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發(fā)布時間:2021-11-16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導讀: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幫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情緒,譬如憤怒、悲哀及恐懼。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和愛的橋梁,使孩子成長為更成功、更快樂的人。
閱讀此文前,先來測一測你對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YJs21.cOm
在孩子鬧情緒時,你的反應(yīng)常常是——
A→“別哭了,媽媽帶你去買雪糕吃?!?/p>
“來,爸爸帶你去動物園,不要再發(fā)脾氣啦!”
“你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讓你出去玩了!”
B→“你這個樣子像個男孩子嗎?真丟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你自己做錯了事還耍脾氣,想挨打?。俊?/p>
C→“回你自己的房間吧,等氣消了再出來!”
“愛哭你就哭個夠吧!哭夠了再來找我?!?/p>
D→(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喋喋不休地嘮叨)
“人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已經(jīng)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測試結(jié)果
★A類——“交換型”父母:
你認為負面情緒有害,所以每當孩子有憂傷的感覺時,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補”好,卻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這些反應(yīng)后,孩子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既然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為什么我的感覺這么糟?”次數(shù)多了,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在情緒上很容易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
★B類——“懲罰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達哀傷、憤怒和恐懼而受到你的責備、訓斥或懲罰。你以為這樣不會“慣”出孩子的壞脾氣,或者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帶來恥辱、被拋棄、痛苦、受虐待。所以,對于負面的情緒孩子是又憎恨又無可奈何。長大后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時,孩子會顯得力不從心。
★C類——“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既不否定也不責罵,而是“不予干涉”,讓孩子自己去找辦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靜下來。
因為沒有父母積極的引導,一個憤怒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有侵略性,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發(fā)泄;一個傷心的孩子會盡情和長時間地哭鬧,不知道怎樣去安撫自己和舒解自己。
★D類——“說教型”父母:
你以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負面情緒就會消失,所以你熱衷于滔滔不絕地講道理。
此時,孩子感到孤單無助,仿佛身處黑洞,得獨自面對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訓導,只令他苦上加苦。
以上四種是傳統(tǒng)的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顯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培養(yǎng)。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處理好來自孩子的愛
導讀:在‘俄狄浦斯’階段,孩子會對父母中異性的一方產(chǎn)生浪漫的感覺。當然,他們不會真去追求浪漫的關(guān)系,但他們會出于一種特別的好感,而產(chǎn)生一些占有欲。
喜歡媽媽,或者愛上爸爸?如果你的小家伙正每天在家里“爭風吃醋”呢,那么,請允許我告訴所有困惑不解的父母們,你的小寶貝非常正常。這是他成長中短暫而珍貴又關(guān)鍵的一個時期,我們要學會健康地對待他們。
弗洛伊德的理論不都絕對正確,但是有關(guān)“俄狄浦斯情結(jié)”與“愛列屈拉情結(jié)”,有時看起來還是有些道理的。就像我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三四歲的孩子開始尤其地喜歡父母中與自己性別相異的那一位。
成為爸爸或媽媽——獨立人格,自我定位
“當丈夫夸我穿新買的裙子很漂亮時,我們的小女兒突然沖回房間,換上了她最喜歡的長褲。表姐家的小外甥,總在他爸爸出差回來的時候,跑到洗手間把媽媽的口紅藏起來……”
德國的兒童心理學家Pieper夫婦認為:“孩子是在認真地對待他所面臨的‘競爭’的,在他們的小腦袋里,他和爸爸或她和媽媽之間沒有區(qū)別,他們或她們是平等的‘競爭對手’。”
