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易犯的17個錯誤
發(fā)布時間:2020-11-27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幼兒園個人工作總結(jié) 小班幼師個人工作計劃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于教你的寶寶背唐詩?并以他小小年紀就能熟練背誦為榮?每每有朋友到家里來玩,還一定要小寶貝背兩首來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專家說,孩子在上學前就能背唐詩,貌似不錯,可是,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詩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詞造句極其精練、含蓄,有時為了行文的需要,顛倒字詞正常順序的事常有,這與現(xiàn)在人們的語言習慣大不相同。幼兒尚處于學習語言的初始階段,凝練的唐詩,要讓幼兒讀熟、讀懂,并受到教育,談何容易?
科學做法:
建議年輕家長讓孩子多吟誦一些兒歌。幼兒感知事物是從表象入手的,他們樂于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兒歌正是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兒的心靈,可發(fā)揮出多方面的作用。
錯誤2:讓寶寶過早學電腦
小寶貝的興趣總是說來就來,比如,看見電腦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好事,不僅經(jīng)常在電腦上給他看早教光碟,還經(jīng)常一起和寶貝玩電腦游戲。
真相分析:
嬰幼兒用電腦并非明智之舉,就是大人用電腦久了,也會感覺頭昏眼花,渾身酸疼,何況是容易上癮、沒有自控力的寶寶?加上現(xiàn)在的電腦設備都是根據(jù)大人的體型設計的,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視力和骨骼發(fā)育。
科學做法:
小朋友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東西很多,電腦可以等上小學再學也不遲。
錯誤3:育兒,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一開始,你給孩子換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給他洗澡時也很有條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這些技巧。因為一個人照顧新生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科學做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在他幫你的時候,你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有些媽媽希望丈夫幫助他們,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確定了孩子不會冷、他不會給孩子喂太多,不會在孩子吃過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會嘔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這完全沒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學習做父母,你會更輕松,你們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4:和別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jīng)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fā)展得比別人慢。
科學做法: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和放松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別人發(fā)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錯誤5:忙得犧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個新媽媽都說白天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也想睡。但是經(jīng)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亂、要洗盤子、洗杯子,根本無法睡覺,直到自己筋疲力盡。
調(diào)查顯示,每個新媽媽的第一年都要丟掉400-750小時的睡眠。
科學做法:盡可能的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
其實每天白天你都應該盡可能地打個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個長覺。沒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難在那些本應快樂的生命時光里體會快樂。當然,休息的時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盤子、洗杯子更重要。
錯誤6: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于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據(jù)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找有經(jīng)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科學做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shù)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錯誤7: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真相分析: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jīng)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xiàn)在。
科學做法:保留記憶更多回味
有很多辦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長紀錄。記日記、拍照片、拍攝一些孩子每天簡單的生活場景。很多年以后,你還可以重新體味今天的生活。
錯誤8:牛奶加雞蛋的早餐
不管什么時候打開你家里的冰箱門,里面的新鮮牛奶和雞蛋總是少不了,因為你想當然地認為牛奶加雞蛋是寶寶最理想的早餐。
真相分析:
早餐過分強調(diào)蛋白質(zhì)不可取。營養(yǎng)質(zhì)量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四個部分: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只有比例適當,才有利于機體的吸收利用。
科學做法:
早餐光有牛奶和雞蛋這類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行,還要吃點饅頭、稀飯或者面包等,另外,還需要補充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或者香蕉,如果再能給寶寶炒個青菜,就更完美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最易犯的17個錯誤!(一)
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于教你的寶寶背唐詩?并以他小小年紀就能熟練背誦為榮?每每有朋友到家里來玩,還一定要小寶貝背兩首來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專家說,孩子在上學前就能背唐詩,貌似不錯,可是,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詩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詞造句極其精練、含蓄,有時為了行文的需要,顛倒字詞正常順序的事常有,這與現(xiàn)在人們的語言習慣大不相同。幼兒尚處于學習語言的初始階段,凝練的唐詩,要讓幼兒讀熟、讀懂,并受到教育,談何容易?
