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批評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0-09 送孩子去公立幼兒園 送孩子去私立幼兒園 帶孩子去幼兒園工作總結如果說贊揚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么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巨鏡,能讓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使人進步。前幾天我碰到這么一件事:像往常一樣,今天朱炫禾又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碗。我點了他的名字,私下還與他談心,希望他能改掉這個小毛病,可沒有想到朱炫禾的淚水奪眶而出:“你總說我不好,你就是不喜歡我!”我大吃一驚,朱炫禾以為我不喜歡他,我連忙補充:“只要是乖孩子,我喜歡知錯就改的好孩子?!边@一下,他才停止了哭泣,表示接受。事情已經(jīng)結束,卻留下我深深的思索,教師的批評也應講究藝術。批評盡量在私底下進行,要想取得批評的效果,就決不能與兒童的自尊相對抗,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批評的是行為而不是人。批評人只會引起抵觸情緒,孩子反而弄不明白為什么挨批評,需要怎么改進。批評行為會使孩子明白為什么被批評,需要改進什么。這樣,既清楚明確,又保護了兒童的自尊。溫和的態(tài)度、友好的語言,會讓兒童知道,你是喜歡他的,以免產(chǎn)生誤會。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說課稿閱讀
物體怎樣移動
幼兒在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推來推去,拉來拉去。為了激發(fā)幼兒探索、實驗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喜歡嘗試、樂于動手,通過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一些科學知識和現(xiàn)象的學習意識和從事簡單的技術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平時游戲中產(chǎn)生的問題以及娛樂交流中的話題,我設計了一節(jié)嘗試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較強的科學活動——物體怎樣移動。
“物體的移動”除了教幼兒獲取有關的物體移動需要的具體經(jīng)驗外,還要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科學知識教學,并從科學探索出發(fā),生成有關技術的目標和內容,將幼兒的科學與技術學習有機地、自然地結合起來。
在教幼兒“物體怎樣移動”的之前,我預設了一下“物體怎樣移動”的學前目標:首先,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嘗試讓物體動起來,使幼兒感受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jīng)驗。其次,讓幼兒嘗試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再次,讓幼兒想辦法在不用身體碰物體的情況下,還有什么辦法讓物體動起來?最后,要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并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在學習“物體怎樣移動”的時候,教師為幼兒共同準備了各種物體。如:積木、汽車、紙、圓珠筆、各類玩具以及繩子、輪子、木板等等。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進入教室之前,我領著幼兒在室外活動了一下。
隨后我放開音樂,幼兒聽著音樂《碰碰車》來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著各類玩具,頓時來了興趣。
我趁機說:“小朋友們,地上放了這么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們想玩嗎?”說完,我就獨自拿著玩具玩起來,小朋友也跟著玩起來。在我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了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材料,讓幼兒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物體自己是不動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體才會移動。
我來到孩子們中間,問身邊的幾個幼兒:“文文,佳佳,你們在玩什么?你怎么玩的?文文說:“我在玩積木,我可以搭高樓”。佳佳說:“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滾?!薄拔以谕嫫嚕乙煌扑团??!?---------孩子們有各種回答,我沒有阻止孩子,但當一名幼兒回答到本次活動的主題(我碰它就動,我推它就動)時,我及時抓住,引出話題:“小朋友說的真棒,放在地上的東西,自己是不動的,那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它動起來呢?”
幼兒再次嘗試,這次嘗試,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幼兒比較投入,這時我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一方面發(fā)現(xiàn)幼兒操作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幫助了一些思維和操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使幼兒都能有所發(fā)現(xiàn)。
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來到我身邊向我演示,等幼兒圍坐在我身邊時,我問:“誰能主動說說你是怎樣讓物體動起來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積木就動起來了?!薄拔沂怯檬掷?,一拉我的汽車就跑起來了?!薄拔沂怯米彀痛档?,一吹紙就飄起來了?!薄拔沂怯媚_踢,一踢皮球就動了。”
孩子們邊說邊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
在這次嘗試中,幼兒很專注,很投入。
教師說:“小朋友說的真棒啊!剛才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物體移動,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還可以用腳踢-------小朋友可真聰明。”(教師小結)
接著我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體就會移動,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得一樣嗎?”
幼兒再次嘗試。這是一個新的,而且動腦筋的問題,孩子們被吸引了,我剛說完,孩子們就去自己嘗試了。我來回走動了,觀察了一下。大約過了七、八分鐘,孩子在我周圍坐好。
“剛才,小朋友都在認真的做實驗,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動的一樣嗎?你是怎樣做的?”
