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家庭教育慎用金錢激勵

發(fā)布時間:2021-08-30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

家庭教育慎用金錢激勵

教育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中單純運用金錢作為手段指引孩子的行為,這種教育方式過于簡單和粗暴,很容易使孩子錯誤地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獲得金錢作為自己生活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這種做法對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報《金錢獎孩子激勵還是功利?》報道了清遠部分家庭對孩子采用金錢獎勵的情況,文中提到,金錢獎勵的標準多種多樣,有簡單的考試成績兌換現(xiàn)金、家務獲取酬勞,還有達到一定的目標或積分即可兌換一定的現(xiàn)金獎勵。一些家庭已經(jīng)將如何實施金錢獎勵的方式進行細化和規(guī)范化,并且出臺相關“規(guī)定”,單純運用金錢獎勵指導孩子的行為已經(jīng)成為清遠不少家庭的最常用教育方式。

筆者認為,教育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中單純運用金錢作為手段指引孩子的行為,這種教育方式過于簡單和粗暴,很容易使孩子錯誤地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獲得金錢作為自己生活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這種做法對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我們不妨看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挑選出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把他們分成兩個實驗組:他對第一組的孩子許諾說:“如果你們畫得好,老師就給你們獎品?!?;對第二組的孩子說:“我很想看看你們的畫,我喜歡你們畫畫?!眱蓚€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了起來。結果,第一組得到了獎品,第二組得到了具體的點評。

三個星期后發(fā)現(xiàn),第一組的孩子繪畫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畫;而第二組的孩子則和以前一樣喜歡繪畫。后來,該心理學家又把這個實驗在不同國度、不同興趣組作過多次論證,結果都是相同的。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獎賞固然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讓他們短時間內提高積極性,但它又有使人只對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失去興趣的危險。孩子還小,尚未形成一個穩(wěn)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用金錢獎勵,讓孩子覺得行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獎賞,孩子將變得貪婪,逐漸發(fā)展成惟利是圖,對感情變得淡薄,同時也在客觀上阻礙了孩子潛能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靠獎賞激發(fā)起來的行為不可能持久。

誠然,孩子的某種良好行為與某項成績的取得,應得到家長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但是,金錢獎勵更多是一種外在的手段,而不是內在需求,獎勵孩子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應該以精神方面的鼓勵為主,必須慎用金錢獎勵的方式。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不斷增強自己的社會性,不斷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追求精神世界里的滿足。而適時對孩子作積極的肯定,比如稱贊、表揚、鼓勵、關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讓孩子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認同感和滿足感,它能夠使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斷地迸發(fā)出來,成為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從而鞏固孩子好的行為。

當然,精神獎勵也要適度,并不意味著一味的放縱,因為過度的精神獎勵會讓人自我膨脹,導致孩子驕傲自滿,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不需要任何努力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不能談錢”


孩子的理財問題令很多家長頭痛,該不該給孩子錢?怎樣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和使用錢?如何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這些都是父母困惑的問題。

“3歲認識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錢幣的面值、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6歲可以簡單地找零、7歲會看價簽、8歲可以干零工掙錢、9歲會制訂一周的開支計劃、10歲知道每周節(jié)約一點兒錢以備大宗開支所需……”這是財商素質教育專家為小孩子的金錢教育列出的一張時間表。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不愿意和孩子談錢,談家里的財務狀況,因為他們覺得過早地和孩子說錢的問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其實不談錢不代表小孩子不知道錢,李先生那兩周歲的小侄子還在“鸚鵡學舌”時,卻已經(jīng)對錢頗有概念了。比如某人要抱抱他,就會跟他說:“來,阿姨帶你買牛奶去!”小家伙不會理會她,除非他看見了錢,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買牛奶得有錢??梢姡苄〉男『⒆佣家呀?jīng)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知道了金錢的重要性。

孩子金錢觀的萌芽期是在6歲以前,形成期是在6歲至12歲,12歲至18歲是發(fā)展期。其實金錢是一種觀念,人們很容易看見錢的物質形態(tài)而忽視了金錢的“精神”形態(tài)。讓孩子從小認清金錢的本質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對金錢的正確態(tài)度,理解金錢與人生的關系,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因此,循序漸進地和孩子談談錢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必須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要認為和孩子過早談錢會讓孩子變成“財迷”,其實讓孩子早接觸,并正確地使用零花錢,對孩子才是有好處的。比如教會孩子如何預算、節(jié)約、儲蓄、保險,如何自己做出消費計劃等。同時零花錢的多少是根據(jù)孩子一周的消費預算確定的,也要有個合理的計劃才行。

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賞識教育


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是父母之愛,我們作為父母無私地給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為了孩子,我們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成為佼佼者!于是,我們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遠是那個最成功的人。慢慢地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樣,于是我們開始不斷地喊叫、訓斥甚至是動手打。

可孩子還是不是我們希望的那樣。其實養(yǎng)育孩子就像是培育花苗,不同的種子會有不同的花期,我們在靜待花開的同時也要懂得它的黃金法則!在家庭教育中,其實賞識教育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一、多鼓勵,少批評!

