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批評孩子用點\"兵法\"

發(fā)布時間:2022-01-06 幼兒園孩子因被批評扔凳子砸老師 連點幼兒園工作計劃 村點幫扶幼兒園工作計劃

著名教育專家關(guān)鴻羽教授指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jié)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確,家長通常采取的批評方式很有問題:嘮叨、生硬、嚴厲,結(jié)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彈力越大,越對著來、頂著干。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盡,卻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批評未必要義正辭嚴,未必要話中帶刺,更不能以泄憤為目的諷刺挖苦、翻舊賬、算總賬。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丟棄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诖?,家長盡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

兵法上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對孩子進行批評,也要講究兵法,“心中有劍口中無劍”是批評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妨看看下面幾種別致的批評方式--

我的柔情你會懂

有個智力超群的男孩特別不喜歡做作業(yè)。媽媽怎么說都不聽。后來媽媽跟他說:“你不寫作業(yè),媽媽就擔心你基礎打得不牢固,今后就會考不上好的大學。而媽媽老是擔心你,就特別容易變老?!边@個小男孩害怕自己年輕漂亮的媽媽變老,就乖乖做起了作業(yè)。

兵法:以柔克剛

分析:孩子是頑皮的,但富有愛心,就看家長會不會調(diào)動。頑皮孩子被家長和老師批評了不知多少次,被批評麻木了,照樣我行我素。這個時候,回避直截了當?shù)呐u,調(diào)動起孩子的滿腔柔情,就可以很容易達到目的。

你怎么舍得我難過【W(wǎng)ww.zFw152.cOm 趣祝福】

一個淘氣的男孩經(jīng)常惹禍。母親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掄起藤條抽打他,卻收效甚微。有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點被送警察局。母親及時趕到,說服店主再給他一次機會?;丶液?,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會是一場狂風暴雨,誰知道媽媽什么也沒說,只是讓他回自己房里去。當他無意中到廚房拿水,發(fā)現(xiàn)母親獨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廚房的椅子上,滿臉的憂傷和疲憊。這一刻,他如遭雷擊。雖然沒有任何語言的指責,卻讓他一下子想起媽媽日常的操勞,撫育他的嘔心瀝血。從此以后,他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兵法:此時無聲勝有聲

分析:假如孩子每天處在打罵和訓斥之中,就會變得麻木不仁,而且還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的想法:“反正我是壞孩子,那就壞下去吧?!备改傅挠柍?、打罵反倒筑起一堵高墻,阻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沒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卻增加了漠視和仇恨:反正你們不愛我,所以也不需要你們來管教我。

而與之相反,如果關(guān)鍵時刻用沉默代替語言,實際上是對犯錯的孩子進行無言的譴責。在這個沉默的空間里,孩子卸除了被迫自衛(wèi)的武裝,有了很大的自我感受和思考的空間,并且受到強烈刺激,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做所為,對父母的痛心和難過產(chǎn)生深切體會。一旦他能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問題,許多沖突就可以迎刃而解。

你是我永遠的寶貝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對著干。媽媽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卻無法扭轉(zhuǎn)孩子的心。有一天,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那里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

她拿出來給女兒念,從她出生時的喜悅,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里。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漸漸入了神,漸漸眼里有了淚。終于,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里,哭著向媽媽道歉。

兵法:讓你知道我愛你

分析:愛可以感化一切。孩子雖然叛逆,但卻不是草木,其實對父母有很深的愛。她之所以表現(xiàn)如此,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所以沒必要聽他們的話。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請讓我以你為驕傲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苯又置鲆粔K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碧障壬焯统龅谌龎K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帜贸龅谒膲K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jié)束了。”

兵法:化干戈為玉帛

分析:當時如果換成是另一個老師,很可能是這樣處理:對這個學生進行義正辭嚴的批評,開班會,教育同學們以此為鑒,不要跟他學。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會覺得老師和校長是故意要把自己批倒批臭,讓自己抬不起頭來,于是行為更加乖張霸道,對老師和校長產(chǎn)生厭恨。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批評孩子的技巧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那么,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guān)系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zhuǎn)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事半功倍。

善待孩子的過失,慎用“批評”教育


昨天帶兒子去書店,路上遇到了我教過的一個學生,今年讀高二,跟他聊到了某老師,他說:“我很尊重老師的,但就是討厭她!”