幼兒爭著演示自己的實驗,邊說邊做,這時,我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如個別幼兒介紹不夠流利的,我將耐心地給他們第二次機會,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車,我發(fā)現(xiàn),我用很大力推,汽車就跑的很快、很遠,用力小輕輕的推,汽車就跑的很慢、很近?!薄拔彝娴氖羌?,我用嘴巴用力使勁的吹,紙就飄的很遠,我用嘴巴輕輕的吹,紙就飄的很近?!薄拔彝娴氖瞧で?,我用腳使勁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遠,我輕輕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p>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都能發(fā)現(xiàn)用力大和用力小物體動的不一樣,可見幼兒的思維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師說:“小朋友的實驗都很成功,而且說的棒極了,用力大的時候,物體移動的就快、就遠,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移動的慢、近。(教師小結)
面對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緊接著我又提出一個問題。
“小朋友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物體就會移動,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能讓這個物體移動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由于有了先前的嘗試經(jīng)驗以及探索的基礎,他們有的單獨實驗,有的合作實驗,邊嘗試,邊操作。教師的問題給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得到了遷移,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幼兒獲得了成功感,把這次的探索活動推向了高潮。
一段時間后,幼兒圍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實驗。沒等我問,孩子們的小手就舉的高高的了。
“我想讓小汽車動,我沒有用手,我把繩子寄在積木上,一拉繩子積木就動了。”“我把木板的一頭放在高處,一頭放在低處,把汽車放在高處,一動木板汽車就自己跑下來了?!薄拔野鸭埻罩幸蝗樱缓蟛粩嗟拇?,紙就動起來了。”孩子們越說越興奮,總結出:讓物體移動,用的力不一樣,物體移動的也不一樣,用力大,東西就動的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就動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表現(xiàn),于是我把延伸活動放到了室外。
“孩子們,關于物體移動的秘密可多了,剛才小朋友還沒有發(fā)現(xiàn)更好的方法,現(xiàn)在我們到院子里試一試,看看還有沒有新的方法,然后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人們是怎樣讓重、輕的東西從下面移到上面,或者從里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試一試?!?/p>
通過這個活動延伸,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力和運動的關系。
記的我曾經(jīng)看到這么一段話:在嘗試教學時,不要忘記要先嘗試后教,嘗試教學中一定要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一定要讓幼兒帶著問題、目的去嘗試,不要想幼兒是否能嘗試成功,要重在過程,嘗試以后要讓孩子有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學習。所以在整節(jié)活動中,我把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放到了首位,讓每個幼兒都有嘗試、交流、發(fā)現(xiàn)、發(fā)言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嘗試教學的課程的模式,在活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并沒有把這一活動結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體移動的問題,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討論。
如今,嘗試教學在我園已廣泛展開,孩子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是嘗試的重要內容,嘗試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孩子們在嘗試中學習。遇到問題,讓孩子嘗試解決,孩子們可以這樣試也可以那樣試,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嘗試教學給老師們帶來了挑戰(zhàn),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孩子們在嘗試教學的氛圍中,已經(jīng)張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廣闊的藍天。
小青蛙去游玩評課稿
聆聽了曹老師執(zhí)教的小班紙趣游戲《小青蛙去游玩》。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幼兒雙腳跳的能力,提高幼兒玩的興趣及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節(jié)課以“小青蛙去游玩”的游戲形式保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中教師沒有過分強調運動技能傳授,而是設立情景教學,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本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幼兒學習雙腳跳的動作,借助“荷葉”,與“荷葉”互動。教師選擇小青蛙這個角色,幼兒很喜歡,整個活動以游戲貫穿,做到了“寓教于樂”,幼兒的積極性較高。
活動中教師語態(tài)親切,與幼兒沒有距離,以青蛙媽媽的角色很自然的參與到活動中,教師一直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體。幼兒在很自由的狀態(tài)下,動作得到了發(fā)展。在原本比較枯燥的動作練習,教師加入了符合教材的音樂節(jié)奏,讓幼兒在音樂聲中進行跳躍動作的練習,使活動更加生動,幼兒也比較感興趣,參與的熱情較高。目標達成度也很高。
在鞏固幼兒雙腳跳的過程中,教師運用了“小青蛙捕食”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三位老師的幫助下,將掛滿千紙鶴的三條繩子拉起來,讓幼兒雙腳跳起來去抓食物,孩子們的熱忱非常高,都顯現(xiàn)出了自己強大的本領,去把繩子上的“食物”捕回來。這里教師采用的是“千紙鶴”,我在思考,既然幼兒的角色是小青蛙,那么是否把“千紙鶴”換成“蟲子”更適合呢,更符合情境呢?