科學做法:
建議年輕家長讓孩子多吟誦一些兒歌。幼兒感知事物是從表象入手的,他們樂于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兒歌正是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兒的心靈,可發(fā)揮出多方面的作用。
錯誤2:讓寶寶過早學電腦
小寶貝的興趣總是說來就來,比如,看見電腦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好事,不僅經(jīng)常在電腦上給他看早教光碟,還經(jīng)常一起和寶貝玩電腦游戲。
真相分析:
嬰幼兒用電腦并非明智之舉,就是大人用電腦久了,也會感覺頭昏眼花,渾身酸疼,何況是容易上癮、沒有自控力的寶寶?加上現(xiàn)在的電腦設備都是根據(jù)大人的體型設計的,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視力和骨骼發(fā)育。
科學做法:
小朋友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東西很多,電腦可以等上小學再學也不遲。
錯誤3:育兒,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一開始,你給孩子換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給他洗澡時也很有條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這些技巧。因為一個人照顧新生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科學做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在他幫你的時候,你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有些媽媽希望丈夫幫助他們,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確定了孩子不會冷、他不會給孩子喂太多,不會在孩子吃過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會嘔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這完全沒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學習做父母,你會更輕松,你們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4:和別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jīng)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fā)展得比別人慢。
科學做法: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和放松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別人發(fā)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錯誤5:忙得犧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個新媽媽都說白天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也想睡。但是經(jīng)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亂、要洗盤子、洗杯子,根本無法睡覺,直到自己筋疲力盡。
調(diào)查顯示,每個新媽媽的第一年都要丟掉400-750小時的睡眠。
科學做法:盡可能的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
其實每天白天你都應該盡可能地打個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個長覺。沒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難在那些本應快樂的生命時光里體會快樂。當然,休息的時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盤子、洗杯子更重要。
錯誤6: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于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據(jù)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找有經(jīng)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科學做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shù)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錯誤7: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真相分析: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jīng)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xiàn)在。
科學做法:保留記憶更多回味
有很多辦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長紀錄。記日記、拍照片、拍攝一些孩子每天簡單的生活場景。很多年以后,你還可以重新體味今天的生活。
錯誤8:牛奶加雞蛋的早餐
不管什么時候打開你家里的冰箱門,里面的新鮮牛奶和雞蛋總是少不了,因為你想當然地認為牛奶加雞蛋是寶寶最理想的早餐。
真相分析:
早餐過分強調(diào)蛋白質(zhì)不可取。營養(yǎng)質(zhì)量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四個部分: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只有比例適當,才有利于機體的吸收利用。
科學做法:
早餐光有牛奶和雞蛋這類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行,還要吃點饅頭、稀飯或者面包等,另外,還需要補充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或者香蕉,如果再能給寶寶炒個青菜,就更完美了。
錯誤9:飯前喝水
小蕊蕊平時不愿多喝水,可一到快吃飯或正吃著飯時就開始要喝水。如果不讓喝,就不好好地吃飯了。
媽咪只好讓她喝,時間一久就養(yǎng)成了吃飯時必喝水的習慣。[!--empirenews.page--]
真相分析:
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習慣。消化器官到吃飯時間會分泌出各種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與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營養(yǎng)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喝了水就會沖淡和稀釋消化液,并減弱胃液的活性,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科學做法:
如果寶寶在飯前感到口渴,先給喝一點溫開水或熱湯,但不要很快就去吃飯,最好過一會兒。
錯誤10:隨時吃水果
小茁茁很喜歡吃水果。于是媽咪經(jīng)常在餐桌擺上水果,好讓寶寶隨時吃??尚∽伦鲁粤撕芏嗨?,卻經(jīng)常便秘。媽咪不明白,為什么寶寶那么愛吃水果還總便秘呢?
真相分析:
吃水果一定要注意時間,特別是對快速生長發(fā)育的寶寶來說。如果在飽餐后馬上吃水果,堵在胃中就易形成脹氣,以致引起便秘。餐前給寶寶吃也不適宜,因為寶寶的胃較小,餐前吃水果會占胃的空間,影響吃正餐。
科學做法:
最好把吃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讓寶寶把水果當做加餐點心吃。
新手爸媽最容易犯的育兒錯誤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都會手忙腳亂,他們經(jīng)常會犯下育兒錯誤,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錯誤1:相信所有人和事
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菜鳥爸媽恨不能從所有身邊的人那里尋找建議,千萬不要那樣做。
因為,來自不同的人的意見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個熟人告訴菜鳥爸媽要和寶寶睡在一起,但菜鳥爸媽最好的朋友卻極力反對。表姐告訴菜鳥爸媽,寶寶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沒有問題的,但兒科醫(yī)生卻告訴菜鳥爸媽要給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專家給出的育兒建議都不同。究竟該聽誰的呢?
