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孩子拿幼兒園玩具想到的
發(fā)布時間:2021-09-09 幼兒園玩具的教案 玩具的幼兒園教案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前幾天班里剛轉(zhuǎn)來一個小朋友羽斐,我害怕小孩不適應(yīng),再加上家長的各種囑托,平日里就多關(guān)注了她一下。
一天,我發(fā)現(xiàn)她站在玩具柜哪兒東瞧瞧西看看,自始至終緊緊地抓著她的書包,我走上前把她的書包打開看了看,說:“羽斐,你怎么拿幼兒園的玩具?”她看了我一下,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也沒有說話,我看著她繼續(xù)說:“快拿出來放到玩具柜里,幼兒園里的玩具屬于所有的小朋友,只能在幼兒園里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是不可以帶回家的,你知道么?”她看著說,木然的點了點頭,極不情愿的把玩具從書包拿了出來。
針對這件事,我和她媽媽進行了溝通,她媽媽說:“說好聽的你這是拿幼兒園的玩具,說難聽點,你這就是偷吶!”她媽媽說完,狠狠的推了她一下,可以看出,她媽媽很生氣,我對她媽媽說:“羽斐她才四歲,有時候分不清好壞是非也是正常的,畢竟她還是個小孩子。”她媽媽幾乎要掉下眼淚了,握著我的手,跟我說:“劉老師,你說這可怎么辦才好?她有時拿小朋友的東西,橡皮鉛筆什么的,你說她小小年紀,怎么能這樣啊?為了這,我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她……哎,我是一點轍都沒了啊!”看著快要哭了的羽斐媽媽,我也難受的很:“把這件事交給我處理吧,我想想辦法,你也別使勁說她了,更不能打她?!?/p>
我每天戶外活動的時候都去找羽斐說話,有時候給她講故事,有時候和她聊聊天,慢慢的跟她說一些做人的道理,慢慢的她開始信任我,常常主動走到我身邊跟我說一些悄悄話,她也沒讓我失望,再也沒有拿過幼兒園或者其她小朋友的東西。n4507.cn
小孩子不懂事是很常見的,都識大體的話,還要我們老師干什么?作為一個老師,必須要耐心,更要做到細心,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xí)慣,為他們明媚的未來奠定基礎(chǔ)。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幼師心得:由幼兒爭搶玩具想到的
導(dǎo)讀:在幼兒園的小班里,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盡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盡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那么為什么會讓我們感覺有的孩子似乎“屢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經(jīng)看到的那樣:一位教師對一個搶玩具的孩子說“你把寶寶的玩具搶走了,他沒有了怎么辦?”
寶寶們又開始了他們喜歡的娃娃家游戲。他們擺弄著娃娃家里的一切,時而抱抱娃娃,時而擺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樂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兩個小朋友在互相的爭搶一個電話機。我在旁邊看見了就走過去問:“你們怎么了啊?”看見我來了,他們馬上向我告狀說,“他搶我的電話機?!薄安皇?,是他搶我的。那電話機是我的,是我先看見的?!薄澳悄阍敢夂退黄鹜孢@個電話機嗎?”“好吧。但我要做爸爸?!薄昂玫摹!闭f著,他們就開心的玩起來了??墒?,沒一會智豪又和別的小朋友爭搶其它玩具了。
愛模仿是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中他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像小明那樣,別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見別人有的,自己總是想要。在幼兒園的小班里,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盡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盡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
那么為什么會讓我們感覺有的孩子似乎“屢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經(jīng)看到的那樣:一位教師對一個搶玩具的孩子說“你把寶寶的玩具搶走了,他沒有了怎么辦?”老師想通過讓他具體地看到“別人沒有了”,從而知道“自己不對了”。而孩子卻很坦然地說去那(指玩具架)拿一個。這就更清楚地說明此時孩子還不會進行“因為我搶了,所以他沒有了”的邏輯推理,也還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對此,我們在教育中應(yīng)教給孩子簡單的交往語言,喜歡聽故事是學(xué)前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對于小年齡的孩子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點,如果我們把想教育的內(nèi)容含在故事情節(jié)當中,他們?nèi)匀徊荒芾斫?,我們還可以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反復(fù)地講在故事當中,如:小雞對小鴨說:“你的大皮球讓我玩一會兒好嗎?”小雞對小猴說:”你的小汽車讓我玩一會兒好嗎?”讓孩子知道說這樣一句話,對方就能夠高興地把玩具給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這樣的語言,并幫助他感受成功,讓幼兒在潛意識中產(chǎn)生搶玩具不對的印象。
由孩子發(fā)燒想到的
午餐后,我像往常一樣收拾餐具,打掃衛(wèi)生,另一位老師照看孩子喝水,這時只見周欣偉趴在桌子上,我喊了他一聲:“欣偉,喝水啦!”他沒有動,我順手摸了一下他的額頭,有點熱,于是又摸了一下旁邊的一個孩子,體溫比欣偉低一些,我趕緊給他量體溫,是38度,我馬上打電話給他媽媽,讓他快點來接孩子,周欣偉媽媽趕來了。
當我問他媽媽孩子在家發(fā)燒了沒有時,她吞吞吐吐的說:“昨天晚上我給他吃過退燒藥?!薄澳悄銥槭裁催€讓兒子來?并且也不給我們說一聲?”她說:“早上來時不燒了,我以為沒事!”