《綱要》中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在今天的玩“荷葉”中,小班的幼兒在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上還有些欠缺,一直都是在青蛙媽媽的引導下,越到后來,教師應該逐步放手,讓幼兒自己去思考該怎么和“荷葉”互動。
不一樣,沒關系評課稿
張老師執(zhí)教的大班閱讀活動《不一樣,沒關系》,讓我印象很深刻。
首先,繪本教學屬于語言教學領域的范疇,開展一節(jié)繪本教學活動首先要選擇一本有趣的、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本次活動選擇的《不一樣,沒關系》這本繪本主要講述:一只“耷拉耳”兔子奇奇因為自己的耳朵長得跟別人不一樣而苦惱,它用胡蘿卜塞、用繩子捆、用釣魚竿拉,想盡辦法讓耷拉的耳朵“直立”起來,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奇奇極度痛苦和無助,一位“神奇”的醫(yī)生給他開了“藥”并說了一句話,結果奇奇開心地離開了。繪本借助奇奇的心里轉變向孩子們傳遞著正確的自我認識的經(jīng)驗。
其次,教學設計中,張老師非常好的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一開始的導入中,直接出示課件封面讓幼兒觀察,這樣更適合大班的孩子。給幼兒空間,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的猜測、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在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中,幼兒在逐步觀察故事封面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感悟“不一樣,沒關系”。
最后完整欣賞繪本時,是張老師在帶著孩子閱讀,如果讓孩子自主閱讀,會不會更好呢?這也是一個讓我們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我覺得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在繪本閱讀中自主閱讀應該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大班的孩子更應該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為以后的繪本閱讀做好準備。
聽了今天的繪本閱讀活動后,我也來說一下我的感悟,每一個孩子的生活軌跡都不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不足,重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比較、指責。就像書中所說“不一樣,沒關系”。故事的結尾我非常喜歡,奇奇最后將所有的兔子們都同化了,大家瞬間都變成了“耷拉耳”,我想奇奇的魅力來自于他的樂觀和自信!
各色各樣的花評課稿
主題《大樹和小花》中的教學活動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們積累更多美麗的大樹和小花花朵的故事,黃老師執(zhí)教的數(shù)學活動《各色各樣的花》就是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該活動黃老師設計了“媽媽的節(jié)日”、“我會送花”、“我會數(shù)花瓣”三個環(huán)節(jié)。本次活動中我認為最難的是在第三環(huán)節(jié)。因為又來了青蛙媽媽、袋鼠媽媽和大象媽媽,它們的想法又不一樣了,青蛙媽媽身上有個7的數(shù)字,它說喜歡7片花瓣的花;袋鼠媽媽身上有個8,它就喜歡有8片花瓣的花;大象媽媽喜歡9片花瓣的花。這就要求小朋友們進行數(shù)花瓣活動。數(shù)花瓣都是朵的其目的是引導幼兒學習繞圈數(shù)數(shù)。對我們成人來說十以內的繞圈數(shù)數(shù)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對于我們中班孩子來說,難度就比較大了。在數(shù)花瓣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好幾個孩子因為數(shù)得重復了,花瓣數(shù)量就多出來了。但是黃老師在這個問題上處理的很好,她耐心的請小朋友示范他們自己數(shù)花瓣的方法,最后,馬馬想出了好辦法“做標記”。黃老師 和孩子們一起嘗試了這個方法,還真不錯,做過標記的花瓣就是已經(jīng)數(shù)過的,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重復現(xiàn)象了。有了繞圈數(shù)數(shù)的好辦法,大部分孩子的操作都對了,只有少數(shù)幾個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還是遇到了困難。
