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1-08-24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孩子今年三歲了,特別善良,一個故事講一遍,她就會記住其中的壞人,再不讓講這個故事了,她說是因為有壞人,是不是孩子太小了,我不應該給她講有壞人妖魔鬼怪的故事,比如《葫蘆兄弟》、《齊天大圣》這樣的?
專家觀點
北京市東城區(qū)新中街幼兒園教師梅建寧:三歲多孩子思維正處在容易把想象當成現(xiàn)實的階段,這時的孩子會相信玩具仙女能夠和自己說話,也相信故事里的壞人能來到身邊,所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家長總覺得猜不透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他們總做一些古怪的事或提一些古怪的要求。但受到年齡的限制,孩子往往又表達不清楚,讓家長感到著急和困惑。YjS21.coM
請您不要過于緊張,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只是由于孩子的性格、氣質(zhì)、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以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也會有所不同,孩子的行為和表現(xiàn)一定和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適宜地引導,孩子的一些古怪反應會逐漸消失。
原因分析
年幼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從而對一些事情很敏感,其誘因有很多:
一、生活環(huán)境和性格
孩子的年齡小、知識經(jīng)驗有限,對一些事物不夠了解,所以產(chǎn)生害怕。
有些孩子的性格安靜、內(nèi)向、不善表達、敏感,更加容易產(chǎn)生緊張情緒。
有些孩子與外界接觸比較少,只是家庭中的幾個人來看護,缺少玩伴。
二、家長不經(jīng)意的語言和行為
家長在不經(jīng)意中使用過威脅性的語言,或恐嚇式的語言,讓孩子對家長的話浮想聯(lián)翩,和他們聽到的可怕的人或事聯(lián)系起來。
有些孩子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就會特別緊張,他們不去玩而是使勁黏著家長,而家長希望孩子盡快進行活動,就會時不時地把孩子往外推,有些情緒急躁的家長還訓斥孩子,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緊張,膽子越來越小。
有的家長在帶孩子外出時,辦一些臨時的小事不和孩子打招呼就“消失”了,孩子發(fā)現(xiàn)家長不見了,就會比較焦慮,有幾次這樣的經(jīng)歷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在商場和公園會遇到各種造型的人偶,往往都會扮成孩子們喜歡的形象,有些孩子靠近人偶時會很害怕,而有些家長說:“多有意思呀,不用怕?!边€抱著孩子去合影,這對于本來就很緊張害怕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有時家長會結(jié)合自己的喜好幫助孩子選擇閱讀材料,有些圖書的形象、色彩并不是他所喜愛的,甚至覺得害怕,對孩子也會有一定影響。
解決方案
營造溫馨氛圍
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在生活環(huán)境中,幫助孩子找玩伴。多帶孩子外出游玩,接觸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開闊眼界,豐富經(jīng)驗,增長智慧。
巧妙了解原因
對于性格內(nèi)向、敏感的孩子,需要家長成為細心的觀察者,當孩子不能表達清楚時,可以給孩子多個選擇,讓孩子從中選擇適合他的。如:孩子說不看有壞人的書了,家長可以問孩子,是壞人特別難看嗎?是他的顏色可怕嗎?是壞人總做壞事嗎?有時家長能夠通過孩子的回答,來判斷原因。
學會調(diào)節(jié)情緒
看護者要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使用自己的不良情緒去管理孩子。
爸爸陪伴游戲
爸爸的陪伴游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心中爸爸是勇敢、力量、安全的象征,有爸爸一起游戲還怕什么呢!
