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愛寶寶也要愛保姆?
發(fā)布時間:2021-09-20 愛的童話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幼兒園愛國教案導(dǎo)讀:如果因為自己的忙碌已造成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年輕的爸爸媽媽也不用過于擔(dān)心。相信,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慢慢理解父母的這份無奈。
最近徐女士有點煩,原因是家里辭掉了保姆,她那八歲的兒子一時無法適應(yīng),整天哭著喊著要把保姆找回來?!鞍Γ忌蠈W(xué)了,難道還要把保姆留一輩子??!”
這是現(xiàn)代社會出現(xiàn)的新問題,當(dāng)遇到孩子與保姆比與自己親時,家長們有怎樣的良策呢?
支招從小培養(yǎng)親子之愛講述人:張悅(職員)
身為一名職業(yè)女性,我早就意識到,有一天當(dāng)自己休完產(chǎn)假重返工作崗位后,會面對令人揪心的與孩子的“親情”問題。
這不,我的一位同事因為兒子過分“黏”保姆,接連換了四任保姆來換取孩子的“情感所有權(quán)”,結(jié)果弄得四歲的兒子變得特別膽小、怕黑,沒有安全感。這真是前車之鑒呀!
我覺得培養(yǎng)親子之愛必須抓住關(guān)鍵期。就像“鴨子跟隨實驗”,小鴨子將第一個看到的移動物體視為母鴨,而倍感親近。我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盡量不要離開孩子,不然對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形成十分有害。
工作再忙,我保證每天與孩子45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接觸時間,好好享受孩子為我提供的這份純真世界。要知道親子互動不僅使孩子得益,媽媽也是受益者——它令你體驗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樂。
支招讓孩子有更多的“玩伴”講述人:呂光宇(職員)
我曾經(jīng)看到一本育嬰雜志上介紹,“孩子最早的信賴感形成于六個月前,新生寶寶看似沒有記憶力,但一般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孩子會開始‘認(rèn)生’,這其實就意味著最初的信賴感已經(jīng)建立起來?!?/p>
因此可以理解,長期由一個固定養(yǎng)育者來撫養(yǎng)的孩子更容易產(chǎn)生“認(rèn)生”反應(yīng),而如果孩子在六個月前由幾個撫養(yǎng)者不固定撫養(yǎng),則孩子就不容易形成對某一個人的信賴感,從而延長其安全感的建立。
在我兒子六七個月時,我們家不僅有保姆,退休了的爺爺奶奶也會經(jīng)常到家里看看寶寶,帶他到公園去玩。所以我的兒子似乎沒有認(rèn)生的毛病,性格也很開朗,也不“黏”人。
這個時期,而我也盡量做到多呆在孩子的身邊,單位一些應(yīng)酬能推則推,盡量多陪陪孩子,保持一種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
支招母親的角色誰也不能代替講述人:吳媚(公務(wù)員)
書上說,2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guān)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孩子通過對外界信息的收集判斷個人的存在價值,以及他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他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確認(rèn)“我是可愛的”。他的任何需求都能得到及時和積極的回應(yīng),會確認(rèn)“爸爸媽媽很愛我,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別人?!?/p>
因此,在女兒這個時期,我特別心細(xì),只擔(dān)心因為自己的疏忽導(dǎo)致孩子“沒有自信心,很難相信周圍的人”。
盡管在我們家也有保姆幫著照顧孩子,但她的作用是幫著料理家務(wù),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而與女兒的大量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都是我自己來的。
我上班這段時間,我讓保姆多帶女兒到公園走走,多跟公園其他小朋友玩玩。下班回家,我的任務(wù)就是陪女兒玩,教她念兒歌,給她講故事,跟她做游戲……我盡我所知讓她有更多方面的體驗。
不是說“喜歡動的孩子更聰明”嗎?我相信這點,也盡量多陪她玩,而這個過程是保姆或老人無法代替的。
