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孩子的關(guān)愛來自父母的擁抱

發(fā)布時間:2022-03-25 父母和孩子良好關(guān)系的建立 關(guān)愛留守兒童的標語 關(guān)愛保護動物的標語

正如寶寶胃腸如果缺少了食物就會感到饑餓一樣,他的皮膚缺少父母滿懷愛心的撫摸,也會感到“饑餓”。胃腸的饑餓,會影響孩子身體的成長;而“皮膚饑餓”則會妨礙其智力的發(fā)育。

或許下班時候的擠車、塞車,讓你回到家里已一身的疲憊,沒有興致去把孩子;或許晚飯之后,你還有外語要讀、論文要寫,沒有時間去抱孩子;或許你認為孩子有保姆去帶、有爺爺奶奶在哄,孩子不哭不鬧,玩得好好的,沒有必要去抱他。你可能還想,孩子吃得精細營養(yǎng),玩得高檔新潮,已經(jīng)生活在甜蜜之中,父母是不是常抱孩子,恐十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正如寶寶胃腸如果缺少了食物就會感到饑餓一樣,如果很少有人去抱他,他的皮膚缺少父母滿懷愛心的撫摸,也會感到“饑餓”。胃腸的饑餓,會影響孩子身體的成長;而“皮膚饑餓”,如果得不到滿足,則會妨礙其智力的發(fā)育。“皮膚饑餓”與智力發(fā)育之間的關(guān)系,是近年來國內(nèi)外心理學與神經(jīng)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皮膚“饑餓”的惡果

印度狼孩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狼孩被救出之后,雖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用最好的環(huán)境、最好的教師對其進行艱苦耐心的教育,終歸不能回到人類讓會,其智力一直停留在嬰幼兒的水平上。有學者說,其原因除了他嬰幼兒時期與狼為伴失去了與人溝通的機會之外,還因為在其智力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沒有誰去抱抱他、摸模他、親親他,使其皮膚一直處于“饑餓”狀態(tài)有關(guān)。

我國一位心理學家普調(diào)查過一個偏僻山村的育兒狀況。這里的村民文化水平十分低下,新中國己經(jīng)成立了50多年,竟沒有一個人走出小材考取高中以上的學校。

經(jīng)過他細心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與他們陳腐的育兒方法不無關(guān)系。這里祖祖輩輩采用“沙缸育兒”的辦法:由于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貪黑到田間勞作。無暇照看孩子,便將小兒放到沙缸之中,任其屙尿,使之滲入沙中,致使孩子整日里只能與貓狗為伴,沒誰去抱抱他。除了經(jīng)濟因素外,缺少父母的愛撫,孩子的皮膚長年累月遭受“饑餓”也是其智力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匿乏的一個重要原因。

1999年,美國神經(jīng)科學協(xié)會會議上曾有多篇論文證實:嬰兒如果缺乏父母的撫愛,皮膚經(jīng)常處于“饑餓”之中,對日后智能發(fā)有會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生物化學效應(yīng)。這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皮膚的撫摸有助于適度地產(chǎn)生一種激素,而這種激素有利于嬰兒克服煩躁的情緒。這種激素又與大腦司職思維和記憶的部分相聯(lián)系。缺少父母的愛撫,嬰幼兒體內(nèi)這種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阻礙,往往使其智力的發(fā)育受到影響。日本學者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父母抱抱孩子、撫摸孩子,能在孩子的大腦中產(chǎn)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為其智力的發(fā)育起到催化作用。如果孩子生下來,就失去了與父母的皮膚接觸,在其成長過程中會表情冷淡、性格孤僻,并難于和別的孩子交往。yJS21.com

