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隨筆:一 只 螳 螂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孩子是多彩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創(chuàng)造一切,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能力,根據孩子的需要,隨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內容,來面對新的教育契機。
隔壁小五班的楊老師在園里打掃衛(wèi)生時,捉住了一只螳螂,送到了我們班來。這下孩子們可高興了,看著孩子們的高興勁,我臨時決定調課,于是一節(jié)《認識螳螂》開始了。
我把孩子召集在窗戶邊,讓孩子充分觀察螳螂的外型特征:“它有幾條腿?什么顏色?最前面的是什么?……”我把螳螂拿在手里,請幼兒觀察:“為什么螳螂在窗戶上爬,掉不下來呢?”孩子們仔細觀察、討論:“螳螂有許多小鉤子,它勾住了窗戶……”
孩子們順著老師鋪設的“探索軌道”前進,熱情及專注超出了我的想象。螳螂還有什么特殊習性嗎?于是我請孩子帶著問題,與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有關螳螂的資料。
兩天過去了,孩子們帶著成果來到幼兒園,于凱旋帶來了U盤;孫雨佳、付海東拿來了圖片;齊效帶來了光盤……
討論開始了,“螳螂是益蟲,我媽媽說它專吃蝗蟲”;“對,它還吃蚊子呢”;“螳螂專吃害蟲,保護莊稼”;“母螳螂把公螳螂吃掉,就生出小螳螂來了?!薄笆裁?,哈哈哈哈……”“真的,你們不信?!老師,是真的《黑貓警長》上演的。”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熱鬧極了,都爭著搶著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JK251.coM 教師范文大全)
雖然這節(jié)活動不在預設之中,但是擦出了生成活動的新火花,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就要積極跟進,以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是多彩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創(chuàng)造一切,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能力,根據孩子的需要,隨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內容,來面對新的教育契機。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育隨筆:您愿做哪一只狐貍
教育隨筆:您愿做哪一只狐貍
最近,在《人民論壇》上讀了一篇文章《九只狐貍與壓力應對》。文章中講述了狐貍與葡萄的新版故事。
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貍來到一個葡萄架下,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狐貍們饞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貍跳了幾下摘不到,從附近找來一個梯子,爬上去滿載而歸。
第二只狐貍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了四周,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說:“這里的葡萄一定特別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貍高喊著“下定決心,不怕萬難,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號,一次又一次跳個沒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整天悶悶不樂,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貍想:“連個葡萄都吃不到,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呀!”于是找個樹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貍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罵,被路人一棒子了卻了性命。第七只狐貍抱著“我得不到的東西也決不讓別人得到”的陰暗心
理,一把火把葡萄園燒了,遭到其他狐貍的共同圍剿。
第八只狐貍想從第一只狐貍那里偷、搶、騙些葡萄,也受到了懲罰。
第九只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氣極發(fā)瘋,蓬頭垢面,口中念念有詞:“吃不到葡萄不吐葡萄皮……”
讀完這則寓言故事,很受啟發(fā)。
是啊,人活在世上,無論誰都要面對種種壓力:孩子面對升學的壓力,老師面對量化考核、職稱評定等的壓力,企業(yè)家面對成功的壓力,作家面對不斷創(chuàng)新的壓力……有的人努力調適自己,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然后通向成功;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放棄追求努力,還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有的人一條道跑到黑,明知道沒有希望還固執(zhí)己見,不撞南墻不回頭,結果活活累死;有的人整天空想和憂郁,卻不知道努力,卻不懂得行動的價值,結果白白地浪費了大好光陰;有的人自暴自棄,自我輕視,輕言放棄努力甚至放棄生命,白來一世;有的人不去努力或趕不上別人,就嫉妒誹謗別人,以置別人于死地,這種人生更是灰暗的人生!有的人孤注一擲,想不勞而獲,激進人生,冒險偷殺搶劫,這種人遲早會鋃鐺入獄,留下一生的懊悔;有的人看破紅塵入空門,孤寂過一生……
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壓力,采用不同的態(tài)度,選取不同的人生方式,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學哪知狐貍?走哪條路一定要慎重選擇,做出我們正確的抉擇。因為人生無法再回頭!
