽的形式是希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第二大塊是認識直線,感知特征。
所用的步驟與認識射線這一大塊有些類似,只是多了一點,就是故意設置一個陷阱:讓學生畫一條長3厘米的直線。老師們也看到了,有絕大部分的學生都上當了,說明他們雖然已經(jīng)知道了直線是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的,可是在思維上還是沒有轉(zhuǎn)過彎來,仍然認為有3厘米的直線。經(jīng)過這么一來,學生就真正體會到了無限延長的含義,更能加深對直線特征的理解。
第三大塊是角的認識。
我一開始設計的角,和角的符號相一致,結果試講下來,有好多學生仍舊不會表示角,而且有些學生很滑稽的,角的方向怎么樣,他角的符號也怎么樣。所以后來我改了一下,把角畫成了向上的,這樣學生就明白角的符號與角的方向無關了。
最后的聰明題,我是想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數(shù)線段和角,滲透一些奧數(shù)的思想,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由于時間關系,沒能當堂解決掉,只能讓他們課后去思考了。構建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向?qū)W生的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體的運行,從自然現(xiàn)象到社會生活,他們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使他們沒有接觸過,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他們往往基于相關的經(jīng)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所以,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學生和老師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以上這些思想和理念,一直在我的腦海當中,就是不知道在本堂課中是不是也充分得體現(xiàn)了出來,所以還請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指導和批評。
畫直線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直線和線段.
(二)學會用尺子畫直線,量線段.
(三)學會按要求的長度畫線段.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直線和線段都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所以用直觀、描述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直線和線段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具和學具
教具:一根長線,直尺,三角板.
學具:一根線,直尺或三角板,白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直線、線段.
1.認識直線,畫直線
(1)演示和操作認識直線
教師敘述:這里有一根線,請兩個同學到前邊來,將它拉緊,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條線很直很直)我們把這條拉直的線叫直線.現(xiàn)在把手中的線放松,這樣的線就不是直線.
現(xiàn)在請同學把準備好的線兩手拉緊,互相說一說它有什么特點,我們叫它什么.兩手放松,它還是一條直線嗎?
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白紙,將它對折,再把紙打開看一看紙上的折痕,它也是直直的,也是一條直線.
練習:指出下列哪條是直線,哪條不是直線.
(2)指導學生畫直線
教師示范:我們怎樣用直尺或三角板來畫直線呢?
首先把直尺或三角板放平,用鉛筆尖緊挨直尺或三角板的一邊,左手用力扶好尺子,右手用鉛筆沿尺子邊畫直線.教師可以沿著不同方向畫幾條直線.
學生動手畫直線,可以多畫幾條,畫的過程中,教師進行行間巡視,加以輔導.
2.認識線段,畫線段
(1)認識線段,度量線段
教師敘述:(指著黑板上畫的直線)這是一條直線,我們在直線上畫兩個點,這兩點間的一段(用黃粉筆描出)叫線段.
請同學們在紙上畫一條直線,在上面點兩個點,指出哪部分是線段.
小組討論:線段和直線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不同點?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全班交流,從而明確:線段和直線都是直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線段有兩個端點,因此可以量出它的長度,直線沒有端點.
指導學生量線段.量線段的方法和量實物長的方法是一樣的,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線段右端正好對著幾,線段長就是幾厘米.
由學生測量課本例9中的線段長度.
教師敘述:請同學們觀察,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大家想一想,周圍事物還有什么東西上有線段.
練習:
圖a:不是線段,它是圓.
圖b:不是線段,雖然是直直的,但只有一個端點.
圖c:是線段,有兩個端點,而且是直直的.
圖d:不是線段,它雖然有兩個端點,但它不是直直的.圖e:不是線段,它沒有端點,是直線.
畫直線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射線、直線和線段的認識及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角的定義及表示法。(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材P35-36的內(nèi)容和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比較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等學習形式,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生活背景下的實例讓學生近似的體驗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簡單圖形,進一步感受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感受數(shù)學美。
教學重點:射線、直線和線段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區(qū)別
教學難點:角的'形成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活動記錄卡、尺或三角板、兩個相同的激光筆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幾道謎語,大家來猜猜看,好不好?
1,2,5,6,7,8,9,10(猜四字成語)(提示:缺了什么數(shù)字)謎底:(丟三落四) 7/8(猜四字成語)(提示:什么位置關系)謎底:(七上八下)
有始有終(猜一種線)謎底:線段。
問:那你會畫線段嗎?每個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畫一條3厘米的線段。師在黑板上畫上線段。問:誰來說說它的特征?
(引導)線段這兩點叫什么?端點。
剛才是用什么畫的?直尺,線段是直的。而且每條線段都能量出它的長度。(總結線段特征:它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有限長可以度量。)
同學們回答的真棒,以前學過的知識還能記得那么好,真了不起啊!