支招父母要做“說了算的人”講述人:林光良(醫(yī)生)
我覺得,這種“奪愛”看似是隔輩人或保姆的某些行為“越界”,其實是由于父母的影響力不夠所致。
也許這些影響力不夠的父母所在的家庭比較復(fù)雜,家里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保姆等,而為人父母者或工作忙碌,或安于有他人幫忙的現(xiàn)狀,成了孩子身邊“靠邊站”的角色。為人父母不能做“說了算的人”,怎么可以讓自己的子女意識到你的重要。n4507.cn
在我們家,我們的房子因為拆遷還沒交付到手,只能與父母住在一起。但家里兩位老人很懂得回避,當(dāng)他們養(yǎng)育的觀點與我們年輕人不同時,他們不是呵斥我們的不是,而是退到一邊,讓我們自己來安排。這樣,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編后語
如果因為自己的忙碌已造成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年輕的爸爸媽媽也不用過于擔(dān)心。相信,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慢慢理解父母的這份無奈。
但與此同時,為人父母者也要“亡羊補牢”,盡可能彌補孩子這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更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告訴孩子你們很“愛他”!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給寶寶選個好保姆
導(dǎo)讀:一些保姆帶孩子,就是著眼于如何“照顧”好孩子,不讓他們餓著、哭著、累著、困著,完全一副“公事公辦”的姿態(tài),只要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wù)就行了,至于如何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如何和孩子建立更親密、溫暖、信任的關(guān)系,根本不在她們的考慮之內(nèi)。
如今,許多家庭為了減輕育兒負(fù)擔(dān),紛紛請來保姆,而保姆在幼兒成長中的影響,卻往往被父母忽視了。常有這種情況:父母的性格都比較活潑、開朗、善于交際,而他們的孩子卻文靜內(nèi)向不善于跟人和睦相處,原因是與他朝夕相處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還有的幼兒甚至連處世的態(tài)度、說話的語氣都酷似保姆。由此看來,保姆的性格很有可能為幼兒的性格打上深刻的烙印。
筆者接觸過這樣一位保姆,她來自偏遠(yuǎn)農(nóng)村,今年21歲。她說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純粹是出于經(jīng)濟上的考慮??墒莿偨o一個1歲半的男孩做了幾天保姆,就被辭退了。問及原因,她說人家嫌她不會笑,對孩子總是冷冰冰的。她委屈地說:“我覺得自己也沒做錯什么呀,他們讓我做的,我都盡力做好了,照顧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孩子又不是我的,干嘛讓我總對他笑,再說,我也笑不起來。”
這位保姆到此時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辭退的理由,就更談不上如何讓她培養(yǎng)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了。身體健康上的照顧固然重要,但對于成長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關(guān)愛和溫暖。從這個實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保姆帶孩子,就是著眼于如何“照顧”好孩子,不讓他們餓著、哭著、累著、困著,完全一副“公事公辦”的姿態(tài),只要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wù)就行了,至于如何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如何和孩子建立更親密、溫暖、信任的關(guān)系,根本不在她們的考慮之內(nèi)。即使偶爾與孩子親昵等也只是出于完成任務(wù)的考慮,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
寶寶愛要別人的食物
你是否也曾被這種情形所困擾?為什么寶寶愛要別人的食物呢?
1、寶寶愛吃別人的東西是由寶寶的年齡特點所致。寶寶年齡小,不理解“從屬關(guān)系”,分不出“你的”、“我的”,不管誰的想要就伸手。
2、成人的教養(yǎng)不當(dāng)。表現(xiàn)在:一成人的嬌寵,造成寶寶以自我為中心。二對寶寶的自控能力培養(yǎng)不夠。
怎樣處理好這個問題呢?
