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兒童的權(quán)利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兒童歌謠 兒童成長 關(guān)于兒童睡前故事的范例精選有的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yīng)、百依百順,以為這是對兒童的尊重;有的家長放任自流、不管不顧,也以為這是對孩子的尊重;還有的家長見孩子有錯也不指出,深怕傷了孩子,還以為是對兒童的尊重;……其實,這種種做法,都誤解了尊重兒童的內(nèi)涵。
按照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尊重兒童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尊重兒童的權(quán)利。這一核心的前提當然是承認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像成人一樣,是一個權(quán)利主體,享有他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對我們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尊重兒童如下這些權(quán)利是比較重要的:yjS21.CoM
兒童游戲的權(quán)利。游戲,是兒童的主要生活方式;就像從事不同的職業(yè)是我們成人的工作一樣,兒童的工作就是游戲。兒童是在游戲中學會各種知識,習得生活能力,鍛造健康身心,模擬社會生活的。不少家長不懂得這一點,以為只有在課堂上才是學習,游戲就只是玩。于是總是剝奪孩子游戲的機會,卻不知道由于它違背了兒童的天性,結(jié)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兒童參與和表達意見的權(quán)利。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小,不懂事,讓他參與,不是添亂么?孩子能有什么好意見?做爸媽的不都是為孩子好,爸媽的意見就是孩子的意見。確實,三五歲、七八歲的孩子是不大,他們的參與有時反會造成一些麻煩,他們所表達的往往也不那么理想。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與人相處,學習了溝通,培養(yǎng)了主人翁意識,增強了自我價值感。這些品質(zhì)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的價值怎么估計都不會過分。(《美國:孩子與大人平等》)
兒童選擇的權(quán)利。生活中有很多現(xiàn)象我們已司空見慣:孩子的吃、穿、玩、行,大人決定;孩子的興趣學習,爸媽拍板。他們從沒想過孩子愿不愿意,孩子是否喜歡,只知道我是為他好,他懂什么,現(xiàn)在不愿意、不喜歡,長大就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了。殊不知,這樣做的結(jié)果,輕則滋長了孩子的依賴思想,培養(yǎng)了一個生活能力弱的“低能兒”;重則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造就了一個膽小怕事、毫無主見的庸才。其實,孩子的能力并不是我們想像得那么低,要相信孩子的本事,給他提供充分的選擇機會,讓他逐步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從而給孩子創(chuàng)造個性發(fā)展和自我發(fā)展的空間。(《那只灰灰的小鴨,它是天鵝》、《不要和孩子“較勁”》)
尊重兒童的話題很大,內(nèi)容很多,小小篇幅,只能略說一二。歸結(jié)是一句話:真要為孩子好,就給他足夠的尊重!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尊重兒童的抱負和志向
曾經(jīng)這樣一篇文章使我記憶深刻:“當老師問孩子們你的理想是什么時?一名幼兒說出了兩個,想要一頭小牛,長大了去埃及。其余幼兒也說出了自己的理想,只有一名幼兒則一個理想也想不出來。老師就請有兩個理想的幼兒賣一個理想給他。因為這名幼兒太想有一頭小牛了,就把去埃及的理想賣給了他。結(jié)果有兩個理想的幼兒長大后,去了世界各地的各個地方,就是沒有去埃及,因為他已經(jīng)把這個理想賣掉了。為了實現(xiàn)這個兒時的理想,去埃及,他決定去把這個理想買回來。當他找到兒時的伙伴,這位伙伴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因為有了去埃及這個理想,所以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做事情,因為有了這個理想,它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個理想現(xiàn)在值非常多的錢,我記不清是多少了。總之,這位伙伴是不可能再買回自己的理想了,而擁有了去埃及這個理想的幼兒,因為有了為之去奮斗的動力擁有了完美、自信的一生?!?/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教師有責任去幫助幼兒擁有一個兒時的理想,這個理想也許幼稚,也許不切實際,但我們應(yīng)該去保護它。因此我在進行教學和游戲活動時,每當發(fā)現(xiàn)幼兒有不同見解和獨創(chuàng)意識時就特別高興,及時地鼓勵、表揚,樹立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幫助他們形成樂觀的、積極的自我態(tài)度和信念。
有一次,有一位大班的幼兒對我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醫(yī)生?!蔽艺f:“那太好了,等你長大當了醫(yī)生,老師生病了就來找你看病,怎么樣?”他認真地說:“好”?!耙谎詾槎?!”我說。
自從這件事以后,我明顯地感覺到了他的進步,正是有了這個當醫(yī)生的理想,使他有了上進的動力。也許以后他會一直記住這個理想,也許不久就會忘記。如果我們家長和老師尊重他的理想,并幫助他認識醫(yī)生,了解醫(yī)生,給他講述一些醫(yī)生的故事,讓他知道醫(yī)生是救死扶傷的一種高尚的職業(yè),也許他就會把這個理想延續(xù)下去,一直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
總之,尊重是培養(yǎng)兒童主動發(fā)起、探索精神,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等良好品質(zhì)的靈丹妙藥,讓我們共同來尊重兒童,努力為兒童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催發(fā)兒童心中的第二顆種子,使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只有這樣,在世界明天的舞臺上,我們的孩子才能無所畏懼與外國的孩子去競爭。
