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托兒的身心受到傷害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愛的教育的讀書筆記 愛的童話 勇敢的故事如果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必須將子女送去托養(yǎng)時,父母應(yīng)持何種態(tài)度,才可以避免孩子在身心成長上受到傷害呢?
在此,首先要強調(diào)的是,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有責任撫養(yǎng)他。絕不可以十分幼稚地覺得“孩子的出現(xiàn)打擾了自己以往的生活、娛樂及社交等,所以請一個人替我撫養(yǎng)孩子,還可擁有原先的生活方式?!睂嶋H上,這是一種十分自私的想法。結(jié)果會因為自己一時的偷懶,傷害了自己與孩子間的親密關(guān)系,同時傷害了子女未來的身心發(fā)展。
有時為了我們自己好不容易奮斗出來的事業(yè),或為了維持家庭的經(jīng)濟,我們確實無法放棄我們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孩子送去托養(yǎng),那么父母應(yīng)持何種態(tài)度呢?在此有三點建議:
一、最好采取日托的方式
換句話說,每天下班以后要留出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給孩子充足的愛及親情,盡可能滿足他各種適當?shù)男枰?,這樣,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密關(guān)系不但不會由于日托而受到傷害,而且,如果孩子在白天受到了傷害,也可以晚間得到彌補。在選擇托付的對象時,應(yīng)注意兩點:
1、在孩子1歲以前,應(yīng)選擇專人來托養(yǎng),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
2、在孩子走穩(wěn)以后,可以將孩子送入設(shè)備完善且老師們充滿愛心的托兒所托養(yǎng),因為這時孩子已經(jīng)開始對其他小朋友有興趣了。送入托兒所托養(yǎng),可以提早訓練他的行為表現(xiàn),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友誼的技巧,這些對培養(yǎng)他以后良好的社會適應(yīng)力及健全人格都十分重要。
二、隨時觀察子女行為的表現(xiàn)
了解托養(yǎng)的對象是否合適,如有任何的不當,應(yīng)立刻加以更換或補救。
三、觀察子女與托付對象間的關(guān)系
如果他們非常親密,相處融洽,你就不必太操心了。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避免出現(xiàn)恐懼
零至一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情緒十分平和穩(wěn)定,偶爾號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如想睡覺,肚子餓或身體不適,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顧最要緊,令寶寶覺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規(guī)律,寶寶的情緒便不會有太大波動。
避免出現(xiàn)恐懼
但要注意一點,就是避免寶寶受到驚嚇,例如在他身邊大叫或突如其來的巨響,這會使他覺得無助,對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感到害怕,產(chǎn)生恐懼的情緒。
克服恐懼
如果寶寶出現(xiàn)恐懼的情緒,父母可以通過與寶寶身體的接觸,如撫摸,緊抱等動作,令寶寶感受到別人的關(guān)注和愛護,而逐漸安靜下來。另外,這時期的寶寶對周圍陌生的環(huán)境也有探索的意欲,不防帶他外出,認識外面的事物,切勿過分地保護他,拖延他的學習進度。
一至二歲
這時期的寶寶很容易哭鬧,大發(fā)脾氣,無論你怎么勸都沒有用。平息他哭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理會。
分散注意力
寶寶用哭鬧來要脅你,最佳的對策便是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比方說,吃飯時你把正在學步的寶寶放進他的高腳凳里,他可能會拗在那里,并揮動雙手尖叫著。此時,你最好先讓他下來,拿些有趣好玩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把他哄得團團轉(zhuǎn),讓他忘記他不想坐在椅子里吃午餐這件事,之后,當你再把他放進高腳椅里,他很可能會乖乖合作。
無論你碰到多么棘手的管教問題,你可以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一招,便是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小的時候,注意力往往持續(xù)不久,這就是為何他們一看到有趣的東西,立刻破涕為笑的原因。
自由發(fā)揮
但是,教導(dǎo)這個歲數(shù)的寶寶時,必須注意一點,就是不要期待他去做討你歡心的事。舉一個例子:寶寶大都喜歡戶外活動,他喜歡自由自在的跑跑跳跳,去認識新鮮有趣的事物;此時,父母應(yīng)該耐心地在一旁觀看,不要催促他。如果不得不打斷他時,不妨在他面前來回地走,或設(shè)法吸引他的注意,他就會很快往你這邊過來。可是,寶寶很可能會抗拒父母的觸摸或摟抱,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束。管教寶寶時最好先放松后收緊。