淡化緊張因素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對某些事情過于緊張、害怕,可以先采取淡化的方式,有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能夠接受了。
及時正面鼓勵
對孩子的勇敢行為及時鼓勵,傳遞正能量時要夸張一些,這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千萬不要總和別人談論孩子的膽小,你覺得孩子沒聽見,其實他能夠察覺到,有時也能夠聽到,這樣的心理暗示可不好。
尊重成長節(jié)奏
要學會按孩子的節(jié)奏成長,和人偶照相、讓孩子快速參與活動,都是家長的美好愿望,但孩子從接觸到參與需要過程,有的時間短、有的時間長,在這時家長要學會等待、觀察和引導,給孩子充分適應和感受的時間,您的鼓勵和陪伴是最好的勇氣。
主動助力成長
把自主權(quán)留給孩子,成人為孩子購買圖書、玩具、衣服、用品時往往會結(jié)合自己的喜好來選,而孩子卻不一定喜歡,有些甚至讓孩子害怕,建議家長能夠在同類物品中找到價位、樣式差不多的幾種,讓孩子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這樣大人、孩子都開心。自主的孩子,也是勇敢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在幼兒園總是缺乏安全感怎么辦?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xiàn)(一)
外出的時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頭,神情表示的非常緊張,自己的小手還會不停的擺動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xiàn)(二)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表現(xiàn)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見了媽媽,就會粘著不放。有時會別表現(xiàn)出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之后,只要媽媽離開或者是一動的話,就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xiàn)(三)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輾轉(zhuǎn)反側(cè),睡的也不踏實,還會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緊。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xiàn)(四)
會有喜歡吃大拇指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其實這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現(xiàn)。
培養(yǎng)孩子安全感的方法1、給孩子溫暖的充滿關(guān)愛的家庭關(guān)系
安全感通常產(chǎn)生于充滿關(guān)愛的家庭關(guān)系中,當孩子有充分的時間與家人相處,并真實地感受到被保護,他會感到周圍的世界都是安全的可被信賴的。讓孩子與他所信賴的人維持親密關(guān)系。
2、通過具體行為給予孩子有效的安慰
安慰并不是言語上的寬慰,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行為才是有效的安慰,孩子需要了解發(fā)現(xiàn)你為安慰他而做的努力,并且根據(jù)實際結(jié)果來確認他是否真的受到了你的“保護”。
3、讓孩子嘗試去解決問題和幫助他人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需要感受自己的“力量”。當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參與了問題解決,給予了他人幫助,他會覺得自己開始可以應對這個世界了。解決問題能讓孩子獲得能力和自信,幫助他人則能讓孩子的內(nèi)心豐盈。
4、幫助孩子表達出他的情感甚至憂慮
在孩子受到挫折和驚嚇以后,不要急于安慰孩子當下的情緒,他需要情感的宣泄。當然,讓孩子立即說出當下的感受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就意味著要給予他足夠多的時間和同理心,支持他慢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缺乏安全感應該怎么辦呢?、
1、家庭氣氛很重要
當孩子經(jīng)常處于不安環(huán)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我?由于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后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后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huán)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guān)重要的。
2、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安全的
孩子要是對這個世界的安全產(chǎn)生懷疑的話,那么就會失去對任何人的信任,從而逐漸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要時常的用語言和行動來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即使有什么危險也是會過去的,父母也是會一直在他身邊。
3、互動游戲有幫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游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shè)計一些簡單的家事、游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
孩子缺乏自制力怎么辦
孩子缺乏自制力怎么辦
重視理由
爸爸媽媽們應當從孩子小時候起就用外在的約束力幫助他培養(yǎng)自我管束、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求孩子負責任,讓孩子學到如何控制自己沖動的能力,這會對孩子終生都有益處的。
追根溯源
小孩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種種無理取鬧的情況,他們常常為一點小事就大發(fā)脾氣,挑三揀四,大吵大鬧,常有不公平感;他們明明知道一些事不該做,卻還是做;經(jīng)常告狀,不講道理……孩子的這些問題讓爸爸媽媽感到非常頭疼。
