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你了解你寶寶的性格嗎?

發(fā)布時間:2021-09-17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你很特別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

導讀:孩子極端地熱愛某一種顏色,他的個性往往越突出,這種個性常常是他優(yōu)點和缺點的“爆發(fā)點”。找準了這個“爆發(fā)點”,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自己無意識的色彩偏好,孩子們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繪畫水筆,總有一兩種色彩早早需要“補倉”;去童裝柜臺買衣服,款式再怎么新穎可愛,售貨小姐也無法說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顏色。

孩子極端地熱愛某一種顏色,他的個性往往越突出,這種個性常常是他優(yōu)點和缺點的“爆發(fā)點”。找準了這個“爆發(fā)點”,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發(fā)現(xiàn)之一:粉紅色-依附性特別強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歡漂亮的粉紅色。如果您所愛的小女兒喜歡粉紅色的話,表示您的家庭經(jīng)濟環(huán)境在一般水準之上,而且,也象征著雙親愛心的充分表現(xiàn)。

在愛心的保護下,這種女孩子多具備“高度審美觀”、“細心體貼”,“優(yōu)雅”,“柔順”的物質(zhì),亦正是吸引人之處。

4~6歲的女孩中,也有特別討厭粉紅色的人。粉紅是這樣一種顏色,討厭它的人特別討厭,而追捧它的人,連枕頭和漱口杯都要買“粉紅色,上面有五瓣小花”的。大量的證據(jù)表明,熱愛粉紅的女孩與父母的親子關系特別黏乎,在心理上特別依賴父母,大小事希望大人替她拿主意,站在前面替她做“擋箭牌?!比绻改妇芙^當這個“擋箭牌”,讓她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她的眼淚馬上像開了閘的水龍頭,關也關不住。蓉蓉就是一個例子,她的一切用品都是粉紅色,人又胖,外號“粉紅小豬”,但就是這么個高胖女孩,連同伴錯拿了她的皮球回家,她都不肯去“交涉”,非要拖著媽媽去跟對方小朋友說。

媽媽常常嘆氣:這一朵溫室小花,將來還能夠移栽到野地里去嗎?

發(fā)現(xiàn)之二:綠色和藍色-討厭競爭

熱愛綠色和藍色的小朋友都有回避競爭的傾向,綠色尤甚。喜愛綠色的孩子,個性上較隨和開朗,沒什么心機,具有包容寬恕的心胸及強烈的好奇心,而且頗有求知的上進心。此類型者,成人后適宜于領薪階層,如能有恒心踏實做下去,也可有成功的一日,許多才氣縱橫的男孩多屬此類型。

連小三輪自行車也要選擇“青草綠”的卓珊,寧可在幼兒園植物角看一下午“螞蟻大游行”,也不愿與一群小朋友玩“搶椅子游戲”?!八髅餮奂笔挚欤軗尩泌A,不知怎么一玩這個游戲就要上廁所?!背擞憛掃@個“8人搶6椅”的游戲,卓珊還聰明地避開與同伴的“殘酷競爭”,比如要排演《白雪公主》沒人想演“兇惡的王后”,卓珊就舉手說愿演王后,因為白雪公主有12位小朋友想演,11個人注定要體會失敗的滋味,卓珊說:我不想跟別人去爭。又說,要是有一個童話,能讓每個小朋友都分上一個角色皆大歡喜,就好了。

媽媽有這種憂慮:卓珊熱愛的綠色,是否平息了她心中的騷動和表現(xiàn)欲,令她向往一個沒有競爭關系的、和睦且各司其職的世界?孩子將來必須直面殘酷的競爭時,會不會喉頭發(fā)緊、兩手冒汗,興起“逃之夭夭”的念頭?