從3歲開始,孩子的知覺意識開始得到飛速的發(fā)展,他們開始學會將自己的感覺和其他人的感受區(qū)分開來。他們將自己看做是一個獨立的人,同時,也開始真正地第一次把爸爸、媽媽當作有自己需要的人。因此,孩子會自覺地改變與父母親近的方式和愛他們的方式——這個時候,他們會有意識地做一些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情,而不再總是無所顧忌地率性而為。
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自我定位。他們希望自己成為任何可能成為的人,比如公共汽車上的司機、站在馬路當中的警察,或者賣冰激凌的阿姨。當然,孩子最最想成為的,是“爸爸”或“媽媽”。這種愿望在孩子3~6歲時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一點解釋出孩子很多謎一樣的行為)。
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浪漫期的敏感
如果說兒子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沒有給我?guī)硐硎?,那是撒謊。他會對我說的每個笑話都發(fā)自內(nèi)心地大笑,他會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喜歡你,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p>
Pieper夫婦指出:“在‘俄狄浦斯’階段,孩子會對父母中異性的一方產(chǎn)生浪漫的感覺。當然,他們不會真去追求浪漫的關(guān)系,但他們會出于一種特別的好感,而產(chǎn)生一些占有欲。于是,按照弗洛伊德的概念,孩子與同性別家長的競爭幾乎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
浪漫期的孩子對來自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在他們被置疑的時候,會強烈地感到被誤解,因而更加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度過了幼年的自我中心期,逐漸開始按照他們想像中令父母滿意的方式去做事情,因此,他們特別在乎來自外界的眼光。比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有很強的被承認的需求。3歲的美美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特別可愛的孩子!”4歲半的豐豐最愛告訴大家,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守門員。如果有人反駁他說:“你還要長大些才是呢!”他就一定會哭著罵你是笨蛋。
因此,如果家長對于這些浪漫期的小家伙能多一些信任,他們就真的能表現(xiàn)得更好。兒童心理學家也指出,浪漫期的孩子經(jīng)常生活在知行不統(tǒng)一的沖突中,比如他們?nèi)匀粺o法避免尿床或者咬指甲等等。這些矛盾使得這個階段的孩子更加敏感,而且有時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體貼、更加細心,才能幫助孩子們逐漸度過浪漫期的敏感。
不嫉妒、耐心、理解和愛——父母需要做的
1如果家里的孩子長到了這個年齡,父母之間曾經(jīng)無所顧忌的卿卿我我往往會“刺激”他們表現(xiàn)得更差。因為父母這樣的舉動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這時,你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父母間親近的關(guān)系并不意味著他們倆或他喜愛的那一方對他的“背叛”。
2如果你恰巧是那個不太受歡迎的爸爸或媽媽,那么,你應(yīng)該嘗試著不把孩子的這種拒絕當作是針對你個人的。說來容易,的確,有時候想要理智地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當女兒對你說“走開,我要和爸爸玩”的時候,你心里的感覺一定不舒服。但如果你這個時候說:“你只想和爸爸玩?好啊,我正好還有更有意思的事情要去做呢!”這就會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很不利,這樣會讓他們有強烈的害怕被報復的擔心,而且反而會延長他的浪漫期。這個時候,告訴孩子你就在旁邊,不會離開他,耐心而充滿體諒地對待孩子的嫉妒心。同時也適時地安排一些你們倆單獨在一起的機會。一定要知道,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特別愿意和某一半父母在一起,這對于他積極的自己定位是有益處的。
3不過,你也需要經(jīng)常強調(diào),你和你的另一半是伴侶,你們都愛他。至于孩子對你的“求婚”(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地出現(xiàn)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家庭中),你也不必繞圈子,可以直截了當告訴他:“你不能和我結(jié)婚,我已經(jīng)和爸爸結(jié)婚了。等你長大了,你會找到和媽媽一樣聰明漂亮的人結(jié)婚的?!?/p>
4在浪漫階段,孩子會第一次問到,為什么媽媽的身體和爸爸與我的不一樣。當然他們也想知道寶寶是怎么生出來的。對于這些問題,只要簡短地回答就好了。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需要知道其中的細節(jié)。父母們現(xiàn)在還不必要鼓勵浪漫的小家伙將性別和身體方面的特征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這是學齡前階段再需要關(guān)注的任務(wù)。