撫愛孩子的技巧

1撫摸孩子的手。有句俗話是”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話早己被現(xiàn)代醫(yī)學所證實。大腦的不同區(qū)域掌管著人體的不同部位,換句話說,人體的不同部位都在大腦中占有或大或小的位置。而手在大腦中所占的范圍比人體的任何部位都要多。既然小小的一雙手要大腦中那么多的領(lǐng)域來支配,那么,運動手掌與十指也必然會使大腦的神經(jīng)受到刺激,得到鍛煉,這就是手巧與心靈息息相關(guān)最堅實、最有說服力的生理基礎(chǔ)。所以,抱孩子的時候,要多多地撫摸他的手,舒展他的手,牽拉他的手,把握他的手,親親他的手,用臉去慰貼他的手。另外,做父母的應(yīng)多和孩子做一些撫摸小手的游戲,像”斗斗飛“、”拉大鋸“、”撓一撓“等等。

2多摸摸孩子的頭。頭皮距離大腦最近,常摸摸它,不僅可解決”皮膚饑餓“,而且撫摸孩子的頭,還有利于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孩子受到什么驚嚇,或是受到點什么委屈,摸摸他的頭,會使他很快鎮(zhèn)靜下來。

3多貼貼孩子的臉。多貼貼、親親孩子的臉,也有助于結(jié)他一個好情緒和好興致。臉部的神經(jīng)最發(fā)達,多愛襖他的臉,讓他眉宇舒展,表情開朗,嘴角甜甜,’會心微笑,長久會帶結(jié)孩子一張堅毅,漂亮的臉。

4撫摸孩子的肩膀。孩子做出點讓大人高興的事,或是做出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事時,別忘了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屁股,以示贊賞與鼓勵。以肌膚相親的方式贊賞孩子、鼓勵孩子,往往比浮泛的語言還來得有力,更容易滋潤孩子的心田。

5每天可給孩子做一至兩次的全身撫摸。可邊撫摸邊哼些兒歌,讓孩子在融融的慈愛中接受父母輕輕的愛撫。撫摸的順序,先讓孩子仰臥,從頭臉開始、然后腹部四肢。大一點的孩子,再讓他俯臥,也是按從上到小的順序輕輕的撫摸。撫摸讓孩子感到舒服、暢快為原則。

常抱的孩子聰明

拋開別人的事例,大多數(shù)家長在這方面恐后也都有自己的體會。孩子受到點什么驚嚇,一臉的惶恐,這時媽媽會摸摸孩子的頭,摸摸孩子的耳,同時溫和親切地對孩子說:“摸摸毛,嚇不著;摸摸耳,嚇一會”,孩子會很快平靜下來,露出甜甜的笑容。再比如,孩子用積木搭起的大樓轟然倒塌了,此時他可能是一臉的晦氣,滿肚子的沮喪。如果這時你能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用堅定的口吻鼓勵他:“好兒子,重新來!”他會重新煥發(fā)起玩的興致他成功后,家長們通常拍拍他的屁股,或是吻吻他的臉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有人說“常抱的孩子聰明”,說的也是撫摸皮膚與智力發(fā)育之間的關(guān)系。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明科此,做父母的就應(yīng)常抱抱孩子,常撫愛孩子,這也是早期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早期教育,說實了,就是啟迪孩子的心靈,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其基本點是開發(fā)孩子的大腦。經(jīng)常抱抱孩子,經(jīng)常撫愛孩子,便是對大腦的開發(fā),可促進其智力的發(fā)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請擁抱你的“熊孩子”


家有“熊孩子”,父母是時刻都不能省心的。對于處在3-12歲的孩子來說正是好動的年紀,這不免就會給家長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些許的“麻煩”,著實是件令人頭疼的問題。但是對于“熊孩子”,家長們請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guān)懷,讓自己的家庭充滿愛,畢竟家才是我們休息心靈的港灣,不要泯滅孩子的天性,張開手,擁抱你的“熊孩子”吧!下面,我們給大家分享一篇家長的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文章來自作者——浮云聽風原創(chuàng),請勿

【文章分享】

借著國慶假期,我讀完了心理學家武志紅的那本《為何家會傷人》,感覺受益匪淺,其實,在剛剛讀完第一章時,好像是被人點到了任督二脈上的大穴,整個人都隨之一震。

為何家會傷人?這是一個好問題,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被這個問題問住,家不是所謂的歸宿和避風港么?可是再細想,有的時候,的確我們也會有想要從家里逃離的念頭。這是為什么呢?