1、備存一些必需的食品?,F(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由于一味地強調(diào)不給寶寶吃零食,在這方面限制過嚴(yán),反而增加了別人的食品對寶寶的誘惑力,致使寶寶“眼饞”、“嘴饞”,形成不良習(xí)慣。同時,成人要把握住分寸,不能用零食代替主食,不能有求必應(yīng),無原則遷就。
2、平時注意給寶寶講道理。逐步讓寶寶懂得這是“自己”的,那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隨便吃。即使是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寶寶也要征得大人的同意才能接受別人的食物。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yīng)培養(yǎng)訓(xùn)練孩子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某些需要。
3、出門前要先備好一些食物帶在身邊。如果寶寶討要別人的東西吃,您可以拿出準(zhǔn)備好的食物說:“媽媽這兒有,寶寶不要別人的”。以此滿足孩子的需要。
4、當(dāng)寶寶看人家吃東西非要不可時,你不妨這樣試一試:
(1)告訴寶寶,向別人討要東西不好,大家不喜歡。如果想吃,跟媽媽回家去拿。
(2)轉(zhuǎn)移寶寶的注意力??梢詭殞氹x開,或用其他事物吸引其注意。如對孩子說:“寶寶,我們?nèi)タ雌嚒?;“寶寶,你看那花多漂亮”?/p>
(3)爭取對方大人的支持,協(xié)同教育。應(yīng)取的設(shè)計撒方法的的薩芬啊是阿斯頓撒旦發(fā)得周圍鄰里的諒解和支持,當(dāng)寶寶向他們討食時,請他們不要隨便就給,協(xié)同做好對寶寶的教育。
家長要滿足寶寶的情感需要
導(dǎo)讀:父母盡力滿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需要、隨時隨地都能感覺到父母的愛、永遠(yuǎn)快快樂樂的孩子,會認(rèn)定,快樂是一種正常的狀態(tài)。
經(jīng)常聽到一兩歲孩子的媽媽們抱怨:“我這個孩子特別粘人!真煩死了!”綜合起來,“粘人”的“癥狀”不外乎以下幾種:
1.只要媽媽在,就不跟別人,纏著媽媽。
2.經(jīng)常希望媽媽抱。
3.不愿意自己玩兒或者做任何事情,總是要媽媽陪著。
不少媽媽問,孩子這個“壞毛病”該怎樣才能改掉?她們特別急著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學(xué)會”自己單獨做事情,不要總牽扯大人的精力。
在著手改變寶寶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看,孩子為什么“粘人”
“粘人”的行為一般出現(xiàn)在1歲之后,其實,這不是什么壞事情,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孩子在判斷力和選擇能力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他能夠判斷——
*自己單獨玩兒、吃飯、做事情
*跟媽媽一起玩兒、吃飯、做事情
哪一樣給他更大的快樂:當(dāng)然是跟媽媽在一起!
他也能夠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我要那種給我更大快樂的情景——跟媽媽在一起!
一歲左右孩子的媽媽,大多數(shù)已經(jīng)重返職場,每天起碼有8個小時不在家。這些媽媽的孩子,比全職媽媽的孩子,表現(xiàn)得更加“粘人”一些。媽媽一回家,就被孩子“獨占”了,吃喝拉撒睡,都要媽媽陪。媽媽想休息一下、看會兒書、做點兒自己的事情,非常困難。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媽媽難免會覺得不耐煩,希望保姆或其他看護人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走,或者干脆送全托。
但是,媽媽們要意識到,孩子這樣做,不是成心跟你過不去,而是在很清楚地向你發(fā)出信號:“媽媽,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時間!”他是在利用這個機會,彌補白天不能和媽媽在一起的缺憾。他是在向媽媽表示愛,也是在要求媽媽對自己證實她的母愛。這種對母愛的需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媽媽一定要竭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這部分情感需要,否則會給孩子的終身幸福留下不可彌補的缺陷和陰影。