“為什么?她教學可是很出色的??!”

“我承認我很喜歡她的課,我討厭的是她的道德!她曾當著全體同學的面狠狠地批評過我,歷數(shù)了我所有的缺點,把我貶得一無是處?!?/p>

“那肯定是你做錯了事情,否則老師是不會無緣無故批評你的,老師直擊你的缺點,是想激勵你改正,是出于對你的關(guān)心啊?!?/p>

“我是有錯,但是她說話太苛刻,太不尊重人,一點都不顧及我的感受,很傷我自尊,她的言辭和態(tài)度讓我無地自容?!?/p>

事情發(fā)生在這學生讀小學的時候,現(xiàn)在說起來,猶在眼前,而且情緒很激動,可見這件事已在他的腦海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教育孩子,必須有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解、溫暖的方式、心平氣和地跟孩子相處?!边@個道理我們都懂得,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整天跟這些敢作敢為、個性十足的孩子打交道,偶爾的沖動也是難免的。當孩子有了過失,尤其是一些調(diào)皮搗亂的孩子,在對其進行教育時,我們往往會板起面孔給他們講一些道理,甚至用尊嚴的語言對其批評一頓,殊不知,孩子在接受我們的教育時,腦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如何悔過,而是怎樣應付過關(guān),盡快結(jié)束這場居高臨下的挑戰(zhàn)。試想,我們當時所隱含的教育目的,他又能聽得進多少呢?相反,這場對陣或許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言辭過激還會傷害到師生的感情。就像今天的這個學生,老師當時的本意已經(jīng)完全被扭曲。我們的一片苦心豈不是徒勞嗎?

“教育孩子,一定要飽含深情的愛孩子,不僅是孩子給你帶來快樂時,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接受我們的批評時,更該在言詞和感情上表現(xiàn)出這是出于對他的愛?!苯⒘己玫膸熒P(guān)系,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跟老師交流,才會從思想深處接受老師,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為了不讓孩子對我們“刻骨銘心”,還是引以為戒吧!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家長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qū)W步時,就有意識地讓他既聽到“正面”的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此時的批評一定要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如,“寶寶(學)說‘喝水’很清楚,但(學)說‘吃飯’媽媽還聽不懂—來,跟媽媽再多練習幾遍”;“寶寶昨天學走路一點也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這樣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可以幫助尚未踏上社會的孩子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事實上,在幼兒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的心態(tài),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求孩子認真傾聽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認真傾聽,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才能虛心予以接受。同時應該讓孩子漸漸明白:對他人的批評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要求孩子冷靜處理

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wèi)還擊”,不要夸張引申等等,相反,應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不要默不作聲

冷靜處理并不意味著對批評默默無語。家長應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

允許孩子作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那么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讓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而且可能引發(fā)種種心理弊端。不過與此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解釋時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要求孩子對批評者一視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認真傾聽并虛心接受來自師長的批評,但對同齡人的批評卻拒之門外。這時應教育孩子:只要批評得有道理,即便這批評來自小伙伴,也理應虛心接受。

建議孩子作出道謝

對那些提出善意批評的人不論是誰,都可建議孩子作出真誠的道謝—這不僅能表達自己的虛心和誠意,而且還能加快彌合雙方的分歧。

讓孩子作對比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評并作出改進后,有意讓其作一下前后對比——聰明的孩子自會明白接受批評有益。

也讓孩子學會作出批評

通過接受批評,孩子學會了知曉“如何作出批評才能使對方虛心接受”的要點。不妨幫他總結(jié):批評前作好調(diào)查分析,語氣要婉轉(zhuǎn),用詞要文明恰當,態(tài)度不要偏激,要允許對方分辯……

實際上,只要孩子學會“善待”批評,那么批評完全可以如同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春風。