二、認識射線和直線
1.認識射線。
下面我們用激光筆做實驗,如果我們把筆壓扁壓細,我們可以把激光筆近似看成是線段,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這個小孔里射出來的光線,老師先把它畫下來。這是我們剛才說的線段嗎?不是。為什么?它只有一個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那它是直的嗎?是,它就這么長嗎?能不能再延伸呢?能,延伸到這里(黑板邊)還能不能繼續(xù)延伸呢?所以我們說它是可以無限延伸的。那你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射線。
下面呢,老師這里有幾幅漂亮的圖片,想看看嗎?(課件出示:手電筒燈光圖、汽車燈光圖、晨光圖、城市夜景射燈圖)同學們,像手電筒、汽車燈和太陽等射出的光線,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線。(板書:射線)
你能畫出一條射線嗎?試一試。(學生在草稿本上畫)畫射線:我們在畫射線時,先畫一個端點,然后從端點處引出一條直的線就可以了,另一端不畫端點表示它可以無限延長的,并歸納射線的特點。請一個同學用一句話說說射線的特征。(板書特征:一個端點,不能度量)
2.認識直線。
下面我們繼續(xù)用激光筆做實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邊的小孔同時射出光線,也就是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結果會怎樣呢?(演示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像這樣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
請大家在草稿本上也試著畫一條直線。畫直線:不畫端點,表示它可以無限延伸的,是無限長的。
直線有什么特點?(板書:沒有端點,不能度量)
3.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我們剛才復習了線段,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出示表格:以小組為單位填表
小組匯報4、判斷直線、射線和線段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也知道了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果老師給你一些線,你能分辨出哪些是線段,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直線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出示題目)
5、好,大家都學得很不錯,我們放松一下,來玩?zhèn)€小游戲。
游戲之前先聽清楚游戲規(guī)則:從中間分開,左邊的同學為一組,右邊的同學為一組,兩組來比賽,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畫直線。
第一組經(jīng)過一點畫盡可能多條直線。
第二組經(jīng)過兩點畫盡可能多條直線。時間是10秒,看那組畫得多?
比賽開始,(其他同學在草稿本上畫)看那組畫得多?
第一組畫了很多條,第二組只畫了一條。
我來問一下兩位同學,如果老師再給你們一些時間,過一點畫直線,還能再畫嗎?過兩點呢?
那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三、認識角
下面我再請一個同學在黑板上從一點出發(fā)畫射線,看看能夠畫多少條?哦,從一點出發(fā)同樣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
大家過這一點只畫兩條射線。誰愿意上黑板畫?
(指著畫的圖)剛才我們從一點出發(fā)畫了那么多射線,那么從一點出發(fā)引出兩條射線,這樣構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呢?角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角?角的各部分名稱?該怎樣來表示角呢?大家打開課本自己閱讀學習。
反饋交流:
1、什么叫做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2、說出角的組成?一點、兩條射線。
3、角的各部分都有名稱,這一點是角的什么?(頂點)
這兩條射線是角的什么?(邊)角的兩邊可以無限延長嗎?為什么?
4、怎樣表示一個角呢?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先畫一條斜線,再折過來畫一條橫線。橫線要畫的比斜線短一些。(老師示范畫一個角的符號∠)這個符號與以前學過的什么符號相似?(小于號)相似是不是完全一樣呢?不是。小于號折過來是斜線。我們伸出右手一起用食指畫一個角的符號。
5、現(xiàn)在這里有2個角了。我們怎么區(qū)分它們呀?你有什么好辦法?
先畫上小弧線,標上序號1,記作:∠1。那么第2個角呢?記作∠2 。如果還有別的角呢?對!繼續(xù)記作∠3,這樣就把許多的角區(qū)分開了。
這么多角,你喜歡哪一個?在角上標上號碼,寫一寫。
6、如果老師給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哪些是角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出示題目)
四、闖關游戲,鞏固練習
師:學習了這么多新知識,我們一起來做個闖關活動吧.(課件顯示:奪寶大作戰(zhàn))
第一關:填空
(1)線段有()個端點,射線有()個端點,把線段向兩端無限處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端點。
(2)從一點引出兩條()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叫做角的邊。
(3)畫一條長8厘米長的()。
第二關:判斷
(1)一條直線長1.5米。()
(2)一條射線比一條直線短。()
(3)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只有1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
第三關:數(shù)一數(shù)圖中有幾條線段和射線
第四關:數(shù)一數(shù)圖中有幾個角
第五關: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各有幾個角?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從同學們燦爛的笑臉中,老師知道你們今天一定收獲多多,問: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知道什么?你還有沒有什么疑惑?
