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探究寶寶大叫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睡前故事

導讀:嘟囔的咕咕聲,大笑的咯咯聲,咿咿呀呀的學語聲,多么可愛的調(diào)調(diào)!這是寶寶最迷人的年紀,好像一朵朵燦爛的小太陽花,每個人都會愛上他們的微笑和純真。

對父母來說,首先要明白的是,寶寶大聲尖叫是為了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

嘟囔的咕咕聲,大笑的咯咯聲,咿咿呀呀的學語聲,多么可愛的調(diào)調(diào)!這是寶寶最迷人的年紀,好像一朵朵燦爛的小太陽花,每個人都會愛上他們的微笑和純真。但是突然間,一陣凄厲的叫喊——天哪!那是寶寶發(fā)出來的聲音嗎?

媽媽困惑了。為什么寶寶會發(fā)出那樣撕心裂肺的喊聲?沒人會喜歡這種形式的尖叫,它簡直是在謀殺人的耳朵。寶寶還那么小,他是怎么了?病了嗎?

其實,這是寶寶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語言發(fā)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已經(jīng)在為將來的語言表達做準備了,學習發(fā)音,學習對語言的理解,最后才是開口說話。

6個月的寶寶,他們會發(fā)覺雖然自己的個頭小,卻能用最大的聲音去吸引每個人的注意。尖聲叫喊就是一種測試嗓子的最普遍的途徑。對他們來說,自己能發(fā)出這種奇特的聲音是一件相當刺激、相當有趣的事情。于是,在他們想表達什么的時候,就會用盡全身力氣去喊叫。如果他們的叫聲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下一次,他們的分貝會更高,持續(xù)的時間會更長。

尖叫的原因及應對

1、也許尿濕了、餓了、累了、想睡覺了或者受傷了。

當寶寶尖叫的時候,你該看看寶寶身上有沒有什么令他不舒服的狀況發(fā)生:尿布濕透了嗎?小手擦傷了嗎?或是超過幾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了?

2、也許是感覺到寂寞了。

寶寶常用尖叫來要求父母的靠近和愛撫。這時你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忙碌于工作或家務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注?

3、也許是因為情緒的不穩(wěn)定而顯得煩躁不安。

這時你需要做的是,積極地回應寶寶的感受。你可以擁抱他、撫摸他或?qū)λf話,令他安靜下來。

4、也許是不想被長期的關在圍欄或嬰兒床里。

你可以輕輕地把他和他最喜歡的玩具一起轉移到別的地方。對于小寶寶來說,知道你在他身旁,或是一個新鮮有趣的環(huán)境都可以讓他立刻轉移注意力。

小寶寶的尖叫或許不像其他行為那樣惹人愛憐,那該怎樣減低它的發(fā)生率呢?你可以從這一刻起,控制自己說話的音量,對任何人,尤其是對寶寶說話的時候,不要大聲叫喊。我們相信,當寶寶的詞匯量有所增加的時候,他就不會再用尖叫來刺激人們的耳膜了。

尖叫的益處

其一,寶寶在利用它鍛煉自己的發(fā)音系統(tǒng)。就像小鳥初試啼聲一般,寶寶會覺得自己竟能發(fā)出這樣的聲音,真是太有意思了!興趣是學習發(fā)聲的基礎。

其二,這是寶寶對周圍環(huán)境的積極反饋,它能讓父母了解寶寶的意愿,并予以相應地滿足。尖叫能使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產(chǎn)生良性地互動,是加強親情鏈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淺論寶寶的探究行為