如何表揚和批評孩子


表揚=陳述事實+確認事實的可貴性+表達感受+表達期望+身體接觸表揚是讓孩子繼續(xù)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須做對動作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一個完整的表揚,必須按程序做對每一步:(1)陳述事實即孩子做對了什么事情,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對了,什么行為被肯定和欣賞。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為什么被表揚,他下次可以繼續(xù)做下去。(2)確認事實的可貴性即讓孩子知道家長為什么要表揚他,讓他知道被表揚的真實理由,知道自己行為的真實尺度,從而對自己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評估,產(chǎn)生自豪感。(3)表達感受家長一定要表達為孩子高興的感情。這種為孩子取得成績而替孩子高興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動力,使孩子會繼續(xù)把事情做下去。這里的關(guān)鍵是家長為孩子高興(即家長說“我真的為你高興!”),而不是家長自己高興(即家長說“我真高興!”)。這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家長為孩子高興,表明良好的行為和成績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只是替孩子高興,家長是旁觀者而不是當事人。而家長自己高興,傳達了一個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績,家長就高興,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績,家長就不高興。家長無形之中把自己牽扯進去了,家長成了孩子學習的當事人,孩子的學習是為了家長,這就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4)表達期望即家長表達完為孩子取得好成績而高興的感受之后,還要表達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訴孩子,只要他繼續(xù)努力,他會做得更好。這里的關(guān)鍵是家長要表達宏觀的期望,就是說家長應該籠統(tǒng)地說:“我相信你以后會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體要求。要知道,一旦家長提出具體的要求,孩子就認為家長對自己目前的成績還是不滿意,由此產(chǎn)生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的壓力感,這就使得表揚的作用大打折扣。我們在這里一定要記住,孩子的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絕對不能讓孩子感到他是為家長學習或為家長做事。家長只是為孩子高興,他學習不好,家長也沒有什么,這樣孩子才能夠輕裝上陣。表達期望,實質(zhì)是暗含著告訴孩子,學習無止境,他還得繼續(xù)努力,同時也表達了家長對孩子學習潛力的信任。(5)身體接觸在表揚孩子的場合,家長如果能夠擁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撫摩孩子的頭發(fā),那效果會倍增。我們知道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有向上的動力。身體接觸,會讓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長所傳達的力量。人是一種奇妙的動物,身體的接觸會比語言更準確地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很多家長,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與孩子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疏遠冷淡,很少與孩子有身體接觸。甚至,連溫柔體貼的話都不說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責埋怨與批評。在這種關(guān)系狀態(tài)下,孩子的動力已經(jīng)喪失殆盡。所以,家長們要記住,要想讓孩子改變,那么家長必須先改變。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應的動作,我們才能指望孩子有優(yōu)秀的表現(xiàn)。批評公式:批評=陳述事實+確認可罰性+表達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價值+期望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該掉缺點,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夠做對的事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必須把批評的步驟都做對,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要實施一次有效的批評,必須做到:(1)陳述事實就是說要直接告訴孩子他做錯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錯的事情說清楚,這是批評他的前提。(2)確認可罰性這是告訴孩子為什么要批評他,確認錯誤的嚴重性和對孩子以及別人傷害性,給出批評的理由。(3)表達感受主要是表達痛苦與憤怒的感受,這是要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讓孩子找到痛苦,讓他把他的錯誤行為與痛苦連接在一起。(4)保住孩子的自我價值這是說讓孩子認識到,雖然他的行為錯了,但是你依然認為他是一個好孩子,并沒有因為他犯了一個錯誤,就改變了你對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為”雖然出了錯誤,但是他的“人”還是個好人。這樣他才有改變?nèi)秉c和錯誤的動力。(5)表達期望這是告訴孩子,盡管他犯了錯誤,但是你依然對他有信心,并且你還期望他能夠好起來。這是他往好的方向發(fā)展的動力源泉。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并且將他們的優(yōu)點盡量放大。而對孩子的不足保持寬容和接納,你的孩子會過得快樂一些。

教育孩子批評要巧妙


妙用批評第一步:唱“白臉”

就快吃晚飯了,可是貝貝吵著要吃桌子上的餅干。

策略1:媽媽一把奪下孩子手里的餅干,教訓說:“不許吃餅干,告訴你一會兒就吃飯了。真不聽話!”

策略2:媽媽悄悄把餅干盒藏起來,轉(zhuǎn)移貝貝的注意力。“小白兔老是吃零食,結(jié)果牙齒都掉光了,貝貝可不要和她學。我們先來講故事,一會兒吃飯,好嗎?”

