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病愈后當心“心理病”
發(fā)布時間:2022-03-02 寶寶入園 小學預防艾滋病總結 學校艾滋病防控總結妞妞是個性格開朗、活潑大方的小朋友。前段時間,因為患病住院治療,出院后又在家里休息了兩個月,當她再次跨進幼兒園大門時,簡直像換了個人似的,整天坐在教室一角,動不動就眼淚汪汪。老師覺得很奇怪:怎么得了一場病,這孩子的性格都變了?其實,這種性格的改變反映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身體康復后,性格改變較為常見。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患病以后又患“心病”呢?
1.家長應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解釋生病的緣由,告訴他到醫(yī)院看病、治療的重要性,減輕其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漸漸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孩子患病后,正常生理活動受到擾亂,精神、體力均受到影響。對他們多些關心、照顧是必要的,但也不能一味遷就。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對于病程長,需要久治、久養(yǎng)的孩子,根據(jù)病情輕重,安排好起居生活,避免養(yǎng)成懶散習慣。進行適當?shù)膽敉饣顒雍陀螒?,可以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不過,應避免因過分貪玩而疲勞。yJS21.com
3.盡可能讓孩子生活自理。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疾病恢復情況,要求他達到同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對于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保持樂觀情緒、縮小與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4.調(diào)劑好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生病后活動空間減少,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有適當?shù)挠螒?、學習活動。
孩子性格的可塑性極強,如果孩子病愈后出現(xiàn)妞妞那樣的性格改變,在加強營養(yǎng)和體育鍛煉的同時,恢復正常教育,一般情況下都可以糾正。所以,當孩子病后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家長要針對病因進行處理,只要處理得當,孩子的性格大多可以恢復正常。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寶寶小毛病不必過分擔心
啃腳丫、舔舌頭、瞥眼睛……看到孩子這樣,媽媽們心里直打鼓: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兒童發(fā)育問題專家認為這幾種情況家長不必擔心。
一、“天呀,他總是喜歡嘗他的腳丫子!”
出現(xiàn)年齡:4個月
小嬰兒的眼睛和頭的活動方向通常能透露出他的興趣所在。從嬰兒開始注視著自己的手時,我們可以推斷,他現(xiàn)在開始對了解自己充滿興趣。
接著,孩子會發(fā)現(xiàn)他自己有腳,然后,他會把腳抬起來放到嘴里“嘗嘗”,去感覺,去體驗,然后再放開。這樣的行為能幫助他形成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及動作機能的控制感,增加他們的信心和對環(huán)境的信任。
二、“不停地跑,還經(jīng)常會撞墻!”
出現(xiàn)年齡:2歲
淘氣的2歲,也是探索的2歲。當他掌握了走和跑的技能,有了行動的自由后,就開始東奔西跑。
有著天生探索熱情的他,看到什么東西,就想馬上把它抓到手里,感受一下那到底是什么。
他跑的時候直沖目標而去,根本不會注意周圍環(huán)境。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眼睛對距離的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一下子就撞到墻上。
三、“不停地說‘不’!”
出現(xiàn)年齡:2歲
2歲,正是“控制與反控制”的階段,他要通過自己的發(fā)聲來得到他想要的。比如,從外面玩回來,孩子把衣服脫了隨手扔在地上,爸爸說:“你把衣服掛起來?!焙⒆泳蜁舐暤卣f:“不!”
不要苦惱,這是寶寶的“第一反抗期”到了。說不,正是孩子自我意識出現(xiàn)的標志,他在試圖控制周圍環(huán)境。父母可以溫和而堅定地堅持你的要求,這正是規(guī)則建立的開始。直到3歲,淘氣的孩子又會變“乖”。孩子的發(fā)展總是螺旋式上升,比如他會由淘氣到安靜,然后再淘氣,再安靜……這個過程將會一直持續(xù)到十幾歲。
四、“他變成了小話嘮!”