總括而言,管教這個年紀的寶寶并不容易。
最好的管教方式之一是允許(但不評論)寶寶正常的情緒宣泄,這會帶給寶寶莫大的支持與安慰,例如讓他吸吮拇指或橡皮奶嘴,讓他將心愛的毛毯帶在身邊,給他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二至三歲
寶寶到了兩歲左右,就不需要這么多的管教技巧了。但是到了兩歲半時,進入了教養(yǎng)的黑暗期,令父母傷透腦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年紀的寶寶都非常相像,而且簡單的管教技巧就可以把他們管得服服帖帖。
對付招數(shù):
1、父母要擅于利用寶寶的習慣傾向。為他規(guī)劃良好的作息時間。舉例來說,如果能為兩歲半的寶寶培養(yǎng)良好的就寢習慣,便可以解決每天叫他上床睡覺這個難題。
諸如此類的習慣還包括幫他脫衣服、洗澡、穿睡衣、刷牙、在門口蕩秋千、帶他進浴室、上床、睡前為他講故事、擁抱并親吻道晚安,最后為他關(guān)上燈;這些事要花掉你很多時間,尤其當你疲累不堪時。但是一旦它們變成固定的作息后,你就有可能讓寶寶乖乖去睡,而非敷衍他或強硬地要他上床睡覺。
兩歲的寶寶喜歡一成不變,他喜歡重復(fù)做同樣的事,任何變化他都很難接受;因此,盡可能允許他將玩具或私人物品放在原來的地方,家具也要擺在他希望放置的位置。這個年紀的孩子要求每件事物都得在適當?shù)臅r間里放在適當?shù)奈恢?,他也要求每天的作息有一定的秩序??偠灾矚g凡事一成不變。
2、命令孩子時,要盡可能為他留面子。不要硬繃繃地命令他;例如,要避免用"吃中飯之前,你必須把所有的玩具撿起來"這類的說法,而應(yīng)建議性地表達"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玩具撿起來吧"如果他不愿意,你也不必堅持催他答應(yīng)。最好的辦法是改變話題或離開現(xiàn)場,盡量避免以強制強的情況。當他不愿意,而你又執(zhí)意要他服從命令時,最后的輸家往往會是你。遇到這種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時,你不妨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舉例來說,假如寶寶不喜歡穿衣服,無論他愿不愿意讓你為他穿衣服,你都要避免和他發(fā)生激烈沖突。也許你可以把他擺到一個很高的地方,一邊和他談?wù)撐磥韺l(fā)生的事,一邊很快地幫他把衣服穿好。
要轉(zhuǎn)移兩歲半的寶寶的注意力很簡單,只要和他說話即可。通常和一歲半寶寶的交談,可能會讓他聽得滿頭霧水。但是和兩歲半的寶寶閑聊,即使他不完全聽得懂,卻能吸引他的注意,至少可以將他的注意力從先前的爭執(zhí)中轉(zhuǎn)移開來。
3、要這個年紀的寶寶作決定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倘若你能為寶寶預(yù)作計劃,告訴他將會發(fā)生什么事,有時對你會很有助益。
寶寶如果能依照順序重新說一遍,就表示他懂得你說的,而且他也會照做。至于寶寶亂發(fā)脾氣時又該如何呢?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亂發(fā)脾氣時,最佳對策就是不理他,否則一旦寶寶發(fā)現(xiàn)只要發(fā)脾氣,父母就會予取予求的話,以后發(fā)脾氣就成了他們最大的武器了。所以,盡可能讓寶寶了解,發(fā)脾氣不但得不到任何東西,甚至會失去父母的關(guān)心,這是很重要的事。
但是針對寶寶亂發(fā)脾氣的情況,父母最好還是能夠防患于未然,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知道寶寶每天在哪些時候或哪種情形下鬧得最兇,因此至少一半以上針對寶寶發(fā)脾氣想出的對策,是讓寶寶離開這類會讓他失控的情境。
4、對于某些年齡的寶寶來說,給他們選擇機會是很不錯的管教方式。父母也應(yīng)針對不同個性的寶寶,給予不同的選擇。像一些頭腦清楚的寶寶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很容易作選擇,而且會堅持到底,另一種寶寶的個性就不適合作決定;舉例來說,這些困惑的寶寶們一點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他們選擇,只會加深他們的困惑而已。
在寶寶不同的成長階段里,如果你希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如你所愿,最好你能適時修正管教方法,來適應(yīng)他們每個成長階段所具有的優(yōu)缺點。而你越了解寶寶在各個階段的行為特征——尤其是教養(yǎng)黑暗期——你的管教方法就越有效地配合寶寶的年齡和個性。
避免對寶寶的牢騷
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出生后,換尿布、寶寶啼哭……一系列繁瑣的事情往往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也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然而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卻可能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6種最常見的牢騷:
*否定寶寶人格
“煩!”媽媽正在做家務(wù)或手上有活的時候,寶寶還是纏著不放,媽媽會不耐煩地說:“煩死了,自己去玩?!眿寢尶赡軟]在意,寶寶卻“哇”地一聲哭出來了?!氨?!”“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也不會?!眿寢屚源蠛⒆拥臉藴蕘砗饬繉殞?,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寶寶應(yīng)該也要會,否則就“笨”。