解決方法:自己的寶貝自己最了解。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菜鳥爸媽的直覺就是最好的向?qū)?,如果尊重每個人的意見,并嚴格執(zhí)行,那么菜鳥爸媽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生活的樂趣和原則。要明白,寶貝可是你自己的哦。
錯誤2:過高估計自己的業(yè)余時間
無論菜鳥爸媽計劃在有了寶寶以后在家里呆多長時間: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者幾年,他們都不要覺得在家里帶寶寶是在度長假。相反,自從有了寶寶,菜鳥爸媽開始了另一份新的工作,和一個更“苛刻”的“老板”一起工作,即使在周末也不給菜鳥爸媽一點休息時間。
解決方法: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建議菜鳥爸媽每天給自己定一個現(xiàn)實的計劃:給朋友打個電話、整理床鋪。一天結(jié)束的時候,當菜鳥爸媽把單子上的每一條計劃劃掉時,當然會覺得這一天很充實。
錯誤3:寶寶是生活的唯一
寶寶小的時候,菜鳥爸媽都會感覺壓力很大或者情緒憂郁,從無憂無慮的二人世界到養(yǎng)育寶寶的轉(zhuǎn)變過程,其實是對婚姻的最大挑戰(zhàn)。如果雙方還把寶寶放到第一的位置而忽略對方的存子,婚姻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自然在所難免了。
解決方法:適時的給彼此更多的關注。如果可能的話,雇一個保姆或者小時工,每周讓菜鳥爸媽自己有一個晚上空閑出來作為兩個人的約會日。菜鳥爸媽們可以談談寶寶,也可以聊其他的事情。只要互相關注對方,并且成為習慣,就對婚姻很有幫助。
錯誤4:把自己放在最后
在寶寶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記得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喝一杯咖啡、看一會報紙,這半個小時會讓辛苦勞累了一天的菜鳥媽媽感到無比舒服。
解決方法:有了寶寶也要適度關愛自己。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找個朋友電話里聊天,或者去上瑜珈課,找回本來的自己,別總覺得自己是機械的、不快樂的。越是快樂,做父母就做得越輕松越好。
錯誤5:育兒,菜鳥爸爸是局外人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菜鳥爸爸排除在育兒之外。
解決方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菜鳥爸爸幫媽媽的時候,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兩個人一起學習做父母,雙方都會覺得更輕松,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6:遇事就緊張
每個寶寶都會遇到一些健康問題,有的可能還比較嚴重,讓菜鳥爸媽非常擔心。即使是健康的寶寶也會出現(xiàn)一些病癥,比如,濕疹、咳嗽、疝氣、腹瀉等。
解決方法:放輕松。其實菜鳥爸媽不用太擔心,今天的社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當菜鳥爸媽能面對這樣的事實,就會覺得好一些,因為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而且不是菜鳥爸媽能夠避免的。
錯誤7:和別人比寶寶
寶寶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jīng)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菜鳥爸媽會覺得自己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fā)展得比別人慢。
解決方法:每個寶寶的發(fā)展是不同的。寶寶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菜鳥爸媽更需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和放松的心情來對待。
錯誤8:為寶寶花太多的錢
所有人都會告訴菜鳥爸媽,寶寶會改變菜鳥爸媽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菜鳥爸媽,寶寶會讓菜鳥爸媽的錢袋日漸萎縮,菜鳥爸媽恨不能為寶寶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
解決方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列一個表格會減少菜鳥爸媽的超額開支。找有經(jīng)驗的父母和菜鳥爸媽一起買東西,她會告訴菜鳥爸媽什么是真正有用的,菜鳥爸媽也可以少上當。
養(yǎng)男孩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
都說男孩比女孩好養(yǎng),女兒要操心,還得富養(yǎng)。其實,養(yǎng)男孩更應該小心翼翼,因為很多時候,男孩在童年期間比女孩的內(nèi)心更脆弱。心理學家指出,在孩提時代,男孩子比女孩更容易抑郁。因為很多男孩的情緒不被看到,只被要求做得好,或者是要更好
父母在養(yǎng)育男孩過程中容易陷進的誤區(qū):
01、堅強不許哭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似乎不能接受男孩子的哭,覺得一個堅強的男孩,就不應該有眼淚。其實,這樣顯然是不對的。一些負面情緒,如果不能發(fā)泄出來,而被壓抑在心里,對身體是不好的。
