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蚊子塊引出的話題
發(fā)布時間:2021-12-06 怎么寫一個有趣的小學英語教案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shè)計方案 設(shè)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今天,劉韻涵一來到幼兒園,就吸引了張家齊等好幾個小朋友的注意力,咦!劉韻涵上的是什么?她的臉怎么這樣了,于是在晨間談話時就組織幼兒來討論。此時,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劉韻涵臉上的是什么?幼兒紛紛展開了猜測,有的說是撞的,有的說是在長東西,也有幾個孩子知道這是被蚊子咬的。就在孩子們猜測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的桌子上趕下來了一只蒼蠅,金雨揚大叫起來,老師快看一只蚊子,他的這一說法立刻得到了其他幼兒的抗議,那不是蚊子,是蒼蠅,到底是什么呢?我和孩子們一起開始討論了蒼蠅、蚊子,并比較了蒼蠅和蚊子的不同,它們都是昆蟲,都有三對足,兩對翅,而它們都是大壞蛋,蚊子喜歡咬我們,蒼蠅喜歡在好吃的食物上飛來飛去,此時我又提出第二個問題,那要怎么才能殺死蚊子和蒼蠅?孩子們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和猜測,我把孩子們的猜測在黑板上記錄下來,他們一共想了十幾種方法,有用蚊香、用槍打、用石頭扔、用金箍棒、用滅害靈、用劍、用蒼蠅拍等等。在放學時,我又給每個幼兒發(fā)了一張紙,讓他們回家去找找,家里是用什么辦法來對付這兩種害蟲的,并請家長記錄下來,第二天再組織幼兒進行討論。意大利的瑞吉歐方案教學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的球并拋還給孩子”,他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中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再把問題“還給”幼兒,讓他們“接過球”投入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索,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所發(fā)展,并對觀察越來越感興趣。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哈欠淚”故事會——一個“哈欠”引出的一個有趣的話題
集體教學活動結(jié)束后,孩子們都在開心地進行著自主活動,我也愉快地加入到他們中間與他們聊天。玩得正興起,我卻忍不住打了個哈欠,眼眶酸酸順勢淚水充滿了眼睛,我趕緊取出紙巾來掩飾這不雅的一幕。
“咦?老師你怎么哭啦?”細心的鑫鑫急忙問道?!袄蠋煕]有哭呀?!薄皼]有哭,怎么要用紙擦眼淚?”我們倆的談話引來了許多好奇孩子的關(guān)注,瞬間周圍圍了個水泄不通探個究竟。我心想:這個話題既然這么有趣,為何不抓住這個機會和孩子們一起探討關(guān)于流眼淚的問題呢。
于是,我便問道:“孩子們,誰能說說看老師為什么會流眼淚?”“我看見啦!老師剛才打了哈欠,所以就流眼淚了?!薄靶】熳臁蔽跷跖d奮地說道?!靶⊙劬φ媪?,你觀察得真仔細,那知道老師為什么會打哈欠嗎?”我又順著話題繼續(xù)問?!袄蠋熝劬λ崃?,所以就打哈欠了?!痹娫娊又f,“老師晚上沒有休息好,今天累了就會打哈欠?!比鹑鸷芏貥幼诱f道。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氣氛十分熱鬧。我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孩子們說得很好,都非常有道理,那老師剛才的眼淚應該叫什么名字呢?”“哈欠淚咯?!逼綍r不言不語的睿睿小聲地答道。雖然聲音很輕,但我卻聽得非常清楚,我也為她大膽的動腦筋感到高興?!斑@個名字起得老師很喜歡。我們就叫它“哈欠淚”。那你們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還會流淚呢?”孩子們于是又熱烈地討論起來。孩子們根據(jù)平日里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說出了其他許多形象而有趣的眼淚:吃辣椒時會辣出眼淚,生病時不舒服的眼淚,離開家人時傷心的眼淚,受到委屈時難過的眼淚,開心大笑時高興的眼淚……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打心底感到欣慰?!罢鏇]想到大家知道這么多眼淚的種類。那你們喜歡哪種眼淚?又不喜歡哪種眼淚?為什么呢?”孩子們聽到問題后立刻熱烈地討論起來,我在旁邊細心的傾聽著。在孩子們的討論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漸漸明白了消極的眼淚是不讓人歡迎的,在討論中也嘗試學習如何減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眼淚,例如:在自主活動時大家和睦相處,做游戲玩玩具時互相謙讓,生病不舒服也要勇敢堅強,離開家人獨自一個人也不害怕……這樣就可以讓消極不開心的眼淚消失。
一個“哈欠”引出的一個有趣的話題,讓我也進一步理解了《指南》精神中提出的“生活教育”的深刻意義。正所謂,“一日生活皆教育”,教育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學會細心觀察,抓住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將其放大,“教育無痕”的價值將時刻伴隨左右。
