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蠶的一生》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討論交流自己喂養(yǎng)蠶寶寶的經(jīng)歷及對其生長、活動過程的認識。

2、能夠借助觀察記錄,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蠶寶寶的記錄。(活動范文吧 wWw.f236.Com)

2、教學掛圖:《蠶的一生》。

活動過程:

1、出示蠶寶寶產(chǎn)的卵,引發(fā)幼兒討論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從哪里來的?

2、出示教學掛圖,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蠶寶寶的生長變化。

教師:蠶寶寶剛孵出來時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后來蠶寶寶是怎么長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樣吃的?蠶寶寶是怎樣移動的?它有多少條腿?蠶寶寶長大時有什么變化?

教師:蠶寶寶長大后會怎樣?蠶寶寶從孵出來到吐絲一共生長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樣吐絲的?結(jié)的繭子是什么樣子的?它在繭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變成了什么?你還發(fā)現(xiàn)蠶寶寶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喂養(yǎng)經(jīng)歷,體驗收獲的快樂。

教師:蠶寶寶到我們班和我們做培養(yǎng)后,你為它做了什么?"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你是怎么樣做得?為什么要這樣做?

教師:當你為它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當你看到蠶寶寶蠶卵時,你又是怎么想的?

4、請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蠶寶寶的生長、活動過程。

教師: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用表演的形式來表現(xiàn)蠶寶寶長大的過程,看哪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請幼兒先商量,在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xiàn)。

活動反思:

由于自身經(jīng)驗的不足,在課程審議時將這一活動安排在了還沒有蠶寶寶飼養(yǎng)的季節(jié)。由于這次的活動安排的時間還不是蠶寶寶飼養(yǎng)的季節(jié)。所以沒有蠶寶寶可以讓小朋友飼養(yǎng),因此對蠶寶寶的生長、活動等習性不熟悉。

農(nóng)村本是家家戶戶都飼養(yǎng)蠶的,但是現(xiàn)在飼養(yǎng)蠶寶寶的家庭越來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接觸過蠶寶寶,對于蠶的生長過程一點都不了解。在出示蠶的生長過程圖后,我先讓孩子們猜蠶寶寶最初的樣子,小朋友都猜錯了。但是由于請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蠶的生長過程,小朋友對這個活動非常的感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回答問題。還會因為自己猜對蠶寶寶生長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歡呼雀躍。孩子們對于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蛻皮充滿了好奇。這些都只能留待到養(yǎng)蠶的季節(jié)時再讓孩子們進行觀察。

主要采用了圖片和教師講解為主。如何讓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主動、積極參與呢?我就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猜想先討論、講述。我再進行糾正、補充,這樣不僅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還能讓對所學知識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課程審議的過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節(jié)性活動的時間安排。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大班科學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蠶豆和豌豆》課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概括出蠶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點。

2、能用語言和記錄表達自己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初步了解兩種植物的相同點。

【活動準備】

孩子收獲的蠶豆和豌豆植株蠶豆生長PPT幼兒記錄單(幼兒園制作)

【活動過程】

1.觀察蠶豆,感知蠶豆的特征。

師:蠶豆是什么樣的?我們仔細看一看,還可以摸一摸,和好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觀察比較蠶豆和豌豆,感知它們的不同。

(1)幼兒自主觀察比較蠶豆和豌豆的不同點。

師:蠶豆和豌豆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教.案來自:;仔細的看一看,比一比。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幼兒有序的觀察并記錄。

(4)師生交流并共同小結(jié)。

3.打開蠶豆莢和豌豆莢,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特征。

4.觀看PPT,了解感受蠶豆和豌豆的生長過程。(幼兒教育)

【活動反思】

結(jié)合大班幼兒發(fā)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標和要求,我們通過認一認、聞一聞、比一比等各種感知覺讓幼兒全面認識各種豆子。我們還增加新鮮的蠶豆、豌豆請幼兒剝豆,讓幼兒體驗豆子的各種特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神奇的蠶寶寶》課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了解蠶的多種用途,知道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課件、蠶寶寶生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觀看圖片,提問:

1、小蝌蚪長大后,變成了什么?

2、你們覺得它們長的像嗎?

3、有沒有其他小動物也是這樣,小時候一個樣,長大后又是一個樣?

二、幼兒欣賞圖片、觀察回答問題:

1、你們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2、小時候像什么?長大后又變成了什么?

