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親子溝通中容易犯的錯誤

發(fā)布時間:2021-07-27 幼兒園說課稿中的學法 幼兒園親子的游戲 幼兒園的親子游戲

為數(shù)不少的家長在與孩子親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從聊天演變成怒罵,結果只能是不歡而散。但作為家長,你有沒有反省過問題出在哪,造成這樣的情況自己又是否要承擔部分責任呢?

“你這種成績將來怎么能找到工作!”、“你怎么能懶成這樣!”、“你怎么能這樣跟我講話!”對很多人來說,這些話聽上去多少有些耳熟。不是從小聽父母這么講,就是已經(jīng)開始對孩子這么說了。每當我們?nèi)绱苏f孩子的時候,他們往往面無表情且一言不發(fā)。這是為什么呢?就此問題,多位兒童心理專家,總結出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有12句不能說的話。

一、12句不能說的話

1、“快起來!今天上課要好好聽講??!”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談話,尤其是當他還沒睡醒時。青少年喜歡在晚上交流,因為他們的生物鐘比成人后延。

2、“看著我的眼睛?!辈灰币暫⒆拥难劬?。用“并肩坐著”取代“面對面”,孩子比較容易打開心扉。

3、“今天下午不許去打球了,我們需要談談?!辈灰加谜麎K的娛樂時間和他們談心,不妨在與孩子一起打球、看戲或者吃飯時交流一下。

4、“你摔誰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門、哭泣。讓他們發(fā)泄,訓練自己傾聽他們帶有情緒性的字眼。

5、“你今天在學校怎么樣?”不要提過于籠統(tǒng)的問題,而應以正面的態(tài)度問特定、具體的問題。比如:“老師怎么評價你這篇作文?”

親子溝通中禁止12句話

6、“你這么想完全錯誤,應該……”不要打斷他們的話,就開始說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需要時間去整理思緒,通常不會一次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7、“別總是亂花錢!”不要老把話題集中在瑣事上。談些更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如體育比賽、音樂會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8、“下次理發(fā)時,鬢角剪得短點。”不要總是給他不需要的建議,而應經(jīng)常贊許他們的想法。

9、“你會干什么?我像你這么大時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與自己當年進行比較。時間長了,孩子會拒絕與你溝通。

10、“你還不減肥,胖得腦子里只剩油了吧?”千萬不要用困擾他的事情開玩笑。記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傷害。

11、“你為什么總干傻事?”不要在他們某些行為后,問這樣的話。你可以問:“做這件事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嗎?”

12、“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不要對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嘮叨。只給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相信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二、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最容易犯的4個錯誤

1、用命令式口吻對孩子說話;

2、吝嗇鼓勵和贊美孩子;

3、經(jīng)常否定、責罵孩子;

4、總是給孩子提出各種要求。

這四種錯誤會導致孩子與家長的溝通出現(xiàn)問題,值得家長認真反思。

小編總結: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有12句不能說的話,是由多位兒童心理專家總結出來的。還有父母和子女溝通時最容易犯的4個錯誤。爸爸媽媽們要記得,以后和孩子溝通交流時要注意不要“犯規(guī)”喔,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可能就對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造成損害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親子游戲中的常犯錯誤


錯誤1:急吼吼地干涉寶貝

對寶貝來說,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戲。因此,寶貝的很多做法可能讓父母感覺困惑,尤其當寶貝玩一些父母認為不恰當?shù)挠螒驎r,有的父母會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寶貝,有的父母卻覺得寶貝玩游戲的小模樣十分可愛,于是拿寶貝當玩具逗樂,這些都會對寶貝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寶貝雖然小,但他天生就會察言觀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為都會在寶貝的小腦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對寶貝產(chǎn)生不一般的影響。

糾正法:

與寶貝建立平等的玩伴關系是親子游戲的最高境界,這樣可更好地調(diào)動寶貝游戲的積極性。

錯誤2:以父母的價值取向來衡量寶貝的游戲

游戲是寶貝學習的最佳方式,也是培養(yǎng)寶貝良好性格與行為方式的最佳訓練方法。父母不要人為地限制寶貝的游戲方式,或為了讓寶貝“學”到“知識”而強迫寶貝玩不喜歡的游戲。