發(fā)現(xiàn)之三:紫色和橙色-過度情緒化

偏愛橙色和紫色的孩子都有情緒波動劇烈的傾向,只不過偏愛橙色的孩子更樂觀,情緒顛簸時會往好處想,比較善于自我開解?!俺壬怠钡暮⒆游┮坏娜毕菔?,被壞情緒掌握時可能有攻擊性。熱愛紫色的小孩則完全相反,他的情緒失控不會向外,只會向內(nèi)——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話的語氣,他都能在心里放大很多遍,非常敏感,你對他的態(tài)度有些許變化,都能左右他一兩天的心情。父母和老師不得不經(jīng)常尷尬地撫慰他:“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那個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喜歡紫色的男孩比女孩還多,這或許可以解釋兩個事實:第一,為什么神經(jīng)質(zhì)有成就的藝術家從來是男多于女;第二,為什么“生悶氣”的怪男孩屢見不鮮。敏感的女孩會用眼淚來釋壓,男孩從小被教育“不許哭!要堅強!”男孩就只剩下“鬧別扭”一種表達方法了。

假若發(fā)現(xiàn)熱愛紫色的小男孩在“鬧別扭”,千萬別呵斥他,想一想如何有效安撫他那顆“容易受傷的心”吧。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你的寶寶能吃苦嗎?


導讀:在我看來,吃苦教育有三重境界,其一是“捱”,其二是“適應”,其三是“超越”。

吃苦的精神是當代青少年嚴重缺乏的,現(xiàn)在孩子身上的毛病很多是“慣”出來的,許多真的已經(jīng)對孩子毫無辦法,三者共生,于是社會上冠以“魔鬼訓練營”、“行走訓練營”的各種活動一下熱了起來,然而喧囂之下,實際的效果卻差強人意。因為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是有學問的,大部分的組織者和父母朋友還不懂其中的規(guī)律。

在我看來,吃苦教育有三重境界,其一是“捱”,其二是“適應”,其三是“超越”。

“捱苦”是最低的境界,就是成人強行安排孩子受苦,孩子極不愿意,又沒有辦法,只好“捱”,直到成人的安排結束。這種情況,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我記得小時候,父親也有意的鍛煉我的吃苦精神,當時在農(nóng)村,他的方法是增加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但是,他的教育是失敗的。他讓我產(chǎn)生的是對勞作的厭惡和懼怕,不僅沒有增長相反減小了我對痛苦的忍受能力。

“適應”是一個更高的境界。隨著時間的延長,孩子的承受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強,訓練結束后,再遇到一般的困難和“苦”就不怕了。但是,“適應”只是增加了人的承受力,并不能減少孩子的惰性,增強孩子的意志,這個經(jīng)驗來自于我的一個同事,曾經(jīng)是北京市皮劃艇冠軍隊的成員,他告訴我:以前訓練太苦了,可以說挑戰(zhàn)人身體的極限,所以現(xiàn)在碰到熬夜加班等或苦或累的事情,都受得了;但自己的惰性并沒有受到抑制,還是能懶就懶,另外自己的進取性和自制力也沒有比接受訓練以前有過增長。

“超越”才是最高的境界,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對此,我有過兩次深切的體會,其一是2004年正月初八騎自行車200多公里到河北大學,其二是2006年元宵節(jié)繞北京二環(huán)步行一周;兩次都是獨自進行,行前內(nèi)心都有較大寫作壓力,都有明確的自我激勵的愿望。當行程結束后,不免想起《老人與海》里圣迪亞戈說的那句話:床是我的好朋友,床會成為了不起的東西。然后是舒服得不能忘記的睡眠,是接下來好長時間的積極和熱情。整個過程中,雖然飽嘗筋疲力盡的滋味,但是心里一點都不苦,相反越苦越有成就感,還想再苦一點,到了目的地后還想再走一段。

怎樣才能做到第三種境界呢?為什么大部分魔鬼營、行走營,不僅收效甚微而且造成身心傷害呢?我認為與教育方式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你要求孩子什么、訓練孩子什么并不重要,關鍵的是你讓孩子感到了什么。在于教育者是否激發(fā)起孩子對困難的斗志、改變自己的決心,在于教育者所提倡的形式是否能夠被孩子接受,在于孩子是否認為教育者這樣做很有必要而且出于好意。

如果不考慮這些,把“苦行”“高強度的訓練”強加給孩子,這不僅教育效果很難達到,而且也是不人道的,很容易走火,事實上是越來越多地走火。大家從對這些形式的推崇向往,已經(jīng)漸感失望,甚至開始聲討。

其實,就形式來言,我并不反對,教育需要各種各樣的嘗試,換句話說,我并不認為“行走營”之類的活動本身有什么不好,讓人擔心的是當事者對這種形式的操作方法,和他們對教育原理的理解程度。