建立幸福感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兩個幸福感:“首要幸福感”(primary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happiness)。
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對父母對自己的愛的完全確證,是明確地、毫無疑問地堅信,父母永遠(yuǎn)無條件地愛自己。這個幸福感的完全建立,是在3歲左右。3歲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經(jīng)常地向自己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dá)愛。首要幸福感一旦確立,終生不會動搖,孩子也不再需要父母時刻在自己身邊才能夠感覺到愛,他開始走向獨立。
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快樂:搭積木、過家家、拉小提琴、玩兒籃球等等。
首要幸福感牢固的孩子或成人,內(nèi)心的快樂不會受到日常生活高低起伏的左右。遇到波折、挫敗時,不會喪失自信心,不會一蹶不振。
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或成人,次要幸福感也很難健全。他們內(nèi)心的快樂,過度依賴于外在的“成就”:是否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食品、考試成績是否好、老師是不是喜歡我、老板是不是欣賞我、這次提拔有沒有我、比賽是否能得大獎等等。如果順利,就特別高興;如果不順,就感到受挫折。這樣的人,精神不獨立,對人、物、事的依賴性特別強。
父母盡力滿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需要、隨時隨地都能感覺到父母的愛、永遠(yuǎn)快快樂樂的孩子,會認(rèn)定,快樂是一種正常的狀態(tài)。
忽略孩子的需要、躲避孩子對自己的需求、經(jīng)常呵斥甚至打罵孩子的父母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不會認(rèn)為父母的教養(yǎng)手段有何不妥,反而會堅信,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經(jīng)常感到自己是個壞孩子、得不到父母(自己最愛的人)的注意力、經(jīng)常感到傷心、絕望、憤怒,是一種正常的狀態(tài)。
如果父母在孩子“粘人”的階段,不愿意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不耐煩甚至推走,過一陣子,孩子有可能不再表現(xiàn)得那么“粘”,有些家長會竊喜:這孩子變“好”了!殊不知,這是問題深化的表現(xiàn),是一件壞事情。
孩子在需求長期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會停止用以前的手段來試圖得到滿足。但是他的需求仍然存在,他會轉(zhuǎn)而用別的手段來滿足自己,最明顯的,就是對物品的依賴。那些因為不能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大發(fā)雷霆的孩子、那些死死地把住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別人有一絲絲分享的孩子、那些特別“難纏”特別容易發(fā)脾氣的孩子、那些經(jīng)常做危險事情的孩子……
孩子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在他的心靈里留下一個感情的黑洞。他從小就認(rèn)定,“愛”是痛苦的、是渴求得不到滿足的那種感覺,對其將來的愛情生活影響巨大。
因此,聰明的父母,不會對孩子的“粘人”感到不耐煩,不會首先想到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樣的妨礙,而是平靜地分析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檢討一下自己最近以來是不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夠質(zhì)量,進而努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多陪陪孩子。一旦孩子得到了滿足,就會自然“放松”父母,漸漸學(xué)會自己單獨做事。
你在孩子幼小時期所額外花費的心血,是一種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它不僅會碩果累累,更會在今后省卻你無數(shù)的時間、精力、傷心甚至錢財。