出現(xiàn)年齡:4歲
4歲,正是一個不停說話的年齡。在幼兒園里,課堂休息時間往往充滿了孩子的喧鬧聲。正是在不停地講話中,孩子練習著語言,學習著游戲規(guī)則,釋放著情緒壓力。
如果你嫌他“嘮叨”,而讓他沖著墻說,那么,你將錯過一個聽孩子講話的機會。作為父母,不管多忙都需要學會傾聽孩子。這會幫助你了解孩子的情緒、需要等內(nèi)心世界。
五、“開始舔舌頭!”
出現(xiàn)年齡:5~6歲
5歲的孩子不像4歲那樣嘮叨不停,相對安靜了下來。在5歲半的時候,他們會有一個變化,經(jīng)常把舌頭伸出來舔嘴唇下方——尤其是做作業(yè)的時候。
6歲的孩子,還是喜歡動舌頭,但是舌頭是在嘴里面,舔著外側(cè)下牙床來回運動。也許你還會聽到很多奇怪的聲音。注意看孩子的嘴!這時候孩子進入了換牙期,中間的門牙掉了,封不住唾液,所以就會出現(xiàn)吸唾液的聲音。
看看6歲孩子用過的鉛筆,大都是被啃過的。此外,他們坐在桌旁吃飯的時間也比較長。這是因為吃飯時他總想說話,但是因為沒有門牙,飯粒就會因為張口說話掉在飯碗里!
六、“他怎么總是瞥眼睛?”
出現(xiàn)年齡:6~7歲
四五歲的孩子剛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時,眼睛會四處轉(zhuǎn)著看:多美麗的房間,我愿意多待一段時間!
但到6歲,孩子的眼睛就會向上瞥著,趁人不注意時再掃上兩眼。比如,老師問他:“你的作業(yè)呢?”他說:“我忘了?!比缓笱劬蜁蛞贿吰橙?。
7歲的時候,和他說話時,他的眼睛瞥向一邊的角度會更大。老師在黑板上寫很長的字,孩子都可以看到。直到8歲,孩子的眼睛才像又會“運動”了,可以轉(zhuǎn)了。到8歲以后,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他會直直地看著你。
寶寶剛?cè)雸@為何易生病
專家解釋:剛?cè)雸@的寶寶生病主要的原因,小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
1、6個月之前的嬰兒,需要靠母體內(nèi)的抗體來維持自身的免疫,防止疾病。6個月以后,小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生病來建立自己的抗體和免疫系統(tǒng)。但是由于6個月到一歲半甚至兩歲都是在家庭中養(yǎng)育,環(huán)境比較小,交叉感染和傳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個月到兩歲之間的生病率并不高。但是這個時候小孩子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所以寶寶一進入幼兒園,這個弱項就表現(xiàn)出來,在幾百個小孩子共同生活的集體環(huán)境當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上百倍增加,生病就變得非常容易。
2、由于小孩子還有個入園適應問題,所以在入園后有一段時間小孩子處在高發(fā)病狀態(tài)。
解決方法,盡早完善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
專家表示:對此現(xiàn)象,爸爸媽媽莫著急,應和幼兒園配合,建立寶寶自己的“防御”系統(tǒng):
1、要有意識到把病控制在有發(fā)病但是體溫不要到39度以上,感染不要到肺部嚴重感染,要控制在輕度感冒、低燒的情況下,不僅不用太多的憂慮,而且要意識到這是在成長期間,每一個小孩子都必須經(jīng)歷的。
2、必須幫助小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tǒng),而自己免疫系統(tǒng)的建立,只有一條途徑———生病,有抗原才有抗體,才建立自己的抵抗力。所以在幼兒園階段,經(jīng)常生病是一個大多數(shù)人要面對的規(guī)律。