假如我們能夠先激發(fā)孩子的斗志和上進心,能讓孩子渴望獲得那種鍛煉帶來的堅強和成熟時,孩子們就會對吃苦的鍛煉充滿向往,攔都攔不住。

當然,我們需要考慮到勞累和痛苦的分寸,這要依據(jù)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制定,既不可缺少挑戰(zhàn)性,又不可損害孩子的身體。

看看你的孩子的吃苦能力指數(shù)

1因為特殊情況,你熬了一個通宵,第二天你會逢人便說“太困了,昨晚一宿沒合眼”。(是否)

2晚上回家很累了,你會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是否)

3如果沒有洗衣機,你就不愿意洗衣服。(是否)

4天氣很熱了,你寧愿走十分鐘去坐地鐵,也不打車。(假如你的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話)。(是否)

5和你的同學相比,你認為自己是一個經(jīng)受過鍛煉的人。(是否)

6你們小組勞動時,你通常都是最賣力氣的人。(是否)

7和父母在一起時,你總是替他們拎東西。(是否)

8你在自己家里吃飯從不刷碗。(是否)

說明:第1、3、8題選擇“是”得0分,選擇“否”得2分。其余題目相反。

0-4分你應該多多鍛煉了,否則你將變成一個廢人。

4-10分普通,你應該增強自己的吃苦意識。

10-14分你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就憑這一點你也能成事。

你的寶寶怕洗澡嗎?


寶寶還很小的時候,是很喜歡洗澡的,而且一切都任由媽媽或爸爸的擺布。當寶寶到了這個階段,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而且開始懂得什么是害怕了,所以有的寶寶就出現(xiàn)了怕洗澡的現(xiàn)象。

寶寶在1~2歲的這個階段非常害怕洗澡,主要原因是害怕在水中滑倒,害怕肥皂進入眼睛,甚至害怕聽到污水流進下水道的聲音。

根據(jù)這些原因,媽媽要有針對性地給予解決。如果寶寶害怕進浴盆,媽媽也不要強迫寶寶,可以讓寶寶先在一個淺盆里試一試,如果寶寶還是害怕,不妨在浴盆里放一個寶寶喜歡的玩具,直至寶寶不再害怕在浴盆中洗澡為止。往浴盆里放水時,可以先放2.5厘米高的水,等寶寶適應之后再適當加入水量。為了避免肥皂進入寶寶的眼睛,媽媽可以用一塊不滴水的濕浴巾擦洗幾次,或是干脆給寶寶準備一個護眼罩,此外應注意的是要使用不刺激眼睛的嬰兒洗發(fā)劑,而不是成人使用的那一種。對于那些害怕放水聲音的寶寶,在洗完澡之后應馬上把寶寶抱走,然后再排水。

你家寶寶黏人嗎?


導讀:孩子總是黏著你,或許你會受不了,其實這也是孩子行為異常的一個表現(xiàn),家長要了解其原因,掌握引導方法,讓孩子回到健康的生活軌道上來。

多讓寶寶跟小伙伴接觸是個好方法

福州的陳女士是個全職媽媽,女兒1歲零3個多月了。最近寶寶特別黏她,每天除了睡覺,一刻也離不開媽媽。

“寶寶老盯著我,上洗手間呀、洗澡啊都纏著我不放,更別說做家務或其他的。跟個小尾巴一樣甩都甩不掉,什么事也做不出來,真是累死人了!”寶寶太黏人,很多媽媽都有同感!自個辛苦先不說,這過分依賴的性格,肯定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發(fā)展。怎樣對付這些“小尾巴”,有此煩惱的家長們仔細往下看吧。

孩子太黏人跟平時照料方式有關

福州旺嬰媽媽親子園負責人許威威指出,孩子黏媽媽,主要跟平時照顧寶寶的方式有關。一般來說,孩子和誰在一起的時間長,就會比較依戀誰。

一些家庭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主要是由母親在照顧孩子,所以孩子依戀母親的心理就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因為母親是他獲得安全感的途徑,尤其是內(nèi)心情感豐富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xiàn)象會逐漸減少。