3、幼兒再次欣賞圖片,教師講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三、蠶寶寶的食物--桑葉

教師:你們知道蠶寶寶吃什么嗎?"屈,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是不是每種樹葉都吃呢?蠶寶寶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蠶寶寶是吃桑葉長大的)

四、蠶的作用大

1、蠶對我們的生活有用處嗎?我們養(yǎng)它是做什么的呢?

2、幼兒欣賞圖片--蠶絲織物

3、小朋友們真能干,知道那么多。那蠶除了蠶絲有用,還有其他什么作用嗎?(蠶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蠶絲可以做成舒適的衣服、被子之外,蠶蛹還是一種營養(yǎng)很豐富的食物呢)

五、幼兒操作,給蠶寶寶生長過程排序,教師巡回指導。

六、教師布置任務(wù),活動結(jié)束。

活動反思:

現(xiàn)在的季節(jié)剛好已經(jīng)過了養(yǎng)蠶季節(jié)。正好是蠶寶寶結(jié)繭的時間,有幾個孩子家里養(yǎng)了蠶寶寶。有許多孩子從來都沒有接觸到蠶,所以顯得有些陌生。

在活動開始,先提問幼兒:蠶寶寶從哪里來?孩子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在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自己家養(yǎng)蠶寶寶經(jīng)驗的幼兒很有發(fā)言權(quán),蠶寶寶的仔是繭子中的蛾生出來的。于是我接著幼兒的答案出示了蠶的一生圖片。原來是飛蛾產(chǎn)的卵就是蠶寶寶小時候的樣子。過了幾天小蠶寶寶就出生了。讓幼兒了解蠶寶寶要休息的叫眠。這一天它不吃桑葉的還要換衣服,然后讓幼兒了解蠶由頭和身體構(gòu)成,頭上有嘴和兩只小小的眼睛;身體圓長而軟,有環(huán)節(jié);身體下面有許多對小腳,身體旁邊有氣孔,氣孔可以呼吸和散熱;尾部有小尖,叫尾角;會爬行。讓幼兒了解蠶寶寶的外形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就在VCD中完成,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蠶寶寶也沒有一定的觀察過程。這個活動唯一的缺點是沒有讓幼兒實踐飼養(yǎng)蠶寶寶,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沒有真正的感受。但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另外,通過看了錄象,使他們對蠶寶寶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蠶寶寶是我們的好朋友。

大班科學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量一量》課件


設(shè)計意圖: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yīng)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并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大班幼兒對于數(shù)的認識已經(jīng)不斷加深,測量也是他們認識數(shù)的一種方法,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親手探索的過程遠比直接得到結(jié)果更感興趣。設(shè)計此次活動,讓孩子們自主選擇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測量工具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們即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又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們在不斷嘗試中快樂、自主地學習。

活動目標:

1、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jié)果也不同。

2、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jié)果。

活動重點:

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jié)果也不同。

活動難點:

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jié)果。

活動準備:

紙棍、記錄表、水彩筆、鉛筆、毛線、吸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故事《去超市的路》

--小熊從哪一條路去超市更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熊還想知道這條最近的路到底有多遠?"屈,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你們幫他想想辦法。

二、過程

1、第一次探索測量

①介紹并發(fā)放測量工具好記錄表1,幼兒嘗試量一量。

幼兒人手一根相同長度的紙棍,每人一張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小路且做好記錄。

②請幾個幼兒介紹自己的測量結(jié)果,教師做記錄。

③集體討論:為什么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工具,量出來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請個別幼兒再現(xiàn)剛才的測量方法,嘗試找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④教師示范正確量法:頂端要對齊,首尾要相接,并且用水彩筆做記號。

2、第二次實踐正確測量方法

①再次發(fā)放相同長度的紙棍,幼兒分組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量一量,并做記錄。

②小結(jié):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一樣,測量結(jié)果也一樣。

3、第三次應(yīng)用測量

①提問:除了剛才用的紙棍能測量物體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

出示教師準備的材料,介紹記錄表2,猜測:不同量具測量同一種物體,結(jié)果一樣嗎?