另外,幼兒園老師要意識到護理質(zhì)量的高低,會使疾病有差異,護理不好,會使生病的概率人為地增加很多。幼兒園和爸爸媽媽應該好好配合,把抵抗力下降的因素解決掉,同時還要注意小孩子的營養(yǎng)。如果配合好了,小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病,加強運動、加強營養(yǎng),小孩子的體能會越來越好,疾病會越來越少,上中班以后生病就會越來越少,大班和小學基本上就不會生病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逐漸發(fā)育成熟,抗體的產(chǎn)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孩子在3歲以后,機體抗病能力較3歲前會有明顯的提高。但初入幼兒園,生活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接觸的人群也相應加大,對于更多更廣泛的病菌,寶寶身體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免疫機制,因此這段時期的寶寶也會比較脆弱,很容易生病。
丙種球蛋白是預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萬能藥嗎?丙種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僅對預防甲型肝炎、麻疹有一定預防和減輕病情的作用,并不具備預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另外,長期反復地注射丙種球蛋白,不僅會使自身合成丙種球蛋白的能力受到抑制,降低抗病力,還有可能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
如果寶寶是反復呼吸道感染,可能是體內(nèi)缺乏VitA、鈣、鋅等營養(yǎng)素,應及早去醫(yī)院診治。
提升方案:
●減少壓力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導孩子放松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讓壓力壓垮孩子的免疫力。
●少吃含糖食物糖會降低白細胞的活力,削弱它們對細菌的反應能力。
●多和其他孩子接觸根據(jù)2000年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期刊》的研究,1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時即和較年長的手足或托育機構里的小朋友相處,日后罹患氣喘的幾率減少一半。此外,通過接觸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應,增強他的免疫系統(tǒng),降低對過敏原起反應而引發(fā)氣喘的機會。
●天涼慢添衣服耐寒鍛煉是提高寶寶對寒冷反應靈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沒有經(jīng)過寒冷鍛煉的寶寶,反而更容易感冒。一般來說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單衣就行了。
寶寶剛?cè)雸@,為何易生???
從一個在父母照顧下的寶寶,過渡到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孩子有一段磨合期。磨合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并且與嬰幼兒時期家人對孩子嬌慣的程度有關。一般剛?cè)胪械男殞氂幸韵聨追矫娴谋憩F(xiàn)———
⒈精神方面:精神緊張,經(jīng)??摁[、睡眠不安、夜間驚醒哭鬧喊叫,一般女孩子比男孩子明顯,這是因為寶寶離開家人的保護,剛到一個陌生的新環(huán)境失去安全感。
⒉飲食方面:食欲下降,平時在家飲食沒規(guī)律、不定時吃飯、挑食的孩子更明顯。有些孩子自己不會用餐,必須別人喂飯,到幼兒園以后更不適應。
⒊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由于精神緊張、哭鬧不安、睡眠不安、飲食不佳、造成機體臟腑功能失調(diào)。加上秋天又是冷熱變化無常的季節(jié),再加上幼兒園孩子多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寶寶去幼兒園以后,體質(zhì)偏弱,適應能力差的孩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發(fā)燒.
