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三只熊》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2-02-19 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課教案 幼兒園科學優(yōu)質課說課稿 幼兒園三只小豬說課稿

活動目標

1.樂意為三只熊擺放物品,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節(jié)中比較并發(fā)現物體的數量與三只熊的關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順序排列物品。

活動重點

樂意為三種熊擺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順序排列物品。

活動難點

比較并發(fā)現物體的數量與三只熊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圖片。

2.大小不同顏色一樣的蘋果、漢堡包、衣服、面包圖片。

3.教師資源包。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導幼兒比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師:孩子們看一看他們是誰?

幼:是小熊。

師:除了小熊上面還有誰?(引導幼兒說出這是小熊的爸爸或媽媽)

小結: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寶寶最矮,熊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況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寶寶最矮,媽媽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導幼兒比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圖片。

師: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們起床應該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師:那我們幫他們穿衣服好不好?

師: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媽媽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熊爸爸很大應該穿大衣服,熊寶寶小應該穿小衣服,熊媽媽應該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創(chuàng)設情境三只熊吃早餐,體會漢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關系

出示漢堡包圖片。

師: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們看一下他們吃的什么呀?

幼:漢堡包。

師:你覺得哪個漢堡包是熊爸爸吃的?為什么?熊寶寶吃哪個?熊媽媽吃那個?為什么?

小結: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漢堡包。熊寶寶最小胃口小應該吃最小的漢堡包,熊媽媽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漢堡包。

四、創(chuàng)設情境給三只熊分食物,引導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通過比較發(fā)現物體的數量大小和三只熊的關系

1.出示蘋果、面包圖片,激發(fā)幼兒想給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師:小熊一家還沒有吃飽,我們再分給他們一些吃的好嗎?

幼:好。

師:現在老師發(fā)下操作卡片,我們幫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誰分的對!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針對個別差異巡回指導。

小結:大蘋果、大面包要分給熊爸爸吃,小蘋果、小面包要分給熊寶寶吃,不大不小的蘋果和面包要分給熊媽媽吃。

五、韻律活動:三只熊,引導幼兒放松一下

師:小熊一家真開心,謝謝你們幫助他們擺放物品,我們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根據大小不同的碗給爸爸媽媽分碗。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烏鴉喝水》課件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fā)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啤酒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么,后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系。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系。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現在我們換一換,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

師:這次你發(fā)現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

總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

幼兒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小熊請客》課件


設計思路

對應,指兩種事物在性質、作用、位置、數量等方面的相應關系。對應是幼兒數學活動中重要的認知形式。對應關系的建立,可為幼兒建立數概念、學習計數以及建立空間概念等做好準備。小班幼兒對應的發(fā)展目標是“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它包含兩個層面的要求:第一,能在事物類概念的基礎上,發(fā)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發(fā)現對應關系;第二,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排列,比較發(fā)現物體量的多少。針對這一目標,我設計了本次小班數學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對應既是認識物體間關系的手段,也是比較物體數量多少的方法,所以它既是活動重點,也是活動難點。

小班幼兒對5以內的數量關系、物體簡單的排列(橫排、豎排)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相關事物(小狗與骨頭,小貓與魚等)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本次活動中,我用簡短的兒歌創(chuàng)設了“小熊請客”的故事情境,并用小班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形象及其愛吃的食物建立對應關系,有效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目標

1. 能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兩組事物間的對應關系。

2. 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多少。

3. 愿意參加數學活動,初步養(yǎng)成從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初步了解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分別是什么。

2. 材料準備:展示臺,背景圖,小動物及對應食物的操作圖卡,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傾聽兒歌,觀察畫面,在游戲情境中初步建立物體的類概念。

1. 教師朗誦兒歌,以“小熊請客”的游戲情境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家里請客,我們到它家里去,唱歌跳舞真快樂。

師:老師剛才說到的小動物是誰?它要干什么?