幼兒教師隨筆:只吃米飯的張張
片段一:張張一到吃飯時間就開始擔心。今天吃的是蛋炒飯,白米飯里有青豆、胡蘿卜、肉末等。張張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難過起來“我要吃飯,我要吃飯。”保育員見狀知道他要吃白米飯,就從食堂打來米飯和菜湯給他一個人吃。最后張長吃完了米飯,菜湯一點沒碰。
分析:蛋炒飯中有各種色彩味道的配料,照理說蛋炒飯比白米飯要有吸引力。但是張長卻非要吃米飯。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長不當的教養(yǎng)方式造成的。也可能是食物單調,孩子缺乏味覺刺激。根據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嬰兒的味覺發(fā)展有一敏感期,時間大約在生后2~7個月。特別是在嬰兒期,如果不變換食物品種或食物單調,會使孩子以后只習慣于常吃的幾種食物,而不愿接受其他食物。而保育員的順應行為就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片段二:今天吃的是年糕,張張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難過起來“我要吃飯,我要吃飯。”老師見狀知道他要吃白米飯,對他說:“這個年糕也是白米飯做的。”張張還是嘴里嘟囔著要米飯。當大家在吃年糕的時候,他還在哭。老師沒有理睬他。哭了一會兒,老師將他帶到他的位置說:“你先坐下來休息,要是餓了就把年糕吃了。最后,他幾乎吃完了整碗年糕。
分析:教師清楚張張的行為是對身體不利的,需要成人的糾正。于是采取冷處理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場,最后當孩子餓的時候,將孩子引導到位置上,孩子自然地接受了食物。 矯正孩子偏食挑食行為的方法孩子出現了偏食挑食行為,應當采取科學的方法及早予以矯正,從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以下5種方法可供參考:
1、不要強迫、責備和懲罰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用餐氛圍有助于產生良好的食欲。父母放松、隨意地用餐能使孩子學會享受吃的樂趣。當孩子乖乖吃下時,要多多夸獎。如果持續(xù)1周偏食挑食,最好的辦法是不加理睬,因為他們會把任何形式的注意都當成是一種獎勵。
2、注意搭配食物的色、香、味,要適合孩子的口味,能夠刺激孩子的食欲。孩子一般喜歡味道柔和、煮得不是特別爛、松脆、顏色鮮艷而容易吃的食物。對于不愛吃的食物,可改變烹調方式。比如,孩子不愛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包在包子、餃子里來喂。并講解吃各種營養(yǎng)事物的好處,拒絕孩子的不良進食行為。
3、及時添加新的輔食種類,逐漸克服孩子對新食物的恐懼。可把孩子不喜歡和喜歡的食物摻在一起,最好分成若干小份。開始時,以孩子喜歡的東西為主,慢慢再把他不喜歡的食物加量,使他適應。
4、在飯前讓孩子體驗饑餓感,不要吃零食,尤其是要限制高熱量的食品。這樣,他會有好的胃口和滿足的飽腹感。
5、控制好吃飯時間,保證在25分鐘以下。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過了這個時間即使吃不完也要拿走,否則他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好好吃飯。
教育隨筆:只要抱抱就好
抱抱是一種很親切的行為,抱抱是一種很有安全感的行為,這個世界我們都相互抱抱會是什么樣的呢?