對剛?cè)胪械膶殞殤摫都雍亲o。在精神上應該注意多安慰,寶寶哭鬧時不要斥責,或用“去托兒所”等語言恐嚇。對剛?cè)胪械膶殞殤摪磿r接寶寶回家,告訴寶寶“如果不再哭鬧,第一個接寶寶回家”,使孩子有安全感。千萬不能因工作忙,晚接孩子,只剩寶寶一人等在幼兒園。這樣經(jīng)過幾天,孩子對新環(huán)境慢慢熟悉了,對阿姨產(chǎn)生了感情,而且幼兒園孩子多,玩具也多,逐漸消除恐懼心理,很多寶寶主動要求去幼兒園找小朋友玩。
在飲食方面應該多給易消化、有營養(yǎng)的飯菜,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纖維素。不要怕寶寶在幼兒園吃得少,每天回家后給孩子加餐,吃很多魚肉油膩的飯菜,反而不易消化吸收。孩子回家之后鼓勵多喝水,因剛?cè)ネ袃核膶殞毑粫鲃右?,阿姨按時喂水時,寶寶不喝,這樣哭鬧厲害再缺水,就容易咽干上火。
隨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但要遵循“春捂秋凍”的諺語,不要過早穿太厚的衣服。一旦寶寶有感冒癥狀,應及時去醫(yī)院治療,不要耽誤成氣管炎和肺炎。對剛?cè)胪锌摁[厲害或連續(xù)生病的寶寶,不要“三天打魚、二天曬網(wǎng)”,還是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渡過困難和磨合期。大多數(shù)寶寶最終是能夠喜歡幼兒園生活的。
5招緩解入園焦慮
1、提前幾天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接觸老師和新環(huán)境,減少陌生感?;蚶蠋熐捌谶M行入戶家訪,讓幼兒從本能上接受老師、信任老師。
2、家長在家中先將孩子的生物鐘盡可能調(diào)整得與幼兒園一致。
3、將孩子特殊的生活習性與老師進行溝通,以便老師有針對性地給予照顧。
4、以愉快的語氣跟孩子描述幼兒園的生活,或通過文學作品、童話故事向孩子傳達與大家一起生活的意義與趣味。
5、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讓老師準確了解孩子的需求。
寶寶入園后老生病這5點要做好
有媽媽說,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后,感冒反反復復的,營養(yǎng)吸收好像沒以前好了,抵抗力好像也下降了!
其實,寶寶入園愛生病,很多時候是因為環(huán)境改變,寶寶暫時未適應導致的。再加上,在全新的環(huán)境里,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都與家里有很大的不同,寶貝在努力做出調(diào)整適應新生活的時候,難免就會出現(xiàn)不適的情況了。
要避免寶寶上幼兒園時生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了。媽媽們平時要做好以下的這5點,能讓寶貝身體更棒,適應力更強。
1、保證營養(yǎng)攝入
現(xiàn)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部分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的,孩子想吃什么家長一般都能滿足,但在飲食結構的合理安排上卻往往存在誤區(qū),以至于營養(yǎng)跟不上生長發(fā)育的需求。
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奶類攝入不足。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滿1周歲之后就可以吃成人食物,于是減少了奶量攝入,飲食趨于成人化,這些都是不對的。一般認為,3-6歲的孩子也還是可以通過喝配方奶來補充營養(yǎng)的,只是這個階段應該喝4段的配方奶哦。
2、飲食多樣化
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能讓孩子身體更健康。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飲食都比較精細,也普遍著重于高營養(yǎng)難消化的食物,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建議媽媽們適當給寶寶吃些粗糧,粗糧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能均衡營養(yǎng)。
3、不盲目排斥零食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常常都會喊餓哦。一方面因為孩子的運動量加大了,另一方面可能與孩子沒有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有關。這種情況下,媽媽們可以給寶貝準備一些零食,這樣寶寶回家后可以及時補充能量。建議選擇天然、清淡、有營養(yǎng)的零食,比如新鮮的蔬果或奶制品,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鈣含量高的,還可以選擇一些堅果干果類零食。
4、多進行戶外鍛煉
要想擁有更強健的體魄,適當?shù)腻憻挶夭豢缮?。平日里,爸爸媽媽們應該帶寶貝到空氣新鮮、人少的地方進行戶外鍛煉,散散步、慢跑,進行有氧運動,這些都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哦。
另外,平時還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這些對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也是大有益處的。寶寶上幼兒園的話,媽媽可以給寶貝準備一個保溫杯,方便上下學的時候喝水。
5、適當增減衣物
天氣變化大,在忙著給寶寶增添衣物的同時,也要考慮寶寶活潑好動容易出汗的天性。出汗之后不及時更換衣物,很容易著涼感冒哦。所以,媽媽們可以在寶寶的小背包里帶上一件底衫,方便及時更換,也可以準備一個馬甲外套,穿搭方便,穿脫簡單,換季時節(jié)的必備單品哦。
此外,還要教導寶寶勤洗手,愛衛(wèi)生。守護寶寶的健康,需要爸爸媽媽們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感統(tǒng)失調(diào) 城市寶寶流行病
一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現(xiàn)代都市兒童的“流行病”
感覺統(tǒng)合是指大腦和身體各感覺器官相互協(xié)調(diào)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huán)境內(nèi)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huán)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tǒng)”。
感覺統(tǒng)合學習貫穿人的一生,每個孩子都需要,感覺統(tǒng)合不足的孩子在幼年時也許癥狀不明顯,可是到了學齡期,在學習能力方面就可能會顯得有些笨拙、人際關系敏感、社交能力差、害羞退縮、心理素質(zhì)差等等,這些現(xiàn)象往往造成高智商、低情商、低成績,讓家長和教師非常操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許多不滿意的事可以重做,唯有感覺統(tǒng)合不足的現(xiàn)象不能,如果錯過了孩子的最佳訓練時機將遺憾終身、無法彌補!