糾正法:

讓寶貝充分發(fā)揮他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做游戲的主人。當寶貝在游戲過程中確實出現(xiàn)無法解決或可能對他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問題時,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對寶貝加以引導。

錯誤3:違背寶貝的年齡特征開展游戲

不同年齡段的寶貝,對不同的游戲有著不同的興趣與熱情。比如,故意讓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讓它發(fā)出響聲,這是1歲左右寶貝樂此不疲的游戲。但如果與2~3歲的寶貝玩這個游戲,他們就會覺得索然寡味,這么大的寶貝可能對玩具更感興趣。

糾正法:

父母應該引導不同年齡段的寶貝盡可能玩出適合他們的游戲,這樣才能使他們感興趣,有助于發(fā)展寶貝的智力和想像力。

錯誤4:認為良好的游戲習慣無關緊要

良好的游戲習慣,會對寶貝的成長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讓寶貝學會遵守游戲規(guī)則,合理安排游戲時間等等,這些良好游戲習慣的建立是寶貝理解社會行為規(guī)則的最佳途徑。

糾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讓寶貝自己收拾好,并物歸原處;游戲時間要有節(jié)制,不能因為玩而影響吃飯、睡覺等。

錯誤5:總是剝奪寶貝獨自游戲的權利

寶貝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一直需要有人陪著,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即便幾個月的寶貝,他們也會自得其樂地玩著自己的小手小腳,體驗獨自玩耍的樂趣。

糾正法:

父母要盡可能利用機會鼓勵寶貝獨立游戲。當寶貝不哭不鬧自己玩耍時,不要打擾寶貝。

錯誤6:在寶貝需要幫助時袖手旁觀

游戲是寶貝自己尋求答案的最佳途徑。當寶貝熱衷于游戲活動時,他們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特別的要求。這時,應盡量幫助他們,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寶貝弄臟衣服或出現(xiàn)別的問題而約束他們。

糾正法:

為寶貝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如小紙片、種子、泥土、小剪刀、積木、水、沙、顏料、空紙盒等,讓他們開動腦筋去游戲。當寶貝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給寶貝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只有當寶貝確實不能解決時再給予一些幫助?!?/p>

拒絕孩子時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


小不點長大了,需要我們來規(guī)范其言行,需要我們給他們建立各種規(guī)則。小孩子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被規(guī)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憤怒,反抗,耍賴,等等招數(shù)全來了,家長該怎么面對呢?

家長在拒絕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說“錯誤”其實有些嚴重,說“不當”可能更準確些,因為有比這“不當”更恰當?shù)木芙^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接受規(guī)則,進而形成自律行為。

第一個錯誤:家長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對孩子吆五喝六。

家長過足了當領導的癮,把在外面受的氣全部撒給孩子,家長的心理垃圾轉移給了孩子。這是滿足了家長,倒霉了孩子。遇到寧死不屈的,雙方勢必劍拔弩張,親子關系惡化。長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孩子的心漸漸遠去,再也不回頭。

真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個性溫和的,雖然表面順從,心理也會受傷,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一旦脫離家長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么,只會等著別人下命令,只能當可憐應聲蟲;另一部分孩子則如脫韁野馬,行為失控。比如小甜甜。當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內(nèi)心強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當年逼迫孩子學琴,說不彈琴就去死。朗朗沒去死,反而當上了年輕的鋼琴家??上н@幾十億人口,就一個朗朗。

第二個錯誤: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家長都不動就說,“你再怎么怎么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對小小的三四歲以內(nèi)的孩子,這簡直就是在要挾人質(zhì)。這么大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無法生存,那會帶來怎樣的心理恐懼。

所以,家長這樣說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進行勒索。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這句話又顯得超級孩子氣,也許第一次管用,多用幾次,孩子就知道其實你是在虛張聲勢呢。孩子知道你在說謊,你又給孩子做了個什么榜樣?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聽話,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這么做就要受到拋棄。被恐懼控制了的孩子,哪還記得規(guī)則的本來面目啊,更別提自律啦!爸爸媽媽在跟前威脅,我就不做。爸爸媽媽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誤。難道家長還能365天,24小時貼身盯嗎?