夸夸其談理論之后,尚需結(jié)合實際講講自己的體會:
我的兒子Sam母乳喂養(yǎng)到2歲,雖然有人說母乳喂養(yǎng)的弊端在于牽制了母親,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天經(jīng)地義而又必不可少的。由于他的全部喂養(yǎng)基本由我來承擔(dān),在這期間,我充分了解他的秉性脾氣、了解怎樣才能滿足他的一切需要、對他的需求十分敏感,并且根據(jù)他給我發(fā)出來的信號,盡力滿足他的成長需求。他也因此對我建立了至高無上的信任感、依賴感和愛。
因為我一直和Sam在一起,他的分離焦慮階段度過的十分順利,從來都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分離焦慮。1歲到2歲的有一段時間,他表現(xiàn)的特別需要我的注意力,無論做什么都要我看見。我知道他這是因為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他的需求并且注意時刻滿足他。他成長中的一切細(xì)節(jié),都在我的觀察之中。他知道,媽媽陪著他長大。
在他將近2歲時,他自己主動斷了奶,主動要求搬出我們的大床,自己睡一間屋子,并且開始能夠自己玩兒一段時間,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了。我將這一切歸功于他內(nèi)心安全感的充分建立,他的依賴感被充分滿足,因此才能夠自然地走向獨立。
Sam的首要幸福感已經(jīng)比較穩(wěn)定,他一直都很大方,很懂事,關(guān)心別人,樂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除了在很困、很累的情況下,他極少因為不能馬上得到一樣?xùn)|西而發(fā)過脾氣。經(jīng)常有人對我說,你這個孩子真乖、真獨立、真好帶,不像別人的孩子,被慣壞了,總是鬧。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Sam才是真正被“寵”出來的孩子呢。那些“鬧”的孩子,恰恰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注意力和愛,才用“鬧”來喚醒大人的注意。
前一陣子,因為稿約比較多,我白天陪Sam的時間少了。丈夫因為要組織一個大型會議,半夜才回家。晚上我一個人帶Sam睡覺,他無論多困,從要求上床到真正入睡,往往“折騰”一個半小時,摟著我唱歌、說話、咯咯笑。我知道他是在彌補和我在一起的時間,所以耐心地陪他,而不是急著回到電腦前接著寫稿子。陪伴他從兩方面講是幸福的:被需要的幸福,以及滿足他的需求的幸福。他的身上總是那么溫?zé)?,那么柔軟,那么香?/p>
有時早晨醒來,Sam會摟著我,肉嘟嘟的小臉貼著我的腮幫子,親熱親熱,還喃喃自語:“媽媽愛Sam……”
幸福?。⌒腋#⌒睦锇W酥酥的……
保姆是寶寶的心理媽媽
導(dǎo)讀:保姆的素質(zhì)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保姆的心理素養(yǎng)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guān)鍵。具備了心理護理意識的保姆,可以有效緩解孩子成長中的多動癥、封閉自卑等心理隱患,把他們扶上正常的軌道。
在很多家庭里,保姆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比家長還多,孩子在心理上會對保姆形成依賴,產(chǎn)生一種隱形的母子關(guān)系,心理上稱這類保姆是孩子的“心理媽媽”。
保姆的素質(zhì)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保姆的心理素養(yǎng)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guān)鍵。具備了心理護理意識的保姆,可以有效緩解孩子成長中的多動癥、封閉自卑等心理隱患,把他們扶上正常的軌道。
雖然保姆是家庭里資歷最淺的“成員”,但家長千萬不能忽視他們。對待保姆要寬容,多溝通,少責(zé)難。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給保姆做些基礎(chǔ)的少兒心理培訓(xùn)。雖然有金錢上的投入,但帶給孩子的心靈回報將惠及孩子一生。
都是保姆惹的禍?
阿雯的女兒七歲了,女兒長得挺可愛,可就是脾氣不好。有時候因為一些小事,女兒會號啕大哭、亂摔東西,那股歇斯底里的勁兒讓阿雯摸不著頭腦。自己和老公性格都很好,待人溫和,對女兒更是從來都輕言輕語,她這么小小年紀(jì)哪兒來的暴躁脾氣呢?