導讀:這種行為是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探究行為,比如說看到爸爸的眼鏡,覺得很好玩,就試探性去拿,又不能拿穩(wěn),這時候就把它“摔”下去;有時候會看到媽媽臉上的一顆痣,會用手去摳,摳的過程也是探究行為;同樣抓人的臉也是探究行為。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三歲以前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些家人不理解的行為,比如伸手抓大人的臉、抓的眼鏡、扯媽媽的頭發(fā)等,而且看上去很用勁的樣子。這種行為是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探究行為,比如說看到爸爸的眼鏡,覺得很好玩,就試探性去拿,又不能拿穩(wěn),這時候就把它“摔”下去;有時候會看到媽媽臉上的一顆痣,會用手去摳,摳的過程也是探究行為;同樣抓人的臉也是探究行為。

對于這樣的探究性行為,作為家長應該鼓勵他做,比如當孩子拿到爸爸眼鏡的時候,年齡在一歲左右這時候給他講這是眼鏡,讓他通過眼鏡來學習語言,來認識眼鏡。稍大一點的孩子,就要給他講眼鏡是幫助爸爸看東西的。當然對一些打、摳等傷害性動作,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游戲來改變它。比如當他摳媽媽臉的時候,你可以給他一個其他的面具,讓他去摳。也可以拿著他的手讓他做一些小的動作,而不是直接去摳。不要去訓斥,因為這時候訓斥會使孩子產(chǎn)生焦慮,下一次他還會出現(xiàn)類似的行為,所以訓斥、嚇唬不是好辦法。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孩子可能需要引起家人的注意,而家人并沒有去注意他,這時候就會產(chǎn)生抓、拉等行為。針對這類行為,作為家人要對孩子進行關注,對他的動作、行為、話進行理解,給予適當?shù)貛椭蜐M足。

探究寶貝睡眠不穩(wěn)


引發(fā)寶貝睡眠不安的其他心理原因

1.母嬰分離焦慮

有時父母會發(fā)現(xiàn),剛送入幼兒園不久的寶貝,晚上回家后睡眠變得很不安穩(wěn),甚至會發(fā)生夢魘的現(xiàn)象,這就是因為白天和父母分離引起的焦慮情緒所導致的,當寶貝的焦慮情緒得到舒緩時,睡眠也就安穩(wěn)了。

2.父母有焦慮抑郁等情緒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有抑郁或焦慮的情緒,也會不自然地在育兒過程中傳達給寶貝這樣的信息,這也會引起寶貝的抑郁或焦慮。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寶貝是感受外界信息的天才,越小越是如此。

3.遷居或旅行

有時,寶貝變換了生活環(huán)境,一時間對周圍的情況還不熟悉,會感到無所適從,也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而這些情緒都會直接影響到寶貝的睡眠狀況。

幫助父母解決寶貝心理問題的專家建議

1.給寶貝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盡量讓寶貝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入睡,甚至睡覺前的“前奏曲”都是相同的,如洗澡、聽故事、吃奶、熄燈。讓他感覺一切都很熟悉很安詳。要盡量減小音量,弄暗燈光,可以嘗試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寶貝心情舒暢。

2.多讓寶貝參與戶外活動

白天盡量讓寶貝動靜結合起來,多參與戶外運動量較大的活動,這樣可以消耗他的體能,讓他在夜晚的時候感到疲倦,睡起覺來也會更沉穩(wěn)一些。

3.采用冷處理的方法

如果寶貝的睡眠不安穩(wěn),父母也無需當做大事過分關注,盡量持忽視態(tài)度,更不要連悠帶抱,這樣只能讓事情更糟糕,還是要堅持讓寶貝學習逐漸自己入睡。

4.睡前給寶貝進行身體撫觸

如果寶貝是由于心理上的焦慮而影響睡眠的,不妨試試給他來個身體撫觸。用手溫柔地撫摸寶貝的小肉肉,要慢一些,輕一些,讓寶貝感受到父母的撫愛和關注,這樣他的心中就會多一份安全感。撫摸的形式可據(jù)寶貝的喜好靈活處理,如有的寶貝只要父母一撫摸他的腦門便能安然入睡。