線段:有始有終
射線:有始無終
直線:無始無終
六、板書設計
射線、直線、線段
射線、直線、線段
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頂點記作:∠1記作:∠2讀作:角1讀作:角2
畫直線教案 篇5
下面是關于教師招聘考試,高中幾何“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稿,僅供參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點是幾何中最簡單的元素,直線是幾何中最簡單的曲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從距離的角度定量來刻畫點和直線的位置關系,為研究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及曲線和曲線之間的關系等整個解析幾何奠定基礎。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掌握,直接關系到對以后解析幾何的學習,并且該公式在以后的解析幾何學習和研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所以,這節(jié)教材對學生學習解析幾何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對象
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基本掌握直線的方程和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垂直和相交,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及算法、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等都已相當?shù)氖煜?。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識水平來講,他們對點到直線的距離和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的空間概念較容易理解,所以這節(jié)課的概念的理解不是難點,但是公式的推導是個難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求法及它們的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從實際問題引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化能力;從簡單的例子出發(fā),讓學生了解到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從特殊到一般、從實際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由點和直線的關系入手,從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類比能力,縝密的數(shù)學推理能力和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和數(shù)形結合思想 ,并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辨證的觀點、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和綜合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精神,堅韌的意志力和個性品質(zhì)。通過對證明思路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意識。
4、教學內(nèi)容及教材處理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直觀上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實際應用性及研究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將實際問題歸結為數(shù)學問題,從簡單的特殊例子入手歸納類比出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特征和思維規(guī)律,也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難點,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和社會生活及生產(chǎn)的聯(lián)系,也可以在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如下:
重點 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難點 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推導
突破難點的關鍵 從實際問題出發(fā),以簡單的特殊例子入手,從特殊到一般,突破難點
(二)教法分析
教學策略是“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引導,論證推理,發(fā)展能力”,具體地說,首先從實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情景,從簡單的特殊例子入手,啟發(fā)引導、推理,以例題和練習的形式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
教學思想
以情景啟發(fā)教學法和講練結合教學法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既注意提供知識的直觀素材和背景材料,又為激活相關知識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創(chuàng)設現(xiàn)實問題情境。教學的整個過程均從提出問題開始,在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和探索中展開學生的思路,把啟發(fā)式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真正做到讓數(shù)學結論盡可能地由學生自己探究出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
畫直線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浙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shù)學》二年級第四冊。
【教學目標】
認知:1、使學生認識直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特征。
2、初步學會畫直線和線段。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情感:通過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索知識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直線特征:向兩端無限延長。
認識線段的特征:線段有兩個端點
【教具學具】
1、錄音機(輕音樂帶)2、直尺、三角板3、圖畫
4、準備學生的作業(yè)紙小白兔圖片白紙:1張/人+1張/人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畫,導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漂亮的圖畫,你能說說房子、煙、山、樹是用什么線畫出來的?
對,這美麗的圖畫就是用線畫出來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線。
二、認識直線
1、投影出示:(彎的線)
師:小朋友,請再來看看,這是一條怎么樣的線呢?
生:彎,曲,不直。
師:那你們有辦法把條線拉直嗎?
生:(上臺演示兩手拉住線,拉緊線)。
師:把一條線拉緊,就成了一條直線。[板:直線]
(謝謝你,小朋友)老師也想拉一拉,請看這是直線嗎?
2、師演示:(雙手拿住毛線)這是一條直線,仔細觀察這條直線,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師:能再拉長嗎?再拉,還能再長嗎?唉呀,老師的手夠不著了,哪兩位小朋友愿意幫幫忙。(上來2人)
師:下面的小朋友認真看這條直線,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
師:拉,停,還能拉嗎?再拉停還能再拉嗎?(能)
師:小朋友,如果這兩個線團是很神奇的,怎么拉也拉不完?(謝謝你!生下)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直線可以穿過哪?
生:穿過墻壁,穿過操場,(3人說)
師:是呀,這直線可以一直長下去,很長很長,
[師板畫直線]:
直線向兩端一直長下去這就是無限延長[板]
4、認一認
師:[投影]:[你能認出直線嗎?]
師:認出直線的馬上舉手?
反饋:生:①③⑥都是直線。
師:誒,如果老師不明白,你能告訴我,為什么說①③⑥是直線,②④⑤都不是直線呢?
生:因為,所以
5、畫一畫
(1)會畫直線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跟直線交上朋友了,那你能把它畫出來嗎?請小朋友聽請要求,請大家在白紙上試一試。畫完了看看同組的小朋友是怎樣畫?
師:(巡視畫了幾條直線,不同位置的直線。)哪位學生愿意上來說說自己畫的直線?(請2生上來說:你畫了幾條直線)
(2)經(jīng)過一點畫直線
1、師:小朋友,數(shù)學王國的設計師小白兔想設計很長很長的直直的公路,這條路必須經(jīng)過小白兔站。小白兔設計了一條:(師示范畫)還能設計嗎?找到1號作業(yè)紙,比一比誰設計的最多!
2、生畫:[指名一生,在小黑板上畫]
師:巡視,3條,4條,5條
3、老師也想畫:師演示:復蓋片,這么多的直線,你能數(shù)出來嗎?還可以再畫嗎?
生:數(shù)不出來了,數(shù)也數(shù)不清。
師: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
(3)經(jīng)過兩點畫直線
師:小兔看到你們?yōu)樗O計了這么多的路,可傻了眼,我用誰的好呢?這時,熊貓來了說小白兔,小白兔,你還是設計一條經(jīng)過我站和你站的筆直的路吧!你能經(jīng)過兩點設計直直的路嗎?請在2號作業(yè)紙上設計,比一比誰設計的最好!
生:作業(yè)紙畫。[指名1生在小黑板上畫]
師生: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1)條直線。有不同的意見嗎?
三、認識線段
1、象這樣:[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做線段。[板]
線段有兩個端點。[板書]
2、線段
畫直線教案 篇7
第三課時 線段
學習內(nèi)容:
教材第5頁,練習一的7~10題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會判斷線段; 2.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度; 3.會按要求的長度畫線段; 4.培養(yǎng)動手和判斷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用直觀、描述方式認識線段的特征。 課前準備:
一根長線,直尺,三角板。 學習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平面圖形——線段。 一.認識線段,度量線段 1.觀察,總結線段特征
(1)出示:瞧,這些都是線段。這是線段的端點,它表示不能再繼續(xù)延長。
(2)那么你能找到它們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嗎?(學生充分發(fā)言) (3)小結:大家說得不錯!象這樣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平面圖形就是線段。
(4)在我們教室中的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請觀察你周圍還有那些物體上有線段?