人的各種感覺系統(tǒng),并不是單獨發(fā)揮作用的,必須被統(tǒng)合起來才能使人完整地認識外界。但近年來,大城市中兒童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的發(fā)生率不斷攀升,它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這是為什么呢?
1在孩子最需要受到感覺刺激、讓各種感覺相互配合、協(xié)調(diào)的時期,缺乏合適的訓練。比如對10個月的孩子來說,需要通過爬行來鍛煉注意力,訓練頸部肌肉的力量。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得到相應的訓練,就有可能影響他的感覺發(fā)展。
2孩子看電視過多也會導致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因為在看電視時,孩子往往只利用聽覺信息來解決問題,視知覺方面得不到開發(fā)和利用。
3很少在大自然中玩。過去的孩子經(jīng)常在野外奔跑,感覺自然得到開發(fā),根本不需要特別的訓練,而現(xiàn)在這種機會大大減少了。
你的孩子有沒有這些問題——寫字的時候經(jīng)常漏掉筆畫而自己不知道?對老師的提問總是“聽而不聞”?上課時,看了幾分鐘黑板,就要東張西望?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也許你認為這是孩子不認真造成的,但有些情況下,孩子有這些異常表現(xiàn)是因為他身體的感覺器官協(xié)調(diào)系統(tǒng)出了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
二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兒童的5個特點
如果孩子患有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一般會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動作不靈活。比如有的孩子不會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會翻跟頭,有的不敢登高、蕩秋千等。
如果他白天還是睡得少,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早上讓他有多種體能活動,消耗一些體力。
2、睡前半小時少興奮,不玩活動性游戲。
3、讓睡覺的地方盡量安靜,拉上窗簾。
4、在中午只睡一覺。把他抱上床,拍拍、哼哼,不說話
夜間如果睡得不踏實,要醒來,可以做這樣一些事度試:
1、睡前洗個熱水澡,改變一下身體的狀態(tài)。
2、把屋內(nèi)的燈光調(diào)暗、關掉電視機、把可以分心的東西拿開。
3、看看被褥的溫度是否太冷、太熱,這很重要。
4、最好讓他一個人睡小床,小床就放在大人床旁邊,好照顧,又使他有安全感。
5、盡量安靜,拉上窗簾。
6、拍他上床,拍拍、哼哼,不抱他起來。
7、睡前不玩興奮的游戲。
8、多陪他一會兒,等他睡踏實了再離開。
9、夜里醒一兩次是正常的,可以拍拍他、哼哼,但是不要抱他起來,因為一抱起來就有放下的問題,反而會使他全醒了。
心理疾病“盯上”兒童
4歲男孩小軍今年讀小班,幼兒園的老師都說,小軍是個讓他們頭痛的小孩?!斑@個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強了,無論是學習還是體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動,他樣樣都要爭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發(fā)脾氣。”一次,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排隊出門散步,小軍非要當“領頭兵”,老師不讓,他就坐在地上發(fā)了半個多小時脾氣。上課的時候,如果有小朋友歌唱得比他好,舞跳得比他棒,他就開始鬧別扭……
3歲的小女孩阿雅則是另一種情形。從到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她就總是縮在一個角落,不和小朋友們交往。老師點名讓她做游戲或者答問題,她不但緊張得答不出來,有時候更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上了不到一個星期,她就哭鬧著不肯再來了,每次媽媽帶她來到幼兒園門口,她就說自己肚子疼,結果一回到家病就全好了……
相比之下,9歲的小風更讓同學和老師捉摸不透。大多數(shù)時間,他對同學都是冷冰冰的,平時大家叫他一起玩,他都是愛理不理的。但是有時候,他又會突然變得非常熱情,和這個同學抱在一起,又要到那個同學家玩。
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孩子發(fā)些小脾氣,他們都存在著心理問題,如不及時治療,后果嚴重!