萬嬰跟蹤(福州)親子園負責人鄭麗蒼認為,寶寶太黏人,主要是因為不安全的親子關系所致。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媽媽平時太忙了,因為要上班,很少有時間陪寶寶,所以寶寶一逮著機會,就黏著媽媽不放;另一種是全職媽媽的寶寶也特別黏人,這主要是媽媽平時呵護得太過細心了。

鄭麗蒼補充道,“寶寶從小是不知道害怕的,但是因為他們現(xiàn)在是屬于吸收性心智,如果媽媽平時照料寶寶時過于緊張,久而久之,就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寶寶‘這個世界不安全’的信息。”

福建兒童發(fā)展職業(yè)學院早教教研室主任蘇玲則認為,孩子從六七個月開始,家長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寶寶三種興趣的平衡:一是對照料者的興趣,一是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一是對運動自己身體的興趣。對于太黏人的寶寶,家長要多往其他兩方面加以引導。

具體怎么做家長從四個方面入手

那么,面對太黏人的孩子,家長要怎么做呢?專家們提醒家長,對于特別黏媽媽的寶寶,不能急于求成,應該循序漸進地延長媽媽不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不能太操之過急,否則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不夠愛他了,反倒會造成反效果。

從今天開始,家長就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逐漸地引導和幫助孩子:

NO.1和媽媽短暫分離

除了媽媽外,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一下家里的其他人??梢酝ㄟ^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吸引孩子和家里的其他人一起玩,讓他們知道除了母親外,在其他親人身上也能建立起安全感。

此外,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不可能一直陪在他的身邊。比如,媽媽早上上班時,可以先陪伴孩子玩一會,并告訴孩子“媽媽一會就要上班了,晚上就會回來和你玩的,你是個好孩子等等”。切記:媽媽上班時要走得堅決一點,不要一步三回頭,要讓孩子知道“哭是沒有用的”,慢慢就會好轉(zhuǎn)。同時不要忘了,等孩子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NO.2多接觸陌生的環(huán)境

經(jīng)常帶孩子去外面,多與人接觸,尤其是同齡的小朋友,讓孩子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學會主動接觸別人,從而提高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家長也不要過分地保護孩子,要鼓勵他自己去玩。

NO.3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情,家長要盡量放手鼓勵孩子自己做,如果實在有困難,家長可以適當?shù)貛椭幌隆?/p>

例如鍛煉孩子自己玩游戲,自己吃飯等等,如果表現(xiàn)好,要及時表揚,要讓孩子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家長還可以多用講故事、念兒歌的方法來引導,用故事或兒歌中的小動物等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NO.4不要過分寵溺孩子

孩子摔倒了,明明可以自己爬起來,卻要讓媽媽抱,這時媽媽應該鼓勵孩子自己起來,而不是因為孩子哭了,就馬上上前把他抱起來,這樣容易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同時,對于孩子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例如:“寶寶今天摔倒了,沒有哭,也沒有讓媽媽抱,寶寶長大了,寶寶真棒?!币源藖硖岣吆⒆拥淖孕判暮头e極性。

你的寶寶記憶力強嗎?


導讀:孩子的記憶力,是通過愛撫、親吻、手牽手這樣的親密接觸而喚醒的。長大后,他能夠記得祖母的樣子和說話的表情、幼兒園里小伙伴的名字、讀起來很押韻的詩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他的日常經(jīng)驗和反復記憶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孩子記憶力的增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

你知道嗎,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寶寶就有了記憶。夜晚,當媽媽輕輕哼唱搖籃曲時,寶寶突然不哭了,靜靜地睜大眼睛望著你……這一幕往往會被我們忽視,其實,它恰恰證實了寶寶的最初記憶,他的反應說明他記得這個曲調(diào),也記得眼前為他唱歌的人。

孩子的記憶力,是通過愛撫、親吻、手牽手這樣的親密接觸而喚醒的。長大后,他能夠記得祖母的樣子和說話的表情、幼兒園里小伙伴的名字、讀起來很押韻的詩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他的日常經(jīng)驗和反復記憶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孩子記憶力的增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然而,如果我們了解了記憶的過程,就可以為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從而促進記憶力的良性發(fā)展。