2.練習鞏固
(1)指出下面哪些是線段,不是線段的說明理由。
(1)
(2)
(3)
(4)
(5)
(2)數(shù)一數(shù),下面每個圖形是由幾條線段組成的?
3.度量線段長度
(1)那么線段有長度嗎?
(2)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固定,所以線段的長度可以量出來。
(3)你認為量線段的方法是什么?請你用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量出書上的線段的長度。
(4)訂正答案。 二.畫線段 1.嘗試畫線段
(1)現(xiàn)在請你畫一條長為3厘米的線段,你能畫嗎?試一試。(書上有畫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
(2)展示,訂正畫的結果。(怎樣判斷畫的對嗎?○1是不是線段?○2線段是不是3厘米長)
2.示范講解:因為線段的長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兩邊點上端點。
3.再次畫線段:你能用這種方法畫一條7厘米的線段嗎?巡視指導。 三.鞏固反饋 1.基礎練習:
(1)練習一的7題(說明理由) (2)練習一的8題
(3)練習一的10題: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認識,怎樣得到正確的答案。
2.全班在作業(yè)本上畫:
(1)畫出長5厘米的線段;
(2)畫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線段; (3)畫出比5厘米長4厘米的線段; 四.擴展練習:在每兩個點間畫線段。(試一試) 思考:3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4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5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平面圖形:線段。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它有兩個端點,能量出它的長度。直線沒有端點,不能量出它的長度。
畫直線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知道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通過“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使學生感悟: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過程與方法:
利用課前自主學習、課件直觀教學及學生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和感受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的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操作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學情分析】
線段和角是學生已學知識,在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已經(jīng)對直線、射線和角有了一定的認識,只是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所以通過自學完全能夠掌握其簡單的特點,但線段、直線、射線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屬于難點,還需要老師通過比較、觀察、操作的活動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引導,因為數(shù)學中的有些知識畢竟是抽象的。
【重點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掌握角的特征,理解角的形成。
【教學活動】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過許多線,線段、直線、射線。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它們。(教師板書課題)
(一)自學反饋
1.通過自學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還記得什么是線段嗎?
3.練習:哪些比賽項目的路線是線段(鐵人三項、公路自行車、游泳、100米跑)。
4.在作業(yè)紙上畫出一條線段。你知道什么是直線和射線嗎?
【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探究新知
教學直線和射線
1.認識射線
(1)教師拿出手電筒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到教室的墻壁上。
提問: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可以看成什么?(線段)為什么?(預設學生根據(jù)線段的特征回答)
(2)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
提問:要是我們把光線射向天空,現(xiàn)在這條光線有什么特點?
預設: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描述光線的特點,如:光線從燈泡射出,一直射向無窮遠處,沒有盡頭。
是的,我們用這條線來表示光線,這條線有什么特點呢?
預設:它只有一個端點,在燈泡這里,并且向一端無限地延伸,延伸到無窮遠處。
那我們能量出它的長度嗎?
預設:不能,因為無限延伸到遠處,有無限長,所以不能測量。
師總結:像這樣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的線,我們把它叫做射線。(板書:射線)
(3)注意射線的特點并要求學生畫出射線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畫了線段,現(xiàn)在你能畫一條射線嗎?(學生在作業(yè)紙上畫)
(展示學生作品)畫得對嗎?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4)進一步認識射線的特征
看老師是這樣畫的,(延伸線段的一個端點,畫成了射線)你覺得這是一條射線嗎?
(5)說說射線和線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6)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射線?
2.認識直線
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看黑板,剛剛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伸,得到了射線。那要是把線段的兩端都延伸開來,你覺得這條線,有什么特點?
師總結:像這樣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線,在數(shù)學上我們就叫它直線。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畫了射線,現(xiàn)在你能畫一條直線嗎?
3.快樂猜一猜?,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些線,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快樂猜一猜的小游戲。
無始無終,打一條線的名稱。
有始無終,打一條線的名稱。
有始有終,打一條線的名稱。
4.比較直線、射線與線段。現(xiàn)在大家對這些線都能區(qū)分開了嗎?
(1)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射線、線段。
(2)分組合作交流,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我們能夠很輕松地判斷這三種線,那你知道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嗎?下面以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完成表格。
區(qū)別
聯(lián)系
名稱
圖形
端點個數(shù)
延長情況
線段
射線
直線
找學生在電子白板中完成表格的填寫,全班交流。
(3)課件運動動態(tài)畫出線段、射線、直線。(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線段是射線的一部分,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5.探究規(guī)律
(1)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競賽:在10秒內(nèi)之內(nèi),從一點出發(fā)畫射線,開始!
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猜猜你能畫幾條?(很多條,畫也畫不完)所以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多少條射線?
師總結: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
(2)我們再進行一個小小的競賽:在10秒之內(nèi),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開始!
得出結論: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注重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p>
(三)完善角的認識
1.通過“畫一畫”理解角的概念
我們知道了從一點出發(fā)可以畫無數(shù)條射線,下面請大家從A這點出發(fā)畫兩條射線,看一下是什么圖形。(生在黑板上從一點出發(fā)畫兩條射線)。
大家發(fā)現(xiàn)是一個角。那你能講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做角?從一點出發(fā)的每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2.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一點A就是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又是角的什么?