策略1和策略2孰優(yōu)孰劣,相信爸爸媽媽們一看就心中有數(shù),媽媽在批評時唱“白臉”,既起到了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作用,又避免了傷害貝貝的幼小心靈。3-7歲的寶寶大多精力旺盛,調(diào)皮好動,做出些出格的事情就在所難免,很容易招來爸爸媽媽的批評。誠然,有時候?qū)⒆舆M行批評可以避免孩子再犯相同的錯誤,但是一味地批評孩子卻容易造成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情緒壓抑,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在批評孩子時有人唱“白臉”??鞓酚腥さ恼Z言更易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白臉”之妙就在于可以和顏悅色地讓孩子明白他剛才做錯了什么,應該怎么做,這樣就能起到批評應有的教育作用了。

Tips:“白臉”三要

1、要避免經(jīng)?;8改刚f孩子做得不對時,孩子總不大高興,有時候甚至會哇哇大哭,如果說孩子這不對那不對,就會強化孩子的逆反心理,整天悶悶不樂。有研究表明,愛笑的孩子更聰明,當孩子生活在寬松的氛圍里,才更容易享受童年的快樂。

2、要婉轉(zhuǎn)而間接。孩子對世界還不甚了解,很多的錯誤行為是出于好奇,所以即使是必須批評孩子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孩子喜歡的故事人物,婉轉(zhuǎn)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容易輕松接受,還會感到爸爸媽媽很有趣。比如,爸爸媽媽可以說,“小熊都在自己畫畫呢,你也自己畫好嗎?”,“小公雞在搶別人的蟲子吃,你說它有沒有禮貌???”

3、要有理加有據(jù)。爸爸媽媽在唱“白臉”時要和顏悅色,有理有據(jù)。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會受到批評,又應該怎么做,避免孩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樣,寶寶就會乖乖地接受家長的批評指正并且改正錯誤。

妙用批評第二步:扮“黑臉”

子瑞爸爸:“每到吃飯時間,我和子瑞的媽媽就特別頭疼,因為我們家子瑞很難安安靜靜地把飯吃完,使盡渾身解數(shù)才能哄他吃下半碗飯。喂飽他以后,我們都沒心思吃飯了。我要是打他罵他吧,又覺得孩子這么小,挺心疼的。該怎么辦呢?”

為了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些規(guī)矩是不能不立的,所以該“批評”時就“批評”。因此,可當?shù)谝徊健鞍啄槨绷λ患皶r,爸爸媽媽就得在批評孩子時扮扮“黑臉”嘍!

3-7歲的孩子是最聽不進復雜道理的,他們已經(jīng)開始聽從自我意識的召喚,此時就不該拘泥于道理而應著重行為習慣?!昂谀槨敝罹驮谟诳梢詫⒆拥腻e誤進行“懲戒”,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終能夠自我管理。對于因長時間的聽之任之而養(yǎng)成的不良行為習慣,例如不好好吃飯這類問題,單純的勸說不一定有效,爸爸媽媽可直接批評孩子的錯誤,語言行動相一致就會立竿見影,收到效果。

Tips:“黑臉”準則

1、只對事不對人。不管是語言批評還是行動懲戒,批評的是孩子做錯的事,應該避免牽扯到孩子的個性和人格問題。“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笨死了”,這些帶有貶低意味的話語很容易導致孩子的逆反情緒,這就將造成批評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語言批評。在批評孩子時,語言批評是第一步,其作用相當于警告?!俺燥垥r要安安靜靜的,否則我就把飯收走了,今天你就沒有晚飯吃了?!痹谡Z言批評時要注意表情和語言相一致。大家可以想象,笑咪咪的警告會起多大作用呢?