孩子的權(quán)利
每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fā)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jīng)_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jīng)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么亂可不是事兒,于是著手調(diào)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yōu)槭裁磁抨爼r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yōu)槭裁聪氘斉蓬^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干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jīng)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喜歡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喜歡?!庇械暮⒆诱f:“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著去做,但教師只是選擇幾個平時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間長了,能力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煉,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著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于是,我說:“那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我們怎么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可以看誰的表現(xiàn)好,就讓誰當排頭?!逼渌⒆玉R上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瘪R亦心說:“可以輪換著當,今天你當,明天我當?!焙⒆觽儬幷摬恍?。最后我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天選兩名小朋友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后,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著當排頭了。我也總結(jié)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們總是請能力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wù)而忽視了孩子的權(quán)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我們就剝奪了能力強的孩子選擇的權(quán)利,也剝奪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鍛煉、自我發(fā)展的權(quán)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煉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學著去尊重兒童的個性發(fā)展
育人如同育樹,“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边@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如何使幼兒園成為孩子真正的樂園,讓每一個孩子徜徉在金色陽光中,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尋找、嘗試孩子喜歡的教育方式,把自主還給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去激活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捕捉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靈動與飛揚,促進孩子的主體性、自主性、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不斷地生成與發(fā)展。一、尊重——偶發(fā)事件的處理正如瑞吉歐的教師所講,“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跟1/3的確定性和2/3的不確定性在一起”。而新的教學觀也告訴我們:教學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學不是一種對確定性的追求,相反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清晰的事實模糊化,從確定中尋找不確定性,并從中生成可以探究的問題。不可否認,在很多的預(yù)設(shè)環(huán)節(jié)中,往往會有一些我們設(shè)想不到是事情發(fā)生。教師既要按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辦事,又必須有相當?shù)撵`活性,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zhuǎn)移。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一次主題活動《交通小劇場》中,我組織孩子們按照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當韋鈴淼小朋友扮演小狗乘汽車時,卻沒有按故事情節(jié)摔跟斗。這下孩子們急了,“快摔跟斗呀,要摔跟斗了……”可韋鈴淼就是不摔,嘴里說著:“我抓牢的,我坐好的?!庇谑俏乙岔槃蓓樍?,沒有強求孩子一定按照故事情節(jié)繼續(xù)表演下去,而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只小狗沒有摔跟斗呀?”