3.角的符號表示
(1)為了區(qū)別不同的角,我們還可以給角編上號,一般用數(shù)字或字母表示。如角1、角A。(師在黑板上標出角)
為了書寫方便,我們通常用一個符號“∠”來表示角?!?或∠A(板書并指導學生怎么讀)。
大家觀察一下,與以前學過的哪個符號很相似?它們又有什么不同?(跟小于號“<”比較)
(2)學生表示角
在你們剛畫好的角上,標出角,再用符號表示角。
(四)課堂反饋
1.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各有幾個角?
2.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直線比射線長。
(2)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經(jīng)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經(jīng)過兩點也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
3.一天淘氣和笑笑在聊天,淘氣說:“我畫了一條2厘米長的直線,4厘米長的
射線,6厘米長的線段。”笑笑就忍不住捧腹大笑。你知道笑笑為什么笑嗎?
【活動總結】
總結評價,強化目標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2.你采用的什么方法來學習的?
3.你的表現(xiàn)如何?
【結束語】
學知識就像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條射線和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只要善于學習,知識是可以日益增長的。
【板書設計】
略
畫直線教案 篇9
1.初步建立射線、直線的概念以及三線之間的關系。
2.掌握畫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動手畫一畫、比一比,認識直線、射線、線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結合在討論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1.師:同學們,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了有關線段的知識,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找一找,哪些圖形是線段?并說說你的說出理由。
接下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線段有哪些特點?
小結:線段有兩個端點的一條直線,可以度量,有限的。如果用字母表示兩個端點,讀作線段AB或線段BA。
像手電筒發(fā)出的光線叫什么?引入課題。
1969年8月1日,美國科學家用巨大的激光器向月球發(fā)送了一束明亮的光線――激光,這束光走了380000千米到達了月球,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月球的阻擋,這束光線還會怎樣?
2.小組討論:
設想:如果線段沒有盡頭地向一個方向延伸,那會是個什么圖形?
它的長度怎么樣?有幾個端點?形成什么樣的圖形?
設想:如果線段沒有盡頭地向兩方延伸,那又會是個什么圖形?
總結:一條線段,將它的一個端點沒有限制地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射線的長是無限的,它不可以度量。一條線段,將它的兩個端點沒有限制地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做直線。
師:你們對著三種圖形都認識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看你們掌握了怎么樣?
師:回憶一下線段的表示方法.畫一條線段并表明字母然學生讀。
射線:射線的一個端點用一個字母表示,如O。再在射線上任意取一點,如A。這樣我們可以用OA表示這條射線,如:射線OA。但是不能表示為射線AO。必須把表示端點的字母放在前面。
師:同學們,這里為什么不能表示為射線AO呢?請同學思考并回答。
師:因為射線是向一個方向無限延伸,若用射線AO表示則會讓延伸的方向表示錯誤。
小結:讀射線時,先讀端點的字母,在讀后面的字母。
直線:直線沒有端點,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如:a、b、l……。也可以在直線上任意取兩點,也用兩個字母表示,可以表示為直線AB,也可以表示為直線BA。
小結:用兩個字母來表示時,一般用大寫的字母表示,直線AB或直線BA
鞏固練習:
觀察下面圖形,哪些圖形是線段?哪些圖形是直線?哪些圖形是射線?
分析,反饋,若同學有錯誤,說出來讓同學指出錯在哪里。
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
過兩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
學生練習后,展示學生的作品,進行講評。
從這組練習中,你得到了怎樣的結論?
(1)過任意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畫直線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直線、射線和角》這節(jié)課是新課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是幾何圖形初步認識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幾何圖形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學生已經(jīng)對線段、直角、銳角和鈍角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本節(jié)課就要深入系統(tǒng)的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并進一步認識角,為今后學習幾何圖形做好鋪墊。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直線,知道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直線、射線、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學準備:課件、手電筒、直尺。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fā)現(xiàn)、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xiàn)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比較法
3、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自學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nèi)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fā),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說教學實施過程。
基于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激趣導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應用新知評價回顧六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興趣。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我讓學生回憶線段的特點。隨后,設疑引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學探究。
學生帶著探究提綱,自讀教材,并完成探究習題。探究提綱為學生自學指引了方向。自學后,小組內(nèi)交流?;ハ嗫梢缘玫絾l(fā),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第三環(huán)節(jié):班級交流。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直線和射線的特點之后,要求學生小組匯報。在小組匯報時,我進行重點講解,并做好板書。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相應的問題。如: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這樣的目的是把學生學到的新知,形成技能。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也就是鞏固新知,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個階段是學生應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一個重要階段。我所設計的四道練習由淺入深,有層次性,使每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第一板塊【自信伴我行】有兩個小題,第一題是我會填,都是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第二道是我是小法官,幾道典型判斷題,這幾題學生在認識中非常容易出錯。第二板塊【提升無止境】第三題是快樂。是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其本問題,需要略加思考。第三板塊【快樂無極限】第四題數(shù)一數(shù),圖中有幾個角?有幾條線段?相對于前三道題,此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
第五環(huán)節(jié):評價回顧
數(shù)學課程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是要讓小學生通過評價活動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最后我利用一點時間,師生共同交流評價這節(jié)課自己的表現(xiàn)及收獲。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
光的傳播教案分享5篇
教師在每節(jié)課前都應提前規(guī)劃好教學課件,編寫教案課件是他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提前準備好教案課件,才能對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所準備,以便能夠?qū)懗鲆黄獌?yōu)秀的教案。跟隨作者的步伐,一起探索“光的傳播教案”的故事吧!希望這篇總結對于需要幫助的人有所裨益!