5.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

有了寶貝后,夫妻間更要相互理解和關心,共同營造一個令人愉快的家庭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每個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寶貝才能睡得安穩(wěn)。

解讀寶寶的各種尖叫


導讀:引起寶寶尖叫的原因有很多,父母應做個有心人,和寶寶一起分享快樂、煩惱,安撫寶寶的情緒,分析寶寶尖叫的原因,那么“可怕”的尖叫聲就會越來越少。

寶寶尖叫

“啊——!”寶寶的尖叫讓周圍的人捂起了耳朵,難以想象這個小人兒竟可以如此聲嘶力竭地尖叫不斷。12個月的小人兒有了各種情緒,貧乏的語言表達不能完全及時地引起父母或周圍人的注意,尖叫成了寶寶可以運用的特殊表達方式。

高興的尖叫

寶寶看到喜歡的東西,或是做游戲興致高漲,會興奮地揮舞小手,身體上下擺動,眼睛笑成了一條線。但這還遠不能讓寶寶充分表達他興奮的情緒,于是歡快的尖叫聲成了寶貝高興的信號。爸爸媽媽可不要讓寶寶嚇住了,寶寶只是想用尖叫來表達他的快樂,把他快樂和激動的情緒傳遞給你們,讓你們一同分享!

寂寞的尖叫

爸爸在看報紙,媽媽在電腦前忙活,寶寶一個人在客廳的地板上玩積木。多么安靜和諧的家庭氛圍啊。大錯特錯!一個人玩太沒勁了,寶寶需要有人在旁邊為他鼓掌加油。于是,尖叫聲再次響起。此時的尖叫是在抗議你們對他的忽視,寶寶需要你們的關愛,他在向你們傳遞這樣的需求。爸爸媽媽能從寶寶的尖叫聲中聽到寶寶的心聲嗎?寶寶怕孤獨!所以無論多忙,請都不要忘記親子時間。

憤怒的尖叫

寶寶和小伙伴正玩得開心,突然一個大孩子走來搶寶寶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寶寶雙手緊緊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對方力氣怎么那么大,快搶不過了,寶寶發(fā)怒了。于是,“啊——!”尖叫引來了雙方的家長,一場干戈才化為玉帛。12個月的寶寶還不會用語言進行交流,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和平相處,尖叫是他抗議的聲音,是自我保護的信號。

反抗的尖叫

該喝牛奶了,不想喝!該睡覺了,不想睡!怎么媽媽總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議。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經(jīng)休息,寶寶的尖叫聲就像劃破長空的鳴笛,尖銳刺耳。12個月的寶寶不再是襁褓中的嬰兒,爸爸媽媽要認識到寶寶是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理解和尊重。當寶寶產(chǎn)生反抗情緒的時候,不如停下來問問寶寶的意思,和他溫存一下,緩和一下情緒。

模仿的尖叫

鄰坐的寶寶喜歡尖叫,寶寶也跟著尖叫,一起叫多有意思啊,看誰叫得更響,看誰叫的時間更長!寶寶的模仿力很強,不管是好的還是壞,只要是這個小人兒感興趣的,他都會親歷親為地去嘗試。當別的寶寶用尖叫引來大人的注意,寶寶也會去嘗試這樣的方法,看看是否奏效。粗心的家長如果不夠細心,就很容易中了寶寶的“圈套”。因此當寶寶模仿尖叫的時候,家長不必反應過大,那更會激起寶寶尖叫的勁頭。

小提醒:引起寶寶尖叫的原因有很多,父母應做個有心人,和寶寶一起分享快樂、煩惱,安撫寶寶的情緒,分析寶寶尖叫的原因,那么“可怕”的尖叫聲就會越來越少。當寶寶學會了語言,聰明的寶寶會發(fā)現(xiàn),原來說話比尖叫更能充分表達自己!

