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厭學情緒的產生
發(fā)布時間:2022-03-10 孩子厭學原因 幼兒園科學聲音的產生說課稿 兒童歌謠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現(xiàn)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
(1)推脫責任
這些兒童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于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里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精神勝利法
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現(xiàn)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合理化
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yōu)楹侠砘?。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guī)定的標準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準不合理,盡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敗趨于合理化,這樣的自慰可以使兒童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沖突。(36GH.cOM 合同范本網)
(4)自我保護
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后,舉出眾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5)自我貶低
一些厭學兒童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后,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不能從科學地分析中堅信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fā)育落后,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改的。
以上這些心理活動往往會給這些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問題,使得學習困難成為惡性循環(huán),不容易糾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五大原因
兒童之所以產生厭學情緒,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與家長們分享一下。
(1)推脫責任
這些兒童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于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里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精神勝利法
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現(xiàn)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合理化
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yōu)楹侠砘?。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guī)定的標準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準不合理,盡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敗趨于合理化,這樣的自慰可以使兒童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沖突。
(4)自我保護
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后,舉出眾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5)自我貶低
一些厭學兒童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后,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不能從科學地分析中堅信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fā)育落后,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改的。
以上這些心理活動往往會給這些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問題,使得學習困難成為惡性循環(huán),不容易糾正。
兒童的自我安慰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兒童的自我安慰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1、合理化
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yōu)楹侠砘?。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guī)定的標準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準不合理,盡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敗趨于合理化,這樣的自慰可以使兒童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沖突。
2、精神勝利法
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現(xiàn)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自我保護
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后,舉出眾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4、推脫責任
這些兒童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于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里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這些自我安慰通常都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是一個讓自己不努力的理由,久而久之跟不上了之后就真的開始認為自己不行了,就真的開始自我貶低了,慢慢的就產生了厭學情緒,厭惡周邊的人。甚至變得沉默寡言。自閉孤獨等等。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不易糾正,所以應當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處理才是。
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啟蒙兒童情緒
一般高情商的人高明之處在于他們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本篇文章將帶領媽媽們讀懂與認清情緒,學習如何不生氣處理孩子的事情與控制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1.控制情緒只為更好的認清自己
相信是個人都會看不慣,并且譴責這種行為!
但我們有沒有真正考慮過這種行為的背后有什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位媽媽這樣的行為呢?
其實這種行為不僅僅是這位“狂躁魔媽”的憤怒之舉,而是無法與孩子建立正常的聯(lián)結,所導致的的家庭悲??!
當孩子的需求受到媽媽的忽略時,孩子與媽媽間的連結方式便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由于孩子的需求常得不到回應,便會試著以其他方式來安撫自己,如吸吮手指、咬指甲、自我傷害等。
若一再得不到適當回應,這種「自我調適」的方式會變成一種習慣行為。
長久下來他們會覺得「無助」,覺得沒有人關心他,覺得媽媽不可靠且外面的世界不安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容易悲傷的性格。
而且媽媽有情緒問題,孩子日后也容易出現(xiàn)較多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習情形也會比一般小孩差!
因此,我們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2.學會正確梳理孩子的情緒
對于還懵懵懂懂的孩子來說,我們要如何教導他們認識情緒呢?小新媽教你3個方法!
1
幫孩子說出情緒感受
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在日常對話之中加入情緒的元素,在孩子有些情緒表現(xiàn)的當下,我們主動幫孩子說出這些情緒。
比如當孩子完成拼圖時,我們可以說:
哇~你是不是覺得很開心
看到孩子扭扭捏捏不敢講話時,可以跟孩子說:
寶貝,你看起來很緊張喔~為什么緊張呢,可以和媽媽說說嗎?
一開始孩子對于自己的情緒感受較為模糊,這時候需要我們幫忙表現(xiàn)孩子的情緒感受及強度,比如:
寶貝,你現(xiàn)在看起來非常生氣哦~ 寶貝,你現(xiàn)在有一點難過~
這樣,孩子便能夠有機會學習到,原來我現(xiàn)在的狀況是叫生氣、難過。
2
借機認識他人情緒
當我們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趁機引導孩子認識各種情緒。
比如:
媽媽今天在路上走路撞到東西,腳現(xiàn)在很痛,我心情很難過~
再讓孩子看看媽媽的腳,以及一臉難過的表情,孩子便會了解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時,我的爸媽會有怎樣的心情。
3
善于運用情緒繪本
坊間有許多適合孩子閱讀的情緒繪本,都是很好的工具。
由于情緒概念較為抽象,如果孩子有些詞匯不太能夠理解,我們可以舉出孩子日常生活的例子,把繪本與生活經驗連結,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了解。
3.
