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遭受欺負怎么處理?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與小朋友們玩耍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學習人際交往。但當孩子遭受欺負后,父母又該做些什么呢?

被人咬傷:謹防模仿

案例:榛榛剛入園半個月,就被班上的小伙伴隆隆咬了。胳膊上清晰的牙印,好像“浮雕”似的凸出來。事發(fā)后,老師一直在邊上解釋,隆隆媽媽也不停地道歉。所以我沒有說什么?;丶衣飞?,我在想,這件事最嚴重的負面影響,可能是榛榛從此也學會攻擊別人,我必須想辦法杜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一邊觀察孩子的情緒,叮囑他今后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可以叫老師,也可以盡力把對方推開。同時像聊天一樣地詢問他:“傷口疼不疼?”他說“疼”之后,我就跟他說:“這樣咬人是非常不好的,會給別人帶去痛苦,你以后會咬別人嗎?”他說:“不會!”

榛榛媽媽點評:確實,孩子互相之間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制止孩子模仿一些不良行為。除此之外,在處理中父母盡量不要去強化孩子的痛苦以及大人的憐憫。孩子就不會感到委屈,也不會在他心理留下任何傷痕。

被搶玩具:鼓勵溝通

案例:鄰家倩倩常來我家玩,她攻擊性很強,總搶我家小寶的玩具和書,小寶搶不過,就哭著來找我。這時候我會勸他去和倩倩姐姐商量,如果他不敢的話,我就陪他去。我當著小寶的面跟倩倩說:“倩倩,玩具是小寶先拿的,如果你也想玩的話,是不是跟小寶說一下?”然后我又跟小寶說:“倩倩姐姐想玩這個玩具,她是客人,你是不是可以先給她玩呢?”小寶寶很快同意了。

小寶媽媽點評:既然孩子要融入社會,就要接受社會現(xiàn)狀。所以鼓勵孩子敢于正視困難,直接跟人表達是一種比較好的做法。當沖突發(fā)生后,大人可以指導,不能誘導,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孩子今后仍然不知道如何處理,容易演變成默默承受或習慣性逃避。

發(fā)生爭執(zhí):轉移注意力

案例:小米2歲的時候遭遇來自小伙伴的第一次攻擊,她和一個比她大半歲的小老外在游樂場發(fā)生了爭執(zhí)。開始我沒有出面,希望他們能自己協(xié)調(diào)。后來那個小男孩死死抓住小米的臉,小米只得大哭,所以我就過去抱起了她,安撫她的情緒,然后馬上用其他活動轉移她的注意力,她很快就忘記了剛才發(fā)生的事,繼續(xù)玩下去了。小米媽媽點評:這樣大的孩子多有獨立性了,只要沒有出現(xiàn)傷害性的攻擊,就應該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解決的。一般情況下,都會認為女孩容易處于弱勢,但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女孩也很強勢,他們和男孩發(fā)生沖突時,往往能獲得成功。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講解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別忘了告訴她,放棄也許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有更多的選擇在等著她。

鏈接:

孩子如何面對沖突

問題:孩子應不應該采取還手的方式來自衛(wèi)?

慕尼黑兒童心理學家Diekmeyer認為:這種情況不應該一律禁止。它的意義在于,孩子的正當防衛(wèi)行為可以明確表達出他對于受欺負的反應和態(tài)度。這并不等于以牙還牙,而是一種抗議方式。但是如果對方是個態(tài)度蠻橫、習慣動武的孩子,這種自衛(wèi)方式顯然有一定風險。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受欺負還擊?忍讓?


孩子在外面總受欺負,確實讓家長很頭痛,教孩子還手反擊嗎,可又擔心以暴抗暴會使孩子受到更大傷害,并養(yǎng)成愛打架的習慣,這樣,長大了還得了嗎“可總是告訴孩子”不理他,他是壞孩子“之類的話或讓孩子躲開,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將來成為“阿Q”?