1.0~2歲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孩子的記憶能力在很早就顯現(xiàn)了,6個月的嬰兒能夠用手去撥動掛在床上的各種玩具,幾天后,當媽媽再把這些玩具掛上的時候,他又會重復同樣的動作。這個階段的孩子總能記住那些讓他們興奮、激動或者恐懼的事。一個媽媽說,她帶著1歲的孩子去體檢,孩子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女醫(yī)生就嚎啕大哭,這是為什么呢?原來3個月前,他打過一次針,他也許忘了那個醫(yī)生的樣子,卻不會忘記那件白大褂。

他們還能對記憶做出歸納和總結,如果這件事發(fā)生了一次,他們就認為這件事還會再發(fā)生。比如說,孩子在祖母家吃了曲奇餅,那么下次去的時候,他還會去同樣的地方尋找曲奇餅;每次去幼兒園,見到老師就意味著媽媽要離開等等,這些記憶都是重復出現(xiàn)的。

記憶增強劑

1給孩子提供一個每天相似的常規(guī)活動,比如每晚睡覺之前做一個小游戲,或者每天從幼兒園回家給他吃個水果,試著每天重復做這樣的活動。

2盡量讓她自己動手做事情。只有自已親自去做,她才會清楚記得游戲的步驟、水果的顏色,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3如果她很長久沒見過祖母了,你可以拿一張祖母的照片,提醒她祖母是什么樣子的,這也是增強記憶的一種方式。

2.2~5歲

這一階段的孩子還沒有推動記憶的能力,但是他有能力去講一個故事,而這種簡單敘述也許就是開啟孩子記憶的一把鑰匙。

他經(jīng)常會想起一些很具體、很細節(jié)的事情,比如,想起自己穿著紅色的泳衣去海邊,還在那里看到了貝殼,而不是說“我想起了大?!?,他們通常會用敘述的方式來表達經(jīng)歷。2~5歲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記住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顏色、數(shù)字、字母等。他們在短時間里存儲了很多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努力回憶。當然,這僅僅是機械記憶,而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經(jīng)?;貞浀倪^程,使這些抽象的記憶轉(zhuǎn)變?yōu)槟芰Γ鐒倢W會開車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應該如何去開,而一段時間之后,你就能瀟灑自如地兜風了,這種能力是自然而然發(fā)展起來的。運用“重復”的記憶手段,是這一時期孩子增強記憶的關鍵。

記憶增強劑

1經(jīng)常引導和幫助孩子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比如說去海洋館先后看到了什么,或者在幼兒園里一天發(fā)生了什么都可以講一講。

2提問題的時候具體化:“你今天還想吃奧利奧嗎?”并且盡量繼續(xù)問下去:“你昨天是不是偷偷舔了奧利奧餅干上的奶油?”“奶油好吃嗎?”……

3抓住這樣的機會:孩子丟掉了心愛的玩具,你可以讓他敘述一下玩的時候都去了哪里?是誰一直在玩那個玩具?是不是落在了樓下的長椅上?

4用音符和哼唱的方法教他記住你的手機號碼,也可以把歌詞替換成他的名字,“一閃一閃亮晶晶”這樣的旋律對孩子的記憶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5生活中的各種情景,都應該提醒他不斷地記憶,從而養(yǎng)成一種很好的習慣。比如,走在路上,你可以考考廣告牌上他認識的字;在家里,讓他幫你念念物品上簡單的標簽,也可以問問他這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有意地讓他幫你撥個常用的電話號碼,別忽視這些小事,它們往往就是增強記憶的“強心劑”。

3.5歲以上

5歲以上的孩子通常能夠讀些簡單的兒童讀物,做基礎的加減法,這時的記憶力會承載更多的任務,孩子也有能力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那么,媽媽可以用這樣的語句和孩子交流,“寶貝,你自己上樓去睡房的衣柜里拿雙干凈襪子,再準備好換洗的衣服,然后去衛(wèi)生間洗澡,千萬別忘了把發(fā)卡摘下來。洗完澡,到廚房找我,好嗎?”這樣一系列的囑托正是在潛移默化地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當然,孩子不一定能同時記住所有的事情,但這種鍛煉是有益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會在某個領域有驚人的記憶力,比如一個酷愛球類運動的小男孩,能夠記得自己喜愛的球員的身高、體重、血型、愛好,他有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我們可以觀察他的記憶過程,并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方法運用到對其他知識的記憶中去。