第三個錯誤:規(guī)則飄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長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長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這樣對孩子其實很不公平。孩子時刻看家長的臉色,揣摩家長的心思,哪還有精力去發(fā)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變相鼓勵孩子變成“滾地雷”。撒潑打滾就能對付家長,于是家長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還能執(zhí)行規(guī)則啊。

其實合情合理地拒絕孩子真的不難。只要我們能放下身段,蹲下來,理解并尊重孩子,用愛心,耐心和決心來執(zhí)行規(guī)則,我們就能收獲一個獨立、堅強而自律的好孩子。

21個爸媽養(yǎng)孩子最容易犯的錯誤


1)用否定的句式,與孩子溝通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qū),比如你對寶寶說"不要往墻上畫畫",那么十有八九他會繼續(xù)往墻上畫,如果你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墻上畫這幾個字.....所以后果可想而知。正確的方法就是對他們說"寶寶,小鳥應該在紙上畫才好看,來媽媽和你一起畫",然后演示給他們看。

2)所有事都盲目征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都想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本身是沒錯,但是也要分年齡分場合,什么事情都盲目的征求孩子意見是錯誤的。

1.不需要詢問的事情,就直接給出答案

比如飯做好了,很多媽媽會說"寶寶飯已經(jīng)做好了,想不想吃飯",這時候寶寶很可能說不吃....這時候你說該怎么辦?真不讓孩子吃飯,或者強迫他吃飯肯定都不是合適吧。其實直接說"寶寶飯做好了,來吃飯吧",就這么痛快,這么明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你也可以進一步的和小家伙斗智斗勇,基本立于不敗之地。

2.如果需要選擇,可以給出兩個都正確的選擇

比如出門時和寶寶說"咱們穿上大衣趕緊走吧,快晚了",寶寶很可能耍賴不穿,正確的說法是"寶寶咱們要出發(fā)了,你穿米奇的外套,還是小熊的衣服?"給寶寶兩個明確的選項讓他們選擇,既可以滿足他們當小大人的欲望,又可以達成目的,一舉兩得。理論普及:寶寶2到3歲這個階段,是很難做出明確的選擇的,他們會認為所有選項都是正確的,媽媽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時期的寶寶經(jīng)常一時一變,明明說吃蘋果,拿來又說要吃橘子,這是很正常的,并非故意搗亂,媽媽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給出明確的選項,然后盡量保持耐心。

3)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殺寶寶的好奇心

想保護寶寶沒錯,但是也要區(qū)分場合,比如寶寶要玩泥土,姥姥會說太臟了不能玩,寶寶想在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說太危險不行,寶寶學大人嘗試用杯子喝水,結果撒了一地,下次寶寶剛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會馬上阻止....(不好意思讓姥姥頻繁出境,下回換奶奶)

孩子勇于嘗試新事物,這是一種天性,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孩子對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滿足寶寶的好奇心,這對他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什么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終會變得沒有自信,縮手縮腳。

4)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對比

比如小明8個月就會走了,我家娃10個月還不行,比如陽陽2歲就可以控制小便,我家娃2歲半了咋還不行....很多媽媽為了這些事苦惱。其實親愛的你養(yǎng)的是孩子,他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生產(chǎn)線上出來的產(chǎn)品,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這種對比沒有意義,沒有一個正常人不會走路,不會尿尿,早幾個月晚幾個月這都不是事,另外孩子長大了更不能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較,比如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100分,你怎么就不行呢",我想反問一句"看看人家李嘉誠是億萬富翁,你咋就不行呢",你心里咋想,堵得慌嗎:P,任何對比都是沒有意義的,定個靠譜的目標,努力就好。

5)受到挫折不進行安撫

很多媽媽想鍛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玩拼圖的時候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媽媽不幫忙反而想以此鍛煉寶貝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大錯特錯的,2到3歲的寶寶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拼圖,即使再努力十分鐘也依舊找不到,如果媽媽在不聞不問,孩子的心里會形成非常大的挫敗感,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易怒,沒有自信,害處多多!