②幼兒5-6人為一組,每組一張記錄表,分別用不同工具完成兩個不同測量任務(wù)。

③集體驗證結(jié)果,小結(jié):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不一樣,測量結(jié)果也不一樣。

三、延伸活動:

自然測量這種方法還可以幫我們測量那些東西?我們一起去試試。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表》課件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學習看整點與半點,養(yǎng)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課件、自制表、連線練習圖,幼兒經(jīng)驗準備:認識數(shù)字1——12

活動過程:

一、傾聽表的聲音,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就ㄟ^聲音,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這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

二、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就ㄟ^直觀的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1、了解表與鐘的不同。

師:你們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見過表?

小結(jié):大的厚的叫鐘,(掛鐘,座鐘)小的,薄的叫表(懷表,手表)

2、認識時鐘,分清時針與分針。

(1)播放課件,認識時鐘。

師;鐘與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jié):都有數(shù)字1-12 ,都有表針,都有表盤,它能告訴人們時間。

(2)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就ㄟ^觀察、比較及語音的提示,分清時針與分針】

師:這兩個表針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小結(jié):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

(3)幼兒操作,理解順時針轉(zhuǎn)?!倦y點的突破】

師:時針要與小朋友做游戲,它現(xiàn)在在數(shù)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訴我它在哪里嗎?

師:時針想旅游去,它的路線是從1依次到12,你能撥出它走過的路線嗎? 分針同上。

小結(jié):時針與分針都是從1-12的順序旋轉(zhuǎn)的,我們叫順時針轉(zhuǎn)?!就ㄟ^操作游戲理解順時針的方向】

三、認識整點與半點

1、認識整點【通過觀察、比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課件,請幼兒找出三幅圖的相同點。

師:第一幅圖的分針指著數(shù)字幾?"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時針指著數(shù)字幾?(依次類推第二幅第三幅)。

師:它們的時間不一樣,但分針指著同一個數(shù)字,那是幾?

小結(jié):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

(2)幼兒操作練習?!居變簞邮謱嵺`】

2、認識半點,同上。

四、幼兒操作,結(jié)合幼兒一日生活,鞏固對整點與半點的掌握?!緞邮謱嵺`、驗證、表達的機會】

師:幾點吃早飯?幾點第一節(jié)活動?幾點做操?幾點吃中午飯?幾點入睡?幾點下午的戶外活動,幾點媽媽來接?

小結(jié):小朋友都知道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的時間了,也都會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五、發(fā)連線練習圖,幼兒連線?!掘炞C學習過程】。

活動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離不開時間,因為時間對于小朋友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而時間又具有流動性、不可逆性、周期性、和非直觀性、它看不見、摸不著、幼兒對認識時間的感知主要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所以,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表的方法,結(jié)合幼兒一日生活使摸不著,看不見得東西,變成很直觀,使幼兒能感受的到,從而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人。

相關(guān)推薦

  • 大班科學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蠶豆和豌豆》課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概括出蠶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點。 2、能用語言和記錄表達自己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初步了解兩種植物的相同點。 【活動準備】 孩子收獲的蠶豆和豌豆植株蠶豆生長PPT幼兒記錄單(幼兒...
    2021-12-31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神奇的蠶寶寶》課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了解蠶的多種用途,知道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課件、蠶寶寶生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
    2022-01-14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量一量》課件 設(shè)計意圖: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yīng)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并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大班幼兒對于數(shù)的認識已經(jīng)不斷加深,測量也是他們認識數(shù)的一種方法,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親手探索的過...
    2022-01-04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表》課件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學習看整點與半點,養(yǎng)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課件、自制表、連線練習圖,幼兒經(jīng)驗準備:認識數(shù)字1——12 ...
    2022-02-01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guān)《我的一天》課件 活動目標: 1. 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義,并能正確區(qū)分。 2. 了解一天中的時間順序,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
    2022-03-03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概括出蠶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點。 2、能用語言和記錄表達自己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初步了解兩種植物的相同點。 【活動準備】 孩子收獲的蠶豆和豌豆植株蠶豆生長PPT幼兒記錄單(幼兒...

2021-12-3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了解蠶的多種用途,知道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課件、蠶寶寶生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

2022-01-14 閱讀全文

設(shè)計意圖: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yīng)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并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大班幼兒對于數(shù)的認識已經(jīng)不斷加深,測量也是他們認識數(shù)的一種方法,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親手探索的過...

2022-01-0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學習看整點與半點,養(yǎng)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課件、自制表、連線練習圖,幼兒經(jīng)驗準備:認識數(shù)字1——12 ...

2022-02-0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 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義,并能正確區(qū)分。 2. 了解一天中的時間順序,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

2022-03-0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