心理疾病直撲兒童
廣東省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戚元麗博士說,近兩年小朋友們看心理病的多了很多,她本人平均每天都會接診6個左右病例,周末更多。廣州市教育局不久前在英雄廣場舉辦了一場大型的兒童心理衛(wèi)生保健咨詢會,結果很多家長都來咨詢孩子的心理異常現(xiàn)象……“以前,我們都覺得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單純的,他們是無憂無慮的。沒想到短短幾年間,心理疾病就由成年人那里直撲向兒童……”東山區(qū)一所著名小學的校長感概地說。
戚元麗博士專門從事兒童心理健康研究,她說,目前困擾兒童的精神心理問題有很多種,主要有抑郁癥、焦慮癥、多動癥、情緒障礙、睡眠障礙、人格障礙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多動癥和抑郁癥。多動癥是較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在普通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高達8%,而且很容易就被家長忽視。這些兒童是典型的“坐不住”,他們無法或很難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這樣的孩子經(jīng)常表現(xiàn)得十分淘氣,缺乏耐心,就算坐在凳子上,他們的手里也要玩弄一些東西;有些孩子雖然表面很安靜,但卻“神游四方”,上課經(jīng)常走神,剛剛說完的話也會突然記不起……
患抑郁癥的孩子則是對什么都不敢興趣,對課堂和游戲都表現(xiàn)得很淡漠和退縮,很少有笑容,甚至總有被人拒絕和討厭的感覺,還會持續(xù)的自我譴責。長期抑郁的孩子還會出現(xiàn)厭食、體重下降、失望等情況;但有的抑郁的孩子也會表現(xiàn)得過度好動、具有攻擊性。
戚博士稱,兒童的心理問題對其健康成長會造成很大障礙,幸好一般都還仍于早期,及時發(fā)現(xiàn)比較容易治愈。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任由其發(fā)現(xiàn)下去,很有可能就會成為精神疾病,甚至會有人格分裂、自殺等情況出現(xiàn)。
寶寶入園生病的真正原因
本來送寶寶入幼兒園就是“解放”父母,讓他們能安心工作,可是寶寶接二連三地病倒,一下子使得父母變得被動起來,一會兒請假帶寶寶去看醫(yī)生,還要請假照顧生病的寶寶,可是這樣請假,勢必會讓父母在護理病寶寶的同時還要為自己的前途擔起憂來。
有什么方法能讓剛?cè)雸@的寶寶不生病
專家解釋:剛?cè)雸@的寶寶生病主要的原因,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
1、6個月之前的嬰兒,需要靠母體內(nèi)的抗體來維持自身的免疫,防止疾病。6個月以后,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生病來建立自己的抗體和免疫系統(tǒng)。但是由于6個月到一歲半甚至兩歲都是在家庭中養(yǎng)育,環(huán)境比較小,交叉感染和傳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個月到兩歲之間的生病率并不高。但是這個時候孩子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所以寶寶一進入幼兒園,這個弱項就表現(xiàn)出來,在幾百個孩子共同生活的集體環(huán)境當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上百倍增加,生病就變得非常容易。
2、由于孩子還有個入園適應問題,所以在入園后有一段時間孩子處在高發(fā)病狀態(tài)。
解決方法,盡早完善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
專家表示:對此現(xiàn)象,父母莫著急,應和幼兒園配合,建立寶寶自己的“防御”系統(tǒng):
1、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tǒng),而自己免疫系統(tǒng)的建立,只有一條途徑———生病,有抗原才有抗體,才建立自己的抵抗力。所以在幼兒園階段,經(jīng)常生病是一個大多數(shù)人要面對的規(guī)律。幼兒教育