通過這種種方式,孩子將逐漸意識到,這一時期他所經(jīng)歷的失望與他自身的缺點無關(guān),而只是因為一些他不能做主的因素決定的。這種認識對孩子產(chǎn)生自信和愛的能力很重要。
當孩子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之后,他們的內(nèi)心就會變得穩(wěn)定下來,也因此會變得寬容和大方了。當然,“進步”的“副作用”就是,你或你的另一半不再是孩子心中的太陽或月亮了,他們的注意力將被別的事物競爭走了,于是……鄰居家在足球方面很有天賦的男孩杰米,現(xiàn)在在幼兒園里畫的畫上不在寫著“給媽媽”了,而是“送給小小羅(羅納爾迪尼奧)”。有一次,我們兩家計劃一起去郊游,我問他游泳、釣魚和劃船他最喜歡哪一項的時候,他想了一下,然后“深沉”地說:“我最喜歡看小小羅?!薄?/p>
Tips
盡管這些情況肯定會有例外,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男孩子喜歡圍著媽媽轉(zhuǎn),女孩子則更愿意和爸爸在一起——
1兒子在用他的小熊們過家家,他告訴我那個穿著盛裝、頭上系著蝴蝶結(jié)、站在沙發(fā)中央的是熊媽媽,而熊爸爸,卻沒精打采地坐在角落里?!苟箣寢?/p>
2周末,我的存在經(jīng)常被女兒當作干擾因素,她會一本正經(jīng)地對我說:“你去廚房吧,我和爸爸玩兒就可以了。”——丫丫媽媽
3兒子有時會畫畫給他媽媽和我,他會告訴媽媽:“這是特別好看的樹,媽媽,給你的?!蹦强脴洚嫷玫拇_特別漂亮,下面還有花和草。而給我的呢,通常就是一棵像火柴棍搭起來的樹。——齊齊爸爸
家長引導孩子情緒良好發(fā)展
導讀:一個人情緒反應(yīng)的強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對于觸發(fā)情緒反應(yīng)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會越多地取決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孩子是情緒的“俘虜”
孩子的喜怒哀樂通常是很真實的,也很強烈,往往直接支配著他的行為。一件在成人看來是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常??梢砸l(fā)孩子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引起情緒的“海嘯”,使孩子的表情、聲調(diào)、手勢和姿態(tài)發(fā)生變化。
與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緒也有消極和積極情緒之分。大約1歲左右,孩子的情緒開始分化,2歲時出現(xiàn)各種基本情緒,即憤怒、懼怕、焦慮、悲傷等消極情緒和愉快、喜悅、歡樂等積極情緒。積極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能起促進作用,有助于孩子潛在能力的發(fā)揮,消極的情緒則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響他的人格建構(gòu)。
一個人情緒反應(yīng)的強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對于觸發(fā)情緒反應(yīng)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會越多地取決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可以因為媽媽不給他一顆糖果而大哭,或者因為得到糖果而破涕為笑,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議的。
情緒不宜堵
對孩子來說,產(chǎn)生情緒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當一個成人發(fā)脾氣的時候,旁觀者常會知趣地離去,或者以好言相勸。然而,當一個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他受到的可能卻是訓斥,甚至會因此而挨打,這實際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應(yīng)以適當?shù)姆绞降靡孕?。情緒一旦產(chǎn)生,宜疏導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緒疏泄對維護心態(tài)平衡的作用,他認為,講出一切來,能減輕精神上的癥狀。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時,讓他能不受壓抑地通過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減輕他心理上的壓力。
哭是孩子情緒疏泄的一條重要渠道。幾乎沒有孩子沒用過哭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在很多情況下,哭使孩子在緊張狀態(tài)中變得輕松了一點。有人說過,最殘忍的事莫過于不讓孩子眼眶里的淚水往下淌。這句話并不嘩眾取寵,因為在這種情境下,孩子只能強行壓抑自己,其內(nèi)心不良的情緒體驗會變得更加強烈,積壓的能量只能傷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緒宣泄的一條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緒的自然流露,但絕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為用這種方式疏泄情緒,往往不會引起周圍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會使人感到煩躁不安,這樣,成人就會運用壓抑的方式加以堵截。