注重文明行為的家長可能會對受了欺負的孩子說:“別理他,告他媽媽(老師)去”或“你是不打架的好孩子”之類的話,使孩子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家長可想到,當你不在孩子身邊時,誰能隨時給孩子這樣的安慰?他的憤懣、委屈又能贏得多少同情和幫助?只可能使孩子更退縮,受到欺負時只會怨天尤人。

有些家長可能會告訴孩子?!皠e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別以為你好欺負?!庇行┘议L甚至告訴孩子:“他打你一拳,你還他兩拳,讓他知道不能隨便欺負人?!碑斎?,這是出于正義感,認為不制止欺負人的人等于是縱容他們,但家長可知道,這是在教孩子以暴抗暴,可能會使孩子成為一介武夫。這樣,不僅對解決問題無濟于事,反而火上澆油。而且,孩子對強大對手一味反擊,可能會帶來更大傷害。

專家建議

應該告訴孩子學會反抗,不能一味地忍讓,但不是打架才能讓孩子保護自己。“該出手時就出手”,講一個小故事,或許能給家長帶來一點啟發(fā)——

籃球飛人喬丹小時候個子很高,當他要上小學時媽媽有些擔心,兒子個兒大會不會愛打架?于是,她嚴肅地告訴兒子不許打人,就這樣大個子的喬丹成為班里同學欺負和嘲笑的對象。同學們經(jīng)常打他、推搡他、搶他的東西,玩游戲時也不帶他,聽話的喬丹經(jīng)??拗丶?,有一天他哭得很委屈,父親正好在家就問他怎么回事。喬丹說同學們打他,還笑話他是大笨蛋。父親問他:“你就這樣被人打嗎?”喬丹說:“媽媽說不讓打人?!备赣H讓他想一想,能不能用別的辦法來反抗別人的欺負,不一定非要打架來解決。

第二天,喬丹高興地回家告訴父母,大家一起玩籃球時又有人欺負他,但他沒有打這個同學,只是把他使勁按住,讓他動不了,最后不得不認輸。從這以后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也再沒人說他是笨蛋。還是爸爸說的對,不打架不是任人欺負,受到欺負時要想個好辦法反抗。讓人家知道你只是不想打架,可你并不是笨蛋。

教孩子受欺負要大聲呼喊


媽媽的煩惱:兒子老實、靦腆,在幼兒園常受同伴欺負,很多次我發(fā)現(xiàn)兒子情緒低落或臉上有抓痕,或帶到幼兒園的玩具、圖書不見了……知道兒子受到了欺負,我很難過,怎樣處理才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解決問題呢?

“有沒有被人欺負”是父母接孩子時常問的一句話??筛改赶脒^怎樣科學、智慧地處理這件事嗎?

觀點一:避免不當?shù)姆磻?/p>

我覺得父母要避免三種不當之舉。一是得知孩子被欺負后,父母就氣得失去理智,認為自己孩子無能,就教訓、嘲笑、甚至打罵他們,而受欺的孩子本身已很沮喪再被父母責罵,以后受欺就不敢告訴父母,若孩子不向父母傾訴苦衷,不幸便是雙倍的:既得不到親情的撫慰又得不到父母指教;二是不明智的興師問罪。有些父母直接找欺負人的孩子教訓他或責怪對方家長,這既不利解決問題還可能造成更嚴重后果。去幼兒園大鬧責怪老師,會造成家園隔閡,損害自身形象也不利孩子成長;三是不問明原因就要孩子“以牙還牙”、“他兇,你就比他更兇”,也是愚蠢的方法,會使孩子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利孩子良好素質(zhì)的養(yǎng)成。

觀點二:安慰是良藥,會使孩子內(nèi)心力量強大

我姐姐的兒子6歲,告訴他媽媽(我姐姐),自己在幼兒園常被同伴捉弄。而我姐姐對此不以為然,她認為孩子間打打鬧鬧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沒想到事情的發(fā)展出乎姐姐的預料,她兒子會用暴飲暴食發(fā)泄苦悶和煩惱,看到動畫片里弱小者受欺負也會膽戰(zhàn)心驚,害怕這種遭遇會落到自己頭上。顯然,姐姐的處理方式不好。

孩子間相互“欺負”是常事,我看到兒子滿臉淚痕或帶著傷痕回家,一般不急著抓住他追問,因為不恰當?shù)脑儐枙屗o張。我會先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讓兒子感到家里的舒適安全后,再溫柔地詢問他。比如,我會問他今天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晚點心想吃什么、睡前想聽什么故事等,然后再切入主題,這樣,兒子覺得媽媽是支持他的,便愿意說出事情真相。若是兒子錯了,就適當批評他,指出他被欺負的原因;若是別人的錯,我先安慰他,讓再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應對方法。