媽媽可以引導寶寶自己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寶寶無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緒失控前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或者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

萬一寶寶由于沒有完成一件事產(chǎn)生了挫敗感,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安撫,告訴他不用著急慢慢來,另外最好等寶寶情緒穩(wěn)定之后和他一起解決之前的問題,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圖完成,或者把積木搭好,這樣孩子就能逐漸明白失敗不可怕,也不必因為失敗而憤怒或者悲傷,最重要的是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會給寶貝很大的信心,讓他可以正確的面對以后的失敗。

6)總問孩子為什么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了,媽媽可能會問,為什么不想去呀?孩子不吃飯,奶奶可能會問為什么不吃呀?

對于小寶寶來說(如果寶寶已經(jīng)大到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請忽略本條),他們是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其實很多時候他們都是隨口一說,過2分鐘再問同樣的問題,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家長不用問為什么,只要按照正確的方向引導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就可以說,"今天是周一,爸爸媽媽要上班,小朋友就要去幼兒園呀",或者說"幼兒園的nina老師在等你呢,她還想和你一起玩恐龍呢",等等,通過引導讓寶寶明白上幼兒園的必要性,還有上幼兒園能獲得各種樂趣就ok了。不停地問孩子為什么不去幼兒園,結果就是換來孩子大哭,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回答如此復雜的問題。

7)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夠簡明準確,高估他們的理解能力

之前有一次小小包自己剝橘子皮,然后剝一塊就往地上扔一塊,我當時說"你不知道往哪放呀"(之前包子同學是知道垃圾放到垃圾箱的),結果說了好幾次小家伙依舊執(zhí)迷不悟,當時真把我氣得夠嗆,馬上就要發(fā)飆了。這時包子爸爸也拿起一個橘子,邊剝皮,邊扔到垃圾桶,嘴里還同時說"橘子皮是垃圾,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發(fā)射!",這時小小包馬上開始模仿爸爸的動作。我當時對包子爸爸的敬仰呀,簡直如滔滔江水.....

回想起來,在這個例子里我犯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你不知道往哪放呀"這句話對一個不到3歲的小家伙來說,太難理解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發(fā)現(xiàn)每次扔橘子皮,媽媽都有反應,他很可能以為我在和他互動,玩耍,他自然就會變本加厲了。所以妞們要記住,孩子就是孩子,用最直接的語言,甚至是身體語言,與他們溝通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8)強迫小寶寶分享自己的物品

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別想培養(yǎng)孩子愛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2歲左右,會開始萌發(fā)自我意識,這是人類都會經(jīng)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寶寶會把身邊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這個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離開手哪怕1秒鐘,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著他們永遠失去了那件玩具。

這種行為一般到3歲左右就會結束了,表面上看寶寶什么東西都不分享,但這種行為與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兩個概念。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讓他們逐步接受分享這個概念,另外還可以給他們演示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寶寶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強迫,這是最最重要的。

9)夸獎的時候不具體,導致孩子注重結果怕失敗

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可以讓他們知對錯,明事理,還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對以后的成長利,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表揚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見的你真棒,你真漂亮,這種夸獎其實是不妥的。

10)當著外人批評孩子或者說孩子的短處

有不少家長會犯這種錯誤,比如兩個媽媽一起聊天,明明媽說"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飯,現(xiàn)在班里他最瘦真沒辦法",壯壯媽說"我們壯壯也一樣,不正經(jīng)吃飯,而且還老看電視,眼睛都有點近視了"

親愛的不炫耀是咱們中華的美德,但是也沒人要求你通過揭露孩子的缺點,換來所謂謙虛的美名,既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就直接幫他改正唄,這不是你和外人的談資,如果你媽媽老和別人說"我家閨女30多了,也沒個好工作,老公也不行,孫子大了只能靠我養(yǎng)了",你受得了嗎?

對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唯一后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親手打破這種信任關系是極其愚蠢的!