讓孩子學習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的宣泄消極情緒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這些方法和技能是以既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會行為規(guī)范所允許或倡導的。
傾訴,這是一種合理的方法。要讓孩子學習在遇到?jīng)_突或挫折時將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訴他人,以尋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對成人有很大的依賴性,成人對孩子表現(xiàn)出的同情或?qū)捨繒徑馍踔燎宄⒆拥男睦砭o張和情緒不安,即使在孩子傾訴并不合乎情理的情況下,也要耐心地聽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緒的風雨過后,再與他細作理論。
轉(zhuǎn)移也是合理宣泄情緒的良好途徑。要讓孩子學習遇到?jīng)_突和挫折時,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引起沖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應(yīng)該盡快地擺脫這種情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例如,孩子為了玩玩具而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可讓他到室外去踢一會兒球,在劇烈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fā)散到其他地方。
不要消極應(yīng)付情緒
有些孩子會自覺地借助一些消極的心理防備機制去應(yīng)付壓力。排泄消極的情緒,偶爾地運用一些較少歪曲現(xiàn)實的心理防備機制,能暫時緩解孩子的心理緊張和不安,但是,如果不適當?shù)剡\用一些嚴重歪曲現(xiàn)實的心理防備機制,則會使孩子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渦中去,造成他適應(yīng)社會不良,從而影響他人格的健康成長。
例如,某幼兒園大班的一個男孩,平時經(jīng)常暗中欺負其他孩子,大家都懼怕他,對他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老師讓大家集體創(chuàng)作《百猴圖》,那個專門欺負別人的男孩畫了一個孫悟空,十分得意地貼在了墻上。那些常受他欺負的孩子不約而同地都畫了手拿金箍棒、大刀的孫悟空,個個怒目而視,殺氣騰騰,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把所畫的孫悟空剪貼在那個小男孩的圖畫周圍。當大家看到這一場景時,都高興地跳了起來。他們借助孫悟空的手,“報復”了平時欺負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們的“報復”所選擇的是替代對象,但也會像報復原來的對象一樣,達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孩子們因平時所受的欺負而產(chǎn)生的情緒體驗,總是要千方百計地發(fā)泄或表現(xiàn)出來,當他們將自己的情緒發(fā)泄對象“移置”到了一個合適的替代對象的時候,這種做法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結(jié)果。
同樣的心理防備機制,如果運用得不適當,或者過多地運用,往往會帶來消極的結(jié)果。例如,一個受到父母嚴厲責罵的孩子,當著父母的面可能會“忍氣吞聲”,可是一離開父母,他就可能通過破壞玩具或欺負同伴等方式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由于他“移置”的發(fā)泄對象不適當,盡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暫時的滿足,但是,他的態(tài)度和行為也不能被社會所接受,并且有可能使他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應(yīng)付各種心理壓力,疏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的。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經(jīng)常運用壓抑、投射作用,自我懲罰、幻想等方式去解脫情緒的困擾,就應(yīng)及時糾正,教導他以積極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動的、消極的方式。這樣做對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會產(chǎn)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別影響孩子的情緒
導讀:孩子的情緒關(guān)系到其自身的成長,家長在對待孩子情緒問題上一定要謹慎,千萬別影響孩子的正常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緊張、焦慮、急躁、害怕、漠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伴隨著媽媽,那么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即便他還不懂得表達,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你:
媽媽的不良情緒:擔心