2. 集體觀察畫面,分辨客人和主人。

(1)教師出示背景圖(見圖1),幼兒自由觀察畫面,找出小熊的客人有哪些。

師:小熊請的客人都是誰呢?請大家在畫面上找一找。

(2)集體交流,分辨客人與主人,初步建立類概念。

師:我們一起來說說,小熊的客人都有誰。

教師隨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這些是客人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手指圖片進行總結,幫助幼兒建立“主人”和“客人”的類概念。

3. 觀察畫面,感知動物與食物的不同類別。

(1)幼兒自由觀察背景圖2,分辨食物。

師:客人來了,小熊給客人準備了豐富的食物。我們仔細找一找,小熊都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2)同伴間相互交流。

師:請你跟好朋友一起說說,小熊準備了哪些好吃的。

(3)集體交流,建立“動物”與“食物”的類概念。

教師手指圖片進行總結,幫助幼兒建立“動物”與“食物”的類概念。

二、操作材料,進一步感知物體之間的聯系,體驗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1.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熊家來了這么多的客人,還有這么多好吃的食物。(:)要為每位客人安排一樣它最喜歡吃的食物,該怎么安排呢?

2. 教師借助教具演示,講解操作要求。

師:我們可以把小動物排成一排,看看每個小動物最喜歡吃什么食物,把它最喜歡吃的食物放在小動物的下邊或旁邊。

3. 幼兒自主操作學具,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注意培養(yǎng)幼兒從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習慣。

三、交流操作結果,師幼共同梳理一一對應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1. 在展示臺上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師:你是怎么給小動物安排食物的?請到前面來演示給大家看。

2. 教師針對幼兒不同的操作情況,給予反饋和指導。

(幼兒操作大體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圖片位置、對應關系毫無規(guī)律地擺放;第二層次:圖片能兩兩對應擺放,但動物與食物無聯系;第三層次:圖片能兩兩對應擺放,但動物與食物對應時出現個別錯誤;第四層次:每只動物對應著擺放食物或每種食物對應著擺放動物。)

四、觀察操作結果,比較物體多1、少1的數量關系。

師:大家在給小動物安排食物時發(fā)現了什么?動物和食物的數量一樣多嗎?什么多,什么少?多幾個,少幾個?

五、連線操作,進一步感知一一對應及多1、少1的數量關系,并嘗試解決問題。

1. 教師演示操作方法。

師:我們幫小動物分別找到了好吃的,現在我們要把這個食譜記下來。誰最喜歡吃什么,我們就用線條把動物和食物連在一起。

教師在展示臺上用操作圖卡和油畫棒示范。

2. 幼兒操作。

3. 集體討論,并嘗試解決問題。

師:小熊沒有食物,怎么辦呢?怎樣才能讓小動物和食物的數量變得一樣多?(添上一種食物或去掉一種小動物)

活動延伸

結合日常生活,讓幼兒練習一一對應及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多少。比如,在發(fā)放勺子和碗時,運用一一配對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有趣的轉動》課件


活動目的

1.發(fā)現生活中的轉動現象,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數量要多于幼兒總數)。

3.課件;各種能轉動物體圖片,如:洗衣機、風扇、直升機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汽車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東西?那你知道汽車上哪一部分會轉動嗎?引出主題。

2.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發(fā)現什么東西能轉動?它是怎么轉的?請幼兒用身體模仿物體轉動的樣子。

用課件出示生活中能轉動的物體,并請幼兒說說這些能轉動的東西的用處。如:風扇轉動能使人感覺涼快,洗衣機轉動能洗干凈衣服,車輪的轉動能讓車跑起來,鐘表轉動能讓人知道時間等。

小結:轉動的作用可真大,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3.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讓容易轉動的物體轉起來。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礦泉水瓶、陀螺、繩子等材料,猜猜哪些東西能轉動,哪些不能轉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某種東西轉起來。

(3)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動起來的方法。

4.第二次嘗試操作:想辦法讓“不能轉”的材料轉起來。

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動起來?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動的物體轉起來。如:用勺子攪動碗里的水,水會轉動;把筷子伸進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轉動等。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5.觀看課件,進一步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觀看機器轉動、風力發(fā)電機、直升機螺旋槳、旋轉木馬等畫面,請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動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6.結束部分:小朋友,在我們活動室外就有好多能轉動的玩具,我們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動延伸:可以將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進行有關轉動的探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可愛的小兔子》課件


[設計意圖]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由于幼兒缺少接觸動物的機會,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課,通過選擇幼兒喜歡的動物—小白兔,使幼兒了解小白兔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fā)喜歡小動物、愿意親近小動物的情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引導幼兒學習觀察小動物的方法。

3.引導幼兒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動物小白兔;提前讓幼兒在活動區(qū)角準備好給小兔子的禮物;音樂磁帶、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朋友—可愛的小白兔。教師出示小白兔,讓幼兒觀察,通過觀察小兔子,引起幼兒與小兔子交往的興趣,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喂一喂小兔子,了解其特征,

2.老師提出問題:小白兔的頭上都有什么?它的嘴是怎樣的?嘴邊還長著什么?(豐富詞語:三瓣嘴)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顏色的?誰來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樣的?(豐富詞語:毛茸茸)小白兔的身體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體下面有什么?