觀點三:教育孩子受欺時懂得大聲呼喊

女兒很文弱,典型的被欺負對象,以前她受欺負時,總是一聲不吭,只會嗚嗚地哭。這樣往往招來更多的欺負。于是,我耐心地教導她面臨欺負時,可大聲呼喊表示抵抗。我認為,當孩子面臨欺負時,大聲呼喊,是一種巧妙的辦法,一方面,它能引起旁人注意,獲得別人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是給欺負者一種警告和示威,欺負別人的人畢竟理虧,受欺負的人一喊,他自然會心慌,就不敢為所欲為了。同時,平時我很寵愛女兒,我認為只有當女兒有了足夠的自信,她才有能量和膽量敢作自我保護,而父親的愛能讓女兒堅強勇敢。

觀點四:不理睬別人的嘲笑

有時孩子受到的欺負并非打罵,而是嘲笑。我兒子到城里上幼兒園,鄉(xiāng)下口音一時難改,常被同學嘲弄。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躲避這些嘲笑而保護自己,我想,因種種原由被嘲笑的孩子一定不少,可以試試我教兒子的辦法,很有效:用嚴肅的目光盯著別人并嚴厲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嘲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這樣”,然后走開,暫時不理睬對方。這件事解決后,又發(fā)生兒子被同學欺負的事件,那個同學好幾次撕壞兒子的作業(yè),還搶他的玩具。我又給兒子出主意。當下次那個男孩又來欺負兒子,兒子就突然喊道:“把你的壞手拿開!”那個男孩被嚇得一怔,全班人也都轉身看著他。從這以后,這個男孩再也沒找兒子的麻煩了。

心理學專家說,幫助孩子練習類似的果敢行動可使他們增強信心。父母在家與孩子扮演欺負與被欺負的角色,教會他們?nèi)绾魏浅庀肫圬撍麄兊娜恕?/p>

觀點五:尋求老師的支持

我認為父母不必介入孩子間的紛爭。若是程度不太嚴重的爭吵,我也主張不必反映給老師。但如果孩子受欺負的事情持續(xù)發(fā)生,父母應當向老師求助,老師有教育經(jīng)驗,也能通過集體的教育力量幫助霸道的孩子改正錯誤,這也是對幼兒園和老師的一種信任。另外,如果在接送孩子時碰到對方父母,也可以和他們作些溝通,把事實客觀地告訴對方的家長。只是溝通時,態(tài)度要心平氣和,要用商討或詢問的口氣,一味指責只會讓事情變糟。

觀點六:教會孩子如何避免被欺負

我總結了一下,孩子被人欺負有四種情形。一是肉體上的欺負,如踢、打、掐、咬、揪頭發(fā)等;二是語言上的欺負,如罵人、嘲笑、地區(qū)歧視(對外地孩子蔑視、模仿他們的語言和行為等);三是情感上的欺負,如孤立(不準別的孩子跟被欺負對象玩)別人。

要使孩子不容易被欺負,我的辦法是教會孩子一些交往策略。我重視增強孩子間的友誼。比如,我女兒靦腆、害羞、不善交際,我就有意識地安排她的同學到家中做客,幫助他們建立友誼;同時也鼓勵女兒參加體育鍛煉和興趣班的技能學習,以便結交一些好朋友,一起玩,結伴行。確實,幼兒園集體中,總有幾個比較霸道和蠻橫的人,但他們欺負人時,也會找一些理由或借口。所以我也不忘教育女兒,在比較霸道的同伴面前,手不能癢,嘴不要多,這樣也可以避免被欺負事件的發(fā)生。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該怎么辦?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該怎么辦?

今天送涵寶上幼兒園,寶貝們都在玩玩具,我正準備離開,看到坐涵寶旁邊的那個小男孩動手打涵寶。于是我站到他旁邊說,涵涵的媽媽在這里,你都敢打她?于是我開始跟那小男孩講起道理,要他跟涵寶做好朋友,打人是不對的,你是最棒的最乖的之類的話,誰知小男孩根本聽不進道理。我又用了恐嚇的方法,再打人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也不管用,他一點也不怕。

在我再次離開走到門口的時候,他又開始打涵寶。于是我又返回去,在涵寶的耳邊說,他再打你你就跟老師講!而且要還手!(大家看到是不是覺得我這媽媽教育孩子方法如此之差?)