光的傳播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明確機械波的產(chǎn)生條件;掌握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波動傳播過程的特征。
2、了解機械波的種類極其傳播特征;掌握描述機械波的物理量(波長、頻率、周期、波速)。
3、要注意觀察演示實驗,對波的產(chǎn)生條件及形成過程有較深刻的理解,同時要求學生認真分析課本的插圖。
4、通過學習機械波使學生能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描述;
(三)教學難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描述。
(四)教學用具:
1、演示繩波的形成的長繩;并用課件展示。
2、橫波、縱波演示儀;并用課件展示。
3、用幻燈展示機械波。
(五)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我們已學習過機械振動,它是描述單個質(zhì)點的運動形式,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由大量質(zhì)點構成的彈性媒質(zhì)整體的一種運動形式——機械波。
1、機械波的產(chǎn)生條件
演示——水波:教師用幻燈機做實驗:使平靜的水面振動,會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紋逐漸向四周傳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繩波:用手握住繩子的一端上下抖動,就會看到凸凹相間的波向繩的另一端傳播出去,形成繩波。
以上兩種波都可以叫做機械波。
教師提問:水波離開水能看到上面的現(xiàn)象嗎?繩波離開繩行嗎?
學生回答:不行。
教師提問:當振動停止后我們又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學生回答:傳出去的仍然在傳播,以后水(繩)都靜止不動了。
請學生總結:(教師可引導)
(1)機械波的概念:機械振動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就形成機械波
(2)機械波的產(chǎn)生條件:振源和介質(zhì)。
振源——產(chǎn)生機械振動的物質(zhì),如在繩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動就是振源。
介質(zhì)——傳播振動的媒質(zhì),如繩子、水。
2、機械波的形成過程(用課件把繩波的運動展示)
(1)介質(zhì)模型:把介質(zhì)看成由無數(shù)個質(zhì)點彈性連接而成,可以想象為(圖1所示)
(2)機械波的形成過程:
由于相鄰質(zhì)點間力的作用,當介質(zhì)中某一質(zhì)點發(fā)生振動時,就會帶動周圍的質(zhì)點振動起來,從而使振動向遠處傳播。例如:圖2表示繩上一列波的形成過程。圖中1到18各小點代表繩上的一排質(zhì)點,質(zhì)點間有彈力聯(lián)系著。圖中的第一行表示在開始時刻(t=0)各質(zhì)點的位置,這時所有質(zhì)點都處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個質(zhì)點受到外力作用將開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設振動周期為T,則第二行表示經(jīng)過了T/4時各質(zhì)點的位置,這時質(zhì)點1已達到位移,正開始向下運動;質(zhì)點2的振動較質(zhì)點1落后一些,仍向上運動;質(zhì)點3更落后一些,此時振動剛傳到了質(zhì)點4.第三行表示經(jīng)過了T/2時各質(zhì)點的位置,這時質(zhì)點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繼續(xù)向下運動,質(zhì)點4剛到達位移處,此時振動傳到了質(zhì)點7.依次推論,第四、五、六行分別表示了經(jīng)過3T/4、和5T/4后的各質(zhì)點的位置,并分別顯示了各個對應時刻所有質(zhì)點所排列成的波形。
教師講解后,請學生討論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的特點:
3、對機械波概念的理解
(1)機械波是構成介質(zhì)的無數(shù)質(zhì)點的一種共同運動形式;
(2)當介質(zhì)發(fā)生振動時,各個質(zhì)點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復運動,質(zhì)點本身并不隨波遷移,機械波向外傳播的只是機械振動的形式(演示橫波演示器);
(3)波是傳播能量的一種方式。
4、波的種類:
按波的傳播方向和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可以將波分為兩類:橫波和縱波。
(1)橫波的定義: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點:凸凹相間的波紋(觀察橫波演示器),
叫起伏波。如圖3波形所示。
(2)縱波的定義:
光的傳播教案 篇2
1.知識目標:能夠說出文化傳播含義、途徑和主要手段。理解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的深刻影響。能夠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材料理解把握,形成歸納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知道文化傳播的含義和途徑和主要手段的基礎上,感悟信息技術的進步對自身學習和推動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中外文化,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爭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以中華文化這個較為宏觀的詞匯做主語,很難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如果以一種具體的文化為載體,理解文化的傳播相應知識,學生更能夠把握,并引起參與興趣。
通過很好的設定情境,設置問題,能夠使同學自主生成答案,提升解題答題的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情感。
今天我們的課從一只瓷器開始。
接入視頻短片,通過短片了解瓷器的部分歷史。
小結:瓷器能從中國走向世界不僅是瓷器本身精美絕倫,更重要的是瓷器本生的文化令人向往。無論是唐三彩的變化無窮,色彩斑斕,還是宋瓷的形制優(yōu)美,高雅凝重,亦或是元青花質(zhì)樸、淳厚、典雅,或者清琺瑯彩精細,華美艷麗。我們能夠感受到瓷器文化的多姿多彩,散發(fā)著優(yōu)雅而又迷人的魅力,讓我們?nèi)滩蛔∪ヌ骄看善鞅澈蟮墓适隆?/p>
故事一:從14到1433年的28年里,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共訪問了30多個國家,并帶去了中國的絲綢,瓷器,又帶回東南亞地區(qū)的各種產(chǎn)品。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文化交流。
故事二:日本國亦名倭國。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至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謻|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毙旄|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彌生文化”的誕生。那時,日本還沒有文字,也沒有農(nóng)耕。徐福給日本帶去了瓷器文字、農(nóng)耕和醫(yī)藥技術。