11)沒有對孩子進行咀嚼演示

很多媽媽都問我這個問題,我家寶寶都1歲了,牙都長了很多,為啥食物不咀嚼每次都直接吞下去呢?

這點很多媽媽可能都不知道,雖然尿尿,拉屎不用刻意培訓,但是咀嚼這個動作最好明確的演示給寶寶,這樣他們才能更快的學會。

12)強迫寶寶叫人

為了把寶寶培養(yǎng)成有禮貌的寶寶,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剛會說話的時候,就讓孩子叫人,但是是這樣的,大多數(shù)時候孩子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可能是不會叫人的(尤其是對方是男性的情況),大人發(fā)出叫爺爺之類的指令之后,他們很可能會把頭扭到一邊,家長不斷命令的時候寶寶甚至會嚎啕大哭,弄得大人十分尷尬。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看到親戚或朋友的時候,自己主動打招呼,讓寶寶耳濡目染,了解問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方式,孩子自然就會開始模仿,到時候稍加引導就可以了,妞們一定要記住,身教的作用遠遠大于言傳!大部分事情都不用靠說,直接演示給孩子就ok了!

13)給孩子穿太多的衣服

很多媽媽都問我應該給寶寶穿多少合適呢,他們覺得老人給孩子穿的太多,但是又不知道具體應該穿多少合適....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爸爸穿幾件寶寶就穿幾件。

14)通過摸手來判斷孩子是否寒冷

孩子的末梢循環(huán)是比較差的,很多時候他們即使一點都不冷,但是手腳還會是涼的,正確判斷溫度的方式,是摸寶寶后脖子,如果出汗了就減衣服,反之就加衣服。

15)沒有把孩子真正當孩子看待

這句話讀上去有點拗口,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很多時候都不能真正的把孩子當孩子看待,我們會不自覺的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比如孩子因為恐懼而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到了耐心的安撫。比如回家看到孩子用彩筆在墻上涂鴉,我們是否可以一笑置之?比如剛才還玩的好好的,寶貝突然生氣了不理人,你能否做到不問原因先給他一個大大擁抱?

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沒有一個寶寶會故意氣你,給你搗亂!用你最大的耐心去接納他們,感受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16)對孩子的行為大呼小叫反應強烈

杯子里接滿熱水,寶寶僅僅走到杯子旁邊,奶奶馬上大叫"別碰"然后沖過去抱起孩子,還比如寶寶想嘗試從一層臺階上跳下來,結果奶奶看到了馬上沖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后大喊"嚇死我了,太危險了"

這種行為有下面幾個負面影響

1.孩子本身可能會受到驚嚇這點是最直接的,寶寶可能都不明白怎么回事,直接就被這種行為嚇哭了

2.孩子的好奇心沒有得到釋放,反而可能會產(chǎn)生更嚴重的后果

我家孩子對暖氣很感興趣,很想摸摸看,我告訴他很熱,但是他一臉不信的樣子,我就和他說,"你輕輕試試,真的很燙哦",結果小家伙非常非常小心的輕輕摸了一下,然后發(fā)現(xiàn)確實是熱的,就再也不碰暖氣了。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比如上面說到的熱水,媽媽完全可以先到半杯涼水,然后在到一些熱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滿足寶寶嘗試的欲望,讓他們知道這些東西真的很熱,不能碰,比單純的阻止好的多,因為你不可能一直盯著寶寶,吃一塹長一智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3.寶寶可能會以為你在和他游戲

比如我手上有個黑痣,小小包很好奇經(jīng)常過來摳一下,或者掐一下,開始我做出了明顯的反應---大叫,因為真的很痛,沒想到小家伙對此樂此不疲,越來越上癮,后來不管他怎么折騰,我就不做反饋,有時反而拿出書來,給他講書,這樣一兩次之后他就對黑痣沒有任何興趣了,妞們要明白,寶寶對黑痣并沒有什么興趣,真正讓他們摳黑痣的動力是你的叫聲。

17)不會轉移注意力,和孩子硬碰硬

寶寶2,3歲的時候,媽媽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脾氣就像6月的天,說變就變。這時媽媽要掌握一個秘籍,那就是轉移注意力!