像這樣愛無理取鬧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無理取鬧其實是兒童缺乏自制力的一種表現(xiàn)。自制力是指能夠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并自覺地調(diào)節(jié)自己行為的能力,它表現(xiàn)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又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
人們經(jīng)常為自己一時的情緒、興趣、欲望所支配而失去理性,造成本不該有的損失,從而最終輸?shù)糇约?。讓孩子學會控制自我、支配自我并自覺調(diào)節(jié)自我的行為,即讓孩子既能夠自覺地完成理所應當完成的任務,又能夠抵制不良行為是十分必要的。爸爸媽媽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要注重把對孩子外在的約束力轉(zhuǎn)化為他們內(nèi)心的自我控制的能力,這樣孩子們今后才能真正獨立走入社會,求得很好的生存。
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養(yǎng)起來的。當今獨生子女經(jīng)常會無理取鬧主要是爸爸媽媽的不當教育方式造成的。孩子幾乎生下來就會察言觀色,監(jiān)護人最初的無條件妥協(xié)是造成孩子無理取鬧的起始原因;祖父母的溺愛和袒護,更助長了孩子無理取鬧的氣焰。
無理取鬧的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就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愿望,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現(xiàn)種種“越軌”行為,這將嚴重影響孩子今后的發(fā)展。
榜樣魅力
下面是一個爸爸成功教會孩子自制的故事。
有一位脾氣非常暴躁的男孩,他的爸爸為了幫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天,爸爸把他叫到一面墻壁面前,對他說:“孩子,爸爸知道你脾氣不太好,這也不是你希望的。但是,罵人、脾氣不好會影響到別人。這樣吧,從今天開始,你感到自己要發(fā)火的時候,就在這面墻壁上貼個圖標?!比缓螅职纸o了小男孩一疊圖標。
一周后,墻壁上果然貼上了許多圖標。一天晚上,爸爸指著墻壁上的圖標對男孩說:“孩子,你看到自己的壞脾氣了嗎?”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爸爸說:“從現(xiàn)在開始,如果你一天不發(fā)脾氣,你就從墻壁上撕下一個圖標?!?/p>
第一天,男孩堅持不住還是發(fā)了火。第二天,男孩居然真的沒發(fā)火。這周內(nèi),男孩居然有3天沒發(fā)火。一個月后,墻壁上的圖標都被撕掉了。
那天晚上,爸爸又把兒子叫到了墻壁前,對兒子說:“孩子,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這非常好。你看看,以前你發(fā)脾氣的圖標雖然被你撕下了,但是,圖標的痕跡還在。這說明你每次發(fā)完脾氣之后,不管是給他人還是給自己都將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p>
男孩慚愧地笑了笑。從此以后,男孩很少再發(fā)脾氣了。
解決方法
既然自制力對孩子的成長成才如此重要,那么,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呢?教育專家向爸爸媽媽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堅決制止孩子的不禮貌和不良行為
爸爸媽媽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既是友善隨和的,又是有權(quán)制止他的無理取鬧行為的。爸爸媽媽不能一貫縱容孩子,這樣孩子將不會有滿足感。
適當?shù)鼐芙^孩子,會使孩子懂得與人相處時要講道理,不能為所欲為。被寵壞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會感到幸福。被寵壞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肯定會感到與他人格格不入,他們會發(fā)現(xiàn)沒有人愿意與自己相處,因為別人都不喜歡他無理取鬧,自私自利。爸爸媽媽們?nèi)缒軋猿忠蛉耸┙?,孩子就能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
(2)堅持說理,幫助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爸爸媽媽在糾正孩子無理取鬧的壞習慣時,一定要堅持說理,既要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要那樣做”,又要讓他知道“為什么不能這樣做,要那樣做”,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為準則,作為孩子評價、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jù),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讓孩子了解了行為準則的意義,他才會心悅誠服地遵守和執(zhí)行,并自覺地去控制自己不符合規(guī)范的行為,而爸爸媽媽簡單的訓斥與體罰是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的。
(3)對孩子的物質(zhì)條件適當?shù)貏儕Z
豐富的物質(zhì)條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揀四。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往往不聽話,而條件不好的孩子卻很懂事。因此,對孩子的物質(zhì)條件適當剝奪,可能會有利于改正孩子無理取鬧的壞習慣。比如,吃東西的時候給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愿意吃就挨餓;不該買的玩具一定不給買,孩子怎么鬧也不答應。爸爸媽媽應意識到,孩子的習慣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在小事上也要堅持原則,不能妥協(xié)。
(4)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置之不理