孩子的表達方式:周末發(fā)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樂樂和他的媽媽就成了星期天醫(yī)院急診室里的常客,原因是樂樂經(jīng)常會在周末無緣無故地發(fā)燒。樂樂媽媽很擔心,帶著樂樂做了各種各樣的身體檢查,可也沒查處有什么問題。除了“周末發(fā)燒癥”外,樂樂一切正常。樂樂媽媽很少在周末帶樂樂出去玩,因為她總是擔心樂樂會在外面突然發(fā)起燒。即便是出去了,她也會老是問樂樂:“你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是叮囑樂樂:“如果不舒服趕快告訴媽媽!”樂樂的“周末發(fā)燒癥”已經(jīng)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專家支招:如果樂樂的身體檢查都正常的話,問題應(yīng)該是出在樂樂媽媽身上。很可能是樂樂媽媽的焦慮情緒間接地影響了樂樂的身體狀況。這種情緒上的影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了,例如產(chǎn)后喂養(yǎng)新生兒的媽媽如果總是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而處在焦慮狀態(tài)下的話,盡管新生兒還很小,也能夠受到媽媽的影響,出現(xiàn)總是哭個不停、煩躁、睡不安穩(wěn)等不良反應(yīng)。孩子生病是正常的,而且現(xiàn)在的醫(yī)療服務(wù)水平已經(jīng)提高了很多,即便周末孩子生病了,也隨時能夠找到醫(yī)生就診,沒有必要總是憂心忡忡的。建議樂樂媽媽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再跟孩子提“不舒服”的問題,周末帶孩子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媽媽的不良情緒:急躁
孩子的表達方式:口吃
平平的媽媽是個急脾氣,說話做事都像一陣風??墒瞧狡娇偸俏肥治纺_的,膽小怕事,一遇到陌生人就吞吞吐吐地說不清楚話,媽媽越是催,平平越是叫不出來,甚至還會口吃。為了平平口吃這個毛病,媽媽著實費了不少的勁,看專家門診,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教平平說話。不過,大多數(shù)學說話的過程都會以這樣的結(jié)尾告終:“平平聽媽媽說‘叔叔’,跟著媽媽讀,大點聲!對!快點,再說一遍!快說!你這孩子怎么這樣,跟著媽媽說,快呀!”結(jié)果是平平的口吃沒有改善,反倒是平平媽媽越來越?jīng)]有了信心。
專家支招:口吃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造成的。平平媽媽的急躁情緒對孩子的表達構(gòu)成了干擾,因而出現(xiàn)了以上的表現(xiàn)。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父母的引導尤為重要。應(yīng)該多鼓勵,不要老是催促孩子。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時候,不要經(jīng)常打斷他,應(yīng)該鼓勵他把話說完,并且在適當?shù)臅r候幫助他。孩子的思維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不完善,表達很可能會相對置后,也許會有口吃的癥狀發(fā)生,家長應(yīng)該安慰孩子,例如“寶寶別著急,想好了再說?!?/p>
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波動
導讀:孩子變得脾氣暴躁,情緒波動劇烈,不聽話不懂事,惹是生非,給家長帶來不少麻煩。作為家長,要多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波動。
本來很乖巧的寶寶,也許突然某個時刻就會如同脫韁的野馬,在情緒的波峰與低谷間起伏不定,把爸媽搞得莫名其妙、無法招架。那爸媽究竟該怎樣才能馴服這匹桀驁的“小野馬”呢?
寶寶情緒波動期的表現(xiàn)
當寶寶處在情緒波動期時,他的表現(xiàn)會跟平時大相徑庭,主要表現(xiàn)為:
*情緒不穩(wěn)定,常常喜怒無常,讓爸媽捉摸不定。
*一點點小事就可能引發(fā)他的火爆脾氣,并且難以控制,看起來像是在無理取鬧。
*故意和爸媽作對,爸媽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爸媽不讓說的話,他偏要說。
*在玩耍的時候過于興奮,興奮到難以控制自己的程度。不管爸媽如何安撫他,他都無法安靜,直到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
*爸媽無法清楚他究竟要干什么,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這使他看起來像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只,盲目、沖動而又無助。
判斷寶寶情緒偏向的簡易方法
寶寶外表給人的感覺天性就會有所差異。因此,情緒本質(zhì)較為正向的寶寶,看起來成天笑瞇瞇的,似乎心情總是好得不得了。那些情緒本質(zhì)較為負向的寶寶,則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擺著一副“小臭臉”,看起來一副酷酷的小模樣。不過,寶寶臉上的表情有時候并不代表他當下的情緒感受,爸媽必須有針對性地去應(yīng)對寶寶的情緒,促進寶寶情緒的發(fā)展。
要了解寶寶的情緒偏向,可以借助以下的簡易測試:
1、給寶寶換尿布或是穿衣服的時候,他常常會有愉快的表情嗎?
2、給寶寶洗澡或洗頭時,他表現(xiàn)出很享受的樣子嗎?
3、寶寶睡覺時,臉上常常洋溢著快樂的表情,醒來后也表現(xiàn)得很愉快嗎?
4、寶寶吃東西時常常表現(xiàn)出一副很開心的小模樣嗎?
5、寶寶自己一個人玩或者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顯得很開心嗎?
6、見到陌生人時,寶寶顯得很友善嗎?
7、從幼兒園回來或者出去玩回來,談起當天發(fā)生的有趣事情,寶寶常常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嗎?
8、當小朋友或者別人請求幫助時,寶寶總是很樂意去做嗎?
