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學期語言教案《找到了》
發(fā)布時間:2021-09-17 大班上學期班務計劃 大班上學期班級計劃 大班語言教案活動目標
1、理解自然現(xiàn)象:“風娃娃”就在我們身邊。
2、欣賞兒童化的散文,培養(yǎng)對兒童文學的興趣和愛好。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課件《風娃娃的話》,《我和空氣娃娃玩游戲》。
知識經驗準備:有尋找“空氣娃娃”的游戲經驗。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磁帶《風娃娃的話》,提問:風娃娃在哪里?
提供線索,尋找答案。
播放錄像《我和空氣娃娃玩游戲》。啟發(fā)幼兒根據(jù)錄像內容展開講述。
欣賞電腦課件《找到了》。
結合幼兒園課件逐段欣賞并提問:
①誰在幫柳樹梳頭發(fā)呀?
②誰在和花兒跳舞呀?
③誰在幫小船搖搖籃?
④誰在逗風箏翻跟頭呀?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科學活動: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活動室窗框上垂掛各色飄帶或大小不等的風車,使幼兒感受風娃娃就利用飯前、午睡后等生活環(huán)節(jié)進行有關自然現(xiàn)象的猜謎活動。
建議家長在天氣晴好的周末帶幼兒去郊外感受風。
散文:《找到了》
“呼——呼——”風娃娃輕輕地走著,它和小豆豆藏貓貓呢!
小豆豆找呀,找呀!就是找不著風娃娃!
“風娃娃,你在哪里呢?”
柳樹說:“小豆豆,你想想,誰在幫我梳頭發(fā)呀?”
花兒說:“小豆豆,你想想,誰在和我跳舞呀?”
湖里的小船說:“小豆豆,你看看,誰在幫我搖搖籃?”
風箏在空中快樂地玩著說“小豆豆,你說說,誰在逗我翻跟頭呀?”
明白啦!小豆豆抓起小風車跑了起來,風車骨碌骨碌轉得歡。
“風娃娃,你躲在我的風車里。我找到啦!找到啦!”
(楊明明/文)
【錄音內容】
(1)風扇對著書本、對著風鈴吹的聲音。
(2)風娃娃”說:“小朋友們好,我是風娃娃,雖然你們從來都沒見過我,但我一直都在你們身邊呀!聰明寶寶們,快來找找我吧!”
【錄像內容】
幼兒在操場放風箏、玩風車、用塑料袋裝空氣、對著小伙伴的身體用力扇扇子、扇子扇出大小不等的聲音、搖擺的樹葉……
活動分析
本活動選取的散文用“小豆豆找風娃娃”的情節(jié)描繪了無處不在的風。散文中一連串的問句,層層遞進地把幼兒引人了優(yōu)美的散文意境中,讓幼兒和“小豆豆”一起與“風娃娃”做游戲,輕松自在地學習散文、欣賞散文。
實施指導
活動重點:理解風的特性,培養(yǎng)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
活動難點:能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之上,講述一些關于風的趣聞。
活動拓展:
將電腦課體在幼兒園局域網(wǎng)內共享,供幼兒隨意點擊、學習。
收集有關風的知識,并向幼兒做簡單的介紹。
情境表演: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表演道具,形象地再現(xiàn)散文的內容。
注意事項YJs21.CoM
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少、理解能力有限等客觀因素,幼兒在講述時或許會無話可說。教師切勿著急,耐心加以引導,相信作品的語言魅力將在幼兒心中生根發(fā)芽,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埋在幼兒心底的潛意識會令他們茅塞頓開的。
活動前幼兒已經知道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大班上學期語言教案《山坡哪去了》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學習簡單對話,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2、通過想象推理講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懂得保護自然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六幅故事情節(ji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幅圖,讓幼兒觀察比較不同之處。
1、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熊的原來的家與現(xiàn)在的家的不同之處并用完整的話進行表述。
2、師生共同講述故事的第一、第二段。
二、按故事情節(jié)逐步幾幅圖,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情節(jié)發(fā)展。
1、出示第三幅圖畫,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1)小熊先找到了誰?它會怎樣問?( )槐樹爺爺會怎么回答?
(2)教師與幼兒分角色學習對話。
2、出示第四幅圖畫,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1)接著小熊又找到了誰?它會怎樣問小草?小草又會怎樣回答它?
(2)幼兒分角色講述。
3、出示第五幅圖畫,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1)這次小熊又找到了誰?我們一起來問一問大鳥。
(2)大鳥會怎樣回答它呢?