孩子的無理取鬧一般發(fā)生在爸爸媽媽不滿足他的某種需要的情況下,盡管爸爸媽媽給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時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讓孩子盡情哭鬧,一定不要妥協(xié)。過一會兒,孩子就會感到自己這樣做根本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于是就會停止。如果爸爸媽媽始終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逐漸改掉無理取鬧的壞習慣。
(5)為孩子樹立榜樣孩子特別善于模仿,情緒極易受感染。因此,爸爸媽媽可利用生活中、電視劇中的“好孩子”形象來教育孩子,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爸爸媽媽應當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明白,懂事的孩子讓人喜歡,而無理取鬧的孩子讓人討厭,使孩子的行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6)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近年來,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的無理取鬧是因為情緒發(fā)育不健全造成的。兒童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纖維髓鞘化尚未完善,表現(xiàn)為興奮比較容易泛化,興奮強于抑制,反應不精確,所以外界較小的刺激都極易引起兒童的興奮而難以自制。對于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心理訓練的方式來改善他們的感覺系統(tǒng),使他們的情緒發(fā)展與心理素質(zhì)發(fā)展相協(xié)調(diào)。
孩子做事缺乏耐心,怎么辦
孩子們處于一個最淘氣的年齡,但也是一個習慣和性格逐漸養(yǎng)成的階段。
除了自身性格之外,家長可能在教育之中起到了很多反作用。
具體例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比如,孩子餓了,希望吃東西,而父母馬上為他準備了吃的,他就能吃到。飯菜很合胃口,他一會就飽了。這一來一去,其實包含很多內(nèi)容,時間一長,自然就習以為常了。假如到了某天,吃不上飯,或者飯不好吃,就會出離憤怒和不耐煩。
這種情況在如今的社會很常見,父母們樂得見孩子興趣廣泛,但也苦惱孩子總是三分熱度。
其實,孩子們到了人生一個關(guān)鍵點。雖然孩子現(xiàn)在做事有點毛躁、沒有耐心,讓父母擔憂,可是這并不是無法改變的,因為耐心是可以在后天的成長中來培養(yǎng)的。
01
幫助孩子學會等待
在史丹佛大學一個實驗里,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里,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愿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后,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孩子要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做些好玩的事就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盡快實現(xiàn),想看動畫片的時候立馬嚷嚷著要看,看完卻還沒什么長性,一集動畫片沒看完就想要看下一集,一副看圖添色的畫沒做完就像要畫下一副,這些也體現(xiàn)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
平時我們父母陪孩子一起互動和玩玩具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引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耐心完成。
02
家里準備一些益智玩具
現(xiàn)在的很多智力玩具很有特點,可以準備一些很常見積木類、拼圖類的,可以利用玩具來有效地訓練孩子的耐心。
很多很負責的媽媽包括我自己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總是喜歡幫助孩子選擇不同種類的玩具來玩兒,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還喜歡給孩子做示范,這樣我們覺得是在教他們,事實上對于幼兒或者是學齡前兒童來說,如果他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你再怎么教也是沒有用的。有的時候孩子本來是喜歡玩一種玩具的,但是由于你總是指手畫腳,他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邏輯來玩,最后弄得孩子也不想玩兒了。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讓孩子自己選擇要玩兒什么,讓他們的好主意與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要試圖去教他們怎么做。相反,跟著孩子走,模仿他們的做法,做他們讓你做的事(當然都是在安全范圍內(nèi))。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當你給孩子機會自己摸索實踐的時候,他們就會玩兒得很投入,非常興致勃勃。這種給予孩子權(quán)利的陪玩方式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玩兒的能力,同時還鍛煉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03
讓孩子嘗到“甜頭”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不管做什么能夠促使堅持下去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就是成就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不斷地嘗到成功的甜頭,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吃失敗的苦頭,才能調(diào)動孩子的進取積極性。如果整天盯著孩子的短處不放,對孩子嘮嘮叨叨,抱怨指責,數(shù)落個沒完沒了,就會在無形之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逐漸心灰意落,變得越來越不想上進了。
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我們應該不斷地給予希望的曙光,多稱贊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上,讓孩子在“優(yōu)秀孩子”的狀態(tài)下快樂地成長,才能收獲一個美好的未來。
孩子對學習缺乏熱情怎么辦?