記得上次那個男孩打涵寶,老師站在旁邊跟涵寶說,他再打你你就跟老師講??墒乔闆r就擺在眼前,跟老師講了有用?老師就在不遠處,看見當沒看見,聽見當沒見。

那男孩打涵寶我看見已經(jīng)不是一次二次了,雖然是個孩子,但總是看見他欺負我家涵寶,這當媽的心里當然心疼了。

我家涵寶是那種別人打她也不還手的那種,也不主動打人。剛上幼兒園時,我也挺擔心她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大家都說有老師在呢,不怕??扇缃袷怯欣蠋熢?,問題還是出現(xiàn)了。

經(jīng)常我去接涵寶時,聽到孩子們這個在大聲說‘老師他搶我玩具’那個在說‘老師他打我’。看見老師聽到像沒聽到,老師可能也是帶小孩太多,已經(jīng)對這些見怪不怪了吧。不過換個立場,自己每天帶一個孩子都挺累了,想想三位老師每天要帶30個孩子,更辛苦了。

以下是在網(wǎng)上搜索到一些家長對這個問題的回復,覺得有些說的很有道理:

一、我認為小孩在幼兒園出現(xiàn)的問題,1、先找老師,由老師在幼兒園解決;2、問清楚欺負你兒子的幾個小孩的家長姓名和聯(lián)系辦法,與他們?nèi)〉寐?lián)系,協(xié)助解決。

二、你遇到孩子被欺負,一定要和老師講清情況,老師才能多注意。大部分小孩子一次被人欺負就可能再也沒有反抗的勇氣,受慣氣的小孩靠他自己是不會扭轉被欺負的局面的,一定要有大人幫助,你要直接找那幾個小朋友嚴肅地告訴他們不準再打你的孩子,這比讓他們的家長制止自己孩子要有用的多。

而且要告訴孩子,他不是孤單一個人,爸媽、老師都能保護他,他不要怕任何人,勇敢地保護自己,為保護自己打了別人是勇敢的孩子而不是壞孩子。

三、你要他回打別人或告老師對他來說是要有勇氣的,所以會很難。我的孩子也是總會小傷不斷,他也很膽小,我就教他別人欺負他的時候就大聲的叫,我考慮一方面大叫會引起老師的注意,另一方面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一聲大叫足以使對方退縮了,對孩子來說叫一聲也不會很難。孩子被欺負家長總會不高興,不過有些時候要弄清是什么原因,然后再告訴他如何保護自己。

四、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個性(這位家長說的有道理):

1、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太壓抑他,讓他太逆來順受

2、也不要太過份保護他,讓他事事太依賴家長

3、多帶他和小朋友玩并認真觀察他,讓他學會怎樣和別人和平相處

4、教他保護自己該出手時就出手。

五、別強化孩子“老被人欺負”這種概念,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沒有自信?,F(xiàn)在的孩子因為被成人保護的比較多,會向兩種極端發(fā)展,一種是在交往中退縮,一種是在交往中霸道,我想你的孩子應該是第一種,所以你應該和老師配合、交流,共同商量怎樣幫孩子學會與人交往,怎樣樹立自己的個人魅力。(我覺得這位家長說的很道理,可以借鑒)

六、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去培養(yǎng)孩子的膽量,平時多帶他去公共場所或去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和睦相處,從而改變他的性格。(這個也不

入園入學季,孩子被欺負怎么辦?


[第一位家長]

童書媽媽,你好!我是小米媽。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今天終于鼓起勇氣來向你請教。我家小米,現(xiàn)在2歲2個月。最近帶她出去公園玩,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她太過于希望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她的玩具了。譬如說,那天,她正在踢球,踢著踢著,突然旁邊來了一個小朋友,就拿走了她的球玩。

小米并沒有因此不開心,很愿意把這個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別人拿了她的玩具,并沒有和她一起分享。她就只是跟在別人后邊。根本沒有要回的意思。就直接把東西給別的小朋友了。直到那個小朋友的家長把球還給她時,她還把球遞給那個小孩,說給弟弟玩。

我不知道應該怎么教育她。因為只要別的小孩有意識來拿東西,她就會停在那,讓人拿……我很糾結啊!

明明她很想玩那個球,她都快速跑步過去了,但只要有別的小朋友跑過來,她就會立刻停在那,讓別人拿去。這究竟是怎樣的心態(tài)呢?我需要引導她嗎?

