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外星人長什么樣?》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方案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外星人長什么樣?》》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外星人長什么樣?》適用于大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猜測其他行星上人的外貌,并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能大膽猜測其他行星上有沒有人,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懂得與同伴分享創(chuàng)作緣由,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外星人長什么樣?》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猜測其他行星上有沒有人,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2、能猜測其他行星上人的外貌,并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
3、懂得與同伴分享創(chuàng)作緣由。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5、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對其他行星有初步的了解。
物質準備:外星人圖片若干張、畫紙40張、勾線筆40把、油畫棒每組一盒。
【活動過程】
一、以問答的形式引入,激發(fā)幼兒的思考與想象。
引導語:其他行星上有人嗎?說出理由。
小結:現(xiàn)在其他行星上有沒有人,我們都還不確定。有的小朋友們覺得其他行星上有人,那會長成什么樣的呢?
二、出示圖片,引起幼兒猜想和繪制外星人的欲望。
引導語:有些人和我們小朋友一樣,覺得其他行星上有人,他們覺得外星人長這樣,和你們想象中的外星人長得一樣嗎?(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畫出你們心中的外星人。
三、分享交流,體驗繪畫的快樂。
引導語:為什么你想畫這樣外貌的外星人?
小結:小朋友們畫的外星人都很特別,下課后,你們可以互相看一看,說一說,說不定你們畫的外星人是住在同一個行星上。
【活動延伸】
在建構區(qū)為外星人拼搭宇宙飛船或是拼搭你們覺得外星人需要用的東西。
小百科:外星人是人類對假象中的地球以外類人生命的統(tǒng)稱。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猜猜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意圖:在主題活動“我自己”中,我們根據(jù)主題目標“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以及分類核心經(jīng)驗“同樣一組物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設計了集體活動“猜猜有什么不一樣”。這一活動的重點在于請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不同”,并能按照這些“不同”將同伴或自己合理分到相應的圈中。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是為了幫助幼兒在之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按這些“不同”分組站圈。活動難點在于幫助幼兒通過觀察分析站在兩個圈中幼兒的不同提升分類能力。在幼兒猜測的時候,教師的提問“紅圈圈中是什么樣的孩子?綠圈圈中是什么樣的孩子”是為了提示幼兒觀察同一個圈中的幼兒有什么共同點,從而猜測他們是按照什么特征進行分類的。另外,游戲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一些有關游戲規(guī)則之類的問題對于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目標:1.觀察、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并能依據(jù)不同分類標準對人群進行分類,嘗試說出理由。2.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準備:1.紅圈、綠圈各一個(每個圈能容納6人左右;制作材料不限,如可直接在地面上貼線圈)。2.自制計分牌兩個(可用常見的生活用品替代,如套圈玩具、雪花片等)。過程:一、初步嘗試游戲1.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的不同(1)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猜猜有什么不一樣”的游戲。(2)提問:你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回答是:性別不同,頭發(fā)長短不同,鞋子的款式不同,衣服的款式不同,身高不同等。)2.嘗試游戲(1)教師請個別幼兒站圈,如按照性別的不同站圈,即請一個男孩站進一個圈(如紅圈),請一個女孩站進另一個圈(如綠圈)。(2)提問:你們看,老師是按什么“不同”請他們站圈的?(紅圈里站的是男孩,綠圈里站的是女孩。)(3)提問:你覺得自己該站在那個圈內(nèi)呢?(其他幼兒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圈站進去。)(4)小結:人和人之間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所穿衣服的顏色、圖案、式樣不同,性別、身高、頭發(fā)、胖瘦等不同。根據(jù)這些“不同”,我們就可以來玩玩“猜猜有什么不—樣”的游戲。二、游戲:猜猜有什么不一樣1.交代玩法: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分兩個團隊站圈,一組猜測。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必須先商量“按什么不同站圈”,然后分別站到兩個圈內(nèi)不動;猜測的幼兒要仔細觀察并分析兩個圈中的幼兒團隊是按什么“不同”站的圈。2.強調游戲規(guī)則: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在站圈之前必須先商量“按什么不同分別站圈”;每組有兩次猜的機會,猜對了得一分,猜錯了不得分;每次站圈的內(nèi)容(分類依據(jù))不能重復。3.組織幼兒開展游戲。(1)讓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在活動室內(nèi)找一個角落進行商量,注意不要讓猜測組的幼兒聽見答案。教師可以參與商量,以了解幼兒所發(fā)現(xiàn)的不同特征。(2)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商量好不同的分類依據(jù)后,邊念兒歌“紅圈圈、綠圈圈,按什么不同來站圈?三、二、一”邊站圈。(3)引導猜測組的幼兒說說:他們是按什么“不同”來分別站圈的?紅圈中站的是什么樣的小朋友,綠圈中站的是什么樣的小朋友?教師預測游戲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①如果站圈的幼兒自己說出了答案,那么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對商量的結果保密。②如果圈中的幼兒不是按照同一特征來站圈的,如同一個圈內(nèi)的幼兒有的是按照頭發(fā)長短站圈的,有的是按照褲子長短站圈的,那么教師需引導幼兒意識到分類依據(jù)應該讓組內(nèi)每個人都參與討論并且達成共識。③如果猜測組幼兒猜想的依據(jù)與站圈的幼兒商量的分類依據(jù)不一樣,但也言之成理,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如何計分,并達成共識。如,猜測組幼兒猜想的是按照頭發(fā)長短站圈的,但事實上站圈的幼兒是按照扎辮子和不扎辮子站圈的。如果長發(fā)幼兒都正好扎了辮子,那么兩種說法都可以被認可。這時雙方都可加上一分。