一塊圍裙的啟示
我把上次一片狼藉的娃娃家用照片的形式拍了下來,并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讓我們的家變得更整齊?“玩好了要把玩具送回家!”“讓娃娃睡在床上!”小朋友們各抒己見,都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對他們的建議進行梳理之后,我又對上次參加娃娃家的四位小朋友進行了一番教育。選擇區(qū)域的時間到了,“下面請娃娃家的小朋友!”向來門庭若市的區(qū)域被我一陣奚落之后,變得冷冷清清。當然,昨天那4位小朋友一個也沒有舉手。我硬生生地請了最后剩下的幾位小朋友勉強進入娃娃家。我回旋在各個區(qū)域之間,突然“嘩……”的一聲巨響,娃娃家的菜撒落一地,狼藉場面再次上演。娃娃家不得不在我的指令下收拾碗筷。
第二天
,佳佳高采烈地過來,遞給我一塊紅色圍裙:“老師,媽媽叫我給你,區(qū)域活動的時候用?”“恩?”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佳佳媽媽隨后進來,神秘地笑笑:“就放在你們娃娃家吧,或許有幫助?!奔鸭褘寢屆忉屍饋恚骸白蛱炷銈冊谡f娃娃家沒人收拾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平時佳佳在家也不愿意收拾,但是每次吃完飯就很積極的要求一起幫忙,因為可以圍上漂亮的小圍裙,做起來還真一板一眼呢?!?/p>
“哦,我明白了,原來如此!”
幼兒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到新投入的較新鮮的事物上。圍裙又潛藏著另一層含義:我是小主人。當我圍上這塊圍裙之后,就有義務(wù)和責任來做好娃娃家的掃尾工作,把家整理干干凈凈,明確了一些目的與要求相一致的事情。還真不能小看這塊圍裙。
自從娃娃家多了這塊小圍裙之后,倒真像個家了,每次在請幼兒進區(qū)的時候,我總會把圍裙給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并讓他明白自己的任務(wù):料理好家里的事情。假如每次都規(guī)定好誰第一個誰先來圍圍裙,不公平。為了公平起見,我索性把圍裙放在了娃娃家。這不,問題又來了:“我先拿到的!”“是我先進來的!”欣欣和軒軒你一句我一句,拉扯著小圍裙的兩角,誰也不愿意認輸,欣欣很委屈的樣子,淚流滿面的央求道:“老師,我一次都沒有圍過,是我先拿到的!”“好吧,你來做媽媽!”我見不得欣欣如此可憐.“老師,那誰來做爸爸啊?”軒軒緊追不放。當然是你??!”“那為什么我沒有圍裙的?”
有意注意是一種有預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動中占主導地位,是一種最有效的注意,要培養(yǎng)這一注意,必須首先使幼兒明確任務(wù),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并使行為服從于活動的目的與要求注意的事,使孩子能不斷積極、主動、自覺地保持注意,這塊小圍裙在任務(wù)的分配上已經(jīng)很明確了。但是
,我們也從搶圍裙上看到了一些問題:難道都給娃娃家的小朋友圍上圍裙嗎?這當然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怎么樣讓兩塊圍裙確定兩種角色(爸爸和媽媽),又能讓這兩種角色在娃娃家中起到主導作用呢。
課題隨筆:一朵花引發(fā)的爭論
春天的天空格外晴朗,孩子們剛吃完午飯,就嚷嚷著讓老師帶他們出去散步。走在校園的石子路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聽著遠處傳來的清脆的鳥叫聲,感受著小草的呼吸,這是多么快樂、幸福的時光呀。此時此刻,孩子們手拉著手,一邊觀賞風景,一邊在說著悄悄話。
這時,突然一個聲音說:“你們看,這棵樹上的花開了?!薄巴?,只有一朵,還是白色的?!薄伴_在了枝頭上,好高呀!”孩子們被這朵花深深的吸引著。這時,又有一個聲音說:“這是什么花呢?為什么只有一朵?”“應該是白玉蘭吧!”“因為它先發(fā)芽,大樹媽媽把養(yǎng)分最先給了它,所以它開花了?!薄耙驗樗L的最高,離太陽公公最近,所以它最先開花?!薄斑@朵花最調(diào)皮,不聽話,所以最先開放?!薄⒆觽兤咦彀松嗟淖h論著??蓮暮⒆觽兊淖h論中,我仍然聽到一個疑問的聲音:“為什么只有一朵花開放了呢?”直到孩子們重新回到教室,仍然爭論不休。
一棵樹上只有一朵花開放了,這的確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也許正像孩子們所說的,它離太陽公公最近,得到的養(yǎng)分最多,所以才開放了。但不管這樣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我從孩子們的議論中感受到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周圍事物的探究興趣和探索欲望。所謂生活處處皆學問,培養(yǎng)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就需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fā),從小朋友的興趣點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方法調(diào)動孩子們的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幼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小塊綠豆糕
今天課間,靜跑進辦公室,朝我走來,我沒有找她啊,我正想著,她突然拿出一塊綠豆糕給我,并笑著說:“這個給你吃!”