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shù)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怎樣使小鐵塊不下沉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怎樣使小鐵塊不下沉”,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前一階段,我班的孩子一直在玩“沉與浮”的游戲。他們從日常生活中找來了各種物品放入水中進行實驗,如:木珠、海棉、回形針、木片、塑料積木等等。觀察其在水中沉浮的情況并做好記錄。孩子們不僅越玩興趣越高,而且在個別孩子的帶動下,大家還玩出了新花樣:想辦法將沉入水中的物品讓它浮起來;浮在水面上的物品讓它沉下去。而在“橡皮泥浮起來”的實驗中,孩子通過自己反復的操作,發(fā)現(xiàn)了:原來,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來。小小“沉浮實驗”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活動結束后,有孩子提出:鐵做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的,但是它不能改變形狀。那怎么辦?為了支持和延續(xù)孩子探究的興趣,在對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了研究和大量的討論之后,我設計了本次正規(guī)活動--怎樣讓小鐵塊不下沉?;顒右詥栴}開始:怎樣讓小鐵快不下沉?讓孩子在觀察了材料以后,充分地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并進行假設。
老師為孩子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材料,如:塑料盒、乒乓球、氣球、紙、泡沫塑料等等。讓孩子自己選擇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假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有兩個環(huán)節(jié)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是鼓勵孩子進行實驗記錄,另一個則是實驗結束后的討論交流。
實驗記錄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嘗試著讓孩子做個人的實驗記錄,因為它能記錄下每個孩子的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的結果及其解釋,這是保持實驗連續(xù)性的最好工具,也是激發(fā)和延續(xù)孩子對問題探索和研究興趣的最好方法。正如“做中學”中所說的:同樣的實驗,同樣的觀察,對于不同的孩子來講有著不同的體驗、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
討論交流則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睹绹鴩铱茖W教育標準》中提出:完整的探究過程應該包括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完成調查研究、回答該問題和向他人介紹成果。討論交流是我們經(jīng)常進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實驗的過程、說明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反駁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新的疑惑。
而作為老師的我,在實驗中則是起到引導、鼓勵、支持、合作的作用。引導,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會發(fā)現(xiàn)問題,會提出問題;鼓勵,鼓勵孩子能夠用已有的經(jīng)驗或新的觀察來回答問題;支持,老師支持孩子們的探索活動,相信他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去做;合作,老師能將自己與孩子們看做是合作伙伴,愿意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不知道本文“怎樣使小鐵塊不下沉”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怎樣讓紙飛起來說課稿
說課稿《怎樣讓紙飛起來》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當飛機從天空中飛過時,孩子會歡呼雀躍、興奮不已,對飛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孩子自身能力的局限,他們借助把一些東西拋向天空,以滿足自己的愿望。兒我發(fā)現(xiàn)孩子總喜歡用紙折折疊疊,大班幼兒觀察能力、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根據(jù)他們的特點,我把這紙和飛機飛行加以整合,設計了這節(jié)課,讓他們動手動腦,旨在讓幼兒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和肢體表現(xiàn)活動,是幼兒飛天的想法變?yōu)橹苯有袆印?/p>
[目標定位]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特點,確立了重視知識的過程性、建構性、情景行為導向的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簡單的折紙圖示折疊飛機。