④如果站圈的幼兒幾次站圈的分類依據(jù)都一樣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重溫游戲規(guī)則:每次站圈的分類依據(jù)不能重復。4.組織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1)根據(jù)第一次游戲時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可提醒幼兒在游戲前商量、對商量的結果要保密、讓每個人都知道按什么“不同”站圈等。(2)引導猜測組的幼兒先發(fā)現(xiàn)一個圈中幼兒的共同點,再與另一個圈中的幼兒對比,看看是不是正好相反。引導幼兒按照這個方法觀察分析,以便找出兩個站圈幼兒團隊各自所具有的共同特征。5.小結:人和人之間的不同與相同之處,有的比較明顯,是看得到的,有的不太明顯,需要細加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是看不見的(如生肖、學號單雙數(shù)、年齡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分類的依據(jù)。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戰(zhàn)勝外星人
活動目標:
1、提高跨越、跑、投擲的能力,鍛煉上下肢力量
2、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功感
活動重點:提高跨越、跑、投擲的能力
活動準備:海洋球、面具、積木、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別熟悉場地,練習相應的動作
1、熱身活動
2、引導幼兒在積木上行快速向前走、側身走。
3、引導幼兒過小河,在相距50cm----80cm的石頭上輕輕跨越,不能掉到河里。
4、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目標后,用子彈用力投擲過去。
二、玩游戲"戰(zhàn)勝外星人"
1、 聽說你們在幼兒園學到了很多的本領,今天我們要去和外星人戰(zhàn)斗,你們想不想當一名勇敢的小航天員,戰(zhàn)勝外星人?
2、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3隊,各隊的每個人帶三粒子彈,各隊第一個人聽到老師的口令出發(fā)。
3、 各隊隊員走的方式為:先快速走過小路,跨過小河,跳起擊打怪物后,到達投擲線,用隨身攜帶的子彈像外星人投去,擊中的得一分,子彈打完后,快速跑回,要擊拍第二個人的手,第二個人才可以出發(fā)。全組幼兒回來后,以擊中外星人次數(shù)最多的對為優(yōu)勝。
4、開始游戲,教師做游戲的裁判員
三、游戲結束
1、老師帶領幼兒一塊收拾活動場地;
2、相互按摩手部和腿部。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猜猜有什么不一樣》含反思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猜猜有什么不一樣》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猜猜有什么不一樣》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觀察、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并能依據(jù)不同分類標準對人群進行分類,嘗試說出理由,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主題《猜猜有什么不一樣》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在主題活動“我自己”中,我們根據(jù)主題目標“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以及分類核心經(jīng)驗“同樣一組物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設計了集體活動“猜猜有什么不一樣”。這一活動的重點在于請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不同”,并能按照這些“不同”將同伴或自己合理分到相應的圈中。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是為了幫助幼兒在之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按這些“不同”分組站圈?;顒与y點在于幫助幼兒通過觀察分析站在兩個圈中幼兒的不同提升分類能力。在幼兒猜測的時候,教師的提問“紅圈圈中是什么樣的孩子?綠圈圈中是什么樣的孩子”是為了提示幼兒觀察同一個圈中的幼兒有什么共同點,從而猜測他們是按照什么特征進行分類的。另外,游戲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一些有關游戲規(guī)則之類的問題對于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并能依據(jù)不同分類標準對人群進行分類,嘗試說出理由。
2.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圈、綠圈各一個(每個圈能容納6人左右;制作材料不限,如可直接在地面上貼線圈)。
2.自制計分牌兩個(可用常見的生活用品替代,如套圈玩具、雪花片等)。
活動過程:
一、初步嘗試游戲
1.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1)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猜猜有什么不一樣”的游戲。
(2)提問:你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回答是:性別不同,頭發(fā)長短不同,鞋子的款式不同,衣服的款式不同,身高不同等。)
2.嘗試游戲
(1)教師請個別幼兒站圈,如按照性別的不同站圈,即請一個男孩站進一個圈(如紅圈),請一個女孩站進另一個圈(如綠圈)。
(2)提問:你們看,老師是按什么“不同”請他們站圈的?(紅圈里站的是男孩,綠圈里站的是女孩。)
(3)提問:你覺得自己該站在那個圈內(nèi)呢?(其他幼兒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圈站進去。)
(4)小結:人和人之間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所穿衣服的顏色、圖案、式樣不同,性別、身高、頭發(fā)、胖瘦等不同。根據(jù)這些“不同”,我們就可以來玩玩“猜猜有什么不—樣”的游戲。
二、游戲:猜猜有什么不一樣
1.交代玩法: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分兩個團隊站圈,一組猜測。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必須先商量“按什么不同站圈”,然后分別站到兩個圈內(nèi)不動;猜測的幼兒要仔細觀察并分析兩個圈中的幼兒團隊是按什么“不同”站的圈。
2.強調游戲規(guī)則: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在站圈之前必須先商量“按什么不同分別站圈”;每組有兩次猜的機會,猜對了得一分,猜錯了不得分;每次站圈的內(nèi)容(分類依據(jù))不能重復。
3.組織幼兒開展游戲。
(1)讓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在活動室內(nèi)找一個角落進行商量,注意不要讓猜測組的幼兒聽見答案。教師可以參與商量,以了解幼兒所發(fā)現(xiàn)的不同特征。
(2)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商量好不同的分類依據(jù)后,邊念兒歌“紅圈圈、綠圈圈,按什么不同來站圈?三、二、一”邊站圈。
(3)引導猜測組的幼兒說說:他們是按什么“不同”來分別站圈的?紅圈中站的是什么樣的小朋友,綠圈中站的是什么樣的小朋友?
教師預測游戲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①如果站圈的幼兒自己說出了答案,那么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對商量的結果保密。
②如果圈中的幼兒不是按照同一特征來站圈的,如同一個圈內(nèi)的幼兒有的是按照頭發(fā)長短站圈的,有的是按照褲子長短站圈的,那么教師需引導幼兒意識到分類依據(jù)應該讓組內(nèi)每個人都參與討論并且達成共識。