大人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fā)愛學習。研究也顯示,學習動機是學習成敗的關(guān)鍵,動機強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學習策略,能有較長時間記憶已經(jīng)學過的內(nèi)容,擁有學習的正向循環(huán)。
問題是,點燃動機之火的驅(qū)動程序到底是什么?家庭和學校,該如何采取行動?家長和老師對動機的期許甚高,但了解卻甚少。
當孩子面對一個任務,在他腦子會經(jīng)過四個維度的評估,再來決定花多少力做這件事。
動機就是引起并且維持個體持續(xù)做一件事情的力量?!皠訖C”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引起,一個是維持。當孩子面對一個任務,在他腦子會經(jīng)過四個維度的評估,再來決定花多少力氣做這件事。這四個維度就是:
價值:做這件事情“有沒有用?”“重不重要?”
預期:去做的話“我會成功嗎?成功機率有多高?”
如果成功率太低,就算這件事很重要,也不一定會去做。當然,這種預期也和每個人的個性息息相關(guān),例如從小飽受批評責罵的孩子,就較容易有偏低的成功預期。
情感:做這件事情“好不好玩?”“愉不愉快?”等情感上的考量。
很多人認為強調(diào)學習很有趣,會有助學習。大方向是對的,但學習本來就有不快樂、充滿挫折的一面,如果只靠著快樂來驅(qū)動學習,恐怕效果不夠恒久。
執(zhí)行意志:就是“我有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而且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意志力和責任感。
當兩件事同時到來且互相沖突時,比方說覺得念書很重要,但看電視比較好玩,就要靠執(zhí)行意志來戰(zhàn)勝電視的誘惑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學習的熱情,家長需要考量四個問題:
價值:他是不是不知道學習和成績的重要性?
預期:他是不是覺得目標很難實現(xiàn)?
(身為家長,我的預期過高、給他的壓力太大?)
情感:他是不是覺得學習太辛苦、沒有樂趣和成就感?
執(zhí)行意志:他是不是沒有一定要努力學好的意志和覺悟?
前三點,都是屬于“引起”學習動機的方法,但執(zhí)行意志能讓動機及學習行為“維持”下去。
臺灣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研究了480位國小學生后,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現(xiàn)象: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念書很重要,也普遍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辦得到。因此,真正影響學習行為積極與否的因素是“情感”以及“執(zhí)行意志”。
要提升孩子最學習的“情感”,學校和家庭的任務就很清楚了。對老師來說,讓這門課變得好玩,或是做個讓孩子愿意為之奮戰(zhàn)的老師;對家長來說,幫助孩子克服對某門課程的畏難情緒,或者間接傳達給孩子某位老師對他的欣賞,都是可行的方式。
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那么好運,可以永遠遇到有趣的課程和值得奮戰(zhàn)的老師,這時候“執(zhí)行意志”就要出面督促。畢竟,學習不見得都是快樂的,當面對不有趣的任務,以及其他誘惑時,擁有執(zhí)行意志的人,還是可以努力把任務達成。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做好表率,也要在平時多給孩子講些堅持不懈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給孩子樹立榜樣。同時培養(yǎng)孩子一項運動技能,在體育鍛煉中增強意志品質(zhì)。
通常孩子有內(nèi)在動機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獎懲等外在動機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