2、觀察紙飛機的飛行狀況,能在比較嘗試改進紙飛機。
其中,重點是能根據(jù)簡單的圖示折疊紙飛機,難點是在紙飛機試飛的過程中,是幼兒在對照比較中,發(fā)現(xiàn)怎樣使紙飛機飛的遠??傊乙浴皟和l(fā)展為本”為宗旨,使活動引發(fā)支持、鼓勵幼兒的探索、交往、表達和表現(xiàn)。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能形成師幼交融互動、物我交融互動。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以幼兒自己的感受、體驗、想法把他們引入學習情景,不僅能使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的能力。主要讓幼兒運用嘗試法、實踐法進行活動。
四、說過程在設計活動時,我共設計了三大環(huán)節(jié):一是讓紙飛起來,二是看圖折飛機,三是試飛飛機。第一環(huán)節(jié)是讓紙飛起來,讓幼兒說說紙飛起來的辦法。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提議折出一架紙飛機,讓其飛起來。這正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說的:“重在激發(fā)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看圖折飛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著重體現(xiàn)了幼兒嘗試,教師引導的教育理念。教師出示“超音速飛機”的折法圖示,供幼兒觀察。教師告訴幼兒:虛線、箭頭表示折痕和折疊方向。幼兒這出“超音速飛機”后,在其感受說體驗的基礎上,教師再出示“戰(zhàn)斗機”的折法圖示,引導幼兒獨自嘗試看步驟圖示折紙。
幼兒這出飛機后,就有讓飛機飛機飛天的愿望。第三環(huán)節(jié)是試飛飛機,引導幼兒觀察自制飛機的飛行狀況,對“飛機”進行一次調整,如機頭折尖,機翼撐平等;然后再次試飛,比較一下改進后的飛機有什么變化。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即怎樣飛機才能飛得高,飛得遠。這一環(huán)節(jié)正符合《綱要》中說的:“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勘定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怎樣幫助小朋友學拼音
下面是《怎樣幫助小朋友學拼音》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b-p:補破皮褥子不如不補破皮褥子(《補皮褥子》)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葡萄皮兒》)
d: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就別燉我的燉凍豆腐。如果混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燉凍豆腐(《燉凍豆腐》)。
l:六十六歲劉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馬樓,樓上擺了六十六瓶蘇合油,門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柳上拴了六十六個大馬猴。突然一陣暴風起,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馬樓,打翻了六十六瓶蘇合油,壓服了六十六棵垂楊柳,嚇跑了六十六個大馬猴,氣逝世了六十六歲劉老六(《六十六歲劉老六》)。
d-t: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大兔子和大肚子》)。
n-l:門口有四輛四輪大馬車,你愛拉哪兩輛來拉哪兩輛(《四輛四輪大馬車》)。
h:華華有兩朵黃花,紅紅有兩朵紅花。華華要紅花,紅紅要黃花。華華送給紅紅一朵黃花,紅紅送給華華一朵紅花(《華華和紅紅》)。
j、q、x:七巷一個漆匠,西巷一個錫匠,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錫匠的錫,西巷錫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漆匠和錫匠》)。
g-k:哥挎瓜筐過寬溝,趕緊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哥怪狗(《哥挎瓜筐過寬溝》)。
h-f:一堆糞幼兒園教育隨筆,一堆灰,灰混糞,糞混灰(《一堆糞》)。
z-zh:隔著窗戶撕字紙,一次撕下橫字紙,一次撕下豎字紙,是字紙撕字紙,不是字紙,不要胡亂撕一地紙(《撕字紙》)。
s-sh:三山撐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時春(《三山撐四水》)。
z、c、s-j、x司機買雌雞,細致看雌雞,四只小雌雞,嘰嘰好歡樂,司機笑哈哈(《司機買雌雞》)。
zh、ch、sh:大車拉小車,小車拉小石頭,石頭失下來,砸了小腳指頭(《大車拉小車》)。
r:夏季無日日亦熱,冬日有日日亦寒,春日日出天漸暖,曬衣曬被曬褥單,秋天天高復云淡,遙看紅日迫西山(《說日》)。