3、行動懲戒。語言警告,往往會因家長的一貫教育或?qū)殞毜膫€性特點等原因,不一定對每個寶寶都有效,此時爸爸媽媽就要果斷采取行動,把晚飯收走。孩子餓了一頓之后就知道下次應該乖乖吃飯了,這說到底還是為了孩子好,所以爸爸媽媽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心軟,“光打雷不下雨”的話,“懲戒”就不起作用了。

妙用批評第三步:少“變臉”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爸爸媽媽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兩天打魚,三天曬網(wǎng)”,真要持之以恒可就不像說起來這么容易了。

Tips:“變臉”解析

這“變”指的是對孩子錯誤發(fā)生后的基本看法和原則態(tài)度的改變。

1.前后不變

拿媽媽為例,在孩子所犯的同樣錯誤的批評態(tài)度和原則應該一致,不應有強烈反差,甚至矛盾。比如,媽媽原本與琳琳約定好了每天的固定玩耍時間,可媽媽的脾氣很火爆,碰上心情不好,看到琳琳把玩具弄得亂七八糟的,她就會氣不打一處來,把琳琳好好“批評”一頓;要是碰上心情好的話,又跟女兒親得不得了,即便看到琳琳做錯了,也會輕松放過。那琳琳可能就會在媽媽義正嚴辭地批評她時,對媽媽曾經(jīng)完全相反的行為提出疑問,那時你到底是以“我是你媽媽,你要聽我的”搪塞,還是向女兒認錯呢?認一次兩次沒有關(guān)系,可老在孩子面前檢討的話,以后孩子就會以“我媽媽還做不好”為由降低做事要求。造成前后改變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原因出在家長自身控制情緒的能力上,為此各位長輩都應先檢討自己,省得以后再檢討就晚了。

2.人人不變

這不變,不單需要一兩位家長,還應涉及到祖輩,這是出于現(xiàn)今祖輩參與了很大一部分教育影響孩子的角度而考慮。如果各持己見,夸張起來,就會造成媽媽說東,爸爸說西,爺爺奶奶說北,外婆外公說南的混亂場面,那孩子一定是暈頭轉(zhuǎn)向,沒了方向。那他怎么辦呢?可能就索性依著自己的性子行事,而缺乏體驗和能力的他只會越做越錯,導致更多更大的錯誤發(fā)生,家長就開始新一輪的“批評”了。這樣可是個惡性循環(huán)啊!

要做到人人不變,那就得統(tǒng)一步調(diào),各自分工,長輩可以事先協(xié)調(diào)好,該批評的時候就貫徹批評,該教育的時候就正確教育,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明是非懂禮貌的好寶寶。

3.始終不變

這里講的是“以不變應萬變”,也就是說寶寶會出現(xiàn)的小差錯雖有不少,可也無外乎那幾樣,不過依循的原則是不變的,可方法就可因人而異了,比如“白臉”、“黑臉”,但切記不可在同一次批評中改換,這樣會給孩子“你治不了我”的感覺,以后孩子會更加肆意妄為。

成功而有效的批評對孩子還是有益的,所以就應仰仗合理的情境,良好的氛圍,有趣的方法,達到萬變也不離其宗。

表揚與批評孩子的技巧


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都知道“賞識教育”,會鼓勵和表揚孩子。同時,在孩子犯錯誤時也會批評孩子,甚至進行責罰??墒牵⒉皇撬斜頁P都可以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也不是所有的批評都能制止不良行為。如何正確地表揚與批評孩子,家長們?nèi)孕枵莆掌渲械男〖记伞?/p>

孩子在家一旦出現(xiàn)調(diào)皮搗蛋行為或是犯了錯誤時,有時候只要看見父母沉默的眼神就會自動反省自己的錯誤。成功媽媽的建議:批評孩子時千萬不要大聲訓斥或發(fā)怒,有時候只需沉默地看著他,他就會明白自己錯了。

關(guān)于批評的技巧:

一、“低聲”:孩子犯錯誤時如果家長大聲訓斥往往會給孩子驚嚇,結(jié)果就是你所說的話孩子根本沒聽進去。如果家長用與平時說話不同的聲音,即低沉有力的聲音來批評孩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認真聽你說的話,并且低沉有力的聲音也可以表明家長認真的態(tài)度,讓孩子意識到他所犯的錯誤?!暗吐暋崩涮幚淼呐u方式比家長的大聲訓斥更為有效。