[第二位家長]

三川玲老師,您好。我的兒子快讀小學了,性格安靜,不喜與人爭執(zhí),被欺負了會跟我們說。幼兒園還好,有老師看得嚴,我擔心上小學后,沒有老師盯著怎么辦。教他還手,不是每次都做得到。為此,我天天焦慮不已。難道任由他被欺負多了學會反抗嗎?請老師教教我。

當 然盡管如此,我們在孩子的初期教育方面還是花了很多精力和財力。去放養(yǎng)式的貴族幼兒園,圖的就是的寓教于樂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不足3歲的孩子,家中已為他 備下2000余本童書(當然很多書待他以后自己去發(fā)現(xiàn))。每個假期都會盡量為寶寶量身定制趟旅游。希望,他的童年不會錯過什么。

[童書媽媽的回信]

親愛的家長朋友,感謝你的來信!

這一類的問題,是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甚至,也是我身邊的朋友問得最多的之一。但是,我通常不會給予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我知道,有些家長很著急,我也理解家長的心情。

是啊,一方面,誰家的孩子不是個寶呀,誰家的孩子愿意被別人欺負?另一方面,家長又不太好具體教導孩子怎樣應對別人的欺負。

什么情況下該反抗,什么情況下要寬容;什么情況下任憑孩子自己解決,什么情況下家長該適當介入;什么情況下當做正常的歷練,什么情況下要保護自己;什么情況下要堅決反抗,什么情況下不要破壞友誼……情況復雜,尺度難以拿捏。

說實話,這是非??简灱议L、孩子的情商與智商的一道復雜的綜合試題。

既然是一道綜合試題,那么我們先來分析問題。根據(jù)家長來信和咨詢的情況,受欺負比較集中在兩個方面,正如兩位家長所講述的情況,一是“物質(zhì)上吃虧了”,二是“身體上受損了”。

那么,我們就先聊聊如何處理“吃虧了”的問題。

首先,所謂“吃虧”,是家長的感受,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往往并非如此。

很多小孩子,尤其是低幼年齡的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的物權觀。也就是說,孩子還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他們可以把自己的任何東西都送給別人,也會把別人的任何東西當做自己的。

大一些的孩子呢,初步建立了物權觀,但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會從物品的價格去考慮問題的。因為他們還沒有用金錢來衡量物品的思維。要知道,在孩子們的眼中,任何一個東西,首先是喜歡與否,而不是價格幾何;其次,任何一個東西,只要能帶來快樂,就是有價值的,否則,就是無用的。

這么說吧,一架價格幾百元的遙控飛機,和一顆路邊撿來的彩色玻璃,在孩子眼中是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當一個孩子不喜歡遙控飛機,更喜歡彩色玻璃珠的時候,他完全會用遙控飛機去換玻璃珠的。

現(xiàn)在,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你的孩子有問題,這就是他成長過程中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家長沒有必要過于緊張,過于焦慮,覺得自己的孩子會一直如此。就像孩子會慢慢建立物權觀一樣,他們也會慢慢就了解物品的價值。

但這個過程,可以讓焦慮的家長會感覺太漫長。孩子總拿遙控飛機去換玻璃珠的確不是個事兒?。∵@時,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成熟程度,做一些引導。

首先,告訴孩子每一件東西都是有歸屬的,就像寵物狗狗都有一個主人一樣。你可以讓朋友一起和狗狗玩兒,但是不能把狗狗送給朋友,那樣的話,狗狗就會傷心啦。而且,當你和狗狗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突然有人把狗狗拿走,狗狗也會傷心的。

狗狗是這樣,你的玩具熊、皮球也都是一樣的。你可以和朋友分享你的物品,但對方應該先征求你的意見——就像你想玩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一樣。

其實,第一類“吃虧了”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快就會建立起自己的物權觀念和分享觀念。這么說吧,應該從來都沒有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都只分享給別人的情況。

在這里,特別要提醒家長的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起物權觀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硬讓孩子分享,把屬于他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先玩,甚至送給別人。在學會分享之前,更應該搞清楚所有權。

而且,如果是孩子有所有權的東西,無論寵物、玩具還是食物,都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動用孩子的東西的時候,要跟孩子商量。這其實也是成人社會本應該有的基礎規(guī)則。

所謂分享、付出、奉獻、犧牲等崇高的情感,其實是從這個基礎上自然而然長出來的??傊?,不要破壞孩子的這個認知過程,不要顛倒這個順序。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比較令家長頭痛的“身體上受損了”的情況。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不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去欺負別人。所以,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之間的所謂被欺負了,都只是暫時有一些小的爭執(zhí),很容易解決。

當然,我也承認,幾乎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里,都有比較調(diào)皮一些的孩子,都有霸道一些的孩子。那么,相應的,也就會有被語言上和身體上被欺負的情況。

這是事實,而且,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任何制度、任何文化,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孩子處理好與其他社會成員的關系,那就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孩子就是這樣長大成熟的。那么,家長該怎么辦呢?