經(jīng)常我們會看到一些家長對著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連豬都不如!這么簡單都不會!”邊說著這樣的話邊把自己氣得身體直顫抖。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在我們大喊大罵發(fā)泄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的孩子會想些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集無數(shù)家人寵愛于一身,于是他們也比我們小時候多了很多的叛逆。

你越是大吼大叫他越是不以為然,反倒使效果更糟。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或許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孩子在簡單的問題中出錯時我們可以平靜地說:“孩子,你在做作業(yè)時很專注!這方面我應該向你學習!那么你能再認真檢查一下嗎?我相信你一定是個檢查小能手!”這時孩子一定會認真去檢查!同樣的一件事,多鼓勵多賞識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多看長處,少盯短處

有的家長經(jīng)常說:“我家那個孩子不愛說話,就是個悶葫蘆!以后也沒什么出息!”其實不然。俗話說:“人無完人?!蔽覀兠總€人身上都有長處,也有短處。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在其他方面沒有長處。而且不愛說話的孩子說明不夠自信,或比較羞澀,如果我們多賞識,多鼓勵,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去鼓勵,多去發(fā)揮,在賞識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樣孩子也會自信滿滿,閃閃發(fā)光!

三、多信任尊重,少懷疑輕視

現(xiàn)在很多家長經(jīng)常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想?yún)⒓觽€大型比賽,就會說:“你能行嗎?要不別參加了!”其實這樣的話無形之中就給孩子造成了壓力,對于意志不夠堅定的孩子聽到家長這樣的話一定會放棄自己最初的想法。

意志堅定的孩子也會在情緒上受到影響!作為家長,我們要多去信任尊重孩子,不要認為他不行,而是要一直相信我的孩子可以的!一定能行!這樣孩子才能更有自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作為家長最美好的愿望!愿每個家長都能夠給孩子一片賞識的天空,讓孩子自信地在天空中翱翔!

文/淡雅如菊

日本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來源于教育:即來源于家庭的教育,來源于父母的教育,來源于幼年的教育,來源于人格的培養(yǎng),而不來源于知識的培養(yǎng)、科學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時期人格的培養(yǎng)對人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和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冊記載了如下內容,堪稱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當問及孩子“你對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時”,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過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應該直面這樣的現(xiàn)實。只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孩子就能夠自然地成長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安寧、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識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為了自己,請對家庭進行一次再認識吧。不會珍惜自己的人,也不會珍惜孩子。養(yǎng)育孩子確實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務和社會壓力會使人神經(jīng)緊繃,誰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煩躁不安就會傳染孩子。所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保持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二人應相互配合,共同承擔。另外,求助并不是可恥的。鼓起勇氣,去家庭教育咨詢中心、保健中心,兒童咨詢所等處跟專家談談。在家里,父母充滿幸福的笑容會使孩子感受到幸福。養(yǎng)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有這種想法的父親要當心。一般認為,在現(xiàn)代家庭里,父親的權威地位受到威脅,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減弱了。通常父親和母親的育兒方針基本一致,但父親和母親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糾正過于密切的母子關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親要應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父親;父親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聲斥責母親。未必一說就知道,但不說就更不知道了。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如果什么都不說,要互相理解是很難的,親人也不例外。不斷增加父母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而交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另外,在家庭關系中,還有很多活動對增進親密關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飯。全家人一起吃飯很重要,規(guī)律的飲食不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有益,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全家人一起吃飯時愉悅的氣氛,父母費心做出的飯菜飄出的香氣,已經(jīng)將父母的愛自然地傳達給孩子,由此得到的滿足感、信賴感能使孩子開朗、堅強地成長。所以,趕緊商量一起吃飯的時間,養(yǎng)成全家人一起吃飯的好習慣吧。孩子一定能領會到父母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tài)。家長往往要兼顧事業(yè)和家庭,工作將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奪走了不少。但家長疼愛孩子、為了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的形象一定會深深的銘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傳身教的力量有時是無法估量的。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充滿自信地養(yǎng)育孩子,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tài)。規(guī)矩是為誰定的?家規(guī)不僅包括日常問候、門限時間、關燈時間等,還包括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撒謊等社會規(guī)范。為了讓孩子懂規(guī)矩,并讓孩子遵守規(guī)矩,父母要經(jīng)過認真討論,定出明確的家規(guī),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這個家規(guī)。而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規(guī)同樣重要。尤其是給孩子單獨房間的同時,也要給他定好規(guī)矩,否則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父母與孩子間的對話就會減少,親情逐漸單薄。要想使房間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定出家規(guī)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問候再進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房間不上鎖;孩子帶朋友進自己的房間前,先把朋友介紹給父母;父母覺得有必要時,可以進入孩子的房間把握孩子的實際情況等等。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電視、錄像、玩電子游戲的話,那他太寂寞了。