“恩?”我還沒反應過來。
“這個很好吃的!”她解釋道,似乎在擔心我不喜歡。
“哦,真的啊!那你自己吃吧!”
“我吃過了,這個給你吃啦!”靜有點撒嬌樣。
“那好,謝謝啊!”
“不客氣啦!”她笑得極為燦爛,奔奔跳跳地跑出了辦公室。
我拿著那塊小小的綠豆糕,心中頓時生起一種幸福感。靜是一名很聰明的孩子,但是活潑好動,十足的小頑皮,因為她的穿著和學習,在平時沒少挨老師們的批評,當然包括我。想到,由于靜是我的課代表,平時接觸頻繁,對于她的穿著、學習等,我也沒少批評,而且由于靜的開朗、膽大,有時在批評時,我對她幾乎沒留多少情面。
曾經(jīng)讀到陶行知給教師的一段話:“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出一萬萬的慷慨?!笔堑难?,孩子手中的一塊糖就是他們心中的情感,他們給你一顆糖,就是他們對你的情感表達。想到這些,我把這顆小小的綠豆糕握得更緊了,因為,此刻我手中握著的是一顆純真的心。
教育隨筆:一次談話引發(fā)的思考
放學了,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開開心心的離開了班級。這時候我看見徐悅馨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一臉愁容,還喃喃自語:“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呢!”想了一下,我就走過去:“馨馨,你的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馨馨說:“媽媽是做電腦工作的?!蔽医又鴨枺骸芭?,你的媽媽今天肯定很忙,不要著急,一會兒就來了,你喜歡你媽媽嗎?”馨馨立刻來了興致:“當然喜歡啊,我媽媽會給我講故事,還會陪我和妹妹一起玩呢?!边@時候沒有走的孩子都站過來七嘴八舌地說“我媽媽怎么,怎么……”不一會兒,家長們都來了,孩子們高興地和教師說再見,離開了幼兒園。也就是在幼兒離園這短短的幾分鐘,我計劃的個別交談結(jié)束了。由此例可見,個別交談不在時間長短,只要教師有此意識,機會是不少的。
個別交談不一定是教師發(fā)起的,幼兒總想把那些在他們看來很有趣的事告訴教師,談話也就成為教師與幼兒的情感交流、經(jīng)驗分享等,但無論哪種類型的交流要成功進行都要求教師耐心地傾聽,對幼兒的談話表現(xiàn)出興致勃勃的態(tài)度,讓幼兒感到“老師認為我講得很有意思”。
總之,與幼兒個別交談,對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與個別幼兒交談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為我們幼兒教師要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培養(yǎng)這種能力,并在實踐中自如地運用。同時也將自身的素質(zhì)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一個教師和孩子的對話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耙粋€教師和孩子的對話”!
欣欣是班里比較內(nèi)向文靜的女孩,這學期她媽媽也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把欣欣留給爺爺奶奶照顧。
我時常把她攬在懷里問:“媽媽回來了嗎?你想她了嗎?”她總是搖頭或者點頭。
我心里暗自“佩服”這個懂事的孩子。
然而,一個偶然的電話,讓我感到震撼。
一天上午,我正在給孩子們講故事,電話鈴聲響了,我“噓”了一下,拿起話筒,是欣欣媽媽打來的。
她想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也想和欣欣通個電話。
我叫欣欣來接電話,又壓低了嗓門繼續(xù)給孩子們講故事,只聽到欣欣“嗯”、“好”的答應聲。
過了一會兒,聽見欣欣說:“媽媽,你早點回來啊!”我扭頭看了一下,欣欣離開了電話,淚流滿面地向我走來,卻沒有哭出聲。
多么堅強的孩子啊!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趕緊接過話筒,對欣欣媽媽說:“孩子想你了,多回來看看她啊!”電話那頭哽咽著,沒有了聲息。
我能做什么呢?一張淚流滿面的孩子的臉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刺激著我的心靈。
我把欣欣擁入懷中,一邊給她擦著淚水,一邊對全班小朋友說:“欣欣多了不起呀,爸爸媽媽都到外地去工作了,她跟著爺爺奶奶,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我們大家應該向欣欣學習!”孩子們熱烈的掌聲讓欣欣不再流淚,重新融入了我們這個幸福的大家庭。
“老師就像我的媽媽呀”。
欣欣,但愿老師和小朋友的愛能像媽媽一樣溫暖你的心靈,也祝愿欣欣能早日和媽媽團聚!