“來互相傷害呀”

最近流行的一句話“來互相傷害呀”,品一品,其實這話挺有意思,看似調(diào)侃,實則卻道出了本質(zhì):人和人之間更多的時候并不是互相幫助和取暖,而是有意無意的互相傷害。

武志紅曾在天涯論壇發(fā)表過一個帖子“謊言中的NO.1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反響非常強烈。

這個帖子看似和我們的基本認知甚至是和我們的三觀是相悖的,但是讀后卻不得不說,它的確是真實存在的。人們總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海,因此似乎注定了“愛”這面旗幟在父母這里能夠屹立不倒,可是,要知道,有多少個家庭,有多少父母,打著“愛”的旗號在傷害孩子,卻仍覺得自己是偉大的,無私的。

想必會有人反對,認為這些都是個例,個別變態(tài)的家長,以愛之名,折磨孩子,虐待孩子,而多數(shù)家長都是正常的,并沒有傷害孩子,是真的愛孩子,一切為了孩子。

我多么希望,這是真的……

然而,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當你的孩子淘氣闖禍、任性不聽話時;

當你的孩子不聽講,不寫作業(yè),被老師告狀時;

當你的孩子學最基礎(chǔ)的東西,可學了好幾遍還是不會時;

當你的孩子第一次撒謊被你發(fā)現(xiàn)時;

當你的孩子和同學產(chǎn)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被對方家長找來時;

當你的孩子迷上了上網(wǎng),聊天,打游戲,就是不學習時;

當你的孩子……

當這些時候,你,是怎么處理的?

這么說也許你不信,但,遇到以上情況,多數(shù)家長的處理方式,其實,就是在傷害孩子……

“摧毀熊孩子”

最近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討論的很熱鬧,擁有兩萬五千多關(guān)注量:“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困難”,類似如何摧毀熊孩子的問題似乎都挺火爆,然而,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此唱反調(diào)的問題:““摧毀熊孩子”這種病態(tài)問題為什么能一直被推薦?”,而它的關(guān)注量卻只有50多,并且回答的內(nèi)容里仍有一部分是如何治熊孩子,甚至還有抨擊題主的。

于是,一個問題隨即涌上心頭:熊孩子該擁抱還是該摧毀?

為此,我特意搜索了一下“熊孩子”這個詞,在百度百科上,對熊孩子的定義是:常形容調(diào)皮的孩子,歲數(shù)小不懂事,并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也有昵稱的意思,表示對調(diào)皮孩子的愛稱。

由此顯而易見,在小時候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使得孩子變?yōu)樾芎⒆拥母驹?,那么,當您下次再抱怨家里怎么有個熊孩子時,請反問自己,家里出了個熊孩子該賴誰?是熊孩子還是自己?

熊孩子養(yǎng)成記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對于初來乍到、白紙一般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一切都是新鮮的、神奇的,隨便一個小事都可能激起孩子無限的好奇,因此,探索,即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然而,對于孩子來說,探索,是一件毫無頭緒的事情,沒有步驟,也沒有方向,因此父母以及家人的陪伴與指引就成了探索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孩子前行的方向。

可是,有一些父母或長輩,要么過于溺愛,覺得孩子還小做什么都沒關(guān)系,要么就是太偷懶了,沒有在孩子朝著錯誤的方向進行探索時及時的加以制止和修正,于是,孩子便認定此路通暢,于是,從此大膽前行,也由此走上了熊孩子的奇妙旅程。

每個孩子降生時,都如同一個剛剛落入凡間的純潔的天使,安詳寧靜,笑顏盈盈。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如果說學習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那么,熊孩子長成之路也是如此,當一個孩子慢慢蛻變成熊孩子后,真正該受到責備和斥責的,是孩子嗎?并不是……