長期沉溺于虛擬的影音娛樂世界里,容易造成溝通能力欠缺、冷漠、生與死的現(xiàn)實感薄弱等問題。不能區(qū)分現(xiàn)實和假想世界,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陰影。給孩子制造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鼓勵他到大自然當中去,定出不多看電視、錄像,不多玩電子游戲的規(guī)矩,并使孩子養(yǎng)成遵守這些規(guī)矩的習慣。

家庭教育的十二個黃金法則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環(huán)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說,過分溺愛嬌慣孩子,由著孩子瞎吃,不鍛煉和勞動,就是一種不健康的習慣。孩子變得好逸惡勞的罪魁禍首也是家長的慫恿。還有,家長之間有矛盾經(jīng)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huán)境。

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長,愛對孩子喊:“你怎么這么笨”,“這么沒出息”,“你算是沒指望了”之類的話語,站到孩子的立場想一想,自己會看到希望嗎?

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斗智能和經(jīng)驗,不然多吃那么多年的干糧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與孩子斗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尤其是家長、老師等和孩子關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于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

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子不教,父之過”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上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chǎn)來任意修理擺布。也不可采用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聲音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fā)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家長檢點言行極為重要,孩子的教養(yǎng),多半來自生長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家長也要注意交往的社會關系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理解他們;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guī)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但不是不可以批評,也可以采用適當?shù)姆绞阶鲂┨幜P,比如孩子做錯了何事,可以罰其幾天不能看電視,但決不能不許孩子吃飯,或者罰站數(shù)小時,打罵更是違法的。

后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有時候,成人都說不清楚后果和危害,光對孩子橫加指責,就無法服人。因此要教育孩子心服口服,家長、老師等成人首先得周密思考前因后果,然后好好與孩子談談,曉之以理,孩子會明白的。

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在美國這樣的法制社會,做到這點不算太難,法制教育融匯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之中。孩子們從小就受到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線和法制底線?;蛟S有人以為美國很開放,但實際上,美國人對待道德感情、家庭責任、性愛行為等,都不會超越底線,也少有人因為幫親友社會關系而腐敗違法的。因為他們心中有原則,知道越界就是犯罪,不能為了遷就親人而觸犯法律。

二十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二十碼的距離;

這個“二十碼”是個象征,說明美國人注重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家長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你覺得是關心照顧他們,孩子們卻覺得家長控制得太嚴。也應允許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當然,家長還是要在二十碼之外注視著的。

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時候回家(when)。

上面這些“法則”也是根據(jù)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來制定的。對熟知少兒身心成長過程的專業(yè)教育人員來說,這些只不過是最基本的常識。在美國,就是普通家長,也會通過學校的指點或者參與兒童組織志愿服務時受到培訓而掌握較為專業(yè)的教育法則。因此這些法則貫穿于美國從社會、學校、到家庭的教育之中。