故事三:
中國制瓷技術最早傳播到朝鮮和日本。朝鮮在10世紀初即已仿造越窯、汝窯青瓷,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來中國學習制瓷。11世紀中國制瓷技術傳到波斯,又從波斯傳到阿拉伯,15世紀傳到意大利及歐洲其他各國。14~15世紀中亞、歐洲所造瓷器中常具有中國風格。
學生發(fā)言,得出結論,并概括含義。
光的傳播教案 篇3
1.知識目標:能夠說出文化傳播含義、途徑和主要手段。能夠把握以茶文化為載體,理解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的深刻影響。能夠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材料理解把握,形成歸納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知道文化傳播的含義和途徑和主要手段的基礎上,感悟信息技術的進步對自身學習和推動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中外文化,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爭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今天我們的課從一片樹葉開始,西方人稱其為“神奇的東方樹葉”,同學們喜歡喝茶么?
接入視頻短片,通過短片了解茶的種類。
這片樹葉不僅散發(fā)著醇香,還蘊含著文化。大家了解么?
在中國,它是閑云野鶴的灑脫;在英國,它是午后高貴的優(yōu)雅;在印度,它是街頭民眾的消遣;在日本,它是嚴謹細致的儀式。
我們能夠感受到不同國家茶文化的多姿多彩,那他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一: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用腳用肩膀在崎嶇的山路上連接了世界,他們被稱為茶背子。西藏險峻的山路馬匹無法通過,于是雅安的人們扛300多斤茶袋,住著拐杖,慢慢的穿過喜馬拉的溝谷,不僅將茶葉貿(mào)易帶到印度,也開啟了歐洲茶文化的序幕。
現(xiàn)如今這些老人已經(jīng)漸漸消失在歷史中,山路上只留下了當初拐杖壓出的一個個凹坑。
教師總結:可以看出,茶馬古道不僅促進了貿(mào)易的往來,還實現(xiàn)了文化的溝通。
故事二:
有些人同樣的.留在了歷史里,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19世紀,鐘愛紅茶的英國人覺得中國茶太多昂貴,于是決定在其殖民地印度種植茶葉。在英國人的游說下,武夷山八位茶工帶著茶種和精湛的制茶技藝前往印度,他們終其一生,最后種植出大吉嶺紅茶,為印度茶葉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如今大吉嶺紅茶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三大名茶之一,而這些茶工卻到最后也沒能回到家鄉(xiāng)。
從此,印度有了自己的茶業(yè),大吉嶺紅茶葉聲名遠揚。
故事三:
今天依舊有人為茶文化發(fā)展努力著。
北京女孩張南攬十七年前去日本學習茶道,現(xiàn)為職業(yè)茶道師。她通過茶道課堂,向國人展示日本茶道的嚴謹與儀式之美。她說:“日本茶道動作規(guī)定太多,太程式化,但這正是中國茶道所缺的,我想讓更多人了解。”
學生發(fā)言。得出結論,并概括含義。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交往活動。
2、仔細回顧。
探究二:故事中的人們,通過什么途徑實現(xiàn)了文化的傳播?
商業(yè)貿(mào)易、人口遷徙、教育。
形成知識遷移能力,并運用手機搜集資料,資訊共享,開拓視野。
同學發(fā)言,歸納,教師總結,說明。
對比傳統(tǒng)傳媒與大眾傳媒,結合課堂體驗總結大眾傳媒的優(yōu)缺點。
故事二中將中國茶葉知識帶到印度的茶工。
故事三種將日本茶道帶回中國的女教師。
學生對比,形成思維層次,全面看問題。
結合學生實際,形成有實施可能的答案。
文化傳播就在身邊。只要傳遞文化正能量,你就是文化傳播的使者。
運用prezi這個動態(tài)展示軟件并加以圖像,促發(fā)學生課堂記憶形成較為清晰地知識網(wǎng)絡。
2、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而傳媒在文化傳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眾傳媒更是現(xiàn)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關于教育與大眾傳媒的關系,正確的是()
3、20xx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由于電視和網(wǎng)絡的現(xiàn)場直播,我們目睹了整個過程。這說明大眾傳媒()
4、20xx年5月,以“感知中國,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的20xx美國賈維茨中心正式拉開帷幕,這是中國在美國舉辦的最大規(guī)模出版交流活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在于()
5、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勝枚舉。如從孔子學院到“中法文化年”,從動畫片《中華小子》在法國熱播并獲得動畫大獎到《于丹〈論語〉心得》版權被韓國人搶購等。假如讓你圍繞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你認為比較合適的理論視角是(A)
光的傳播教案 篇4
4.1光的反射
第一課時光的直線傳播
時間:2013年10月28
班級:八(5)班
教師:馬小強
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能解釋影的形成和日月食等常見的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
4.記住真空和空氣中的光速c=3×108m/s,并能根據(jù)光速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在空氣和水中傳播、固體中的實驗,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從生活中學物理的習慣。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續(xù)學習打基礎。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以及應用。
教學難點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發(fā)生的原因及特點。
教學工具
激光燈、玻璃杯、煙、水、黑墨水、果凍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課件向?qū)W生展示自然界中光的神奇,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陽光使得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使得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提出問題:
1、白天,我們睜開眼睛能看到周圍的一切.但閉上眼什么也看不到.說明了什么?