根據(jù)寶寶的情況真實地回答上述問題,如果大多數(shù)回答“是”,說明寶寶的情緒本質(zhì)偏向于正性,相反,說明寶寶的情緒本質(zhì)偏向于負性。
無論情緒偏向為正性還是負性,爸媽都要在滿足寶寶生理需求的基礎(chǔ)上,多觀察寶寶,多和寶寶交流,以更準確地了解他的真實情緒。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狀況下,爸媽本身都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帶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并經(jīng)常用各種表達情緒的表情來逗引寶寶,幫助他認識情緒和恰當?shù)乇磉_情緒。
當寶寶情緒偏向為負性時,爸媽尤其不要被寶寶酷酷的外表所蒙蔽,輕易地斷定他情緒“惡劣”,而要更加細心地觀察寶寶,確認他真實的情緒,并根據(jù)他的情況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幫助他學會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真實情緒。
應(yīng)對情緒波動期的策略
1、冷靜應(yīng)對
當成人處在生理低谷期的時候,尚且會莫名其妙地大發(fā)脾氣,或者變得異常憂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何況年幼的寶寶呢?他也有情緒低谷期,加上本來自控能力就比較差,因此,他的這種反應(yīng)就會更加強烈些。爸媽一定要冷靜而寬容地面對這匹“狂野的小馬”,尤其不要硬碰硬地跟寶寶對抗。硬碰硬地對抗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雙方都進入令人難堪的尷尬境地。
2、以毒攻毒
當寶寶無端地哭鬧,怎么哄都無法生效的時候,爸媽不妨一反常態(tài),也跟著大聲地“哭”起來。爸媽的“哭”聲會讓寶寶覺得十分好奇,他的注意力立刻就會轉(zhuǎn)移到爸媽非正常狀態(tài)的表現(xiàn)上來。一旦寶寶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爸媽就可以互相配合,通過表演把正確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展示出來??戳税謰尩谋硌荩瑢殞毦蜁茏匀坏貙謰尩淖龇▋?nèi)化成他自己的行為方式,并且在以后處理同類事情的時候,他也就明白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應(yīng)對了。
3、以柔克鋼
當寶寶處于情緒波動期無法自控的時候,爸媽可以緊緊地將他抱在懷里,一邊輕輕地搖晃寶寶,一邊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惡劣情緒:“你很生氣,你很想咬人、打人,不過這樣會把人咬傷,把人打痛的?!比绻麑殞毜那榫w波動太大,爸媽也可以只是將他緊緊地抱在懷里,溫柔地搖晃他,這種搖晃的動作可以很快就幫助他冷靜下來。
4、冷靜處理
有的時候,寶寶就是想要發(fā)泄一下,發(fā)泄完,他可能就莫名其妙地好轉(zhuǎn)了。如果任何安撫的招術(shù)都不管用,那就冷處理,讓他發(fā)泄一通,等待他自己冷靜下來。
5、防患于未然
寶寶進入情緒波動期總是會有某些誘因,如果能去除這些誘因,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讓寶寶的壞情緒提前被化解。爸媽可以嘗試以下的策略:
*平時注意觀察寶寶,把握他的習慣性傾向,并根據(jù)他的特點給他安排作息時間,幫助他建立相對穩(wěn)定而有秩序的生活程序,這會幫助他了解下一步的行為趨向,有助于他穩(wěn)定情緒。
*和寶寶交流時,爸媽要注意自身的態(tài)度,盡量溫和地對待寶寶,少使用那些可能導致沖突的語言,以免導致寶寶逆反,挑起他的對抗情緒。比如,爸媽想要寶寶去洗手,最好不要命令式喝斥他:“快洗手去,馬上吃飯了!”而可以換一種他更樂于接受的方式,比如以輕松幽默的口氣對他說:“好吃的準備好了,洗手去嘍!再不洗手只能吃空氣了哦!”
*當爸媽試圖讓寶寶去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最好給他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比如提前告訴他,再過5分鐘,我們就要收拾好玩具吃飯了。這樣處理,他的心理上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爸媽的要求,不至于因為不適應(yīng)而跟爸媽對抗。
*順著寶寶的意思拐個彎進行疏導,給他一個緩沖的機會,他就會更加樂于去接受爸媽的建議。比如,你想要他現(xiàn)在去洗澡,可是他正玩玩具玩得來勁,如果爸媽硬來,他自然聽不進去你想要他去洗澡的建議,甚至可能會引發(fā)一場持久的對抗戰(zhàn)。如果爸媽順著他來捋一下:“你的小車真好玩?連我都想玩了。你的小車能干很多他可以帶著小鴨子旅行吧?現(xiàn)在小鴨子想洗澡了,讓你的小車把它運過去洗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