當孩子鬧情緒時,有些爸媽會忍不住動起怒火,這樣其實是不可取的!
那到底我們應該怎么做比較妥當呢?這4點很重要!
1
先控制住我們的情緒
情緒不只是小孩有大人也有!
當孩子鬧情緒時,我們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若是我們自己的情緒也爆炸了,便沒有辦法回應孩子的需求。
對于原先的規(guī)定也無法理性看待,可能會變成抒發(fā)式的罵人,這對孩子的情緒認識是沒有一點幫助的。
而我們想要控制自己好情緒,首先就要先照顧好自己。
如果我們一直照顧孩子,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太疲累了,便很容易對孩子的一些小事暴怒。
在此,小新媽建議各位爸爸媽媽,應該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于勞累,幫自己找到情緒的出口。
并且夫妻雙方要有個共識,若一方感覺快受不了的時候,另一方要能夠立即支援。
這種支持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維持良好的狀態(tài),也能順利幫助鬧情緒的孩子面對情緒問題。
2
簡單回應孩子的感覺
當孩子鬧情緒,我們很多爸爸媽媽總是會不停地追問著孩子:
寶貝,你怎么了?你要說阿~你不說,媽媽怎么知道?
這樣不斷逼著孩子說話,孩子反而越說不出話來,因為人在有情緒的時候是說不清楚話的。
小新媽建議各位爸爸媽媽,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去問孩子,可以自己先猜猜看孩子怎么了。
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肢體表情,再做出簡單的回應。
比如:
媽咪看到你很生氣、媽咪看到你很難過~
我們先回應孩子的感覺,當孩子發(fā)現(xiàn)我們知道他的感覺時,情緒就會慢慢緩和下來。
如果孩子沒有這么快緩和也沒有關系,我們只要繼續(xù)陪著孩子就好。
3
提供選項給孩子選擇
等到孩子的情緒緩和之后,我們可以提供幾個孩子可能鬧情緒的原因給他選擇。
若是孩子能夠說的出來問題所在,我們就可以順著處理。
如果問不出來,也沒關系,就繼續(xù)陪伴著孩子。
有時候,孩子鬧情緒挑戰(zhàn)了我們的規(guī)矩,我們也不要急著指責或評價孩子!
因為孩子不會因此而停下鬧情緒,就算停了下來,也只是暫時屈服在威嚇之下,其實心中并不服氣。
不妨就讓孩子繼續(xù)抱怨!
4
理解及討論其中困難
在孩子的情緒稍微緩和之后,我們再告訴孩子規(guī)則是什么,可以這樣說:
寶貝,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不過,我們說好規(guī)則就是這樣,媽媽知道你做不到,但媽媽只是想跟你討論你做不到的困難是什么。
如此一來,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地和我們討論,否則孩子會認為:
做不好我已經感覺十分挫折了,爸媽還一直罵我。
這只會讓孩子更加生氣。
沒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一位好父母,大多是真正當了爸媽之后,才開始學習。
或是從過往的長輩經驗之中得到信息,但長輩不會教我們怎么處理孩子的情緒,市面上的書本大多也是處理孩子的行為 。
因此,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我們的情緒也被引爆了。
通常就是指責性斥罵或直接對孩子做出評價,而不是單純針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進行引導!
這樣做的結果只會是,我們的情緒很激烈,而孩子的情緒也沒緩和,最終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
所以啊,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從小給孩子建立好的情緒教養(yǎng)更重要!
孩子還小,路還很長,成長階段還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正確引導!
與其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不如先改變自己!
就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吧!
管理兒童情緒的方法
一天中感到最自由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半以后,精力旺盛得可怕的小家伙終于上床睡覺了。靜下來仔細想一想一天中和孩子的相處,發(fā)現(xiàn)讀再多的書,懂再多的道理,總還是會有想發(fā)火的時候,也有板起面孔說教的時候。
尤其當孩子大喊大叫時,我便開始懷疑溫柔的勸說是否正確,是不是“狂風暴雨”更容易讓孩子長記性。
比如昨天茜茜一直要在小區(qū)輪滑,下雨了卻鬧脾氣不肯回家,對我喊叫。我覺得很丟臉,每天那么耐心的跟她講道理,教她怎么控制心里的“小惡魔”,為什么還是不管用。板起面孔讓茜茜回家,她哭的時候不管她繼續(xù)往家走。一邊走一邊心里在糾結,到底該沖她發(fā)火還是繼續(xù)講道理。最后我選擇了停下來等她,給她臺階下,握手言和。
孩子錯了還是我錯了?