看到欣偉媽媽不緊不慢的樣子,我非常難過,雖然我們平時一再告訴家長孩子發(fā)燒或吃過退燒的藥,打過退燒的針不能讓孩子入園,每天入園時要將孩子的身體狀況告訴老師,安全課上也一再強調(diào)教育孩子發(fā)燒要在家休息,但這樣并未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他們認為孩子發(fā)燒只要吃點藥打個針,把燒退下去就行,不知道高燒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F(xiàn)在想想當時的狀況,我仍心有余悸,如果當時我沒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如果孩子已躺下午休,如果……太多太多的如果我不敢再往下想。
所以,我們說要關(guān)注孩子,時刻關(guān)注孩子,在此,我將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這件事記下來,是想提醒自己也提醒與我有同樣經(jīng)歷的老師們:要保證孩子健康,安全,要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與我們配合,保證孩子安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告訴幼兒,不舒服要及時告訴老師。另外要時時刻刻關(guān)注孩子,多次并及時給孩子測量體溫,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要掌握一些自救知識和方法等等。
由“藥兒園”想到的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伞八巸簣@”想到的”!
近日,驚聞西安幼兒園給幼兒服用“病毒靈”,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隨后吉林市高新區(qū)芳林幼兒園也被曝出存在類似情況,以此類推,全國不知還有多少幼兒園存在此類情況,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藥兒園”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不知她們給孩子服藥時手會不會顫抖、心跳是不是暫停,否則她們怎能對祖國的花朵下得去手?將心比心,她們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嗎?
我園不是就餐幼兒園,不會存在這種情況。
到底是原因驅(qū)使幼兒園采取這種令人發(fā)指的做法呢?據(jù)家長分析,主要是擔心孩子感冒發(fā)燒缺勤,這樣幼兒園能多掙些錢。
歸根結(jié)底還是錢惹得禍。
這一點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深有感觸。
向錢看齊的社會風氣無孔不入,幼兒園自然不能免疫。
更何況民營資本辦幼兒園,資本的逐利性是永恒的,會想盡一切辦法從孩子身上掙錢,哪還管什么師德、醫(yī)德、公德!再者,幼兒園老師的待遇是極低的,一直在最低工資線上徘徊,除去有正式編制的少數(shù)教師,她們維持正常的生活都非常困難,民辦園的老師待遇就更得不到保證了。
我想這應(yīng)是“病毒靈”事件的根本原因。
怎樣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呢?我想應(yīng)該回歸教育的公益性,如果以辦園為生財之道,那此類事情應(yīng)是冰山之一角。
生財有道,請不要再打孩子的主意,但愿“藥兒園”的出現(xiàn)只是曇花一現(xiàn)!