sh、四聲:石室詩士施史,嗜獅,誓食十獅,氏不時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去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尸,食時,始識十獅尸實是十石獅尸,試釋是究竟(《施氏食獅史》)。
【韻母】
a:門前有八匹大伊犁馬,你愛拉哪匹馬拉哪匹馬(《伊犁馬》)。
e:坡上立著一只鵝,坡下便是一條河。寬寬的河,肥肥的鵝,幼兒園教案鵝要過河,河要渡鵝。不知是鵝過河,照舊河渡鵝(《鵝》)。
i: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個姨媽來摘果,七個花籃兒手中提。七棵樹上結七樣兒,蘋果、桃兒、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七棵樹上結七樣兒》)。
u:鼓上畫只虎,破了拿布補。不知布補鼓,照舊布補虎(《鼓上畫只虎》)。
i-ü:是日世界雨,體育局穿綠雨衣的女小呂,去找穿綠活動衣的女老李。穿綠雨衣的女小呂,沒找到穿綠活動衣的女老李,穿綠活動衣的女老李,也沒見著穿綠雨衣的女小呂(《女小呂和女老李》)
er:要說“爾”專說“爾”/馬爾代夫,喀布爾/阿爾巴尼亞,扎伊爾/卡塔爾,尼伯爾/貝爾格萊德,安道爾/薩爾瓦多,伯爾尼/利伯維爾,班珠爾/厄瓜多爾,塞舌爾/哈密爾頓,尼日爾/圣彼埃爾,巴斯特爾/塞內加爾的達喀爾,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
-i(前):一個大嫂子,一個巨細子。大嫂子跟巨細子比包餃子,看是大嫂子包的餃子好,照舊巨細子包的餃子好,再看大嫂子包的餃子少,照舊巨細子包的餃子少。大嫂子包的餃子又小又好又不少,巨細子包的餃子又小又少又欠好(《大嫂子和巨細子》)。
-i(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以不知為知之,不以知之為不知,唯此才氣求真知(《知之為知之》)。
ai:買白菜,搭海帶,不買海帶就別買明白菜。交易改,不搭賣,不買海帶也能買到明白菜(《白菜和海帶》)。
ei:貝貝飛紙飛機,菲菲要貝貝的紙飛機,貝貝不給菲菲本身的紙飛機,貝貝教菲菲本身做能飛的紙飛機(《貝貝和菲菲》)。
ai-ei:大妹和小妹,幼兒手工制作一路去收麥。大妹割大麥,小妹割小麥。大妹幫小妹挑小麥,小妹幫大妹挑大麥。大妹小妹收完麥,噼噼啪啪齊打麥(《大妹和小妹》)。
ao:隔著墻頭扔涼帽,也不知涼帽套老頭兒,也不知老頭兒套涼帽(《扔涼帽》)。
ou:忽聽門外人咬狗,拿起門來開開手;拾起狗來打磚頭,又被磚頭咬了手;從來不說倒置話,口袋馱著騾子走(《忽聽門外人咬狗》)。
an:出前門,往正南,有個面鋪面沖南,門口掛著藍布棉門簾。摘了它的藍布棉門簾,棉鋪面沖南,給他掛上藍布棉門簾,面鋪照舊面沖南(《藍布棉門簾》)。
en:小陳去賣針,小沈去賣盆。倆人挑著擔,一路出了門。小陳喊賣針,小沈喊賣盆。也不知是誰賣針,也不知是誰賣盆(《小陳和小沈》)。
ang:海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海水長》)。
eng:鄭政捧著盞臺燈,彭澎扛著架屏風,彭澎讓鄭政扛屏風,鄭政讓彭澎捧臺燈(《臺燈和屏風》)。
ang—an:張康當董事長,詹丹當廠長,張康資助詹丹,詹丹資助張康(《張康和詹丹》)。
eng—en:陳莊程莊都有城,陳莊城通程莊城。陳莊城和程莊城,兩莊城墻都有門。陳莊城歷程莊人,陳莊人歷程莊城。叨教陳程兩莊城,兩莊城門都進人,誰人城進陳莊人,程莊人進誰人城?(《陳莊城和程莊城》)
ang—eng:長城長,城墻長,長長長城長城墻,城墻長長城長長(《長城長》)。
ia:天上飄著一片霞,水上飄著一群鴨。霞是五彩霞,鴨是麻花鴨。麻花鴨游進五彩霞,五彩霞挽住麻花鴨。樂壞了鴨,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鴨照舊霞(《鴨和霞》)。
ie:姐姐借刀切茄子,去把兒去葉兒斜切絲,切好茄子燒茄子,炒茄子、蒸茄子,另有一碗燜茄子(《茄子》)。
iao:水上漂著一只表,表上落著一只鳥。鳥看表,表瞪鳥,鳥不熟悉表,表也不熟悉鳥(《鳥看表》)。
iou:一葫蘆酒,九兩六。一葫蘆油,六兩九。六兩九的油,要換九兩六的酒,九兩六的酒,不換六兩九的油(《酒換油》)
ian:半邊蓮,蓮半邊,半邊蓮長在山澗邊。半邊天途經(jīng)山澗邊,發(fā)明這片半邊蓮。半邊天拿來一把鐮,割了半筐半邊蓮。半筐半邊蓮,送給邊防連(《半邊蓮》)。
in:你也勤來我也勤,臨盆齊心土變金。工人農(nóng)人親兄弟,息息相通聯(lián)合緊(《土變金》)。
iang:楊家養(yǎng)了一只羊,蔣家修了一道墻。楊家的羊撞倒了蔣家的墻,蔣家的墻壓逝世了楊家的羊。楊家要蔣家賠楊家的羊,蔣家要楊家賠蔣家的墻(《楊家養(yǎng)了一只羊》)。
ing:天上七顆星,樹上七只鷹,梁上七個釘,臺上七盞燈。拿扇扇了燈,用手拔了釘,舉槍打了鷹,烏云蓋了星(《天上七顆星》)。
ua:一個胖娃娃,畫了三個大花活蛤?。蝗齻€胖娃娃,畫不出一個大花活蛤蟆。畫不出一個大花活蛤蟆的三個胖娃娃,真不如畫了三個大花活蛤蟆的一個胖娃娃。(《畫蛤蟆帽》)。
uo(o):狼打柴,狗燒火,貓兒上炕捏窩窩,雀兒飛來蒸餑餑(《狼打柴狗燒火》)。
uai:槐樹槐,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臺,人家的女人都來了,我家的女人還不來。說著說著就來了,騎著驢,打著傘,歪著腦殼上戲臺(《槐樹槐》)。
uei:威威、偉偉和衛(wèi)衛(wèi),拿著水杯去接水。威威讓偉偉,偉偉讓衛(wèi)衛(wèi),衛(wèi)衛(wèi)讓威威,沒人先接水。一二三,排好隊,一個一個來接水(《接水》。