2、要有意識到把病控制在有發(fā)病但是體溫不要到39度以上,感染不要到肺部嚴重感染,要控制在輕度感冒、低燒的情況下,不僅不用太多的憂慮,而且要意識到這是在成長期間,每一個孩子都必須經(jīng)歷的。幼兒入園
另外,幼兒園老師要意識到護理質(zhì)量的高低,會使疾病有差異,護理不好,會使生病的概率人為地增加很多。幼兒園和父母應該好好配合,把抵抗力下降的因素解決掉,同時還要注意孩子的營養(yǎng)。如果配合好了,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病,加強運動、加強營養(yǎng),孩子的體能會越來越好,疾病會越來越少,上中班以后生病就會越來越少,大班和小學基本上就不會生病了。寶寶教育
通過對上面的內(nèi)容的了解,相相信對于孩子入園生病的原因,也有所了解吧。我們的內(nèi)容針對孩子入園生病還提到了一些解決孩子入園生病的一些問題。希望這些對于新爸爸媽媽來說有一定的幫助。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生病問題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生病問題
孩子進入幼兒園,就如同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更何況孩子。
飲食水土不服
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huán)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huán)境后,他(她)的飲食起居習慣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比如,幼兒園里的飯菜一時不合寶寶的胃口,有挑食毛病的寶寶吃飯肯定不香,吸收不好,長期下來抵抗力自然也不好。
感冒
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是寶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的一種常見病。如上文所說,添減衣物不當,抵抗力差,細菌接觸機會多,感冒成為了寶寶“入園病”的頭號殺手。
帶寶寶去幼兒園時,要多帶一套衣服,如果衣服尿濕或天氣忽然轉(zhuǎn)涼,老師能有衣服及時給寶寶穿上。此外手機要時刻處于開機狀態(tài),讓老師能隨時聯(lián)系到?;丶液螅o寶寶吃些水果,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C都能提升抵抗力。
發(fā)燒
寶寶發(fā)燒有內(nèi)外原因,外在原因由新環(huán)境、溫差引起,內(nèi)在原因是身體潛在的扁桃腺炎、腸炎、氣管炎而引起的。找對病因,才能接觸寶寶生病痛苦。送寶寶去幼兒園時,上衣最好穿容易穿脫的小上衣,并且和幼兒園老師說一下:如果熱的話,幫寶寶脫下一件衣服。還要記得給寶寶多喝水。如果寶寶發(fā)燒,要讓寶寶多休息,發(fā)燒在38.5℃以下,可以先觀察,并多喝水,少穿衣,看看體溫是否能降下來。如果體溫超過38.5℃,最好及時就醫(yī)。
交叉感染
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huán)境復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shù)就會相應增多。通常像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等最容易交叉感染。
抵抗力差前面有交叉感染,后面是寶寶抵抗力差的小身軀,細菌病菌入侵指數(shù)再次直線上升!
分離焦慮
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寶貝必然有恐懼,害怕,焦慮的心情。在這種心情下,能吃飽睡好玩好嗎?內(nèi)在的不安因子只能通過小身板爆發(fā)了。及時疏導寶寶分離焦慮,用好玩有趣的事物吸引、鼓勵寶寶上幼兒園,幫助寶寶盡快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