為什么下雨就不能在外面輪滑?如果她自己能接受可能會感冒發(fā)燒的結果,還是選擇不回家,為什么必須強求她回家?
她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為什么會大喊大叫?
重新學習一遍關于兒童情緒的知識,提醒自己,應該“接受孩子的情緒,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
.
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價值:
這些負面情緒,不是給我們力量就是指引我們新的方向,了解了。就可以運用。
憤怒——是給我們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
痛苦——給一份動力擺脫方向(青蛙與熱水);
恐懼——是不想付出以為需要付出的代價;
困難——是以為付出比收取的更多;
失望——對己:不接受自己,對人:想操控的企圖失敗。
煩躁——不該放在這里,可是不得不在;
委屈——把自己放低,你沒給我應該的;
無奈——已知、已做的不管用,需找全新的方向,但沒有找到;
愁——我不愿意站在這里,可不知道到哪里去(無力);
慚愧——內疚、遺憾,以為完全的事里還有沒完成的部分;
恨——毀滅自我或他人,是唯一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情緒。
傳統(tǒng)無效的處理方法:
“交換”——就是對有情緒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價值,讓這個人拋開情緒,例如“不要哭了,我給你買……”或者“不要不開心了,我?guī)闳コ浴边@份交換,因為沒有針對引發(fā)情緒的事情做過什么,所以只有短暫的轉移效果,過后情緒又會回來,其實,這也是“逃避”的招數(shù)而已;
“懲罰”——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是不應該有的。誰有負面情緒就是他的錯,應該受到懲罰,所以對有情緒的人說的話里面充滿懲罰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再……就揍你!”或者“跟你說話就生氣,我們還是不說了?!鄙磉叺娜瞬荒軠贤ǎ亲畛S玫膽土P對方的武器之一,使陷入情緒的人更受到隔離和孤獨,更難跳出來了;
“冷漠”——碰到孩子有情緒求助的時候,叫他們“自己搞定”。例如“這些事,別人幫不了的,還是自己冷靜去想想吧”。,這樣的話,使有情緒的人就像墮入了情緒的黑洞一樣,感到十分孤單和無力;
“說教”——是父母在無計可施時最常見的一招,就是對有情緒的人說大量的道理:應該怎樣、什么不對……但對事情的解決,或是情緒的舒緩完全沒有幫助,他們堅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嘴里說的都是無法反駁的東西,但是就沒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辦法。有情緒的人面對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緒只會變得更差:“你真是煩死人了”孩子在心里就這么喊。
有效的EQ型處理:
“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孩子有情緒,同時接受這個有這份情緒的孩子。這可以用類似以下的話表達出來:“我看到你有些不開心,愿意跟我談談嗎?”或者“你的樣子糟透了,坐下來告訴我有什么事?”假如你裝著沒有看到他(她)的情緒,或者否定他的情緒,例如“你又鬧情緒了!”、“什么事又發(fā)脾氣了?”等,你便是在把他推開了。
“分享”——這一步里,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緒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他總是先說事情:誰、誰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須把他的注意力遷移到他的情緒感受上,例如“現(xiàn)在你感覺怎樣?”、“原來你受到委屈了?!薄ⅰ八@樣對待你感到憤怒或者悲傷?”當對方回答是憤怒時,你繼續(xù)問:“憤怒的背后是什么?失望或無力感”;不斷的把注意力引向身體感覺或者情緒感受上,待對方說出大約6個這樣的詞語時,你會發(fā)覺對方已經開始平靜下來,或者聲調降低了、身體動作減少了?,F(xiàn)在,你可以問對方引起情緒的事情了。當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進入第三步。
“設范”——在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對之加以語言上的肯定,例如“你覺得他這樣做很不合理,難怪你這么生氣啦?!薄澳阋呀洔蕚淞诉@么長時間,突然取消,你當然失望啦?!币话闱闆r下,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對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對方的情緒(“事情不如意當然生氣啦”)肯定的行為會使對方說“是呀”、“對呀”“就是嘛”等的話,這時,在心里對方已經認為你站在他的一邊了。接下來,你向對方指出事情中他需要改變的地方,你不可以直接說出對方的不對,或者應該怎樣做,因為這樣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與對方對立的位置,使剛才建立出來的心理效果破壞了。你應該從對方的位置出發(fā)指出需要的部分,例如:“可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相處,他每天這樣不講理你便每天生氣,你會變得很辛苦的呀!”或者“你雖然準備這么久了,可因故取消是你控制不了的,但你可以控制‘怎樣才能開心’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現(xiàn)在這樣說,對方當然會容易接受改變了。