“是不是你們小孩以前的保姆不會帶孩子???”鄰居的一句話點醒了阿雯夫婦。在女兒兩歲多的時候,阿雯給女兒找了個小保姆,大概十八九歲。阿雯覺得自己和老公沒時間照顧孩子,只有對保姆好了,保姆才能對女兒好。于是他們對小保姆很好,經(jīng)常給她買東西、送禮物?!拔覀兡菚r候簡直就把那個保姆供奉起來了,很多家務(wù)活都是我自己做,讓她好好照顧我女兒?!卑Ⅵ┗貞浾f。
小保姆照顧女兒的時候也很用心,漸漸贏得了阿雯的信任??蓭讉€月之后,一些小事傳到了阿雯的耳朵里。有次小保姆帶女兒出去散步,一輛小車開過來,差點撞到女兒,嚇得女兒哇哇大哭,小保姆嚇得一身冷汗??蛇@些事情小保姆從來沒有向阿雯提起過。小保姆也不會哄孩子,女兒哭了,小保姆只會說“不哭”,如果女兒接著哭,小保姆就束手無策了。
阿雯不得已,只好辭掉了小保姆,之后又找了一個保姆,可女兒和這個保姆的關(guān)系更差。阿雯覺得從這時開始,女兒的性格有了變化。以前活潑可愛的女兒變得膽小,夜里經(jīng)常不敢睡覺,還有幻覺。更糟糕的是女兒的脾氣開始變壞了,動不動就發(fā)怒。
頻換保姆孩子易焦慮
喜瑪是廣州西亞蕾莎心理咨詢中心的治療師,多年從事兒童心理輔導(dǎo)工作。在她接待的問題孩子中,有很多都是保姆帶大的?!安簧俸⒆拥募揖巢诲e,吃得好、穿得好,琴棋書畫樣樣都學(xué),可就是心理隱患依然存在?!毕铂斀榻B說,“很多父親母親也是高學(xué)歷,有修養(yǎng)的人,可由于工作忙,大部分時間都把小孩交給保姆照顧,而對保姆的開導(dǎo)和培訓(xùn)又不夠,這就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隱患?!?/p>
喜瑪曾經(jīng)遇到一個叫芊芊的小姑娘。有一天班主任打電話告訴芊芊的媽媽,說芊芊在班里總是欺負(fù)一個女同學(xué),對方的家長找到學(xué)校,強烈要求給女兒換班。一家人為芊芊的攻擊性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了解,喜瑪?shù)弥奋吩?jīng)換過四個保姆。第一個保姆帶她的時間最長,將近兩年,其他三個保姆只有幾個月不等?!昂芸赡苁沁^于頻繁的換保姆造成了芊芊的壞脾氣?!?/p>
在喜瑪看來,當(dāng)家長把孩子交給保姆的時候,生理父母和心理父母就發(fā)生了分離。由于和保姆呆在一起的時間比家長多,孩子在心理上會對保姆形成依賴,產(chǎn)生一種隱形的母子關(guān)系,保姆成了孩子的“心理媽媽”?!叭绻l繁更換保姆,相當(dāng)于讓孩子一次次失去‘心理媽媽’,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危害,形成心理隱患?!避奋返墓粜跃褪且粋€典型的例子。因為總是失去,所以心里總是有一種不安全感,表現(xiàn)出來就是攻擊別人,因為攻擊別人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保姆也需心理培訓(xùn)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會去聽親子講座,但很少見家長會帶著保姆去聽的?!毕铂斦f。“其實保姆更需要這些知識?!?/p>
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兩種心理傾向。一種是多動癥,表現(xiàn)欲強,精神不集中;另一種是過于封閉內(nèi)向,人際關(guān)系不好,經(jīng)常受到欺負(fù)。要校正這些問題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識,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陪伴和溝通。家長可能有知識,但要忙工作,不能陪孩子。此時能夠幫助孩子的只有“心理媽媽”了。
“有條件的家庭,不妨請文化素質(zhì)高一些的保姆,給他們做些心理方面的培訓(xùn),讓他們學(xué)會怎樣做‘心理媽媽’?!毕铂斀ㄗh說?!爱?dāng)然,這樣的保姆薪水要高些。”如果沒有這個條件,父母就要親自教給保姆一些心理應(yīng)對技巧。
保姆和家庭雖然沒有法律和血緣關(guān)系,但在實際上是家庭的成員,家長要給保姆比較大的寬容度。遇到問題,家長不能說“我把孩子交給你,你是怎么帶的?!边@樣的話,保姆更不敢指出孩子的問題了。其實作為“心理媽媽”,保姆對孩子的影響可能大過父母。
一旦選定了保姆,就不要輕易更換。“心理媽媽”突然離開會讓孩子有種被拋棄的感覺,并由此產(chǎn)生分離性焦慮,總是害怕身邊的人離開自己。即使不得不換,也要安排好過渡?!皟蓚€保姆之間要有交接,讓小孩子慢慢離開舊保姆,認(rèn)可新保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