孩子們的注意力也從應(yīng)該摔跟斗而轉(zhuǎn)移到這個問題上來,開始討論、交流。其實,問題的答案就在不摔跟斗的“小狗”身上體現(xiàn)出來了,這樣孩子們對問題的感受將會更靈動與深刻,比按部就班地在表演完之后再來總結(jié)乘車的安全常識更易于讓孩子們接受。“順導(dǎo)其志意”,前提就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尊重的核心就是理解并認可孩子的行為,教師行之有度,恰當而合理的進行調(diào)節(jié)和指導(dǎo),點化和潤澤孩子的行為,使其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二、開放——給予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我們可以感嘆,孩子是有潛能的,他們的能力往往超出我們的估計。正如麻省大學喬治·福門教授說過:“通過尋常時刻,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能干、自主的兒童。”我們應(yīng)該給予孩子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不要太多的去干預(yù)其自主解決問題的活動,那么,孩子更有望得到更多的東西。這也體現(xiàn)了“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選適合教育的兒童”的理念。在一次探索活動《尋找綠色》的過程中,原本的計劃是帶領(lǐng)孩子在幼兒園尋找綠色,孩子們排著隊,手拉手跟著老師邊走邊看。但一走出教室,我想: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自由地去尋找和探索呢?盡管孩子的安全問題使我猶豫和擔心,但最終我還是放手了,就讓孩子們試一次。于是我提出了一些安全和尋找方面的要求,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而我就站在操場中間,觀察和等待著這一群孩子。老師的放手使孩子新奇和激動,也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空間更自由,孩子們的視野更廣闊,孩子們的收獲也更豐富,更多彩。這樣的效果遠遠超出了我原本的設(shè)想,從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潛能,更感嘆著:自己擁有著一群多么能干的孩子呀!放手,使我和孩子同樣收獲精彩。三、激勵——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互動老師和孩子都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教育是老師和孩子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綱要中說:我們要成為孩子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dǎo)者。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卸下“老師”的角色,多傾聽和理解,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而用我們的激勵、鼓舞和喚醒,使幼兒在互動中感受、體驗,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語言活動《你喜歡夏天嗎》,我改變了以往討論交流的形式,而采用了辯論的形式來進行這樣的活動。我把主動權(quán)給了每一個孩子,鼓勵孩子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在這里沒有對與錯,只要你有自己的理由,并能夠大膽的表述就行。因此,孩子們活躍了,你一言,我一句,想方設(shè)法要讓大家來認同自己的觀點,孩子們從沒有這樣自信過。在這里,沒有所謂的老師的“權(quán)威”,我只不過和孩子一樣,表達自己對夏天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而做的更多的則是傾聽,贊揚和恰當?shù)囊龑?dǎo)。為孩子獨到的見解而歡呼,為孩子流暢的語言而驚嘆,抑或是為孩子不恰當?shù)睦碛伞⒉豁槙车恼Z言而疏導(dǎo)……在這樣輕松、融和的互動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孩子的現(xiàn)實,更能看到他們的可能;不僅看到他們的實然,也能看到他們的應(yīng)然。而激勵,正是讓孩子自我表現(xiàn),自我超越的關(guān)鍵?!耙粋€舍不得贊美孩子的老師,往往會使孩子變得讓我們無法贊美?!焙⒆邮亲鎳奈磥?,孩子的潛能更是無限的。尊重、開放和激勵使我收獲感動與精彩,也使我的孩子真正地徜徉著自由和快樂,在學習的海洋里激情無限。
尊重幼兒,等于是尊重自己
我班的陳楊很調(diào)皮,中午從不乖乖睡覺。在床上,他的小手總是忙個不停,而且身子總翻來覆去,又到午睡時間了,別的孩子都已經(jīng)安靜地睡著了,只有陳楊還沒睡。我走到他床旁邊,輕聲對他說“陳楊最乖了,快睡吧。”他乖巧地點點頭,閉上了眼睛。
可是沒多久,一陣輕微的歌聲傳到了我的耳朵里,是陳楊在唱歌。為了不讓陳楊干擾其他孩子,我決定喊他起床。于是,我又來到陳楊旁邊,還沒等我說話,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說:“孫老師,你和我親親。”聽了他的話我是又好氣又好笑,“為什么要老師親親呢?”“你每天都和青青親親的???”“好,那孫老師以后每天都和你親親,可是條件是你每天都要乖乖睡覺!”“好,每天乖乖睡覺!”說完他立即轉(zhuǎn)身躲進被子閉上了眼睛,我也在他的額頭上輕輕的吻了一下。這次陳楊一會兒就睡著了。
以后,在午睡之前我都會跟陳楊親一下。而小陳揚呢從此以后每天的午睡都很乖,此外他在上課活動的時候也變了好多,不在是那個“小猴屁股”了。
經(jīng)過了這件事,我在想:我們常常以老師的姿態(tài)高高在上控制孩子們的言行??墒俏覀兂3:鲆暳宋覀兊暮⒆铀麄円灿泻軓姷淖宰鹦?,也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只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去尊重他們,他們就會更加的聽你的話,如果我們不在乎這些,那么我們之間也就不能得到平等,那么沒有平等我們又怎么能和平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呢?時間一久,孩子們就會有了所謂的“耳邊風”。所以從此以后,我都會放下教師的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輕松地與孩子們?nèi)ソ涣鳎ヌ接?。尊重幼兒,等于是尊重自?