當然,無論那里總會有例外,美國也會有不合時宜的家庭,采用不符合社會通行法則的方式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外來新移民家庭,不理解美國的法則,依然按照祖國的一套規(guī)矩來管教孩子。如果家長不根據(jù)社會主流法則來調整自己的觀念,越花費大力氣教育,大人孩子越不開心,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還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在幼兒的心中,成人是偉大的,家長的話被孩子奉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斷能力低弱的年齡特點,很多時候,成人們說什么,他們就會去做什么,全不顧話語的真正含義,是褒是貶。而在生活中我們的家長總是改不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常常不經(jīng)意的拋出一些話中帶話、拐彎抹角的語句,說著孩子聽不懂的“反語”。由于孩子無法真正理解,很多時候孩子總會做出和成人意思大相徑庭的行為,孩子的錯誤惹惱了我們,家長不禁發(fā)出了“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聽話”的疑惑。可是作為成人,我們是否有思考過自己的行為是否準確、恰當呢?孩子如此直白的去領會成人的語言,難道不是他們單純、率直的真實寫照嗎?只能說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方式出現(xiàn)了偏差。如何提高成人育兒行為的準確性,讓孩子明了的理解成人,這就要求我們家長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還應慎用“反語”,更不能將話藏在“反語”中來刺激孩子,給他們帶來身心上的不悅!曾經(jīng)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孩子正和小伙伴們歡快地跑著,這時孩子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小臉漲的通紅,可孩子全沒休息的意思,還是一個勁地飛奔著。媽媽叫住了孩子,孩子聽后來到了媽媽身邊,媽媽一邊給孩子擦汗,一邊訓斥著孩子:“跑得這么熱,等下你再去跑?。≡侔岩路o跑濕!”孩子聽了***話一臉茫然,此時旁邊的小伙伴在孩子身邊來回穿梭著,孩子看后,也忍不住又加入了奔跑中。家長見狀,又氣又笑,可這能怪誰呢?只能怪她把話說錯了,話語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制止效果,更是誤導了孩子的判斷,原本一句簡單地提醒:“跑累了,應該休息了,不然要生病的”卻夾雜了成人的個人情緒,成為了一句“反語。面對一群經(jīng)驗貧乏,天真無邪的孩子,語言應是直白的傳意渠道,容不得有半點轉彎抹角和含沙射影。孩子們年齡小,他們好動、好奇、好模仿,卻又缺乏判斷力,對于成人所說的一些“反語”,他們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認為這是成人要他們做的,并且去有意的模仿,以至于在和別的幼兒交往中,也會學著成人的樣說一些“反語”去挖苦別人,這就影響了孩子為人處事的方式。另外,即使孩子領會了成人的“反語”,孩子也會覺得成人在“諷刺”他們,進而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活動積極性,不利于幼兒身心的發(fā)展。因此,針對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家長在教育幼兒的時候不僅要注意以正面教育為主,切不可說一些幼兒聽不懂的“反語”,若“反語”已經(jīng)出口,就要及時向幼兒解釋清楚,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我們還應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榜樣。孩子的視聽是明亮、真實的,他們不會用自己的語言去修飾什么,作為家長我們給他們的也應是簡單、準確、真實的。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各位家長請你們慎用“反語”,多給孩子一些簡單和真實的空間!

相關推薦

  •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不能談錢” 孩子的理財問題令很多家長頭痛,該不該給孩子錢?怎樣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和使用錢?如何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這些都是父母困惑的問題。 “3歲認識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錢幣的面值、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6歲...
    2021-04-06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賞識教育 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是父母之愛,我們作為父母無私地給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為了孩子,我們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成為佼佼者!于是,我們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遠是那個最成...
    2020-09-01 閱讀全文
  • 日本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來源于教育:即來源于家庭的教育,來源于父母的教育,來源于幼年的教育,來源于人格的培養(yǎng),而不來源于知識的培養(yǎng)、科學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時期人格...
    2021-04-26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的十二個黃金法則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環(huán)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說,過分溺愛嬌慣孩子,由著孩子瞎吃,不鍛煉和勞動,...
    2021-04-03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在幼兒的心中,成人是偉大的,家長的話被孩子奉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斷能力低弱的年齡特點,很多時候,成人們說什么,他們就會去做什么,全不顧話語的真正含義,是褒是...
    2020-10-19 閱讀全文

孩子的理財問題令很多家長頭痛,該不該給孩子錢?怎樣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和使用錢?如何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這些都是父母困惑的問題。 “3歲認識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錢幣的面值、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6歲...

2021-04-06 閱讀全文

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是父母之愛,我們作為父母無私地給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為了孩子,我們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成為佼佼者!于是,我們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遠是那個最成...

2020-09-01 閱讀全文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來源于教育:即來源于家庭的教育,來源于父母的教育,來源于幼年的教育,來源于人格的培養(yǎng),而不來源于知識的培養(yǎng)、科學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時期人格...

2021-04-26 閱讀全文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環(huán)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說,過分溺愛嬌慣孩子,由著孩子瞎吃,不鍛煉和勞動,...

2021-04-03 閱讀全文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在幼兒的心中,成人是偉大的,家長的話被孩子奉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斷能力低弱的年齡特點,很多時候,成人們說什么,他們就會去做什么,全不顧話語的真正含義,是褒是...

2020-10-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