比如寶寶賴在電視機前不走,直接關電視肯定是一場災難,咱們換種方法唄,對寶寶說,咱們?nèi)ネ孀矫圆匕桑蛘咂渌信d趣的活動,小家伙十有八九會離開電視。再比如寶寶吵著要吃糖,你可以說,我這里沒有糖果,但是我?guī)Я舜箝僮?,咱們一起剝吧,這樣很可能暫時度過吃糖危機,然后在安排一些其他的項目,持續(xù)的轉移注意力,過幾十分鐘孩子可能就不要求吃糖了。

轉移注意力這招在和低齡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又可以達到家長的目的,所以屬于居家旅游必備秘技。

18)不能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能說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開始媽媽說沒有,然后孩子還要,媽媽繼續(xù)說沒有,最后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媽媽沒辦法,把糖拿出來了....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一哭那么要求就能達到滿足,以后只要需求不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家長絕對崩潰,所以如果開始說了沒有,那就不要給,如果孩子哭鬧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線是什么,這樣他們也就不會把哭鬧當做殺手锏了。

19)家長可以用偽裝游戲的方法達成目的

比如我家孩子很喜歡讓爸爸抱著,爸爸的應對方法就是,和他賽跑!在外面孩子一說"抱抱吧",爸爸就會說,咱們先比賽跑步,你要是贏了就抱一會,然后爺兒倆就跑出去....

還有刷牙的時候我會和孩子說,咱們一起玩刷蟲子的游戲吧....

20)在孩子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的時候粗魯?shù)淖柚?/p>

這是很多媽媽頭痛的問題,很多媽媽不知道如何解決,但事實上于其粗魯制止不如和孩子約定時間。

21)孩子發(fā)音不準確的時候,大人覺得好玩,進行模仿

這是不對的,大人一定要用正確的發(fā)音糾正孩子,另外不要用"吃飯飯","喝水水"這類兒語,這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沒有益處。

育兒易犯的17個錯誤


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于教你的寶寶背唐詩?并以他小小年紀就能熟練背誦為榮?每每有朋友到家里來玩,還一定要小寶貝背兩首來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專家說,孩子在上學前就能背唐詩,貌似不錯,可是,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詩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詞造句極其精練、含蓄,有時為了行文的需要,顛倒字詞正常順序的事常有,這與現(xiàn)在人們的語言習慣大不相同。幼兒尚處于學習語言的初始階段,凝練的唐詩,要讓幼兒讀熟、讀懂,并受到教育,談何容易?

科學做法:

建議年輕家長讓孩子多吟誦一些兒歌。幼兒感知事物是從表象入手的,他們樂于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兒歌正是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兒的心靈,可發(fā)揮出多方面的作用。

錯誤2:讓寶寶過早學電腦

小寶貝的興趣總是說來就來,比如,看見電腦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好事,不僅經(jīng)常在電腦上給他看早教光碟,還經(jīng)常一起和寶貝玩電腦游戲。

真相分析:

嬰幼兒用電腦并非明智之舉,就是大人用電腦久了,也會感覺頭昏眼花,渾身酸疼,何況是容易上癮、沒有自控力的寶寶?加上現(xiàn)在的電腦設備都是根據(jù)大人的體型設計的,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視力和骨骼發(fā)育。

科學做法:

小朋友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東西很多,電腦可以等上小學再學也不遲。

錯誤3:育兒,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一開始,你給孩子換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給他洗澡時也很有條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這些技巧。因為一個人照顧新生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科學做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在他幫你的時候,你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有些媽媽希望丈夫幫助他們,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確定了孩子不會冷、他不會給孩子喂太多,不會在孩子吃過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會嘔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這完全沒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學習做父母,你會更輕松,你們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4:和別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jīng)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fā)展得比別人慢。

科學做法: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和放松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別人發(fā)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錯誤5:忙得犧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個新媽媽都說白天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也想睡。但是經(jīng)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亂、要洗盤子、洗杯子,根本無法睡覺,直到自己筋疲力盡。