相關推薦

  • 淺論寶寶的探究行為 導讀:這種行為是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探究行為,比如說看到爸爸的眼鏡,覺得很好玩,就試探性去拿,又不能拿穩(wěn),這時候就把它“摔”下去;有時候會看到媽媽臉上的一顆痣,會用手去摳,摳的過程也是探究行為;同樣...
    2021-11-11 閱讀全文
  • 探究寶貝睡眠不穩(wěn) 引發(fā)寶貝睡眠不安的其他心理原因 1.母嬰分離焦慮 有時父母會發(fā)現(xiàn),剛送入幼兒園不久的寶貝,晚上回家后睡眠變得很不安穩(wěn),甚至會發(fā)生夢魘的現(xiàn)象,這就是因為白天和父母分離引起的焦慮情緒所導致的,當寶貝的焦慮...
    2021-08-14 閱讀全文
  • 探究寶寶攻擊行為背后的心理 看到寶寶做出攻擊性動作,如打、踢、咬或是抓,爸爸媽媽吃驚不小,“啊,羊羔變狼崽了?!” 攻擊行為背后的心理 寶寶多是在感覺不安全的時候才會做出攻擊行為。最常見的是和其他的寶寶搶玩具。一個還沒學會與他人...
    2021-04-04 閱讀全文
  • 給寶寶選奶粉 看十大“講究” 1、選擇什么樣的奶粉,才是最合適的? 不到9個月的寶寶,最好選用“嬰兒配方奶粉”。這是一種經(jīng)過加工的嬰兒專用食品,成分最接近母乳。 至于選擇哪個品牌,其實并不重要,關鍵是一定要選擇符合寶寶月齡的奶粉。...
    2021-11-11 閱讀全文
  • 這樣叫寶寶最可愛 名字是區(qū)別人與人的稱呼,而昵稱呢就要親切些,可以叫得有個性,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那大家都來說說在家里爸爸媽媽們對自己寶寶的昵稱吧 網(wǎng)友媽咪:這樣叫寶寶最可愛 碩媽瞇:我一般都習慣叫他寶貝或阿妞(閩...
    2021-11-23 閱讀全文

導讀:這種行為是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探究行為,比如說看到爸爸的眼鏡,覺得很好玩,就試探性去拿,又不能拿穩(wěn),這時候就把它“摔”下去;有時候會看到媽媽臉上的一顆痣,會用手去摳,摳的過程也是探究行為;同樣...

2021-11-11 閱讀全文

引發(fā)寶貝睡眠不安的其他心理原因 1.母嬰分離焦慮 有時父母會發(fā)現(xiàn),剛送入幼兒園不久的寶貝,晚上回家后睡眠變得很不安穩(wěn),甚至會發(fā)生夢魘的現(xiàn)象,這就是因為白天和父母分離引起的焦慮情緒所導致的,當寶貝的焦慮...

2021-08-14 閱讀全文

看到寶寶做出攻擊性動作,如打、踢、咬或是抓,爸爸媽媽吃驚不小,“啊,羊羔變狼崽了?!” 攻擊行為背后的心理 寶寶多是在感覺不安全的時候才會做出攻擊行為。最常見的是和其他的寶寶搶玩具。一個還沒學會與他人...

2021-04-04 閱讀全文

1、選擇什么樣的奶粉,才是最合適的? 不到9個月的寶寶,最好選用“嬰兒配方奶粉”。這是一種經(jīng)過加工的嬰兒專用食品,成分最接近母乳。 至于選擇哪個品牌,其實并不重要,關鍵是一定要選擇符合寶寶月齡的奶粉。...

2021-11-11 閱讀全文

名字是區(qū)別人與人的稱呼,而昵稱呢就要親切些,可以叫得有個性,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那大家都來說說在家里爸爸媽媽們對自己寶寶的昵稱吧 網(wǎng)友媽咪:這樣叫寶寶最可愛 碩媽瞇:我一般都習慣叫他寶貝或阿妞(閩...

2021-11-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