第一,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成為孩子的朋友,掌握真實的情況。為什么要先提這樣一個似乎無關的要求呢。很簡單,任何的家長,都不可能24小時看著自己的孩子。那么,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最好能和家長有充分的溝通。家長只有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才會了解事情的全部真實的情況。也只有這樣,才會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基礎。

我曾經(jīng)見過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回到家被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一頓的情況。試問,以后孩子還會告訴你真心話嗎,孩子受了欺負還會告訴你嗎?

第二,大人不要替孩子出頭,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什么是孩子的方式呢,就是前一分鐘還在廝打,后一分鐘又玩到一起了。而且,孩子起爭執(zhí)的原因,大多是誰先誰后,誰不跟誰玩,誰拿了誰的東西之類小事情。

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很難講誰欺負了誰,無非是有些孩子憑借身體上的優(yōu)勢,占了便宜而已。家長所要做的,不是去替孩子出頭,用更多身體上優(yōu)勢去欺負那個孩子,那樣就將是惡性循環(huán)。

要知道,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性格,強壯和弱小的人,都有其生存之道。孩子的身體弱小一些,孩子的性格文靜一些,并不是必然會被欺負的前提條件。

而只要不涉及到嚴重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最好讓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應對方式。畢竟,孩子不只是要應對小學、中學,還要應對大學、職場,家長根本無法保護孩子一生。

這只能靠孩子自己去磨練去承受去探索方法,這也是孩子必須要經(jīng)過的歷練??茖W家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在學生時代總是被欺負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會爆發(fā)出驚人的能量。

第三,教會孩子說不,掌握最基本的保護方法。是的,雖然幾率不大,但還是有一些毫無理由的欺負,會降臨到善良的孩子身上。

但是,善良并不代表著懦弱,天真并不代表著膽怯。反而,因為站在了正義的一方,更應該有強烈的自信和反抗精神。

在孩子群體里,有一個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如果一個孩子被欺負了而沒有遭到反抗,那么,很容易就形成了習慣,總會被欺負。

所以,要引導孩子在第一次遇到欺負的時候,就大聲地說“不”。很多家長都會教導孩子“我們不欺負別人,也不允許別人欺負你”,一旦遇到別人使用武力,就要立即打回去。

但是,實際上,被欺負的一方,往往本來就是弱勢的一方(身體上或人數(shù)上)。那么,大聲地說“不”,嚴厲地譴責,從聲勢上壓倒對方,然后尋求安全的避讓方法,比硬碰硬的效果更好。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無論對方有多么強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被嚇退的。

可是,孩子本身就很文靜,怎么才能有說不的勇氣呢?這其實是可以鍛煉的,譬如在家里進行場景模擬的游戲,家長去欺負孩子,讓孩子說不。逐漸讓孩子知道這種情況下該怎樣應對。

第四,理性解決問題,給孩子做良好的示范。什么是理性解決問題呢?就是家長不要一聽孩子受欺負就著急上火,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大人的理性行為,是對孩子的良好示范。我就親眼見到,因為孩子的糾紛,兩個父親暴跳如雷地在爭吵,而兩個孩子早被嚇哭了。

我希望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不大發(fā)雷霆,不要破壞性,而是建設性地思考問題,要本著解決問題的方式去采取進一步的行動。跟對方家長溝通的時候,也多站在對方小孩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才有可能解決。

家長也要善意通過第三方——孩子的老師來協(xié)助解決問題。我不提倡當孩子們之間遇到問題,雙方家長就直接接觸,很容易造成更大的誤解和沖突。

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喜歡欺負人,是自己在家庭中缺乏足夠的愛,在學校里缺乏足夠的關注。于是,就采用這樣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那么,通過熟悉情況的老師,則可以公平地面對問題,并且從根本上讓愛欺負人的孩子,從其他的渠道,用其他的方式得到認可。這樣的方式,才是治標治本的。

說實話,未成年的小孩子,有幾個會有壞到專門去欺負別人的地步呢?如果有一些類似的行為出現(xiàn),老師和家長齊心協(xié)力,是很容易就糾正過來的。

我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最后,祝福你和你的孩子!