曾聽到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很小的孩子,甚至可能還不懂自己說的是什么的時候,某一天突然學著大人的樣子說了一句臟話,這時,家長的反應(yīng)是什么?居然是覺得很有意思,就笑了,且在笑過之后,也未加任何的教育和制止。而這樣的反應(yīng)只能讓孩子明白,這么做是好的,可以讓大人笑的,于是,重復并將其發(fā)揚光大就會成為孩子心中正確的方向。

請擁抱你的熊孩子

有人說,學前的孩子熊,那是調(diào)皮,那是淘氣,覺得可愛,可以適度放縱,上學后的孩子熊,那是惡劣,那是問題,覺得惹人厭,必須嚴厲管教。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只想問兩個問題:

1.是誰告訴您孩子探索的天性到了上學的年紀就自動停止了?孩子就已經(jīng)對世界和人生形成了正確的認知和判斷?

別忘了,18歲才成人啊,成人前就算到了初中高中,他們也仍就是個孩子。還是孩子,探索就是他們的天性,探索就代表著會朝著各個從未涉及過的方向進行嘗試,而此時,仍然需要家長的陪伴與指引。

為什么家長容易覺得熊孩子越大越招人厭呢?那是因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能力逐漸增強,可探索的方向也越來越廣泛,也許從很小的時候只能探索:香蕉和蘋果哪個更甜?慢慢開始變?yōu)椋何蚁胍莻€玩具,使勁哭的話媽媽會不會答應(yīng)?再到后來:忘了帶作業(yè)編一次瞎話會怎么樣?再隨著成長,也許能探索的便是抽煙和喝酒哪個更刺激了。其實,對于孩子,甚至是對于成年人,探索的本質(zhì)沒變,只是探索的內(nèi)容在不斷變化,因此闖禍、給父母添麻煩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2.小時候熊孩子犯熊脾氣您覺得可愛不管,大了以后熊孩子犯熊脾氣,您還管得了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熊孩子的養(yǎng)成之路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這就是為什么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后萬分痛苦,怎么管教孩子都幾乎不起作用,那是因為家長早已錯過了與孩子一起養(yǎng)成教育和被教育,引導和被引導,以及雙向溝通的黃金時期,已經(jīng)無法有效的管教孩子。然而,家長前期的放縱欠下的債,遲早,還是要還的。

因此,家有熊孩子,若怪只能怪這一路走來家長的懈怠和放縱,可是太多太多的家長卻又將所有的責任反推到孩子身上,無法為自己辯駁的孩子們,似乎就成了此事起始和終止處的雙重受害者。

如此說來,各位家長,你們是不是欠自己的孩子一個深深的擁抱呢?回到家里,抱一抱你們的熊孩子,告訴他們:不怪你,是我錯了。

擁抱你的熊孩子吧,和他一起慢慢去揭開這世界的面紗,去領(lǐng)略著世界的精彩吧,他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wù)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學會擁抱你的孩子,享受屬于為人父母的快樂


近幾天在青島出差聽到一首兒歌: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抱抱我!讓我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擁抱孩子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擁抱孩子是告訴他們,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對你的愛都不會變。其實,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或是任性、發(fā)脾氣,也不妨先給他一個擁抱,讓孩子在你的擁抱中穩(wěn)定下來。傍晚回家了。見到孩子,很多父母會邊干家務(wù)邊機械地問:“今天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孩子的回答也一樣的干脆:“好!”他實際上是拒絕了你的詢問,因為他覺得你并不重視他。

而我們更要珍惜這種擁抱,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也是一段最美好的時光,作為父母不要把工作當做借口為了掙錢失去了陪孩子的樂趣!這是金錢換不回來的!也許當你可以停下腳步來有時間擁抱孩子時,他們已經(jīng)長大,甚至會連拉你的手都會厭煩的,因為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世界!

有一次過馬路,孩子他媽抱著兒子過馬路,隨口說了一句:“兒子長大了,好沉,媽媽快抱不動了!”沒想到兒子接著說:“媽媽,等你老了,我會抱著你過馬路!”我此時也接著說:“那爸爸我呢?”兒子接著說;“爸爸在那里等著,抱完媽媽,再回來抱你,一個一個來。”童真的話語卻讓你倍感人生幸福的意義!