uang:王莊賣筐,匡莊賣網(wǎng),王莊賣筐不賣網(wǎng),匡莊賣網(wǎng)不賣筐,你要買筐別去匡莊去王莊,你要買網(wǎng)別去王莊去匡莊(《王莊和匡莊》)。
ueng:老翁賣酒老翁買,老翁買酒老翁賣(《老翁和老翁》)。
ong:沖沖栽了十畦蔥,松松栽了十棵松。沖沖說栽松不如栽蔥,松松說栽蔥不如栽松。是栽松不如栽蔥,照舊栽蔥不如栽松?(《栽蔥和栽松》)
uan—uang:那里劃來一艘船,這邊漂去一張床,船床河中相互撞,不知船撞床,照舊床撞船(《船和床》)。
uan—an:大風帆,小風帆,豎起桅桿撐起船。風吹帆,帆引船,風帆順風轉海灣(《風帆》)。
uen—en:孫倫打靶真叫準,半蹲射擊特殊神,本是半路落發(fā)人,摸爬滾打練成神(《孫倫打靶》)。
üe:真絕,真絕,真叫絕,皓月當空下大雪,麻雀泅水不奔騰,喧賓奪主鵲高興(《真絕》)。
ün:軍車運來一堆裙,一色軍用綠色裙。軍訓女生一大群,換下花裙換綠裙(《換裙子》)。
üan:圓圈圓,圈圓圈,圓圓娟娟畫圓圈。娟娟畫的圈連圈,圓圓畫的騙局圈。娟娟圓圓比圓圈,看看誰的圓圈圓(《畫圓圈》)。
iong:小涌大膽學泅水,大膽泅水是好漢(《學泅水》)。
不知道本文《怎樣幫助小朋友學拼音》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科學說課稿:物體怎樣移動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科學說課稿:物體怎樣移動”,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幼兒在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推來推去,拉來拉去。為了激發(fā)幼兒探索、實驗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喜歡嘗試、樂于動手,通過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一些科學知識和現(xiàn)象的學習意識和從事簡單的技術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平時游戲中產(chǎn)生的問題以及娛樂交流中的話題,我設計了一節(jié)嘗試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較強的科學活動——物體怎樣移動。
“物體的移動”除了教幼兒獲取有關的物體移動需要的具體經(jīng)驗外,還要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科學知識教學,并從科學探索出發(fā),生成有關技術的目標和內容,將幼兒的科學與技術學習有機地、自然地結合起來。
在教幼兒“物體怎樣移動”的之前,我預設了一下“物體怎樣移動”的學前目標:首先,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嘗試讓物體動起來,使幼兒感受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jīng)驗。其次,讓幼兒嘗試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再次,讓幼兒想辦法在不用身體碰物體的情況下,還有什么辦法讓物體動起來?最后,要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并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在學習“物體怎樣移動”的時候,教師為幼兒共同準備了各種物體。如:積木、汽車、紙、圓珠筆、各類玩具以及繩子、輪子、木板等等。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進入教室之前,我領著幼兒在室外活動了一下。
隨后我放開音樂,幼兒聽著音樂《碰碰車》來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著各類玩具,頓時來了興趣。
我趁機說:“小朋友們,地上放了這么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們想玩嗎?”說完,我就獨自拿著玩具玩起來,小朋友也跟著玩起來。在我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了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材料,讓幼兒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物體自己是不動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體才會移動。
我來到孩子們中間,問身邊的幾個幼兒:“文文,佳佳,你們在玩什么?你怎么玩的?文文說:“我在玩積木,我可以搭高樓”。佳佳說:“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滾?!薄拔以谕嫫嚕乙煌扑团??!?---------孩子們有各種回答,我沒有阻止孩子,但當一名幼兒回答到本次活動的主題(我碰它就動,我推它就動)時,我及時抓住,引出話題:“小朋友說的真棒,放在地上的東西,自己是不動的,那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它動起來呢?”