(3)分角色講述圖片。
4、出示第六幅圖畫,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1)最后它找到了誰?我們一起來問問小魚。
(2)小魚會怎樣回答它呢?
(3)分角色講述圖片。
三、師生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
-美麗的山坡為什么會不見了?
-你有什么辦法把美麗的山坡給找回來?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美化環(huán)境。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大班語言活動看圖講述教案《足球找到了》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教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描述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jié)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指講訴圖片四幅。
活動重難點
仔細觀察圖片并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指導要點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表情、動作,并通過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里講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fā)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
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發(fā)生什么事?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教師小結: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媽媽說些什么話呢?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fā)幼兒通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jié)。)
過度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開遮擋住的袋鼠,解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媽媽的口袋里,怎么辦呢?
(3)出示圖片三。
提問:大象在做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
提問:大象用什么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3、自由講述。
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并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怎么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jié)。)
4、集體講述。
(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著等。)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討論。
(1)小象是怎么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媽媽嗎嗎?為什么?
(2)足球為什么能浮上來?(引發(fā)幼兒的經驗進行講述。)
活動建議
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qū)域中,讓幼兒繼續(xù)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伙伴、家長聽。
大班上學期語言教案《夢》
設計意圖:
《夢》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它的語言具有一種深深的吸引力,能夠讓孩子們陶醉其中,也非常有趣,很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的是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首先,引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作品如詩的語言,體驗其優(yōu)美的意境。其次,通過圖片展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朗誦表演。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能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并仿編詩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產生熱愛生活、喜歡幻想的美好情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詩歌配樂《夢幻曲》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感受夢的意境。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這張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師:夜晚這么美,小女孩抱著小貓咪在床上睡著了,那讓我們像小女孩 一樣甜甜地睡一覺吧!
師:你們有沒有做過夢?夢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師:你們的夢真有趣呀!你們想知道我夢到了什么嗎?讓我來 告訴你 們吧。
二、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師:小朋友們,在我的夢里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2、師:在夢里,我都變成了誰?
三、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朗誦詩歌。
1、師:在夢里,我變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誰?太陽為我披上了什么?
變成白云以后,我遇到了誰?(風)風教會了我什么?
變成輕煙以后,我遇到了誰?(雨)雨做了什么?
2、師:在夢里,我開心么?你們怎么知道的?
四、教師配樂播放多媒體課件,再次朗誦詩歌,幼兒體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師:我們又聽了一遍詩歌《夢》,你們的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
2、師:你最喜歡詩歌里哪些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引導幼兒用優(yōu)美的動作來表現(xiàn)夢的溫柔)五、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
1、師:小朋友們,老師的夢美不美?你們喜歡么?那現(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的夢也變成好聽的句子吧。
2、師:在你自己的夢里,你們都變成了什么?又遇到了誰?(引導幼兒獨立仿編)六、師幼有感情的朗誦仿編詩歌。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用溫柔、甜美的聲音把我們自己夢大聲說一說。
七、活動總結。
教師:下次你如果做了什么有趣的夢可以來說給我們大家聽一聽!
大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找規(guī)律》
【活動目標】
1、學習在9格內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規(guī)律地進行排序。
2、對思維訓練活動感興趣,愿意用語言說出排序的規(guī)律。
【活動準備】
教具:白板課件《找規(guī)律》、電子白板、筆記本電腦、移動白板、6組小動物圖片、白板筆。
學具:幼兒人手一套9格及小動物學具。
【活動過程】
一、復習游戲,喚醒已有經驗。
1、導入。
師:“今天我?guī)砹藘晌缓门笥?,它們在哪呢??/p>
2、游戲“排隊”,復習ABAB模式。
二、學習按規(guī)律進行4格間隔排序。
1、出示2個小動物圖片和兩層樓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師幼一起幫老虎和獅子分房間。
要求:橫排住的兩個小動物不一樣,( )豎排住的兩個小動物也不一樣。
三、學習按規(guī)律進行9格間隔排序。
1、出示3個小動物圖片和3層樓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按幼兒的要求安排小動物住進第一橫排的房間,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的排列順序。
3、請幼兒安排小動物住進第一豎排的房間。
四、幼兒操作,展示作業(yè)。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橫排住的3個小動物不一樣,豎排住的3個小動物也要不一樣。
(2)誰住第一間房間自己決定。
(3)分房間時要注意小動物的排列順序。
3、幼兒操作。
4、改錯。
教師出示一個錯誤的操作結果請個別幼兒改錯,集體檢查。
5、探索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斜著的房間里住的小動物是一樣的。
6、展示幼兒不同的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