不知道本文“由“藥兒園”想到的”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童年夢想得到的玩具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童年是在一個小鎮(zhèn)上渡過的。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快樂時光幾乎都是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像什么“城門城門幾丈高,接電線,捉迷藏,丟手絹“等等這些經(jīng)典的民間游戲都是我們的最愛。由于受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大家?guī)缀醵紱]有玩過成品的玩具,但還是從電視和一些圖書上看到像洋娃娃和變形金剛這樣的玩具,常?;孟胱约阂材軗碛芯吞烂盍?。
由于沒有成品玩具,大人們常常還是會給我們制作一些小玩意讓我們消遣。記憶中,媽媽給我做過一個雞毛踺子,用布帶給我做過一根跳繩,但這些玩具也有玩膩的時候。有一天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看見班上一個男同學(xué),手執(zhí)一根鐵勾,控制著一個臉盆大小的鐵環(huán)向前滾動。他的玩具頓時吸引了我,我很好奇,為什么鐵勾就能控制鐵環(huán),這個問題一直困擾這我。于是我苦苦哀求爸爸也給我做一個這樣的鐵環(huán),爸爸不但不答應(yīng),還狠狠的批評我,說我一天到晚就知道像個男孩一樣的瘋和調(diào)皮,女孩子應(yīng)該秀氣,穩(wěn)重一些才好。我很傷心,因為得不到這個玩具而郁悶了好久。不過,倒是激發(fā)了我愛動腦筋,喜歡摸索新鮮事物的欲望。結(jié)婚后,家里的電器有毛病了,燈泡壞了,鎖不好用了,我總是喜歡敲敲打打,探個究竟?,F(xiàn)在,兒子和我一樣有非常濃厚的探索欲望,我對他從不加干涉,而且常常事兩人一起觀察發(fā)現(xiàn),并探索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叵肫饋恚绻r候爸爸能滿足我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或許我現(xiàn)在都成了機械工程師了吧!
當孩子悄悄拿走別人的玩具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典型的農(nóng)民的寫照,但對于教師來說,尤其是幼兒園教師來說,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
在剛參加工作的一年里,使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
有時想過要放棄,可是當看到孩子取得進步時我會很欣慰;即使他們做了錯事,只要他們認識到錯誤,及時改正我也會非常高興。
我發(fā)現(xiàn)我離不開他們、、、、記得有一天放學(xué),有幾個孩子還沒有接走,我就讓他們玩橡皮泥。
我發(fā)現(xiàn)晨晨在媽媽來接時,悄悄地把一塊橡皮泥放進自己的口袋。
當時我真想上前去制止,可是又一想,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揭穿”他,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第二天我特意去商場買了一盒橡皮泥,并送給晨晨開始和他交談,“喜歡橡皮泥嗎?”“喜歡。
”“自己家里有沒有啊”“沒有”回答完好象又想起了什么說:“我家有,是我在幼兒園里拿的。
”“你拿時告訴老師了嗎”“沒有。
”“這些橡皮泥是幼兒園的,是給所有的小朋友玩的,如果你拿走了,別人怎么玩啊?”他好象明白了什么了,低下了頭。
“老師知道你喜歡所以老師送你一盒橡皮泥,讓你在家了玩,好嗎?”“謝謝老師,明天我把那塊橡皮泥拿來給小朋友玩,以后不會再這樣了。
”面對孩子的過失,我認為首先應(yīng)該理解孩子。
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把喜歡的東西悄悄拿走,這并非是品質(zhì)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粗暴的給孩子扣上“偷”的帽子。
其次,抓住時機,及時引導(dǎo),幫助孩子樹立是非觀念。
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畢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我們不去引導(dǎo),孩子這種“占有欲”就會膨脹起來,日久天長就可能形成不好的習(xí)慣,甚至導(dǎo)致不良品德的養(yǎng)成。
所以,必須幫助孩子分析這種行為的后果,讓孩子懂得是與非。
再又面對孩子的過失,我們要選擇適宜的方式來解決,千萬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避免空洞的說教。
當孩子出現(xiàn)過失時,您的理解往往比責備更有利孩子接受教育。
應(yīng)當明白,孩子今后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過失,我們?nèi)绾翁幚硎切枰毿淖聊ァ?/p>
由玩玩具所引發(fā)的。。。
今天早上的晨間活動,由于下雨所以我們把戶外改成了室內(nèi),照例孩子們又玩起了桌面玩具,我給每組都分發(fā)了一個籮筐,里面裝滿了一筐玩具,事先和他們說好,可以自己拿取自己一組籮筐里的玩具,但是不可以拿的太多,不然別的小朋友就玩不到了。起先孩子們都還玩的不錯,但是過了一會就傳來:“老師他搶我的積木,”“老師他打我。。。?!钡穆曇?。我過去一看原來是樂樂和煒煒同時為了搶一塊積木而吵的不可開交。于是我先問清了原委,然后對雙方對進行了批評。教育他們玩具要互相分享。這組是暫時的安定下來。但是隨即又傳來另外一組的爭吵聲。。。。。
案例剖析:
桌面玩具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但小班孩子玩的過程中時常會傳來你爭我奪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呢?是因為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處在發(fā)展階段的一個轉(zhuǎn)折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年齡特點表現(xiàn)為活潑好動,往往對于突然產(chǎn)生的突發(fā)情況,情緒不能自控,不知道正確的交往游戲方式,所以往往采用爭搶甚至動手的方式來解決。以致產(chǎn)生了上訴的現(xiàn)象。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預(yù)防呢?