調(diào)查顯示,每個新媽媽的第一年都要丟掉400-750小時的睡眠。

科學做法:盡可能的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

其實每天白天你都應該盡可能地打個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個長覺。沒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難在那些本應快樂的生命時光里體會快樂。當然,休息的時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盤子、洗杯子更重要。

錯誤6: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于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據(jù)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找有經(jīng)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科學做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shù)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錯誤7: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真相分析: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jīng)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xiàn)在。

科學做法:保留記憶更多回味

有很多辦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長紀錄。記日記、拍照片、拍攝一些孩子每天簡單的生活場景。很多年以后,你還可以重新體味今天的生活。

錯誤8:牛奶加雞蛋的早餐

不管什么時候打開你家里的冰箱門,里面的新鮮牛奶和雞蛋總是少不了,因為你想當然地認為牛奶加雞蛋是寶寶最理想的早餐。

真相分析:

早餐過分強調(diào)蛋白質(zhì)不可取。營養(yǎng)質(zhì)量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四個部分: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只有比例適當,才有利于機體的吸收利用。

科學做法:

早餐光有牛奶和雞蛋這類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行,還要吃點饅頭、稀飯或者面包等,另外,還需要補充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或者香蕉,如果再能給寶寶炒個青菜,就更完美了。

新手爸媽最容易犯的育兒錯誤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都會手忙腳亂,他們經(jīng)常會犯下育兒錯誤,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錯誤1:相信所有人和事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恨不能從所有身邊的人那里尋找建議,千萬不要那樣做。

因為,來自不同的人的意見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個熟人告訴菜鳥爸媽要和寶寶睡在一起,但菜鳥爸媽最好的朋友卻極力反對。表姐告訴菜鳥爸媽,寶寶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沒有問題的,但兒科醫(yī)生卻告訴菜鳥爸媽要給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專家給出的育兒建議都不同。究竟該聽誰的呢?

解決方法:自己的寶貝自己最了解。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菜鳥爸媽的直覺就是最好的向導,如果尊重每個人的意見,并嚴格執(zhí)行,那么菜鳥爸媽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生活的樂趣和原則。要明白,寶貝可是你自己的哦。

錯誤2:過高估計自己的業(yè)余時間

無論菜鳥爸媽計劃在有了寶寶以后在家里呆多長時間: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者幾年,他們都不要覺得在家里帶寶寶是在度長假。相反,自從有了寶寶,菜鳥爸媽開始了另一份新的工作,和一個更“苛刻”的“老板”一起工作,即使在周末也不給菜鳥爸媽一點休息時間。

解決方法: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建議菜鳥爸媽每天給自己定一個現(xiàn)實的計劃:給朋友打個電話、整理床鋪。一天結束的時候,當菜鳥爸媽把單子上的每一條計劃劃掉時,當然會覺得這一天很充實。

錯誤3:寶寶是生活的唯一

寶寶小的時候,菜鳥爸媽都會感覺壓力很大或者情緒憂郁,從無憂無慮的二人世界到養(yǎng)育寶寶的轉變過程,其實是對婚姻的最大挑戰(zhàn)。如果雙方還把寶寶放到第一的位置而忽略對方的存子,婚姻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自然在所難免了。

解決方法:適時的給彼此更多的關注。如果可能的話,雇一個保姆或者小時工,每周讓菜鳥爸媽自己有一個晚上空閑出來作為兩個人的約會日。菜鳥爸媽們可以談談寶寶,也可以聊其他的事情。只要互相關注對方,并且成為習慣,就對婚姻很有幫助。

錯誤4:把自己放在最后

在寶寶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記得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喝一杯咖啡、看一會報紙,這半個小時會讓辛苦勞累了一天的菜鳥媽媽感到無比舒服。

解決方法:有了寶寶也要適度關愛自己。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找個朋友電話里聊天,或者去上瑜珈課,找回本來的自己,別總覺得自己是機械的、不快樂的。越是快樂,做父母就做得越輕松越好。