③如果猜測組幼兒猜想的依據(jù)與站圈的幼兒商量的分類依據(jù)不一樣,但也言之成理,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如何計分,并達成共識。如,猜測組幼兒猜想的是按照頭發(fā)長短站圈的,但事實上站圈的幼兒是按照扎辮子和不扎辮子站圈的。如果長發(fā)幼兒都正好扎了辮子,那么兩種說法都可以被認可。這時雙方都可加上一分。
④如果站圈的幼兒幾次站圈的分類依據(jù)都一樣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重溫游戲規(guī)則:每次站圈的分類依據(jù)不能重復。
4.組織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
(1)根據(jù)第一次游戲時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可提醒幼兒在游戲前商量、對商量的結果要保密、讓每個人都知道按什么“不同”站圈等。
(2)引導猜測組的幼兒先發(fā)現(xiàn)一個圈中幼兒的共同點,再與另一個圈中的幼兒對比,看看是不是正好相反。引導幼兒按照這個方法觀察分析,以便找出兩個站圈幼兒團隊各自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5.小結:人和人之間的不同與相同之處,有的比較明顯,是看得到的,有的不太明顯,需要細加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是看不見的(如生肖、學號單雙數(shù)、年齡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分類的依據(jù)。
活動反思:
幼兒游戲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數(shù)學分類的經(jīng)驗,也獲得了學習遵守游戲規(guī)則、語言表達等經(jīng)驗。
在活動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有些不是數(shù)學問題,但需要幼兒去解決問題,比如說一組幼兒已經(jīng)按照“高矮”標準進行分類,另一組幼兒馬上調整變成“扎辮子”標準進行分類,以不違犯游戲規(guī)則,這體現(xiàn)了本次活動的一大價值,即注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教師根據(jù)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即大班幼兒已經(jīng)能夠與同伴確認某一個共同目的,然后圍繞這個目的去共同努力做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提出的目標二是“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
教師很巧妙地設計了“猜猜有什么不一樣”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與合作。這些都增大了今天數(shù)學活動的價值。
小百科:猜,中國漢字,讀作cāi。左右結構,一共11畫。有揣測,推測之意和疑恨,忌恨之意。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我長大了》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1、教材
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jù)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制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tǒng)觀,各領域內(nèi)容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墻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評價和集中。(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領樹的樹干,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新生兒的養(yǎng)育的錄像。(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huán)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新生兒的養(yǎng)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xiàn)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fā)揮了傳統(tǒng)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xiàn)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jīng)驗,并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再一次深化,通過制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 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發(fā)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制作、排序、布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煉,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fā)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jīng)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xiàn)--分享快樂1、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顒娱_始,以活動室環(huán)境的變化引發(fā)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變化??匆豢?、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jīng)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xiàn)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xiàn)。 3、觀看錄像,積累經(jīng)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yǎng)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xiàn)。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xiàn)。
5、展示自己: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并在適當?shù)臅r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xiàn)。
6、操作表現(xiàn):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了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制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xiàn)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xiàn)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后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xiàn)。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