一、了解情緒產(chǎn)生原因,正確對待。
情緒對于小班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很多事情往往受情緒的控制。他們?nèi)菀准油且驗樵诩w游戲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去,而表現(xiàn)的異常憤怒??墒牵捎诮煌寄艿牟蛔?,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不知道哪種交往的方式是正確的,就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和攻擊性行為。碰到這種現(xiàn)象,作為我們老師和家長就應(yīng)正確對待,耐心地在實際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多鼓勵。不要采取簡單的方法去制止和責備。讓孩子們在爭吵中用自己的聰明和判斷,從而不斷的摸索和同伴間的交往方法。
二、分發(fā)每人一個小籮筐為了減少孩子們爭吵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作為教師可以從一些孩子操作材料的硬件設(shè)施入手,為孩子每人增添一個籮筐。在分發(fā)桌面玩具時候,把玩具放在人手一個籮筐里面,在玩的時候提醒孩子,玩自己籮筐里面的玩具。這樣的材料提供無意之中可以提醒孩子在游戲中遵守游戲規(guī)則,玩自己的玩具。也會有效預(yù)防孩子爭搶玩具的事件發(fā)生。
三:從情感教育入手,教育孩子要學(xué)會學(xué)會分享針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教師可以配合我們的主題活動《一起玩》開展各項主題活動,讓孩子懂得一起玩的快樂,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知道玩玩具和游戲中學(xué)會等待,輪流與分享。從而進一步提升孩子這方面的情感意識。
由幼兒洗手帕想到的……
[案例實錄]
升入寄宿制大班的孩子,對集體生活的作息規(guī)律已很適應(yīng)。
一天,我?guī)Ш⒆尤ピ∈蚁丛?,我跟孩子們說:“別忘了把口袋里手帕取出來放在臉盆內(nèi),待會兒阿姨會拿去洗”。
我的話音剛落,只聽見孩子們說:“手帕我們也會洗的”,“我才不會洗呢?”頓時浴室里就熱鬧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此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長大了,他們開始有想法了,在生活上有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寄宿的大班孩子,生活的獨立性較強,生活的自主性、自我的生活意識都在增強,不再是一味地聽從老師的安排。
于是,我順應(yīng)著孩子的想法因勢利導(dǎo)的開展了“洗手帕”的生活活動。
我說“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說他會洗手帕,你們真會洗嗎?”孩子們大聲地說:“會!”“那好,我們學(xué)著洗手帕吧。
看誰洗得最干凈。
”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手帕進入了洗手間,高高興興的開始了他們的勞動實踐。
下面是孩子們在洗手帕過程中的對話。
江江對強強說:“水龍頭不要開得很大,水很浪費的。
……你手帕是干的,怎么涂上肥皂?……肥皂一定要加的多手帕才能洗干凈。
”
強強答:“我知道。
”
良良對平平說:“涂上肥皂要用力搓來搓去,要搓好長時間才能洗干凈。
”
平平說:“我知道,在家里我媽媽給我洗過手帕的,洗手帕很開心的。
”
圓圓對方芳說:“怎樣把肥皂泡洗干凈?”