2、白天,我們能看到周圍的一切;夜晚漆黑的屋子里,我們什么也看不見,但在燈光下,我們又可以看書、寫字、這又說明了什么? 人們要看見東西,必須要有光,而且光必須進入人們的眼睛。陽光使得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光使得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本章我們將學習光的初步知識。
進行新課
一、光源
學生閱讀課本歸納什么是光源。
1、——光源: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Ppt展示生活中的幾種光源。
提出問題:月光皎潔,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奪目的鉆石是不是光源? 為何我們又能看到它們? 學生思考,談論回答
都不是光源.因為它們反射光,光再進入我們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它們。
2、光源的分類
按光源的形成分類:可以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 太陽、熒火蟲、燈籠魚、斧頭魚、水母等。人造光源: 蠟燭、白熾燈、霓虹燈、無影燈等。
3、簡介光源發(fā)展史
4、提出問題:光源發(fā)出的光是如何傳播的呢?
二、探究光的傳播規(guī)律
1、提出問題:光是如何傳播的?(學生回顧科學探究七步驟)
演示實驗一: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 演示實驗二:光在液體中的傳播路徑 演示實驗三:光在固體中的傳播路徑 學生觀察回答
2、提出問題:光是否一定沿直線傳播? 播放光的直線傳播視頻
得出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三、光線
1、物理學中經(jīng)常用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
2、定義: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
說明這種表示方法是物理模型法
3、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1)影子的形成:光在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光不能到達的區(qū)域形成影子。
視頻展示日食月食的成因(2)小孔成像
四、光速
1、提出問題: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學生談論、回答)
2、大量事實和實驗表明:光傳播也需要時間。在真空中,光傳播的速度是:c=3×108m/s 說明: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氣中可近似等于真空中的速度(沒有特別說明時)。
五、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本節(jié)內(nèi)容
六、鞏固練習
課件展示相關練習,學生完成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光的直線傳播
一、光源
1、定義: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分類: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光的傳播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三、光線
1、定義: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
2、影子的形成:光在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光不能到達的區(qū)域形成影子。
四、光速
c=3×108m/s
光的傳播教案 篇5
課時:1課時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知道聲音需要介質(zhì)傳播,以及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zhì)。
(3)知道聲速跟介質(zhì)的種類和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觀察和實驗來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實質(zhì),以及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科學抽象能力。使學生掌握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中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逐步養(yǎng)成自覺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以及聲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3、聲速與介質(zhì)種類以及介質(zhì)溫度有關。
教學難點:
聲音在介質(zhì)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教具:
教師:錄音機和錄有兒歌、瀑布聲、砂輪與工件摩擦聲、蛙鳴聲的錄音帶。
音叉、用細線懸掛著的泡沫塑料球。
根據(jù)情況:電視機、影蝶機、VCD光盤。(可視情況而定)
銅鑼、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學生:橡皮筋、小鼓、薄鋼尺、其他一些能發(fā)聲的物體。
課前活動:
在教室內(nèi)放悠揚的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列舉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耳濡目染,感性認識。
實例,提出一系列一聲現(xiàn)象有激發(fā)興趣。
關的問題,由此導入新課。
進行新課:
一、聲音的產(chǎn)生:
1、指導看圖,同時播放音像———聲情并茂。
2、歸納共同點引出探究內(nèi)容:———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
3、學生探究: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鋼尺、聲帶、小鼓、小鑼等)
①明確實驗的目的、實驗方法。
②注重實驗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并能歸納表達。
③觀察思考、討論作答、舉手發(fā)言。
4、引導探究的方法:
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探究實驗→歸納結論。
二、聲音的傳播:
1、探究:桌子傳聲—————固體能夠傳聲。
2、空氣傳聲:聽到飛機和響聲。
3、“真空鈴”演示:———實驗推理:“假如沒有空氣”呢?
4、播放錄像“振動的音叉激起的聲波傳入人耳”。
指導學生自學“想想議議”
5、演示:液體傳聲
將發(fā)聲的門鈴放入水中,還能聽到響聲嗎?
生活現(xiàn)象:水中的魚能被岸上人的說話和腳步聲嚇走。
6、幾種物質(zhì)的聲速:
認識理解,記住:
三、測評與小結:
1、小訓練、小測試,反饋時采用師生共同評講
2、請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小結,養(yǎng)成歸納知識的習慣。
四、作業(yè):
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板書設計:
第一章聲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chǎn)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靠介質(zhì)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介質(zhì):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zhì)。
2、聲音在所有介質(zhì)中都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3、聲速:
(1)聲音在每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2)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得快。
(3)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