擁抱是一種力量,它是父母借著身體的接觸來告訴孩子,我們永遠愛你。這種愛將變成孩子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如何讓你的孩子擁抱快樂


“我快樂,所以你快樂”

一個有關(guān)快樂的故事

一個猶太小男孩,在5歲生日前的一天,和父親一起突然被納粹抓進了集中營。小男孩的父親用平常的語氣告訴他:“我們正在參加一場驚險、刺激和有趣的游戲。如果我們?nèi)〉昧?000分,我們就會獲勝,獎品是一輛坦克。”父親和孩子制定了游戲規(guī)則,把兇惡的納粹看做是敵人,在充滿恐怖的集中營做著游戲。當感覺到瀕臨潰敗的德國人將要進行最后的大屠殺時,父親悄悄地把孩子藏在一個大柜子里,并告訴他,“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積了940分,只差60分就是最后的大贏家了。從現(xiàn)在開始,你必須藏在這里面,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任何人發(fā)現(xiàn)你。否則,前面我們的940分都白攢了!敵人就獲勝了。只有當外面沒有任何人時,你才能出來……記?。阂恢钡酵饷鏇]有人時,你才能出來”。天真的孩子以為父親是和自己在玩游戲,他遵守了游戲規(guī)則,耐心地守在柜子里……一直到他確信外面沒有了一個人。他對著人群里的媽媽歡喜大叫:“媽媽,我們贏了!1000分,坦克!我們贏了!”

這個故事感動了世界各地的觀眾,這位父親的智慧和勇氣值得現(xiàn)代家長們的學習。他為了不讓孩子純真、脆弱的心靈蒙上戰(zhàn)爭的陰影,用游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度過難關(guān),走向光明。正是這位父親的樂觀、詼諧伴隨著天真的孩子度過最黑暗的日子,最終走向光明。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們又何嘗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天天開心,天天快樂呢?可是,你們想過自己是否真正快樂,在孩子眼中你們快樂么?不妨也向這位偉大的父親一樣,多一些詼諧與幽默,讓孩子的童年充滿快樂的回憶!

請你不要這樣說

我們倡導“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兒童,父母這這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父母無意間說出的許多話,都可以進入孩子的潛意識并儲存起來,在今后的生活中支配他們的行為。所以,親愛的家長們,請您“口中留情”,避免使用以下這些言辭:

“你怎么這么笨!”

“怎么和你爸爸/媽媽小時候一個樣,沒出息!”

“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p>

“我不喜歡你這樣的孩子?!?/p>

這些話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日后的生活帶來陰影,所以作為家長,請您一定不要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樂觀的家長,樂觀的孩子

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快樂的精神世界,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1、擁有快樂的情緒。孩子的可塑性強,好模仿,易受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并注意自己的情緒、性格和為人處事

,做到樂觀豁達,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2、建立和睦愉快的家庭氣氛。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受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孩子的快樂品質(zhì)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有利于孩子快樂性格的形成。家長認為怎樣做能令人快樂,就應(yīng)該身體力行去做,而且要向孩子解釋為什么他們感到快樂,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孩子。

3、互相贊賞,互相激勵。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用于坦白自己明確的觀點和過失,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樣。父母有時候也會煩惱、發(fā)火,但應(yīng)該盡量避開孩子。如果讓孩子卷入壓抑沉悶的氛圍中,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要想使孩子成為快樂的人,父母自己首先要生活得快樂,樂觀地對待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

4、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的親密關(guān)系,引導孩子如何與人交往。讓孩子懂得與人和睦相處、與人關(guān)系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父母可以常帶孩子走出去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用每天三個擁抱表達對孩子無盡的愛


擁抱的交流方式,對于孩子與家長之間感情的培養(yǎng)相當重要,下面一起來看看每天如何給孩子三個擁抱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先說早晨第一次擁抱。

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的一天開始于媽媽的嘮叨和指責之中:“你怎么搞的,這么慢吞吞的。”“你怎么只吃這么一點?”“你到底是缺了哪根筋,丟三落四的。”……這些情緒化十足的負面言語,只會讓孩子不舒服,從而影響他一天的情緒。