相關推薦

  • 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 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孩子,給人感覺是“好欺負的” 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孩子沒有“自我權利”的概念 經(jīng)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別人打后沒有讓對方感受到"我是很憤怒的”,甚至沒有讓對方明確感覺到你不能侵犯我,對方會覺得這個孩子...
    2021-07-20 閱讀全文
  • 如果孩子在學校里受到了欺負怎么辦? 父母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受了他人的欺負。心疼而又惱火的同時,該對孩子說什么,又該做什么呢?論壇的網(wǎng)友“趴趴蝦”最近就碰上了這樣的事。 近日,“趴趴蝦”發(fā)現(xiàn)女兒手肘上有一塊烏青,于是問她...
    2021-03-25 閱讀全文
  • 孩子受欺負還擊?忍讓? 孩子在外面總受欺負,確實讓家長很頭痛,教孩子還手反擊嗎,可又擔心以暴抗暴會使孩子受到更大傷害,并養(yǎng)成愛打架的習慣,這樣,長大了還得了嗎“可總是告訴孩子”不理他,他是壞孩子“之類的話或讓孩子躲開,這樣的...
    2022-03-31 閱讀全文
  • 遭人欺負心情說說 “躲避欺負并不意味著懦弱,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尊嚴。”短句往往能含蓄地表達分享者的內(nèi)心感受或想法,網(wǎng)絡已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平臺,當我們看到經(jīng)典的句子時可以轉發(fā)給朋友。你是否對你所寫的句子是否夠文采有過擔憂?經(jīng)過慎重挑選我決定將遭人欺負心情說說作為推薦給你的首選,我們希望這些建議能對您的工作產(chǎn)生實際成果...
    2024-08-27 閱讀全文
  • 孩子在幼兒園挨欺負怎么辦 如果你注意到了孩子的行為變化,比如平時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不語、易怒和不安、??奁?,可能會抱怨頭痛,腹痛和惡心,甚至拒絕上學。那么,孩子可能在學校遭遇欺負,需要父母的幫助。 有些孩子被欺負的經(jīng)歷其實...
    2021-06-02 閱讀全文

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孩子,給人感覺是“好欺負的” 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孩子沒有“自我權利”的概念 經(jīng)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別人打后沒有讓對方感受到"我是很憤怒的”,甚至沒有讓對方明確感覺到你不能侵犯我,對方會覺得這個孩子...

2021-07-20 閱讀全文

父母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受了他人的欺負。心疼而又惱火的同時,該對孩子說什么,又該做什么呢?論壇的網(wǎng)友“趴趴蝦”最近就碰上了這樣的事。 近日,“趴趴蝦”發(fā)現(xiàn)女兒手肘上有一塊烏青,于是問她...

2021-03-25 閱讀全文

孩子在外面總受欺負,確實讓家長很頭痛,教孩子還手反擊嗎,可又擔心以暴抗暴會使孩子受到更大傷害,并養(yǎng)成愛打架的習慣,這樣,長大了還得了嗎“可總是告訴孩子”不理他,他是壞孩子“之類的話或讓孩子躲開,這樣的...

2022-03-31 閱讀全文

“躲避欺負并不意味著懦弱,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尊嚴。”短句往往能含蓄地表達分享者的內(nèi)心感受或想法,網(wǎng)絡已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平臺,當我們看到經(jīng)典的句子時可以轉發(fā)給朋友。你是否對你所寫的句子是否夠文采有過擔憂?經(jīng)過慎重挑選我決定將遭人欺負心情說說作為推薦給你的首選,我們希望這些建議能對您的工作產(chǎn)生實際成果...

2024-08-27 閱讀全文

如果你注意到了孩子的行為變化,比如平時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不語、易怒和不安、??奁?,可能會抱怨頭痛,腹痛和惡心,甚至拒絕上學。那么,孩子可能在學校遭遇欺負,需要父母的幫助。 有些孩子被欺負的經(jīng)歷其實...

2021-06-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