記憶增強劑

1養(yǎng)成良好習慣,什么事情都提前準備,有助于加深記憶。比如讓孩子在頭天晚上準備好上學需要的一切物品。

2每樣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孩子把卡通書隨處亂扔,你要提醒他把它們放回書架上,讓他意識到物品都有固定存放的地點,就像他每天都要回家一樣。

3經(jīng)常有意識地建立一種連鎖關系。比如,把孩子的鞋放在狗食旁邊,讓他記得出去玩球之前先把小狗喂飽。

4引導孩子把重要的事情都列出來寫在日歷上,使記憶具體化。

5興趣是孩子增強記憶力的良好基礎。專家指出,音樂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記憶能力。培養(yǎng)孩子學習鋼琴,或者常帶他去聽音樂會,讀一些藝術方面的書籍都是不錯的選擇。

6教孩子朗讀詩歌,把詩歌分成若干部分,讓他先記住最經(jīng)典的幾句,從而使孩子懂得把握事物的關鍵部分,以便記憶。

TIPS:鍛煉記憶力,你需要注意提問的方式

1.向孩子提問的時候,不要帶有傾向性的建議。

帶孩子去動物園玩兒,媽媽總喜歡這樣提問:“你看,動物園里最大的動物是不是大象啊?”這樣的問題顯然已經(jīng)有了一個肯定的結論,孩子就不能通過自己的記憶來回答問題了。應該這樣問:“你見到的最大的動物是什么?”

2.不要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復問孩子同一個問題。

有時候,你向孩子提問,答案和你想得到的不一致,你會在不斷地啟發(fā)和引導后,再次向他提問,孩子通常也會照家長的思路說出答案。細細想來,孩子的世界里,答案無所謂對錯,這可能就是常說的“童言無忌”。孩子不可能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給出完美答案,這是正常的。

相關推薦

  • 寶寶的“不安”你懂得了嗎? 寶寶學會說話以前,有很多行為和表達都會讓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寶寶們總喜歡要媽媽抱著,即使會走路了,也常常賴在媽媽懷里,一放下就會嚎啕大哭。有的人覺得這是孩子撒嬌,可有的人卻說是寶寶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
    2022-03-11 閱讀全文
  •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F(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2020-11-23 閱讀全文
  • 寶寶心事你了解多少? 導讀:孩子是家長的掌中寶,可是孩子的心事家長又能了解多少呢? 你看到寶寶自己翻身了,你聽到他咿呀學語了,可是,他害怕、生氣或高興的心情你能聽到或看到嗎? 在以前,很多人都認為,剛出生的小寶寶或幾個月的...
    2021-10-02 閱讀全文
  • 今天,你和寶寶聊天了嗎 今天,你和寶寶聊天了嗎 當世界各國的母親們憑著母愛的天性把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摟在懷中對著他們呢喃細語時,她們給予孩子的決不僅僅是溫柔的撫愛。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理和聽覺科學系主任庫爾博士指出,與嬰兒談...
    2021-11-17 閱讀全文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蔽蚁?,這兩句話也可以視為給家長們的贈言。不過,若想真正的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并不容易。 復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難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簡單...
    2021-11-17 閱讀全文

寶寶學會說話以前,有很多行為和表達都會讓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寶寶們總喜歡要媽媽抱著,即使會走路了,也常常賴在媽媽懷里,一放下就會嚎啕大哭。有的人覺得這是孩子撒嬌,可有的人卻說是寶寶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

2022-03-11 閱讀全文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F(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2020-11-23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是家長的掌中寶,可是孩子的心事家長又能了解多少呢? 你看到寶寶自己翻身了,你聽到他咿呀學語了,可是,他害怕、生氣或高興的心情你能聽到或看到嗎? 在以前,很多人都認為,剛出生的小寶寶或幾個月的...

2021-10-02 閱讀全文

今天,你和寶寶聊天了嗎 當世界各國的母親們憑著母愛的天性把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摟在懷中對著他們呢喃細語時,她們給予孩子的決不僅僅是溫柔的撫愛。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理和聽覺科學系主任庫爾博士指出,與嬰兒談...

2021-11-17 閱讀全文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蔽蚁?,這兩句話也可以視為給家長們的贈言。不過,若想真正的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并不容易。 復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難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簡單...

2021-11-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