男孩也有哭的權(quán)利,通過淚液把這種負面情緒流淌出來,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這種應激反應是人類進化的一個必然結(jié)果。如果我們教孩子抑制這個過程,那就意味著,我們限制了男孩的一個自然情緒的流?。
男孩的哭不丟人,只是情緒的發(fā)泄,抑制男孩的哭,盲目地要求他們堅強,只會讓男孩羞于表達,甚至關上心門。
看《爸爸去哪兒》,對嗯哼的印象很深刻,因為這是一個哭起來特別“豪放”的孩子,比賽輸了哭,被東西扎了腳哭……對于嗯哼來說,沒有什么是一場哭能“解決”的問題,而霍思燕和杜江從來不會要求嗯哼不要哭。但是,嗯哼也沒有因為被縱容哭,而變成膽小和懦弱的孩子,反而情商很高,善于表達,是大家都喜歡的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02、不能搗亂
男孩要比女孩調(diào)皮很多,絕對是屬于“充電兩分鐘,玩兩個小時”的精力超級旺盛型的,男孩搗亂也成了最讓父母頭疼的事兒。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男孩搗亂并不是壞事,這是他們探索和感知世界的一個方式。他們不滿看、聽的方式,而是要親自去感受一下而已。只是,因為認知能力沒有達到,所以最后“探索”搞砸了,變成了搗亂。
每一個孩子的“搗蛋”背后,都有一個非常正向的動機在里面,他們不一定就是為了破壞——他做這件事,其實要看他背后的結(jié)果是什么;之所以成為了搗亂,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小心給搞砸了。
男孩喜歡玩打架游戲,拿著不同的“武器”進行“比賽”和“戰(zhàn)斗”,其實是在尋找自己的力量,在看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也在看自己在同伴當中的一個位置。這些,對男孩今后在男性世界中確定自己的角色,以及在男性群體中具有凝聚力,都有很大關系。
如果父母限制男孩去搗亂,就意味著限制了男性自然成長的過程,這對男孩的成長是不利的。
03、不跟女孩玩
我的一個朋友就會刻意地引導孩子,不和女孩玩,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會變成“娘娘腔”,或者是玩一些女孩喜歡的布娃娃之類的。其實,玩具是不分性別的,只看孩子們喜歡哪一種即可。
男孩跟女孩在一起玩,對男孩的性格培養(yǎng)非常好,因為他會知道尊重和照顧女孩。其實,對女生也是有好處的,她們會因此知道,不是所有小地方,都要去摳那個細節(jié)。
這個世界是多元的,如果我們限制孩子接觸某一個方面,或不接觸某一方面,其實就相當于限制了男孩。
我們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有敏感期的,即某一個方面發(fā)展的一個窗口期,那么具體講到男孩女孩,就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和異性的交往,以及和異性溝通的能力。
什么才是養(yǎng)育男孩的準確方法呢?
01、帶男孩去運動
教育家洛克說:“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體。”
在孩子整個未成年階段,運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父母需要多帶孩子去運動,尤其是兒童期要多讓孩子通過參加游戲來運動,跑跳能讓孩子在運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感,體能也會增加。
男孩子天生好動、精力充沛,這就是需要父母每天陪著男孩去做些大運動,把旺盛的精力釋放掉一些。多陪男孩去運動,不僅讓男孩變得開朗活潑、善于與人交往,而且有利于發(fā)展高級神經(jīng)功能——如果高級神經(jīng)功能發(fā)育得好,不僅能讓男孩在該動的時候動起來,也能讓男孩在該安靜的時候靜下來。
關于每晚睡覺前男孩的各種折騰,很讓父母頭疼,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力沒有釋放完”。言寶兩周歲以后,我就覺得帶得力不從心。累了一天的我,已經(jīng)困成狗,可是,他卻依舊亢奮,即使關了燈,他還是一會想喝水,一會想尿尿,一會想去客廳拿一樣東西,三番五次地折騰完才能入睡。后來,我發(fā)現(xiàn)只要晚上吃完飯,帶他出去活動,晚上就會比較容易入睡。
02、相信和尊重男孩
面對男孩的訴求,父母需要做到的是,看見和相信男孩,而不是一味拿著“男孩”的理由去壓制他們。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予做過一個實驗:在某校隨意從每班抽出3名學生共18人,并認真地告訴校長:“這18名學生經(jīng)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卑肽旰螅@18名學生的成績的確超過一般,再后來這18名學生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
實驗告訴我們:心理學家的權(quán)威讓老師(家長)相信這批孩子智商很高,以后會成為人才,老師(家長)的這種期望,通過各種方式向孩子們傳遞“你很優(yōu)秀”的信息,因為老師(家長)的相信,孩子也因此產(chǎn)生了自信。
前面提到的水上樂園的小男孩,如果他的媽媽選擇相信他——嗆了水很不舒服,尊重他用浮板,說不定男孩在用了幾次浮板之后,又會選擇自己去游。