錯誤5:育兒,菜鳥爸爸是局外人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菜鳥爸爸排除在育兒之外。

解決方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菜鳥爸爸幫媽媽的時候,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兩個人一起學習做父母,雙方都會覺得更輕松,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6:遇事就緊張

每個寶寶都會遇到一些健康問題,有的可能還比較嚴重,讓菜鳥爸媽非常擔心。即使是健康的寶寶也會出現(xiàn)一些病癥,比如,濕疹、咳嗽、疝氣、腹瀉等。

解決方法:放輕松。其實菜鳥爸媽不用太擔心,今天的社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當菜鳥爸媽能面對這樣的事實,就會覺得好一些,因為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而且不是菜鳥爸媽能夠避免的。

錯誤7:和別人比寶寶

寶寶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jīng)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菜鳥爸媽會覺得自己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fā)展得比別人慢。

解決方法:每個寶寶的發(fā)展是不同的。寶寶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菜鳥爸媽更需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和放松的心情來對待。

錯誤8:為寶寶花太多的錢

所有人都會告訴菜鳥爸媽,寶寶會改變菜鳥爸媽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菜鳥爸媽,寶寶會讓菜鳥爸媽的錢袋日漸萎縮,菜鳥爸媽恨不能為寶寶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

解決方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列一個表格會減少菜鳥爸媽的超額開支。找有經(jīng)驗的父母和菜鳥爸媽一起買東西,她會告訴菜鳥爸媽什么是真正有用的,菜鳥爸媽也可以少上當。

相關推薦

  • 親子游戲中的常犯錯誤 錯誤1:急吼吼地干涉寶貝 對寶貝來說,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戲。因此,寶貝的很多做法可能讓父母感覺困惑,尤其當寶貝玩一些父母認為不恰當?shù)挠螒驎r,有的父母會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寶貝,有的父母卻覺得寶貝玩游戲...
    2021-10-30 閱讀全文
  • 拒絕孩子時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 小不點長大了,需要我們來規(guī)范其言行,需要我們給他們建立各種規(guī)則。小孩子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被規(guī)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憤怒,反抗,耍賴,等等招數(shù)全來了,家長該怎么面對呢? 家長在拒絕孩子時...
    2021-12-29 閱讀全文
  • 21個爸媽養(yǎng)孩子最容易犯的錯誤 1)用否定的句式,與孩子溝通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qū),比如你對寶寶說"不要往墻上畫畫",那么十有八九他會繼續(xù)往墻上畫,如果你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否定句式,但...
    2021-08-21 閱讀全文
  • 育兒易犯的17個錯誤 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于教你的寶寶背唐詩?并以他小小年紀就能...
    2020-11-27 閱讀全文
  • 新手爸媽最容易犯的育兒錯誤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都會手忙腳亂,他們經(jīng)常會犯下育兒錯誤,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錯誤1:相信所有人和事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恨不能從所有身邊的人那里尋找建議,千萬不要...
    2021-03-17 閱讀全文

錯誤1:急吼吼地干涉寶貝 對寶貝來說,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戲。因此,寶貝的很多做法可能讓父母感覺困惑,尤其當寶貝玩一些父母認為不恰當?shù)挠螒驎r,有的父母會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寶貝,有的父母卻覺得寶貝玩游戲...

2021-10-30 閱讀全文

小不點長大了,需要我們來規(guī)范其言行,需要我們給他們建立各種規(guī)則。小孩子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被規(guī)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憤怒,反抗,耍賴,等等招數(shù)全來了,家長該怎么面對呢? 家長在拒絕孩子時...

2021-12-29 閱讀全文

1)用否定的句式,與孩子溝通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qū),比如你對寶寶說"不要往墻上畫畫",那么十有八九他會繼續(xù)往墻上畫,如果你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否定句式,但...

2021-08-21 閱讀全文

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于教你的寶寶背唐詩?并以他小小年紀就能...

2020-11-27 閱讀全文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都會手忙腳亂,他們經(jīng)常會犯下育兒錯誤,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錯誤1:相信所有人和事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恨不能從所有身邊的人那里尋找建議,千萬不要...

2021-03-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