幼兒再次嘗試,這次嘗試,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幼兒比較投入,這時我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一方面發(fā)現(xiàn)幼兒操作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幫助了一些思維和操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使幼兒都能有所發(fā)現(xiàn)。
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來到我身邊向我演示,等幼兒圍坐在我身邊時,我問:“誰能主動說說你是怎樣讓物體動起來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積木就動起來了?!薄拔沂怯檬掷?,一拉我的汽車就跑起來了?!薄拔沂怯米彀痛档?,一吹紙就飄起來了。”“我是用腳踢,一踢皮球就動了。”
孩子們邊說邊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
在這次嘗試中,幼兒很專注,很投入。
教師說:“小朋友說的真棒?。偛判∨笥延酶鞣N各樣的辦法讓物體移動,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還可以用腳踢-------小朋友可真聰明?!保ń處熜〗Y)
接著我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體就會移動,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得一樣嗎?”
幼兒再次嘗試。這是一個新的,而且動腦筋的問題,孩子們被吸引了,我剛說完,孩子們就去自己嘗試了。我來回走動了,觀察了一下。大約過了七、八分鐘,孩子在我周圍坐好。
“剛才,小朋友都在認真的做實驗,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動的一樣嗎?你是怎樣做的?”
幼兒爭著演示自己的實驗,邊說邊做,這時,我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如個別幼兒介紹不夠流利的,我將耐心地給他們第二次機會,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車,我發(fā)現(xiàn),我用很大力推,汽車就跑的很快、很遠,用力小輕輕的推,汽車就跑的很慢、很近?!薄拔彝娴氖羌?,我用嘴巴用力使勁的吹,紙就飄的很遠,我用嘴巴輕輕的吹,紙就飄的很近?!薄拔彝娴氖瞧で?,我用腳使勁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遠,我輕輕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都能發(fā)現(xiàn)用力大和用力小物體動的不一樣,可見幼兒的思維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師說:“小朋友的實驗都很成功,而且說的棒極了,用力大的時候,物體移動的就快、就遠,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移動的慢、近。(教師小結)
面對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緊接著我又提出一個問題。
“小朋友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物體就會移動,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能讓這個物體移動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由于有了先前的嘗試經(jīng)驗以及探索的基礎,他們有的單獨實驗,有的合作實驗,邊嘗試,邊操作。教師的問題給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得到了遷移,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幼兒獲得了成功感,把這次的探索活動推向了高潮。
一段時間后,幼兒圍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實驗。沒等我問,孩子們的小手就舉的高高的了。
“我想讓小汽車動,我沒有用手,我把繩子寄在積木上,一拉繩子積木就動了。”“我把木板的一頭放在高處,一頭放在低處,把汽車放在高處,一動木板汽車就自己跑下來了?!薄拔野鸭埻罩幸蝗樱缓蟛粩嗟拇?,紙就動起來了?!焙⒆觽冊秸f越興奮,總結出:讓物體移動,用的力不一樣,物體移動的也不一樣,用力大,東西就動的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就動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表現(xiàn),于是我把延伸活動放到了室外。
“孩子們,關于物體移動的秘密可多了,剛才小朋友還沒有發(fā)現(xiàn)更好的方法,現(xiàn)在我們到院子里試一試,看看還有沒有新的方法,然后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人們是怎樣讓重、輕的東西從下面移到上面,或者從里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試一試?!?/p>
通過這個活動延伸,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力和運動的關系。
記的我曾經(jīng)看到這么一段話:在嘗試教學時,不要忘記要先嘗試后教,嘗試教學中一定要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一定要讓幼兒帶著問題、目的去嘗試,不要想幼兒是否能嘗試成功,要重在過程,嘗試以后要讓孩子有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學習。所以在整節(jié)活動中,我把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放到了首位,讓每個幼兒都有嘗試、交流、發(fā)現(xiàn)、發(fā)言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嘗試教學的課程的模式,在活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并沒有把這一活動結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體移動的問題,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討論。
如今,嘗試教學在我園已廣泛展開,孩子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是嘗試的重要內容,嘗試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孩子們在嘗試中學習。遇到問題,讓孩子嘗試解決,孩子們可以這樣試也可以那樣試,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嘗試教學給老師們帶來了挑戰(zhàn),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孩子們在嘗試教學的氛圍中,已經(jīng)張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廣闊的藍天。
不知道本文“大班科學說課稿:物體怎樣移動”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