相信和尊重男孩,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這也是讓男孩自由健康成長的一個方式。
03、讓爸爸多陪伴
對于男孩來說,爸爸不僅是最好的榜樣,也是最適合的陪伴者。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發(fā)現(xiàn):每天父親陪伴大于兩個小時的男孩,比一周內(nèi)爸爸陪伴不到六個小時的男孩智商更高。4-6歲的男孩,受爸爸影響最大。此時,男孩會崇拜父親,并試圖模仿和學習爸爸,爸爸的肯定和鼓勵是孩子最大的心理營養(yǎng)。
爸爸會帶他們玩一些男孩的游戲,而且,爸爸的腦洞很能滿足男孩們的探知欲。爸爸會帶著他們一起去踢球,或者是跑步,這些大運動,對于釋放男孩身上的精力都是很有幫助。而且,經(jīng)常和爸爸在一起的男孩,性格會更好。
爸爸男性的特征,會影響著男孩,讓他們明白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男孩也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愛哭、和女孩一起玩、偶爾搞搞惡作劇,這些都是成長·上很正常的一些事兒,只要不過分,父母完全不必太在意,更沒必要總是給他們貼上“男孩應該怎么樣”的性別標簽。
這樣不僅對男孩成長不利,甚至會讓他們質(zhì)疑自己男孩的性別。
拒絕孩子時最易犯三個錯誤
家長在拒絕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說“錯誤”其實有些嚴重,說“不當”可能更準確些,因為有比這“不當”更恰當?shù)木芙^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接受規(guī)則,進而形成自律行為。
第一個錯誤:家長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對孩子吆五喝六。
家長過足了當領導的癮,把在外面受的氣全部撒給孩子,家長的心理垃圾轉(zhuǎn)移給了孩子。這是滿足了家長,倒霉了孩子。遇到寧死不屈的,雙方勢必劍拔弩張,親子關系惡化。長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孩子的心漸漸遠去,再也不回頭。
真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個性溫和的,雖然表面順從,心理也會受傷,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一旦脫離家長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么,只會等著別人下命令,只能當可憐應聲蟲;另一部分孩子則如脫韁野馬,行為失控。比如小甜甜。當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內(nèi)心強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當年逼迫孩子學琴,說不彈琴就去死。朗朗沒去死,反而當上了年輕的鋼琴家。可惜這幾十億人口,就一個朗朗。
第二個錯誤: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家長都不動就說,“你再怎么怎么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對小小的三四歲以內(nèi)的孩子,這簡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挾人質(zhì)。這么大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無法生存,那會帶來怎樣的心理恐懼。
所以,家長這樣說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進行勒索。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這句話又顯得超級孩子氣,也許第一次管用,多用幾次,孩子就知道其實你是在虛張聲勢呢。孩子知道你在說謊,你又給孩子做了個什么榜樣?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聽話,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這么做就要受到拋棄。被恐懼控制了的孩子,哪還記得規(guī)則的本來面目啊,更別提自律啦!爸爸媽媽在跟前威脅,我就不做。爸爸媽媽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誤。難道家長還能365天,24小時貼身盯嗎?
第三個錯誤:規(guī)則飄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長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長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這樣對孩子其實很不公平。孩子時刻看家長的臉色,揣摩家長的心思,哪還有精力去發(fā)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變相鼓勵孩子變成“滾地雷”。撒潑打滾就能對付家長,于是家長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還能執(zhí)行規(guī)則啊。
其實合情合理地拒絕孩子真的不難。只要我們能放下身段,蹲下來,理解并尊重孩子,用愛心,耐心和決心來執(zhí)行規(guī)則,我們就能收獲一個獨立、堅強而自律的好孩子。