我看過一個繪本名字叫《抱一抱》故事講的是還記得自己很衰的一天嗎?但是迎面而來的是一個笑容,一個擁抱,就可以帶來心中的溫暖,和晴朗的笑容,這本可愛的故事以最窩心的方式,帶著我們一起關心身邊的人,也別忘了寶貴的時光,教導孩子成為仁慈的人。
我們班有個孩子看到陌生人就會害怕,總躲著我們后面,起初我們并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們問她馨偉你為什么會躲在我們的后面呀,我們就抱了抱她,她就開心的笑,她就悄悄的在我的耳邊告訴我,老師我真的害怕陌生人,不要和他們打招呼,我們就很苦惱,于是和他的父母溝通,他們平時很忙,很少帶著他出去和別人交流玩,所以讓她產生害怕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也許是我們工作的疏忽,所以我們要和每個孩子抱一抱,驚奇的發(fā)現他們格外的開心,而且格外的自信滿滿。
馨偉也慢慢地投入我們隊伍當中,她可以大聲的和老師說早上好,也可以和別的小朋友抱一抱,她得到了好朋友和老師的擁抱后,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笑容后,想起當初的她,和她現在簡直判若兩人,現在她如初生的太陽,充滿的溫暖的陽光,讓別人感到溫暖和舒服。
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溫暖,讓她有更多的正能量,我們也感覺到,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有每一個正確的方法去照顧他們,關心他們,會讓他們茁壯成長,用心傾聽孩子的世界,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長,用心和孩子一起畫出光亮的彩虹,一起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里成長,學習快樂和開心吧。
中班教育隨筆:只笑不哭
只笑不哭
今天下午區(qū)域活動時,圖書區(qū)里的寶寶們有的在認真的看書,有的幾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講著書中的故事,這時,一邊的樂樂拿了一本書朝我走了過來,她伸手拽了拽我的衣服說:“老師,你坐下來給我們講故事吧?!蔽页α诵Ρ阕诹撕⒆觽冎虚g。這時。子涵拿著書對我說:“老師,你給我們講這個吧?!蔽夷眠^書一看,原來這個故事講的是不管遇到什么事不要哭,要笑著去面對。我靈機一動,想了想:最近樂樂小朋友經常耍小脾氣,動不動就哭。最近幾天爸爸來接她時,她不是嫌爸爸來的早了,就是來的晚了。動不動就坐在地上大哭起來。于是,我就開始給他們講起故事來,故事的名字就叫作“只笑不哭”,小朋友們都聽得非常認真。故事講完后,我就問:“小朋友,你們說是笑好還是哭好啊?笑起來漂亮還是哭起來漂亮啊?”小朋友紛紛說笑起來漂亮。我說:“對,小朋友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強,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哭,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當我們想哭的時候就對樂樂揚揚笑了笑說:“不哭了,我會笑著和老師說再見,高高興興的和爸爸回家?!?/p>
過了一會,放學的時間到了,樂樂的爸爸走了進來,樂樂一看爸爸來了,高高興興的牽著爸爸的手回家了。宋老師都過來問我是怎么做到的,我說:“我給她講了一個只笑不哭的故事。
老師,蚯蚓有眼睛嗎? 螳螂的秘密
老師,蚯蚓有眼睛嗎?
今天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運餡餅》的語言課。首先,我讓孩子們觀看了螞蟻運糧的視頻,讓孩子們了解了螞蟻搬運糧食的真實情景。然后,我又設置懸念對孩子們說,你們看螞蟻的身體那么小,一片香腸在螞蟻眼里像是什么呢?螞蟻搬運香腸時是怎么分工合作的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呢?孩子們聽了我的話,異口同聲的說到:“想知道”。我的一段話激發(fā)了孩子們對螞蟻怎樣“運餡餅”的探究興趣,我就開始給孩子們完整講述故事……故事講述完畢以后,我就問孩子們故事中都提到了有誰去“運餡餅”?凱越說:“老師我記得故事里提到了兵蟻與工蟻?!薄芭丁保屹澰S的點點頭。“那么,工蟻和兵蟻在搬運“餡餅”時分別作了什么事情呢?”我又問?!肮は佖撠煱徇\餡餅,兵蟻負責在一旁保護?!币魂悡屜日f?!班?,孩子們你們表現得都好棒,”我贊許的說。接下來正當我想讓孩子們分組自主協(xié)商分角色表演時,一向愛思考的浩天突然問我:“老師,你說螞蟻的身體那么小,我們用眼睛都還看不清它的身體上長著什么器官,我想知道螞蟻是怎么發(fā)現這塊小香腸的,它是用眼睛發(fā)現的嗎?它有眼睛嗎?”“哦,浩天的問題問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只知道螞蟻平時是靠觸角左搖右擺感受空氣中食物的味道,具體有沒有眼睛我還真說不清楚。”我支支吾吾的說:“應該是有眼睛吧。”我看到浩天失望的表情,于是我馬上從《百科知識》書中尋找答案,書中說螞蟻是有眼睛的,但是它的眼睛只能感光,要想找到食物,要靠觸角的左搖右擺和嗅覺感受空氣中食物的味道才能找到食物……孩子們聽了我的講解,都認真的點點頭。