其實,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或是任性、發(fā)脾氣,也不妨先給他一個擁抱,讓孩子在你的擁抱中穩(wěn)定下來,然后再說一些你想說的話,“剛才你的書還在沙發(fā)上,裝進書包了嗎?”“我們一起抓緊時間,這樣就不會遲到了。”這時哪怕你再嘮叨,孩子也樂意接受。美好而快樂的一天便由此開始。

再談?wù)劙淼诙螕肀А?/p>

傍晚回家了。見到孩子,許多媽媽會邊干家務(wù)邊機械地問:“今天在幼兒園(學校)過得好不好?”孩子的回答也一樣的干脆:“好!”他其實是拒絕了你的詢問,因為他覺得你并不重視他。

所以,無論你手頭有多忙,請放下手里的一大沓報紙或水淋淋的青菜,給孩子一個熱烈的擁抱,這會讓孩子有“回家”的感覺,他會覺得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從而樂意和你分享他的快樂與煩惱。

“你看起來很高興,有什么好消息告訴我?”或“寶貝,你好像不太高興,有什么事情能告訴媽媽嗎?”諸如此類的開頭,會讓孩子覺得你了解他,而孩子所希望要的只是被了解。一個擁抱,一句關(guān)心的話,是對他傾吐襟懷的最好鼓勵。

第三次擁抱,可以在孩子睡覺前完成。

不少父母忙于事業(yè)家務(wù),恨不得早點把孩子哄上床。但其實,孩子會從你敷衍的態(tài)度中看出你的不耐煩,然后又用同樣的不耐煩來對付你。

父母平時工作很忙,可有沒有很多陪伴孩子,其實,只需要在孩子臨睡前在他床邊坐一坐,給他講上一兩個故事或幾句親熱的話,末了再給孩子一個輕輕的擁抱,孩子就很容易帶著你的關(guān)愛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擁抱


擁抱寶寶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

寶寶的情感表達方式最簡單,也最直接,對他來說,最好的表達愛他的方式就是去擁抱他。通過親一親、抱一抱,告訴他你對他的愛,他就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并且會給予回報。

研究顯示,嬰兒期缺乏擁抱的寶寶會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經(jīng)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寶寶,其心理素質(zhì)要比缺少這些感受的寶寶健康得多。

擁抱寶寶有4大好處

1.對寶寶的大腦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

大人摟抱、觸摸寶寶,與寶寶身體親密接觸,對其大腦發(fā)育有著重要意義。每當你抱起寶寶,輕柔地觸摸他的身體,親親他胖嘟嘟的小臉蛋,摸一摸他的小腦袋、捏一捏他可愛的小腳丫,這些都是在“撫觸”他的心靈。你每一次撫觸,寶寶的大腦就接受了一次良性的刺激,而這些刺激能促進寶寶智能的發(fā)展。

2.讓寶寶感覺到安全

溫柔的擁抱和撫觸能讓煩躁中的寶貝安靜下來,減緩壓力。寶寶只有在平靜時才有探究環(huán)境的興趣,才能把周圍一切事物當作探索的對象,在探究中學習。

3.促進寶寶健康成長

心理學家指出,擁抱有利于緩解寶寶的沮喪情緒,提升免疫系統(tǒng)的效率。許多兒科醫(yī)生發(fā)現(xiàn),擁抱和撫摸還有助于促進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和疾病治療。

4.促進親子依戀關(guān)系的建立

爸爸抱著寶寶,用胡子輕輕扎扎他的小臉,把他舉得高高的,或者讓他在脖子上“騎馬馬”,會讓寶寶感覺到爸爸的堅強有力。而媽媽抱著寶寶,給他講故事,等他瞌睡的時候給他唱搖籃曲等,會讓他感覺到媽媽的溫柔。你們也在擁抱寶寶的過程中感受到寶寶的乖巧與可愛,而在這種親子互動中更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寶寶何時需要擁抱?