二、“沉默”與“暗示”:孩子做錯事時都會害怕自己受批評的,這時如果家長立刻進行長篇大論的批評教育那么孩子反而會覺得“果然如此”而如釋重負地松一口氣。相反,家長如果只是用“沉默”來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孩子們反倒會覺得心理緊張和不安,并且認真反省自己的錯誤。同樣的,家長用“暗示”的方法來啟發(fā)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樂于接受批評,也可以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長的教育。

三、批評應當適時適度:孩子犯的錯誤都是由平時的一點一滴小錯開始累積的,他們做了一件事后往往很快就會忘記了。因此,在孩子有不當行為出現(xiàn)時就應該及時地進行糾正,家長們的批評教育應該趁熱打鐵,否則就會錯過糾正行為的最佳時機,那么適當?shù)呐u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批評孩子切忌“重復念叨”,適度的批評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嘮叨多了反而讓孩子把家長的話當作耳邊風。

若民十分懂禮貌,在家會自己收拾書桌,會幫助媽媽洗碗,自理能力強,在學習上也十分自覺,這對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真的做得很好了。媽媽的成功經(jīng)驗是,每天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且給出及時的表揚,這樣孩子的良好行為就會日積月累,好孩子就培養(yǎng)成功了。

關(guān)于表揚的技巧:

一、要用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有些家長比較吝嗇自己的表揚,總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沒有多少可表揚之處或者總是期待著孩子有些驚人的良好行為。其實,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能做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那父母們所期待的驚人成果就是由這些簡單的小事累積而成。因此,父母應該慷慨地給予孩子表揚,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良好行為。對于年紀小的孩子更需要較多的表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該適當提高表揚的標準。

二、及時表揚。值得表揚的行為出現(xiàn)時,家長應該給予立即的表揚,否則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被表揚,那么這種表揚就無法增強孩子的良好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思維模式中,事情的因果關(guān)系是緊密相聯(lián)系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三、具體表揚。家長在給予表揚時應當越具體越好,這樣孩子才清楚自己為什么被表揚,這樣表揚才能達到目標。例如,孩子今天按時完成自己的作業(yè),媽媽在晚飯時表揚他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很好?!苯Y(jié)果表揚大打折扣,孩子一般不會明白自己好在哪兒。假設表揚變?yōu)椋骸澳憬裉彀磿r做完了作業(yè),媽媽很高興。”一些泛泛的表揚“你真棒”“你真好”只能暫時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孩子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受到表揚,長期泛泛的表揚還容易養(yǎng)成孩子驕傲的習慣,聽不得半點批評。

四、表揚應當注重孩子行為的過程。孩子經(jīng)常會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聽從老師的教導想培養(yǎng)自己的自理能力回家后幫家長洗碗,可是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若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訓一頓,那么孩子再也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此時,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了解孩子這么做的原因,如果知道孩子的“好心”之后更應該先表揚一下孩子良好的意圖,再教會孩子如何做出正確的行為。這樣才可以更有效地培養(yǎng)出孩子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讓其做出更多良好的行為。

批評孩子學會“指桑罵槐”


在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由于自尊心的原因,許多孩子常常難以接受當面直接的批評,而比較容易接受間接的批評。那么,父母間接批評的藝術(shù)有以下幾類。

借景抒情以情感人

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漢武帝的奶媽在皇宮住了幾十年,不愿離開皇宮到外面去生活。但漢武帝嫌她啰唆、好管閑事,打算把她遷出宮。奶媽無可奈何地找到漢武帝的貼身紅人東方朔,請他幫忙說句話。東方朔安慰她說:“當你向皇上辭行的時候,只要加減看皇上兩次,我就有辦法了?!边@天奶媽叩別漢武帝,熱淚盈眶,邊走邊回頭看漢武帝。東方朔乘機大聲說:“奶媽,你快走吧!皇上現(xiàn)在已用不著你喂奶了,還擔心什么呢?”漢武帝聽了,如雷轟頂,想起自己是吃她的奶長大的,她又沒犯什么大錯,感到十分內(nèi)疚,于是收回了成命,留奶媽繼續(xù)住在宮里。這個傳說看上去是東方朔順水推舟,讓奶媽不要擔心,放心地離去,暗地里卻批評漢武帝忘恩負義,但漢武帝卻能欣然接受,這是因為這個批評委婉而含蓄,無損于君王的尊嚴和體面。