這節(jié)并不算是成功的語言課,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知識的淺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都要面對一群時時刻刻充滿好奇心的小天使們,不光要有專業(yè)的技能,還應該擁有豐富的知識性,這樣才能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好老師,以后一定要多學習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
螳螂的秘密
這學期中班主題活動《秋蟲的歌》中,有一節(jié)《有趣的昆蟲》的科學探究活動。活動開始前,我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引出了蟋蟀與螳螂兩種昆蟲,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首先,讓孩子們對蟋蟀和螳螂兩種昆蟲的外形特征進行了比較相同與不同之處
,通過我的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與比較得出了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身上有六條腿,兩對翅膀,從而引出了昆蟲的概念。最后是討論與交流環(huán)節(jié),了解蟋蟀與螳螂的生活習性。我問孩子們:“你們見過什么地方有蟋蟀嗎?”“老師,有一天晚上我在吃飯時,聽到灶臺旁的土地面上發(fā)出一種很好聽的聲音,我循聲望過去原來是一只蟋蟀,它的聲音像是在唱歌,可好聽了。”子皓說。“老師,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用小車推碎磚頭玩,當我掀開一塊磚時發(fā)現磚下面有一只蟋蟀?!弊訐P說?!袄蠋煛?,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說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對孩子們的發(fā)言進行了總結:蟋蟀一般都會生活在土穴、草叢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輪到探討螳螂的生活習性了,“老師,有一次我在一顆稻草上發(fā)現了一只大螳螂?!眲P越說。“老師,有一次我在草叢里發(fā)現了好幾只螳螂呢,它們都在草上捉蟲子呢?!比鹩暾f?!袄蠋煛?,孩子們不停地講述著自己的所見。”最后,我又對螳螂進行了總結:螳螂一般都會生活在草叢,田野里……
幼教隨筆:幼兒教師寫隨筆
寫得好的隨筆,這樣既鼓勵了寫作者,又推廣了教師身邊的經驗,讓教師覺得更實際、更具可操作性,同時也營造了全國教師互相學習的氛圍。
許多幼兒園都要求幼兒教師寫教育隨筆,并將它作為幼兒園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然而許多幼兒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性,她們寫隨筆僅僅是為了應付園領導的檢查,因此在寫作時,要么是記流水帳似地簡單敘述某件事情,要么是查找有關幼教資料,從中東抄一句,西摘一段,揉合在一起完事。這種走過場的做法使寫教育隨筆喪失了它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我認為幼兒教師要寫好教育隨筆,首先應充分認識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性,其次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述而且作。我們一些教師常把寫教育隨筆認為是一種負擔,一聽說要寫教育隨筆,她們就說:“我們平時忙得不得了,哪有時間寫東西!”每當教師有這種想法時,園領導就應在組織教師的業(yè)務學習活動中,帶領教師學習有關文章,讓教師認識到“述而且作”的重要意義,讓教師明白教育教學與寫好隨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因為只有經常寫,才容易發(fā)現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與欠缺,才能對各種紛繁的教育教學現象、問題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理性思考。我們不難發(fā)現,一個經常認真寫隨筆的教師,她總是時時留心有關教育教學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去研究和分析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教育案例,能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把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學成果、經驗運用到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不斷地有新的起色和突破。只要教師有心,我想教師作文的時間,總是有的。
二是有感而寫。一些教師知道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性,也想寫,可一旦寫起來,卻又不知從何著手。也許一些教師會說,自己每天帶孩子,事小又繁瑣,總覺得沒什么好寫的。其實寫作應該是有感而作,這樣寫的東西才有血有肉,才有價值。因此,教師在寫隨筆時只要是自己的真實感受,哪怕是點滴體會,將它寫出來,也比東抄西摘來的東西有價值得多。教師要寫出真情實感,也須要做一個有心人,從幼兒生活瑣事到活動組織過程,從幼兒園教育到幼兒家庭教育,教師都應注意觀察、分析,不斷地拓展教育隨筆的內容。