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三次擁抱:

早晨醒來第一次擁抱

寶寶在睡了長長的一夜醒來,給他一個擁抱,問候?qū)殞氃缟虾?,睡得香不香,然后給他穿衣起床。

下班回家第二次擁抱

你在外工作了一天,寶寶一天沒有見到你,更需要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來彌補這種長時間分離帶來的親子想念。

寶寶睡前第三次擁抱

在寶寶睡前親親他的小額頭,親子之間互道晚安,寶寶帶著你擁抱的余溫,一定能美美地睡個好覺。

每天接送寶寶上幼兒園時:

把寶寶送到幼兒園,意味著他要和你分開一整天,此時給他一個擁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的分離焦慮感。晚上接寶寶離園,親子之間由于較長時間的分離,也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特殊時期更需要擁抱:

寶寶焦躁不安時、生病時、受了委屈時、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時……這些特殊時期,你的擁抱能減緩寶寶的焦躁感,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轉(zhuǎn)移寶寶對病、痛、委屈等的注意力。

擁抱寶寶有講究

擁抱寶寶如此重要,你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地隨手一抱,擁抱也不只是簡單地雙臂抱緊他,要知道,擁抱寶寶的過程實質(zhì)是給他心靈以滋養(yǎng)的過程。

擁抱寶寶時,你可以給他感興趣的東西,如媽媽的乳汁、溫柔的撫觸、好聽的歌謠等,同時輔以柔和的目光,注視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在關(guān)心他、關(guān)注他,讓他知道你最了解他、最愛他。

從現(xiàn)在開始,敞開雙臂,溫柔地擁抱你的小寶貝吧!

相關(guān)推薦

  • 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吃過中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后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蔣老師,蔣老師,媛媛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
    2020-08-03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擁抱 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每天和許多小朋友,還有老師在一起吃喝玩樂,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孩子們就是老師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兒歌這樣寫:“幼兒園好想家,我愛老師像媽媽”。面對這群天真爛漫的可愛的小家伙,每天都有...
    2021-12-09 閱讀全文
  • 愛的擁抱作文 文章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改革精神的關(guān)鍵一部分,它能夠反映社會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撰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主要需要關(guān)注語言的流暢性以及情感表達的真摯性。為了今天的主題,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標題為“愛的擁抱作文”的文章,希望通過分享,能夠帶給您感動、喜悅和滿足!...
    2024-01-09 閱讀全文
  • 請擁抱你的“熊孩子” 家有“熊孩子”,父母是時刻都不能省心的。對于處在3-12歲的孩子來說正是好動的年紀,這不免就會給家長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些許的“麻煩”,著實是件令人頭疼的問題。但是對于“熊孩子”,家長們請給予更多的耐心和...
    2021-01-18 閱讀全文
  • 學會擁抱你的孩子,享受屬于為人父母的快樂 近幾天在青島出差聽到一首兒歌: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抱抱我!讓我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擁抱孩子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
    2020-07-28 閱讀全文

吃過中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后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蔣老師,蔣老師,媛媛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

2020-08-03 閱讀全文

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每天和許多小朋友,還有老師在一起吃喝玩樂,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孩子們就是老師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兒歌這樣寫:“幼兒園好想家,我愛老師像媽媽”。面對這群天真爛漫的可愛的小家伙,每天都有...

2021-12-09 閱讀全文

文章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改革精神的關(guān)鍵一部分,它能夠反映社會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撰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主要需要關(guān)注語言的流暢性以及情感表達的真摯性。為了今天的主題,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標題為“愛的擁抱作文”的文章,希望通過分享,能夠帶給您感動、喜悅和滿足!...

2024-01-09 閱讀全文

家有“熊孩子”,父母是時刻都不能省心的。對于處在3-12歲的孩子來說正是好動的年紀,這不免就會給家長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些許的“麻煩”,著實是件令人頭疼的問題。但是對于“熊孩子”,家長們請給予更多的耐心和...

2021-01-18 閱讀全文

近幾天在青島出差聽到一首兒歌: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抱抱我!讓我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擁抱孩子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

2020-07-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