小組長的“權(quán)利”
升中班這么久了,很多孩子都有變化,為此班長也特地從每一組選出了小組長,經(jīng)過兩個月的歷練,每一組的小組長都有了不同的進步,比如愛幫助其他小朋友了,但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我不太愿意看到的情況,比如隨處使用自己小組長的身份,并且排斥不喜歡的人。這些情況本不是選小組長的目的,可是不知不覺間有的小組長就扭曲了老師選組長的目的。
我們班的曹小寧小朋友一直都是一個性格能力都很強的小朋友,她很聰明,能很輕松的聽懂老師的話,并能按要求的完成任務(wù)。雖然她的能力強,可是她的主意也不少,只要她不想聽老師的話她就按自己的想法做,比如升到中班后遇到不愛吃的,班里沒有小朋友自己倒飯,都會跟老師商量商量,可以少吃點,這個要求從小班的時候大家都能按要求做,唯獨她會偷偷自己倒掉,每次被發(fā)現(xiàn)了都是先不承認,非得等著大家都說是她倒的她才承認,誰說出來是她,她都會非常不高興的說:“你怎么那么討厭啊!”有的時候還會動手打人。以前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也給她講過道理,為什么不能倒飯,不想吃可以跟老師商量,她也表示過理解,可是自從開學到現(xiàn)在兩個月了,這種情況還是會發(fā)生,我就特別想不明白到底是為什么呢?所以這次她又倒飯了我就很生氣,并且從新給她添了回去,很不客氣的跟她說必須吃完。其實我這么生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經(jīng)常的這種行為已經(jīng)影響了周邊的小朋友,尤其是新來的小朋友,一不想吃就自己倒掉,結(jié)果就會看見中間盤里又是菜又是飯的滿滿一大盤子,有一次說他們,還都特有理的跟我說,曹小寧也倒了,你怎么不說她呀!聽到孩子們這么一說,我就會轉(zhuǎn)過頭對小寧說,“你看看這就是你做的榜樣,大家都學著你浪費糧食,你覺得你這個小組長當著稱職么?”她也不說話,只是自己嘟囔著“我就是不愛吃,這不好吃。”那次聽到她這么說之后我就想到了自己,我平時也有不愛吃的東西,也有飯做的不好吃就少吃的情況,我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又怎么去勸導(dǎo)她的?!她很明白浪費糧食這個行為不對,可是她這個年紀就是比較愛根據(jù)自我的喜好來抉擇,她似乎也沒什么錯,所以那次就不了了之了。這次我就想著道理你都懂可你就是成心不跟我商量,那我也不商量了。添回去之后她還在別扭,我也沒繼續(xù)跟她說話,后來很多小朋友都吃完了,她就跟我商量能不能少吃一點,我依然沒理她,最后在橘子老師的鼓勵下,終于都吃完了。
后來經(jīng)過這次我就在想,對于這種很聰明的孩子道理是要講,但也不能講太多,講的次數(shù)多了她可能就聽著煩了,畢竟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沒那么好,還是比較喜歡隨自己的喜好來做事情,所以有的時候班里的老師就要配合好,軟硬兼施,可能會更好。經(jīng)過這件事后,每次遇到小寧不愛吃的她就跟我商量我能少吃一點么?或者能把小的都吃了么?只要她說了,我都會給她挑出來一部分,她自己有的時候也跟我說“你就挑出來4個大的就行,剩下的我能吃?!睘榇宋疫€特地表揚了她一下。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
又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我?guī)е⒆拥搅瞬萜荷系拇髽涞紫鲁藳?。不一會兒,有位老師走過來說:“坐在你后面的幾個孩子在撿樹葉,等會兒不要把樹葉亂丟。昨天活動課后,走道上都是樹葉?!闭f實話,聽到這位老師這么一說,我心里也不好受,當然這氣還得撒在孩子身上。隨后,我便喊來了這幾個撿樹葉的孩子說:“叫你們不要撿,坐下乘涼,總是坐不住,那就把草坪上的樹葉全部撿完再來乘涼,一片也不能剩?!边@時,亭亭小朋友居然還給我來了個火上澆油,她愁眉苦臉地走來說:“老師,肚子疼?!币宦犨@話,我不假思索的大聲說到:去去去,不就是不想撿樹葉嘛,不差你一個!大概是我粗暴的面孔,她一言不發(fā),悻悻地走開了……