“策劃”——就是對未來行動做些計劃,目的是讓自己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你用一句話做這個部分的概念基礎:“凡事都有三個解決的辦法嘛!”你可說:“想想你怎么做他對你的態(tài)度會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選擇,是你能夠在活動取消后還能開心的度過這一天?”引導對方看到其他可能性,對方的負面情緒便不會再出現(xiàn),同時也會有更積極的表現(xiàn),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權掌握在手里了。
兒童情緒障礙的五個特點
兒童情緒障礙主要是指在兒童發(fā)育的過程當中一些情緒問題,是以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疾病。這組疾病包括了很多種類,比如兒童分離性焦慮,兒童廣泛性焦慮,兒童恐懼癥,兒童社交恐懼癥,學??謶职Y,兒童癔癥,兒童強迫癥,以及適應障礙等等。其中分離性焦慮、恐懼性焦慮和社交性焦慮是兒童特有的。
在國際診斷標準當中,兒童情緒障礙被描述為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的行為與情緒障礙。以前把它叫做兒童神經癥,但是由于兒童的情緒分化不像成人那么明顯,所以就把它改為兒童情緒障礙。兒童情緒障礙的發(fā)病率在國外列位兒童心理問題的第二位,我們國家是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是兒童行為問題和發(fā)育障礙。
兒童青少年是一個生長發(fā)育當中的個體,所以跟成年人不一樣。他們的情緒發(fā)育和情緒障礙都有自身的特點。
兒童情緒發(fā)育的三個特點:
1. 兒童情緒發(fā)育主要是取決于于遺傳,也就是神經系統(tǒng)的成熟程度和他所處的環(huán)境,所謂的環(huán)境最重要指的是依戀關系的質量,這兩個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取決于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2. 兒童情緒發(fā)育是一個不斷分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有些問題隨著成長就消失了。
3. 兒童情緒發(fā)展受到認知和行為的影響,任何影響到兒童的認知和行為的一些因素,就有可能對兒童的情緒發(fā)展產生影響。
兒童情緒障礙的五個特點:
1. 臨床表現(xiàn)比成人簡單,往往以某一個癥狀比較突出,或者是以軀體的癥狀為主。
2. 在學齡前兒童的情緒障礙類型比較難以劃分。隨著年齡慢慢地增長,臨床分型才逐漸逐漸地跟成人相似。
3. 在學齡前期或兒童期,情緒障礙的情況跟男女的性別關系差別不大。到了少年期以后,女孩子就開始增加了。
4. 兒童情緒障礙的病程是暫時的,很少持續(xù)到成人。
5. 兒童的情緒障礙跟成人期的神經癥之間沒有什么明顯的內在聯(lián)系。
兒童情緒管理的訓練方法
常見情緒問題兒童
我搭積木如果搭不好,就會把所有積木都推倒拂袖而去;
我的滑板車晚幾天到我就急得全身直冒火;
我不能忍受枯燥的任務,尤其不能排隊,久一點就急得我要上躥下跳啦;
特別生氣時,我想打人,想罵人,還想摔東西……事后我也會后悔,可是總是控制不好自己!
碰不得
總是翹著嘴巴,總覺得自己好倒霉;
什么事都不敢和家里人商量,總是擔心家里人不同意;
家里人叫做的事總是不情愿!總是覺得不開心!但是又不敢說;
愛抱怨
想跟同學們玩,可是總容易誤會同學的意思;
老師也不喜歡我,同學們常故意惹我煩;
媽媽故意讓我多學習,外婆很小氣不肯給我買玩具;
我總是莫名其妙心煩,想發(fā)火。
兒童情緒管理
其實孩子不是不服管教,不聽話,易怒或者“情商太低”,而是需要多一點幫助掌握多一些技巧來保持平和穩(wěn)定的情緒。
因此,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一直堅持開展兒童情緒管理訓練,不僅僅是讓孩子變得“聽話”,而是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成為情緒的主人,讓整個家庭擁有更好的情緒氛圍!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
“
讓孩子學會識別及談論情緒、理他人的感受,學會自我調整和管理負面情緒
認識情緒規(guī)律,擁有更好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情緒控制力,表現(xiàn)出更穩(wěn)定的情緒、更好的親子關系,更好的學校適應。
父母也參與學習,教導孩子認識管理情緒,同時擁有更平靜的心態(tài)和理智的方式來處理自身的情緒,提升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