三是為用而寫。教師要對自己做的事,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不斷總結,不斷更新轉變觀念,把新知識、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這是寫隨筆的最終目的。當整個幼兒園的教師都形成一種樂寫、會寫隨筆的氣氛后,園領導就要引導教師朝寫的終極目標方向去努力,即便寫隨筆為教育教學服務。為了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技能,達到為用而寫的目的,我采取的做法:一是在教師的每一篇隨筆上寫批語,要么肯定優(yōu)點,要么直言不足,以幫助教師提高寫作水平;二是和教師一起探討隨筆的寫作技巧;三是在業(yè)務學習時學那些
寫得好的隨筆,這樣既鼓勵了寫作者,又推廣了教師身邊的經驗,讓教師覺得更實際、更具可操作性,同時也營造了全國教師互相學習的氛圍。
幼教隨筆:虛驚一場
今天早上,我在外面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園長問我們班里的丁鈺婷小朋友去哪里了,我說在教室里面吧。園長去教室里了,但是接著又出來了,說:“沒在里面??!”我的心“啪”的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因為剛才我就是看著她進去了。我就問別的小朋友們:“寶寶們,有沒有看到丁鈺婷???”“她到教室后面去了?!睂殞殏兓卮鹞艺f。園長就趕緊跑到后面去找,可是找了一圈都沒有。教室后面就是一架大滑梯,再就是廁所。我在教室前面接待幼兒入園,實在走不開,心里干著急。這個孩子不是調皮的孩子,不會自己跑到后面去玩,而且如果是上廁所,她會跟老師說一聲再去,不但是她
,我們班里所有的寶寶都是這樣。我在心里這樣想著,越是這樣想,我越是害怕,在幼兒園里面找不到孩子了,怎么跟家長交代?我就看著園長后面找了,去大班里找,然后又去中班里找,最后去托班,都沒有。我知道,肯定不會在別的班里,她不會亂跑,可是她又到哪里了?唉,這下完了,家長剛送到幼兒園,孩子就找不到了!過了一會,伙房里的阿姨領著她過來了,我一下子跑過去,抱著她問:“你跑到哪里去了?”“我去吃飯了。”她很平靜地回答我,顯然她不知道我擔心的不行了。原來是她的早上沒吃飯,她的媽媽讓伙房里的阿姨給她買了一個火燒,阿姨把她領到伙房里去吃了。唉,真是虛驚一場?。@長笑著跟我說:“咱們應該看看視頻??!我剛才去傳達室,看到監(jiān)控了,才想起來,監(jiān)控上就可以看到伙房里面的一舉一動!”唉,是啊,怎么就沒想到呢?看來遇到事情應該先冷靜,而不是讓感情沖昏了頭腦。
教育隨筆:三只熊貓的故事
描述:
在上午的區(qū)角活動中,一些小朋友在美工區(qū)里玩橡皮泥。寧寧說:“老師,剛才我們認識了熊貓,我想捏熊貓,你教我好嗎?”我說:“好。”于是我蹲在她的邊上開始教她。這時,坐在寧寧旁邊的鑫鑫小聲說:“老師,我也想捏三只熊貓,可以嗎?”聽到這話,我驚訝極了。鑫鑫平時在班里性格內向,不愛主動與別人說話,而且對什么活動積極都不高,興趣都不大。有時我問他什么,他也只是光看著我不吭聲,要在我反復鼓勵下才愿意說個幾個字。想到這兒,我覺得應趁這個機會和他多交流,連忙說:“當然可以,你做吧,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宾析温犃撕芨吲d,從橡皮泥的盒子里拿出一塊橡皮泥搓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搓好了三個大小不一的圓形和橢圓形。沒等我開口問,暢暢就羞澀的一一指著它們告訴我:“老師,這是熊貓爸爸,這是熊貓媽媽,這是熊貓寶寶?!薄盀槭裁茨氵@樣分呢?”“熊貓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的圓形最大最高的;熊貓寶寶最小最矮的,我就搓的圓形是最??;熊貓媽媽不大也不小,我就搓的圓形不大也不小。”鑫鑫說得多好呀,把我平時在數學活動中講過的比較大小的知識也搬了過來。我稱贊他說:“鑫鑫,今天你真棒?!?/p>
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幼兒的內心世界是個特殊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愛好和閃光點,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但有些孩子因為內向膽小,不敢表達出來。就像鑫鑫,就是因為今天我蹲在他的身邊,他覺得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才敢和我交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師應該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平等地與孩子溝通,成為他們的朋友,關注每一個孩子,更應及時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閃光點,這樣,孩子不但身體健康,心靈也會健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