“沒用!”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愿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币灿械膵寢寱χ鴮e人說:“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沒用,不會叫人?!彪m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里。
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需耐心指導(dǎo),而不是責罵。
*影響小孩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有時媽媽故意要寶寶手上的東西,可寶寶不愿意給,過一會兒寶寶要媽媽抱,媽媽就會故作生氣地說:“我才不要你呢?!比绻?jīng)常這樣,寶寶會很傷心。
“把你送給別人!”“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边@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么不愛他(她)。
“不用再回來了!”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后就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會產(chǎn)生心理陰影,以后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媽媽是否愛自己產(chǎn)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嚇唬寶寶,導(dǎo)致他不安
叫醫(yī)生來打針!”“寶寶再不聽話就叫醫(yī)生來打針?!薄翱於愕綃寢屵@里來,醫(yī)生打針來了?!睙o論是責怪寶寶還是和寶寶玩,媽媽讓寶寶聽話的厲害辦法就是醫(yī)生打針,因為所有的寶寶都怕打針時的疼痛。媽媽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教育寶寶,必然使他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告訴老師!”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出口就是:“不好好看書,明天告訴你的老師,看他(她)到時候怎樣懲罰你。”“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警察叔叔抓壞人,這是媽媽從小教給寶寶的概念。寶寶怕被警察叔叔帶走也就是怕自己是個壞孩子。孩子一做錯事,媽媽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不敢抬頭。
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yīng)及時幫助他糾正,并對糾錯行為表示贊賞。
避免寶寶的分離焦慮癥
托管寶寶易患“分離焦慮”
陳先生和陳太太想利用“十一”出游,但這次出游計劃沒有包括剛滿周歲的寶寶?!白詮膶殞毘錾?,生活就圍著他打轉(zhuǎn)?,F(xiàn)在寶寶稍大一點了,想趁此機會享受‘二人世界’?!睘榱四茼樌鲂?,一個月前就把寶寶送到奶奶家,以便寶寶盡早適應(yīng)“沒有爸爸媽媽”的生活。
對于計劃長假享受“二人世界”的父母,專家提醒,要當心寶寶可能產(chǎn)生“分離焦慮”。6個月以下的寶寶可以在沒有父母在身邊的情況下,平靜地度過一二個晚上,到了七八個月時,寶寶開始對父母的離開有所察覺,這時就會產(chǎn)生“分離焦慮”。
為避免“分離焦慮”,專家提醒,首先保持一致的日常生活規(guī)律和舒服自然的環(huán)境,可讓寶寶暫時忘記父母的離開。同時要盡可能讓寶寶和他很熟悉的人在一起——比如:祖父母、保姆等;其次,在旅行前,不妨提前排練幾遍,幫助寶寶逐漸適應(yīng)分離??蓢L試幾個晚上不在寶寶身邊,或者讓寶寶在奶奶家過夜,幫助寶寶為較長時間的分離做好心理準備;最后,不妨在出行前給寶寶寫些漂亮的小卡片,通過郵局寄出去,寶寶就會在你離開家的這段時間接到你的問候。不管什么年齡段的寶寶,電話溝通都必不可少,可有效緩解相思之苦。如果寶寶聽到你的聲音就大哭不止,趕緊說再見,讓看護寶寶的人帶他出去透透氣,轉(zhuǎn)移注意力。
如何避免寶寶“纏人”?
孩子整天像個小尾巴那樣跟在媽媽后面,就連媽媽上廁所也不放過。如果訓斥他,覺得本來孩子也沒什么大錯,如果不說他,感覺真是很煩??勺盍钊祟^疼的是媽媽很難想出兩全之策來解決這個問題。
專家表示:媽媽如果采用強硬的態(tài)度對待“纏人”寶寶,那么他接收到的信息是“可能再分離”,焦慮自然會再度升高,從而導(dǎo)致更需要媽媽,結(jié)果,又引來媽媽更嚴厲責備,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孩子“纏人”時,媽媽首先應(yīng)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多關(guān)心他。在孩子得到較多滿足之后,慢慢再把彼此距離拉大,讓他漸漸學會獨立。
避免孩子“纏人”,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不要嚇唬孩子,像“趕快睡覺,不然壞人會來抓你”,“不吃飯,警察會來抓你”等,這樣極易使孩子變得膽怯;
2、遵守諾言,答應(yīng)孩子的事,就要做到;
3、幫孩子拓展人際關(guān)系,如邀請小朋友到家里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