關(guān)于“一個教師和孩子的對話”的精彩內(nèi)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guān)注我們了解更多內(nèi)容!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在今天,一個4歲半的孩子給我這個二十三歲半的老師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使我深刻體會到了它的深刻意義。今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雙魚非常沮喪地走到我面前,低著頭,不說話,手使勁地擰著衣服,我用手摸她的衣服,果然濕了,全部都濕了。我輕輕地問她:衣服為什么濕了?是不是灑水了?是不是開水龍頭的時候,用力過大,把水濺的滿身都是?她一直低著頭,紅著臉,支支吾吾不說話。我接著問她: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雙魚還是不說話……百問不答的小朋友,真是讓老師煩躁死了。于是我便想當然的認為,責任在她自己,不然為什么不說話?不然為什么不告訴我原因?這個時候我真想發(fā)火,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快放學的時候,她居然全身濕透,她的家人會怎么認為?是我在一天中沒有照顧好孩子?如果孩子因此感冒怎么辦?一整天,我很辛苦,可是這一整天的辛苦,都會因為孩子的衣服濕透了而被否定。這個時候,我正要發(fā)火,但看著她噘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給她一個思考的時間,給她一個說話的機會。于是我用我的衣服給她換下濕了的衣服,告訴她:先穿老師的吧,等你的干了再換下來。接著,我開始攬著她,耐心地等。一分鐘過去了,雙魚終于抬起頭,說話了,她說:老師,我剛才大便了,水沖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沖的,不小心,盆里的水就灑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沖下去了。我瞬間凝噎。雙魚接著說:這樣洗刷問就不臭了。我緊緊地抱著雙魚,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個時候,我還能說什么呢?我差點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傷了孩子的心。雙魚也緊緊地抱著我,向來,孩子抱我總是緊緊的,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們總是因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當然,并且把這個想當然當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傷過孩子多少次心。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吧,也許她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一個并不精致的作業(yè)欄引起的……
開學初布置教室時,由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內(nèi)容,因此,兩扇窗戶之間的一塊墻壁空了好幾天。眼看檢查在即,我只好臨時拉起了幾根鐵絲,把全班幼兒的繪畫作業(yè)本都掛起來,總算填補了這塊空白。
檢查是應付過去了,但這別具一格的作業(yè)欄,卻在孩子們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以往的作業(yè)欄為了美觀起見,我總要求精心設(shè)計,將優(yōu)秀作品拼貼成美麗圖案,因而,幼兒作品的數(shù)量也就受到了極大限制。每次作業(yè)后布置的總是那幾個畫得最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而繪畫不太好的小朋友的作品是很不容易走進作業(yè)欄里的,有的小朋友甚至一學期下來也沒有機會得到這個“榮譽”。久而久之,他們對繪畫的興趣淡薄了,對作業(yè)欄里的“優(yōu)秀作品”也視而不見。
這次,我把所有小朋友的作業(yè)都掛起來了,小朋友怎能不欣喜,個別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小朋友甚至都有點“受寵若驚”了,他們手舞足蹈,歡呼雀躍。孩子們圍著作業(yè)欄,欣喜萬分,嘰嘰喳喳,“老師把我的作業(yè)本掛起來了”、“瞧,這是我畫的”、“洋洋小朋友畫的蝴蝶真美麗”。他們欣賞著、評價著……
從那時起,每次繪畫作業(yè)后,我都把孩子們的作業(yè)一本不漏的掛起來,雖然孩子們的作業(yè)水平參差不齊,但看到孩子們?nèi)绱讼矚g這并不精致的作業(yè)欄,看到那些所謂“能力差”的孩子越畫越美、越畫越生動的作品時,我感到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