3.教師把小白兔抱起來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四條腿一樣長嗎?教師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走起路來是什么樣子的?(豐富詞語:蹦蹦跳跳)。

4.教師小結:可愛的小白兔有兩只長長的耳朵、還有紅紅的眼睛、三瓣嘴,嘴邊還有胡須。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體后面有條短尾巴,下面有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

5.讓幼兒知道兔子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小白兔愛吃什么?誰來喂喂小白兔?請幾位幼兒給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蘿卜。

6.教師要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小白兔:今天呀小白兔感冒了,咱們應該怎樣做呢,教師引導幼兒用送藥、送食物等方式,讓幼兒關心小白兔,并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聲講話。

7.讓孩子討論:如果我們小朋友自己生病了應該怎么辦?(在家告訴家人,在幼兒園告訴老師,并配合大人找醫(yī)生看病。)

8.教師小結:小兔子喝了咱們小朋友給它送的藥,病很快就好了,它要謝謝大家,還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引導幼兒按音樂節(jié)拍做簡單的模仿動作。

9.學習節(jié)奏兒歌《蘿卜謠》。

教師講故事《小白兔最愛吃蘿卜》這天中午該吃飯了,小白兔來到菜地,回到家打開水龍頭,小白兔洗干凈蘿卜了,就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蘿卜,然后放在鍋里,開始炒蘿卜,蘿卜炒好了,小白兔就美美得吃了起來。

10.教師反復講2-3遍,請幼兒一起來說兒歌,同時配上自編的動作,可分成四組分別說,也可分成兩組,一組說前半句,一組說后半句,還可用打擊樂器為兒歌伴奏。

11.引導幼兒在美工區(qū)進行美工活動

添畫:小白兔吃草。

讓幼兒添畫青草,教師進行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泥工:做蘿卜

12.活動結束:教師說,今天我們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興。下邊我們學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兒隨教師模仿小白兔跳出活動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在飼養(yǎng)區(qū)飼養(yǎng)小白兔。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烏鴉喝水》課件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fā)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
    2022-02-22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說課教案 有關《彩色氣球》課件 一、說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布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布滿顏色的世界里,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
    2022-02-22 閱讀全文
  • 幼兒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小熊請客》課件 設計思路 對應,指兩種事物在性質、作用、位置、數量等方面的相應關系。對應是幼兒數學活動中重要的認知形式。對應關系的建立,可為幼兒建立數概念、學習計數以及建立空間概念等做好準備。小班幼兒對應的發(fā)展目標是...
    2022-02-23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有趣的轉動》課件 活動目的 1.發(fā)現生活中的轉動現象,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
    2022-02-1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 有關《可愛的小兔子》課件 [設計意圖]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由于幼兒缺少接觸動物的機會,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課,通過選擇幼兒喜歡的動物—小白兔,使幼兒了解小白兔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fā)喜歡小動物、愿意...
    2022-02-2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fā)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

2022-02-22 閱讀全文

一、說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布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布滿顏色的世界里,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

2022-02-22 閱讀全文

設計思路 對應,指兩種事物在性質、作用、位置、數量等方面的相應關系。對應是幼兒數學活動中重要的認知形式。對應關系的建立,可為幼兒建立數概念、學習計數以及建立空間概念等做好準備。小班幼兒對應的發(fā)展目標是...

2022-02-23 閱讀全文

活動目的 1.發(fā)現生活中的轉動現象,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

2022-02-18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由于幼兒缺少接觸動物的機會,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課,通過選擇幼兒喜歡的動物—小白兔,使幼兒了解小白兔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fā)喜歡小動物、愿意...

2022-02-2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