中午剛吃完飯,配班老師突然喊起來:“快來呀,亭亭吐了?!蔽彝蝗幌肫鹆嗽绯康囊荒唬瓉硭恰业哪樇t了起來,一下就跑到亭亭身邊,摸著她的頭輕聲的問她:“那里不舒服?”
在鄰放學前,我又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坦誠了自己的錯誤,因為我想,一個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老師,一個不懂得信任孩子的老師又如何讓孩子去尊重的信任自己呢?其實,亭亭是個不錯的孩子,我又好好的表揚了她,只有正視孩子一點一滴的優(yōu)點,并且及時的給予肯定,這才是對孩子的一種真正的尊重。
給孩子選擇的權(quán)利
每天的餐前活動是看vcd的時間,每位孩子也都盼望著這一刻。
這天中午餐前活動時間到了,原本照以前的規(guī)矩是由我說了算,我放哪盤就看哪盤。
可是在孩子們抬椅子坐后面的時候,我聽見有兩個孩子在爭論著什么。
我上去一問,原來他們倆有一個說:“我想看天線寶寶”,另一個卻說:“我才不看那個,我想看貓和老鼠。
”于是發(fā)生了爭議。
我靈機一動,何不把“看什么”交給孩子們決定。
于是,我把vcd拿在手上,先念了念每盤vcd的名字,然后告訴他們:“今天你們來作主看什么,哪盤舉手的人多我們就看哪盤,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
但是每人只有一次舉手的機會,要考慮好你最想看哪盤。
”孩子們思考一會兒后,我就逐一拿出vcd請他們選擇。
最后選出了人數(shù)最多的“貓和老鼠”。
大家都很尊重決定,沒有誰提出異議。
在觀看的時候,也特別安靜。
從這個小小的選擇vcd活動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同時也發(fā)現(xiàn)如果老師能小事上尊重孩子,多給孩子們選擇、做主的權(quán)利,你會發(fā)現(xiàn)會事半功倍的。
這也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在一日活動中,老師常常會以挑剔的眼光對待孩子,恨不得孩子們個個都是十全十美,處處都按照我們的要求標準進行才好,可在這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和主觀能動性。
就如我們班的李志遠小朋友,他平時是一個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上課的時候也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弄的老師很無奈。
可是在一次玩雪花片的時候他卻插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小飛機。
當我走到他跟前的時候他炫耀的舉起來來讓我看:“老師,漂亮吧!”我眼前一亮把他插得小飛機舉起來:“小朋友志遠插得小飛機漂亮嗎?”“漂亮”我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異口同聲的喊著。
志遠似乎有些害羞了低著頭笑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孩子們居然都模仿起了志遠插的小飛機,頓時教室里充滿了“呼呼呼…”飛機起飛的聲音志遠的表現(xiàn)讓我們刮目相看,也讓我感受到了以前那種齊步走的統(tǒng)一管理模式對孩子來說是多不公平。
每一個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發(fā)展也不同,我們又怎么能用統(tǒng)一的目標要求他們呢?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是我們作為幼兒教師的責任。
因此我們一定要把眼睛擦亮,不放過孩子的任何一個優(yōu)點,是孩子的明天發(fā)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