芳芳說:“我媽媽是水龍頭開著洗的,還可以聞一聞有沒有肥皂味道”
天天說:“老師,手帕洗好了怎么辦呢?”
老師說:“給手帕夾在夾子上晾干。
”
這時,不知哪一個孩子插嘴說:“還可以放在烘干機里烘一烘就干了。
”
孩子們一會兒把自己的手帕都洗干凈了,每個孩子都快樂無比。
[案例分析]
二期課改在幼兒生活課程中提出“學(xué)做自己的事情,積累自理生活的經(jīng)驗。
”為我們開展生活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們平時比較忽略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事實上,孩子們在生活中每天都在觀察、積累,他們渴望參與勞動,學(xué)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
一次小小的“洗手帕”活動,我發(fā)現(xiàn)我對孩子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對洗的過程的經(jīng)驗是如此的豐富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我們只有確立孩子是生活的主人的理念,才能使幼兒生活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不僅能成為幼兒喜歡的活動,也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能力。
搭建生活舞臺讓幼兒交流生活經(jīng)驗不妨可成為我們開展生活活動的一條途徑,幼兒在與同伴、教師的共同交流中,可以把他們平時看到、聽到或操作過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來、做出來,教師也可在了解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chǔ)上,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學(xué)和用。
類似“洗手帕”這種互動式的交流,孩子無論在情感、行動上都能自覺的接納,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玩具帶到幼兒園 ,高高興興大家玩
案例:
自由活動時,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帶來的玩具,最近比較“流行”爆龍機,幾乎每個男孩子手里都有一個。這時一邊出現(xiàn)了爭吵聲“你給我玩一會,我的跟你的交換好嗎?”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小偉和小元他們兩個人在搶爆龍機,誰都不肯讓步。最后偉偉還是搶不過小元,啪嗒一下摔在了地上,不停地哭著,嘴里還說著:“這是我的玩具呀,你還給我!”
分析:
鑒于小偉的這一系列表現(xiàn),我們從兩方面來分析,首先從個性看樂樂是個性格內(nèi)向、膽小、活動能力相對同齡兒童要落后一點。同時,說話拘謹、不愿與同伴交往、性格孤僻,依賴性較強,造成了自我保護意識過強;與人合作上,采取的孤立;交流上,采取的缺乏親近感,積極性……;再次從家庭環(huán)境看樂樂家是典型的“溺愛型”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小偉的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都是由爺爺奶奶包辦代替的,要什么給什么,他的一切要求爺爺奶奶都會依他。他們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順,看不到孩子的弱點,如果一發(fā)生特殊情況,便無法適應(yīng),形成緊張焦慮的情緒。由于膽小,他不敢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包括玩具,別人有的,他也要有,但是就是不肯和別人交換。
方法:
針對小偉的狀況,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親子交往
引導(dǎo)家長經(jīng)常的詢問、傾聽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經(jīng)常的給孩子提供語言環(huán)境,并不時的鼓勵孩子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愿意與他人交流分享。
(二)家園合作
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合作,家長可以將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老師進行交流,大家一起來解疑,共同分享教育經(jīng)驗,達到一致的教育目標。
(三)榜樣示范
在班級中挑選會分享玩具的孩子作為榜樣,以身示范,引導(dǎo)小偉向他學(xué)習(xí),鼓勵他將玩具帶來幼兒園與他人分享并以一定的獎勵來刺激小偉的分享行為。經(jīng)常用正面刺激的方式,教育孩子,關(guān)注孩子的發(fā)展。循序漸進,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一天一樣
引導(dǎo)小偉每天帶一個玩具來,在同伴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玩具,讓他去關(guān)注其他孩子帶來的玩具,并引導(dǎo)他主動去和他人交流交換,使他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兒歌:《玩具帶到幼兒園,高高興興大家玩》
小小玩具花樣多,每件都是我喜歡,
一人獨玩真沒勁,大家分享才有趣,
玩具帶到幼兒園,你交換來我交換,
大家都來換一換,高高興興大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