由此及彼、旁敲側(cè)擊

這種方法是通過故事、寓言,或者是不點名指責某些人干的某些事,或是通過與之有牽連的人或事來表達批評。有一位小學語言老師,當他發(fā)現(xiàn)學生甲跟學生乙在課堂上閑談時,他并沒有直接批評學生甲,甚至也沒有像某些老師那樣提問學生甲,而是提問乙或?qū)W生乙起來念段課文。學生甲沒了談話的對象,同時也意識到老師的間接批評,自然就專心聽課了。還有一位聰明的媽媽,當她那上幼兒園的兒子做錯事而且不認錯時,她總是耐心地坐下來講個故事給兒子聽,故事時里總有個孩子或者什么動物做了類似的錯事。講完后,媽媽就問兒子:“故事里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錯在哪里?”兒子按照媽媽的引導去批評故事里的孩子(動物)。過了一會兒,兒子領悟道:“媽媽,剛才我也做錯了事。”運用這種形式傳達批評的意思,表明一個道理,既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被批評者尷尬,容易被接受。

避實擊虛,循序漸近

間接批評的對象除了親朋好友之外,有時也可以用于對付那些動機不良的人,使他們深感內(nèi)疚,不至于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況且,有的壞人十分兇狠,間接批評更符合斗爭策略。鄭板橋吟詩驅(qū)賊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晚年的鄭板橋辭去官職后,“一扇明月,兩袖清風”,帶了一盆蘭花和一條黃狗回鄉(xiāng)隱居。一天晚上,天寒月黑,風雨交加,他輾轉(zhuǎn)難眠。這時一個小偷溜進了他的屋子,鄭板橋略加思索,轉(zhuǎn)身低吟道:“細雨霏霏夜深沉,梁上君子進我們”。小偷臨近床邊,聞聲暗驚。接著,鄭板橋又吟道:“腹內(nèi)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毙⊥德牭贸鲞@是房主暗示自己并不富有,自學羞愧,趕忙轉(zhuǎn)身出門,飛也似地逃走了。

間接批評運用得當,不僅可以避免給被批評者造成精神壓力,而且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起到激勵的作用。當然,應當指出的是,運用間接批評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對象,批評的程度也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對那些錯誤嚴重、屢教不改的人,則還要運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相關(guān)推薦

  • 批評孩子的方法和六個技巧 一、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批評孩子盡量不要在以下時間:清晨、吃飯時、睡覺前。 在清晨批評孩子,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睡覺前批...
    2021-10-30 閱讀全文
  • 切莫批評教育孩子的幾個時間點 切莫批評教育孩子的幾個時間點 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不專心做作業(yè),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qū),不能有效地解決孩...
    2020-09-30 閱讀全文
  • “藝術(shù)”地批評孩子 一般來說,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針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批評,重責其事、輕責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錯在哪里,從而進一步檢討自己的錯誤?!把普T,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痹谂u孩子的時候,跟...
    2020-12-12 閱讀全文
  • 批評孩子的技巧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那么,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
    2021-02-05 閱讀全文
  • 怎樣去批評孩子 如果說贊揚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么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巨鏡,能讓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使人進步。前幾天我碰到這么一件事:像往常一樣,今天朱炫禾又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碗。我點了他的名字,私下還與他談心,希...
    2020-10-09 閱讀全文

一、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批評孩子盡量不要在以下時間:清晨、吃飯時、睡覺前。 在清晨批評孩子,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睡覺前批...

2021-10-30 閱讀全文

切莫批評教育孩子的幾個時間點 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不專心做作業(yè),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qū),不能有效地解決孩...

2020-09-30 閱讀全文

一般來說,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針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批評,重責其事、輕責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錯在哪里,從而進一步檢討自己的錯誤?!把普T,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痹谂u孩子的時候,跟...

2020-12-12 閱讀全文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那么,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

2021-02-05 閱讀全文

如果說贊揚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么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巨鏡,能讓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使人進步。前幾天我碰到這么一件事:像往常一樣,今天朱炫禾又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碗。我點了他的名字,私下還與他談心,希...

2020-10-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